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課后限時集訓(二十五)(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洛陽、許昌二模)隋文帝曾多次下旨提倡儒家的禮儀道德,上臺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規范,復漢魏之舊。然而《隋書》中卻這樣記載:“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這表明當時()A.復興儒學成為士大夫首要任務B.三教合一的趨勢明顯C.統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儒學的發展面臨逆境D[隋文帝提倡儒學,而《隋書》所記“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與隋文帝提倡儒學的主旨不一樣,說明當時佛道影響力較強,故選D項;復興儒學是士大夫的一種追求,但是并不能得出是士大夫的首要任務,解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出三教合一的趨勢,解除B項;C項與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學的主見相沖突,解除。]2.(2024·南通二模)在外來印度文化哲學與本土道教文化哲學挑戰下,儒學家通過詮釋倫理與天道的連接,使心性為核心的傳統儒學獲得了新的生命,從而構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學的理論形態。“新儒學”興起于()A.先秦 B.西漢C.兩宋 D.明清C[儒學在兩宋時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程朱理學,完成儒學價值信仰體系,故選C項;先秦時期形成百家爭鳴局面,解除A項;漢代儒學汲取了道家、陰陽五行形成董仲舒儒學,解除B項;明清對理學進行了批判繼承,解除D項。]3.《名公判清明集》記載了一個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養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無歸,依棲女婿、養生皆賴其力”,因此官府判決土地等家產“當歸之婿”。這一判決說明宋代()A.否定了其財產私有制 B.維護了儒家傳統道德C.凸顯了社會習俗作用 D.體現了法律公允公正B[官府判決土地歸屬說明白愛護其財產私有制,故A錯誤;官府判決依據是“孝道”,聯系所學學問可知B項正確;材料中的判決依據是儒家道德標準,故C、D兩項錯誤。]4.(2024·溫州適應性考試)“蓋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雖不曾識字,亦自有讀書之功。”上述兩種觀點反映了()A.孟子與墨子的對立 B.老子與韓非子的統一C.朱熹與陸九淵的對立 D.陸九淵與王陽明的統一C[“蓋為學之道……莫貴于循序而致精”指讀書與窮理、為學環環相扣,這是程朱理學主見,“若其心正、其事善,雖不曾識字,亦自有讀書之功”強調修心養性、內心反省,此為陸王心學主見,故選C項;孟子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墨子為墨家代表,解除A項;老子為道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為法家,解除B項;陸九淵與王陽明同屬于心學,解除D項。]5.(2024·滄州高三聯考)“良知”之說源于《孟子》,指“不慮而知”的天賦道德觀念,王陽明把“良知”二字看得很高,將“良知”說成儒家文明最精華、最具永恒性的觀念,能讓人超脫患難生死,在此基礎上,王陽明漸漸形成“致良知”的主見。由此可見,王陽明的“致良知”說()A.推動了儒學思想世俗化 B.尊崇了儒學的傳統風尚C.顯著提升了“四書”地位 D.背離了理學的基本思想B[依據材料“良知”之說源于《孟子》,“王陽明把‘良知’二字看得很高”可知,王陽明推崇儒家“良知”思想,在此基礎上形成“致良知”主見,故選B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推崇儒家良知思想,而未涉及儒家思想世俗化的表現,解除A項;材料側重于王陽明對于良知的發揚與改造,而不是強調突出“四書”的地位,解除C項;王陽明的心學,強調心即理也,符合理學的范疇,解除D項。]6.(2024·唐山一模)下圖為南宋畫家林椿所作《果熟來禽圖》。圖中小鳥的動態用細勁柔軟的筆致勾畫,蓬松的羽毛則以渾融的墨色暈染,木葉的枯萎、殘損、銹斑,果子上被蟲兒叮的痕跡都被一一描繪出來,顯示出作者細致入微的視察力和追求細微環節表現的真實性。據此可知,此畫()A.具有寫意畫的特征 B.開風俗畫創作先河C.受到理學思潮影響 D.體現世俗化的趨勢C[該畫作的特點是細致入微,留意真實性,體現了宋明理學“格物致知”思想的影響,故選C項。]7.“二千年以來無爭論,非無爭論也,以孔夫子之爭論為爭論,此其所以無爭論也。二千年以來無是非,非無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為是非,此其所以無是非也。”這一觀點反映了李贄()A.批判君主專制 B.反對教條主義C.主見學以致用 D.反對儒家思想B[依據題干材料“以孔夫子之是非為是非”,并不涉及君主專制問題,故A項錯誤;同理,李贄反對把孔子的是非觀,強加于每個人,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涉及是非觀問題,與學以致用無關,故C項錯誤;李贄反對孔孟權威,但并不反對儒學,故D項錯誤。]8.(2024·江西省重點中學聯考)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權力,顧炎武提出擴大地方權力,“寓分封于郡縣”,這些思想的出現表明()A.中心集權制受到嚴峻威逼B.限制專權回應了時代訴求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現D.主流統治思想的嬗變趨勢B[“黃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權力,顧炎武提出擴大地方權力”,這些思想共通之處在于限制專權,回應了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訴求,故選B項;地方割據使中心集權制受到嚴峻威逼,與材料中的進步思潮無關,解除A項;這些思想的出現表明反君主專制的民主思想出現,但不反對君主制,解除C項;材料中的進步思潮并未成為主流,主流統治思想是以宋明理學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解除D項。]9.梁啟超稱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為一部“怪書”,它“的確含有民主主義的精神,雖然很無趣,對于三千年專制政治思想為極大膽的抗拒”。黃宗羲思想很無趣的根本緣由是()A.新經濟因素的遲滯與微弱B.未能跳出傳統思想的窠臼C.缺乏相應的階級基礎D.未提出將來社會的志向藍圖A[黃宗羲的民主思想內涵缺乏物質基礎——資本主義的發展,明清資本主義始終停留在萌芽狀態,故A正確。]10.(2024·東營模擬)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歷史人物表,據信息判定此人是()姓名稱號思想家籍貫思想主見主要成就提出實踐中求真知的主見,開一代樸實學風之先河生卒年1613-1682年A.黃宗羲 B.顧炎武C.王夫之 D.康有為B[黃宗羲的主要思想是反對君主專制,故A項錯誤;顧炎武主見走出家門,到實踐中求真知;崇尚經世致用,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故B項正確;王夫之與材料中的“眾治”“開清代考據學之先河”無關,故C項錯誤;康有為是近代思想家,與題目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11.王夫之說,“理欲皆自然”,“理”與“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狀態之中。即“理”是一種客觀的自然屬性,而“欲”則為人的主觀欲求。由此可知,他()A.要求明確工商業合法地位B.反對宋明理學“禁欲”思想C.具有民主啟蒙的意識導向D.全面闡述了主客觀辯證關系B[題干材料說的“理”與“欲”,沒有關于工商業地位的任何信息,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論述了“理”和“欲”的關系,可知王夫之反對宋明理學“禁欲”思想,故B項正確;C項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故解除;題干材料說的是“理”與“欲”的存在和表現,沒有闡述主客觀辯證關系,故D項錯誤。]12.(2024·安徽六校測試)晚明學者中,徐光啟在西學東漸之前即運用數學語言和擅長實證探討;顧炎武在經世致用思想中起先區分天下與國家的概念;王夫之闡明白物質不滅論、能量守恒論、進化史觀、文化中心多元論等樸實唯物主義思想;黃宗羲開拓了民主主義政治理念的先路。這表明中國文化具有()A.傳承性 B.好用性C.內生性 D.民主性C[依據材料“徐光啟……黃宗羲開拓了民主主義政治理念的先路”,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明清之際的思想是中國社會自身發展的產物,表明中國文化具有內生性,故選C項;材料所述都是在明清之際對傳統文化的突破,解除A項;材料中呈現的理論并未在社會現實中加以推廣運用,解除B項;民主性指的是近代主權在民的思想,材料信息與民主性無關,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024·南京、鹽城一模)學術界對黃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相識。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黃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專制種種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社會改革志向,表現了思想創新的理論志氣。特殊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重要政治命題,這一命題包含三層含義: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應由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應由君王一人壟斷;三是君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選出來為天下興利除害,因而必需不遺余力為民服務。——摘編自吳光《黃宗羲的社會批判精神》材料二黃宗羲雖然將民本推到了極致,但其政治哲學思想仍舊沒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疇。民本是一種“定對目標選錯道路”的空想,恒久無法到達“利民”的目的地,因為其一旦進入實踐,必定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內法的偽民本。假如把民本當成民主,就會讓一種“名為民主實為專制”的東西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其結果將是不但不能實現民主的目標,而且還會敗壞民主的名聲。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著民本思想沒有價值。這種“反法之儒”給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國供應了不行忽視的思想動力,并為接軌“西學”供應了本土資源。——摘編自丁新宇、郭強《民本非民主——定性黃宗羲政治思想的現實影響》(1)據材料一,指出黃宗羲“社會批判精神”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產生的社會根源。(12分)(2)據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黃宗羲“民本”思想的詳細表現及其理由。(9分)(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黃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論價值。(4分)解析:第(1)問的第一小問,據材料一中“全面批判君主專制種種弊端”“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重要政治命題”“提出了他的社會改革志向”等信息回答。其次小問結合所學學問,從政治、經濟、思想等幾個角度回答即可。第(2)問的第一小問,據材料二中“民本是一種‘定對目標選錯道路’的空想……‘名為民主實為專制’”等信息回答。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二中“仍舊沒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疇”“恒久無法到‘達利民的目的地’還會敗壞民主的名聲”等信息回答。第(3)問依據材料二“給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國供應了不行忽視的思想動力”“為接軌‘西學’供應了本土資源”回答。答案:(1)內容: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提倡社會變革。社會根源:商品經濟發展和市民階層崛起;君主專制強化與社會沖突激化;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傳承。(2)表現:黃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種空想,其本質不屬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疇;無法實現“利民”目的;敗壞民主的名聲。(3)價值:為近代中國反專制斗爭供應思想動力;為近代學習西方供應本土資源。14.閱讀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泰州學派開創大師王艮)、龍溪(王畿,他創立了浙中學派)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然龍溪之后,力氣無過于龍溪者,又得江右(江右王學,是王學派別)為之救正,故不至非常決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龍蛇,傳至顏山農、何心隱(顏山農是王陽明的再傳弟子,何心隱是顏山農的弟子)一派,遂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諸公掀翻天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有來者。——黃宗羲《明儒學案》卷32《泰州學案》解讀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史實,自行擬定一個詳細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簡述須有史實依據)(12分)解析:首先確立論題(論點),依據材料“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傳至顏山農、何心隱一派”可以得出論題。闡述:明朝商品經濟發展,封建專制制度強化,王陽明心學維護儒家綱常名教,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須要。依據材料“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得出王陽明的學說因王艮、王畿而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今年中考道法試題及答案
- 2024廣告設計師新媒體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助理廣告師考試特訓課程試題及答案
- 新成員筆試題目及答案
- 競賽模式數學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中的信息選擇與傳達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的文化設計思路試題及答案
- 檢測報告的數據分析與解讀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行業法規解讀試題及答案
- 未來市場的設計師資格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LED制程與工藝介紹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通史》導讀-南京林業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北京中考語文詞語表
- 水資源利用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西安理工大學
- 水質對干豆腐品質的影響機制及調控技術
- LY/T 2676-2016半干旱地區灌木林平茬與復壯技術規范
-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構件安裝分項工程(驗收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 作業許可檢查表
- 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等級技術規范-編制說明
- 張京16分鐘中英文對照翻譯稿
- 武漢綠地中心項目技術管理策劃書(48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