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測試題_第1頁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測試題_第2頁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測試題_第3頁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測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一、選擇題1.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期間透露,中國愿同美國談判,也準備同蔣介石談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同時,毛澤東也主動通過外國來訪者表示,臺灣問題可以用談判來解決,中國尤其希望和美國簽訂和平條約。材料表明()A.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已正式確定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以正式確立C.中國已成為世界外交舞臺的強國 D.臺灣問題已牽涉到中美外交問題2.以下是四幅新中國不同時期的宣傳畫。按畫中主題體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3.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指出:香港主權回歸后,中國在香港設特別行政區,除國防和外交事務外,特區享有高度自治權,特區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這體現了()A.三權分立原則 B.地方自治原則C.主權平等原則 D.一國兩制原則4.“就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從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殘痕,完整而徹底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是()A.“一國兩制”的提出B.“九二共識”的確定C.中國國際威望的提高D.中國國力的強大5.1987年2月,部分臺灣同胞發起返鄉運動,發表了《自由返鄉運動宣言》。5月10日母親節,一些老兵穿著寫有“想家”兩個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頭。不久,老兵合唱團在一次集會上演唱《母親您在何方?》,臺上臺下的老兵哭成一片。這反映了()A.“一國兩制”構想得到臺灣同胞的普遍認同B.臺胞期盼當局盡快放開赴大陸探親的限制C.海峽兩岸業已達成“一個中國”的共識D.港澳回歸為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奠定基礎6.1987年,臺灣民眾發起返鄉運動,印發《我們已沉默了四十年》的傳單30萬份。傳單寫道:“難道我們沒有父母?而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則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這一潮流促成了()A.兩岸隔絕狀態的打破 B.“九二共識”的達成C.“和平統一”口號的提出 D.海峽兩岸“三通”的開展7.“幾個小時前我還是皇家警察,但現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該警察說這句話的背景是()A.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B.中英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C.《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頒布D.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8.臺灣詩人于光中的《鄉愁》吟道:“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為早日結束兩岸分離局面,實現祖國統一,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下列哪份文件闡述了這一構想()A.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B.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C.1981年《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D.1984年《政府工作報告》二、非選擇題1.學習歷史,重在培養史料分析和歷史思維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6分)材料一領事裁判權發生于條約之中,欲去領事裁判權,必先改正條約……非先編訂完全之法律,斷不能達改正條約之望。條約不改正,則領事裁判權永無撤廢之日,我國國權,亦永無恢復之時矣。——楊延棟《論改正條約與編訂法律有連結之關系》(1902年)材料二在國內反帝愛國運動的壓力下,華盛頓會議上,中國代表據理力爭,達成山東問題之解決。隨后,會議通過的《九國公約》又規定:“施用各種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摘編自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上)》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決定,西方國家如果要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就得按平等原則。……保留香港作為大陸的國際通道。……為進一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鄧小平指出,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據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整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述新中國建立后,為解決殖民主義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先后采取了怎樣的方針和主張?簡析上述方針和主張的影響。(10分)(4)綜上,請用一句話概括三則材料所貫穿的主題。(2分)2.(13分)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則有損民族的利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三孫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歷盡艱辛,無數先烈前仆后繼,終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光輝業跡,已成定論。國共兩度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首次合作,孫先生領導,吾輩雖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事雖經緯萬端,但縱觀全局,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今日吾弟在臺主政,三次合作,大責難謝。……評價歷史,展望未來,應天下為公,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最高準則,何發黨私之論!——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節選)請回答:(3)書信往往帶有濃厚的親情、鄉情,反映寫信者的誠摯愿望。據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有利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積極因素。(4分)3.1949年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回顧這段歷史進程,老師制作了下表,并列舉標志性史實如下:①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