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學習目標1.通讀全文,掌握庖丁解牛的過程。2.品味語言,理解庖丁所講的道理。3.知人論世,體悟莊子的養生之道。任務一:知人論世,走進莊子壹走近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號南華真人。他是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他對儒家積極參與政事給予了尖銳的批評,主張“出世”。他性情曠達,追求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莊子》(又名《南華經》)一書乃是莊周及其門徒后學所共著,今存33篇,分為三部分:現存內篇7,外篇15,雜篇11。內篇為莊子所著,外篇多數為莊子所著,但間有弟子所撰補者;雜篇多為后學弟子所推衍。《莊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載:“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魯迅評價:“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莊子》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其書朝三暮四
相濡以沫
如膠似漆
桑樞甕牖山木自寇
善始善終
鬼斧神工
神乎其神失之交臂
似是而非
螳臂當車
吐故納新望塵莫及
心如死灰
虛與委蛇
栩栩如生學富五車
延頸舉踵
洋洋大觀
搖唇鼓舌夜以繼日
亦步亦趨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鴟與鹓雛
匠石運斤
東施效顰
邯鄲學步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隨珠彈雀
魯侯養鳥
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莊子·天下》“三言”形式說理卮言:出于無心、自然流露之語言。重言:為使自己的道理更易被接受,托己說于長者、尊者、名人之言以自重。寓言: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語。莊子的思想
一、批判現實社會。他對現實有深入的觀察,所以批判起來一針見血,常給予無情的揭露和尖銳的嘲諷,極端蔑視禮法權貴。批判儒家、墨家參與政治,對其“仁義”也加以嘲諷。
二、向往自由。他不滿現實,但又無力改變,非常苦悶,以至消極厭世。為擺脫煩惱,他一方面主張順應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絕對自由,幻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不與現實發生沖突和矛盾,忘掉現實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證法——相對主義。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變化的,甚至認為是非也是相對的,于是由辯證法陷入了相對主義。任務二:疏通文意,掌握文言基礎知識貳庖
丁
解
牛庖丁:庖:廚師。丁:廚師的名字。庖丁: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稱呼以某種技藝為職業的人,習慣以“職業+名”的方式。師襄:就是名叫襄的樂師。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圍棋高手。解牛:指剖開,分割牛的肢體。解牛:牛通常用來祭天、祭地、祭宗廟等祭祀活動中。“庖丁解牛”是《莊子·養生主》里的一則寓言。題目是后來加的。解
題
《周禮》中專設有“庖人”一職,“庖人掌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殺牛刀,而是祭祀宗廟場合的禮器刀具——鸞刀。這種刀的刀環位置是一個鈴鐺,因此使用這種刀時每一個動作都會發出悅耳的聲響。庖丁用禮器來解牛,動作和刀環鈴聲都合乎祭祀音樂的節拍,這極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廚師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來潮。正所謂“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實際描述的是一國之君觀摩祭祀演練的紀實。解牛之禮西周鸞刀
在先秦時期,牛是非常尊貴的祭品以及禮品,人們非常看重牛,解牛這一舉措也并非尋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廟等祭祀活動中。庖páo丁解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hé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hào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導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經肯綮qìng之未嘗,而況大軱gū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xíng
。彼節者有間jiàn,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jiàn,恢恢huī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xíng
。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wéi,怵chù然為戒,視為wèi止,行為wèi遲,動刀甚微。謋huò然已yǐ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wèi之四顧,為wèi之躊躇chóuchú滿志,善刀而藏cáng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庖丁解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給,替同“響”合乎節奏沒有又“所”字結構,“所”+v.=名詞性結構,……的地方庖丁給梁惠王宰割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抵住的地方,都砉砉作響,進刀時發出“騞”的聲音,(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們)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么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第一二段文惠君曰:“善哉!技蓋至此乎?”好通“盍”,何怎么手接觸到的地方,肩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進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踩,名作動抵住皮骨相離的聲音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放下自然規律超過起初未曾憑、用精神接觸感官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里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判斷句:…者…也第三段具體的操作技術沒有不是正依照于天然結構,擊入牛體筋骨縫隙,引導刀進入(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不曾拿刀碰到過脈絡相連和筋骨結合的地方,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斷(骨頭)。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的鋒利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用刀砍斷骨頭名作狀,每月磨刀石磨出同“隙”空隙引導,引刀進入空隙順著未曾嘗試名作狀,每年一般筋骨結合的地方牛體自然結構擊入本來的結構同“枝”支脈賓語前置:未嘗技經肯綮于狀語后置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間隙形作名,厚度寬綽的樣子刀刃的運轉賓前,因此牛骨節戒懼的樣子為此通“繕”,擦拭散落,卸落省略“于”悠然自得因為雖然這樣筋骨交錯的地方省略“之”碰到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是沒有厚度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為有這個交錯聚結的地方兒集中在那里,動作也因此而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志得意滿,(然后)把刀擦拭干凈,收藏起來。”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懂得養生的道理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第四段成語積累比喻技術純熟神妙,運用輕松自如。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現指對自己的現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亦形容辦事精明熟練。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躊躇滿志目無全牛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方向準,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比喻善于從關鍵處入手,順利解決問題。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干。不用眼睛看,只憑潛意識去做某種活動。指對某一事物有透徹的了解。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切中肯綮批郤導窾新硎初試官止神行善刀而藏叁任務三:細讀文本,品庖丁高超的解牛藝術中音:庖丁使用“鸞刀”祭祀宗廟場合的禮器刀具1、第一、二段,作者如何突出庖丁技術高超?側面烘托動作:動詞連用聲音:擬聲詞節奏:正側結合,將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表現得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的評價手、肩、足、膝并用的肢體舞蹈之美觸、倚、履、踦一氣呵成的線條之美擬聲詞,富有節奏感,音樂之美王夫之:“刀環有鈴,所謂鸞刀。奏刀有聲,合于樂節。”“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也”目有全牛“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目無全牛“方今之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游刃有余見外部輪廓見內部肌理內在天理2、第三段:請??梳理庖丁成為一代名庖的經過,并比較梳理庖丁解牛技藝進階層次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由“技”而“道”現象的外部認識→深入內部結構→用精神感知庖丁成長之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人的機制漸隱天的運作方式出現遵循天地本來的規律順應事物本來的結構天:自然
理:對象的奧秘
不可感知,憑潛意識悟之于心批大郤導大窾抓住關鍵依循取舍技經肯綮之未嘗在“大郤大窾”處作為,“技經肯綮”處不為【是依循,也是取舍】庖丁的心路與禪宗的三境界
族庖所見無非全牛也——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感官知覺)良庖:未嘗見全牛也——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智慧思考)神庖: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精神冥契)3、第三段:庖丁是如何變的這么“牛”的?一代名庖的養成記第一式第二式第三式第四式第五式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避開脈絡、筋骨相連的復雜之處以無厚入有間怵然面對交錯聚結善刀而藏之,不露鋒芒得法護刀謹行藏鋒高遠的理念難點:如何理解“以無厚入有間”?→問題拆分:何為“無厚”?何為“有間”?有間:牛骨之間存在的間隙。世間萬事萬物錯雜關系中的薄弱處、空隙之處、余留之處、“神遇”之處無厚:沒有厚度的刀庖丁之解牛,一如生命之游于人間世,解牛而刀刃無割折,猶如生命游于天地間而不傷。蓋解牛之難,原不在所解之牛之筋骨錯雜,而在其解牛之刃之未得其間。然則何以未能得其間,即在其未能無厚也。而人心之所以厚者,即在人心對善惡名刑之執已。——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無厚:沒有厚度的刀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養生主》【名:名聲;刑:刑法】“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做壞事不要觸犯刑”,一個善養生者應在善與惡、名和刑的大網里,游刃有余。不拘善惡,不要追求名,也不要碰觸刑。如此才無妨于養生。為人要放下外在的束縛與執念,學會謙卑-28-所見無非全牛也縱比開始之時:未嘗見全牛也三年之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方今之時:割也良庖歲更刀:橫比折也族庖月更刀:刀刃新發于硎臣之刀十九年:只有通過長期的解牛實踐,才能獲得解牛之“道”,即獲得“解牛的規律”。對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新,意在說明“有道”和“無道”的不同,強調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即遵循規律、順應自然的重要。切忌不懂規律地固執莽撞。4、第三段是如何描寫庖丁技藝高超的?①對比②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寫其小心翼翼、高度警惕的專注態度;每至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寫出庖丁觀察的謹慎細致、遇難時的從容淡定、一絲不茍。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則從動刀之結果來寫出庖丁解牛的熟練、輕松。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則刻畫了庖丁解牛的駕輕就熟、怡然自得之神態。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則寫出庖丁的收斂鋒芒、低調做人的特點。善刀而藏之4、第三段是如何描寫庖丁技藝高超的?庖丁的解牛之道解牛理念: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解牛境界:所見無非全牛→目無全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解牛方法: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解牛態度:每至于族,動刀甚微。解牛之后: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①理念高于普通廚師,以“求解牛之道”作為目標。②“執著”。為了“解牛之道”,不懈追求,反復實踐,探求規律。③“得法”。順應自然,尊重自然,懂得并且能夠利用解牛的規律。④“謹行”。雖掌握了解牛之“道”,但解牛之時仍然小心謹慎。⑤“藏鋒”。雖躊躇滿志,卻不露鋒芒。小結肆任務四:抓寓言——寓意,解牛之道與養生之道的關系本文節選自其中第二部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養生主》
養護身體,給養心靈的關鍵。(主:關鍵)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疲憊不堪了;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聲,做壞事不要遭到刑戮。把順應自然規律作為常法,就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養雙親,可以享盡天年。莊子·內篇·養生主解牛之道養生之道喻體喻體特點本體本體特點刀牛解牛十九年若新發于硎批大郤:避開硬骨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規律筋骨交錯、結構復雜導大窾:順著空隙保全自身關系錯綜復雜順應規律避開尖銳矛盾選更好走的路人社會處世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養生之道”有什么聯系?“養生之道”在錯綜復雜的現實社會中,要像庖丁避開肯綮一樣,來避開矛盾,順應自然,游刃有余地在各種矛盾的縫隙中生存,像保護刀刃一樣來保護自己,從而達到保身、全生、養親、盡年的目的。庖丁解牛,不僅是在解牛,也在解人生,牛象征著世界,刀象征著自己。在“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中,“因其固然”不僅僅是解牛的經驗,“動刀甚微”等也不僅僅是描寫解牛的動作。它告訴我們:養生乃至治理國家,不能像族庖那樣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樣和困難糾纏,要像庖丁那樣找準事物規律,抓住事物的關鍵,久練技藝,定會達到目無全牛之境界,也會游刃有余于天地間,方能躊躇滿志。無為的另一種可能——無妄為無論是“莊周夢蝶”中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關系,抑或是“鼓盆而歌”中人與生死“順應自然”的關系,甚至于“曳尾于涂”中人與世俗功名“不為物役”的關系,都與“庖丁解牛”構成對“無為”的一種新注解——莊子之“無為”是順應天理、關注個體內在規律的“無妄為”。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孫紹振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臣以神遇不以目視——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以無厚入有間——每至于族……行為遲,動刀甚微——善刀而藏之——了解規律,掌握規律抓住本質,用心處事順其自然,不強求避開鋒芒,從長計議以己之利攻彼之弊不莽撞,謹慎行事收斂鋒芒,低調做人休養生息,養精蓄銳依理謹行藏鋒從這篇課文中我們還可以讀到哪些“人生之道”呢?
庖丁解牛庖丁解牛的場面庖丁技術高超的原因養生之道解牛動作:視覺
聲音:聽覺
解牛境界:三層解牛理念:順應生理結構解牛方法:找準關鍵
解牛態度:謹慎、專心。板書小結總結:寫作特色
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善用寓言巧用修辭結構嚴密
想象豐富借助故事闡釋道理,意韻深遠
比喻、想象、夸張、對比等
層層深入,水到渠成
庖丁解牛的故事的具體細節不見于史書,莊子以豐富的想象給我們描寫了亦真亦幻、絢爛迷離的場景
人心不古,禮崩樂壞。我們需要仁愛、禮義,重修社會秩序和道德教化,讓社會變得和諧穩定。注重社會責任感,強調人的社會性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道德經·五十七》人欲過度,妄為盛行。我們應摒棄過度的欲望和功利心,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回歸內心的安寧與自由。強調人的自然性,于亂世中找尋個人自保全生的方法補充:儒道之別儒家熱衷于重建社會秩序,企圖以道德禮制重整人心,克制當時人們泛濫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斷教人去追求仁義,成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現一個和諧的理想社會。儒家道家所關心的,卻是人處于亂世之下如何立身處世而自保。道家主張既然萬事萬物皆擺脫不了自然規律而變化,所以人也必須遵照自然規律而生活。道家的終極關懷是于亂世中找尋個人的自我救贖,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道家春秋戰國——紛亂的時代儒家所重的是群體社會。道家所關懷的是個人。儒道對比
道家則像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變亂時期,要想撥亂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藥等等無所不包,所以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則是糧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運動”的時候,藥店不打,百貨店也不打,偏要把糧食店打倒。打倒了糧食店,我們中國人不吃飯,只吃洋面包,這是我們不習慣的,吃久了胃會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演變,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會如此,還要知道將來怎么辦,這都是當前很重要的問題,因此我們要研究四書。
——南懷瑾《論語別裁》
“進”與“止”體現了古今哲人求學修業,立身處世的態度與智慧。聯系生活,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1、何謂“進”?何謂“止”?【解釋概念】2、進和止的關系?何時“進”?何時“止”?3、生活的指導意義?孔子曾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kuì],進,吾往也。”【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我便停止不前;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我便繼續前進。】《道德經》有言“知止不殆”。意思是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巴金說:“奮斗就是生活,人生唯有前進。”課后作業審題指導一、理解概念: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市場管理試題及答案2025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模擬題及答案解析
- 凝聚共識2025年入團考試試題及答案
- 從容應對2025年一級建造師試題及答案
- 醫療大數據分析中的倫理與法律教育
- 護理病理知識試題及答案剖析
- 醫院內部的信息安全管理與監督
- 從容應考的高級會計試題及答案
- 施工安全員資格培訓試題及答案
- 主動出擊的高級會計試題及答案
- 2025高級插花花藝師核心備考試題庫及答案(濃縮300題)
- 光伏發電站施工規范完整版2025年
- 煤礦防洪專項應急預案
- 2025年陜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英語 例析與指導 試卷示例題
- 汽輪機保護裝置原理與應用考核試卷
- 2025年防詐騙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春季學期 形勢與政策 第四講 厚植綠色底色 建設美麗中國講義
- 2025發展對象考試試題庫及參考答案(完整版)
- 浙江省2025年1月首考高考英語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
- 工程量清單和招投標控制價編制服務方案
- 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技能知識競賽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