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八下22課課件_第1頁
歷史八下22課課件_第2頁
歷史八下22課課件_第3頁
歷史八下22課課件_第4頁
歷史八下22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演講人:日期:歷史八下22課課件目錄CONTENTS課程背景與目標古代中國與世界交流近代中國屈辱與抗爭史民族危機加深與救亡圖存運動興起現代中國外交政策演變與成就展示思考題與課堂互動環節01課程背景與目標歷史八下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主要講述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課程性質歷史八下是初中歷史學習的重要階段,為高中歷史學習打下基礎。課程地位知識點多、時間跨度大、涉及面廣,需要記憶和理解的內容較多。課程特點歷史八下課程簡介0102031945年至1949年。時間范圍抗日戰爭的勝利、重慶談判、解放戰爭等。重要事件01020304抗日戰爭的勝利與民族解放戰爭的開啟。課題毛澤東、蔣介石、周恩來等。主要人物第22課內容概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認識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知識與技能了解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背景、過程和意義,掌握解放戰爭的基本史實和勝利原因。過程與方法通過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分析能力,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教學目標與要求重點理解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中國共產黨在兩次戰爭中的不同策略和作用。難點關鍵點掌握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理解歷史人物的決策和行動對歷史進程的影響。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和解放戰爭的歷史地位。重點難點分析02古代中國與世界交流絲綢之路的開辟與發展絲綢之路的起源起始于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的新道路。絲綢之路的路線從長安出發,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最終連接地中海各國。絲綢之路的貿易主要出口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進口玻璃、寶石、香料等物品。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不僅促進了商品交流,還推動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如佛教的傳入等。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進行海上貿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02040301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主要出口瓷器、絲綢、茶葉等商品,進口香料、珠寶、藥材等。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從中國沿海港口出發,經南海、印度洋,最終抵達紅海、東非和歐洲。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加強了與東南亞、南亞、西亞等地的文化聯系,傳播了中華文化。中國傳入了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同時向外國傳播了儒家思想、中國文學、藝術等。文化交流的表現豐富了中國的文化內涵,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文化交流的影響促進了全球文化交流,加深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對現代的影響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現及影響010203古代中國對外交往以和平為主,注重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古代中國文化多元包容,吸收了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豐富了自身文化內涵。古代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等貿易通道,與各國進行互通有無的貿易活動。古代中國在對外交往中,傳播了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古代中國對外關系的特點和平交往多元包容貿易互通傳播中華文明03近代中國屈辱與抗爭史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簽訂鴉片戰爭背景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導致中國銀貴錢賤,財政危機嚴重。戰爭過程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內容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五口通商等。鴉片戰爭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失去獨立自主地位。第二次鴉片戰爭背景戰爭過程英、法、美等國不滿足《南京條約》等條約的權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攻占天津,清政府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及不平等條約體系形成不平等條約體系形成通過《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西方列強在中國獲得更多特權,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俄國割占東北領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割占中國東北領土。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簽訂甲午戰爭背景日本在明治維新后迅速崛起,企圖吞并朝鮮,進而侵略中國。戰爭過程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內容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等。甲午戰爭影響中國進一步喪失領土和主權,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促進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進程。八國聯軍侵華背景列強為鎮壓義和團運動,保護在華利益,組成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內容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超過9.8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戰爭過程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往西安,清政府被迫與列強議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辛丑條約》簽訂0102030404民族危機加深與救亡圖存運動興起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及其局限性民族工業興起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初步發展,狀元辦廠及實業救國思潮興起。初步發展表現商辦鐵路熱潮與收回利權運動,推動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局限性-資本薄弱民族資本薄弱,難以與外國資本競爭。局限性-技術落后缺乏核心技術,產品質量難以保證。興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實現君主立憲。維新變法主張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阻撓變法,導致戊戌政變。失敗原因-頑固派阻撓01020304甲午戰后,民族危機加深,維新思想廣泛傳播。維新變法背景維新派缺乏實際政治經驗,過于依賴光緒皇帝。失敗原因-維新派軟弱維新變法運動興起及其失敗原因分析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機加深,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未能挽救統治危機。辛亥革命過程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響應,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意義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開啟了民族民主革命新階段。辛亥革命評價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辛亥革命爆發背景、過程及意義評價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科學思想啟蒙新文化運動背景袁世凱尊孔復古,引發思想反彈,知識分子追求民主與科學。新文化運動內容提倡民主、科學、新道德,反對專制、愚昧、舊道德。新文化運動影響促進了思想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新文化運動局限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存在片面性。05現代中國外交政策演變與成就展示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外交關系。“另起爐灶”即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再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新中國在國際斗爭中,將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方。“一邊倒”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方針和政策制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及實踐應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核心和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各國在相互交往中,應遵守這一原則,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得干涉他國內政。平等互利各國在相互交往中,應平等對待,互利互惠,實現共同發展。和平共處各國應和平共處,不以武力或武力威脅解決爭端,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沖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是中國外交史上的重大勝利。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兩國通過多輪談判和協商,最終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實現了兩國關系的正常化,為中美兩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推動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推動全方位外交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推動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多邊外交周邊外交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周邊環境。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新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布局06思考題與課堂互動環節城市規模擴大,市場繁榮,商品種類豐富。農業、手工業、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發展,如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宋詞、散文、繪畫等藝術形式的繁榮,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皇權與士大夫政治,科舉制度的改革與發展。關鍵知識點回顧總結宋代商業繁榮宋代科技發展宋代文學藝術宋代政治狀況思考題解答技巧指導分析問題背景了解問題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問題本質。歸納核心內容將問題中的核心內容提煉出來,明確回答要點。舉例說明問題通過舉例子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使回答更具說服力。拓展相關知識回答問題時可以適當拓展相關知識,展現自己的學識。查閱資料、整理觀點、代表發言等環節分工明確。小組分工合作每組選一名代表,就討論主題進行發言,分享小組觀點。小組代表發言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