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01新考法
目錄
新考法1新名詞、新概念
新考法2地理實驗題
新考法3地理作圖題
新考法4地理論述題
新考法5開放探究題
新考法6跨學科試題
[新考法1]新名詞、新概念
-題型解讀
在江蘇省進入新高考地理真題中,對于新名詞、新概念的考察基本每年均會出現,但頻率不大。而且
對于新名詞、新概念的考察并不是直接考察該名詞的知識點,而是以其作為引線或命題的切入點,考察學
生對課表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與關聯能力。例如。2024年江蘇高考考察干線這一新名詞,以干線概念引入
常見天氣系統和等壓線的考察,其本質還是考察學生對天氣系統的判斷與運用能力。
因此,在解答此類題型時,要把握一下幾點:一、要結合材料文字和情景,把握新名詞或概念的具體
含義,理解其基本意思;二、要通過分析新名詞或概念的解釋信息,關聯課本內容,找出其所涉及的具體
知識點,高考無論是哪一種新名詞,其本質考察一定來源于課標內容;三、靈活運用生活常識或課外知識,
新名詞或概念其本質也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延申,在日常學習中,要注意多觀察一些出現新名詞或概念,積
累一定的知識面。
近年來江蘇省新名詞新概念考察
年份新名詞新概念引申或切入點
2024干線是干氣團與溫度相近的濕氣團交匯而形成的天氣系統等壓線與常見天氣系統的判斷
2024“條田”是法國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結果,其目的是為了使每戶鄉村土地利用結構
得到質量大致相當的土地,并能夠均衡使用公共資源。
2023蒙古氣旋是發源于蒙古國的溫帶氣旋氣旋判斷
■題型專練
(2024屆江蘇省揚州市高考模擬預測地理試題)高能洪水是大量水體短時間內急劇釋放且水流能量
高的超常規洪水。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易發生高能洪水,導致河谷兩側巨型邊灘分布較多。圖為雅魯
藏布江巨型邊灘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雅魯藏布江流域易發生高能洪水的直接原因是()
A,流域面積廣B.堰塞湖潰決
C.滑坡體堵江D.泥石流入江
2.區別一般河漫灘與巨型邊灘的主要依據是()
A.面積大小B.土層厚度C.沉積結構D.物質來源
【答案】1.B2.C
【解析】L根據材料,雅魯藏布江流域易發生高能洪水的原因是滑坡體堵江,滑坡體堵江后,上游水位上
漲,堰塞湖形成,堰塞湖潰決后,大量洪水傾瀉而下,形成高能洪水,B正確。流域面積廣,泥石流、滑坡、
堰塞湖等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但不是高能洪水形成的直接原因,A、C、D錯誤。故選B。
2.巨型邊灘是短時間內急劇釋放且水流能量高的超常規洪水攜帶泥沙堆積形成的,因此其分選性比較差,
而一般河漫灘是由河流在凸岸堆積形成的,流速慢具有一定分選性,因此兩者沉積結構不同,C正確;面積
大小與土層厚度可以直接通過觀察分辨出來,但無法從本質上區分一般河漫灘與巨型邊灘,A、B錯誤;兩
者物質來源相同,都是河流從上游搬運而來,D錯誤。故選C。
3.(江蘇省小白板2024-2025學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上學期8月大聯考地理試題)閱讀圖文資料,
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機碳(SOC)是指土壤中含碳有機物質的總和,在區域尺度上耕地的SOC含量隨海拔升高而上升,
其變化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會產生巨大影響。下圖是河北省不同土層深度SOC含量變化圖。
60
4O_
&一
*
*oT
8
、I
&
02r_Q
)sTT\
3MsTT
tS!RSP
Tl1/T1
_
0-2020-4040-6060-8080-100100-120
土層深度/cm
不同土層深度SOC含量有化
⑴據圖描述土層深度與土壤有機碳(SOC)的關系。
(2)簡析耕地的SOC含量隨海拔升高而上升的原因。
(3)有研究表明,近40年來河北省SOC含量呈現上升態勢。從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分析該變化對全球
大氣環境的響應機制。
【答案】(1)①在0;20cm的深度范圍內,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SOC呈減少趨勢;②深度越深,SOC的變
化越小(或:深度越深,SOC減少的速度變慢;隨著深度的增加,SOC減少速度先快后慢)。
(2)①海拔升高,溫度降低,生物分解作用降低,有機質分解速度下降,SOC含量增加;②高海拔地區地形
復雜,交通不便,人為利用強度下降,使土壤中的SOC保留下來。
(3)①SOC增加,土壤成為一個"碳匯"中心,減少了大氣中碳物質(如:CO2)的含量;②大氣中碳物質減
少,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量減少,降低了大氣的溫度;③大氣溫度降低,大氣逆輻射減少,對地面的保
溫作用減小,減緩全球氣候變暖速度。
【解析】(1)讀圖可見,在O;2Ocm的深度范圍內,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機碳(SOC)總體上呈
減少趨勢;隨著深度加深,土壤有機碳(SOC)減少的速度總體上變慢或深度越深,SOC的總體變化越小;
具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機碳(SOC)減少速度先快后慢。
(2)結合所學知識,耕地的SOC含量隨海拔升高而上升的原因主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角度分析。自然
原因:隨海拔升高,溫度降低,生物分解作用降低,有機質分解速度下降,SOC含量增加;人為原因:高海
拔地區地形復雜,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人為利用強度下降,使土壤中的SOC保留下來。綜上原因,耕
地的SOC含量隨海拔升高而上升。
(3)從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土壤有機碳(SOC)增加,土壤成為一個"碳匯"中心,
減少了大氣中碳物質(如:CO2)的含量;大氣中碳物質(如:CO2)減少,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量吸收減
少,大氣的溫度降低;大氣溫度降低,大氣輻射和大氣逆輻射均減少,大氣逆輻射減少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減小,減緩全球氣候變暖速度。
【新考法2】地理實驗題
-題型解讀
地理實驗題在江蘇省高考中并未直接出現,其他地區的高考真題偶有出現。例如2024年的海南卷,以
天平實驗裝置,模擬河流地貌的發育,考察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地貌發育的理解。且各地區高考模擬的調
研,尤其是沿海地區的模擬調研,實驗題出現的頻率較大,不排除其可以作為高考新題型出現的一種考察
方式。
該類題型的考察多以自然地理實驗題的出現為主,以實驗為過程,以地理原理為考察目的。其實驗過
程主要包括實驗步驟、材料清單、觀察要點、結論分析等。運用實驗過程,考察學生實驗設計的目的、實
驗模擬的地理原理形成過程、地理平衡原理的相關計算、跨學生內容的聯動考察等,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
求較高。因此,在解答此類題型,要做到:一、明確實驗的基本過程,通過觀察實驗的過程,把握該實驗
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二、人物帶入,將自己作為實驗人物帶入實驗過程,在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置身實驗
情境之中;三、把握知識的關聯,善于將知識和日常生活的常識帶入實驗當中。
■題型專練
(2024屆廣東省深圳市高考一模地理試題)中微子是宇宙中一種可以自由穿透整個行星的基本粒子。
開展中微子監測等前沿物理科學研究的實驗室大多建于礦井或隧道中。2023年12月7日投入運行的中國錦
屏地下實驗室位于四川省錦屏山公路隧道中部側向開挖的山體中,是目前世界上埋藏最深、規模最大的地
下實驗室。圖示意錦屏地下實驗室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題。
H錦屏山剖面
米
袋
.“2400m潴
錦屏隧道錦屏隧道士,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
距離/m
1.錦屏地下實驗室建在山體深處主要考慮()
A.降低實驗能耗B.屏蔽多數宇宙射線
C.節約建設用地D.減少巖層震動干擾
2.與同類型礦井實驗室相比,錦屏地下實驗室建設和運行具有的主要優勢是()
A.環境潔凈B.通風較好
C.交通便捷D.噪音較小
【答案】1.B2.C
【解析】L結合材料分析,宇宙射線是高能粒子流,會對極為敏感的中微子探測實驗造成嚴重的背景干擾,
深埋于地下的實驗室利用厚厚的巖石層作為天然屏障,能夠有效阻擋來自宇宙空間的宇宙射線,從而創造
出一個極低輻射背景的環境,這對于捕捉極其微弱的中微子信號至關重要,B正確;降低實驗能耗、節約建
設用地、減少巖層震動不是主要考慮的因素,ACD錯誤。故選B。
2.結合材料分析,錦屏地下實驗室位于四川省錦屏山公路隧道中部,從隧道的側面開挖,與同類型礦井實
驗室相比,錦屏地下實驗室可以利用現有的公路隧道運輸實驗設備,交通更為便捷,C正確;環境潔凈、通
風較好、噪音較小是各類礦井實驗室都具備的條件,ABD錯誤。故選C。
3.(江蘇省連云港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2月調研考試地理試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為了探究我國黃土丘陵區在凍融條件下的土壤侵蝕機理,在室內進行了模擬凍融侵蝕試驗。圖
為室內模擬凍融侵蝕試驗裝置。試驗裝置的水槽用于模擬徑流坡面,土槽用于模擬黃土坡面,土槽內可根
據實驗的需要放置未結冰的黃土或冷凍結冰的黃土。表為實驗主要參數設定。
坡面類型流量/(L-min1)產流歷時/min初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
未凍坡面11515.781.27
凍結坡面11516.191.22
材料二圖為未凍坡面和凍結坡面的產流率與產沙率隨時間變化關系圖。
未凍坡面凍結坡面
⑴說明實驗裝置中水槽位置設置的合理性。
(2)與未凍坡面相比,簡述凍結坡面產流率和產沙率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⑶結合實驗,推測我國黃土丘陵區凍融侵蝕較為嚴重的季節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⑴處于穩流槽下方可以獲得緩慢、穩定的坡面徑流;放在土槽的上方用來模擬坡面徑流對下方土壤
的侵蝕。
(2)產流率和產沙率較高;產流量變化幅度較小;產流率和產沙率大體呈正相關;原因:凍結坡面土壤的含水率
較高;有結冰層,地表徑流下滲少;凍融作用導致土壤穩定性降低,土壤易被侵蝕。
⑶春季。修建排水溝;加固坡面;平整坡地;植樹種草。
【解析】(1)實驗裝置中水槽位置設置在穩流槽下方和土槽的上方,說明水槽位置設置的合理性要分別從
兩方面的相對位置進行說明。處于穩流槽下方可以獲得緩慢、穩定的坡面徑流,使得模擬流水侵蝕的流水
方面更加穩定;放在土槽的上方用來模擬坡面徑流對下方土壤的侵蝕。
(2)據圖表數據分析得知與未凍坡面相比,凍結坡面產流率和產沙率的特點是:產流率和產沙率較高;產
流量變化幅度較小;產流率和產沙率大體呈正相關;原因是:凍結坡面土壤的含水率較高,凍結坡面類似
于凍土,這會使徑流下滲減少,坡面徑流增加,挾沙能力也會增加,另外凍結坡面的反復凍融破壞土壤結
構,使得土壤穩定性降低,土壤松散物質增多,導致土壤易被侵蝕。
(3)根據凍結坡面產流率和產沙率的特點可知產流率和產沙率較高,這反映了黃土丘陵區凍融侵蝕較為嚴
重,而凍融作用多出現在春季。為了降低產流率,需要植樹種草,降低坡面徑流速度;修建排水溝,有效
及時排除余水;加固坡面,平整坡地,降低產沙率。
4.(上海市楊浦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模擬質量調研地理試題)太行山區鄉村振興
太行山是我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曲流峽谷(簡稱"曲峽")最為發育的山脈,嶂石
巖風景區主要分布于山脈的中南段。作為中華古文明的搖籃,太行山區分布著眾多史前文化遺址,也是中
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近年來,太行山區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康養產業涵蓋醫療保
健、康復護理、休閑旅游等多個領域,旨在滿足社會各個群體的康養需求。
I-----1太行山界
——省、市界
河流
山脈
圖1太行山區域地理簡圖圖3太行山曲峽景觀示意圖
⑴太行山西側的地形區是,其東側華北平原的典型植被類型是。
(2)地質時期的太行山區地勢較為平緩,后經地球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曲峽"。據圖推測太行山"曲峽”的形成
過程是()。(單選)
A.地殼抬升好河流下蝕今河流側蝕B.河流下蝕玲地殼抬升好河流側蝕
C.河流側蝕玲地殼抬升好河流下蝕D.地殼抬升好河流側蝕玲河流下蝕
(3)據圖判斷,嶂石巖風景區中的巖石具有明顯的(單選:A.片理B.層理)構造,下圖甲、乙、
丙、丁表示三大類巖石和巖漿,其中代表該類巖石的是(單選:A.甲B.乙C.丙D.T)o
甲??乙
T:一丙
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
⑷科研人員對太行山沿線某地區的土壤有機質和水分含量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如下結果,補充完成實驗結
果分析。
實
驗
“太行山地區土壤有機質及水分含量研究
名
稱
將調查區域劃分三大部分,自東向西分別為林地、菜地和普通草地,采樣點選擇在
實各區域均勻分布,采樣均取0?20cm的地表土壤
驗
土壤有機質樣本采集點在
土壤水分樣本采集點在林
布
林地區設3個,菜地區設2
水分地區、菜地區和普通草地區有機質
設
個,普通草地區設4個,共
各設5個,共15個樣本
9個樣本
水分差異有機質差異
(3
%
)z5
啾2
25-------------------------領----------------------
眼L5
數w
m1注:
ws
O.o
據10+l
?.|I1注:23456789
著S.■Illi1
處
引OUJIXLLIIII1土壤樣本序號
理土壤樣本序號1-4號樣本來自普通草地;5?7號樣本來
1?5號樣本未自普通草地;6?10號樣自林地:8、9號樣本來自菜地
本未自菜地;11?15號樣本來自林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豐缺程度:<2.5低,2.5
3.5中,>3.5高
結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菜地和普通草該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豐缺程度基本
果地,因為林地具有較高的樹冠遮擋,導處于__________,其中菜地的有機質含量
分致其土壤表面的_______比菜地和普通明顯高于林地和普通草地,可能的原因
析草地小。是。
⑸基于上述實驗結果,科研人員建議可以將菜地放在林下種植,評價這一建議的合理性。
⑹太行山區發展康養產業的優勢條件有()。(不定項選擇)
A.擁有秀美的山水風光B.地質災害風險較小
C.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D.人口稠密交通發達
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簡述北京和天津可以為河北太行山區發展康養產業發揮的輻射功能。
【答案】(1)黃土高原溫帶落葉闊葉林
⑵C
(3)BD
(4)蒸發低人為施用有機肥
⑸提高林下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改善菜地水分,減少水資源消耗。
(6)AC
⑺北京和天津向太行山區提供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支持;北京和天津康養產業市場廣闊,通過康養產業向
太行山區轉移帶動當地康養產業發展。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行山是我國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線,以西黃土高原,以東為華
北平原;華北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故典型植被類型應該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太行山曲峽為河曲地貌,但兩側分布有陡峭的崖壁;因太行山地質時期地勢平緩,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在平緩地區易側蝕形成河曲,故曲峽最初為形成于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后來由于
地殼抬升,水流流速加快,河流的下切作用加強,同時具備了原來曲流的形態,最終形成曲峽,故形成過
程為河流側蝕一一地殼抬升一一河流下蝕,故選Co
(3)根據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巖層有明顯的、較厚的分層,故具有明顯的層理結構;片理,是
指變質巖中礦物定向排列所顯示的構造。這種構造在巖石中呈薄片狀的形態;故該巖石類型為沉積巖;根
據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乙到丙需要高溫高壓,故丙是變質巖;乙、丙和丁均能形成甲,故甲是巖漿,
巖漿冷凝形成巖漿巖,即乙為巖漿巖,因此丁便是沉積巖,故選D。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強,地面蒸發旺盛,土壤水分含量會降低,故林地具有較高的樹冠遮擋,
導致其土壤表面的蒸發比菜地和普通草地小;根據土壤有機質含量統計可以看出1~7號樣本土壤有機質含
量均在1.5左右,小于2.5,8~9號樣本處在2.5~3.5之間,故該區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豐缺程度基本屬于低,
菜地屬于種植用地,人類活動影響較大,所以有機質含量明顯高于林地和普通草地的原因可能是人為增加
有機質,即用施有機肥。
(5)根據前面題目可知,林地土壤水分條件最好,但有機質居中;菜地有機質最豐富,但是水分條件居中;
將菜地放在林下種植,一方面可以提高林下土壤有機質,有利于林下土壤改良;另一方面因蔬菜種植耗水
量大,所以林下種植可以改善菜地水分條件,減少水資源的消耗。
(6)根據材料“太行山是我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曲流峽谷(簡稱"曲峽")最為發育的
山脈,嶂石巖風景區主要分布于山脈的中南段"可知,太行山區有著秀美的山水風光;根據材料"作為中華古
文明的搖籃,太行山區分布著眾多史前文化遺址,也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可知,太行山區發展
康養產業的優勢條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因處區我國地勢二、三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又多曲峽地貌
發育,故地形崎嶇,故地質災害風險大,且因地形限制,農業條件差,人口較少,交通不便;故A、C正確,
B、D錯誤,所以選AC。
(7)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和天津經濟發展水平高,老齡化嚴重,因此休閑旅游和養老服務需求高,康
養產業發展水平高;因此北京和天津可以為太行山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的輸出,通過康養產業的轉移
提升配套支撐,以龐大的市場需求帶動太行山區的康養產業發展。
【新考法3】地理作圖題
-題型解讀
地理作圖題經常出現在各地區高考真題中。例如2023年的江蘇卷,以等高線地形圖為例,考察等高線
中有關陡崖的判斷,并在圖中標注。考察的難度相對較小。雖其并不算江蘇卷中的新考點,但結合作圖題
的能力要求,其考法靈活多變。可能會以新的考法形式呈現該題型。
該類題型的考察多以自然地理制圖題的出現為主,考察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考察某一地理知識
的制圖;二是間接利用地理制圖題的理論,間接考察相關的地理原理。在解答此類題型,需要把握幾個方
面:一是明確地理制圖的類型,是繪制統計圖、示意圖、剖面圖還是分布圖;二是制圖繪圖的過程中,繪
圖要清晰、理論要明確、標注要全面、符號要標準等。
■題型專練
1.(2024年2月浙江名校聯盟新高考研究卷地理試題(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1年7月,歐洲中西部出現了持續暴雨天氣,給當地造成了巨大損失。據統計,7月14
日,德國西部多地日降水量超過了常年7月的月總降水量,而此前德國已經有多日的降水,使其成為受災
最嚴重的國家。研究表明,這次暴雨與歐洲中西部上空強大的切斷低壓系統“貝恩德”有關。切斷低壓是
出現于對流層中上層的冷性閉合性低壓系統。由于東西兩側暖高壓的束縛,使歐洲中西部上空的切斷低壓
勢力強大且移動很慢,通過氣旋式環流獲取了充沛的水汽,造成持續數天的暴雨天氣。
材料二:下圖為2021年7月12日到15日“中歐地區500百帕等壓面的等高線分布”示意圖。
.588QJ500hp等壓面分布IWJ度/m
―>水汽輸送方向
⑴畫出沿50°N的500hpa等壓面。(畫出凹凸情況即可)
海拔高度/m"
50°N
大西洋德國歐洲東部
(2)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德國西部受災最嚴重的原因。
⑶簡述此次暴雨給德國城市帶來的危害。
海拔高度m
【答案】⑴
507
大西洋德國歐洲東部
(2)夏季氣溫高,海水蒸發強,水汽充足;來自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北上遇到冷低壓輻合上升產生大
暴雨(或者降雨時間長,降雨強度大);之前多日的降水使土壤中水達到飽和,下滲少。
⑶暴雨引發城市內澇;破壞電力設施;阻礙交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等。
【解析】(1)氣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等壓面高度越高,說明該處氣壓較高。讀圖,沿50%向東,500hPa
等壓面在大西洋先經過一個高壓脊,在德國經過低壓(槽),往東氣壓慢慢升高,經過高壓脊,繪圖如下:
(2)從水循環的角度,即從蒸發、降雨、地表徑流、下滲等環節進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此次暴雨發生在
7月,北半球正值夏季,氣溫高,海水蒸發旺盛,大氣中水汽充足;由材料"由于東西兩側暖高壓的束縛,
使歐洲中西部上空的切斷低壓勢力強大且移動很慢,通過氣旋式環流獲取了充沛的水汽,造成持續數天的
暴雨天氣"可知,來自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在西側大西洋高壓的作用下東移,與陸地上的冷低壓輻合
上升,"出現了持續暴雨天氣",由材料"此前德國已經有多日的降水"可知,暴雨前已有多日降水使地下水
位上升,土壤含水量飽和,地表水難以下滲,故受災嚴重。
(3)由已學可知,城市地表硬化,暴雨引發城市內澇;導致地面積水,阻礙交通;強對流天氣破壞電力設
施,導致電力中斷;大風、暴雨、雷電等造成人員傷亡,城市各種設施被破壞后停電、停水、停工等,造
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等。
2.(2024屆上海市靜安區高考二模地理試題)“鹽光互補”是在保證基本鹽業生產性能前提下,實現"水上
發電+水面曬鹽+水下養殖"的新型高效生產方式。
天津濱海新區(117°E,39°N)的長蘆鹽場建成世界單體最大的“鹽光互補”項目。該地通過排列
光伏陣列間距、調整光伏面板坡度,研發配套光伏制氫-儲氫等措施,推進鹽、光、漁、儲產業一體化發展。
圖2長蘆鹽場“鹽光互補”景觀圖
圖1渤海及周邊海域氣壓狀況分布圖
⑴某日渤海沿岸發生一次風暴潮,依據氣壓分布狀況在圖中畫出甲、乙、丙三處的風向。
(2)判斷當日受風暴潮影響最嚴重的是―(甲/乙/丙)處,其成因是:—。
(3廣鹽光互補”項目建設選擇在長蘆鹽場的區位因素是()(不定項選擇)
A.灘涂面積B.市場需求C.勞動力資源D.科學技術
⑷某研究團隊對長蘆鹽場所在緯度與太陽入射角等參數進行模擬推算,以此設定光伏面板的最佳坡度和光
伏陣列的最佳間距:
①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光伏面板的坡度應不斷—(單選:A增大;B減小);光伏陣列間距應不斷—(單
選:A增長;B縮短)。
②最終科研團隊將長蘆鹽場的光伏面板坡度設定為17。,增加光伏陣列間距至14米(常規的2倍),其目
的最可能是—(單選)
A.節省建設成本;B.減少風浪危害;C.提高發電效益;D.保障綜合效益
⑸分析該地區研發光伏制氫一儲氫項目對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積極作用。
(6)2024年初我國寒潮頻發,結合寒潮天氣特征推測其對鹽田制鹵的影響。
⑵乙處乙處位于迎風岸,風浪更大
⑶ABD
(4)AAD
(5)利用光伏制氫,相較于光伏發電更加穩定,保障我國能源供需的削峰填谷;氫能屬于清潔能源,可優化
我國的能源結構,促進我國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研發氫儲能可提升我國的能源儲備能力,保障我國
能源安全。
⑹不利影響:寒潮帶來的大風,破壞鹽體的結晶;帶來雨雪天氣,稀釋鹵水;低溫、鹵水池結冰使蒸發減
弱等。
有利影響:寒潮過境時的大風天氣有利于蒸發;過境后的晴好天氣有利于曬鹽;冰面下的鹵水濃度更高,
加快制鹵進度等。
【解析】(1)在渤海沿岸發生風暴潮的情況下,根據氣壓分布狀況,我們可以推斷出甲、乙、丙三處的風
向。首先,根據等壓線分布,我們可以確定高壓和低壓區域,并推斷出風從高壓吹向低壓的基本方向。然
后,考慮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在北半球會向右偏轉。如圖所示:
(2)風暴潮影響最嚴重的地點:乙處;由上題可知,乙處位于迎風岸,風浪更大;甲丙位于背風地帶,風
暴潮影響小。
(3)長蘆鹽場擁有大片灘涂,這為光伏陣列的建設提供了足夠的空間;A正確;周邊地區經濟發達,對電
能的需求量大,B正確;光伏技術是實現“鹽光互補”項目的關鍵,D正確;勞動力資源對鹽光互補影響小,
C錯誤,故選ABD。
(4)光伏面板坡度: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為了更有效地接收太陽輻射,光伏面板的坡
度應逐漸增大,以更好地匹配太陽入射角。光伏陣列間距:隨著太陽高度角的減小,光伏陣列的陰影會變
得更加明顯。為了保證每個光伏陣列都能接收到足夠的陽光,它們之間的間距需要逐漸增長,以減少陰影
的影響。光伏陣列之間的距離拉得更長,可以將光伏板對水面的遮擋,以及對鹽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
鹽光互補”電站的每一塊光伏面板的坡度是精確設計到17°,而一般大部分光伏電站設計的面板坡度在30°
至40。左右:這樣設計的主要原因在于,通過對一年四季太陽運行的軌跡來觀察,光伏面板17。的坡度對水
面的遮擋是最小的。綜合兩方面看,其目的是在保障發電的前提下,保證鹽田生產受的影響減少到最小,
從而達到綜合效益的最大化,D正確。節省建設成本不是主要目的,A錯誤;風浪對光板的影響少,B錯誤;
這樣的布局減少發電量,C錯誤,故選D。
(5)利用光伏制氫一一儲氫,可以根據電網的需求選擇發電或儲氫,相較于光伏發電更加穩定,保障我國
能源供需的削峰填谷;氫能屬于清潔能源,可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促進我國能源
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研發氫儲能可提升我國的能源儲備能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6)本題應從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兩個方面分析:不利影響:寒潮帶來的大風,破壞鹽體的結晶;帶來雨
雪天氣,稀釋鹵水,影響水分蒸發;低溫、鹵水池結冰使蒸發減弱等。有利影響:寒潮過境時的大風天氣
有利于蒸發;過境后的晴好天氣有利于曬鹽;寒潮來臨后,氣溫降低,利于海水結冰,海水結冰會析出鹽
分,使海水鹽度升高,加快制鹵進度。
3.(2024屆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高考模擬預測地理試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崩滑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總稱,是常見的地質災害。新疆地域廣闊,地質災害點多、
面廣,季節差異大。圖為新疆崩滑流地質災害孕災環境分區圖。
材料二,將軍溝位于阿勒泰市東側,將軍溝流域總面積16平方千米,為暴雨型泥石流,海拔為870~1350
米,泥石流支溝分布較多,各支溝溝床縱坡較大,兩側谷坡較陡。自1984年6月3日記錄以來,該流域曾
發生過多次規模不等的泥石流災害,造成了阿勒泰市巨大經濟損失。圖為阿勒泰將軍溝流域及泥石流災害
示意圖。
⑴描述新疆崩滑流災害的分布規律。
(2)在圖中泥石流形成區內的方框內相應位置畫出河流—;并從形成區和流通區的形態上分析其對泥石流形
成的影響—。
⑶簡述將軍溝流域應對崩滑流災害的防治措施。
【答案】(1)空間分布上,新疆地區獨有的崩滑流地質災害分布規律是沿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環繞準喝
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呈開口朝東的"E"字分布;在時間分布上,新疆崩滑流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大氣降水、
冰雪融化關系最為密切。
分為匯水動力區及固體物質供給區兩部分:匯水動力區是承受暴雨或冰雪融化水的場所,也是供給泥石流
充分水源的地方;固體物質供給區是為泥石流儲備與提供大量泥沙、石塊等松散固體物質的地段,該地段
山體裸露,風化嚴重,分布著大面積的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水土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流通區位于
泥石流溝的中下游地段,泥石流在重力和水動力作用下,沿著陡峻的峽谷前阻后擁,穿流而過。
⑶疏導洪水順利通過;攔截砂石,防止較大石塊沖積物阻塞河道;植樹種草,恢復生態原貌;在較陡的山
體進行護坡工程,加固巖體。
【解析】(1)描述新疆崩滑流災害的分布規律應該從時間和空間兩大角度進行分析。由圖可知,從空間分
布上,新疆地區獨有的崩滑流地質災害分布規律是沿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環繞準喝爾盆地和塔里木盆
地邊緣,呈開口朝東的"E"字分布;在時間分布上,呈現出季節分布不均勻,新疆崩滑流地質災害的發生與
大氣降水、冰雪融化關系最為密切。
(2)河流分布在山谷里,其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畫法如下,如圖所示:
形成區一般分布在泥石流溝的上游,它又分為匯水動力區及固體物質供給區兩部分:匯水動力區是承受暴
雨或冰雪融化水的場所,也是供給泥石流充分水源的地方,由圖可知,河流上游支流眾多,匯水面積廣大;
固體物質供給區是為泥石流儲備與提供大量泥沙、石塊等松散固體物質的地段,該地段位于干旱區,植被
稀疏,山體裸露,風化嚴重,分布著大面積的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降水集中,坡面徑流大,水土
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流通區位于泥石流溝的中下游地段,泥石流在重力和水動力作用下,沿著陡峻的峽谷
前阻后擁,穿流而過,從而加劇了泥石流的破壞力。
(3)應該從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兩大角度進行分析。工程措施:"疏",疏導洪水順利通過,進行分洪;"堵J
攔截砂石,防止較大石塊沖積物阻塞河道;"固J在較陡的山體進行護坡工程,加固巖體;生物措施:植樹
種草,恢復生態原貌。
【新考法4】地理計算題
-題型解讀
地理計算題在江蘇省高考中并未直接出現,其他地區的高考真題偶有出現。例如2024年的江西卷,以
小組探究形式,模擬沙山區水量的變化,計算水量補給和蒸發量,考察學生對補給類型、水量平衡原理的
運用。該題型難度較大、靈活性強、專業性高,成為2024年度高考地理中熱門討論話題。因此各地區高考
模擬中,對于地理計算的預測考法也在不斷出現。
該類題型的考察多以自然地理相關原理的為主,尤其是天體運動和平衡原理的計算考察較為常見。既
涉及到地理知識的運用,又突出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在解答此類題型,要做到:一、明確公式的
運用,大部分地理計算題,雖變化多樣,但其計算基本有原有的地理公式,可利用公式進行套算。例如時
間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等;二、把握地理平衡原理過程,平衡原理考察的計算,題型難度相對較高,
一方面涉及到相關的地理理論知識,兩外需要學生通過地理平衡原理的過程,把握其中的計算結論。因此
計算該類型題時,一定要通過分析圖文材料,明確其所考察的地理原理,構建原理過程,進行計算的推導。
三、注意細節把控,計量單位的運用與統一、符號的運用等。例如比例尺的計算,需要統一單位。
?題型專練
(江蘇省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第一次學情調研地理試題)太陽時是以太陽日為標準
來計算的時間,可分為真太陽時(各地日暮時間)與平太陽時(由各地經度計量的地方時)。由于地球公
轉速度等因素的影響,真太陽時可能比平太陽時推遲或提前。圖為“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的時差曲線圖”。
完成下面小題。
16
12
8
4
0
-4
-8
-12
分鐘
123456789101112月份
1.甲日南京(118正)太陽高度最大時,北京時間最接近()
A.11:52B.11:56C.12:04D.12:08
2.甲日至乙日,南京12時(平太陽時)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其位置變動方向為()
變動變動
太陽太陽」
j方位、
1?位置4方位位置?/
A.\B..C./D.\
/?太陽/
變動[/位置變動'太陽T
方位方位位置1
【答案】1.C2.A
【解析】L甲日南京太陽高度最高時,應為南京真太陽時12:00,此時由表可知,甲日的平太陽時應為,真
太陽時一真平時差=11:56,南京的經度是118T,而北京時間的經度是120兆,兩者相差2。。由于地球自轉,
經度每相差時間相差4分鐘o因此,南京平太陽時與北京平太陽時時間相差8分鐘。因此甲日南京(118任)
太陽高度最大時,北京時間是12時04分,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從甲日到乙日,是從5月到10月,因此南京12時的太陽高度會先升高,再降低,因此BD錯誤。太陽
方位由真太陽時決定,真太陽時12點時,太陽位于正南方。真太陽時=平太陽時+真平時差,因此甲日以后,
真太陽時先慢慢減小,此時段太陽偏東,后慢慢增大,此時段太陽偏西,根據方位規律,可以判斷選項圖
中的左邊是東邊,右邊是西邊。A正確,C錯誤。故選A。
3.(廣西普通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第二次調研地理試題)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永定河為海河支流,在北京境內流程170千米,分為山峽段、平原北段、平原南段,長期生態用水匱
乏,其中平原段1997-2018年連續22年全年斷流。2019年開始對永定河開展生態補水,為增強水流能量,
采用官廳水庫集中補水的方式,此后改為分段補水。2020年起,除極端情況外一律采用分段補水。研究表
明,隨著常態化補水的開展,河床巖土體變潮濕,下滲損失減少,補水所需流量將會下降并于5年后趨于
穩定。如圖示意“永定河兩種補水方式”。下表示意“永定河不同補水方式補水流量對比”。
官廳水庫集中補水
分段補水流量(m3/s)
入滲條件補水方案
山峽段平原北段平原南段
集中補水710.7
現狀條件12.5
分段補水3一次補水后不補
集中補水79.7
常態化補水5年
7.5
后
分段補水3一次補水后不補
(1)不考慮南水北調中線水和城市再生水,計算常態化補水5年后補水所需的來自本流域的流量與第一年集
中補水所需流量的差值。(要求:寫出簡要計算過程)。
⑵結合圖文資料,從水循環環節的角度論述與集中補水相比,分段補水對節約水資源的意義。(要求:角
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
【答案】⑴計算過程:
第一年(集中補水):補水所需總流量為山峽段7m3/s+平原北段10.7m3/s+平原南段12.5m3/s=30.2m3/s。
常態化補水五年后(為分段補水):補水所需來自本流域的流量為山峽段3m3/s+平原南段7.5m3/s=10.5m3/s。
流量差值:30.2m3/s-10.5m3/s=19.7m3/s(或-19.7m3/s)
(2)示例:集中補水水流到達的范圍有限,需要通過平原北段的湖泊群調蓄,湖泊群維持高水位運行時水面
面積加大,蒸發損失加大,而分段補水湖泊群僅需維持較低的景觀水位,蒸發損失較小;集中補水短時間
內水位上升幅度大,浸沒河岸的位置更高,提供了更大的下滲(入滲)面,滲漏損失加大,轉化為地下徑
流的比重增大,而分段補水滲漏損失較小;集中補水水流急,地表徑流沖刷能力加強,水質變差,且在平
原河段存在漫溢損失,而分段補水徑流和緩,水質清澈,利用率高;分段補水利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減
少污水徑流,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
綜上,采用分段補水,能夠減輕蒸發、減少下滲,增大可用水量的同時還能提高水質。
【解析】(1)根據圖表可知,第一年集中補水所需的流量為山峽段、平原北段和平原南段,所需水量為山
峽段的7m3/s+平原北段的10.7m3/s+平原南段的12.5m3/s=30.2m3/So不考慮南水北調和城市再生水,常態化
補水5年后,所需流量為山峽段和平原南段的補水,這兩段所用水為本流域的水,計算需要:山峽段的3m3/s+
平原南段的7.5m3/s=10.5m3/s。差值為30.2m3/s—10.5m3/s=19.7m3/s-19.7m3/s)
(2)答題落腳點在節約水資源上,結合圖文材料,從水循環環節角度,即從蒸發、下滲、地表徑流、地下
徑流等環節組織,要注意各環節的聯系,逐項作答,注意對比分析。從蒸發的環節分析,集中補水后,水
流到達盧溝橋攔河閘,水流自然流至的范圍有限,盧溝橋攔河閘下游湖泊發揮著重要的蓄水和放水的作用,
湖泊群需要維持較高水位運行,從而使得湖泊水位上漲,面積增大,蒸發面積增加,蒸發量較大,損失的
水量多,而分段補水,不需要一次性注入湖泊大量的水,從而使湖泊水位較低,蒸發面小,蒸發損失量小。
從下滲分析,集中補水的補水量大,短時間內河湖水位上漲幅度大,從而使得河岸淹沒的多,提供了更多
的下滲面,下滲量增加,使得地下徑流量增加,地表水損失較大,分段補水的河湖水位較為穩定,下滲量
較少,損失少。從河流徑流量分析,集中補水水量大,河流流速加快,對地表的沖刷能力增強,河水中的
泥沙量增加,河水變渾濁,水質變差,流經地勢較平坦的地區,由于水量大增加有溢出河岸的可能,造成
水流的損失,而分段補水徑流量一次性補給少,使得河流流速平緩,河流的沖刷能力差,水質較清澈,河
水的可利用率高;同時,分段補水利用了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對當地的水資源有保護作用,減少了污水
徑流,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綜上分析可知,采用分段補水,能夠減輕蒸發、減少下滲,增大可用水量
的同時還能提高水質。
4.(2024屆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高三一模地理試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電力為水資源密集型行業,例如在電力生產環節中,除原料外,對相關設備進行冷卻需要大量的水參
與其中。電力商品隱含的虛擬水資源通過跨區域電力傳輸,對地區間水資源進行再分配。2020年,京津冀
地區通過電力輸送從我國其他地區輸入了約13.69億rrP的虛擬水資源,而其未向京津冀地區外輸電,因而
成為電力部門虛擬水凈流入地區。下圖示意2020年京津冀地區電力轉移虛擬水流量。
京”內WHM的“木京門內仙人的*
⑴計算北京和河北在京津冀內部通過虛擬水轉移凈增加的虛擬水量差值。(寫出計算結果即可)
(2)以上述地區為例,結合圖文資料,論述電力部門跨地區虛擬水轉移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要求:
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
【答案】⑴21.87億m3。
⑵京津冀地區經濟發達,但常規能源短缺,作為虛擬水凈流入地區,其本質是能源的轉入,有利于協調不
同地區經濟發展與能源稟賦的關系,維護能源安全;通過地區外電力輸入,減少了在京津冀內部的發電,一
定程度上改善了京津冀地區的環境,有利于維護生態安全。水資源并不豐富的內蒙古等地在電力生產過程
中消耗了大量水資源,會加劇水資源短缺,威脅了其水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電力輸出地能源利用結構以火
電為主,京津冀地區的能源需求會促使其加大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威脅自身能源資源安全。
【解析】(1)讀圖可知,在京津冀內部,北京轉入的虛擬水為12.88億m,轉出的為1.80億m,凈增加11.08
億m;河北轉入的虛擬水為0.07億m,轉出的為10.86億m:凈增加-10.79億m3,因此北京和河北在京
津冀內部凈增加的虛擬水量差值為21.87億m3。
(2)電力部門跨地區虛擬水轉移的本質是電力的轉移,對轉入地京津冀地區而言,京津冀地區經濟發達,
但常規能源短缺,虛擬水轉移有利于緩解常規能源短缺狀況,促進經濟的發展,維護能源安全;虛擬水轉
移有利于京津冀地區減少火電的建設,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低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
而對轉出地,入內蒙古等地而言,雖然有利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但是在
生產電力過程中,消耗本身就不足的水資源,導致水資源短缺,威脅其水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大量燃燒
煤炭以輸出電力,加大能源資源開發,可能加劇當地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威脅其能源資源安全、生態
安全等。
【新考法5】研學探究題
-題型解讀
研學探究題在江蘇省高考中近年來并未直接出現,但在其他地區研學探究題的考察較為熱門。例如,
2024年的江西卷和福建卷等,以研學探究為情境,實地探查某種地理現象,形成研學報告,利用研學過程,
考察某一地理現象或原理。
該類題型的考察靈活多樣、形式多變,既可以時自然地理實地研學調查,也可以時人文地理研學探究。
既可以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也可以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而且還可以與其他新考法結合,例如實驗題、
計算等、論述題等。對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解答此類題型,要做到:
一、明確研學的主題與方向,研學的主題與方向往往揭示了其考察的地理主題與方向;二、善于將日常生
活的實際帶入研學題中,很多研學探究其本就就是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某種地理現象,通過與自身日常結合,
更有利于解題。三、活用地理知識,要將相關的地理知識原理,帶入帶研學和探究的過程,以地理原理為
導向,以研學過程為方法,綜合解答研學設問。
■題型專練
(2024屆浙江省杭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試題)丹霞地貌是頂平、坡陡、麓緩的紅色砂巖地貌。我國某
中學赴西北地區“七彩丹霞”景區開展研學活動。下圖分別為七彩丹霞景觀圖和地質剖面圖。完成下面小
題。
1."七彩丹霞"形成的地質過程是()
①地殼抬升②風化侵蝕③外力沉積④巖層擠壓⑤固結成巖
A.③⑤④①②B.①④③⑤②C.③④⑤②①D.①③②⑤④
2.有同學認為“七彩丹霞"不屬于丹霞地貌,主要因為七彩丹霞()
①位于干旱地區②植被覆蓋率低③地形起伏和緩④泥巖比重較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LA2.B
【解析】L七彩丹霞景觀區地質構造主要是沉積巖層、褶皺、斷層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觀形成的主要
地質過程是沉積物先經過固結成巖,產生沉積巖層,后受水平擠壓出現褶皺,后褶皺巖層受力斷裂,斷裂
部分相對抬升,巖層表面受外力風化侵蝕,形成向斜山及丘陵,所以其形成過程是外力沉積-固結成巖-水平
巖層擠壓-斷裂抬升-風化侵蝕,順序為③⑤④①②,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
2.由材料可知,丹霞地貌是頂平、坡陡、麓緩的紅色砂巖地貌。根據丹霞地貌的定義判斷,"七彩丹霞"地
形起伏和緩,不符合頂平、坡陡、麓緩的特征;且丹霞地貌為紅色砂巖,該地的泥巖比重較高;③④正確。
氣候的特征和植被的覆蓋率在丹霞地貌的定義中沒有描述,因此,①②錯誤。因此,ACD錯誤,B正確。
故選Bo
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高考考前模擬卷(三)地理試題)閱讀圖
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某研學團隊對南嶺山區某河流部分流域進行考察。當地年均降雨量1665mm,夏天多暴雨,冬季有霜
雪。該河流4-6月含沙量明顯偏大;河谷谷坡有明顯階地發育。專家認為這些階地是河流下切侵蝕使原先的
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而形成。河流兩岸山峰山體
彼此分離,四壁陡立,形成一個個"孤島”狀山塊。山峰頂部附近從中心到邊緣植被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機租賃與技術合作合同書
- 項目經理領導能力鑒定書(7篇)
- 金融投資理財顧問合同
- 2025成都市物流服務軟件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屆高考數學一輪復習第八篇平面解析幾何第7節圓錐曲線的綜合問題第2課時最值范圍證明專題課時作業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 行政管理學的可持續政策設計試題及答案
- 2025建筑工程專業分包合同
- 2025年行政管理專業真題試題及答案
- 深度剖析管理心理學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實務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3屆淄博市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專家庫
- 車站信號自動控制教案-四線制道岔控制啟動電路
- 委托書掛靠樣本
- 國際民事訴訟與國際商事仲裁
- 土地整治項目工程質量評定標準
- 【3套打包】上海市上寶中學小升初第一次模擬考試數學試題
- 內蒙古烏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8”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 《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
- 可愛的大熊貓課件
- 水污染控制課程標準
- 礦井供電系統繼電保護配置及整定計算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