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訓練題
選擇題(共33小題)
1.(2019?株洲)下列有關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研究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證據
B.變異對生物是不利的,生物通過遺傳不斷進化
C.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
3.(2019?邵陽)下列關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有關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B.生物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
C.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D.抗生素的使用使細菌產生了抗藥性變異
4.(2019?廣東)格蘭特在1976-1985年對達夫涅主島上的強壯地雀研究時發(fā)現:島上先持續(xù)干旱,食
物中大堅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變大;后來持續(xù)雨季,食物中小堅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
喙變小。下列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A.大堅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B.地雀喙的大小是可以遺傳給后代的
C.在進化中地雀的喙不會變得更大或更小
D.食物組成是地雀喙大小進化的自然選擇因素
5.(2019?郴州)地球上生物的種類有很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竹節(jié)蟲的形態(tài)很像竹枝,是竹林使它發(fā)生了變異
B.生物遺傳原有的特征不利于生存
C.有一些種類的生物有很強的繁殖能力,有一些種類的生物則不需要
D.夏天時,蒼蠅比蚊子更不容易打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6.(2019?濰坊)下列關于生命演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化石證據顯示,人類起源于類人猿
B.比較蛋白質的結構可準確判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
C.人類的進化遵循著從低等到高等的規(guī)律
D.定向選擇使生物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
7.(2019?郴州)關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大多數人認同“海洋化學起源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進化的重要依據
B.液態(tài)水是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質
C.有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就可以產生生命
D.氧氣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質,原始大氣中卻沒有氧氣
8.(2019?岳陽)自然選擇學說關于長頸鹿進化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A.古長頸鹿頸有長有短B.頸長的鹿更易生存
C.頸的長短是可以遺傳的D.為適應環(huán)境產生變異
9.(2019?廣安)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理論
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
C.一般情況下,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現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
D.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復雜到簡單,從陸生到水生,從低等到高等
10.(2019?聊城)下列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理解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生物繁殖的子代個體數與親代基本相同
B.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
C.生物產生變異的原因是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需要
D.環(huán)境對生物變異的選擇是不定向的
11.(2019?衡陽)某森林中生存著一群不同體色的蛾類,由于某種原因,森林中幾乎所有樹木的顏色都
變成了灰白色。請你推測多年以后,如圖中最能體現這群蛾類體色變化趨勢的是()
12.(2019?荷澤)有關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氣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
C.人類的祖先是類人猿D.生物適應環(huán)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13.(2019?泰安)下列對生物進化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B.體型大、體格健壯的動物在生存斗爭中不易被淘汰
C.古代長頸鹿為吃到高處的樹葉,頸經常使用,逐漸進化成了現在的長頸鹿
D.米勒實驗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多種氨基酸和核酸
14.(2019?杭州)某一鳥類種群中具有嘴型細長、厚短等不同類型的個體,皆以樹洞里的昆蟲為食。數
百年后,生活在這一地區(qū)的該鳥類種群中嘴型細長的個體比例明顯增加。根據自然選擇理論解釋此種
現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項是()
A.嘴型細長的鳥是為適應特定環(huán)境而定向變異產生的
B.昆蟲棲息場所對鳥類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選擇作用
C.嘴型細長的鳥在種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蟲棲息場所的影響
D.嘴型厚短的鳥為了要吃到樹洞里的昆蟲而努力使嘴型變得細長
15.(2019?達州)下列關于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蛋白質
B.在地質年代較晚近的地層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C.為了應對天敵,枯葉蝶產生了形似枯葉的變異
D.現代各品種金魚是由野生類型金鯽魚通過人工選擇培育而來
16.(2019?威海)養(yǎng)牛場飼養(yǎng)員用殺蟲劑消滅蒼蠅,第一次使用時效果顯著,隨著使用次數增加,藥效
逐漸下降。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殺蟲劑對蒼蠅進行了選擇B.殺蟲劑增強了蒼蠅的繁殖能力
C.殺蟲劑增強了蒼蠅的免疫力D.殺蟲劑使蒼蠅產生了抗藥性變異
17.(2019?青島)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自然選擇保留的變異永遠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
B.在極古老的地層中找不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基礎
D.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相互選擇的結果
18.(2019?綿陽)青霉素是良好的抗菌藥,但由于被濫用,導致耐藥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大。下列有關
分析正確的是()
A.細菌產生的變異一定都有利于適應環(huán)境B.由于青霉素的作用,細菌產生了耐藥性
C.在青霉素的選擇下,耐藥細菌生存并繁衍D.細菌由于個體小,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19.(2019?德州)下列動物的類群中,從簡單到復雜的排列順序是()
①魚類②爬行類③哺乳類④兩棲類⑤鳥類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②④③⑤D.④①②⑤③
20.(2019?濱州)下列關于生命的起源及實驗探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原始生命誕生的場所是原始陸地
B.原始大氣與現代大氣成分相比沒有氧氣
C.米勒實驗中火花放電模擬了原始地球的閃電
D.米勒實驗證明了無機物可以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21.(2019?金華)抗生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現在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藥
菌”越來越多,這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如圖,上方箭頭表示抗生素開始用于醫(yī)療的時間,下方相應
箭頭表示該抗生素的耐藥菌出現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壞生素青毒素甲氧西林萬古毒素碳青毒烯類利奈哇胺
的使甫噂現n『。。口
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
耐藥菌
的出現n
A.細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B.可用抗生素治療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藥菌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耐藥菌出現的時間和抗生素用于醫(yī)療的時間沒有關系
22.(2019?南通)下表是對某自然生態(tài)系統不同時期各種毛色的一種兔數量的調查結果,不同毛色兔數
量變化是()
1940年
2010年
A.自然選擇的結果B.人工選擇的結果
C.為了適應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異D.由于白色污染的大量排放
23.(2019?臨沂)有關生命起源和生命進化的相關描述中,錯誤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是化石
C.脊椎動物進化的歷程是魚類一兩棲類一爬行類一鳥類一哺乳類
D.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24.(2019?巴中)生命起源的化學演化學說的正確順序是()
①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大分子物質
②有機大分子物質形成原始生命
③原始生命形成原始單細胞生物
④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
25.(2019?石家莊)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單細胞生物B.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
C.原始哺乳類是由某些古代鳥類進化而來D.自然選擇學說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中心觀點
26.(2019?新疆)某生物興趣小組用三種動物來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得到如下結果,分析數據可知,
三種動物從低等到高等的順序是()
動物甲乙丙
完成取食前的嘗試次數32655
A.乙、甲、丙B.甲、丙、乙C.丙、甲、乙D.甲、乙、丙
27.(2019?德州)原始生命分化為原始的藻類植物和原始的單細胞動物的根本原因是()
A.運動方式的不同B.營養(yǎng)方式的不同
C.細胞結構的不同D.對外界刺激反應不同
28.(2019?通遼)如圖為某研究所利用某種新型抗生素對一種致病菌多次用藥實驗的效果圖,下列解釋
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用藥時間
A.由圖中波動的曲線可知,該病菌一直存在抗藥性變異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個體
C.該病菌產生抗藥性變異是為了適應存在抗生素的環(huán)境
D.具有抗藥性變異的病菌個體能夠大量繁殖
29.(2019?咸陽)根據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學說,誕生原始生命的場所是()
A.原始大氣B.原始森林C.原始陸地D.原始海洋
30.(2019?巴中)思想家老子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這句話最切合(
A.營養(yǎng)類型與生活習性B.生存環(huán)境和運動方式
C.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功能D.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31.(2019?遼陽)以下有關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選項,錯誤的是()
A.各種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來,就得為了獲得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
C.生物產生的變異一定都有利于其適應環(huán)境
D.不適應環(huán)境的生物將被淘汰
32.(2019?成都)達爾文認為,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
A.生存競爭的結果B.遺傳和變異的結果
C.自然選擇的結果D.過度繁殖的結果
33.(2018?阜新)下列植物類群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正確排序是()
①苔辭植物②種子植物③藻類植物④蕨類植物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
解答題(共3小題)
34.(2019?嘉興)有一火山島,分布著數目相近、毛色不同的同種鼠,后來由于火山爆發(fā),火山灰覆蓋
整個小島。某生態(tài)學家自2000年起每隔兩年對鼠的數量進行調查,結果如表。
年份200020022004200620082010
灰鼠數(只)198202199357382392
紅鼠數(只)20219820143188
(1)該島火山爆發(fā)發(fā)生在表中哪兩個年份之間?o
(2)島上紅鼠和灰鼠數目變化的原因是o
35.(2018?岳陽)如圖是以海洋化學起源說為依據,結合地質學研究成果繪制的時間軸簡圖。
01020304046(單位:億年)
(1)米勒實驗模擬的地球時期是(填字母),證實了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能實現。
(2)請推測最初形成的生命是(需氧型或不需氧型),古人類出現時期是(填字母)。
(3)根據時間軸上植物類群出現的順序,僅從結構特點推測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o
36.(2018?亳州)如圖是“生物進化樹”的一部分,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代表動物,B代表動物。
(2)由圖分析可知,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是:由簡單到,由低等到,由到陸
生。
第3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訓練題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33小題)
1?【分析】比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層中存在的情況,是運用古生物學上的證據對生物進化研究
的方法,化石是生物進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證據。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變的。而
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
生存。
【解答】解:A、在研究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證據,正確;
B、變異包括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有利變異對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不利變異對生物是不利的,生
物通過遺傳和變異不斷進化,錯誤;
C、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正確;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正確。
故選:Bo
【點評】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的知識在考試中經常出現,要注意熟練掌握和應用。
2?【分析】圖中A是蝴蝶屬于節(jié)肢動物,B蛇屬于爬行動物;C是鳥屬于鳥類;D是馬屬于哺乳動物。
【解答】解:動物進化的歷程是由無脊椎動物一脊椎動物的,無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動
物一原始腔腸動物動物一原始扁形動物動物一原始線形動物動物一原始環(huán)節(jié)動物一原始軟體動物動物
一原始節(jié)肢動物動物,而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是:原始魚類一原始兩棲類一原始爬行類一原始的鳥類
和原始的哺乳類。因此在生物的進化中,以上動物最低等的是A蝴蝶,最高等的是D馬。
故選:Ao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生物的分類。
3.【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
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
異,適者生存。解答即可。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A正確;
B、生物生存的空間與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為爭奪有限的生存條件進行斗爭,B正確;
C、自然界中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從而能產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
空間是有限的,生物為了獲取食物和空間,要進行生存斗爭。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
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下一代,而
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
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C正確;
D、細菌的抗藥性變異發(fā)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抗生素只能對細菌的變異進行選擇,不能使細菌產生
了抗藥性變異,D錯誤。
故選:D。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自然選擇的過程和生物進化的原因。
4.【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
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
異,適者生存。
【解答】解:A、大堅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A正確;
B、地雀喙的大小是由遺傳物質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的,B正確;
C、變異是不定向的,選擇是定向的,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在進化中地雀的喙會變得更大或更
小,C錯誤;
D、食物組成是地雀喙大小進化的自然選擇因素,D正確。
故選:Co
【點評】此題考查了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和認識,需重點掌握知識,考試熱點,題型一般為
選擇、填空與解答形式,有一定綜合性。
5?【分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
變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
異、適者生存。
【解答】解:A、竹節(jié)蟲的身體與竹枝極為相似,不容易被敵害發(fā)現而生存下來,是竹節(jié)蟲對環(huán)境(竹
枝)的一種適應。這樣利于竹節(jié)蟲捕食和避敵,是一種擬態(tài)現象;并不是竹林使它發(fā)生了變異,A錯
誤;
B、生物的特征是否利于生物生存,關鍵看是否適應環(huán)境。生物遺傳原有的特征有的利于生存,有的
不利于生存,B錯誤;
C、生物大都具有過渡繁殖的傾向,C錯誤;
D、蒼蠅的飛行能力比蚊子的飛行能力強,所以蒼蠅比蚊子更不容易打到,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
正確。
故選:D。
【點評】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應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
6.【分析】比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層中存在的情況,是運用古生物學上的證據對生物進化研究
的方法,化石是生物進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證據。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生物在繁衍過程中,不斷地產生各種有利變異,這對于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解答】A、人類和類人猿的關系最近,是近親,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錯誤;
B、比較蛋白質的結構可準確判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正確;
C、人類的進化遵循著從低等到高等的規(guī)律,正確;
D、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定向選擇使生物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正確。
故選:Ao
【點評】生物進化的證據及總體趨勢的知識在考試中經常出現,要注意熟練掌握和應用。
7.【分析】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各種不同的證據的發(fā)現,人們對生命起源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
【解答】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A正確
B、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質是液態(tài)水,B正確
C、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有機物,經
過及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產生生命需要復雜的條件和時間,C錯誤
D、原始大氣包括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態(tài)的氧氣。D
正確
故選:Co
【點評】關鍵點:原始大氣層中沒有氧氣,也沒有生命。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8.【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
選擇,據此答題。
【解答】解:A、古長頸鹿頸有長有短發(fā)現了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了選擇的材料,A正確;
B、頸長的鹿由于能吃到高處的葉子,適于干旱的變化環(huán)境,更易于生存,B正確;
C、長頸鹿頸的長短是可以遺傳的,C正確;
D、長頸鹿的長頸是環(huán)境對長頸鹿頸已有的長短進行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由于環(huán)境變化,長頸鹿產生
了長頸的變異,D錯誤。
故選:D。
【點評】長頸鹿長頸進化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
9.【分析】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
低等、水生生物較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證明生
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解答】解:A、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選擇。A正確;
B、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較全面的證據,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
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B正確;
C、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
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
分類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
C正確;
D、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D錯誤;
故選:D。
【點評】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的知識在考試中經常出現,要注意熟練掌握和應用。
10?【分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源于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的驚世駭俗的宏篇巨著《物種起源》,其
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
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解答】解:A、達爾文認為,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大多數物種繁殖后代的
數量往往超過現存數量,故A錯誤;
B、生物在生活過程中生存而斗爭,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
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因此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
競爭實現的,故B正確;
C、生物的變異是隨機產生的,故C錯誤;
D、生物的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對生物變化的選擇是定向的,即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自然選擇用一句話概括起來,那就是:遺傳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基礎,生存斗爭是過程,過程
的結果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11?【分析】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
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
應環(huán)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當生物的體色與環(huán)境顏色一致時,
生物就容易生存下去,否則,生物就會被淘汰。
【解答】解:當環(huán)境顏色為灰白色時,體色為灰、白兩色的蛾類因體色與環(huán)境的顏色相近,不易被敵
害發(fā)現而容易生存下去,這是適者生存;體色為棕色的蛾類因體色與環(huán)境顏色存在巨大反差,則容易
被敵害發(fā)現而被淘汰,這是不適者被淘汰;因此多年以后,使得該森林中不同顏色的蛾的數量發(fā)生了
變化,棕色蛾類的數量相對少,灰色和白色的蛾類數量相對較多。符合這一特點是D。
故選:D。
【點評】動物外表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相類似,這種顏色叫保護色;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12?【分析】(1)關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
(2)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是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
重要的證據。
【解答】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
的有機物,經過及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錯誤;
B、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化石證據、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胚胎學上的證據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
進化的唯一證據,B錯誤
C、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于非、亞、歐地區(qū),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森林古猿
的一支是現代類人猿,以樹棲生活為主,另一支卻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慢慢的進化成了人類,可見人類和
類人猿的關系最近,是近親,它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錯誤;
D、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的過
程,是生物進化的動力,而生物適應環(huán)境,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正確。
故選:D。
【點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
13?【分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源于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的《物種起源》,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
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解答】解:A、生物界普遍存在著遺傳和變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A正確;
B、在生存斗爭中體型大,體格健壯的個體不一定獲勝,B錯誤;
C、長頸鹿的“長頸”的形成是由其生活環(huán)境進行自然選擇的結果,C錯誤;
D、米勒實驗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多種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核酸是大分子有機物。D錯誤。
故選:Ao
【點評】此題考查了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14?【分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
變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
異、適者生存。
【解答】解:自然界中,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環(huán)境的選擇是定向的,而鳥類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導致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是不能遺傳的。
已知某一鳥類種群中具有嘴型細長、厚短等不同類型的個體,皆以樹洞里的昆蟲為食,則嘴型細長鳥
類由于能更好的攝取昆蟲,從而能獲取到足夠的食物,所以容易存活并能大量繁殖后代,而嘴型厚短
的鳥類由于不能獲取到足夠的食物,則更容易死亡,經過一段時間后該鳥類種群中嘴型細長的個體比
例明顯增加,由此說明嘴型細長的鳥在種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蟲棲息場所的影響。
故選:Co
【點評】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15?【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
選擇;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選擇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叫人工選擇。
【解答】解:A、1953年,美國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A錯
誤
B、因為由于地質作用可能把地質年代較老的地層粉碎后變質成較新的地層,常見的是沉積巖,因此
地質年代較近的地層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化石。B錯誤
C、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葉蝶為了應對敵害產生了體色隨環(huán)境變化的定向變異。C錯
誤
D、金魚與金鯽魚的外形差異很大,屬于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優(yōu)
化,進行人工選擇的結果。D正確
故選:Do
【點評】熟練掌握生物學的基礎是解題的關鍵。
16.【分析】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圖中使用農藥時把
一部分害蟲殺死,害蟲群體密度減少;一段時間藥效過后,害蟲大量繁殖,害蟲群體密度增加;再使
用農藥又把一部分害蟲殺死,害蟲密度又減少。
【解答】解:隨著殺蟲劑的使用,蒼蠅群體的抗藥性逐漸增強;因此蒼蠅抗藥性的形成是殺蟲劑對害
蟲定向選擇的結果。可見A正確。
故選:Ao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農藥的使用只是對害蟲原有抗藥性的變異進行了自然選擇
17?【分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
變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
異、適者生存。
【解答】解:A、生物的變異是隨機產生的,產生的變異可能對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對生物
的生存是不利的,即生物產生的變異不一定都有利于適應環(huán)境,錯誤。B、在極古老的地層中找不到
高等生物的化石,正確;C、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基礎,正確;D、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
光是它們相互選擇的結果,正確;
故選:Ao
【點評】熟記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要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18?【分析】青霉素使用之前,細菌對青霉素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患者
使用青霉素后,體內絕大多數細菌被殺死,這叫作不適者被淘汰,極少數抗藥性強的個體活下來并繁
殖后代,這叫作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細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再
次使用青霉素時,又把抗藥性弱的細菌殺死,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
最終活下來的細菌大多是抗藥性強的細菌。在使用同等劑量的青霉素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殺菌
作用,導致青霉素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差。因此青霉素的使用對細菌起了選擇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細
菌與青霉素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復使用,使得抗藥性狀逐代積累而加強,最終出
現“抗藥細菌”。
【解答】解:A、細菌產生的變異有的利于抵抗藥物,有的不利于抵抗藥物,A錯誤;
B、細菌本身就存在抗藥性,并不是青霉素使細菌產生了抗藥性變異,B錯誤;
C、抗生素選擇了發(fā)生耐藥性變異的細菌生存下來,C正確;
D、細菌個體小,有很強的繁殖能力,D錯誤。
故選:C=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細菌抗藥性增強的原因。
19?【分析】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魚類、兩棲類、爬行
類、鳥類和哺乳類屬于脊椎動物,它們的關系可結合進化樹來分析。
【解答】解:如圖是生物的進化樹圖:
哺孚I
?
?
爬行類
?被子植物
魚?
兩棲類
0
節(jié)肢動物裸子植物
⑦
電助物
軟體動物@蕨類植物
植物
環(huán)節(jié)動物>>④
扁形動物
r*腔腸動物
①
單勰胞植物
?
原始生藻類植物
可知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魚類一兩棲類一爬行類一鳥類和哺乳類。因此它們所屬類群從簡單到復雜
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①④②⑤③。
故選:Bo
【點評】生物進化的歷程,是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是中考的重要考點,是基礎題,難度不
大。
20?【分析】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各種不同的證據的發(fā)現,人們對生命起源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
【解答】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經過及其
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搖籃,A錯誤;
B、原始大氣的成分有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氣等,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態(tài)的氧氣,
B正確;
C、實驗中,進行火化放電是模擬了原始地球上的閃電,這主要是為該實驗提供能量,C正確;
D、米勒通過實驗驗證了化學起源學說的第一階段:在原始地球大氣中,無機物可以合成有機小分子
物質,D正確;
故選:Ao
【點評】生命的起源的知識,是考試的重點內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靈活答題。
21?【分析】自然選擇是自然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使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而人工選擇是根據人們
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抗生素的濫用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抗生素誕生之初曾是殺菌的神
奇武器,但細菌也在逐漸進化,出現抗藥性,近年來屢屢出現能抵抗多種抗生素的耐藥細菌。
【解答】解:A、細菌具有未成形的細胞核,A錯誤;
B、抗生素只針對細菌引起的疾病起作用,B錯誤;
C、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
基礎,首先細菌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抗生素時,把抗藥性弱的
細菌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細菌,
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時,又把抗藥性弱的細菌殺死,抗藥性強的
細菌活下來。這樣經過抗生素的長期選擇,使得細菌的抗藥性增強,有的細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響
了,就出現了現在所謂的“超級細菌”。因此耐藥菌產生的原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
D、耐藥菌出現的時間和抗生素用于醫(yī)療的時間是有關系的,一般出現在抗生素之后,D錯誤。
故選:Co
【點評】遺傳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基礎,過度繁殖是自然選擇的內因,環(huán)境變化是自然選擇的外因,生
存斗爭是自然選擇的方式和過程,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2?【分析】分析圖中的數據可知:1940年淺色兔子容易生存,而2010年,深色兔子更容易生存;這說
明生物的體色與環(huán)境的顏色一致時即具有保護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解答】解:AB、達爾文認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
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因此,不同毛色兔子數量變化是自然選擇結果。不是人工選擇形成的,
人工選擇是根據人們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故A正確,B錯誤。
C、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相似,從而不易被敵害發(fā)現,利于其避敵和捕食,這種體色叫做保
護色;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
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huán)
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
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而不是為適應環(huán)境發(fā)生變異。故C錯誤。
D、從圖中的數據可知:1940年白色兔少,而2010年沒有白色兔,這說明最不利于在此環(huán)境中生存的
是白色兔。如果由于白色污染的大量排放,則白色兔更容易生存。故D錯誤。
故選:A0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自然選擇的過程。
23?【分析】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各種不同的證據的發(fā)現,人們對生命起源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
【解答】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經過及其
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搖籃,A正確;
B、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B正確;
C、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魚類一原始兩棲類一原始爬行類一鳥類和哺乳類,C錯誤;
D、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層中
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因此,生物的進化經歷了從水生到陸生,從
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進化歷程,D正確。
故選:Co
【點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要重點掌握。
24.【分析】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各種不同的證據的發(fā)現,人們對生命起源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沒有生命的,在地球上
生命發(fā)生之前,經歷了由無機物轉變?yōu)橛袡C物的化學進化過程。據此解答。
【解答】解:原始大氣中的無機小分子物質在紫外線、閃電、高溫和宇宙射線等條件的激發(fā)下形成有
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小分子物質隨著雨水匯入原始海洋,經過長期演變,形成了比較復雜的有機大分
子物質,這些物質逐漸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構成了相對獨立的體系,這些獨立的體系不斷
完善,最終形成最簡單的原始生命形式。可見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無機小分子一有機小分子一
有機大分子一原始生命。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25?【分析】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生物進化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必然結果。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
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
生存。
【解答】解:A、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原始單細胞生物,它們的結構簡單,整個身體都只由一個
細胞構成,A正確;
B、地球上已經知道的生物大約有200萬種,物物多樣性是生物長期共同進化的結果,B正確;
C、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古代爬行類進化而來的,C錯誤;
D、自然這擇學說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中心觀點,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
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
26?【分析】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動物的種類越高等,學習能力就越強,學習行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利用經驗解決問題能力就越強。
【解答】解: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
的。不同的動物,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動物可以通過嘗試和錯誤產生學習行為,一般來說,動物越高
等,形態(tài)結構越復雜,學習行為就越復雜,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反之,動物越低等,形態(tài)結構越
簡單,學習行為就越簡單,嘗試與錯誤的次數就越多。丙學會繞道取食所經歷的嘗試與錯誤的次數最
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學會繞道取食所經歷的嘗試與錯誤的次數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故選:Ao
【點評】關于動物的學習行為是考查的重點,可結合著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理解。
27?【分析】原始生命分化為原始藻類和原始單細胞動物,如圖:
原始藻類------------?原始植物
C原始單細胞動物-------?原始動物
【解答】解: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誕生的。原始生命由于營養(yǎng)方式不同,一部分進化成為有葉綠
體的能自養(yǎng)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成為沒有葉綠體的異養(yǎng)的原始單細胞動物。這些原始藻類和原
始單細胞動物就分別進化成為各種各樣的植物動物。因此原始生命分化為原始藻類和原始單細胞動物
的根本原因是營養(yǎng)方式不同。
故選:Bo
【點評】植物和動物的主要區(qū)別是營養(yǎng)方式不同,植物是自養(yǎng),動物是異養(yǎng)。
28?【分析】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自然界中的生物,
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
說,源于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物種起源》,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
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解答】解:A、由圖中波動的曲線可知,該病菌一直存在抗藥性變異,A正確;
B、不具有抗藥性的病菌被抗生素殺死,因此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個體,B正確;
C、變異是不定向的,病菌的變異有抗藥性變異和沒有抗藥性變異,病菌抗藥性增強是自然選擇的結
果,不是病菌為了適應存在抗生素的環(huán)境,產生了抗藥性變異,C錯誤;
D、達爾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由圖知,具有抗藥性變異的病菌個體也能夠大量繁殖,D
正確。
故選:Co
【點評】自然選擇是自然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使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生物與環(huán)境的適應都是
自然選擇的結果。
29?【分析】有關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據此
解答。
【解答】解: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原始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環(huán)境與現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
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fā)、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
大氣層,與現在的大氣成分明顯不同的是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的氧。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
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著地球溫度的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
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
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有機物,經過及其漫
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可見A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這部分知識是中考的熱點,要重點理解和掌握。明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0.【分析】關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說比較多,大部分學者認同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
起源于非生命物質。
【解答】解: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以前形成的,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上
的環(huán)境與現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fā),熔巖橫流。從火山中
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還有一部分硫化氫和氟
化氫,雖有少量的水蒸氣受到強烈的紫外線的作用,分解為氫和氧,但是氫由于太輕而浮到大氣層的
最高處,大部分逐漸消失在宇宙空間,而氧氣很快與地面上的一些物質結合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氣
中沒有氧氣,不適合生物的生存,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無生命的。
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著地球
溫度的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
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
經過及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搖籃。可見,生命的起源和
進化經歷了由無生命到有生命的過程,比較符合思想家老子說的:“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故選:D。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地球形成的最初是無生命的,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經歷了由無生命到有
生命的過程。
31?【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
選擇。
【解答】解:A、達爾文認為,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力,即過度繁殖,A正確;
B、生物賴以生存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女生婚后財產管理辦法
- 藥品購銷匯款管理辦法
- 委托貸款資金管理辦法
- 定期定額戶管理辦法
- 合作共建園區(qū)管理辦法
- 2025年鄉(xiāng)村醫(yī)生考試題庫: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體系建設醫(yī)療政策評估試題
- 以生為本: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過程設計的深度探索與實踐
- 以生為本: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
- 以生為本:浙江省A大學大學生參與高校后勤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 2025年叉車司機(初級)考試試卷:叉車操作規(guī)程與事故案例分析
- 2024年工廠車間主管年終總結
- 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課件
- 2025年中醫(yī)治未病服務工作計劃及措施
- 中建全套消防專項施工方案
- 資金入股公司合同范例
- 出國境保密培訓
- 使用錯誤評估報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2023年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B卷)
-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復習提綱)高考基礎
- DB11T 2104-2023 消防控制室火警處置規(guī)范
- 計量工程師招聘面試題與參考回答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