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1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湘版科學六上教案(全冊穿插版)
新學期的話
教學目標
.復習上期己學主要內容。
2.本學期的相關要求。
3.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上期期末測試試卷。
2.:神秘的月球。
教學過程
.新學期的問候
2.對轉入的新生的關注
3.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47人,分為8組,每組6人,
一般情況以此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特殊情況另行調整,在
每次學習活動中會要對小組進行評價,老師都會做好記錄,
期末對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4.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容。
教師講解上期期末測試試卷。(試卷內容略)
5.學生自由翻閱新書。
6.簡單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容:本冊教材以“生存和
環境”為主題,以訓練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
排了“生物與環境”、“營養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秘”、“能
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
61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2個單元、7課書;“物質
世界”有1個單元、5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
課書。
7.播放:神秘的月球,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1單元
生物與環境
.一棵“頑強”的小樹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
9月3日
執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1)個教案
教學目標
.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
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境的幾個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
光性。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意識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
干膠、玻璃杯、培養皿、大小質地一樣的紙盒2個、盆栽植
物苗等。
將引入部分提供的圖片制成。
一.教學導入:
.出示,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生了怎樣
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一一是什么原
因使它們變成現在的樣子?
3.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
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
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
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
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常在杯內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
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擺出問題。
2.組內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蟠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
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注:三個活動可以讓每小組選定其中的1個進行研究
即可)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6日
執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2)個教案
教學目標
.能夠分析實驗數據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
的推斷。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境的兒個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
光性。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意識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及所觀察的實驗裝置。: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
性運動。
一.教學導入:
上星期我們組裝了一些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觀察,讓我
們一起來交流吧。
二.交流各組裝置所觀察到的情況
.各小組出示實驗記錄。
2.小組成員匯報觀察情況,要求:語言簡潔、過程清
楚。
3?各小組出示各自的裝置。
4.各小組歸納各自的結論,要求:思維嚴密、條理性
強。
三.活動
自然界中的植物
.出示: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2.提問:從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現象?
3.學生匯報。
4.思考: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
向光性。
四.拓展
走進大自然,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把它們有關向性運
動的現象畫下來、記下來或者拍下來。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2.從“南橘北枳”說起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9月8日
執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3)個教案
教學目標
.能通過調查了解水果出產的地域性,并能初步類推理
解各種植物都生存在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里。
2.能根據身邊一些植物的特點,分析它們是怎樣與環
境相適應的。
3.能通過查閱資料等多種途徑了解植物是怎樣適應環
境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熱愛大自然,樂于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2.意識到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科學知識
.知道植物必須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離開這個環境,
植物的生存將會受到影響。
2.知道植物的結構特點是與其所處的環境相適應的。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關注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準備
與本課學習內容相對應的生物圖片。
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攤販那里調查水果的產地。
一.教學導入
*
教師講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2.
學生觀看橘和枳的照片。
3.
提出問題:為什么淮南的這種橘樹在當地能結出又香又
甜的果實,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結出又酸又苦的枳呢?
4.
學生猜想。
5.
聯系到身邊可以找到的水果一一它們都是本地生產的
嗎?是不是也會存在這種現象呢?
6.
讓我們通過調查各種水果的產地來開始研究吧。
二,活動
調查各種水果的產地
出示課前學生去水果攤販那里調查水果的產地的調查
表。
2.引導學生按照產地給這些水果按地域進行簡單分類。
3.提問:有沒有來自南方的蘋果和北方的香蕉?
4.引導學生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
5.得出結論: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
適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適宜生活在北方。
6.指導學生閱讀指南車信箱,進一步探討植物具有地
域性的原因。
明白:①陽光、水分、溫度、土壤是影響植物生存的基
本因素;②不同的植物對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樣,這決定了
它們只能在一定的環境中得以生存;③植物對這些要素需要
的特殊性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④各地的環境決定了
當地植物種類的分布。簡單的說,也可以總結成一句話:環
境造就了具有特殊習性的植物,環境也決定了植物種類的區
域性分布。
7.結合教材第8頁圖片上的植物,幫助學生理解指南
車信箱中所介紹的“擇地而居”的知識。
三.活動
它們來自哪里
.提出問題:現在,人們根據需要進行了大量的移植植
物。觀察我們周圍的植物,請根據它們的特點,推測它們來
自怎樣的地區,并說一說做出推測的理由。
2.學生討論。
3.交流各自的推測。
四.布置作業:
有些植物的原產地,學生難以進行判斷,鼓勵學生利用
網絡,或者通過其他途徑去查證。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10日
執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4)個教案
教學目標
.能通過查閱資料等多種途徑了解動物是怎樣適應環境
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熱愛大自然,樂于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2.意識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科學知識
,知道生物必須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離開這個環境,
生物的生存將會受到影響。
2.知道生物的結構特點是與其所處的環境相適應的。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關注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準備
與本課學習內容相對應的生物圖片。有關鳥類適應環境
的資料。
一.教學導入
.提問:你能舉出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嗎?
2.學生舉例。
3.過渡:動物是否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呢?
二,閱讀
動物怎樣適應環境
.學生閱讀第9頁教材。
2.明白:動物和植物一樣,它們的生存也受到環境的
影響。
3.說一說:你還知道其他動物適應環境的事例嗎?請
說一說。
三.活動
了解鳥類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出示各種鳥類的圖片。
2.提問:這些圖片中的鳥的形態各有什么特點?他們
分別適應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3.學生討論。
4.教師提供有關鳥類適應環境的資料,協助學生完成
底10頁的記錄表。
四.布置作業
鼓勵學生以更廣闊的視野去關注更多的生物群體,謀后
留心觀察各種動、植物,看一看它們是怎樣適應當地環境的。
教學后記:
3.走進池塘
編寫時間
9月11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能發現生物之間互為食物的關系,并能以食物鏈的方
式予以表現。
2.能模擬池塘制作生態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間的關系,
并堅持長期觀察和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正確看待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科學知識
.知道食物鏈是生物之間的重要關系。
2.知道食物鏈的基本特點。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初步體會到生物是環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
相互影響的。
教學準備
池塘生態掛圖、池塘有關生物的圖片、制作生態瓶的材
料。
一.教學導入
.教師出示池塘群落的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提出問題:小池塘里生活著各種生物,它們是怎樣
生活在一起的呢?
活動
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
.出示魚、水至、孑工的圖片,提問:說一說它們都吃
什么?
2.學生匯報。
3.教師:聰明的同學們,你們能把它們的食物關系排
列出來嗎?
4.學生進行食物關系的排列:浮游生物一孑工一水至
一魚。強調“箭頭指向誰就是被誰吃”。
5.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6.總結:這種食物關系就像鏈子一樣把各種生物緊緊
聯系在一起,我們把它叫做事物鏈。
7.學生練習寫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
鏈。
8.分析多條食物鏈,提問:你發現這些食物鏈的共同
特點嗎?
9.明確:食物鏈總是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
束。
三.指南車信箱
池塘里的微生物
.學生閱讀。
2.教師向學生補充介紹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
物、動物大多能通過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卻是無法用肉眼
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員之一,
它們在池塘群落的能量傳遞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活動
把池塘搬回家
.過渡:為了便于我們觀察池塘,我們可以在家里制作
一個模擬的“小池塘”。
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準備哪些材料??怎樣做?
3.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完善自己的設想。
4.組裝實驗裝置。
5.寫出模擬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狀況和影響它們生存
的因素。
6.做好觀察記錄,并及時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間
的相互關系。
4.假如大樹都倒下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9月16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能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問題做出合理的推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
2.珍愛生命,初步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
科學知識
.知道每一種生物在食物鏈中都有著重要作用。只要其
中一種生物滅絕,就會引起“鏈條”的斷裂,影響到許多相
關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意義。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的變遷,意識到環境正在遭到人類的破壞,引
導學生從小樹立“建設美好家園,爭做環保衛士”的觀念。
教學準備
各種生物的頭飾等。
一.教學導入
導入直接:植物作為食物鏈的起點,到底對其他生物具
有怎樣影響?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二.活動
假如大樹全部倒下
.提問:假如大樹全部倒下,樹林里生物的實物會發生
什么變化?
2.過渡:讓我們通過游戲來感受一下吧!
3?閱讀教材,了解游戲方法。
4.學生戴上相應的頭飾進行游戲。
5.游戲結束后思考:沒有了大樹等植物,有多少生物
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間接的?
6.明白:沒有了植物,地球將幾乎失去一切生命。
7.繼續游戲:如果其他某一種生物滅絕撤出,食物鏈
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8.學生分析得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無法避免成為
食物鏈的成員。
9.指南車信箱
(1.)學生閱讀。
(2.)教師講解,加深他們對生態平衡以及生態災難的
理解。
0.推測:假如大樹都倒下,除了使生物們失去食物,
還會對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有些什么影響?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20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能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問題做出合理的推想。
2.能通過實驗、測量等途徑驗證自己的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
2.珍愛生命,初步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
科學知識
大樹全部倒下,會對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2.
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意義。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的變遷,意識到環境正在遭到人類的破壞,引
導學生從小樹立“建設美好家園,爭做環保衛士”的觀念。
教學準備
森林被砍伐、沙塵暴等掛圖、繩子、溫度計、表面沒有
任何覆蓋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蓋的木板、表面有植被
覆蓋的木板、水盆、灑水壺等。
一.教學導入
,緊接上一課的問題“假如大樹全部倒下,還會對生物
及其生存環境帶來哪些影響?”進行猜測:動物可能會……
土壤可能會……氣溫會不會……?
2.過渡:讓我們針對其中的問題來進行研究吧!
二.活動
樹林與溫度
.擺出問題:測量樹林內和樹林外的溫度,都一樣嗎?
2.學生推測。
3.過渡:讓我們設計一些實驗來研究吧!
4.設計對比實驗:
測量地點的選擇,應當選擇差異比較明顯的地方;測量
工具(溫度計)的準備,要盡量減小誤差;測量的時間要同
時進行。
5.學生實地測量,填寫測量記錄表。
6.分析:測量結果說明了什么?樹林對人的生活會有
影響嗎?
三.活動
樹林與土壤
,擺出問題:土壤表面沒有植物真的會被雨水沖走嗎?
2.學生推測。
3.過渡:讓我們設計實驗來研究吧!
4.教師出示部分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進行設計。
5.匯報、完善。明確:不同:點木板上放的東西不同,
其余都一樣。
7.
學生實驗。
8.
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9.
分析: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
四.閱讀
破壞森林的危害
.出示:森林被砍伐、沙塵暴等掛圖。
2.教師結合圖片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森林破壞后會
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后果。
3.鼓勵學生課后通過上網、查閱書刊的方法做更詳細
地了解。
第三課時
編寫時間9月22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
2.珍愛生命,初步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
科學知識
.知道每一種生物在食物鏈中都有著重要作用。只要其
中一種生物滅絕,就會引起“鏈條”的斷裂,影響到許多相
關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意義。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的變遷,意識到環境正在遭到人類的破壞,引
導學生從小樹立“建設美好家園,爭做環保衛士”的觀念。
教學準備
一.教學導入
.提問:我們學習了生物與環境,誰來描述一下我們周
圍的環境?
2.針對學生描述的環境現象,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好的,
哪些是不好的。
3.說出判斷的理由。
4.針對不好的現象,你打算怎樣去做呢?
5.由周圍的環境擴大到地球媽媽,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活動
讓家園更美好
.學生對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更美好的地球家園提出自
己的建議和設想,
2,將自己的建議和設想用合適的形式體現出來:
書面上的可用建議書、科學圖畫、手抄報等。
行動上可成立環保隊、做環保小衛士等。
教學后記:
(生物與環境)復習題
編寫時間11月2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一、填空題:
、生長于沙漠中的仙人掌,葉子是(針狀的),以減少
(水分)蒸發。
2、(陽光、水分、溫度、土壤)等是影響植物生存的基
本因素。
3、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產者),直
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
4、森林的破壞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如:(洪災、干旱、沙塵暴、水土流失)
5、動物們通過(冬眠、遷徙、換毛)等方法來適應氣
溫的變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著植物和動物,還生活著(微生物)。
它們能把死亡的動、植物尸體(分解)。
7、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動物的(生存),動物的數量變化
也會影響(環境);隨著環境的變化,生物的結構特征也會
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適應環境。不能適應環境變化的
生物將會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無法避免成為(食物鏈)的
成員。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來達到相互依存、相互制
約的作用
9、植物適應環境,一般表現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
向光)性。
二、判斷題。
、動物會有一些獨特的習性,跟適應生存環境有關。
(
v
)
2、小華畫了一條食物鏈:虎一羊一草。
(
x
)
3、環境污染、盲目的物種引進、大量捕殺動物和砍伐
森林都曾經在歷史上造成過部分地區的生態災難。
(
v)
4、根總是向下生長,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
v
)
5、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
)
6、當環境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
力。
)
7、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相同的需求。
)
8、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中如果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就
會失去平衡(
v
)
9、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
止。
v)
0、自然界和生態瓶不一樣,如果環境條件受到破壞,
生物的生存不會受到影響(
x
)
1、如果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
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
V)
2、香蕉樹,松樹,仙人掌它們的生活環境完全相同。
三、單項選擇題。
、仙人掌的根會朝著(A、)的方向生長。
A、有水
B、無水
2、綠色植物能自己制造養料,稱為(
B
)o
A制養者
B生產者
c消費者
3、蘋果樹不宜在熱帶地區栽種,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種,
這里起制約作用的因素是:(B)
A、陽光
B.溫度
c.水
D.空氣
4、做對比實驗時,我們一般是控制(A)條件不發
生變化。
A、一個B、二個c、三個
5、每個食物鏈中生產者一定是(A)
A、植物
B、動物
c、植物和動物
6、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蠕的體色往往是(B
)o
A、灰色
B、綠色
c、黃色
D、褐色
7、動物的生活環境叫做動物的(A
)o
A棲息地
B居住地
c生活區
8、各種生物和周圍的非生物一起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
的整體,稱為(
C
)o
A食物鏈
B食物網
c生態系統
四、連線題:
香
荏/、、、
針葉
山地
仙人掌
闊葉
沙漠
松
樹
葉刺
雨林
五、看圖回答問題。
1、寫出三條食物鏈
2、你所寫的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是,消費者
是
3、如果捕殺鳥,會產生什么后果?并請說明你的依據。
第2單元
營養與健康
.食物中的營養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9月24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
能用圓形統計圖統計午餐中各類食品所占比例,并根據
統計圖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認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2.
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知道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淀粉、脂肪。
2.
了解檢測食品中蛋白質、淀粉、脂肪的簡單方法。
3.
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飲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牲畜不科學的飼養方法以及莊稼不科學的種植方法,會
污染食物,這樣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隱患。
一.教學導入
.提問:我們經常食用的食品有哪些?饑餓時身體的感
受如何?
2.學生回答。
3.質疑:我們從食物中可以獲得哪些維持生命所需要
的營養呢?
4.過渡:讓我們從我們的午餐開始調查吧!
二.活動
午餐吃了什么
.學生明確并統一本課中的食物分類方法:主食類、肉
食類、蔬菜類、水果類……
2.學生匯報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將各自午餐中所吃實物分類記錄在記錄表中。
4.指導學生分析各類食品總量所占比例并制成圓形統
計圖。
5.對學生所制圖的合理性、美觀性進行評價。
三.活動
檢驗食物中的營養
.過渡:通過前面的活動我們知道了我們所吃的各類食
物在總量當中的比例,其實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
白質、淀粉和脂肪。
2.提問:怎樣檢驗我們的食物中是否存在這些營養成
分呢?
3.學生發表看法,教師作結:讓我們設計實驗來檢驗
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4.教師補充介紹蛋白質、淀粉和脂肪的辨別方法并強
調查閱資料的重要性。
5.布置各小組根據自己的選題制定相應的計劃。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27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能設計實驗檢驗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以認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2.
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
知道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淀粉、脂肪。
2.
了解檢測食品中蛋白質、淀粉、脂肪的簡單方法。
科學、技術、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建新房合同范例
- 六年級語文家庭教育指導計劃
- 農村租用土地 合同范例
- 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影響-第2篇-全面剖析
- 單位用房轉讓合同樣本
- 個體之間承包合同范例
- 協議控股合同樣本
- 驗證碼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中醫勞動合同范例
- 醫療投資協議合同樣本
- 2025至2030中國電化學儲能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前景預判研究報告
- 2025年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離婚協議書原版
- 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 大單元八 人口、城鎮與大都市輻射 題庫
- 新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3.3 練習五課件
- 2025年天津市濱海新區中考數學一模試卷
- 2025年杭州市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科技與相互理解”寫作指導
- 小學生攝影課件
- 2025(標準)承包清工勞務合同協議書范本
- 合伙入股協議合同范本
- 急救與心理技能(視頻課)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中南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