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州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新疆克州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新疆克州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新疆克州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新疆克州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新疆克州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36分。1.下列估測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人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約10s B.中學生步行速度約為1m/s

C.中學生的課桌高度約1.5【答案】B

【解析】解:

A、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1min跳動的次數在75次左右,跳動一次的時間接近1s。故A不符合實際;

B、中學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m/s左右。故B符合實際;

C、中學生的身高在2.下面哪個圖像是晶體的熔化溫度變化曲線(

)A. B.

C. D.【答案】B

【解析】解:AB、A中物質整體升溫,因此是熔化圖象,同時圖線中沒有一段呈水平,說明該物質沒有一定的熔點,因此是非晶體。B圖中物質整體升溫,因此是熔化圖象,同時圖線中有一段呈水平,說明該物質有一定的熔點,因此是晶體。故A錯誤,B正確。

CD、C中物質整體降溫,是凝固圖象,C圖線有一定的凝固點,因此是晶體在凝固;

D中物質整體降溫,是凝固圖象,但從圖線看,沒有一定的凝固點,隨著放熱溫度一直下降,因此是非晶體在凝固;故CD錯誤。

故選:B。

總體來看,熔化是一個吸熱升溫的過程,晶體有一定的熔點,圖象中有一段是呈水平的,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一邊吸熱、一邊升溫、一邊熔化,據此可對圖甲做出分析;

凝固是一個放熱降溫的過程,晶體有一定的凝固點,圖象中同樣有一段是呈水平的,非晶體沒有一定的凝固點,一邊放熱、一邊降溫、一邊凝固,據此可對圖乙做出分析。3.如圖所示,小明將懸掛的輕質小球緊靠音叉,用小錘輕敲和重敲音叉時,聽到音叉的聲音,小球彈開明顯的角度。此現象說明(

)A.發聲的物體正在振動

B.發聲的物體不一定振動

C.小球是放大聲音響度的

D.小球是改變聲音音色的【答案】A

【解析】解:

AB、音叉發聲時,小球彈開,可以說明聲音產生于物體的振動,故A正確,B錯誤;

C、音叉振動的幅度不易觀察,通過比較小球彈開角度大小,可以反映音叉振動的幅度,故C錯誤;

D、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小球彈開的角度越大,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而不是音色,故D錯誤。

故選:A。

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當發聲體的振幅越大時,發出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4.下列運動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A.鮮花怒放 B.駿馬奔騰 C.雪花飛舞 D.日出日落【答案】A

【解析】解:A.鮮花怒放,是生物在生長,不是機械運動,故A符合題意;

B.駿馬奔騰,位置發生了變化,屬于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雪花飛舞,有位置的變化,屬于機械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

D.日出日落,位置發生了變化,屬于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機械運動是宇宙間最普遍的運動形式之一,在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5.微信是人們普遍使用的工作和交流軟件,我們可以通過密碼登陸,還可以用聲音鎖登陸。設置聲音鎖要錄入用戶的聲音,登陸時只有該用戶的聲音才能成功登陸,極大地提高了安全性,那么聲音鎖登陸微信是識別出了用戶聲音的哪一特性(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長短【答案】C

【解析】解:音色是取決于物體本身的一種特性,可以用于區分發聲體,聲音鎖登陸微信就是識別出了用戶聲音的音色。

故選:C。

音色是取決于物體本身的一種特性,可以用于區分發聲體。

本題考查了音色與音調和響度的區別,是一道基礎題。6.在“天和號”核心艙中的航天員說自己是靜止的,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A.天和號 B.地球 C.月亮 D.太陽【答案】A

【解析】解:

A.以“天和號”為參照物,航天員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航天員是靜止的,故A正確;

BCD.以地球、月亮、太陽為參照物,航天員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所以航天員是運動的,故BCD錯誤。

故選:A。

7.下列對聲的應用實例中,主要利用聲波傳遞能量的是(

)A.有經驗的瓜農根據拍擊西瓜發出的聲音就能判斷西瓜的生熟

B.醫生用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臟跳動的情況

C.利用聲納測海深

D.將揚聲器對準火焰,播放音樂,火焰跳動【答案】D

【解析】解:A、瓜農根據拍擊西瓜發出的聲音就能判斷西瓜的生熟,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A錯誤。

B、醫生用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臟跳動的情況,是根據聲可以傳遞信息,故B錯誤。

C、利用聲納測海深,是利用聲可以傳遞信息,故C錯誤。

D、將揚聲器對準火焰,播放音樂,火焰跳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D正確。

故選:D。

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熟悉生活中的常見實例。

知道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能夠區分生活中的實例,可解答此題。8.《朗讀者》是全民喜愛的節目,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觀眾主要依據音色區分主持人和朗讀者的聲音

B.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約約3×108m/s【答案】A

【解析】解:

A.觀眾主要依據音色區分主持人和朗讀者的聲音,故A正確;

B.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B錯誤;

C.明讀者的聲音很大是因為聲帶的振幅大,發出聲音的響度大,故C錯誤;

D.我們調節電視機的音量改變的是聲音的響度,故D錯誤。

故選:A。

(1)音色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與發聲體有關,不同的發聲體音色一般不同;

(2)聲音在15℃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3409.如圖所示物態變化中屬于液化的是(

)A.春天冰雪遇暖消融

B.水燒開時,壺嘴冒出“白氣”

C.洗手后,用電熱干手器將手烘干

D.冬天,窗玻璃上出現美麗的“冰花”【答案】B

【解析】解:

A、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態的冰雪融化成為水,是熔化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

B、燒開水時,從開水壺嘴中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象,故B符合題意

C、用干手器將手烘干,手表面的水汽化成為水蒸氣,是汽化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

D、窗玻璃上是冰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化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物體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物體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體由液態變為氣態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兩種方式是蒸發和沸騰。物體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體由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

本題考查的是我們對于生活中物態變化的判斷,以及物態變化伴隨的吸放熱情況,是一道基礎題。10.如圖所示是甲、乙兩個物體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是靜止的

B.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C.第20s,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同

D.0~【答案】C

【解析】解:A、由圖可知,甲的速度不隨時間變化,且速度不為零,則甲不是處于靜止狀態,故A錯誤;

B、由圖可知,乙的速度隨時間不斷增大,即乙做加速運動,故B錯誤;

C、由圖可知,第20s,甲、乙的v?t圖線相交,表示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同,故C正確;

D、在0?20s內,甲的速度不變,s甲=v甲t=5m/s×20s=100m11.對于如圖所示的聲學現象描述或解釋正確的是(

)

A.圖甲:道路兩旁的隔音墻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圖乙: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C.圖丙:吹笛子時,按住不同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

D.圖丁:航母艦載機指揮員佩戴耳罩,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答案】C

【解析】解:A.道路兩旁的隔音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錯誤;

B.聲能夠傳遞信息和能量,用“B超”檢查身體,主要是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信息,故B錯誤;

C.圖丙中吹笛子時,按住不同氣孔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故C正確;

D.航母艦載機指揮員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

故選:C。

(1)防治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2)聲能夠傳遞信息和能量;12.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看到燒開水時從壺嘴冒出“白氣”,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圍也有“白氣”,如圖所示。下面對這兩種“白氣”的解釋正確的是(

)A.兩種白氣都屬液化現象

B.兩種白氣都是原來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

C.壺嘴冒出的白氣是壺里冒出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D.雪糕周圍的白氣是雪糕升華形成的【答案】A

【解析】解:從壺嘴冒出的“白氣”是由壺嘴冒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雪糕周圍的“白氣”是由雪糕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選:A。

液化是指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它需要放熱,根據題目所給內容,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態變化現象,只要我們認真的觀察就一定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21分。13.(1)圖(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物體A長度為______cm。

(2)【答案】1

2.40

337.5

【解析】解:(1)圖(a)中,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0.00cm對齊,右側與2.40cm刻度對齊,所以物體A的長度為L=2.40cm;

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6”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超過五分半;

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14.單位換算:54km/h=______m/s;0.8mm【答案】15

8×105【解析】解:54km/h=54×13.6m/s=15m/s;

0.8mm=0.8×10?6nm=815.“神舟六號”在太空中,航天員在飛船內可以直接對話,如果在飛船外共同作業時,他們卻不能直接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進行交流,原因是______。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______

m/s,聲音在空氣中比在水中傳播得______(選填“快”或“慢”)。【答案】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340

【解析】解: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所以聲音不能在太空中傳播,因此在艙外他們之間的交流必須用電子通信設備;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水屬于液體,鋼鐵屬于固體,所以聲音在水中和鋼鐵中傳播得比在空氣中快。

故答案為:聲音傳播需要介質;340,慢。

①聲音需要介質進行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②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16.正在行駛的列車速度是15m/s,這句話的物理意義是列車1秒鐘運動______米;勻速直線運動是指物體沿直線且______【答案】15

速度

【解析】解:速度值的含義是表示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15m/s表示列車在1s內通過的路程是15?m;

勻速直線運動是指物體沿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

故答案為:15;速度。17.生活中常用“高”、“低”來形容聲音,“引吭高歌”描述聲音的______(選填“音調”或“響度”)。【答案】響度

【解析】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說明聲音的響度大。

故答案為:響度。

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要知道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振動幅度越小,響度越小。

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聲音特征中的響度定義去分析解答。18.小明正在家里學習,窗外傳來廣場舞的音樂聲,影響到他的學習。對小明來說,廣場舞的音樂聲屬于______(選填“噪聲”或“樂音”);為避免干擾,他戴上了耳罩這是在______(選填“聲源處”、“傳播途中”或“人耳處”)減弱噪聲。【答案】噪聲

人耳處

【解析】解:廣場舞的音樂影響到了小明的學習,故屬于噪聲;

為避免干擾,小超戴上了耳罩,這是從聲音的接收處控制噪聲的,即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故答案為:噪聲;人耳處。

(1)樂音通常是指哪些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從環保角度來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2)防治噪聲的途徑,從三方面考慮: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19.2024年4月10日,雪龍號圓滿完成中國第40次南極科考任務。雪龍號在科考活動中經過某海洋區域時,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從海面豎直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從發射到接收到回聲所用的時間為4s,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該處海洋的深度為______m;在月球表面不能用聲波來探測距離,原因是______【答案】3000

真空不能傳聲

【解析】解:由題意可知,從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到回聲所用的時間為4s,則超聲波傳播到海底的時間為2s,則可得海洋深度為h=vt=1500m/s×2s=3000m20.地震,給人民群眾造成了重大損失,地震時產生的聲音人聽不到,而一些動物卻能聽到,原因是地震產生的是______(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員,通過敲擊物體使其______發出聲音,被及時獲救。在地震廢墟中,遇難人員不盲目叫喊而采取敲擊固體物來吸引救援人員的注意,不僅節省體力,而且這也是利用聲音可以在______(填“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播且傳聲效果好的道理。【答案】次聲波

振動

固體

【解析】解:地震時產生的聲音人聽不到,而一些動物卻能聽到,原因是地震產生的是次聲波;

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員,通過敲擊物體使其振動發出聲音,被及時獲救;

在地震廢墟中,遇難人員不盲目叫喊而采取敲擊固體物來吸引救援人員的注意,不僅節省體力,而且這也是利用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且傳聲效果好的道理。

故答案為:次聲波;振動;固體。

地震波是次聲波;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速的大小根介質的種類有關,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

本題考查了次聲波、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是一道聲學綜合題。21.86版《西游記》電視劇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制作團隊采用了干冰打造出神秘而又逼真的天宮氛圍如圖所示,主要是利用干冰______(填寫物態變化的名稱)時吸熱致冷,引起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______(填寫物態變化的名稱)而形成的霧狀水珠懸浮于空氣中,營造出煙霧繚繞的天宮美景。【答案】升華

液化

【解析】解:干冰吸熱升華,使周圍空氣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形成液態小水滴,所以會出現“煙霧繚繞”的現象。

故答案為:升華;液化。

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吸熱;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放熱。

此題考查了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及吸放熱情況,是一道聯系實際的應用題,難度不大。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0分。22.小紅同學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先放在斜面底端后來移至斜面的中部,頂端、中部、底端三點在米尺上對應的位置如圖所示,小紅同學用電子停表記下了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時對應的時刻,如圖所示。

(1)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

(2)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使它保持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坡度。放置金屬片的作用是______。

(3)如圖,用刻度尺測量s1,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則s1的讀數是______cm,小車在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1=______m【答案】v=st

較小

便于計時

80.65

0.02【解析】解:(1)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是通過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利用速度公式計算得到小車的平均速度,所以該實驗的原理是v=st;

(2)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使它保持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車以較小的速度從斜面滑下,以便能較準確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金屬片的作用:聽到木塊撞擊金屬片的聲音便于計時;

(3)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圖可讀出s1=80.65cm=0.8065m;

小車運動s1路程所用的時間t=00:00′:33″?00:00′:00″=33s,則小車在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1=s1t1=0.8065m33s≈0.0223.諾諾同學在“探究冰和石蠟的熔化規律”時,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在實驗過程中,每隔1min記下溫度計的示數,同時還要觀察冰和石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