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1頁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2頁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3頁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4頁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之一。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意味深長。2023年5月20日,中國文物工作者搭乘“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潛入南海,對西北陸坡兩艘古代沉船進行大范圍水下搜索和調查,并對提取文物進行全面研究,解讀其中蘊藏的歷史信息在五千多年漫長的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還原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流的發展歷程,孜孜不倦探尋文明起源的奧秘,不僅是為了解答“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更是為了讓全體中華兒女胸懷自信、闊步前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秉持開放包容。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陜西西安舉行。“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見證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兩千多年的深厚友誼。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創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書寫了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華章。”習近平總書記說。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持守正創新。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迸發——電視機前,《中國詩詞大會》廣受好評、舞蹈《碇步橋》驚艷觀眾,生動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內涵;手機屏里,“全景故宮”“云游敦煌”等紛紛上線,恢宏燦爛的中華文明更加真實可感地融入國人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摘編自王思北周瑋施雨岑《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材料二:美國政治學家薩繆爾·P·亨廷頓指出:“經濟發達的國家必然在文明上尋找支撐。”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同時,不同國家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的文化與文明沖突更加普遍和激烈。這一現實境遇對我國堅定文化自信帶來一系列挑戰。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加劇意識形態斗爭。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東升西降”的國際局勢日趨明顯,但“西強我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和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西方敵對勢力一直把我國發展壯大視為對西方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威脅,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主要表現在西方文化霸權主義極力站在自己的價值立場,利用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炒作,攻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揚宗教極端與民族分裂思想,破壞我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誘導中國知識精英群體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煽動反社會主義非法活動;借助現代信息和大眾傳媒技術,矮化、丑化中國形象,加大對我國的文化輸出力度,對中國進行文化殖民和價值觀念的圍剿,沖擊我國的核心價值觀和民族文化認同感。社會思潮紛紜激蕩對主流價值觀念帶來沖擊。依托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成為多元社會思潮的輿論場域,各種觀念、思想和態度在網絡空間激烈碰撞,容易使人們對中華文化產生錯誤的價值判斷,銷蝕和弱化民眾的文化自信。例如西方消費主義思潮滋生蔓延,誘導人們將消費與身份等級掛鉤,通過消費來達到物質享受,不僅容易引發不思進取的惰性心理,還容易造成消費的異化,使人們在消費活動中喪失主體性,產生道德和信仰上的迷茫,扭曲和背離美好生活的本意;歷史虛無主義越來越呈現出娛樂化趨向,將我國歷史作為娛樂對象,通過惡搞經典、丑化英雄,戲謔歷史,迎合人們的低級娛樂需求,進行價值觀滲透和文化征服,從思想層面解構人們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思想文化教育認同。(摘編自王天民張嬌陽《芻論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堅定文化自信》)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們還原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奧秘,是為了了解自身起源,堅定信心,邁步前進。B.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全景故宮”“云游敦煌”等手機軟件更好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C.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導致意識形態斗爭的出現,西方敵對勢力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D.如果我國放任歷史虛無主義向娛樂化發展,那么人們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思想文化教育認同會被解構。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主要論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方法和途徑,并多次引用習近平的話來增強說服力。B.材料二作者從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和社會思潮紛紜激蕩分別產生的影響展開討論,逐層深入。C.材料二第一段引用亨廷頓的話有力地說明文明的重要作用,引出下文國家之間的文明沖突。D.材料二列舉大量事實,讓讀者切實感受到我國現階段堅定文化自信所面臨的挑戰之多。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秉持開放包容”觀點的一項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B.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C.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D.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結構。5.“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要擔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文化使命,我們應該怎么做?請結合材料內容和自身經歷簡要談談。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暴風雪(節選)①【俄】列夫·托爾斯泰“請過來吧,都安排好了!”阿廖什卡從前面那輛雪橇車里朝我喊道。暴風雪刮得兇極了,我只好向前低低彎下腰,雙手抓住大衣的前襟,在被風從腳下吹舞起來的雪花中,勉勉強強走完我與我要上的那輛雪橇車之間的幾步路。等我原先的車夫離我們而去后,伊格納什卡扭了一下整個背,吆喝一下馬。于是馬蹄的踩雪聲、車夫的吆喝聲和鈴鐺聲又掩過了風的呼嘯聲——當雪橇停下不動的時候,風的呼嘯聲格外地響。換乘到另一輛雪橇車后,約有一刻鐘我沒有睡著,觀察這個新車夫和馬匹作為消遣。伊格納什卡神氣地坐著,身子不停地上下蹦跳,向馬揮動那掛著鞭子的手臂,吆喝著,讓兩腳相互碰碰,又常常俯身向前,整整轅馬身上老向右邊滑的皮頸套。他個子不大,但身體看來挺棒。他穿了一件短皮襖,外邊又套了一件不束腰的厚呢上衣,上衣的領子幾乎大敞著,脖子全露在外面;靴子不是氈的,而是皮的;帽子很小,他時常把它脫下來,整一整重新戴好,耳朵只有頭發遮著。從他的一舉一動中不但顯示出他的充沛精力,而且我覺得他也是有意給自己鼓勵。不過,我們越往前走,他就越經常地去整整衣服,在座位上蹦跳著,讓兩腳相互碰撞,一邊還跟我和阿廖什卡聊天,我覺得他是怕自己氣餒。這也是不無原因的。雖然他的幾匹馬都很棒,可是路一步比一步難走,馬已跑得沒勁了,用鞭子狠抽才能勉強趕路。那轅馬是匹鬃毛蓬松的好馬,連它也絆了兩次跤,一驚之后立即奮力向前,但低低垂下的鬃毛蓬蓬的腦袋還是差點兒挨到脖下的鈴鐺。我無意間也看到右邊的那匹拉梢馬,它那掛著長長的皮纓子的頸套老向外邊移動、晃悠,顯然它放松了套繩,所以常要挨鞭子。但是按一匹好馬,甚至一匹烈馬的習性來說,它似乎為自己的氣力不足而惱恨,氣沖沖地垂下或昂起腦袋,去拉緊韁繩。看起來情況確實可怕:暴風雪越刮越兇,天氣也越來越冷,這幾匹馬已跑得有氣無力,路又變得更加難走,再說,我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眼下身在何處,該往何處奔,別說是去驛站,就連一處避風雪的地方也找不到。可是鈴鐺響得那么自然、歡快,伊格納什卡吆喝得又那么精神、瀟灑,仿佛我們是在過節,是在寒冬季節陽光璀璨的中午在鄉間大道上乘車出游似的——聽來令人感到又可笑又古怪。主要的是,我們一直乘雪橇車在跑,飛快地跑,離開原先所在的地方向某處瞎奔——想想就覺得奇怪。伊格納什卡唱起一支歌,雖然他的假嗓難聽死了,可他唱得那么高亢,那么有板有眼,還時常雜以幾聲口哨。聽著他的歌唱,如果還感到害怕,那簡直辦不到。“嘿——嘿!扯著嗓子窮唱什么呀,伊格納特!”傳來那個好出點子的車夫的聲音,“歇一會兒吧!”“什么?”“歇——一——歇!”伊格納特停住了唱。一切又沉寂下來,只有風在吼叫呼嘯,雪花旋飛著,更濃更密地落進雪橇里。那個好出點子的車夫來到我們的雪橇車旁。“有什么事?”“什么事!到底往哪兒跑呀?”“誰知道呢!”“怎么,腳凍壞了,干嗎拍拍碰碰的?”“全凍僵了。”“你最好下去走一趟吧——瞧那邊像是有卡爾梅克人的游牧營帳——走一走也可以暖和一下腳嘛。”“行呀。你把馬給拽住。”伊格納特便向人家所指的方向跑去。“應該常下來瞧瞧、走走,這樣就找得到道。要不瞎跑一氣管啥用!”那個好出點子的車夫對我說,“瞧,讓馬累得大汗淋漓的!”在伊格納特前去找路的那段時間里——他去了好大一陣子,我真擔心他可能迷路——那好出點子的車夫以自信而平靜的語調告訴我說,在刮暴風雪的時候應該如何行動。他說最好是給馬卸了套,讓它自個兒跑,它準能把你領上道;有時也可看星星去辨認方向;他還說,要是讓它來帶路,我們可能早就到站了。“怎么樣,找到了?”他問伊格納特。后者踩著幾乎齊膝深的雪,費勁地一步步走回來。“找是找到了,看見那些營帳了,”伊格納特喘著粗氣答道,“可搞不清是什么人的。我說,伙計,說不準咱們奔到普羅爾戈夫林場上來了。應當往左走。”“瞎說什么呀!這完全是咱們自己人的游牧點,就在鎮子后面嘛。”那個好出點子的車夫反駁道。“我說不對!”“我一瞅就知道了。準定是它,要不是它,那就是塔梅舍夫斯科。還得一直往右走,正好去大橋,也就是到八號里程標。”“跟你說了,那不是!反正我親眼見的!”伊格納特惱火地答道。“唉,伙計!你還算個車夫哪!”“是車夫怎么了?你自個兒去瞧嘛。”“我去干什么呀?我本來就知道。”伊格納特看來氣火了,他不再搭理,跳上馭座駕駛雪橇車繼續向前。“瞧,兩腳都凍僵了,簡直暖和不過來。”他對阿廖什卡說,兩只腳繼續更頻繁地相互碰撞著,摳出掉進靴筒里的雪,撒了出去。(有刪改)【注】①1856年底,托爾斯泰以自己退役返鄉途中的親身經歷創作了短篇小說《暴風雪》。小說主要情節是“我”和阿廖什卡于傍晚從驛站雇車出發,途中遭遇暴風雪迷失了方向,跟隨在三輛雪橇后行進,車夫在半路上將“我”和阿廖什卡托付給順路的伊格納特,隨后繼續在惡劣天氣中尋路、掙扎,最終在早晨回到驛站。文中的伊格納特即三輛雪橇中的一名車夫,“伊格納什卡”是其昵稱。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對伊格納特的稱謂從昵稱變為本名,這表明“我”對伊格納特的態度也從親昵、信任到冷淡、疏離。B.“我”換乘后好奇地觀察伊格納特,這部分文字對伊格納特的描寫從神態、動作、外貌等多角度展開。C.選文前半部分都是從正面描寫暴風雪越刮越兇、天氣越來越冷的景象,渲染了凄冷而壓抑的氛圍。D.在人物形象上,伊格納特與《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具有相似點,即都是冷靜堅毅的悲劇英雄。7.關于“那轅馬是匹鬃毛蓬松的好馬……”這一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低低垂下的鬃毛蓬蓬的腦袋還是差點兒挨到脖下的鈴鐺”這一處細節直接展現了轅馬的疲憊,同時也為整幅畫面增加了動態感。B.馬是車夫趕路的工具,馬的狀態不佳,車夫要繼續前行就很困難,馬的現狀暗示了車夫當下的困境,并為下面情節的發展作鋪墊。C.相比轅馬而言,對拉梢馬的描寫更能體現其剛烈的個性:它不愿被車夫役使而放松套繩,又因挨了鞭子而心懷怨恨,然后拉緊韁繩。D.讀者通過這部分描寫,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段旅程的艱難,從而更容易與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理解他們內心的不安。8.好出點子的車夫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9.選文通過感人的細節表現勞動人民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的抗爭,請找出三處并加以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今有構木鉆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之世者,必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余,故民不爭。(節選自《韓非子·五蠹》)材料二:孟子曰:離婁①之明,公輸子②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③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④。”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上無道揆⑤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節選自《孟子·離婁上》)【注】①離婁:又名離朱,黃帝時目力極好的人。②公輸子:即春秋時期著名工匠魯班。③師曠:春秋時期著名音樂家。④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沒有過失沒有疏漏,一切遵循先王的典章。⑤道揆:以義理度量事物。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圣人既竭A目力B焉C繼之D以規矩E準繩F以為方圓G平直H不可勝用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上古,即上古時代,中國的上古時代一般指商朝出現以前的歷史時期,也稱“三皇五帝時代”。B.說,同“悅”,指對……感到高興,意動用法,與《五石之瓠》中“客得之,以說吳王”的“說”用法相同。C.而,文中表示轉折,與《〈論語〉十二章》中“人而不仁,如禮何”的“而”用法相同。D.賊,邪惡的、不正派的,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賊其君者也”的“賊”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夏朝還有人學習有巢氏構木筑巢、燧人氏鉆燧取火,就會因為落后于時代而被取笑了,韓非子借此批判了某些想要以先王之法治理當今之世的君主。B.韓非子在論證中會借寓言故事來表達觀點,使文章說理更為通俗易懂,比如材料一結尾的“守株待兔”,這一方法與《五石之瓠》中莊子同惠子論理的方法類似。C.孟子認為,即使擁有像離婁一樣的視力、公輸子一般的技藝,如果不遵循規矩,也無法畫出完美的方圓;同樣的,治理國家如果不實施仁政,民眾就無法真正受益。D.孟子提及憑借丘陵建高臺、憑借沼澤挖深池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只要抓住規矩、準繩、六律這三樣治理國家的基石就可以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2)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14.對于是否施行先王之政,韓非子和孟子的觀點有何不同?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代悲白頭翁(節選)劉希夷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題中的“悲”字直接體現了詩人無限的哀愁,奠定全詩悲苦、哀怨的基調。B.詩人在漫天紛飛的桃李花中引出落花的觀賞者,由景及事,由花及人,觸發情思。C.“今年”兩句將抽象的時間變化落實到花開花落這一常見的景物變化上,更易引發共鳴。D.全詩敘事上縱橫交織,今年明年、古人今人橫向對比,松柏化薪、桑田成海縱向聯系。16.請比較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與《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表達情思的異同。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班會課上,張老師引用《〈論語〉十二章》中的兩句話“,”來勉勵同學們在追夢的道路上要樹立遠大的志向,擁有堅強的意志。(2)“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生離或許能互訴情衷,而死別卻只能如蘇軾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用“,”來表達夢中與伊人相見時的無盡愴痛。(3)有時人們會產生時光易逝、盛年不再的慨嘆,但人活一世,珍惜當下更為重要,正如古詩詞中所言:“,”。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近期,河南文旅頻頻“上分”。中原古文化與新科技深度融合,成為河南文旅出圈的又一密碼——“表演太精彩了!”“真是不虛此行!”……在洛陽龍門古街的“無上龍門”沉浸式體驗館,全息天幕秀引得外地游客們A。在主流互聯網平臺上,有關“洛陽旅游”的推文、短視頻等網絡內容B,十三朝古都在“新科技”加持下火熱出圈。除洛陽外,(①)。其原因之一就是以互聯網、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產業為開封帶來的疊加效應。從裸眼3D影片《飛越清明上河圖》到全息劇《閘口盤車案》“虛擬現實+文化旅游”模式不斷豐富著開封的暢游體驗。“在鄭州也能欣賞云岡石窟。”近日,“絲綢之路·黃河:長河靈巖”主題展上線鄭州博物館。作為2024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的“重頭戲”之一的主題展共展出云岡石窟代表性文物展品、3D打印展品、相關研究歷史檔案等相關展品55件。高8.5米、寬12.2米、入深14.5米、1:1高精度復制的云岡石窟第12窟也完整“搬”進鄭州博物館,繼續“行走”世界之路。盡管遠在山西,云岡石窟(②)——豫晉同屬黃河流域,深受黃河文化滋養,共同見證古絲綢之路的繁榮與輝煌。包括云岡石窟在內,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等,也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及絲綢之路沿線。18.下列句子中的引號,與文中加點詞語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從八方馳援的物資洪流中,人們看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B.蘭考人民的除“三害”斗爭達到了高潮。C.這是激烈的戰火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插曲”。D.一個“挺”字,讓人百感交集。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1.文中畫波浪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2.文中倒數第二段可以改寫成:“高精度復制的云岡石窟第12窟也完整‘搬’進鄭州博物館,繼續世界巡展。”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原文表達效果更好?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材料一:器而不可用,工不為也。學而無所用,學將何為也?——程顥、程頤《二程集·粹言·論學篇》材料二: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鐘芳蓉以676的高分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冷門專業”“學考古沒有什么用”“畢業后不好找工作”“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就應選擇好就業、高回報的專業”等網絡聲音持續不斷;如今時隔四年,鐘芳蓉再次出現在網絡媒體,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此時的她已經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敦煌研究院,未來將主要從事敦煌石窟的考古報告工作,她用自己的行動回應了四年前的爭議,找到了“心之所歸處”。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及解析:一、現代文閱讀(一)1.C“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導致意識形態斗爭的出現”錯誤,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加劇了意識形態斗爭,而非導致其出現,意識形態斗爭原本就存在。2.B材料二是從兩個方面并列闡述堅定文化自信面臨的挑戰,并非逐層深入。3.C“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意思是泰山不拒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體現了包容的胸懷,可支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秉持開放包容”的觀點。A項強調做事要勤勉;B項強調修身齊家治國的順序;D項強調提前謀劃。4.材料一采用總分結構。首先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之一的中心論點;然后從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三個方面分別展開論述,每一方面都先提出分論點,再舉例或引用加以論證,如以南海考古、中國—中亞峰會等為例論證相應觀點,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增強說服力,條理清晰地闡述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方法和途徑。5.①堅定文化自信: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發展史,通過參觀博物館、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等方式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我在學習歷史課程中,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堅定文化自信。②秉持開放包容: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如學習國外先進的科技文化、藝術文化等,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豐富自身文化內涵。③堅持守正創新: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進行創新,如現代文創產品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活力;在學習和創作中也要不斷創新,如在文學創作中運用新的表現手法展現傳統文化故事等。(二)6.BA項,稱謂變化不能表明“我”對伊格納特態度的轉變;C項,還有側面描寫,如通過伊格納特的行為、馬的狀態等側面烘托暴風雪;D項,伊格納特不是悲劇英雄,他積極抗爭,努力尋找道路。7.C“拉梢馬不愿被車夫役使而放松套繩”錯誤,拉梢馬放松套繩是因為疲憊,并非不愿被役使。8.①推動情節發展:他與伊格納特關于路線的討論和爭議,使故事產生波折,如他提議伊格納特下去找路,伊格納特找路回來后兩人產生分歧,引發爭吵,這些情節讓故事得以繼續發展。②豐富人物形象:通過他與伊格納特的對比,凸顯出伊格納特的倔強和堅持自我,同時也展現出他自己好出點子、自信的特點。③側面烘托環境:他對在暴風雪中行動的講述,如說給馬卸套讓馬帶路等,側面烘托出暴風雪天氣的惡劣以及迷路后的艱難處境。9.①伊格納特“整一整重新戴好”帽子,“讓兩腳相互碰碰”,通過整理服飾和活動身體來抵御寒冷,表現出他對惡劣環境的本能抗爭。②伊格納特在馬疲憊時“吆喝得又那么精神、瀟灑”,用響亮的吆喝聲給自己和馬鼓勁,也試圖驅散寒冷與恐懼,體現他在困境中的積極態度。③伊格納特“兩只腳繼續更頻繁地相互碰撞著,摳出掉進靴筒里的雪,撒了出去”,通過這些動作緩解腳被凍僵的狀況,努力保持身體狀態以便繼續趕路,展現他與惡劣環境抗爭到底的決心。二、文言文閱讀10.BDF這句話意思是:圣人既已用盡目力,又用圓規、曲尺、水準、墨線來制作方的、圓的、平的、直的東西,那些東西便用之不盡了。“焉”為句末語氣詞,“繼之以規矩準繩”為動賓結構,“以為方圓平直”意思是“來制作方的、圓的、平的、直的東西”,據此斷句。11.AB項,“客得之,以說吳王”的“說”是“游說”的意思,用法不同;C項,“人而不仁,如禮何”的“而”表示假設,如果,用法不同;D項,“賊其君者也”的“賊”是“傷害”的意思,這里也是“傷害”的意思,意思相同。12.D“只要抓住規矩、準繩、六律這三樣治理國家的基石就可以了”錯誤,孟子提及這些例子是為了說明施行仁政要遵循先王之道,而非僅靠這三樣。13.(1)古代男子不耕種,草木的果實就足夠吃了;婦女不紡織,禽獸的皮毛就足夠穿了。(2)只有善德不足以處理國家的政務,只有法令不能夠使之自己發生效力。14.韓非子認為不能施行先王之政,他提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時代在發展變化,若在當今之世仍采用先王之政,就如同守株待兔,是落后且不切實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