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時間的腳印◎文化自信: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語言運用:理解課后“讀讀寫寫”詞語,能根據特定場景正確運用。◎思維能力:理解文章說明對象及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培養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習慣。(難點)◎審美創造:品味文章精練有趣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描寫。(重點)一、導入新課時間是沒有腳的,而人們卻想出了許多法子并用一些載體記錄下它的蹤跡:如鐘表、日歷……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種奇特的記錄時間的載體——巖石。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時間的腳印》,去看看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吧!二、教學開展1.目標任務一:關注單句,理清說明順序。在說明文中,單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著這個句子起著總結性作用,把握這些句子,能讓我們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內容。◎自讀任務一:請給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標上序號,重點關注單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內容。第1段:“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此句強調說明了時間流逝的自然規律,引出下文對時間蹤跡的記錄。第5段:“巖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呢?”此句過渡:內容上,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結構上,承上啟下。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爛’的時候。”此句過渡:引出下文巖石“毀滅”的過程。第11段:“水和空氣還能夠進入巖石內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壞。”此句引出下文雨水、海水和冰河對巖石的破壞。第13段:“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沒有放棄對巖石的破壞。”此句補充說明生物對巖石的破壞。第18段:“經過長期的重壓和膠結,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巖石。”此句總結了巖石“毀滅”之后再度“新生”的過程。第22段:“巖石保存了遠比上面所說的多得多的歷史痕跡。”此句過渡:承上,收住有關巖石自身解體與新生的話題;啟下,引出下文有關巖石上歷史痕跡的解讀。第24段:“從‘死’的石頭上,我們看到了地殼的活動。”此句承接上文,得出結論:巖石可以記錄地殼活動。第27段:“化石是歷史的證人,它幫助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此句過渡:承上,點明化石的作用;啟下,進一步說明化石是怎樣幫助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的。◎自讀任務二:根據對任務一的單句成段句子的分析,梳理文章各部分內容的關系,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結合對任務一的單句成段句子的綜合分析,可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4):由時間引出本文的話題——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文章的主體部分。這部分先講非生物的地質現象,主要是巖石的侵蝕、瓦解、搬運、沉積和新生(5—21),接著講其他幾種情況(22—25),最后講化石(26—29)。第三部分(30、31):總結全文,闡釋讀懂“時間的腳印”的意義。說明順序:文章從巖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巖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后寫讀懂巖石記錄時間的意義,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系,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說明,采用了邏輯順序進行說明介紹。◎自讀任務三:根據前面內容的整理,說說本文的主體部分存在什么邏輯關系。任選一個角度闡述理由即可。示例一:例子的不同層次——先講非生物的例子,再講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紹非生物情況的時候,先講侵蝕作用對巖石的破壞,再講新巖石的生成,最后講地殼活動在巖石上留下的印記。示例二:課文的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開始并未說巖石是怎么記錄時間的,而是描述巖石的生滅過程。這是因為點明巖石的生滅過程,也是為了說明物質時刻都在運動著這一普遍規律。說明作者并不是以靜止的觀點去看待巖石的變化,而是將巖石的變化納入宏觀的視野中。示例三:巖石的運動規律是:被破壞→被搬運→被堆積→重新生成巖石。示例四:巖石從被破壞到生成新的巖石,經歷的形態變化:巖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新巖石。2.目標任務二:賞析語言,品味寫法。◎本文的語言跟《大雁歸來》一文相似,也很有特點,既準確、精練,又生動、形象。找出文中能體現文章語言準確、精練又生動、形象的句子,并分析。【示例一】句子:不要認為巖石是堅固不壞的。它無時無刻不經受著從各方面來的“攻擊”:炎熱的陽光烘烤著它,嚴寒的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分析:將“炎熱的陽光”“嚴寒的霜雪”以及風雨等對巖石的破壞說成是“攻擊”,仿佛是有意識的行為。這樣就強化了它們與巖石的敵對性,形象地說明了巖石“無時無刻不經受著磨難”。【示例二】句子:狂風吹來了,洪水沖來了,冰河爬來了……分析:三個并列短語構成排比句,生動地描繪了“狂風”“洪水”“冰河”等幾種自然力的氣勢。“爬來了”也是一種擬人化的表述,增強了“洪水”“冰河”的動感和目的性,表現了它們勢不可擋的威力。【示例三】句子: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分析:“跑不遠”“旅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巖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運,生動有趣。【示例四】句子:根據計算,大約3000到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1米厚的巖石。分析: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巖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巖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3.目標任務三:總結歸納,延伸拓展。◎巖石保存了哪些時間的腳印?①地殼的活動;②氣候的變化;③古代生物的狀況;④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⑤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我們了解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有什么現實意義。【示例】了解巖石的這一功能,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的發展過程,增加知識;而且還有助于我們找尋地下的寶藏,造福人類。結束語:今天,我們一起跟著陶老先生的文字,領略了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其實,科學的神奇無與倫比,這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科普小品文的學習,也不過是拉開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更多的神奇與美妙,需要同學們踏著書籍的腳印,踏著實踐的腳印,一步一步走向科學的寶庫。每個人來這世上一遭總要留下點什么,愿同學們也能像巖石一樣留下生命的印記。三、作業布置親近自然,觀察時間給自然萬物留下的印記,并以圖片或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單元教學要求,有取舍地設置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教學設計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綿陽師范學院《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2025年初三階段性測試(二)生物試題B卷含解析
- 南通啟秀中學2025年初三3月綜合測試(一)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青島市開發區八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3月適應性檢測試題化學試題含解析
- 洛陽理工學院《建筑信息模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眉山藥科職業學院《醫學細胞基礎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職業技能培訓師考試試卷及答案
- 上海市閔行區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A卷)含解析
- 2025年新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英語四級復習考試試題及答案
- EAP服務案例解析
- 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
- 華為成本控制 論文
- “九小”場所、沿街門店安全排查表
- GB/T 40822-2021道路車輛統一的診斷服務
- 仿生原理與創新設計課件
- 【自考練習題】大連理工大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真題匯總(附答案解析)
- 小兒吸痰法講稿
- xx學校研學旅行活動告家長書
- (格式已排好)國家開放大學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專)》終結性考試大作業答案任務一
- 中秋節英文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