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做好翻譯題(原卷版)(全國通)_第1頁
2025年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做好翻譯題(原卷版)(全國通)_第2頁
2025年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做好翻譯題(原卷版)(全國通)_第3頁
2025年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做好翻譯題(原卷版)(全國通)_第4頁
2025年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做好翻譯題(原卷版)(全國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題二:做好翻譯題

(原卷版)

知識導圖:

[多義詞曖特別注意幾個相近而又易混的義項

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古今異義詞黑準確區(qū)分古義與今義

直譯:譯文與原文有準確的對應吳素

[活用詞]分清活用類型,注意在麗中充當?shù)某煞?/p>

意譯:保持原意,靈活處理句式g醞[通假字][偏義復詞]要根據(jù)語境推口"

原則:辨明詞性、意義,能譯則譯,不可強譯

[信]忠實原文,不能歪曲、更改原文意思

、.、有實在意義的,如代詞“之”“其”

[達廨文準確表達原意,通順麗必絕當現(xiàn)代漢語有對應的,如“而”“以”“于”

[雅]譯文要注重詞語的使用,語言版

不必譯出:發(fā)語詞、結構助詞、表陳述的語氣詞

[補]主要是省略旬,要補全成分

判斷句的翻譯,要使用判斷詞

[調]主要是倒裝句,要調換成現(xiàn)代漢語對應句式

被動句的翻譯,要恰當使用“被”字

[留]主要是古代專有名稱,直接留用,不用翻譯

特殊句式省略句的翻譯,要恰當補出省略成分

[刪]偏義復詞或同義連用/無實義的四類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

句首發(fā)語詞或句中助詞,要刪去介詞結構后置、主謂倒裝廈調整

[換]古今異義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廉

找準與現(xiàn)代漢語對應的說法

[貫]運用用典和婉曲等修辭手法的,固定結構

要根據(jù)語境貫通地譯出譯準結構與語氣

文言文翻譯時,學生易把目光集中在題目上,對其他內容關注不夠。這種做法往往會斷章

取義,因為任何一句話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前后內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就需要有語境意識,

而且必須強化語境意識,只有把要求翻譯的句子放在原文中,聯(lián)系前后內容,才能保證翻譯得

心應手,從而提高翻譯的精準度。

一、借助語境,弄懂大意

語境有小、大之分,所以在翻譯時不能只滿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須要在

完整的語境中揣摩譯句的大意。高考文言文翻譯評分標準中,句子大意也有賦分分值。如果所

譯句子大意晦澀難懂,我們無法破解采分點,語境能幫助我們理解并翻譯句子大意,進而獲得

大意分。大意是翻譯的根本,大意錯,則全錯。

中通法通則:

1.“代詞入句”法,精讀句子,明確句子的陳述對象是誰,謂語動詞是哪一個,句子內

部結構關系如何,尤其要把作為得分點的關鍵實詞、虛詞代入句子中來確定其義項。

2.“代句入段”法,將譯句代入其所處段落中去讀,看看該句在語意和語法上與上下文

有無關聯(lián),有的話又有怎樣的關聯(lián)。如在語意上,該句與上下文構成怎樣的敘事鏈、說理層次;

在語法上,該句是否與上下文有對稱關系等。

二'借助語境,推斷義項

詞語的義項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特別是對于熟悉的多義實詞或比較陌生的實詞,

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在語境中推斷,即要“代詞入句,代句入段”,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判斷其義項。

因為只有在文言語境中,詞義才是相對固定的。

k通法通則:

1.分析語義語境,就是要判斷語義領域,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何

傷乎?”語境強調弟子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與“受傷”“傷害”不屬于同一語義領

域,所以“傷”應該理解為“妨礙”的意思。

2.分析語法語境,就是要進行語法分析,確定譯句的主謂賓成分,以此確定詞性活用情

況以及省略成分。

3.分析關聯(lián)語境,就是要全文搜索關聯(lián)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章信息破解重點、

難點詞語。突破疑難詞,要全面利用內部語境及外部語境,一般要遵循由內而外的順序,即先

分析詞句內部,再分析詞句外部,尋找有關聯(lián)的各方面的信息。當然,這個順序不是一成不變

的,思考時可以同時綜合各種語境分析,不一定有先后內外之分。

4.特別關注對話語境。(1)了解說話者對話前后的語境。如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說這番話

的,是對誰說的,對話之后的結果如何等。(2)關注該語句所在“說話”中的語境。如它的前

面是什么內容,后面是什么內容,說話的目的是什么。尤其要注意句中人稱代詞和省略內容,

避免把說話者的人稱搞錯。

三'借助語境,補足省略

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多種,在近年的高考中,省略句成為考查最多的特殊句式??墒牵匀?/p>

有不少學生對此重視不夠,在翻譯中只是滿足于字字落實,對省略成分缺少足夠的分析,導致

譯出的語句不通順,自然難以得到滿意的分數(shù)。

射通法通則:

1.強化聯(lián)系語境的意識

要知道句子省略了哪些成分,必須聯(lián)系前后語境,不僅要做好語法分析,還應推及邏輯事

理層面,推及文章的寫作目的層面。譯句大多和主人公的行為或作者的想法相關,翻譯時要想

一想譯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邏輯,是否符合寫作目的。

2.補足增加成分的意識

只要符合主謂賓的語法規(guī)范,符合前后語境,翻譯時就可以適度增加一些成分,使句意更

加順暢。這也是翻譯的原則。

文言省略最常見的是主語、賓語和介詞省略。尤其是主語省略,幾乎句句皆有,故要強化

增加成分的意識。在補充省略成分時,一定要根據(jù)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補充主語,再根據(jù)動作行

為的受事者補充賓語。

失誤點1不辨通假

典例剖析

例:(2023?全國乙卷,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負羈日:“吾聞之,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我與在前,

吾是以不樂?!逼淦奕眨骸拔嵊^晉公子,萬乘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

過于曹,曹遇之無禮。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貳焉?!?/p>

(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

畫線句中的“反”假若理解成“違反,背叛”,代入“此若反國”,顯然講不通。

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來理解,這個“反”是否是“返”的通假字?把它翻譯成

分析“_____",與“今窮而出亡過于曹”相照應,是不是更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晉公子當時

的困境?據(jù)此分析,“反國”就應該翻譯為“______”,這樣就使句子的表達更準

確。

翻譯

[答案]返回返回晉國這個人如果返回晉國,一定會懲罰對他無禮的人,那么曹國

就首當其沖了。

【參考譯文】

釐負羈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君主有福的時候我趕不上,災禍來了一定會連累我。今

天我們的國君召見晉公子,他對待晉公子沒有禮貌。我當時也參與接見,因此才悶悶不樂。”

他的妻子說:“我看晉公子,將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他身邊的隨從,也都將成為大國

的卿相。現(xiàn)在他走投無路而出國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國對待他沒有禮貌。這個人如果返回晉

國,一定會懲罰對他無禮的人,那么曹國就首當其沖了。您為什么不先表明自己和曹君不一樣

呢?”

通法通則:

識別通假字“2方法”

1.按字面意思來解釋明顯不合邏輯的字

若文言實詞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有悖于整個句子的邏輯或句意,那么它極有可能是通假字。

2.明確詞性,抓住搭配找通假

文言實詞的字面詞性不能與其前后的句子成分搭配時,就可以考慮該字為通假字。

失誤點2不明古今異義

幽典例剖析

(2021?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韓杞持書與曹利用俱來,請盟。利用言契丹欲得關南地。帝曰:“所

言歸地事極無名,若必邀求,朕當決戰(zhàn)!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宜許之?!?/p>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

分析畫線句中的“故事”與今天的“故事”意思不相同,在這里意思是“________”。

翻譯

[答案]舊例如果想要獲得錢財,漢朝也曾拿玉帛賜給單于,有此舊例,應該答應他們。

【參考譯文】

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韓杞拿著議和文書和曹利用一起前來,請求合盟。曹利用說契丹

想要得到關南的土地?;实壅f:“他們所說的歸還土地的事極其沒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

此地,我應當與他們決戰(zhàn)!如果想要獲得錢財,漢朝也曾拿玉帛賜給單于,有此舊例,應該答

應他們?!?/p>

由通法通則:

把握古今異義詞“3方法”

1.聯(lián)想遷移法

利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古今異義詞,找出相似的語境,從而推斷出文段中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借助這句話中的“交通”,我們就知道了“葉葉

相交通”(《孔雀東南飛并序》)中“交通”的意思。

2.語境推斷法

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來推斷詞語含義。如“可憐體無比”(《孔雀東南飛并序》)中的“可憐”,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意為“值得憐憫”,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可知,“可憐”一詞古今異義,在文中是

“可愛”之意。

3.音節(jié)分析法

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中的“非?!笔莾蓚€詞,指“意外的變故”,

現(xiàn)代漢語中已成為一個副詞。

失誤點3詞類活用分析錯誤

的典例剖析

(2020?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而后四方學者,始恥其舊而惟古之求。而歐陽公于是時,實持其權以開引天下豪杰,而世

之號能文章者,其出歐陽之門者居十九焉。

(選自張耒《上曾子固龍圖書》)

分析畫線句中的“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________”。

翻譯

[答案]以……為恥辱后來各地求學的人,開始以他們原有的文風為恥辱,只追求古文。

【參考譯文】

后來各地求學的人,開始以他們原有的文風為恥辱,只追求古文。而歐陽公在這時,實際

上有能力來引導天下的英才,而世上號稱能寫文章的人,出自歐陽公門下的占十分之九吧。

k通法通則:

詞類活用翻譯“2方法”

1.根據(jù)語法準確判斷

(1)掌握現(xiàn)代漢語的正常語序。

(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定語,一般由形容詞、名詞來充當;主語,

一般由名詞、代詞來充當;狀語,一般由副詞等來充當;謂語,一般由動詞、形容詞來充當;

賓語,一般由名詞、代詞來充當。

(2)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詞語搭配規(guī)律來分析判斷詞類活用情況。

①句中一定要有謂語。如''籍吏民,封府庫”(《鴻門宴》)中的“籍吏民”少了一個謂語,

所以“籍”應活用為動詞,“造冊登記”。

②名詞放在謂語前作狀語。如“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勸學》)中“上”“下”是名詞,

分別在謂語“食”“飲”之前,作它們的狀語,譯為“向上”“向下”。

③名詞不能帶賓語和補語(有時是介詞結構作補語)。如“沛公軍霸上”(《鴻門宴》)中,

“軍”是名詞,是“軍隊”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個表地點的名詞,所以活用為動詞,

譯為“駐軍”。

④名詞、動詞、形容詞不能帶賓語而強帶了賓語,多是意動用法或使動用法。如“先破秦

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中,“王”為名詞,這里用作使動詞,是“使……為王”的意思。

2.詞性、詞義翻譯到位

(1)名詞活用為動詞,有兩種譯法。一是換詞法,用現(xiàn)代漢語的動詞去換古漢語的名詞。

二是擴充法,將原單音節(jié)名詞擴充為一個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動詞。

(2)名詞作狀語,一般要帶“用……”"在……”"像……”等詞語。

(3)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使動、意動用法,可分別譯為“使……(動詞)”和“以……

為……”(或"認為……是……”)。

(4)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翻譯時要在該動詞、形容詞后面補充符合語境的名詞(中心

語)。

失誤點4不辨感情色彩

的典例剖析

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或勸謐修名廣交。謐以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

然后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

(節(jié)選自《晉書?皇甫謐傳》,有刪改)

“耽玩”,深深地愛好玩味?!巴鼘嬇c食”是“耽玩典籍”形成的結果,故“耽玩”

分析一詞應與“忘寢與食”的感情色彩相同,帶有褒揚色彩,譯為“________”(深深地

處于某種美好的境界之中)。

翻譯

[答案]沉醉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書籍之中,以致廢寢忘食。

【參考譯文】

有人勸皇甫謐為贏得好名聲而廣泛結交。皇甫謐認為“隱居田里也能以堯、舜之道為樂,

又何必攀附世間利祿,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好名聲呢”。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書籍之中,

以致廢寢忘食。當時人們稱他是“書淫”。

射通法通則:

感情色彩辨析“2方法”

1.不要受先入為主的思維影響,對一些似是而非的詞,想當然地進行判定。如“典例9”

中,學生一看到“耽”字,就將其解釋為“耽擱”,從負面的角度進行理解,把“耽玩”誤譯

為“沉湎”。

2.對待一些前后有矛盾、有疑義的詞,“瞻前顧后”,核實自己的初始判斷是否正確。

如“典例9”中,后文有“忘寢與食”一句,對此句不難理解為“廢寢忘食”之意;“忘寢與

食”是“耽玩典籍”形成的結果,故“耽玩”一詞應與“忘寢與食”的感情色彩相同,應譯為

正面的意思“沉醉”。

失誤點5分不清譯與不譯

幽典例剖析

(2023?新課標n卷)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晉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沈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日:“君遠涉吾境,

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zhàn)。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

眾皆曰:“宜阻溺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眻匀眨骸暗珔s軍,令得過,而我以

鐵騎數(shù)十萬向水,逼而殺之?!?/p>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請”,副詞,可不譯;“而”,連詞,表修飾,可不譯;“不亦……乎”,固定

分析

結構,可翻譯為“________”。

翻譯

[答案]不是……嗎請你稍微后退,讓將士們得以展開戰(zhàn)斗,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觀戰(zhàn),

不是很愉快嗎!

【參考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前秦帝苻堅率領大軍進駐壽陽,在泗水一岸擺好陣勢,同晉將謝玄(隔水)

對峙。謝玄派人對苻堅說:“你率大軍長途跋涉深入我國境內,卻臨水列陣,是不想同我迅速

作戰(zhàn)。請你稍微后退,讓將士們得以展開戰(zhàn)斗,我與各位前?馬慢行觀戰(zhàn),不是很愉快嗎!”苻

堅的部將都說:“應該憑借測水阻截晉軍,不讓其渡河沖上岸來。我軍兵多,對方兵少,這樣

做一定會萬無一失?!避迗哉f:“只管退兵,讓他們渡河,(趁其渡河之際)我率領幾十萬駒?兵

朝河中行進,逼近并殲滅他們?!?/p>

由通法通則:

文言虛詞翻譯“2原則”

1.可不譯的虛詞——不譯則刪

(1)發(fā)語詞:夫、且夫、蓋等。

(2)補字:之、者(今者、向者)。

(3)句式標志詞:定語后置(之、者),賓語前置(是、之),表停頓的語氣助詞(者、也),表

語氣或起連接作用的助詞等。

2.必須翻譯的虛詞一當譯則譯

(1)常見副詞:除表敬謙外,有實在意思的,應譯出。如表程度的“稍”“略”“彌”等,

表范圍的“悉”“皆”等,表共同的“共”“并”等,表時間的“既”“曾”等,表語氣的“必”

“誠”等,表頻率的“屢”“每”等。

(2)固定虛詞詞組:所以、奈何、是以、無以、何……為、奈……何等。

(3)兼詞:焉(于何/于此)、諸(之于/之乎)、盍(何不)、曷(同“盍”,何不)、叵(不可)等。

失誤點6語序顛倒

典例剖析:

(2023?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負羈日:“諾。“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公子見使者,再拜,

受其餐而辭其璧。

(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

分析“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狀語后置句,應調整為“________”。

翻譯

[答案]于壺盛黃金,以餐充之于是釐負羈在壺里裝上黃金,用食物把壺裝滿,又在壺上加

了塊玉璧,在夜間派人送給晉公子重耳。

【參考譯文】

釐負羈說:“好。”于是釐負羈在壺里裝上黃金,用食物把壺裝滿,又在壺上加了塊玉璧,

在夜間派人送給晉公子重耳。晉公子重耳接見了使者,拜了兩拜,接受了他的食物,推卻了他

的玉璧。

斯通法通則:

文言文倒裝句翻譯技巧

1.定語后置句。定語本來應該在中心詞(主語或賓語)的前面,但古漢語中,有一些語句的定

語放到了中心詞的后面,比如“馬之千里者”,應該是“千里馬者”(“之”是定語后置的標

志)。

2.狀語后置句。古漢語中,有一些語句里作為狀語的詞語或短語處在謂語后面;而在現(xiàn)代漢

語中,狀語應在謂語前面。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乎”與后面的“吾”組成

介賓短語,分別作“生”“先”的狀語。在翻譯時,應是“乎吾前生,其聞道也固乎吾先”,

譯為“在我之前出生的,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3.賓語前置句。古漢語中,謂語的賓語或介賓短語中的賓語放到謂語或介賓短語的介詞前面;

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賓語應放到謂語后面或介賓短語的介詞后面。如:”籍何以至此“,“何”

是介詞“以”的賓語,正常語序是“籍以何至此”。

4.主謂倒置句。古漢語中,有一些語句的主語放到了謂語的后面;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主語應

在謂語的前面。如“渺渺兮予懷”中的“予懷”是主語,“渺渺”是前置謂語。在翻譯時,應

是“予懷渺渺兮”,譯為“我的心里想得很遠啊”。

專項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藝祖①受命之三年,密鐫一碑,立于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用銷金黃幔蔽之,門鑰

封閉甚嚴。因敕有司,自后時享及新天子即位,謁廟禮畢,奏請恭讀誓詞。是年秋享,禮官奏

請如敕。上謂室前再拜升階獨小黃門丕識字者一人從余皆遠立庭中?黃門驗封啟鑰,先入焚香

明燭,揭幔,亟走出階下,不敢仰視。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誦訖,復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

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歲時伏謁,恭讀如儀,不敢漏泄。靖康之變,犬

戎入廟,悉取禮樂祭祀諸法物而去。門皆洞開,人得縱觀。碑止高七八尺,闊四尺余,誓詞三

行:一云“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

支屬”;一云“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云“子孫有渝此言者,天必殛之”。后建炎

中,曹勛自虜中回,太上②寄語云“祖宗誓碑在太廟,恐今天子不及知”云云。

(節(jié)選自《蓬窗日錄》卷五)

材料二:

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

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德之盛者,求諸己而已。

舍己而求諸人,名愈正,義愈伸,令愈繁,刑將愈起;如彼者,不謂之涼德也不能。

夫善治者,己居厚而民勸矣,讒頑者無可逞矣。己居約而民裕矣,貪冒者不得蕊矣。以忠

厚養(yǎng)前代之子孫,以寬大養(yǎng)士人之正氣,以節(jié)制養(yǎng)百姓之生理,非求之彼也。捐其疑忌之私,

忍其忿怒之發(fā),戢其奢吝之情,皆求之心、求之身也。人之或利或病,或善或不善,聽其自取

而不與爭,治德蘊于己,不期盛而積于無形,故曰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求之己者,其道恒簡;求之人者,其道恒煩。煩者,政之所繇紊,刑之所繇密,而后世儒

者恒挾此以為治術,不亦傷乎!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闭虩┒裰異u心蕩然,故

日不謂之涼德也不能。

(節(jié)選自《宋論》卷一)

【注】①藝祖:文中指宋太祖。②太上:文中指宋徽宗。在位期間政治昏庸,生活奢靡,國勢

日下。靖康元年匆匆禪位,稱太上皇。靖康二年與欽宗同被金人擄去,最后死于五國城(今屬

黑龍江)。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上詣室A前B再拜升階C獨小黃門D不識字者E一人從F余G皆遠立庭中。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燭,蠟燭,與《登泰山記》“蒼山負雪,天南”的“燭”意思相同。

B.洞,名詞作狀語,像洞一樣,與《項脊軒志》竇始洞然”的“洞”用法不同。

C.也,句中語氣詞,與《師說》“其聞道也固先子”的“也”用法相同。

D.勸,勉勵,與《歸去來兮辭(并序)》“親故多勸余為長吏”的“勸”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太祖即位三年后,令人秘密刻了一塊石碑,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室中,還命令禮官在皇帝四

時祭祀、新天子即位謁告祖廟之后,奏請君主恭讀石碑誓詞。

B.立碑當年秋季祭祀后,宋太祖到石碑前跪誦誓詞,他人都不知道誓詞內容。此后的君主均遵

照舊例,四時祭祀后恭讀誓詞,不敢泄露誓詞內容。

C.靖康之變后金人將太廟洗劫一空,眾人才看到石碑上的誓詞。南宋年間,宋徽宗痛自懺悔,

讓曹勛傳話給當今天子,說到祖宗誓碑之事。

D.宋太祖嚴令后人厚待柴氏子孫,即便其謀反也只能在獄中賜死,不可當眾誅戮,也不能連坐

親屬。這一舉措彰顯了宋太祖的忠厚德行。

13.請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⑴一云“子孫有渝此言者,天必殛之”。

(2)政刑煩而民之恥心蕩然,故曰不謂之涼德也不能。

14.材料二中“不加農田之賦”為何能體現(xiàn)君主的“盛德”?請簡要分析。(5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日:“朕觀前代,讒佞之徒,皆國之蠡賊也?;蚯裳粤钌簏h比周。

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此事著于史籍,不能聶道。至如齊、隋

間讒諧事,略與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齊朝良將,威震敵國,周家每歲斫汾河冰,慮齊兵之西

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讒構伏誅,周人始有吞齊之意。高潁有經國大才,為隋文帝贊成霸業(yè),知

國政者二十余載,天下賴以安寧。文帝惟婦言是聽,特令撰斥。及為煬帝所殺,刑政由是衰壞。

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禍及其身,社稷尋亦覆敗。朕每防微杜漸,用羊讒構之端,猶恐心力所不

至。前史云:'猛獸處山林,藜著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為之寢謀。'此實朕所望于群

公也。“魏征日:"臣嘗觀自古有國有家者,若的受讒謂妄害忠艮治宗殛兵墟吏.朝霜露矣.。愿

陛下深慎之!”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日:“太子保傅,古難其選。成王幼小,以周、召為保

傅,足以長仁,致理太平,稱為圣主。及秦之胡亥,始皇所愛,趙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篡

也,誅功臣,殺親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惡,誠由近習。朕弱冠交游,

惟柴紹、竇誕等,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茲寶位,經理天下,雖不及堯、舜之明,庶免乎孫皓、

高緯之暴。以此而言,復不由染,何也?”魏征日:“中人可與為善,可與為惡,然上智之人

自無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亂,救萬民之命,理致升平,豈紹、誕之徒能累圣德?但經

云:'放鄭聲,遠佞人。'近習之間,尤宜深慎。"太宗日:“善?!?/p>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杜讒邪》,有刪改)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筆在相應位置的答案處標記。

若因曲受回讒閽?妄害回忠良回必宗廟回丘墟國市朝回霜露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具,指詳細地、詳盡地,與《陳情表》“臣具以表聞”中的“具”含義相同。

B.“惟婦言是聽”中“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與成語“馬首是瞻”的“是”用法相同。

C.絕,指杜絕、摒棄。與《三峽》“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中的“絕”含義不同。

D.寢,睡覺,也指止息,文中指后者,與成語“按甲寢兵”的“寢”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考察前代的歷史,認為那些讒佞奸邪的人,用花言巧語和諂媚討好的方式取悅人,

結黨營私,相互勾結,是危害國家的敗類。

B.齊將斛律明月和隋臣高潁都是能臣良將。斛律明月的聲威令敵國聞風喪膽,以至周朝人每

年都要斫碎汾河的冰,方便齊國士兵西渡。

C.周成王幼時以賢明的周公、召公為師,成為圣明君主;而秦朝的胡亥以趙高為師,篡位后

極為殘暴。二者對比,說明太子擇師的重要性。

D.魏征認為人的智慧的差別使得他們接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程度也不同,唐太宗是具有上等智

慧的人,所以能不受柴紹、竇誕等人影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

譯文:..............................................................................

(2)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禍及其身,社稷尋亦覆敗。

譯文:.......................................................................

5.唐太宗認為該如何杜絕讒諧之事?請簡要概括。

[多練一點]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高潁有經國大才,為隋文帝贊成霸業(yè),知國政者二十余載,天下賴以安寧。

譯文:.......................................................................

⑵成王幼小,以周、召為保傅,足以長仁,致理太平,稱為圣主。

譯文:.......................................................................

7.“此實朕所望于群公也”一句中,“此”指代什么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

材料一:

先生諱愈,字退之。七歲屬文,意語天出。長悅古學,業(yè)孔子、孟子,而侈其文。貞元十

四年,用進士從軍宰相董晉平汴州之亂,又佐徐州、青、淄,通漕江淮。十九年,關中旱饑,

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怨。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寬民徭而免田租之弊。專政者惡之,

行為連州陽山令,陽山民至今多以先生氏洎字呼其子孫。憲宗盛儀衛(wèi)迎佛骨,士女縱觀傾城,

先生大懼,遂移典校上章極諫,咚潮州刺史。大官謫為州縣,落不若皆,先生臨之,若以資遷。

洞究海俗,海夷陶然,遂生鮮魚稻蟹,不暴民物。掠賣之口,計庸免之,來相計直,輒與錢贖。

及還,著之赦令。轉刺史袁州如潮。征拜國子祭酒,其屬一奏用儒生,日集講說生徒,官之以

藝學淺深為顧。既用兵部侍郎,方鎮(zhèn)反,太原兵以輕利誘回紇,召先生禍福,譬引虎嚙臃血,

直今所患,非兵不足,遽疏陳得失。王廷湊屠衣冠,圍牛元翼,人情望之若大蜿虺,先生奉詔

入賊,淵然無事行者。既至召眾賊迎前抗更數(shù)責致人子命,詞辯而銳,悉其機情,賊眾懼伏。

賊帥曰:“惟公指。”令乃約之出元翼,歸士大夫之喪。功可意而復,穆宗大喜,且欲相之,

遷吏部侍郎。四年十二月丙子,薨靖安里第,年五十七。嗣天子不御朝,贈禮部尚書。

(節(jié)選自皇甫混①《韓文公神道碑》,有刪改)

材料二:

貞元十二,兄佐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視我無能,待予以友。講文析道,為益之厚。

二十九年,不知其久。兄以疾休,我病臥室。三來視我,笑語窮日。何荒不耕,會之以一。人

心樂生,皆惡言兇。兄之在病,則齊其終。摩華以盡,靡惑于中。

(節(jié)選自李翱②《祭吏部韓侍郎文》,有刪改)

【注】①皇甫混:唐朝時期大臣,是韓愈的學生、好友。②李翱: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

哲學家、詩人,是韓愈的學生、好友。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筆在相應位置的答案處標記。(3分)

既至因召眾回賊帥回前回抗聲回數(shù)責回致回天子回命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貶,指被貶,“戍卒叫,函谷舉”的“舉”表示被攻下,兩者用法相同。

B.薄不治務,指靠近卻不處理政務,“薄”與成語“日薄西山”的“薄”含義相同。

C.除,意思是任命,授職,與《陳情表》中“除臣洗馬”的“除”含義相同。

D.順化,指順應自然,“化”與《蘭亭集序》中“況修短隨化”的“化”含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為官一方,深得百姓的愛戴,曾因為民請命而得罪權貴,陽山百姓至今仍然愛用他的

姓氏和字呼喚自己的子孫。

B.韓愈正直敢諫,唐憲宗以盛大禮儀迎佛骨,百姓傾城圍觀,他非常擔憂,便進諫勸阻,最

后觸犯龍顏,慘遭貶謫。

C.韓愈積極善為,任潮州刺史時,采用計算傭工和政府出錢的方式解決蓄奴的問題,奴隸自

由后,還將之寫在赦免政令中。

D.韓愈有膽有識,王廷湊殺人造反,人心惶惶下,他奉命招撫,逆賊順伏,最后還邀請王廷

湊跟隨牛元翼出來當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⑴長悅古學,業(yè)孔子、孟子,而侈其文。(4分)

譯文:..............................................................................

⑵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寬民徭而免田租之弊。(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韓愈的為師之道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3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20分)

貞觀五年,李百藥為太子右庶子,時太子承乾頗留意《典》《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