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病蟲害防治方案集_第1頁
農業病蟲害防治方案集_第2頁
農業病蟲害防治方案集_第3頁
農業病蟲害防治方案集_第4頁
農業病蟲害防治方案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病蟲害防治方案集Thetitle"AgriculturalPestControlProgramCollection"referstoacomprehensivesetofstrategiesandsolutionsdesignedtoaddressthechallengesposedbypestsanddiseasesinfarming.Thiscollectionishighlyrelevantinvariousagriculturalsettings,includinglarge-scalefarms,smallholdings,andevenurbangardens.Itservesasavaluableresourceforfarmers,agriculturalprofessionals,andresearchers,offeringpracticalguidelinesandinnovativetechniquestomanageandmitigatepest-relatedissueseffectively.Theagriculturalpestcontrolprogramcollectionencompassesawiderangeofapproaches,fromculturalandbiologicalcontrolmethodstochemicalinterventions.Itistailoredtoaddressspecificpestproblems,takingintoaccountthecroptype,geographicallocation,andfarmingpractices.Byprovidingdetailedinformationonpestidentification,monitoring,andcontrolmeasures,thiscollectionaimstoenhancethesustainabilityandproductivityofagriculturalsystems.Toutilizetheagriculturalpestcontrolprogramcollectioneffectively,usersareexpectedtofamiliarizethemselveswiththevariousstrategiesandtheirrespectiveapplications.Thisinvolvesunderstandingtheprinciplesbehindeachmethod,assessingthespecificpestchallengesfaced,andimplementingthemostsuitablecontrolmeasures.Continuous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theoutcomesarecrucialtoensurethelong-termsuccessofpestmanagementeffortsandtoadaptstrategiesasneeded.農業病蟲害防治方案集詳細內容如下:第一章農業病蟲害防治基礎知識1.1病蟲害識別與診斷農業病蟲害識別與診斷是防治工作的基礎環節,對于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病蟲害識別與診斷的主要內容:1.1.1病害識別病害識別主要包括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引起的病害。在識別病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觀察病害癥狀:包括病斑、病斑形狀、顏色、大小等特征。(2)觀察病害發生部位:如葉部、莖部、根部等。(3)觀察病害發生規律:如季節性、地域性等。(4)借助顯微鏡等儀器進行病原體觀察。1.1.2蟲害識別蟲害識別主要包括害蟲的形態、生物學特性、危害癥狀等。以下為蟲害識別的關鍵要點:(1)觀察害蟲形態特征:如體型、顏色、花紋等。(2)觀察害蟲生活習性:如活動規律、食性等。(3)觀察被害植物的癥狀:如葉片、莖部、果實等部位的表現。(4)結合地理分布、季節變化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1.1.3診斷方法(1)現場診斷:通過觀察植物的癥狀、害蟲的形態特征等,進行初步判斷。(2)實驗室診斷:利用顯微鏡、分子生物學技術等手段,對病原體進行鑒定。(3)大數據分析:通過收集病蟲害發生數據,進行趨勢分析和預測。1.2防治原理與方法農業病蟲害防治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以下是防治原理與方法的具體內容:1.2.1預防措施(1)加強植物檢疫:防止危險性病蟲害傳入。(2)選用抗病、抗蟲品種:提高植物自身抗性。(3)合理輪作:減少病原菌和害蟲的繁殖。(4)改善栽培環境:減少病蟲害的發生。(5)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殘體、雜草等。1.2.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法直接殺死或驅避病蟲害。具體方法包括:(1)機械防治:如人工捕殺害蟲、摘除病葉等。(2)阻隔防治:如設置防蟲網、涂刷防護劑等。(3)光熱防治:如利用紫外線、紅外線等殺滅病蟲害。1.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之間的關系,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具體方法包括:(1)天敵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控制害蟲。(2)植物源農藥:利用植物提取物的殺蟲、抗菌作用。(3)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制劑防治病蟲害。1.2.4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指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在使用化學農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2)合理使用農藥,避免產生抗藥性。(3)遵守農藥使用規范,保證人體和環境安全。通過以上防治原理與方法的綜合運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農業病蟲害的發生,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第二章水稻病蟲害防治2.1水稻病害防治2.1.1病害類型及癥狀水稻病害主要包括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等。稻瘟病表現為葉片、莖稈和穗頸出現病斑;紋枯病表現為葉鞘和葉片出現灰白色病斑;白葉枯病表現為葉片出現黃白色干枯;稻曲病則表現為穗部出現黑色或紫黑色顆粒。2.1.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2)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天敵昆蟲等生物資源,降低病害發生。(3)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菌劑進行防治。2.2水稻蟲害防治2.2.1蟲害類型及癥狀水稻蟲害主要包括稻飛虱、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蝗等。稻飛虱吸取水稻葉片汁液,導致葉片枯黃;稻螟蟲蛀食莖稈,造成枯心苗;稻縱卷葉螟危害葉片,形成卷葉;稻蝗取食葉片,導致葉片破損。2.2.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清除田間雜草,減少害蟲越冬場所;合理密植,增加田間通風透光,降低害蟲發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控制害蟲數量。(3)物理防治:利用燈光誘殺、性誘劑誘捕等手段,降低害蟲發生。(4)化學防治:在害蟲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進行防治。2.3水稻雜草防治2.3.1雜草類型及危害水稻田間雜草主要包括稗草、馬唐、鴨舌草等。雜草與水稻爭光、爭水、爭肥,影響水稻生長,降低產量。2.3.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合理輪作,減少雜草種子來源;深耕滅草,降低雜草發生。(2)生物防治:利用草食性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控制雜草生長。(3)物理防治:采用人工除草、機械除草等方法,清除田間雜草。(4)化學防治:在雜草生長初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除草劑進行防治。第三章小麥病蟲害防治3.1小麥病害防治小麥病害是影響小麥生長和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小麥病害的防治,首先要做好病害的診斷和識別,然后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3.1.1小麥銹病小麥銹病是小麥生產中常見的一種病害,主要包括條銹、葉銹和稈銹三種類型。防治方法如下:(1)選用抗病品種: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病害流行情況,選擇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2)合理輪作:避免小麥連作,與豆類、薯類等作物實行輪作。(3)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合理密植,保持土壤濕潤,提高植株抗病能力。(4)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治。3.1.2小麥白粉病小麥白粉病是小麥生長后期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如下:(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抗白粉病性強的小麥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治。3.1.3小麥紋枯病小麥紋枯病是小麥生長中后期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如下:(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抗紋枯病性強的小麥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治。3.2小麥蟲害防治小麥蟲害是影響小麥生長和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小麥蟲害的防治,首先要做好蟲害的診斷和識別,然后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3.2.1小麥蚜蟲小麥蚜蟲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主要害蟲,防治方法如下:(1)農業防治:合理密植,提高植株抗蟲能力。(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進行防治。(3)藥劑防治:在蚜蟲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殺蟲劑進行噴霧防治。3.2.2小麥麥蛾小麥麥蛾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主要害蟲,防治方法如下:(1)農業防治:適時收割,減少麥蛾繁殖場所。(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進行防治。(3)藥劑防治:在麥蛾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殺蟲劑進行噴霧防治。3.3小麥雜草防治小麥田雜草是影響小麥生長和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小麥田雜草的防治,首先要做好雜草的診斷和識別,然后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3.3.1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小麥田雜草防治的主要方法,常用的除草劑有:(1)選擇性除草劑:如2,4D丁酯、麥草畏等。(2)非選擇性除草劑:如草甘膦、百草枯等。3.3.2農業防治農業防治主要包括:(1)合理輪作:與豆類、薯類等作物實行輪作,減少雜草種子來源。(2)深耕滅草:適時深耕,將雜草翻入土壤,減少雜草發生。(3)人工除草:在雜草發生初期,及時進行人工除草,防止雜草繁殖。第四章玉米病蟲害防治4.1玉米病害防治玉米病害是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玉米葉斑病、玉米紋枯病、玉米銹病等。以下是針對這些病害的防治措施:(1)玉米葉斑病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及時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2)玉米紋枯病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保持田間通風透光。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3)玉米銹病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噴施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4.2玉米蟲害防治玉米蟲害主要包括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葉蟬等。以下是針對這些蟲害的防治措施:(1)玉米螟防治措施:選用抗蟲品種,合理密植,減少蟲源。在幼蟲孵化盛期,噴施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2)玉米蚜防治措施:選用抗蟲品種,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蟲源。在蚜蟲發生初期,噴施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3)玉米葉蟬防治措施:選用抗蟲品種,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蟲源。在葉蟬發生初期,噴施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4.3玉米雜草防治玉米田雜草是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馬唐、狗尾草、牛筋草等。以下是針對這些雜草的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合理輪作,調整播種期,提高播種質量,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2)化學防治: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噴施33%施田補乳油200毫升/畝或48%氟樂靈乳油100毫升/畝,對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在玉米35葉期,噴施4%煙嘧磺隆懸浮劑100毫升/畝或10%精喹禾靈乳油50毫升/畝,對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第五章蔬菜病蟲害防治5.1蔬菜病害防治蔬菜病害是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蔬菜病害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5.1.1病原體識別與檢測蔬菜病害的防治首先需要對病原體進行準確的識別和檢測。病原體的種類、學名、形態特征、生理特性等信息都需要詳細掌握,以便為防治提供科學依據。5.1.2農業防治措施農業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輪作、間作、抗病品種的選育和應用、改善土壤環境等。這些措施旨在減少病原體的傳播和繁殖,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5.1.3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蔬菜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化學農藥包括殺菌劑、抗生素、生物農藥等。在使用化學農藥時,應根據農藥的劑型、用藥量、用藥次數、安全間隔期等因素進行科學用藥,以防止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5.1.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降低病原體數量,從而達到防治蔬菜病害的目的。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以菌治菌、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等。5.2蔬菜蟲害防治蔬菜蟲害是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的另一重要因素。防治蔬菜蟲害應采取綜合措施。5.2.1蟲害識別與監測蔬菜蟲害的防治首先需要對害蟲進行準確的識別和監測。了解害蟲的種類、學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等信息,有助于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5.2.2農業防治措施農業防治措施包括清潔田園、調整播種期、合理密植、抗蟲品種的選育和應用等。這些措施旨在減少害蟲的繁殖和傳播,提高蔬菜的抗蟲能力。5.2.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防治蔬菜蟲害,如誘殺、阻隔、人工捕殺等。物理防治方法簡單、安全、環保,但效果相對較低。5.2.4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蔬菜蟲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化學農藥包括殺蟲劑、殺螨劑、生物農藥等。在使用化學農藥時,應注意用藥量、用藥次數、安全間隔期等因素,以防止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5.2.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降低害蟲數量,從而達到防治蔬菜蟲害的目的。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等。5.3蔬菜雜草防治蔬菜雜草與蔬菜爭奪養分、水分、光照等資源,影響蔬菜的生長和產量。防治蔬菜雜草應采取綜合措施。5.3.1雜草識別與監測了解雜草的種類、學名、形態特征、生長習性等信息,有助于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5.3.2農業防治措施農業防治措施包括深翻土壤、合理輪作、調整播種期、清潔田園等。這些措施旨在減少雜草的繁殖和傳播。5.3.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防治蔬菜雜草,如人工拔草、覆蓋地膜等。物理防治方法簡單、安全、環保,但效果相對較低。5.3.4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蔬菜雜草防治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化學除草劑包括有機除草劑、無機除草劑、生物除草劑等。在使用化學除草劑時,應注意用藥量、用藥次數、安全間隔期等因素,以防止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5.3.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降低雜草數量,從而達到防治蔬菜雜草的目的。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以菌治草、以蟲治草等。第六章水果病蟲害防治6.1水果病害防治6.1.1病害種類及危害水果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這些病害對水果的生長發育和產量造成嚴重影響,降低果實品質,甚至導致植株死亡。6.1.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保持果園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病原菌傳播。(2)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農藥、天敵昆蟲等生物資源進行防治。如利用白僵菌防治柑橘炭疽病,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等。(3)化學防治:在病害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如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6.2水果蟲害防治6.2.1蟲害種類及危害水果蟲害主要包括咀嚼式口器害蟲、刺吸式口器害蟲、蛀果類害蟲等。這些害蟲對水果的生長發育、果實品質和產量造成嚴重影響。6.2.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蟲能力。清除果園內的雜草、枯枝敗葉,減少害蟲滋生場所。利用物理方法誘殺害蟲,如燈光誘殺、糖醋誘殺等。(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進行防治。如利用赤眼蜂防治柑橘果實蠅,利用病原真菌防治柑橘紅蜘蛛等。(3)化學防治:在害蟲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如吡蟲啉、啶蟲脒等。6.3水果雜草防治6.3.1雜草種類及危害水果園內雜草種類繁多,主要包括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等。雜草與水果植株爭奪養分、水分、光照等資源,影響水果生長發育,降低產量和品質。6.3.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加強果園管理,提高植株抗雜草能力。合理密植,保持果園土壤濕潤,降低雜草生長條件。人工除草,及時清除果園內的雜草。(2)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資源進行防治,如種植豆科、禾本科等作物作為綠肥,抑制雜草生長。(3)化學防治:在雜草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除草劑進行防治。如草甘膦、敵草快等。注意選擇對水果植株無害的除草劑,避免對植株造成傷害。第七章茶樹病蟲害防治7.1茶樹病害防治7.1.1茶樹病害種類及癥狀茶樹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常見病害有茶輪斑病、茶餅病、茶炭疽病、茶黑星病等。以下為幾種典型病害的癥狀描述:茶輪斑病:葉片上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初期為黃褐色,后變為灰白色,病斑邊緣呈深褐色。茶餅病:葉片上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中心為淺綠色,邊緣為深綠色,病斑表面有白色粉末狀物。茶炭疽病:葉片上出現黑色或深褐色病斑,病斑中心有黑色小點,嚴重時導致葉片枯死。7.1.2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抗病性強、生長良好的茶樹品種,減少病害的發生。(2)加強茶園管理:保持茶園通風透光,降低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3)土壤消毒:種植前進行土壤消毒,減少病原菌的傳播。(4)藥劑防治:發覺病害及時噴施針對性藥劑,如苯醚甲環唑、咪鮮胺等。7.2茶樹蟲害防治7.2.1茶樹蟲害種類及癥狀茶樹蟲害主要包括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昆蟲。常見蟲害有茶尺蠖、茶小卷葉蛾、茶黃薊馬、茶長白蚧等。以下為幾種典型蟲害的癥狀描述:茶尺蠖:幼蟲取食茶樹葉片,造成葉片殘缺、破損,嚴重時導致葉片枯死。茶小卷葉蛾:幼蟲卷葉危害,使葉片卷曲、皺縮,影響光合作用。茶黃薊馬:成蟲和幼蟲刺吸茶樹葉片汁液,使葉片出現黃斑、皺縮。茶長白蚧:成蟲和幼蟲寄生在茶樹枝干上,吸取養分,導致樹勢衰弱。7.2.2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進行防治,如寄生蜂、病原真菌等。(2)物理防治:采用燈光誘殺、人工捕捉等方法,降低害蟲數量。(3)農藥防治: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如阿維菌素、吡蟲啉等,適時進行噴施。(4)茶園管理:加強茶園管理,清除雜草,減少害蟲滋生場所。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茶樹病蟲害,保障茶葉產量和品質。第八章烤煙病蟲害防治8.1烤煙病害防治8.1.1烤煙病害類型及癥狀烤煙在生長過程中,易受到多種病害的侵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以下為常見病害及其癥狀:(1)真菌性病害:如黑脛病、赤星病、白粉病等。癥狀表現為葉片、莖稈或根部出現病斑、腐爛、變形等。(2)細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軟腐病等。癥狀表現為葉片、莖稈出現水浸狀病斑,嚴重時導致植株枯死。(3)病毒性病害:如煙草mosaic病毒病、黃瓜mosaic病毒病等。癥狀表現為葉片出現花葉、皺縮、變形等。8.1.2烤煙病害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合理輪作,避免連作,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病原菌的傳播。(2)化學防治:在病害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殺菌劑進行防治。常用的殺菌劑有百菌清、多菌靈、代森鋅等。(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農藥、天敵微生物等生物方法防治病害,如利用木霉菌防治黑脛病。8.2烤煙蟲害防治8.2.1烤煙蟲害類型及危害烤煙在生長過程中,易受到多種害蟲的侵害,主要包括鱗翅目害蟲、鞘翅目害蟲、同翅目害蟲等。以下為常見害蟲及其危害:(1)鱗翅目害蟲:如煙青蟲、棉鈴蟲等。幼蟲取食葉片,嚴重時導致葉片殘缺不全,影響光合作用。(2)鞘翅目害蟲:如煙蚜、煙青蟲等。成蟲和幼蟲取食葉片汁液,導致葉片失綠、枯萎。(3)同翅目害蟲:如煙粉虱、煙薊馬等。成蟲和若蟲吸取葉片汁液,導致葉片皺縮、變形。8.2.2烤煙蟲害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選用抗蟲性強的品種,合理輪作,避免連作,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害蟲的傳播。(2)化學防治:在蟲害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殺蟲劑進行防治。常用的殺蟲劑有敵敵畏、氯氰菊酯、吡蟲啉等。(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農藥、天敵昆蟲等生物方法防治蟲害,如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昆蟲防治煙青蟲。同時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田生物多樣性,增強自然調控能力。第九章花卉病蟲害防治9.1花卉病害防治9.1.1病害類型及癥狀花卉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細菌性病害如軟腐病、細菌性葉斑病等;病毒性病害如花葉病、環斑病等;生理性病害如缺素癥、日灼病等。9.1.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保持通風透光;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病源。(2)化學防治:針對不同病害,選用相應的殺菌劑進行防治。如白粉病可用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藥劑防治;霜霉病可用甲霜靈、霜脲·錳鋅等藥劑防治。(3)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昆蟲天敵等生物資源,對病害進行防治。9.2花卉蟲害防治9.2.1蟲害類型及癥狀花卉蟲害主要包括咀嚼式口器害蟲、刺吸式口器害蟲、地下害蟲等。咀嚼式口器害蟲如夜蛾、菜青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如紅蜘蛛、蚜蟲等;地下害蟲如蠐螬、螻蛄等。9.2.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合理輪作,減少害蟲發生;清除雜草,減少害蟲棲息地;適時修剪,減少害蟲食物來源。(2)物理防治:利用燈光誘殺、色板誘殺等方法,降低害蟲數量。(3)化學防治:針對不同害蟲,選用相應的殺蟲劑進行防治。如夜蛾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敵敵畏等藥劑防治;紅蜘蛛可用阿維菌素、噠螨靈等藥劑防治。(4)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對害蟲進行防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