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問卷_第1頁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問卷_第2頁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問卷_第3頁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問卷_第4頁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問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調研七年級科學試題卷()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熄滅酒精燈 B.滴加試劑C.加熱液體 D.測量溫度2.奧運會乒乓球比賽驚心動魄,最終中國隊包攬五金。賽前,選手需要自己挑選比賽用球。選手通過觀察乒乓球的形狀、轉動乒乓球觀察其旋轉情況等方法選擇適合比賽的乒乓球,選手的行為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C.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D.交流合作、評估3.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帶細胞中碘的濃度已很高,但還能從海水中吸收碘,下列說法能解釋此現象的是()A.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B.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的作用C.細胞壁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D.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4.某新聞報道宣布確認某縣一男性在夏天死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該病主要由蜱蟲叮咬引起。蜱蟲的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分,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根據上面的描述,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蜱蟲具有昆蟲的結構特點 B.蜱蟲屬于節肢動物C.蜱蟲屬于軟體動物 D.蜱蟲屬于脊椎動物5.下列現象體現的“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與其他三種不同的是()。A.荒漠中的駱駝刺的根系非常發達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其皮下脂肪很厚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疏松土壤D.避役的體色可以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6.用體溫計分別測甲、乙、丙三人的體溫,先測得甲的體溫為38℃。用酒精消毒后,忘了拿著體溫計用力向下甩,就直接依次去測乙和丙的體溫,已知乙的體溫是37.6℃,丙的體溫為38.4℃,那么用此方法測得乙和丙的體溫分別為()A.37.6℃、38.4℃ B.37.6℃、37.6℃C.38℃、38.4℃ D.38.4℃、38.4℃7.小明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mL;倒出部分液體后,仰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mL。則小明實際倒出的液體的體積()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無法確定8.右圖是動、植物細胞基本結構概念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a可以表示葉綠體 B.b可以表示細胞核C.甲可以表示洋蔥根尖細胞 D.乙可以表示菠菜葉肉細胞9.古詩詞中蘊含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彰顯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詩句中描述的植物所屬的植物類群和特征不相符的是()

詩句植物類群特征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子植物種子外有果皮包被B.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C.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植物有葉、莖,無根D.蕨芽珍嫩壓春蔬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A.A B.B C.C D.D10.自然界里有許多動物的名稱中帶“魚”字,但不一定是魚類,比如甲魚、鯨魚、娃娃魚(大鯢)。小金用如圖表示這三者的特征關系,并寫出Ⅰ區、Ⅱ區和Ⅲ區所代表的特征,其中正確的是()A.Ⅰ區:終生用肺呼吸 B.Ⅱ區:體表有鱗C.Ⅲ區:幼體和成體都用肺呼吸 D.Ⅳ區:卵生11.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下列現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的是()A.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B.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C.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D.麥哲倫環球航行12.“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聲。”袁隆平和李振聲院士分別是水稻和小麥的遺傳育種學家,他們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國水稻和小麥產量。水稻和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大豆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它們的分類關系如下表。相關分析正確的是()等級水稻、小麥和大豆的分類關系種稻小麥大豆屬稻屬小麥屬大豆屬科禾本科(禾亞科)豆科(蝶形花亞科)綱單子葉十植物綱雙子葉植物綱門被子植物門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類單位是“門”B.三種植物中水稻和小麥的共同特征較少C.三種植物中親緣關系最近的是小麥和大豆D.花、果實和種子是被子植物分類的重要依據13.學習小組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玻片時,下列描述正確的一項是()A.甲圖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目鏡以防錯過清晰的像B.滴在①處,吸水紙放置在③處C.丙圖視野中看到細胞質逆時針流動,則實際細胞質是順時針流動的D.丁圖中黑色圓圈的出現是由于染色不均14.“轉換法”是研究科學問題的一種方法,它將不易直接觀測的物理量轉換為易觀測的量來顯示。以下實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屬于轉換法的是()A.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粒子B.將體溫計做成三棱柱狀,更容易觀察示數C.液體溫度計利用測溫液體體積的變化來顯示溫度高低D.地球儀是為了便于認識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15.為探究環境溫度和光照時長對百合種子萌發的影響,小外設計并開展了實驗,得到如圖所示曲線圖。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A.百合種子萌發率隨溫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B.溫度相同時,一定的光照時間有利于百合種子的萌發C.最適合百合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一定是24小時光照、20℃D.20℃時,繼續延長光照時間一定能提升百合種子的萌發率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4分)16.請完成下列填空。使數據或單位符合實際。(1)38600mm=m;(2)200L=cm3;(3)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4)某同學的身高為160。17.科學測量中正確的操作和讀數是準確測量的前提。(1)圖甲中鋼尺的分度值為,木塊的長度是cm。若將這把鋼尺在冰箱中放置一晝夜后取出立即測量(考慮熱脹冷縮的變化),則測得的數據與實際相比,會(填“偏大”“偏小”或“不影響”)。(2)如圖乙所示,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2圈,銅絲的直徑是mm。(3)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原理制成的,圖丙中溫度計的示數為。18.請回答下列問題。(1)經線指示方向。0°經線以西為經,用字母“”表示;(2)緯線共有條,最長的一條是。19.某一農場內的動、植物有葡萄、甘蔗、牛蛙、羊、雞、蚱蜢、蝸牛。用甘蔗葉喂羊,羊糞作為植物的肥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科將牛蛙、羊、雞、蚱蜢四種動物進行分類,他把牛蛙、羊、雞分為一類,蚱蜢、蝸牛分為另一類。他的分類依據是。其中雞用呼吸,羊的生殖和哺育特點是。(2)甘蔗中榨出的糖分主要來自細胞結構的中。(3)小科同學為該生態農場內的四種生物P、Q、R、S編了一個分類檢索表。這些生物中有一個是羊,則它是(填“P”“Q”“R”或“S”)。20.小寧學習了“生物分類”后,在老師的指導下,編制了一張植物分類檢索表(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特征b為,海帶符合特征(選填“a”或“b”)。(2)生物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3)小寧在一次野外活動時,采集到甲、乙、丙3種植物,通過觀察標注了它們在檢索表中的位置。這3種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較多的兩種植物是。(4)小寧發現某些地方由于環境污染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導致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21.如圖所示為某區域內的食物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條食物鏈,請寫出一條包含鼠的食物鏈。(2)如圖所示的食物網中,鼠和鷹具有的生物關系是。2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中的比例尺為1:500000000,已知AB間在圖上的距離為2厘米,則AB實際距離為千米。(2)小科和小吉分別位于圖中A、B位置,則小吉大致在小科的方向。(3)小科位于(填“東”或“西”)半球。23.如圖所示,小雙、小菱在金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溫度計的測溫原理和使用方法,小雙找出了實驗室溫度計A,深色部分為煤油。小菱找出了伽利略溫度計B,深色部分為水。金老師拿出了自制溫度計C,水平管中深色部分為一小滴水銀,下方球形容器稱為燒瓶。(1)三個溫度計中測溫原理與其他兩個不同的是(填“A”或“B”或“C”)。(2)小雙在標刻度時出現了困惑,如果在B溫度計豎直部分標上刻度,那么上方刻線表示的溫度(填“高于”或“低于”)下方刻線表示的溫度。(3)利用C溫度計測量溫度時,若溫度升高,水銀液滴將向(填“左”或“右”)移動。三、實驗探究題24.杭州西湖邊的寶石山上,赭色“寶石”比比皆是,造型各異,大小不等,閃閃發光,讓人喜愛,由此得名寶石山。其實,“寶石”是早期酸性火山噴發出的以二氧化硅為主的巖漿粗大碎屑,并被巖漿中的氧化鐵染成紅色。寶石山作為杭州最容易爬的一座山,每天都會迎來大量游客。周末,小迪、小燦和小軍相約游玩寶石山后,各自帶回一塊“寶石”。(1)小迪的“寶石”體積較小,可放入量筒測量體積,但用排水法測量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時,老師總是強調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適量的水”是指水能小石塊且總體積不超出量筒的最大量程。(2)小燦在寶石山拾得的“寶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于是她利用一個燒杯和量筒完成了測量,操作步驟如下:

①小燦的“寶石”體積為。②她發現這樣操作會導致測量結果(選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3)小軍在用量筒量取50mL液體時,還需用到(填儀器名稱)。25.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如圖所示為他在觀察過程中看到的圖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他的操作步驟正確,那么以上幾個圖像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順序依次是(用字母和箭頭表示)。(2)看到圖D和圖E所示的圖像時,他將進行的下一步操作分別是調節、向移動裝片。(3)使用同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臨時裝片,觀察到了圖A和圖B兩個圖像,其中視野較暗的是圖(填字母),此時若需調亮視野,則應選擇(填寫2種結構)。(4)右圖器材中,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的組合是(填序號)。

26.為探究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用洋蔥鱗片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等材料做實驗。請觀察圖,回答問題。(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步驟A中應滴加。(2)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發現視野內有一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時,污點均不動。你認為污點最可能在上。(3)未經染色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時,細胞結構不夠清晰,需用碘液進行染色。染色后的細胞結構中,著色最深的是(填結構名稱)。27.某興趣小組開展了“制作細胞模型”的學習活動,并對制作的模型進行了評價和改進。(1)【觀察細胞】制作模型前,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觀察到如右圖所示現象,引起此現象的原因是。(2)【制作細胞模型】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選擇的材料及理由是。(3)【評價模型作品】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表等級優秀合格待改進指標一:結構完整性結構正確且完整結構正確但不完整結構不完整或有錯誤指標二:材料適配度模型材料的選擇能體現細胞中兩個結構的功能模型材料的選擇能體現細胞中一個結構的功能模型材料的選擇未能體現細胞結構的功能指標三:…··…請再寫出一項評價指標:。(4)圖Ⅱ是某同學制作的洋蔥內表皮細胞模型,根據評價指標一,他的作品被評定為待改進,理由是。圖Ⅱ28.海帶的生長與其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某科研小組為探究影響海帶生長率(生長率是指實驗前后海帶體內物質增加的比率)的因素,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注:25℃時部分海帶腐爛,所以生長率為負值)。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2)該科研小組通過實驗探究的問題:?(3)通過環境影響生物以上實驗,說明環境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是。29.學習了蝗蟲的呼吸后,同學們對蝗蟲的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出現了意見分歧,有些同學認為其氣體出入的門戶……氣門在頭部,有些同學則認為在胸腹部,最終決定通過探究實驗來解決這一難題,請你幫助他們共同完成探究。①提出問題:蝗蟲的呼吸器官在哪里?做出假設:蝗蟲的呼吸器官可能在胸腹部。實驗材料:清水,兩只大小相同的蝗蟲,燒杯。實驗步驟:②取兩只燒杯,編號為甲、乙,并注入的清水;③把兩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蟲放入甲、乙燒杯中,甲中蝗蟲的頭部沒入水中,露出胸腹部;乙中蝗蟲的胸腹部沒入水中,露出頭部;④一段時間后,觀察兩只蝗蟲的存活情況。⑤結果預測:。⑥實驗結論:蝗蟲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⑦問題交流:實驗結束后,老師肯定了同學們的探究精神及方法,并批出了探究實驗過程中存在的某點不足,請你猜測老師指出的不足是什么?。30.投擲實心球是杭州市中考體育選考項目之一。小飛同學在選定該項目后想研究影響投擲實心球成績的因素,經過思考,他提出了以下的猜想:猜想一:實心球投擲距離可能跟實心球的質量有關;猜想二:實心球投擲距離可能跟實心球的拋出速度有關;猜想三:實心球投擲距離可能跟實心球的拋出角度有關。(1)為了驗證猜想一,小飛從學校體育器材借了實心球。實驗時他大致以相同的拋出速度和,分別拋出質量(選填“相同”或“不同”)的實心球。(2)為驗證猜想二和猜想三,小飛選取了中考體育標準用球以及卷尺等其他器材,在同一水平地面上進行了多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

①比較1、10兩次實驗序號的實驗數據,可知小飛的猜想(選填“一”或“二”或“三”)是錯誤的。②比較1、2、3三次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③小飛分析上述實驗數據后認為45°就是最佳拋出角度,你覺得合理嗎?請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熄滅酒精燈 B.滴加試劑C.加熱液體 D.測量溫度【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熄滅酒精燈時,應該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A正確;

B.滴加試劑時,滴管應該懸停在試管口的正上方,而不能伸入試管內,故B錯誤;

C.加熱液體時,試管內液態的體積不能超過試管總容積的1/3,故C錯誤;

D.測量溫度時,溫度計不能觸碰燒杯的側壁和底部,故D錯誤。

故選A。2.奧運會乒乓球比賽驚心動魄,最終中國隊包攬五金。賽前,選手需要自己挑選比賽用球。選手通過觀察乒乓球的形狀、轉動乒乓球觀察其旋轉情況等方法選擇適合比賽的乒乓球,選手的行為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C.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D.交流合作、評估【答案】C【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結合科學探究的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選手通過觀察乒乓球的形狀、轉動乒乓球觀察其旋轉情況等,可知,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環節。

故答案為:C。3.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帶細胞中碘的濃度已很高,但還能從海水中吸收碘,下列說法能解釋此現象的是()A.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B.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的作用C.細胞壁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D.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答案】D【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解答】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因此,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帶,其細胞中的碘的濃度已很高,但還能從海水中吸收碘,是因為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

故答案為:D。4.某新聞報道宣布確認某縣一男性在夏天死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該病主要由蜱蟲叮咬引起。蜱蟲的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分,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根據上面的描述,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蜱蟲具有昆蟲的結構特點 B.蜱蟲屬于節肢動物C.蜱蟲屬于軟體動物 D.蜱蟲屬于脊椎動物【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解析】【分析】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是: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解答】AB.由圖可知,蜱蟲身體分節,足也分節,這是典型的節肢動物特征,屬于節肢動物;但身體沒有分頭、胸、腹三部分,也沒有三對足、兩對翅,不符合昆蟲的特征,故B正確,A錯誤;

C.蜱蟲不是新發現的物種,故C錯誤;

D.蜱蟲是節肢動物,體內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B。5.下列現象體現的“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與其他三種不同的是()。A.荒漠中的駱駝刺的根系非常發達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其皮下脂肪很厚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疏松土壤D.避役的體色可以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答案】C【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解析】【分析】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適應環境得以生存的同時,能不斷地影響環境并改變環境。

【解答】A.荒漠中生活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可以吸收到沙漠深處的水分,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屬于生物適應環境,A不符合題意。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可以適應寒冷的環境,是生物適應環境,B不符合題意。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的生長,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C符合題意。

D.避役體色隨環境而改變,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其體色也發生變化,是它躲過敵害是一種保護色,是對多變環境的適應,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6.用體溫計分別測甲、乙、丙三人的體溫,先測得甲的體溫為38℃。用酒精消毒后,忘了拿著體溫計用力向下甩,就直接依次去測乙和丙的體溫,已知乙的體溫是37.6℃,丙的體溫為38.4℃,那么用此方法測得乙和丙的體溫分別為()A.37.6℃、38.4℃ B.37.6℃、37.6℃C.38℃、38.4℃ D.38.4℃、38.4℃【答案】C【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由體溫計特殊構造和使用方法可知,體溫計使用前必須用力甩。

【解答】體溫計液泡上方有一縮口,在離開人體后,液柱不下降,使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

先測得甲的體溫為38℃,但是體溫計在使用前必須用力甩,如果用沒甩的體溫計測病人的體溫,若被測病人的體溫比原來病人的體溫高,則準確,如果低,則顯示原來的示數。

乙和丙的實際體溫是37.6℃和38.4℃,那么兩次測溫后,測得數據是38℃和38.4℃,故C正確。

故答案為:C。7.小明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mL;倒出部分液體后,仰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mL。則小明實際倒出的液體的體積()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無法確定【答案】A【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大。根據量筒的讀數與實際值的關系來判斷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大小。

【解答】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mL,方法正確;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時,讀數小于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即剩余的液體體積大于9mL,則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小于6mL。

故答案為:A。8.右圖是動、植物細胞基本結構概念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a可以表示葉綠體 B.b可以表示細胞核C.甲可以表示洋蔥根尖細胞 D.乙可以表示菠菜葉肉細胞【答案】D【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植物細胞是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和葉綠體構成的,而動物細胞只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組成的。

【解答】A.a即屬于動物細胞,也屬于植物細胞,因此a是細胞核,故A錯誤;

B.b只屬于植物細胞,不屬于動物細胞,因此b是葉綠體,故B錯誤;

C.甲是動物細胞,因此不是洋蔥根尖細胞,故C錯誤;

D.乙是植物細胞,因此乙表示菠菜葉肉細胞,故D正確。

故答案為:D。9.古詩詞中蘊含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彰顯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詩句中描述的植物所屬的植物類群和特征不相符的是()

詩句植物類群特征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子植物種子外有果皮包被B.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C.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植物有葉、莖,無根D.蕨芽珍嫩壓春蔬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種群的特征【解析】【分析】綠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綠色植物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都不結種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屬于孢子植物。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無根,有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比較高大。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種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著,被子植物的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能形成果實。因此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可以為四大類群是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解答】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講的是裸子植物,種子外無果皮包被,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講的是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講的是苔蘚植物,有葉、莖,無根;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蕨芽珍嫩壓春蔬,講的是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且分化出了輸導組織,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10.自然界里有許多動物的名稱中帶“魚”字,但不一定是魚類,比如甲魚、鯨魚、娃娃魚(大鯢)。小金用如圖表示這三者的特征關系,并寫出Ⅰ區、Ⅱ區和Ⅲ區所代表的特征,其中正確的是()A.Ⅰ區:終生用肺呼吸 B.Ⅱ區:體表有鱗C.Ⅲ區:幼體和成體都用肺呼吸 D.Ⅳ區:卵生【答案】A【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哺乳動物: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

【解答】A.甲魚屬于爬行動物,鯨魚屬于哺乳動物,娃娃魚屬于兩棲動物。娃娃魚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可以輔助呼吸。甲魚和鯨魚都用肺呼吸,故A正確;

B.甲魚、鯨魚、娃娃魚,只有甲魚體表有甲,娃娃魚體表裸露,故B錯誤;

C.娃娃魚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可以輔助呼吸,鯨魚都用肺呼吸,故C錯誤;

D.鯨魚胎生,哺乳,甲魚和娃娃魚卵生,故D錯誤。

故答案為:A。11.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下列現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的是()A.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B.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C.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D.麥哲倫環球航行【答案】C【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

1.古時候的人,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區的一小塊地方,因此單憑直覺,就產生了種種有關“天圓地方”的說法。例如,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棋盤)”的蓋天說。

2.伴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和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逐漸認識到,大地在大范圍內不可能是平坦的,而應該是彎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邊看離岸的船,先是船身隱沒,然后才是桅帆,在陸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會在南方的地平線上消失。

3.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特別是15191521年,麥哲倫率領的一支船隊,環繞地球航行一周成功,這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4.伴隨著近現代的科技發展,人類通過發射衛星等科技手段,證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解答】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麥哲倫環球航行;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都是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12.“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聲。”袁隆平和李振聲院士分別是水稻和小麥的遺傳育種學家,他們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國水稻和小麥產量。水稻和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大豆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它們的分類關系如下表。相關分析正確的是()等級水稻、小麥和大豆的分類關系種稻小麥大豆屬稻屬小麥屬大豆屬科禾本科(禾亞科)豆科(蝶形花亞科)綱單子葉十植物綱雙子葉植物綱門被子植物門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類單位是“門”B.三種植物中水稻和小麥的共同特征較少C.三種植物中親緣關系最近的是小麥和大豆D.花、果實和種子是被子植物分類的重要依據【答案】D【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解析】【分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解答】A.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因此,表中最小的分類單位是種,故A錯誤;

BC.水稻和小麥同科,大豆和小麥同門,分類單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所以3種植物中水稻和小麥的共同特征較多,親緣關系較近的是小麥和水稻,故BC錯誤;

D.花、果實和種子是植物分類的重要依據,故D正確。

故答案為:D。13.學習小組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玻片時,下列描述正確的一項是()A.甲圖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目鏡以防錯過清晰的像B.滴在①處,吸水紙放置在③處C.丙圖視野中看到細胞質逆時針流動,則實際細胞質是順時針流動的D.丁圖中黑色圓圈的出現是由于染色不均【答案】B【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簡要的概括為:擦、滴、刮、涂、蓋、染、吸。

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整理。

【解答】解:A、甲圖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物鏡,以防壓壞玻片標本、損傷鏡頭,錯誤;

B、“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因此,滴在①處,吸水紙放置在③處,正確;

C、顯微鏡成像原理: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丙圖視野中看到細胞質逆時針流動,則實際細胞質是逆時針流動的,錯誤;

D、丁圖中黑色圓圈是氣泡,是由于蓋蓋玻片的方法不正確導致的,錯誤。

故選:B。14.“轉換法”是研究科學問題的一種方法,它將不易直接觀測的物理量轉換為易觀測的量來顯示。以下實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屬于轉換法的是()A.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粒子B.將體溫計做成三棱柱狀,更容易觀察示數C.液體溫度計利用測溫液體體積的變化來顯示溫度高低D.地球儀是為了便于認識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答案】C【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解答】A.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粒子,沒有用到轉換法,故A不符合題意;

B.將體溫計做成三棱柱狀,更容易觀察示數,沒有用到轉換法,故B不符合題意;

C.液體溫度計利用測溫液體體積的變化來顯示溫度高低,采用的是轉換法,故C符合題意;

D.地球儀是為了便于認識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這是模型法,沒有采用轉換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15.為探究環境溫度和光照時長對百合種子萌發的影響,小外設計并開展了實驗,得到如圖所示曲線圖。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A.百合種子萌發率隨溫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B.溫度相同時,一定的光照時間有利于百合種子的萌發C.最適合百合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一定是24小時光照、20℃D.20℃時,繼續延長光照時間一定能提升百合種子的萌發率【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實驗為研究環境溫度和光照時長對百合種子萌發的影響,如圖可知:20℃時種子的萌發率隨著光照時間增大到一定時間后不改變,整體20℃萌發率大于10℃和30℃;10℃時,種子萌發率剛開始隨光照時間增大而增大幅度大,超過一定光照時,萌發率稍微會減小一些,達到一定時萌發率不變;30℃萌發率隨光照時間增大而增大,光照12小時之前比10攝氏度萌發率大,之后萌發率小于10℃。

【解答】A百合種子萌發率不是隨溫度升高后下降,相同光照時間時,30℃的萌發率小于20℃,A錯誤;

B溫度相同時,一定光照時間內萌發率都是隨光照時間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種子的萌發,正確;

C達到一定光照強度后種子萌發率不改變,20℃時種子的萌發率大于10℃和30℃,故最適合的萌發環境為12小時,20℃,C錯誤;

D20℃時,當光照強度達到12小時以后,種子的萌發率不改變,故無法提升,D錯誤。

故答案為:B。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4分)16.請完成下列填空。使數據或單位符合實際。(1)38600mm=m;(2)200L=cm3;(3)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4)某同學的身高為160。【答案】(1)38.6(2)200000(3)mm(4)cm【知識點】單位換算【解析】【分析】進行單位換算時,結果=數值×進率。

【解答】(1)38600mm=38600×0.001m=38.6m;

(2)200L=200dm3=200×1000cm3=200000cm3;

(3)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mm;

(4)某同學的身高為160cm。

故答案為:(1)38.6;(2)200000;(3)mm;(4)cm。17.科學測量中正確的操作和讀數是準確測量的前提。(1)圖甲中鋼尺的分度值為,木塊的長度是cm。若將這把鋼尺在冰箱中放置一晝夜后取出立即測量(考慮熱脹冷縮的變化),則測得的數據與實際相比,會(填“偏大”“偏小”或“不影響”)。(2)如圖乙所示,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2圈,銅絲的直徑是mm。(3)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原理制成的,圖丙中溫度計的示數為。【答案】(1)1mm;3.15;偏大(2)1.1(3)熱脹冷縮;7℃【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為相鄰的刻度線表示的長度,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鋼尺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據此分析;

(2)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出11匝線圈的長度,除以11可得出銅絲的直徑;

(3)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先要弄清楚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高處所對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區分溫度是零上還是零下。

【解答】(1)A圖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木塊的長度是3.15cm;

若這把鋼尺從冰箱中取出直接測,由于鋼尺受冷收縮,但物體不變,則測得的數據與實際相比偏大;

(2)由圖C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線圈左側與0.50cm對齊,右側與1.85cm對齊,所以11匝線圈的長度為:L=1.80cm0.50cm=1.30cm;

則細銅絲的直徑為:d=1.30cm12≈0.11cm=1.1mm;

(3)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

由圖B可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10”在“20”的上方,所以顯示的溫度低于0℃,示數為7℃。

故答案為:(1)1mm;3.15;偏大;(2)1.1;(318.請回答下列問題。(1)經線指示方向。0°經線以西為經,用字母“”表示;(2)緯線共有條,最長的一條是。【答案】(1)南北;西;W(2)無數條;赤道【知識點】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解析】【分析】(1)根據經線指示的方向進行解答;

(2)緯線的長度進行解答。

【解答】(1)經線指示南北方向。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2)緯線共有無數條,赤道是最長的緯線。

故答案為:(1)南北;西;W;(2)無數條;赤道。19.某一農場內的動、植物有葡萄、甘蔗、牛蛙、羊、雞、蚱蜢、蝸牛。用甘蔗葉喂羊,羊糞作為植物的肥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科將牛蛙、羊、雞、蚱蜢四種動物進行分類,他把牛蛙、羊、雞分為一類,蚱蜢、蝸牛分為另一類。他的分類依據是。其中雞用呼吸,羊的生殖和哺育特點是。(2)甘蔗中榨出的糖分主要來自細胞結構的中。(3)小科同學為該生態農場內的四種生物P、Q、R、S編了一個分類檢索表。這些生物中有一個是羊,則它是(填“P”“Q”“R”或“S”)。【答案】(1)體內有無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或體內有無脊椎骨/脊柱);肺;胎生、哺乳(2)液泡(3)S【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解析】【分析】(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結構,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并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地理分布情況等。

(2)二歧式檢索把同一類別的動植物,根據一對或幾對相對性狀的區別,分成相對應的幾個分支。接著,再根據一對或幾對相對性狀,把上面的每個分支分成相對的兩個分支,逐級排列下去。

【解答】(1)根據動物體內有無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將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類,所以小科將牛蛙、羊、魚、蚱蜢四種動物進行分類,他把牛蛙、羊、魚分為一類,蚱蜢分為另一類。他的分類依據是體內有無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雞用肺呼吸,羊屬于哺乳動物,其生殖和哺育特點是胎生、哺乳;

(2)作為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所以甘蔗中榨出的糖分主要來自于細胞結構的液泡中;

(3)羊屬于哺乳動物,具有1b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2b幼體和成體的呼吸器官終生不變,3b體溫恒定,體表被毛的特征。所以小科同學為該生態農場內的四種生物P、Q、R、S編了一個檢索表(如圖),這些生物中有一個是羊則它是S(體溫恒定,體表被毛)。

故答案為:(1)體內有無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或體內有無脊椎骨/脊柱);肺;胎生、哺乳;(2)液泡;(3)S。20.小寧學習了“生物分類”后,在老師的指導下,編制了一張植物分類檢索表(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特征b為,海帶符合特征(選填“a”或“b”)。(2)生物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3)小寧在一次野外活動時,采集到甲、乙、丙3種植物,通過觀察標注了它們在檢索表中的位置。這3種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較多的兩種植物是。(4)小寧發現某些地方由于環境污染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導致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答案】(1)無莖、葉;b(2)種(3)乙和丙(4)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棲息地)【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解析】【分析】(1)植物根據其有無種子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種子植物根據其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被子植物植物和裸子植物。孢子植物根據其有無莖葉劃分,有根、莖、葉的是蕨類,只有莖、葉的是苔蘚類,無莖葉的是藻類;

(2)生物的等級分類從高到低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等級越高,生物種類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3)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解答】(1)胎生狗脊有根、莖、葉,無種子,用孢子繁殖,屬于蕨類植物,而海帶的特征是無莖、葉,因此海帶所以是b。

(2)生物的等級分類從高到低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往下依次減小,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3)從檢索表中的位置分析,甲、乙、丙3種植物中,甲無種子,應該屬于孢子植物;乙和丙都能產生種子,都屬于種子植物,故乙和丙的共同特征較多。

(4)生物的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于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為:(1)無莖、葉;b;(2)種;(3)乙和丙;(4)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棲息地)。21.如圖所示為某區域內的食物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條食物鏈,請寫出一條包含鼠的食物鏈。(2)如圖所示的食物網中,鼠和鷹具有的生物關系是。【答案】(1)5;草→鼠→鷹(或草→鼠→狐)(2)捕食【知識點】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解析】【分析】(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2)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解答】(1)圖一生態系統中有5條食物鏈,分別是:草→兔→狐;草→兔→鷹;草→鼠→鷹;草→鼠→狐;草→鼠→蛇→鷹;包含鼠的食物鏈:草→鼠→鷹;草→鼠→狐;草→鼠→蛇→鷹;

(2)從圖中可知,鷹捕殺鼠,因此它們之間是捕食的關系。

故答案為:(1)草→鼠→鷹(或草→鼠→狐);(2)捕食。2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中的比例尺為1:500000000,已知AB間在圖上的距離為2厘米,則AB實際距離為千米。(2)小科和小吉分別位于圖中A、B位置,則小吉大致在小科的方向。(3)小科位于(填“東”或“西”)半球。【答案】(1)10000(2)東北(3)東【知識點】地圖的比例尺【解析】【分析】(1)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2)在經緯網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0°緯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解答】(1)若圖中的比例尺為1:500000000,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0千米。已知AB間在圖上的距離為2厘米,則AB實際距離為2×5000=10000千米。

(2)在經緯網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小科和小吉分別位于圖中A、B位置,則小吉大致在小科的東北方向。

(3)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可知,小科的經緯度為(20°N,0°)。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和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和160°E以東為西半球。按東西半球劃分,小科位于東半球。

故答案為:(1)10000;(2)東北;(3)東。23.如圖所示,小雙、小菱在金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溫度計的測溫原理和使用方法,小雙找出了實驗室溫度計A,深色部分為煤油。小菱找出了伽利略溫度計B,深色部分為水。金老師拿出了自制溫度計C,水平管中深色部分為一小滴水銀,下方球形容器稱為燒瓶。(1)三個溫度計中測溫原理與其他兩個不同的是(填“A”或“B”或“C”)。(2)小雙在標刻度時出現了困惑,如果在B溫度計豎直部分標上刻度,那么上方刻線表示的溫度(填“高于”或“低于”)下方刻線表示的溫度。(3)利用C溫度計測量溫度時,若溫度升高,水銀液滴將向(填“左”或“右”)移動。【答案】(1)A(2)低于(3)左【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氣體溫度計利用氣體熱脹冷縮性質工作;

(2)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沸水溫度為100℃。

【解答】(1)A是液體體溫度計,B、C是氣體溫度計,因此A與其他兩個不同;

(2)B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溫度升高,瓶內氣體體積膨脹,管中液柱向下移動,則上方刻線表示的溫度低于下方刻線表示的溫度;

(3)利用C溫度計測量溫度時,若溫度升高,水銀液滴將向左移動。

故答案為:(1)A;(2)低于;(3)左。三、實驗探究題24.杭州西湖邊的寶石山上,赭色“寶石”比比皆是,造型各異,大小不等,閃閃發光,讓人喜愛,由此得名寶石山。其實,“寶石”是早期酸性火山噴發出的以二氧化硅為主的巖漿粗大碎屑,并被巖漿中的氧化鐵染成紅色。寶石山作為杭州最容易爬的一座山,每天都會迎來大量游客。周末,小迪、小燦和小軍相約游玩寶石山后,各自帶回一塊“寶石”。(1)小迪的“寶石”體積較小,可放入量筒測量體積,但用排水法測量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時,老師總是強調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適量的水”是指水能小石塊且總體積不超出量筒的最大量程。(2)小燦在寶石山拾得的“寶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于是她利用一個燒杯和量筒完成了測量,操作步驟如下:

①小燦的“寶石”體積為。②她發現這樣操作會導致測量結果(選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3)小軍在用量筒量取50mL液體時,還需用到(填儀器名稱)。【答案】(1)(完全)浸沒/沒過(2)50cm3;偏大;取出礦石時會帶走一部分水(3)膠頭滴管【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1)在利用量筒與水測量石塊的體積時,所用水的體積應能將石塊浸沒;

(2)根據V石=V倒出=VCVE計算出石塊的體積;

(3)根據取少量液體時所需要的器材進行解答。

【解答】(1)用排水法測量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時,使用適量的水,這里的適量的水指的是(完全)浸沒/沒過小石塊且總體積不超出量筒的最大量程;

(2)①小燦寶石的體積:V石=V倒出=VCVE=200mL150mL=50mL=50cm3;

②由于取出礦石時會帶走一部分水,因此會導致測量的結果偏大;

(3)在用量筒量取50mL液體時,還需要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1)(完全)浸沒/沒過;(2)①50cm3;②偏大;取出礦石時會帶走一部分水;(3)膠頭滴管。25.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如圖所示為他在觀察過程中看到的圖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他的操作步驟正確,那么以上幾個圖像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順序依次是(用字母和箭頭表示)。(2)看到圖D和圖E所示的圖像時,他將進行的下一步操作分別是調節、向移動裝片。(3)使用同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臨時裝片,觀察到了圖A和圖B兩個圖像,其中視野較暗的是圖(填字母),此時若需調亮視野,則應選擇(填寫2種結構)。(4)右圖器材中,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的組合是(填序號)。

【答案】(1)C→E→A→D→B(2)細準焦螺旋;右(3)B;大光圈和凹面鏡(4)①④【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①首先是對光;②放置玻片標本;③觀察;像的移動方向和物的移動方向相反;低倍鏡換成高倍鏡,視野變暗;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轉動細準焦螺旋。

(2)切片就是用刀片將標本切成0.5mm以下的極薄片,再制成玻片標本,并且切割時要迅速,如果慢慢地切會拉動葉片內部的微觀結構,使結構移位,給觀察帶來不便。

【解答】(1)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①首先是對光,眼睛注視目鏡內,同時轉動反光鏡,由F黑暗的視野,直到看到白亮的視野C;②放置玻片標本,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注視玻片,防止玻片被壓破。③當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看到圖E;④顯微鏡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時,細胞物像位于視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視野中央,物像應向左方移動,因此玻片應向右方移動,看到圖A;⑤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暗,看到的細胞體積就越大,但細胞數目越少。所以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可以看到體積較大的細胞圖D;像如果不清晰,轉到細準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看到圖B;故圖中幾幅圖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順序依次是C→E→A→D→B;

(2)看到圖D和圖E所示的圖像時,他將進行的下一步操作分別是調節細準焦螺旋,由于通過顯微鏡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應向右移動裝片;

(3)由于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因此視野較暗的是圖B,若需調亮視野,則應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越亮。目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小,因此觀察細胞數量最多的是①④。

故答案為:(1)C→E→A→D→B;(2)細準焦螺旋;右;(3)B;大光圈和凹面鏡;(4)①④。26.為探究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用洋蔥鱗片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等材料做實驗。請觀察圖,回答問題。(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步驟A中應滴加。(2)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發現視野內有一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時,污點均不動。你認為污點最可能在上。(3)未經染色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時,細胞結構不夠清晰,需用碘液進行染色。染色后的細胞結構中,著色最深的是(填結構名稱)。【答案】(1)生理鹽水(2)物鏡(3)細胞核【知識點】觀察細胞【解析】【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包括:擦、滴(生理鹽水)、刮、涂、蓋、染。

【解答】(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步驟A中應滴加生理鹽水;

(2)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發現視野內有一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時,污點均不動,因此污點不在目鏡和裝片上,因此污點可能在物鏡上;

(3)在染色時,著色最深的是細胞核。

故答案為:(1)生理鹽水;(2)物鏡;(3)細胞核。27.某興趣小組開展了“制作細胞模型”的學習活動,并對制作的模型進行了評價和改進。(1)【觀察細胞】制作模型前,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觀察到如右圖所示現象,引起此現象的原因是。(2)【制作細胞模型】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選擇的材料及理由是。(3)【評價模型作品】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表等級優秀合格待改進指標一:結構完整性結構正確且完整結構正確但不完整結構不完整或有錯誤指標二:材料適配度模型材料的選擇能體現細胞中兩個結構的功能模型材料的選擇能體現細胞中一個結構的功能模型材料的選擇未能體現細胞結構的功能指標三:…··…請再寫出一項評價指標:。(4)圖Ⅱ是某同學制作的洋蔥內表皮細胞模型,根據評價指標一,他的作品被評定為待改進,理由是。圖Ⅱ【答案】(1)洋蔥表皮沒有展平,發生折疊(2)網眼很小的細紗網;網眼很小的細紗網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3)美觀與成本(或材料環保易得且成本低)(4)模型中多了葉綠體(或“洋蔥表皮細胞中沒有葉綠體”)【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觀察細胞【解析】【分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要的概括為:擦、滴、撕、展、蓋、染、吸。

【解答】(1)制作模型前,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觀察到細胞有重疊的現象,引起此現象的原因是洋蔥表皮沒有展平、發生折疊;

(2)細胞膜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應選擇網眼很小的細紗網,網眼很小的細紗網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3)在指標三處應加上美觀與成本(或材料環保易得且成本低);

(4)洋蔥內表皮細胞無色透明,無葉綠體,模型中多了葉綠體(或洋蔥表皮細胞中沒有葉綠體)。

故答案為:(1)洋蔥表皮沒有展平、發生折疊;(2)網眼很小的細紗網;網眼很小的細紗網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3)美觀與成本(或材料環保易得且成本低);(4)模型中多了葉綠體(或洋蔥表皮細胞中沒有葉綠體)。28.海帶的生長與其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某科研小組為探究影響海帶生長率(生長率是指實驗前后海帶體內物質增加的比率)的因素,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注:25℃時部分海帶腐爛,所以生長率為負值)。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