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_第1頁
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_第2頁
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_第3頁
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_第4頁
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篇一」數學教案《分類計數》數學活動設計——分類計數活動名稱:數學活動——分類計數活動目標:1.主動探究物體的多種分類方法,能按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計數,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分類的標準;2.學習用標記、表格、數字等記錄自己的分類、計數結果,培養幼兒分析、歸納,計數、記錄的能力和操作興趣;3.樂意參與操作活動,能用語言表達操作情況,促進語言與思維同步發展;活動重點:能按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計數,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分類標準(為什么這樣分)活動難點:正確計數分類結果,并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分類計數結果活動準備:教具:一套:小貓,形狀、顏色、大小各不相同的魚(圖片)若干;二套:小兔,顏色、形狀各不相同的蘿卜;白紙、記號筆若干學具:形狀、顏色、大小各不相同的魚,分類卡(人手一套),白紙、水彩筆;活動過程:一.探究活動:小貓分魚(兩個特征)1.出示“小貓”引出活動。(出示教具:池子里顏色、大小不同但形狀相同的魚若干)師:小貓在池塘里養了許多魚,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魚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觀察后發現魚的顏色、大小不一樣)2.幼兒操作:分魚。師:小貓覺得這么多魚住在一個池子里太擠了,想把它們放到不同的池子里,讓相同的魚住在一起,小朋友覺得小貓可以把這些魚放到幾個池子里呢?現在就請你們試一試,幫小貓分一分吧!(幼兒操作“小魚”進行“分魚”:此時教師為幼兒提供了2格、4格不等的分類卡作為“池塘”,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想法、需要選擇適合的分類卡進行分類)幼兒自由探究、分類,老師巡回觀察,記住幾種有代表性的分法。3.幼兒講述操作結果,說出自己的分類標準。師:老師看見大家已經幫小貓把魚放進了不同的池子,現在我想請幾位小朋友來告訴我們:你把小魚放到了幾個池子里?你是怎樣放的?你為什么要這樣放?4.教師記錄、總結幼兒的分類方法,并引導幼兒得出哪一種分法最清楚、最徹底的結論。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做好標記和記錄:(1)第一位小朋友按顏色分——可用不同的顏色作為標記進行記錄;(幼兒分法再現)(引導語:他是按什么來分的?我們可以用什么來表示?)(2)第二位小朋友按大小分——可用漢字、大小形狀記錄;(3)第三位小朋友把顏色、大小都分開了——設計特殊標記(標記及引導語突出:X色的大魚;X色的小魚)師:你們覺得哪一位小朋友的分法最好?為什么?(幼兒自由暢談自己的理由)師小結:我也覺得第三位小朋友的分法最好,因為第一位小朋友雖然把同一種顏色的魚放在了一起,可是池子里的魚卻有大有小;第二位小朋友雖然把大魚小魚分開了,可是顏色卻混在了一起;而第三位小朋友既分清了顏色,也把大小不同的魚分開了,他分得更仔細、更徹底,讓小貓和我們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也覺得他分得最好。5.再次“分魚”:現在大家都用第三位小朋友的分發來試一下吧。二.計數,并學習記錄分類計數結果。1.計數分類結果。師:小朋友剛剛幫小貓把魚分得很好,可是小貓還是不太高興,因為它還想知道每一種魚各有幾條,我們一起來幫它數一數好嗎?(幼兒計數每一種魚的數量。)2.幼兒計數分類(不同的魚的數量)結果,老師示范記錄結果。原來紫色的大魚有2條------,現在讓我們把數出來的結果記錄下來告訴小貓吧。師邊操作邊講解:一共分了幾個池子(4),好我們畫上4個格子;綠色的大魚我們可以怎么表示呢?綠色的大魚有幾條呢?(設計標記,并于下方對應記錄計數結果);綠色的小魚呢?紫色的大魚呢?紫色的小魚呢?------3.小結:好了,老師已經記錄下了剛才小朋友分魚的方法和數出的結果了,相信小貓看見這個表格后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池子里有幾種魚,每種魚各有幾條了,它一定會很高興的。三.操作:小兔分蘿卜(形狀、顏色)1.出示“小兔,蘿卜”教具,師:小兔也在自己的地里種了蘿卜,小朋友們看看小兔地里的蘿卜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呢?(顏色、形狀)蘿卜成熟了,小兔想把同樣的蘿卜裝到一個籃子里,大家覺得它該怎么裝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按小兔的要求來幫它收蘿卜吧!2.幼兒利用“操作卡”分蘿卜,展示、講述自己的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有困難的幼兒)3.幼兒計數,并記錄分類結果。師:小朋友分得很好,把不同顏色、形狀的蘿卜裝到了不同的籃子里,那么每種蘿卜究竟有幾顆呢?請大家數一數每個籃子里的蘿卜吧。(幼兒計數)師:(看來大家幫小兔收的蘿卜數量是不一樣的)現在請小朋友把自己數出來的結果像老師剛才一樣記錄下來告訴小兔吧!提示語: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小兔看得更清楚?紅色的圓蘿卜怎么表示?紅色橢圓蘿卜呢?------(幼兒利用提供的紙、筆記錄分類、計數的結果,老師巡回觀察、指導)。四.幼兒作品評價與展示。“五”.延伸:探究、學習按物體的三種特征進行分類。1.觀察:小兔的蘿卜(形狀、顏色、大小)出示教具:小兔的地里新增大小不同的兩色蘿卜。師:小兔的地里又種了一些蘿卜,我們再來看看地里的蘿卜又有哪些不一樣了?現在可以把它們裝進幾個籃子里呢?小朋友來試一試、分一分吧?2.幼兒自由嘗試。(根據時間、幼兒狀況隨機調整)大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單雙數設計思路: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綱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著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系,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活動目標:1、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活動準備: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活動過程: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4、教師小結: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③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2、分組操作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3、集體游戲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五、收拾物品,結束活動。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門卡活動目標: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2、嘗試用三個數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系。3、積極地動腦思考,主動探索數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活動準備:1、經驗準備:幼兒學過7以內各數加減法及8的組成。2、物質準備:——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于寫數字),8、3、5三個數字各一張,筆一支。——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人手一支筆。活動過程:1、奇怪的門卡。——教師:爸爸帶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教師(出示符號底板和8、3、5三個數字):服務員說,當他們用這三個數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力口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愿意來試試嗎?——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算式,集體檢查。鼓勵幼兒用三個數擺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2、幼兒操作活動。——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觀察8座小房子,根據房子的顏色,在加減符號旁邊填寫數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觀察左邊的數字,請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觀察三組蔬菜,想一想:哪兩組蔬菜力口起來和下面的數字相同,請畫線連起來。——帶領幼兒分別打開第15、16頁引導幼兒練習8的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加減運算。(也可以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舌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曰常或區域中進行。)3、活動評價。——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現兩道加法算式的數字都相同,但加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不同;兩道減法算式是等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交換了。——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結果,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發現。表揚正確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的幼兒,然后結束教學活動。大班數學:貓捉老鼠活動目標: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2、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活動準備:老鼠(背后有式題)、小貓頭飾、拱形門、海洋球(球上貼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數字為1-10)、算式題(幼兒、老師都有)、彩旗(旗上有數字)、布置場景、鈴鼓一只、雪花片活動過程:1.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貓寶寶師:寶寶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嗎?來,坐上火車,出發啦!(火車音樂)進場后轉一圈2.無意發現鼠跡師:呀,這里真漂亮,你們找個朋友玩一會兒吧!寶寶,你們快來看哪,這里怎么亂七八糟,是誰干的呀?瞧,這里還有老鼠腳印呢!幼:老鼠師:喔。原來是老鼠干的壞事情呀,我們來收拾一下(帶領幼兒將垃圾撿干凈)師:寶寶,來,我們坐下來想用什么辦法對付他們,好嗎?幼兒坐好后師:寶寶們,你們想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幼兒討論回答。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現在媽媽就來教你們一些捉老鼠的本領,好嗎?3.老師教本領A.看誰腦筋動得快(看算式說答案)師:媽媽現在就來看看哪個寶寶的腦筋動得最快,好嗎?出算式,幼兒說答案B.對暗號(復習對數游戲)師:剛才,寶寶們的腦筋動得真快,現在媽媽還要來考考你們,待會兒抓老鼠時,媽媽和你們會有聯絡暗號,我們的暗號是看媽媽小旗上的數字,聽媽媽跺腳,你們接下去跺,讓媽媽跺腳的次數和你們跺腳的次數合起來是小旗上的數,好嗎?C.看誰耳朵靈(聽得數出算式)師:現在媽媽要來考考你們的聽力,看誰的聽力最棒,好嗎?請你們從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媽媽拍鈴鼓,你們聽是幾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媽媽鈴鼓聲一樣,那就站起來,好嗎?D.打靶(綜合練習)師:現在媽媽來請你們玩個游戲,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來,好嗎?幼兒擺好椅子后師:寶寶,瞧,這里有什么,知道怎樣玩嗎?誰來說一說老師交代要求,幼兒練習投擲,玩后,老師檢查對與錯。4.執行任務師:寶寶,你們的本領練得真棒,現在我們就出發去抓老鼠啦!來跟在媽媽后面放音樂,走一圈,停下師:寶寶們,現在媽媽先去試探一下,待會兒我們用暗號聯絡,好嗎?老師悄悄走過去,用小旗揮揮,跺暗號,幼兒回答。A.先派一名幼兒抓師:瞧,老鼠真狡猾,還有問題讓幼兒回答對了才能真正抓住。寶寶把題目算出來,抓住一只就到媽媽這里來領獎。幼兒計算后到老師那里那雪花片(老師看幼兒題目是否正確,如正確才給予雪花片)老師小結:今天開心嗎?誰抓的老鼠最多?5、結束部分帶幼兒開火車回家。大班數學活動:保齡球館舟山海娃幼兒園虞益設計意圖: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以往幼兒學習時,經常會出現機械記憶的情況,有些雖然開始關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論事”地擺弄桌面材料為主,比較單一、乏味。新《綱要》中關于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齡球就是孩子們生活中常玩的一個合作體育游戲,整個活動以保齡球館為游戲情節線索,以兒童思維發展的理論為依據,設計了三部曲:操作體驗——歸納提升——遷移運用,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積累經驗;在交流、歸納、提升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活動目標:1、探索發現將數字10分成兩個部分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組數。2、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和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能用符號表示,體驗互換、互補關系。3、在游戲活動中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活動準備:保齡球若干記錄表皮球投影儀獎品抽獎箱活動過程:一、幼兒游戲,記錄結果1、引題:樂樂保齡球館今天開業了,你們想不想去嘗試一下?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分表,它能告訴我們什么?2、介紹規則:等會三個小朋友一組,請你們商量一下誰先玩,誰記錄,誰撿球,商量好了到老師地方領一張記錄表,請你看清楚記錄表的左上角是數字幾,就到幾號保齡球館玩。3、游戲與記錄二、交流結果,梳理經驗1、交流結果師:你是怎么記錄的?2、引導梳理教師提升:10個保齡球可以分成3個站著的和7個倒的。3和7合起來是10。3、探索互換規律4、用已知規律整理記錄表師:在老師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記錄你們還有嗎?是不是你們打保齡球的所有記錄都在這上面了?師:現在請你們三個人一組將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讓它有次序、很整齊、也記得牢、不會漏掉、也不會重復。幼兒交流記錄表。三、頒獎活動,遷移經驗1、交待規則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抽獎箱)抽獎時間到了!每個小朋友可以到抽獎箱里摸一張獎券,請你們看清楚是幾元的獎券,每張獎券只能領兩種獎品,兩種獎品合起來的價格剛好是獎券的面額。2、領取獎品3、交流分享師:你拿的是幾元的獎券?你用這獎券領了哪兩樣獎品?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活動目標:1、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2、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活動準備:1-7的數字娃娃,大寫數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圖片7張,四個星期轉盤,星期娃娃頭飾每人一個。活動過程:一、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1:今天數字娃娃也來到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同時出示無序的數字1—7),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還要說出排在第一的是哪個數字娃娃。2:以“數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戲形式鞏固鄰數。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朋友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朋友。幼兒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二、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1:現在我們要和數字娃娃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侯要仔細聽,故事里講了什么。老師講述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講完后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它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老師隨幼兒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順序。)強調: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請你們幫星期妹妹來排隊,好嗎?(排好隊后讀一讀)2:轉盤游戲“找鄰居”。老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請個別幼兒操作。規則:轉動轉盤后,指到星期幾,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游戲反復進行3—4次。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三:幼兒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幼兒分成3大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幾和星期幾。(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感念。)四:活動評價: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講講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五: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接著星期一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戲繼續進行。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活動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活動過程:1、集體活動。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2、幼兒操作活動。“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4、搭積木游戲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篇二」活動目標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排列成封閉狀物體的數數方法,初步積累相關數數的經驗。2、發展幼兒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活動準備1、連線紙、水彩筆人手一份2、雞蛋、鴨蛋、鵝蛋、鳥蛋圖片若干3、擺放成封閉式的平面雞蛋、鴨蛋、鵝蛋、鳥蛋若干張4、數字卡片活動過程1、游戲《連線找客人》“今天我們這里來了四位神秘的客人,把卡片上的點子按數字從小到大的連起來,你就可以知道了”。2、幼兒連線,教師將幼兒作品貼在黑板上。今天來的客人是誰?(一起說一說)小動物們說:小朋友,你們知道誰是我的媽媽嗎?請你們幫幫忙,把我們的媽媽找出來吧!出示相應的動物媽媽圖片。二、配對媽媽們說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本領,(下蛋)教師出示雞蛋、鴨蛋、鵝蛋、鳥蛋,幼兒配對,將蛋放在動物媽媽的身邊。三、數雞蛋1、教師出示鴨蛋圖片,請你數一數有幾個鴨蛋。2、發現問題,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為什么有的孩子會數錯呢?怎樣數才能數清楚呢?教師總結并示范數數(出示數字)我們只要想辦法記住第一個數的雞蛋,再數到它的時候就不要數了。我們要怎么樣才能記住第一個數的蛋呢?四、幼兒探索嘗試封閉式數數1、幼兒按意愿選擇不同的蛋進行數數。2、請小朋友選擇一種你要數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數的又快又對。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彩筆和貼紙,如果你需要可以用的。3、小結交流數數的經驗。總結時,出示數字卡片。3、比比誰生得蛋最多。五、游戲:母雞孵蛋交代游戲規則:“音樂開始的時候沿著蛋蛋走圓,走的時候腳步要輕,不能踩到雞蛋。音樂一停找一窩蛋孵小雞,并數數你一共孵了幾個蛋”。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篇三」八年級(矩形)教學設計數學教案八年級(矩形)教學設計數學教案2010-07-0610:18:00閱讀58評論0字號:大中小訂閱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敘述矩形的定義和性質,能利用矩形的性質解題;2.敘述矩形的兩個判定定理,會證明這兩個判定;3.會根據矩形的定義和判定定理判定一個四邊形是矩形,并能進行有關的論證或計算。過程與方法:1.經歷探索矩形性質的過程,通過直觀操作和簡單推理發展推理論證能力,養成主動探究習慣;2.經歷探究矩形判定條件的過程,通過觀察――總結――猜想――證明,發展合情推理能力,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習興趣,體會轉化思想,學會類比的研究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1.矩形的性質及其應用;2.矩形的判定方法。難點:1.靈活應用矩形的定義和性質解決問題;2.合理應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決問題。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合作探究教具準備1.平行四邊形活動框架。2.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它和四邊形有什么區別?我們學了四邊形,然后學了一類特殊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類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二)觀察交流,感受新知。1.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也就是長方形。矩形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圖形,門框、書桌面,教科書封面,地磚等都給我們以矩形的形象。試讓學生舉出更多的例子。2.矩形的性質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所以矩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我們現在來看,矩形還具有其它的那些性質。拿出自制的平行四邊形活動框架,用橡皮筋做出兩條對角線,改變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隨著∠B的變化,兩條對角線的長度怎樣變化?當∠B變為直角時,平行四邊形成為一個矩形,大家討論一下,在轉化過程中,那些發生了變化?那些沒有發生變化?學生通過觀察與猜想得到如下結論;(1)沒有發生變化的有:邊的長度沒有變化;四邊形的周長沒有改變。(2)發生變化的有:四邊形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四邊形的四個內角都是直角;對角線的長度發生了變化,有一條對角線由長變短,而另一條對角線同時由短變長,對角線相等了;四邊形的面積發生了變化,面積逐漸增大。找學生對以上的推測,做出簡單的證明。找學生總結出矩形的性質:1、對邊平行且相等;2、四個角都是直角;3、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觀察上圖,有矩形的性質我們得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播放flash課件:矩形。首先回顧一下知識點,其次做例題以及練習。(三)應用舉例例1已知:如圖4-30,矩形ABCD,AB長8cm,對角線比AD邊長4cm.求AD的長及A到BD的距離AE的長.分析:(1)矩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計算經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在此可以讓學生作一個系統的復習,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大于直角邊邊:勾股定理斜邊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角:兩銳角互余.邊角關系: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2)利用方程的思想,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設AD=xcm,則對角線長(x+4)cm,由題意,x2+82=(x+4)2.解得x=6.(3)“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是一個基本圖形,利用面積公式,可得到兩直角邊、斜邊及斜邊上的高的一個基本關系式:AE×DB=AD×AB,解得AE=4.8cm.(四)小結1.矩形的定義;2.歸納總結矩形的性質;對邊平行且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3.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4.矩形的一條對角線把矩形分成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兩條對角線把矩形分成兩對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因此,有關矩形的問題往往可化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問題來解決。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篇四」一、活動目標:1、學習20以內數數,探索按群計數(成組數數)的方法。2、發展按群計數的能力,鍛煉思維的敏捷性。二、活動準備:糖果圖片、幼兒人手1份雪花片(20個)、小棒20根、管道積木若干。三、活動過程:1、導入。師:(課前問好)小朋友們好,看一看今天有這么多的美女老師們,和她們打個招呼吧。幼:美女老師們好!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內容(按群計數),什么是按群計數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探究一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了好多糖果一起分享,但老師不知道一共多少個,想讓小朋友一起來幫忙數一數,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幫我數一數一共有多少顆糖果。XX小朋友是用1顆1顆數的方法,一共15顆,那有沒有和他不一樣的方法?XX:還可以2顆2顆數,2、4、6、8、10、12、14,14添上1是15,一共有15顆。(幼兒表達不同數法)1顆1顆數、2顆2顆數、5顆5顆數、10顆10顆數。幼兒大膽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2個2個數,3個3個數,5個5個數,10個10個數)幼兒上臺演示操作計數方法。師:剛才小朋友都演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說2個2個數,有的說5個5個數,那到底哪種方法更快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自己探索一下吧!2、比較不同數數方法的快慢。(20根小棒:白色5根,橘色5根,藍色5根,紫色5根;雪花片:粉色5個,藍色5個,綠色5個,黃色5個)師:現在小朋友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份雪花片,怎樣才能數出來有多少個呢?現在請小朋友先用自己猜想的方法數數,再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數,比比哪種方法數得快。幼兒數數前,師提示幼兒:想用幾個幾個數的方法數,就將其擺成一行或一堆,然后再數。你們發現哪些方法數得快呢?幼兒分組:一組用1個1個數的方法,二組用2個2個數的方法,三組用3個3個數的方法,四組用5個5個數的方法。五組用10個10個數的方法。師:哪一組的方法最快?幼:第五組。師:現在請小朋友互相換一種方法來看一看是不是快。(第一組3個3個數、第二組1個1個數、第三組2個2個數、第四組10個10個數、第五組5個5個數)比一比看哪組小朋友先數完。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總結出2個2個數、5個5個數、10個10個數都是很快的方法。師:那有沒有不用數就能看出來幾個雪花片?(雪花片:粉色5個,藍色5個,綠色5個,黃色5個)XX小朋友:每種顏色有五個分行排列一共有20個雪花片。師: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依次分行排列是不是就能很直觀的看出來一共有多少個了。(總結2個2個數比1個1個數快,3個3個數比2個2個數快,5個5個數比3個3個數快,10個10個數比5個5個數快)3、游戲:比一比誰數的快,鞏固按群計數的方法。師:現在請每個小朋友拿出20根小棒用自己的計數方法進行比賽,看誰先數完。如有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快速的數完請其說一說你是怎么數的?師說開始,數的最快的小朋友并給予小貼畫的獎勵。請不同方法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方法演示給大家看。現在和老師來進行比賽,師用一根一根數,全體小朋友用一種(2根2根數)按群計數的方法。師:你們的方法真快,咱們在一起用5根5根(10根10根)的方法數數吧。四、活動延伸: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了按群計數,回到家我們能不能數數家里有多少只鞋呢?用兩個兩個數的方法數一數你們家有多少根筷子呢?五、小結:什么叫按群計數?(不是以單個物體為單位,而是以數群(物體群)為單位。如:以2為單位就是2。4。6。8。10;以5為單位計數就是5。10。15。等2個2個數比一個一個數快,5個5個數比2個2個數快,10個10個數比5個5個數快。活動反思:在活動中幼兒對兩個兩個數數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徹,個別幼兒還不能獨立數數,教師應該在設計幾個游戲環節,訓練幼兒掌握兩個兩個數數的技能。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篇五」活動設計背景幼兒大班的孩子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數數的能力,但還沒有兩個、兩個數或者五個、五個數的等按群計數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這節數學主題活動課《按群計數》,以提高幼兒的數數能力。活動目標1、學習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