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蘄春縣2024年春初中期中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20分)一、積累與運用(20分)班級開展“語文與生活”學習活動,小琪和小春特邀你參加。1.下面是小琪在參加班級遠足活動時說的一段話,請你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陽春三月,草長鶯飛,這里有拂堤()楊柳的明麗,也有杏花春雨的恬()靜。走進春天,你可以生出多種感觸,它能讓你如飲甘露,溫潤滿懷;也能激起你磅bó()的豪情,震hàn()心田。讓我們去賞春吧,和大自然來一個擁抱!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登滕王閣,遠眺西山疊翠南浦云飛,俯視江水浩浩漁舟往來,其景令人嘆為觀止。B.閱讀經典有一定的難度,你若真正讀懂了,便會有“一覽眾山小”的豁然開朗。C.人生就是一條川流不息的奔涌之河,生命則是一曲永無止息的奔流之歌。D.微風吹過,桃樹上的花瓣飄落下來,落英繽紛,猶如下了一場桃花雨。3.下面是一位學生繪春的習作,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春天來了,一切都顯得那么溫馨、和諧。海風輕拂,海浪輕逐。①天空中又一次飄滿風箏和鳥鳴。沙灘上散落著各式各樣的貝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②我們漫不經心地隨意走在沙灘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享受著溫暖的陽光。③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們陶醉了。(1)第①句存在搭配不當的問題,應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句語義重復,應刪去“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句成分殘缺,應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為迎接世界讀書日,小春負責設計宣傳海報,想在海報兩側加上一副對聯,上聯是“閱水讀山,清風展卷書聲遠”,請你從下面選項中選出一個最適合的下聯()A.書林漫步,讀書展卷志高遠 B.吟今誦古,妙筆生花名士多C.讀書悟理,書海求真貴在勤 D.啟智養慧,書山有路勤為徑5.小琪讀到郭沫若的一首詩《玉蘭和紅杏》,對詩中“北京玉蘭花開比廣州遲兩個月”的現象充滿了疑惑。請你運用《大自然的語言》中的物候知識,為小琪同學解釋。玉蘭和紅杏(節選)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開花;/兩個月后,在北京,又看見玉蘭開花。/玉蘭花呀,我說,你走得真慢哪!/待了兩個月工夫,你才到了京華。6.在“古詩苑漫步”活動中,小春整理了一組古詩文名句,請你幫助小春填空完成下列素材的儲備。佇立江畔,迷離在“蒹葭蒼蒼,①__________”的美好意境中;在河之洲,感嘆于“②__________,君子好逑”的熱烈情感;徘徊城頭,默品穿越兩千多年的“一日不見,③__________”的思念;深陷泥中,傾聽“④__________,胡為乎泥中?”的憤懣;尋訪小石潭,吟誦“潭中魚可百許頭,⑤__________”,感受泉水的清澈;浪跡天涯,體悟王勃和友人“海內存知己,⑥__________”的真摯友情;遙望洞庭,孟浩然的那句“坐觀垂釣者,⑦__________”,婉轉含蓄地表達了他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徜徉山水,感悟孔子“⑧__________,仁者樂山”的人生智慧。二、閱讀與鑒賞(45分)(一)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兩則批注。插秧歌[宋]楊萬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②。喚渠③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④,照管鵝兒與雛鴨。【注釋】①兜鍪:古代戰士戴的頭盔。②胛:肩胛。③渠:他。④蒔未匝:插秧沒有完成。詩中描繪了農忙時節插秧的情景,有“一股活潑潑的生活氣息”。7.第一、二句詩連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動詞,描繪了全家總動員插秧的情景。8.詩的頷聯用了兩個比喻,將“斗笠”比作頭盔,將__________,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雨中搶插稻秧的__________氛圍。(二)(14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①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A)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①江寧府城,其西北包戶龍山而止。余嘗求小盤谷,至其地,土人或曰無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廣狹如一,探之不可窮。聞犬聲,(B)急赴之,卒不見人。②熟五斗米頃,行抵寺,曰歸云堂。土田寬舒,居民以桂為業。寺傍有草徑甚微南出之乃墜大谷。四山皆大桂樹,隨山陂陀。其狀若仰大盂,空響內貯,謦欬①不得他逸;寂寥無聲,(C)耳聽常滿。淵水積焉,盡山麓而止。③由寺北行,至盧龍山,其中阮谷洼隆,若井灶齦腭之狀。或曰:“遺老所避兵者②,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團瓢③,皆當其地。”④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歸。暝色下積,月光布其上。俯視萬影摩蕩,若魚龍起伏波浪中。諸人皆曰:“此萬竹蔽天處也。所謂小盤谷,殆近之矣。”(節選自梅曾亮《游小盤谷記》)【注釋】①謦欬:咳嗽。輕曰謦,重曰欬。②遺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時,明朝遺民逃往深山避兵之處。③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團瓢:茅庵,草屋;團瓢,圓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9.請參考“方法提示”,解釋文中加點詞語。方法提示詞語解釋字形推測后遂無問津者①聯系成語(人云亦云)自云先世避秦時亂②遷移課內(年且九十)日且暮③語境推斷(①危險②困乏③幾乎④大概)殆近之矣④10.請將“乃”“而”“遂”還原到文中括號內。A()B()C()11.請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用“/”標示,限兩處)。寺傍有草徑甚微南出之乃墜大谷。12.請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13.甲文結尾寫劉子驥探訪桃花源未果,乙文開頭寫“余嘗求小盤谷,至其地,土人或曰無有”,分別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14.甲中的“__________”寫出了桃花源人是因為躲避戰亂才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乙文中的“___________”也表達了小盤谷有躲避戰亂的人居住的遺跡,這些內容都折射出作者對戰亂的厭惡和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用原文語句回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你以為候鳥遷徙只是怕冷?①每年有數以百億計的鳥兒,在相隔數千乃至數萬千米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往返遷徙,演繹著一場場生命的奇跡。然而,我們對它們為什么要遷徙卻知之甚少。很多人只是簡單地認為,它們往南方遷徙是為了御寒,但事實上,這種觀點早就過時了。伴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鳥類的遷徙充滿無窮的奧秘,一次次顛覆人類的認知。而在探索成因之前,讓我們先從一種奇特的鳥開始破除誤解。②扁嘴海雀,一直以來被視為鳥類家族中的“四不像”。它嘴像麻雀,體似企鵝,腳蹼如鴨,雛鳥羽色同小雞。最迥異于其他鳥的是它的雙腿生在尾部,站立時直立身子,走起路來一搖一擺,像是步履蹣跚的老人。然而,看似笨拙的它們每年都會飛行大約8000千米,橫跨整個北太平洋,縱橫往返于美洲和亞洲。比如它們會在加拿大西部繁殖,然后不遠千里飛到亞洲東部的沿海度過冬季。一開始,人們認為它們遷徙是因為天太冷,然而,最新研究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它們往返的地方在同一時間擁有相似的溫帶氣候。理論上來說,如果它們冬季待在繁殖地,那里的環境也能使它們存活下去。既然如此,它們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進行遷徙呢?對此,科學家們做了很多研究,但仍未達成共識。③不過,這個例子對我們固有的認知提出了質疑,鳥兒可能并不是因為氣候寒冷才遷徙的。畢竟在臘月深冬,我們的身邊也不乏鳥兒的身影,比如麻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決定了鳥的遷徙呢?有科學家猜想,鳥類的遷徙習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萬年的冰川時期。當北半球的冰雪時節到來時,部分鳥類被迫離開故鄉去尋找利于覓食的地方。當北半球寒潮退卻,它們再從其他地方飛回來。等到第二年寒潮來襲,去年未遷徙的鳥受到同伴的誘導,也加入了遷徙的隊伍。也就是說,冰川周期性的侵蝕和退卻,使鳥類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定期性往返的本能,于是便世代相傳形成習性。然而,這一學說也存在一定缺陷,它并不能解釋為什么有的鳥類不遷徙,并且冰川期僅占鳥類演化歷史的1%,如此短暫的時間,對鳥類遺傳性的影響恐怕有限。④近年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愛麗絲·博伊爾和科特尼·康威兩位科學家又提出了研究鳥類遷徙的新思路。他們認為,原因并沒有人類想得那么神秘,它們之所以進行遷徙,很可能純粹是因為它們餓了。這個新假說是他們通過研究379種生活在美洲大陸的霸鹟的生活習性而獲得的。霸鹟是霸鹟科鳥類的簡稱,這個科中既有留鳥也有候鳥,兩者有時還會互相轉換。而它們之所以會出現遷徙現象,是因為部分地區在寒冷時會出現食物短缺的情況,逼得它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向溫度高、食物多的地區遷徙。研究者認為,這個新假說也能解釋絕大多數鳥類的遷徙行為。這個假說也解釋了為什么同一種鳥能在留鳥和候鳥之間轉變。如果北方的食物四季不斷,就算氣溫低,它們也不介意留下來過冬,候鳥就變成了留鳥;但如果北方的冬天沒有吃的,它們也會為了生存選擇南遷,留鳥也就成了候鳥。丹頂鶴之所以從候鳥變成留鳥,就是因為當地人在冬季持續定期投喂,使其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⑤可能你又會問,一些不遷徙的鳥,比如麻雀、烏鴉等,就不存在食物短缺的問題嗎?有研究者認為,這也許是與不同鳥類所需要的越冬和繁殖環境不同有關。對于那些不遷徙的小型林鳥來說,冬天它們靠尋找冰雪之上的草籽、漿果等就能充饑,所以可以不用飛往南方越冬。如今,在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干預下,一些鳥類的分布范圍發生了全球性的改變。關于鳥類遷徙的研究,正不斷涌現出新的課題等待我們去探索。(選自《科學生活》有刪改)15.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者一致認為扁嘴海雀從美洲飛到亞洲過冬,是因為那里有更多的食物且適合繁殖。B.有專家認為冰川周期性的侵蝕和退卻導致了鳥類的遷徙,作者對此存在一定的疑惑。C.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會影響鳥類的遷徙,一些鳥類有可能會從候鳥變成留鳥。D.作者使用設問句,既強調了文章的內容,同時也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和對問題的思考。16.一篇好的科普文用語在追求嚴謹準確的同時,還應讓讀者易于理解。文中第②段畫線句是如何體現這一特點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17.作者在文章第④段提到丹頂鶴,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回答。(四)(12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冬日炒米香朱慧彬①過了立冬日,便到了農家炒米季。②從地里收上來的糯谷經過反復晾曬、脫粒后,白花花的糯米便進了術缸。擇一吉日,母親將糯米泡水、洗凈、入籠,再一籠籠蒸出來。白花花的軟與糯,在大白瓷碗里泛光。一碗糯米配什么菜都好吃——豆腐炒蒜苗、韭黃炒雞蛋、蓮藕燒豬排……若是糯米上再鋪一層薄薄的五花肉或油菜蒸菜,那頓飯就會香甜得堪比過年。③蒸出來的糯米抱著團,難儲存,須先冷卻陰干搓散,晾在日光下。幾個太陽天,糯米便會失去水分變瘦變小,白嫩水潤的皮膚一層層變干變淡。陽光一縷縷潛入,糯米一粒粒變得冷峻、堅硬,連枝頭虎視眈眈的烏鴉、麻雀都會望而卻步。此時年關就要到了。④在冬月,豆餅與炒米是年貨的一部分。糯米干燥后成為陰米,即可入缸。母親一有閑暇,便會手制竹刷、采購黑沙。它們是制作炒米不可或缺的工具。⑤母親早早清掃廚房的灰塵,起鍋除垢,備好食材。然后身著長衫,整理鬢發,手執竹刷,一如出征的女將。她意氣風發地指揮幫廚將大鐵鍋燒熱。等鍋底泛紅、黑沙出煙,火候到時,母親便會撒入一把陰米,一把竹刷拂塵般不緊不慢地在沙海米陣里輾轉騰挪。⑥母親的手法是輕盈的,竹刷與糯米的互動,像一幕點石成金的神秘儀式,又如一支編排好的喜慶舞蹈。一雙云手起承轉合,一對眸子渦流暗涌。光影聚集的鍋底,陰米一分一分地由灰變黃,由黃變白,變回從前的模樣。緊接著,一聲聲輕微的爆響,米粒一點點變長變粗,身子漸漸膨脹隆起,最終蛻變成白胖胖的“蠶寶寶”。一鍋“蠶寶寶”出爐,母親便迅速撈起,濾掉黑沙與殘粒,存入筐中。⑦這一流程,母親每年都要演練千百遍。有時疲憊的母親也會打盹。聽到我們“糊了糊了”的提醒和一陣哄笑時,母親才猛然驚醒,一邊手忙腳亂,一邊“哎喲,哎喲”地自責。⑧炒米是一個村莊年慶的前奏。領頭的先是一戶兩戶,然后是整個村莊。炒米的香鉆出廚房,擠出門窗,浮在村莊空氣里。那氣味穿堂過戶,傳遞著入冬進臘的消息。而屋外村道上,趕集辦年貨的車鈴聲、腳步聲也越來越近,越來越緊。⑨在故鄉,炒米是農人飽腹的冬糧,是孩子放學回家解饞的零嘴兒。抓一把炒米入口嚼一嚼,身體便熱乎起來。炒米和著白面或者豆餅,就盤酸菜,曬著冬陽,那種舌尖上的軟、口鼻里的香讓人無法忘懷。故鄉的炒米將農家的年味炒濃炒香、拉長拉遠,到春暖花開,犁耙聲響;到春播夏種,福滿人間。(選自2024年1月6日《人民日報》)18.聯系全文,說說以“冬日炒米香”為標題的作用。19.下面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表達作用?竹刷與糯米的互動,像一幕點石成金的神秘儀式,又如一支編排好的喜慶舞蹈。20.品析下面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炒米的香鉆出廚房,擠出門窗,浮在村莊空氣里。21.請結合文本中的具體內容概括母親這個人物的形象。22.“故鄉的炒米將農家的年味炒濃炒香、拉長拉遠,到春暖花開,犁耙聲響;到春播夏種,福滿人間。”說說你對文章結尾的含義的理解,并說說這樣結尾的妙處。(五)(8分)23.閱讀下面名著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為指導同學們閱讀《經典常談》,語文老師設計了以下閱讀任務群,請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閱讀任務。閱讀策略內容呈現閱讀任務關注價值朱自清先生在這本《經典常談》的序文里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葉圣陶在《讀〈經典常談〉》中指出:“一些古書,培育著咱們的祖先,咱們跟祖先是一脈相承的,自當嘗嘗他們的營養料,才不至于無本。若講實用,似乎是沒有,有實用的東西都收納在各種學科里了;可是有無用之用。這可以打個比方,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幾千,跑上峨眉金頂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肅敦煌,看一窟寺歷代的造像跟壁畫。在專講實用的人看來,他們干的完全沒有實用,只有那股傻勁兒倒可以佩服。可是他們從金頂下來,打敦煌回轉,胸襟推廣了,眼光深遠了,雖然還是各做他們的事兒,卻有了一種新的精神。這就是所謂無用之用。讀古書讀的得其道,也會有類似的無用之用。要說現代學生應該讀些古書,這是一個理由。”(1)歸納語段中朱自清和葉圣陶兩位大學者的共同觀點。關注目錄《經典常談》目錄:《說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書》第三/《詩經》第四/“三禮”第五/“春秋三傳”第六/“四書”第七/《戰國策》第八/《史記》《漢書》第九/諸子第十/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2)如果你想了解屈原的愛國情感,那么你應該選擇閱讀的篇目是______關注內容說起中國的史書,《史記》《漢書》,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有兩個原因。一則這兩部書是最早的有系統的歷史……《史記》創了“紀傳體”,敘事自黃帝以來到著者當世,就是漢武帝的時候,首尾三千多年。《漢書》采用了《史記》的體制,卻以漢事為斷,從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來的史書全用《漢書》的體制,斷代成書;二十四史里,《史記》《漢書》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這稱為“正史”。《史記》《漢書》,可以說都是“正史”的源頭。二則,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古典;兩書有許多相同處,雖然也有許多相異處。……但歷來班、馬并稱,《史》《漢》連舉,它們敘事寫人的技術,畢竟是大同的。(3)閱讀名著選段,說說《史記》被成為我國重要歷史著作的原因有哪些。關注運用他(孔子)卻采取了斷章取義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來說的是治玉,將玉比人。他卻用來__________。“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本來說的是美人,所謂天生麗質。他卻拉出末句來比方作畫,說先有白底子,才會有畫,是一步步進展的;作畫還是比方,他說的是文化,人先是樸野的,后來才進展了文化——文化必須修養而得,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如此解詩,所以說“思無邪”一句話可以包括“《詩》三百”的道理。(4)結合選文對“斷章取義”解釋方法,推測孔子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解釋。三、表達與交流(55分)24.小作文:讀下面的小詩,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不得少于30字。沙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錢然而最寶貴的東西——金就在它的里面25.微寫作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作為地球的主人,就應該好好保護地球。為了倡導節約能源,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綠色,更環保。xx學校xx班級擬舉行“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活動來宣傳低碳生活。請你為這次活動寫一則開場白。(80字左右)26.請你閱讀下面文字,選擇任意一項任務,完成“表達與交流”寫作實踐活動。松柏之姿,經霜彌茂,這是骨氣;楓葉之色,經霜欲紅,這是絢爛……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時節,萬物畢成。自然界的風霜,是一種物候現象;人生中的風霜,則意味著逆境、艱難險阻,乃至無奈、悲哀、痛苦……面對風霜,去直面它,會懂得堅強;熬過它,便迎來收獲。經霜,不是摧殘你,而是成就你。經霜之后,你會品到生命中最深的味道——霜甜。任務一:相信你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歷,請以“經霜的甜”為話題行文,分享你的經歷及感悟。任務二:在歲月長河里,哪一個傳統節日(或節氣)給你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請寫下來,向校刊“我與傳統節日(節氣)”專欄投稿。要求: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蘄春縣2024年春初中期中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20分)一、積累與運用(20分)班級開展“語文與生活”學習活動,小琪和小春特邀你參加。【1題答案】【答案】①dī②.tián③.礴④.撼【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①.示例一:天空中又一次飄滿風箏示例二:天空中又一次飄滿風箏,回蕩著鳥鳴②.漫不經心地(或“隨意”)③.示例一: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我們陶醉了示例二:海天一色的美景,使我們陶醉了【4題答案】【答案】B【5題答案】【答案】小琪,緯度差異會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廣州在南方,北京在北方,北京比廣州的緯度高,所以春天來得晚,玉蘭花開得也就晚。【6題答案】【答案】①.白露為霜②.窈窕淑女③.如三月兮④.微君之躬⑤.皆若空游無所依⑥.天涯若比鄰⑦.徒有羨魚情⑧.智者樂水二、閱讀與鑒賞(45分)(一)【7~8題答案】【答案】7.①.“拋”②.“接”③.“拔”④.“插”8.①.“蓑衣”比作鎧甲②.緊張、忙碌(戰斗)(二)(14分)【9~14題答案】【答案】9.①渡口②說③將④幾乎10.①.遂②.乃③.而11.寺傍有草徑甚微/南出之/乃墜大谷12.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13.甲文結尾寫劉子驥探訪桃花源未果,增添了桃花源神秘色彩,暗示這樣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虛構的,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乙文開頭寫“余嘗求小盤谷,至其地,土人或曰無有”既表現了小盤谷的幽深難測,又增添了小盤谷的神秘色彩。14.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②.遺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團瓢,皆當其地【15~17題答案】【答案】15.A16.①嚴謹準確:以“大約8000千米”介紹扁嘴海雀的飛行能力,既有數字,又用語嚴謹;②易于理解:將扁嘴海雀與其它動物相比較,突出其外形的特點,同時將其走路的姿態比作“步履蹣跚的老人”,生動形象,便于讀者理解。17.①說明人類的活動可能會影響到鳥類的遷徙;②以實例說明一些鳥類可以在留鳥和候鳥之間轉變;③以實例佐證愛麗絲·博伊爾和科特尼·康威兩位科學家提出的鳥類遷徙的新思路。(四)(12分)【18~22題答案】【答案】18.①文章以“炒米”為敘事線索,串聯起蒸糯米、曬熟米、炒陰米、吃炒米等故事情節。②“香”揭示了文章主旨,表現故鄉炒米的獨特魅力,③表達作者對勤勞智慧的母親的贊美和懷念之情。19.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母親炒米的動作,比喻成點石成金的神秘儀式和喜慶舞蹈,生動地表現出炒米方法的神奇和炒米動作的優美,表達出作者對母親嫻熟的炒米技藝的贊美之情。20.“鉆”“擠”“浮”等動詞,生動傳神地描繪出炒米的香氣飄出廚房,在村莊里彌漫的情景,炒米的香氣由一家傳遞出去,最后整個村莊家家都飄出炒米香,濃濃的炒米香將年味渲染得越來越濃,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21.①勤勞:母親泡糯米、洗糯米、蒸糯米、制竹刷、購黑沙、掃灰塵、除鍋垢、備食材。②技藝高超:將陰米炒成白胖胖的“蠶寶寶”。③對自己嚴格:為自己疲倦打盹炒糊陰米而自責。④慈愛:將炒米用作給家人飽腹和給孩子做零食解饞,愛孩子,愛家人。22.①故鄉的炒米香,預示著農家新年的迫近,展示著農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②在結構上點題。③照應開頭。④在內容上揭示故鄉炒米的傳統底蘊,表現故鄉炒米對農家生活的深遠影響。⑤表達出作者對故鄉、故鄉親人的懷念之情。(五)(8分)【23題答案】【答案】(1)經典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的無用之用;現代學生應該讀些經典古書。(2)辭賦第十一(3)《史記》是最早的有系統的歷史,是正史的源頭;《史記》創了“紀傳體”;《史記》又成了文學的古典,敘事寫人的技術高超。(4)教訓學生做學問的工夫(或:教育學生做學問要精益求精;教導學生學生要在做學問上下功夫,教學生共同探討、研究,共同學習,互相取長補短。)三、表達與交流(55分)【24題答案】【答案】成功令人羨慕,而平時的努力卻像沙子一樣讓人厭倦,似乎一文不值,似乎永不見成功的蹤跡。但是如果沒有平時的努力,成功則成了渺不可及的事情。世上看似最不值錢的東西往往最寶貴,除了沙,還有空氣、水、陽光…由此看來,貴與賤也是辯證統一的。苗得雨的《沙》是一首典型的白話哲理詩,它告訴我們,在對事物進行判斷時,要掌握對事物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道理,而不能盲目地妄加評判。【25題答案】【答案】例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來愈大,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今天,我們真的必須低碳!

【26題答案】【答案】例文一:經霜果實才甜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了各種挫折和困難,這些經歷就如同經霜的果實,雖然過程痛苦,但最終帶來的卻是甜美的果實。挫折,就像一場秋雨,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堅韌,更加成熟。記得兩年前,我第一次嘗試學習游泳。我激動地看著那清澈的水面,幻想著自己像魚兒一樣在水中自由穿梭。然而,當我真正跳入水中時,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那冰冷的水拍打在我的臉上,讓我無法呼吸,我慌亂地掙扎著,最終只能逃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