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學案第16課大眾傳媒的變遷_第1頁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學案第16課大眾傳媒的變遷_第2頁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學案第16課大眾傳媒的變遷_第3頁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學案第16課大眾傳媒的變遷_第4頁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學案第16課大眾傳媒的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6課大眾傳媒的變遷課程標準學法指導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媒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1.梳理報紙、廣播影視和網絡的發展歷程。2.列表比較各傳媒的特點。3.結合時代背景和生活實際,理解報紙、廣播影視和網絡的發展普及帶來的影響。知識點一報刊業走向繁榮1.出現(1)19世紀中期前后,外國人開始在華辦報,有《中國叢報》和《萬國公報》等。(2)19世紀70年代,出現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2.發展(1)戊戌變法前后:維新派創辦報刊,宣傳維新思想。(2)辛亥革命時期:革命派創辦報刊,同維新派展開論戰。(3)新文化運動時期:先進知識分子利用報刊大力宣傳民主科學思想。(4)20世紀前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創辦《共產黨》《紅色中華》《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政論性報刊。(5)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日報》《紅旗》等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政策、方針的主要輿論工具,而《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報刊的內容也比較豐富。3.繁榮(1)除黨報黨刊外,各種專業性、娛樂性報刊也創辦起來。(2)各報刊把真實、及時、客觀和講求新聞價值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預習評價】1.(判斷)近代中國最早出現的報刊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2.(判斷)20世紀前期,國共兩黨報刊在報道主題和內容上是一致的。(×)3.(思考)清末一首名為《報館》的竹枝詞寫道:“是非曲直報中分,一紙風行四海聞。振聵發聾權力大,萬般提創總由君?!边@說明報紙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提示報紙具有宣傳教育、啟迪民眾的社會功能。知識點二影視事業的發展1.電影事業(1)起步: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2)成熟:20世紀20年代以后,中國電影迅速發展,并走向成熟。(3)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工農生活和革命戰爭題材被搬上銀幕,成為電影主題。(4)輝煌: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電影走向輝煌。2.電視事業(1)誕生:1958年,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標志中國電視業的誕生。(2)普及:改革開放后,電視逐漸普及。(3)影響: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增加了信息量;在現代社會中,看電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绢A習評價】1.(判斷)《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2.(判斷)電影和電視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重要發明,在同一時期傳入中國。(×)3.(思考)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的網址是://m1905,網址設置“1905”的寓意是什么?提示1905年,我國誕生了第一部國產影片《定軍山》,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知識點三互聯網的興起1.誕生:20世紀60年代末。2.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后風靡全球。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3.特點(1)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的功能,被稱為“第四媒介”。(2)網絡媒介可以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還能模擬三維動態效果,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3)互聯網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4.影響(1)互聯網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2)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娛樂方式?!绢A習評價】1.(判斷)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和進步使人們越來越快、越來越廣地獲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2.(思考)電子商務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貿易方式,足不出戶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ヂ摼W與其他媒介手段相比,有什么明顯優勢?提示互聯網集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的優勢于一體,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高度互動,雙向傳受,使人們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緢D解歷史】近代報刊業發展的特點和影響【歷史縱橫】(教材第72頁)本段文闡述了中國報刊的發展變化史。早期的報刊實際上“報”“刊”不分的,后來二者才逐漸分離。“報”與“刊”在發行周期和刊載內容上有所不同?!菊`區警示】20世紀前期,由于國內的革命斗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紅色中華》《新華日報》等政論性報刊,與國民黨控制的《中央日報》等報刊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有較大差異性。【歷史縱橫】(教材第73頁)本段文字闡述了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的幾個標志性電影。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漁光曲》;電影《風云兒女》的插曲,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練v史縱橫】(教材第74頁)本段文字闡述了廣播的發展歷史。廣播是利用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信號的傳播媒介,按傳輸方式,可分為“有線廣播”和“無線廣播”兩種,20世紀早期,最先出現在美、英等西方國家。從20世紀20年代到改革開放前,廣播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電子媒介。改革開放后,廣播的傳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但依然占有一定地位。【資料回放】(教材第75頁)肖恩·馬羅尼用簡單的一句話形象的描述了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媒介的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易操作,人們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圖示巧記】大眾傳媒的變遷【誤區警示】報刊、影視、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了影響,但側重點不同:報刊最主要的是影響人們的政治生活,影視主要滿足大眾的文化娛樂生活,互聯網全方位、徹底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久麕燑c撥】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變化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手段,使異地傳輸更為便捷,促進了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也使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主題近代報刊業的發展[史料探究]1.原因史料西方列強的入侵,激起了中國數千年未有之劇變。先進的知識分子痛于外患之欺凌①,清廷之腐敗②,國亡之無日。認識到非革新不足以圖存,然手無權柄可探。遂致力于辦報,藉報紙傳播其主張③,以言論覺天下?!愑裆辍锻砬鍒髽I史》注:①反映了西方列強的侵略。②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敗。③反映了辦報的目的是喚醒民眾。思考依據史料分析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倡辦報刊的原因。其目的是什么?提示原因:列強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敗,政治黑暗。目的:輿論宣傳、喚醒民眾,革新圖存。2.特點史料注:三幅圖片分別是維新派、革命派和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所辦的報刊,這些報刊的創辦在不同的時期,分別宣傳了其時代的思想。思考依據三幅圖片結合所學說出三幅圖片分別傳播的思想各是什么?概括報刊這一傳播媒體在當時發展的突出特點。提示思想:《時務報》傳播維新思想,《民報》傳播民主革命思想,《新青年》傳播民主與科學思想。特點:辦報活動與現實政治斗爭關系密切,大部分報刊都是為了適應政治斗爭的需要而創辦的。3.作用史料時四方新學士子喜康、梁議論新穎,群相呼應,起而組織學會討論政治問題與社會問題。舉其著者,如長沙之湘學會、時務學堂……其他如算學會、農學會、天足會、禁煙會等,猶不可計數,而每會必有一種出版物以發表意見①。于是維新運動,頓成活躍之觀②,而雜志亦風起云涌,盛極一時?!旯瘛吨袊鴪髮W史》注:①傳播進步思想。②推動政治運動。思考依據史料分析近代報刊的作用。提示宣傳進步思想文化;推動政治運動。[史論形成]近代報刊業發展的特點及影響1.特點(1)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報刊,是伴隨著西方列強的滲透和侵入由外國人創辦的。(2)“報”“刊”不分。中國近代所謂的報,實際上既指報,也包括各種期刊。(3)辦報活動與現實政治斗爭關系密切,大部分報刊都是為了適應政治斗爭的需要而創辦的。2.影響(1)報刊作為重要的新聞媒介,時效性較強,是人們了解國內外大事的重要渠道。(2)在通達民情、傳播知識、開啟民智、立言議政和實行輿論監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近代社會,報刊對中國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名家論史]報刊的作用觀點:維新派報紙有兩個主要版面。一版專用于報道新聞,另一版專用于社論。通商口岸報紙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業和地方消息,在維新派報紙中卻明顯地缺乏?!M正清導讀:近代中國,通商口岸的報紙更多的用來宣傳商業和地方信息,而維新派為宣傳其政治主張和維新變法的需要,其報刊更多的用來宣傳新聞和社論,這說明報紙已經成為維新派宣傳政治綱領的工具。主題互聯網的發展[史料探究]1.互聯網的優勢史料要想預言互聯網的發展,簡直就像企圖用弓箭追趕飛行的子彈①一樣。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擊鍵盤的同時,互聯網就已經不斷地變化了。——英國學者尼爾·巴雷特注:①反映了互聯網發展的速度。思考史料反映了什么現象?結合所學分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提示現象:互聯網發展迅速。原因:互聯網集其他媒介的優勢于一體,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人們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2.互聯網的影響史料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網上參政議政已成為一種新景象,大大提高了政府決策的民主性和民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而這種新的參與媒介具有傳統媒介無可比擬的便捷、廣泛、深入、互動等優勢,成為各傳播主體之間交流和對話的最佳平臺,從而產生了所謂的“互聯網政治”新景觀①?!罱堋痘ヂ摼W對政府決策的積極影響》注:①體現了網絡以其優越性促進了民主政治的發展。思考(1)依據史料分析互聯網的影響。提示有利于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性;有利于提高民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史料二注:漫畫體現了網絡一些不良信息泛濫,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思考(2)依據史料中的漫畫,分析網絡對社會產生了什么消極影響?提示網上信息量大,各種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網上一些負面信息便會乘機而入,影響社會,特別是對好奇心強而自制力不強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響。[史論形成]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原因、影響及應對之策1.原因(1)互聯網集其他媒介的優勢于一體,而且價格低廉。(2)互聯網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人們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3)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2.影響(1)積極方面:互聯網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使人們獲取更多的知識,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2)消極方面:網絡不良信息會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戀網吧、荒廢學業、誤入歧途等。3.應對之策(1)順應世界潮流。由于互聯網具有極大的優勢,我國必須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加快互聯網技術在各個產業中的應用,促進社會信息化發展,從而帶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2)消除負面影響。針對網絡的負面影響,政府必須加強管理,使互聯網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同時,社會、教師等要正確引導青少年科學、合理地使用互聯網。一、學思之窗(教材P74)除技術因素外,你認為電視普及的因素還有哪些?提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購買力強,電視成為家庭中的普通電器;群眾精神生活的需要,電視節目專業性、知識性、娛樂性并存,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群,易與觀眾形成互動;是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視性、多角度、覆蓋面廣的優勢,開闊人們視野,對社會影響大;政府政策的支持。二、本課測評(教材P75)網絡媒介與其他大眾傳播媒介相比,有哪些優勢?提示(1)網絡媒介集其他三種媒介的優勢于一體,文字、圖像、聲音兼備,還能模擬三維動態效果,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2)互聯網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傳者與受者之間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時溝通,使信息的即時反饋得以實現。(3)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三、學習延伸(教材P75)做一次社會調查,看哪種媒體對我國高中生的生活影響最大。提示(1)可以以你所在的班級為范圍,設計一個問卷,通過逐個調查的方式分析每位同學平時主要通過什么媒體了解國內外大事及輔助學習。問卷可以包括每天接觸這種媒介的時間、地點、主要瀏覽或聽取的內容,對其日常學習生活的影響等欄目。(2)對以上反饋的信息進行歸納分析,然后寫出調查報告,以備全班討論或投稿發表。1.(2017·齊齊哈爾高一檢測)19世紀70年代初,有人作詩云:“見聞歷歷備于此,讀之可驚復可喜。費去十文買一紙,博古通今從此始?!痹娭兴岬降摹凹垺笔?)A.傳單B.信件C.報紙D.電報解析據材料信息“見聞歷歷備于此”“費去十文買一紙”可以判斷為報紙。答案C2.(2017·邯鄲高一檢測)《故都雜詠》中寫道:“嘖嘖沿街賣報聲,成天奔走送新聞;秀才不出門前去,一樣全球消息靈?!辈牧媳砻鹘鷪蠹?)A.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 B.豐富了大眾的娛樂生活C.加速了社會新聞的傳播 D.宣傳民主革命政治主張解析題干中體現了秀才不出門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說明近代報紙推動了社會新聞的傳播。答案C3.(2017·福州高一檢測)1896年8月14日《申報》刊登了一則廣告:“徐園七夕設文虎(即燈謎)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戲。”這則材料中蘊含的最恰當的歷史信息是()A.上海拍攝國產第一部電影B.電影傳入中國上海C.電影最先出現于中國D.上海報業非常發達解析題干中的時間是19世紀末,即為電影傳入中國的時期,因此只有B項最為恰當。答案B4.(2017·臨汾高一檢測)浙江電視臺播出的節目《奔跑吧兄弟》吸引了無數觀眾,這除了編導的匠心獨具外,還得益于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作為現代傳媒技術手段之一的互聯網被稱為()A.“第一媒介” B.“第二媒介”C.“第三媒介” D.“第四媒介”解析互聯網同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媒介一樣,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稱為“第四媒介”,故選D。答案D5.(2017·長春高一檢測)中國互聯網獲得迅速發展的最主要的自身原因是()A.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B.互聯網滿足了人們對時尚的追求C.互聯網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D.中國政府在財力上的積極支持解析注意題干的限定條件“自身原因”,互聯網集其他三種媒介的優勢于一體,從而發展非常迅速。答案C6.(2016·新疆學業水平)王大媽要組織一個廣場舞團隊參加比賽,為了盡快購齊比賽服裝,她用了不到一小時就通過從淘寶網上訂購好了服裝,這說明推動了人們生活生產方式改變的是()A.互聯網的發展 B.報紙的宣傳C.電視的普及 D.智能的普及解析材料中“淘寶網”體現的是互聯網的發展,故選A項。答案A7.(2017·聊城高一檢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展示近代以來中國大眾傳媒的發展變遷情況,某班同學組織了一次圖片展覽活動。以下是活動中展出的部分圖片。材料二中國大眾傳媒發展情況表(1985~2000年)年份類別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報紙總印數(億份)246.8211.3266.3318.4329.3廣播節目制作時間(小時)280799647746233216429316823381466電視節目制作時間(小時)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互聯網用戶(戶)——721330145189021717(1)請按在中國出現的先后順序,寫出材料一中圖片反映的傳媒形式的名稱。并為本次展覽擬定一個標題。(2)根據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種傳媒發展速度,哪種最快?說明了什么問題?解析第(1)問,依據圖片考查基本的傳媒形式并擬定標題,屬基礎知識的考查,容易作答。第(2)問,主要從表格中提取信息,注意數字的對比分析。答案(1)圖一:報刊;圖二:電影;圖三:電視;圖四:互聯網。標題:近代中國大眾傳媒的變遷(精神的來源——大眾傳媒的變遷)等。(2)互聯網發展的速度最快。說明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訊事業的快速發展。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近年以來,社會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需要有一種大眾化、傳播快的媒介,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渠道。適應這種需要,近代中國最先出現的媒介是()A.電影B.電報C.報刊D.解析B、D兩項為通訊工具。報刊在19世紀中前期出現,到19世紀末出現電影,繼報紙、廣播和電影之后出現互聯網。答案C2.1919年《京報》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作了專門報道,這一報道最能體現出報紙具有的功能是()A.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地傳播重大事件B.傳播時事新聞,以助人們快捷了解重大事件C.輿論監督,以助人們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D.通達民情,以助人們更便利地上書言政解析材料中“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做了專門報道”正是對此功能的體現,B項符合題意;A項錯在“聲像俱備”;C、D兩項中的社會功能與題干無關,故選B項。答案B3.報刊的出現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的體現。有關下列報紙說法正確的是()A.都創辦于19世紀末B.都宣傳民主共和思想C.都促進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D.都徹底批判封建思想觀念解析維新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故C項是其共同點。答案C4.晚清上海人孫寶瑄在日記里記載:“覽電光影戲,觀者蟻聚。俄,群燈熄,白布間映車馬人物,變動如生,極奇。”中國人能看到自己制作的最早的“電光影戲”是()A.《定軍山》 B.《歌女紅牡丹》C.《紅樓夢》 D.《聊齋志異》解析“電光影戲”指的是電影,中國人自己制作的第一部電影是《定軍山》,A正確。B出現于1931年,與“最早”不符;C、D是文學作品,且搬上熒屏時是電視連續劇的形式,不符合題意,故排除。答案A5.美國許多青少年無休止地看電視,日益“發?!?,成為“沙發土豆”。這主要說明了()A.電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B.電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C.美國的電視事業發達D.電視引領了文明的發展趨勢解析電視出現后,美國青少年由于無休止地看電視,導致了身體的肥胖。說明了電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他選項與題目無關。答案A6.現在有網友認為,“你的微博粉絲超過了100,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1000,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萬,你就是一本雜志;超過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1000萬,你就是電視臺?!边@從側面反映了互聯網()A.受眾面廣,滲透性強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強C.信息容量大、時效性強 D.受眾選擇的主動性大解析“粉絲”意為追隨者或受眾,“粉絲”數量多說明受眾面廣,也說明網絡滲透性強。B、C、D三項不是題干材料所要說明的問題。答案A7.用QQ聊天、用E-mail發郵件、用Blog(博客)寫日記、用微信發紅包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這表明()A.郵電通信事業獲得了新發展B.廣播影視成為民眾文化生活的主體C.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交往方式D.新技術、新觀念深入人心解析網絡聊天、網絡日志等都體現了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與交往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A、B、D三項與材料無直接關系,都不符合要求。答案C8.以下有關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等傳播媒介的說法,正確的是()A.廣播是最早的現代大眾傳播媒介B.影視是音像媒介,具有很強的時效性C.互聯網是電子媒介,是信息社會的一個標志性信息D.這三類媒介從技術層面上說是一個逐步替代的過程解析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各有各的特點,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同的影響,它們在技術層面上并不存在著替代關系,它們都是作為一種新事物出現的。最早的現代大眾傳播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