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人民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人民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人民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人民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課后限時集訓(三十一)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南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有支配有步驟地施行普及教化……加強勞動者的業務培訓和對青年學問分子和非學問分子進行革命的政治教化,同時強調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教化權利。這反映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教化()A.朝著人民教化方向發展B.完成了向社會主義教化的轉變C.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化D.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民教化體系A[材料“加強勞動者的業務培訓”“強調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教化權利”等,體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教化的人民性,故選A項;此時我國處于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故B項錯誤;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化是在20世紀末,而《共同綱領》制定于1949年,故C項錯誤;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民教化體系是在20世紀60年頭,而《共同綱領》制定于1949年,故D項錯誤。]2.(2024·合肥調研)1951年,教化部和全國教化工會宣布“五一勞動節”同時為“老師節”,但執行的結果是老師節沒有了。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老師節。這一變更()A.說明傳統文化忽視老師地位B.推動完整的國民教化體系形成C.有助于形成重教的社會風氣D.依據“科教興國”的戰略構想提出C[20世紀80年頭我國設立“老師節”的舉措體現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尊師重教的內涵,故選C項;傳統文化并未忽視老師的地位,故A項錯誤;尊師重教與國民教化體系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故B項錯誤;“科教興國”戰略提出于1995年,故D項錯誤。]3.據統計,1960年中國25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中,有90%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培育出來的,而在1960年,中國的工科畢業生大約是美國工科畢業生的75%。這一現象()A.反映了我國完整的國民教化體系形成B.說明我國高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C.反映了我國高校學科建設的不均衡發展D.適應了中國工業化發展的須要D[從1949年到1960年,我國培育出大量工科畢業生,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工業化過程中優先發展重工業有關,故選D項。]4.(2024·南通一模)1978年12月26日,正處在圣誕假期中的美國迎來了52位來自大洋彼岸的中國留學生,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對這一事務解讀正確的是()A.改革開放促進了中美兩國教化溝通B.中國大力推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C.“科教興國”戰略推動中美溝通D.中美正式建交開創中國留學教化A[材料體現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美教化的溝通,故選A項;材料的內容是中美教化溝通,故解除B項;“科教興國”戰略是1995年提出的,故解除C項;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故解除D項。]5.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實行了高考,有570萬青年穿著厚厚的冬衣走進了他們生疏而又倍感親切的考場,構成我國高校招生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獨特景觀。這一制度的復原()A.有利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B.保障了新時期建設人才須要C.解決了學問青年待業問題D.促進了科技教化事業的復興D[依據材料“1977年12月10日前后……構成我國高校招生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獨特景觀”可知是“文化大革命”后復原高考,由于“文化大革命”時期取消高考考試制度,導致教化領域一片混亂,人才出現斷層,因此復原高考有利于促進科技教化事業的復興,故D項正確;A項發生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B項與史實不符,解除;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支配學問青年就業,而是復原高考,故C項錯誤。]6.2000—2009年,中國高校招生規模已由26萬人上升到639.5萬人,年平均增長率達12.6%。從而基本上實現了高等教化的大眾化。對此相識正確的是()A.是對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回應B.多樣化辦學推動高校的普及C.滿意了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須要D.體現了“雙百”方針的發展A[依據“中國高校招生規模已由26萬人上升到639.5萬人”可知,其適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須要,故選A項;題干中“高等教化的大眾化”不同于“高校的普及”,故B項錯誤;題干強調的是“基本上實現了高等教化的大眾化”,側重點不同于C項,故解除;題干中沒有體現教化的自由發展,故D項錯誤。]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心人民政府成立后,接連公布《電影舊片清理暫行方法》《國外影片輸入暫行方法》和《電影新片頒發上演執照暫行方法》等法規,其中規定舊片映演必需送電影局影片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后發放上映執照方能上映;舊片內容如有阻礙新社會秩序的,視其情節輕重,要刪剪或禁止上映。上述規定()A.推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影視業的旺盛B.表明白“雙百”方針被中斷C.適應了中國社會轉型的須要D.是針對文藝界的撥亂反正C[材料“舊片內容如有阻礙新社會秩序的,視其情節輕重,要刪剪或禁止上映”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心政府實行此規定是為了建立和維護新的社會秩序,順應中國社會的轉型,故選C項。]8.(2024·長沙模擬)1958年,清華高校全校1萬名學生,創作了5000多首詩,3000余首歌曲,1500個劇本,2000篇小說、散文、特寫、曲藝,3000多幅漫畫,辦了700多種系和班級的油印刊物。這一現象主要反映出()A.北京的文化教化水平快速提高B.高等教化改革推動了文化進步C.政治活動劇烈影響文藝創作D.社會主義文學創作空前旺盛C[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影響到教化領域,清華高校學生創作文藝作品之多與“左”傾思想指導下的社會運動有關,故選C項。]9.(2024·蚌埠一模)據統計,1975年中國藝術表演團體共2836個,1980年增加到3566個,其中戲曲劇團最多,有2224個;最少的是樂團、合唱團,僅有11個。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文藝領域的發展布局趨于平衡B.文化體制改革已深化開展C.文藝界仍舊受“左”傾錯誤影響D.“雙百”方針得到全面貫徹C[這一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藝術團體的發展布局是相當不平衡的,“文化大革命”以來的“左”傾思想照舊影響文藝的發展,故選C項;這一時期戲曲劇團仍占肯定的優勢地位,文藝領域布局失衡狀況極其突出,故解除A項;依據這一時期文藝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我們不難看出,文化體制改革尚未深化,“雙百”方針尚未得到徹底的復原與執行,故解除B、D兩項。]10.新時期文藝經驗了從20世紀80年頭初歌詠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說,到尋根思潮對民族文化血脈的發覺和重構;從20世紀90年頭中期的“人文精神大探討”,到近年來對底層農夫命運和反腐倡廉的關注。這表明新時期文藝()A.注意人文關懷 B.強調歷史理性C.重在現實批判 D.借鑒先進理念A[從“歌詠健康自然人性”“人文精神大探討”到“對底層農夫命運和反腐倡廉的關注”,都體現出新時期文藝注意人文關懷,故選A項;材料沒有體現對歷史的理性看待、對現實的批判以及借鑒先進理念,故B、C、D三項錯誤。]11.1974年,世界糧食會議在意大利羅馬召開,各國專家紛紛預料,中國絕不行能養活10億人口,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正走向災難。毫無疑問,后來這一預言被無情地粉碎了,在這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有()A.“其次次綠色革命”、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雜交水稻、農業生產合作社C.“八字”方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其次次綠色革命”、市場經濟體制A[1973年,中國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勝利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被譽為“其次次綠色革命”),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大大調動了農夫的生產主動性,提高了糧食產量,故選A項;農業生產合作社起先于20世紀50年頭,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八字”方針提出于1960年,不符合材料中“1974年”“后來”,故C項錯誤;D項中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與材料主旨不符,故解除。]12.隨著科技的發展,航天技術越來越“親民化”。“茄子像南瓜,南瓜磨盤大。豆角幾尺長,青椒大如梨”說的就是航天蔬菜的發展。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項航天技術成果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行業中。這表明()A.我國航天技術遙遙領先世界B.傳統農業發展已日趨衰落C.航天技術帶動國民經濟發展D.我國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C[依據材料信息可知,航天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從而發揮了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024·昆明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為了振興經濟,向城市輸送數量多、質量好的人才,蘇聯黨和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指示和決議,著手整頓農村一般教化。蘇共十七大(1934年1月)規定從1937/38學年起把農村地區四年制小學畢業生全部招入五年級學習。1929—1937年農村新建學校26351所,占新建學校的82%,接納學生6116000名。到第三個五年支配末期,農村就學人數達到2700多萬名。革命前平均每千所學校中有4所七年制學校和1所中學,而1955/56學年,差不多每3所學校就有1所七年制學校,每10所學校中就有1所中學。1955/56學年,全蘇聯55.6%的學校設在農村,比1914/15學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幾浴短K聯農村教化的演化及其歷史成因》材料二近代,中國始終處于戰亂狀態,政府基本上對農村教化沒有投入。1951年,第一次全國初等教化及師范教化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了“力爭10年內基本普及小學教化”的目標,加強了對農村初級教化的普及與投入。1953年我國小學生人數已達到五千五百余萬,與中國歷史上小學生數最高年份1946年相比增加了135%,1958年中共中心、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教化工作的指示》特殊強調“教化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在冒進的路途指導下,全國開展了縮短學制的改革。三年自然災難期間,許多學生被迫輟學,使得農村教化快速滑落,學校規模急劇削減,小學生升學率由1952年的96%,驟減到1962年的6%??傮w而言,這個時期我國處于百廢待興階段,全國教化普遍嚴峻缺失,但黨和政府始終將掃盲和構筑小學教化多元體系作為農村教化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摘編自《建國后30年中我國農村教化政策的變遷》(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蘇聯在20世紀30—50年頭大力發展農村教化的目的,并概括其發展的特點。(15分)(2)依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五六十年頭中國農村教化的發展特點。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影響中蘇農村教化發展的共同因素。(10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目的,由材料一“為了振興經濟,向城市輸送數量多、質量好的人才”可得出為經濟建設(工業化)供應人才;由材料一中“1929—1937年”的時間信息可得出協作農業集體化運動對農村進行社會改造;由材料一“1929—1937年農村新建學校26351所,占新建學校的82%,接納學生6116000名”可得出變更農村教化基礎薄弱和落后狀態等;其次小問特點,由材料一“蘇共十七大(1934年1月)規定從1937/38學年起把農村地區四年制小學畢業生全部招入五年級學習”可得出支配性;由材料一“1929—1937年農村新建學校26351所,占新建學校的82%,接納學生6116000名”可得出新建學校猛增,就學人數增加;由材料一“革命前平均每千所學校中有4所七年制學校和1所中學,而1955/56學年,差不多每3所學校就有1所七年制學校,每10所學校中就有1所中學”可得出城鄉學校布局趨于合理,學制更加規范;由材料一“1955/56學年,全蘇55.6%的學校設在農村,比1914/15學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可得出農村學校增速高于城市。第(2)問第一小問特點,由材料二“加強了對農村初級教化的普及與投入”可得出逐步擴大農村教化普及與投入;由材料二“這個時期我國處于百廢待興階段,全國教化普遍嚴峻缺失,但黨和政府始終將掃盲和構筑小學教化多元體系作為農村教化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得出在挫折中不斷發展,成果顯著;其次小問共同因素,由材料一“1955/56學年,全蘇55.6%的學校設在農村”、材料二“1951年,第一次全國初等教化及師范教化會議召開”可得出農村人口占多數的基本國情;由材料一“為了振興經濟,向城市輸送數量多、質量好的人才”、材料二“這個時期我國處于百廢待興階段,全國教化普遍嚴峻缺失,但黨和政府始終將掃盲和構筑小學教化多元體系作為農村教化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得出國家建設的須要;由材料一“聯共十七大(1934年1月)規定從1937/38學年起把農村地區四年制小學畢業生全部招入五年級學習”、材料二“1951年,第一次全國初等教化及師范教化會議召開”可得出黨和政府的關注與投入;由材料一“到第三個五年支配末期”、材料二“中國始終處于戰亂狀態”可得出政治局勢與方針的變更。[答案](1)目的:為經濟建設(工業化)供應人才;協作農業集體化運動對農村進行社會改造;變更農村教化基礎薄弱和落后狀態等。特點:支配性;新建學校猛增,就學人數增加;城鄉學校布局趨于合理,學制更加規范;農村學校增速高于城市等。(15分)(2)發展特點:逐步擴大農村教化普及與投入;在挫折中不斷發展,成果顯著等。共同因素:農村人口占多數的基本國情;國家建設的須要;黨和政府的關注與投入;政治局勢與方針的變更等。(10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世紀八九十年頭以來,我國學術界、科技界和企業界針對我國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的實際狀況,產生了一些探討:一種觀點主見大力進行技術引進;另一種觀點則更強調自主創新;也有一種觀點提出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并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相得益彰的?!幾詫O建、吳利萍、齊建國《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替代或互補》你贊成上述科技探討中的哪一種觀點?運用中外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楚)[解析]首先選中一個觀點,然后聯系中外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相關史實,論證觀點。如選擇第一種觀點“主見大力進行技術引進”,可結合洋務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引進蘇聯技術來進行正面論述,可結合中國“閉關鎖國”帶來的是落后和挨打來進行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