《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1頁
《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2頁
《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3頁
《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4頁
《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標準編制原則和主要內容 三、主要試驗(或驗證)的分析、綜述報告 四、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程度 五、與有關的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關系 12六、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 七、作為強制性標準或推薦性標準的建議 八、實施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 九、廢止現行有關標準的建議 十、其他應予說明的事項 一、工作簡況川西北牧區作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的核心承載區,承擔著水源涵養、碳匯固存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關鍵生態功能。目前,草地退化問題已嚴重威脅該區域生態安全。超載過牧、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天然草地綜合植被蓋度下降,土壤侵蝕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傳統翻耕作業雖能短期改善植被,但破壞土壤結構,加劇生態風險,亟需可持續的修復技術替代。原《川西北牧區免耕種草技術規程》(DB51/T標體現不足,技術內容未能涵蓋新培育的鄉土草品種、新推出的播種方式等關鍵環節。此外,術語定義與當前生態修復理念存在偏差,需要更精準對接政策需求。國家林草局和四川省近年來密集出臺草原保護政策,如《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四川省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和草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83%的目標。修訂后的標準通過細化免耕補播技術參數、直接影響政策要求,為生態修復提供可操作性指導。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件起草團隊持續追蹤川西北高原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發展,考察了該區域免耕補播實施情況和效果,在原有的《川西北牧區免耕種草技術規程》(DB51/T2078-2015)基礎上,修訂編制《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主要針對本土草種優化、混播模式創新、配套技術補充完善,形成更加系統的技術規程。本文件的修訂既是落實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戰略的具體實踐,也是四川省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關鍵舉措。通過精準對接政策需求、優化技術參數、破解推廣難題,該技術規程將為高原生態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推動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助力實現“美麗四川”與“雙碳”目標的協同共進。1.任務來源根據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7月20日發出的《關于下達2023年度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立項計劃(第五批)的通知》,批準由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牽頭修訂地方標準《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2.協作單位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3.主要工作過程項目下達后,按照項目任務書的要求,負責人組織成立標準文件編制組,研究和制定了標準文件編制工作方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四川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有關要求開展標準調研、起草、征求意見等工作。(1)前期工作項目組自20世紀90年代就將免耕種草技術引入川西北牧區,并且根據川西北牧區的特點在環境條件、地面處理、播種、適宜牧草及牧草組合、后期管理等方面開展了相關研究和示范,在免耕種草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5年第一次發布《川西北牧區免耕種草技術規程》。項目組在持續開展草原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中發現該文件中部分技術要點不能滿足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的生態修復工作,通過積累近十年的新品種推廣經驗,結合機械設備和補播技術的不斷優化,以及數年的工程實施效果評價,為本標準文件的修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成立起草小組2023年7月項目任務下達以后,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組織牧草育種、草原生態修復相關專業專家共同組成標準文件編制組,對標準編制組成員進行分工,明確任務職責,確保項目順利實施。(3)形成草案種子質量分級、肥料使用、農藥使用、免耕補播機械、草原鼠蟲害防治等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相關的資料和文件,確定標準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完成標準草案編寫。(4)形成標準討論稿關資料,對標準的內容和指標進行完善,經編制組成員反復討論修改后,形成標準討論稿。(5)形成征求意見稿2025年3月,工作組討論稿形成后,在項目組內部進行4.標準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男女改女女女男男男男男女女男女男男二、標準編制原則和主要內容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嚴格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準確性”的基本原則。標準中的主要內容均從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相關試驗研究數據和大量生產實踐中總結提煉而來,關鍵技術環節和參數均經過了試驗驗證和生產應用實踐,確保了技術規程的可靠性和實用性。2.主要內容修訂后的標準文件按照草地免耕補播的實際操作流程在邏輯框架上做了調整,對文件規定的內容和適用范圍都進行了修改。(2)規范性引用文件舊版的引用文件有廢止的情況,修訂后的版本刪除了廢止的引用文件,新增加了該技術涉及的《豆科草種子質量分級》(GB6141)、《禾本科草種子質量分級》(GB6142)、《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復合肥料》(GB/T15063)、《草原圍欄建設技術規程》(NY/T1237)、《牧草免耕播種機作業質量》(NY/T1354)、《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術規(3)術語和定義對舊版的“免耕種草”修改為“免耕補播”,對該名詞(4)環境條件對應舊版的第4章“地塊選擇”,為避免內容雜糅,把章名稱改為“環境條件”,分為“海拔”“地形”“土壤”“植被條件”4條進行分別說明,內容描述更為清晰。(5)播種前準備對應舊版第6章,修訂后版本為第5章。舊版第5章的“機械選擇”的內容分別放到了具體流程中所使用的機械,舊版該章節進行了刪除。重耙和旋耕機的使用可能與現有的草原生態保護政策有沖突,為了避免引起誤解,對兩種機械的使用做了刪除。修訂后“播種前準備”改為第5章,下設“種子準備”“清雜除草”“地面整治”“施足底肥”“疏松表土”5條進行分別描述。其中“種子準備”的質量要求與其他標準不同,將種子質量標準降至“三級以上”,主要考慮市場上草種子需求大,但供應不足,三級質量的種子相對量多一些,可以滿足草原生態修復工程要求。(6)播種技術在原版本的基礎上,新版本對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推薦的草的種類、品種、播種方式、播種量、行距、播種深度等技術要點進行了增加且更加細致的描述,方便實際操作中易懂可操作。播種技術還新增加了“覆土鎮壓”(見新版6.5)的操作內容,主要是因為在實際生產中發現該內容能有效促進種子和土壤的接觸,顯著提高種子出苗率,促進植株生長,保障生態修復的效果。舊版第8章“管理利用”放在同一個章節,修訂后對該(見新版第8章)。對“田間管理”分為“封育管理”“追肥管理”“蟲害防控”“鼠害防控”4條內容,修訂后的內容相比舊版都更為細致,更具有實際生產指導意義。新版“收獲利用”對不同草種刈割時間提出了推薦刈割時期,更加科學合理;對已廢止的引用文件進行了刪除,更新了“放牧利用”可參考的現行標準。修訂后的內容相比舊版都更為細致,更具有實際生產指導意義。三、主要試驗(或驗證)的分析、綜述報告1.生產經驗總結本標準編制組成員在20世紀90年代就將免耕補播技術引入川西北牧區,并且根據川西北牧區的特點在選地、地面處理、播種、適宜牧草及牧草組合、后期管理等方面開展了相關研究,在免耕補播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對新西蘭、加拿大、美國等畜牧業發達國家的草地建設和保護進行過考察,借鑒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近年來,編制組成員持續開展川西高原鄉土草新品種良種繁育與示范推廣、老芒麥良種育繁推一體化試點基地建設、阿壩垂穗披堿草良種擴繁項目,持續跟蹤免耕補播機械設備優化,開展草原生態修復效果評價相關工作。本標準是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進行修訂,對邏輯框架進行了重新梳理,對關鍵技術環節進行了完善,內容見上文“標準主要內容”。2.研究結果分析(1)適宜草種組合。免耕補播技術在川西北草原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草種組合、播種方式對草原生態系統和畜牧生產的影響。研究發現適宜本區域的草種主要有多花黑麥草、燕麥、箭筈豌豆、光葉紫花苕等一年生草種,老芒麥、披堿草、早熟禾、虉草、硬稈仲彬草等多年生草種。單播和混播的方式都可以,但混播效果更持久,能夠更好更快地形成植被,多樣性高的植物群落具有更高的穩定性。表2川西北高原適宜的牧草組合123燕麥105kg/hm2+多花黑麥草15kg/hm2+光葉紫花苕454567老芒麥22.5kg/hm2+垂穗披堿草15kg/hm2+草8(2)適宜的播種時間。春播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避開霜凍期即可;秋播在9月中旬,土壤封凍前進行。應當盡可能保障植物有相對長的生長時間,可以充分吸收高原有限的熱量,促進牧草光合作用積累產量。(3)播種后覆土鎮壓。人工或機械鎮壓后覆土厚度0.5-1cm,經驗表明出苗率可提升至80%以上。(4)燕麥適宜播種量。燕麥播種量過高易導致種間競爭,播種量150~225kg/hm2為產量與成本平衡點。3.主要參考資料001-2022)[2]張英俊,周冀瓊,楊高文等.退化草原植被免耕補播修復理論與實踐.科學通報,2020,65:1546–1555[3]柏正強,董昭林.高寒牧區免耕種草適宜的草種組合篩選.[4]李才旺.川西北高寒牧區免耕種草技術研究.四川畜牧獸醫,2002,29:7-10[5]郭美琪,劉琳,荊晶瑩等.基于植物-土壤反饋原理的退化草原免耕補播修復物種選擇研究.草業學報,2023,32(12):[6]趙文,尹亞麗,馬玉壽,王彥龍,李世雄.免耕補播對中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的影響.青海草業,2024,33(2):2-8四、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程度本標準制定過程中未采用國際或國外標準。因地域條件差異極大,尚未查詢到國外同類標準。五、與有關的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關系本文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四川省標準化監督管理條例》和《四川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232號令)等有關法律法規文件的相關規定,引用GB6141、GB6142、GB/T25421等強制性國家標準,通過細化技術參數和操作規范,旨在落實草原生態保護修復、規范草種質量管理、推進標準化技術應用,為川西北高原退化草地植被恢復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助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發展的協同共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編制引用《豆科草種子質量分級》(GB6141)、《禾本科草種子質量分級》(GB6142)、《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原鼠害安全防治技術規范》(NY/T1905)、《天然牧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DB5133/T78)、《高寒草甸牦牛放牧利用技術規程》(DB63/T607)。六、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本文件起草和編制過程中廣泛征求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實施企業、農牧民、標準化研究院等相關單位和個人的意見,對文件中的相關技術內容普遍認可,不存在重大分歧意見。七、作為強制性標準或推薦性標準的建議建議《川西北退化天然草地免耕補播技術規程》作為推薦性標準發布實施。八、實施標準的要求和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