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N20T/SMAofhigh-voltagecable上海市計量協會發布T/SMA0054-2024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一般要求 5作業流程 6可見光圖像數據分析 7紅外圖像數據分析 8檢測周期 附錄A(資料性)無人機系統飛行任務記錄單 9附錄B(資料性)無人機系統作業前檢查工作單 10附錄C(資料性)電纜終端無人機可見光檢測記錄表 12附錄D(資料性)圖例 13附錄E(資料性)無人機可見光檢測缺陷判斷依據 16附錄F(資料性)高壓電纜終端無人機檢測記錄手冊 18附錄G(資料性)高壓電纜終端無人機紅外檢測典型案例 20參考文獻 T/SMA0054-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上海市計量協會電力專委會提出。本文件由上海市計量協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電纜分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超高壓分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區公司、上海雙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無錫供電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奇、張偉、陳立榮、葉頲、李凌、顧黃晶、周婕、宋炳辰、許印白、劉暢、沈斌、周宏、陳佳、周詠晨、楊舒婷、何陽、周晶晶、王平羽、徐佳敏、鄭淑婷、馬凱波、謝素娟、李春輝、劉心悅、何邦樂、司文榮、肖嶸、何冰、張弛、肖榮偉、白雪松。本文件2024年11月首次發布。1T/SMA0054-2024高壓電纜終端無人機巡檢作業技術導則本文件規定了高壓電纜終端無人機巡檢作業的一般要求、作業流程、圖像數據分析等。本文件適用于戶外110(66)kV及以上高壓電纜終端的無人機可見光及紅外巡檢作業。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26859電力安全工作規程電力線路部分GB26860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站電氣部分GB/T22078.3額定電壓500kV(Um=550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及其附件第3部分:額定電壓500kV(Um=550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附件DL/T664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應用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戶外終端outdoorterminal在受陽光直接照射或暴露在氣候環境下或二者都存在情況下使用的終端。[來源:GB/T22078.3-20083.1]3.2起降區take-offandlandingarea滿足無人機安全起飛條件的區域。3.3操作區operationarea無人機操控員的作業區域。4一般要求4.1環境要求4.1.1無人機巡檢作業環境應符合DL/T664-2016中4.3.1、4.3.3條款中的相關要求。2T/SMA0054-20244.1.2可見光檢測應在白天進行,保證拍攝光線充足。4.1.3無人機工作環境溫度應在-20℃~50℃,相對濕度一般不大于85%。4.1.4無人機起降和作業時的風速,需滿足自身型號的出廠抗風要求。4.1.5不建議在雨、雪天氣開展無人機巡檢作業。4.2人員要求4.2.1無人機操控員應接受安全操控培訓,并經民用航空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向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申請取得相應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4.2.2現場作業人員需滿足DL/T664-2016《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應用規范》中4.1的人員要求。4.3設備儀器要求4.3.1無人機巡檢作業需要配備風速測量儀、溫濕度計、激光測距儀等,夜間作業需帶照明工具。4.3.2巡檢的無人機具體參數要求見表1。表1無人機參數要求技術內容技術要求飛行器重量起飛重量≤15kg最大飛行海拔高度5000m最大可承受風速≥8m/s最大懸停時間≥20min最大飛行時間≥20min工作環境溫度-20℃至50℃云臺角度抖動量±0.07°可控轉動范圍不小于-90°~35°范圍熱成像相機紅外分辨率≥640×512紅外對焦距離≥5m測溫方式點測溫、區域測溫測溫范圍不小于-20℃~150℃范圍3T/SMA0054-2024紅外測溫精度±2℃或±2%,取較大值可見光相機像素≥2000萬應急保護/低電量/手動一鍵返航4.3.3設備電池應妥善保管,定期充放電,確保電池性能良好。4.3.4嚴格按照無人機正常周期進行零件維修更換和保養,定期對無人機進行檢查、緊固等,確保設備狀態正常。4.4安全要求4.4.1現場檢測人員應嚴格執行GB26859、GB26860,并學習工作現場安全規定,經培訓合格。4.4.2執行作業前,作業執行單位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求,履行相關手續。開展緊急作業時,應辦理臨時作業申請。4.4.3作業現場應遠離人群密集、復雜建筑、軍事管轄、無線電干擾等可能影響無人機飛行的區域。無人機禁止從變電站(所)、電廠上空穿越。規避禁飛區。4.4.4作業前,確定緊急情況下的安全策略。當發生環境惡化或威脅無人機飛行安全的情況時,應停止本次作業;若無人機已經起飛,應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無人機返航,就近降落,或采取其他安全策略保證人員、設備和無人機安全。4.4.5無人機起降區、操作區均應與帶電設備保持的安全距離應符合GB26860-2011《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站電氣部分》中表1的相關要求。無人機起降區距離操作區距離不小于3米。4.4.6作業過程中,無人機與周圍帶電設備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無人機與典型電壓等級線路應滿足最小作業安全距離的要求,見表2。表2無人機巡檢作業最小作業安全距離電壓等級(kV)110(66)220330500750最小作業安全距離(m)233.54.564.4.7無人機起飛和降落時,作業人員應站在無人機正后方對尾起降,且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作業時,作業人員應避免在無人機的正下方。4.4.8夜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4.4.9禁止超視距飛行。5作業流程5.1作業前準備5.1.1人員準備4T/SMA0054-20245.1.1.1作業人員應至少2人,設一名無人機操控員,一名現場監護人。無人機操控員負責無人機飛行操作和終端檢測工作;現場監護人負責監護操控員安全完成巡檢工作。5.1.1.2作業前,全體作業人員應熟悉和掌握工作內容、方法、流程及安全要求。5.1.2起飛前準備5.1.1.3作業前勘察現場,核實終端線路雙重名稱無誤,確認設備情況、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氣象環境、空域情況等,并做好溫度、濕度、風速等數據記錄,確認現場具備起降和作業條件,并按照附錄A填寫飛行任務記錄單。5.1.1.4確定無人機操作區、起降區,放好起降板。5.1.1.5飛行前開展檢查無人機系統各項內容,見附錄B,確認無誤后可進行飛行工作。5.2正式作業5.2.1電纜終端可見光檢測5.2.1.1無人機宜從整體到局部開展電纜終端可見光檢測,檢測的內容及要求按照表3執行,并填寫高壓電纜終端可見光檢測記錄表,見附錄C。表3無人機可見光檢測要求及內容對象部件要求及內容電纜本體本體是否變形。外護套是否存在破損情況和龜裂現象。電纜終端套管外絕緣是否出現破損、裂紋,是否有明顯放電痕跡;套管密封是否存在漏油現象;瓷套表面不應嚴重結垢。電纜終端、設備線夾與導線連接部位是否出現異常現固定件是否出現松動、銹蝕、支撐瓷瓶外套開裂、底座傾斜等現象。電纜終端及附近是否有不滿足安全距離的異物。支撐絕緣子是否存在破損情況和龜裂現象。法蘭盤尾管是否存在滲油現象。電纜終端是否有傾斜現象,引流線不應過緊。主接地引線是否接地良好,焊接部位是否做防腐處理。附屬設施電纜支架電纜支架應穩固,是否存在缺件、銹蝕、破損現象。電纜支架接地是否良好。標識標牌電纜線路銘牌、相位標識牌是否缺失,字跡是否清晰、正確。5.2.1.2檢測完畢,拍攝一張可見光全景圖,拍攝角度為面向平臺正面俯視45。或平視,例圖見附錄D.1。圖像要求光線充足,圖中三相電纜終端、銘牌、夾具、出線桿、平臺等細節清晰(或另附清晰圖像)。5.2.1.3如存在隱患或缺陷,則加拍一張特寫,不同缺陷特寫例圖見附錄D.2-D.6。5T/SMA0054-20245.2.1.4可見光圖像命名建議為“日期-線路名稱-平臺/具體部位”。5.2.2電纜終端紅外檢測5.2.2.1檢測時,根據不同主體,調節對應輻射率,輻射率的選擇參照DL/T664-2016《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應用規范》的要求。硅橡膠類取0.95,電瓷類取0.92,金屬類取0.90。5.2.2.2三相電纜終端無人機巡檢應逐相進行,紅外拍攝時無人機應正對終端,鏡頭應盡量保持水平。5.2.2.3每相終端檢測時,應以該終端為中心水平環繞一周,確保360°無死角檢測。5.2.3.4紅外圖像應至少包含連接金具、絕緣套管、尾管、電纜本體四個部位,各部位應無遮擋。若尾管和電纜本體部位有遮擋,應對其進行單獨拍攝,拍攝時紅外鏡頭應盡量保持水平。5.2.3.5紅外圖像命名建議為“日期-線路名稱-紅外-相別”。5.3作業后檢查5.3.1巡檢作業結束后,應如實記錄無人機狀態和巡檢情況,清理現場,核對設備與工器具清單。5.3.2儀器設備使用完畢后,要關閉電源,妥善保存無人機電池。6可見光圖像數據分析對可見光圖像數據進行缺陷判斷,缺陷判斷依據參照附錄E。7紅外圖像數據分析7.1分析部位對于高壓電纜終端紅外圖像的精確分析,考慮由于施工不良易引發缺陷的部位,應選取連接金具,應力錐和尾管三個部位,如圖1所示。7.2熱點選取7.2.1選取連接金具、終端上部(環境參照)、應力錐、尾管、電纜本體五個部分進行溫度采樣,采樣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中:終端上部溫度作為環境參照溫度,一般選取第4~5裙邊處溫度作為應力錐的環境參照溫度。尾管選取終端底座以下至電纜封鉛的部分,將封鉛以下電纜本體溫度作為終端尾管的環境參照溫度。7.2.2每個采樣部位應避免背景干擾,選取各部位最高溫點并顯示。將相關數據填寫在無人機檢測記錄手冊中,包括設備資料、參數及5個溫度數值,并計算對應溫升,詳見附錄F。6T/SMA0054-2024圖1電纜終端溫度采樣示意圖7.3數據分析7.3.1連接金具7.3.1.1發熱分析電纜終端連接金具處發熱按照電流致熱原因進行分析,應參照DL/T664-2016《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應用規范》中附錄H的相關要求,計算相對溫差δ,分析發熱點溫度T。7.3.1.2缺陷判斷連接金具處發熱缺陷判斷結果參照表4。表4連接金具處發熱缺陷判斷判斷條件δ≥35%且T<90℃80%≤δ<95%或90≤T≤130℃δ≥95%或T>130℃判斷結果一般缺陷嚴重缺陷危急缺陷7.3.2應力錐7.3.2.1環境比較分析應力錐發熱按照綜合致熱原因進行分析,選取電纜終端上半部分作為環境參照溫度,計算應力錐處的發熱溫升τ錐:τ錐=T錐-T0(1)式中:T錐為應力錐處的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0為終端上部(環境參照)的溫度,單位為攝氏度(℃)。7.3.2.2相間比較分析電纜終端某一相應力錐處發熱時,選取正常相應力錐對應部位溫度作為參考溫度,計算溫差τ錐:τ錐=T錐-T錐0(2)T/SMA0054-2024式中:T錐為發熱相應力錐處的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錐0為正常相應力錐對應部位溫度,單位為攝氏度(℃)。7.3.2.3歷史比較分析電纜終端某相應力錐處發熱時,與該相終端的基礎數據進行比較,即本次溫升值與初次檢測時的基礎溫升進行比對,計算溫升差值Δτ錐:Δτ錐=τ錐-τ錐0(3)式中:τ錐為應力錐處本次檢測的環境比較溫升值,單位為攝氏度(℃)。τ錐0為應力錐處初次檢測的基礎環境比較溫升值,單位為攝氏度(℃)。7.3.2.4缺陷判斷應力錐處發熱缺陷判斷結果參照表5。表5應力錐處發熱缺陷判斷分析方法判斷條件判斷結果環境比較τ錐<1℃正常狀態1℃≤τ錐<3℃嚴重狀態τ錐≥3℃危急狀態相間比較τ錐<2℃正常狀態2℃≤τ錐<4℃嚴重狀態τ錐≥4℃危急狀態歷史比較Δτ錐<2℃正常狀態2℃≤Δτ錐<4℃嚴重狀態Δτ錐≥4℃危急狀態7.3.3尾管7.3.3.1環境比較分析尾管發熱按照綜合致熱原因進行分析,選取尾管以下電纜本體作為環境參照溫度,計算尾管處的發熱溫升τ管:τ管=T管-T本式中:T管為尾管處的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本為尾管以下電纜本體的溫度,單位為攝氏度(℃)。7.3.3.2相間比較分析電纜終端某一相尾管處發熱時,選取正常相尾管溫度作為參考溫度,計算溫差τ管:8T/SMA0054-2024τ管=T管-T管0(5)式中:T管為發熱相尾管處的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管0為正常相尾管處的溫度,單位為攝氏度(℃)。7.3.3.3歷史比較分析電纜終端尾管處發熱時,與該相終端的基礎數據進行比較,即本次溫升值與初次精確檢測時的基礎溫升進行比對,計算溫升差值Δτ管:Δτ管=τ管-τ管0(6)式中:τ管為尾管處本次檢測的環境比較溫升值,單位為攝氏度(℃)。τ管0為尾管處初次檢測的環境比較溫升值,單位為攝氏度(℃)。7.3.3.4缺陷判斷尾管處發熱缺陷判斷結果參照表6。必要時電纜終端尾管處發熱分析可以結合接地電阻測量值判斷缺陷類型。表6尾管處發熱缺陷判斷分析方法判斷條件判斷結果環境比較τ管<1℃正常狀態1℃≤τ管<2℃嚴重狀態τ管≥2℃危急狀態相間比較τ管<2℃正常狀態2℃≤τ管<4℃嚴重狀態τ管≥4℃危急狀態歷史比較Δτ管<2℃正常狀態2℃≤Δτ管<4℃嚴重狀態Δτ管≥4℃危急狀態8檢測周期8.1110(66)kV及以上電纜終端無人機可見光及紅外檢測周期為一年1次。8.2新投產、故障后、大修改造后的高壓電纜終端,應在投運帶負荷后不超過一周內(至少24h以后)進行一次紅外檢測,判定檢測結果是否合格,并將合格的數據作為基礎數據,用于設備狀態分析和后續檢測數據的歷史對比。檢測典型案例見附錄G。T/SMA0054-2024(資料性)無人機系統飛行任務記錄單表A.1給出了無人機飛行任務記錄單。表A.1無人機系統飛行任務記錄單2:此欄為無人機重量等級,分為微型,輕型,3:此欄為無人機遙控方式,分為手動飛行,航線T/SMA0054-2024(資料性)無人機系統作業前檢查工作單表B.1給出了無人機系統作業前檢查工作單。表B.1無人機系統作業前檢查工作單),T/SMA0054-2024T/SMA0054-2024(資料性)電纜終端無人機可見光檢測記錄表表C.1給出了無人機系統作業前檢查工作單。表C.1電纜終端無人機可見光檢測記錄表 時間天氣檢測人員:終端名稱:編號對象部件要求及內容異常情況1本體本體是否變形。2外護套是否存在破損情況和龜裂現象。3電纜終端套管外絕緣是否出現破損、裂紋,是否有明顯放電痕跡、異味及異常響聲;套管密封是否存在漏油現象;瓷套表面不應嚴重結垢。4電纜終端、設備線夾、與導線連接部位是否出現異常現象。5固定件是否出現松動、銹蝕、支撐瓷瓶外套開裂、底座傾斜等現象。6電纜終端及附近是否有不滿足安全距離的異物。7支撐絕緣子是否存在破損情況和龜裂現象。8法蘭盤尾管是否存在滲油現象。9電纜終端是否有傾斜現象,引流線不應過緊。主接地引線是否接地良好,焊接部位是否做防腐處理。設施電纜支架電纜支架應穩固,是否存在缺件、銹蝕、破損現象。電纜支架接地是否良好。標識標牌電纜線路銘牌、相位標識牌是否缺失,字體是否清晰、正確。其他處理意見:備注:T/SMA0054-2024 圖D.12022年3月8日-XX線路-全景圖示例圖D.22022年5月15日-XX線路-樹枝距離終端過近T/SMA0054-2024圖D.32022年12月5日-XX線路-C相終端避雷器鳥巢圖D.42022年3月24日-XX線路-C相終端異物纏繞圖D.52022年9月8日-XX線路-三相終端銘牌缺失,終端相色褪色T/SMA0054-2024圖D.62023年1月15日-XX線路-C相電纜終端漏油T/SMA0054-2024(資料性)無人機可見光檢測缺陷判斷依據表E.1給出了無人機可見光檢測缺陷判斷依據。表E.1無人機可見光檢測缺陷判斷依據部件部位缺陷描述判斷依據缺陷分類對應狀態量電纜本體本體本體變形本體(護套、鎧裝等)輕微變形;或電纜本體遭受外力彎曲半徑﹥20D,出現明顯變形一般本體變形本體(護套、鎧裝等)嚴重變形,可能傷及主絕緣;電纜本體遭受外力彎曲半徑≦20D,出現異常變形嚴重外護套破損外護套局部破損未見金屬護套,短于5cm的破損一般其它外護套局部或大面積破損可見金屬外護套,長于5cm的破損嚴重外護套龜裂局部完全龜裂(不長于5m)或多處表面細微龜裂一般其它局部大面積龜裂(5m以上)或多處存在外護套龜裂情況嚴重電纜附件終端終端套管外絕緣破損,放電存有破損、裂紋嚴重終端套管外絕緣存在明顯放電痕跡,異味及異常響聲危急套管不密封存在滲油現象嚴重套管密封存在嚴重滲油或漏油現象,終端尾管下方存在大片油跡危急終端瓷套臟污瓷套表面輕微積污一般終端瓷套臟污情況套瓷表面嚴重結垢嚴重附近異物電纜終端及附近存在不滿足安全距離的異物危急其它支撐絕緣子瓷質支撐絕緣子破損龜裂表面輕微破損200mm2以下(或破損長度10mm以下),不影響正常使用;或存在龜裂現象(長度10mm以下)一般瓷質終端瓷套或支撐絕緣子損傷情況表面輕微破損200mm2以上(或破損長度10mm以上)。可能或者已經影響正常使用;或存在龜裂現象(長度10mm以上)嚴重T/SMA0054-2024存在貫穿性破損,或存在貫穿性龜裂現象危急法蘭盤尾管滲漏油終端尾管上電纜周圍有輕微油跡,電纜本體上無油跡,或電纜本體上有少量油跡(長度不超過0.5m),長時間運行無變化一般套管密封終端尾管及電纜本體上有油跡,電纜下方有輕微積油,或雖無積油,但隨著運行時間增長,油跡增長明顯嚴重短時間內大量漏油,或電纜本體及電纜下方積油較多危急部件終端固定部件外觀異常電纜終端、設備線夾、與導線連接部位松動嚴重終端固定部件外觀固定件松動、銹蝕,支撐瓷瓶外套開裂,底座傾斜嚴重線過緊電纜終端有傾斜現象,引流線過緊嚴重其它接地接地異常主接地引線接地不良危急接地異常附屬設備接地裝置接地類設備主接地不良存在接地不良現象嚴重主接地引線接地狀態焊接部位未做防腐處理焊接部位未做仿佛處理一般其它銹蝕嚴重,低于導體截面的80%嚴重附屬設施支架外觀銹蝕/破損存在缺件、銹蝕、破損現象一般電纜支架外觀接地性能存在接地不良現象一般電纜支架接地性能標識標牌標識牌標識不清或錯誤電纜線路銘牌、相位標識牌標識不清,缺失或錯誤一般標識牌T/SMA0054-2024(資料性)高壓電纜終端無人機檢測記錄手冊表F.1給出了高壓電纜終端無人機檢測記錄手冊(示例)。表F.1高壓電纜終端無人機檢測記錄手冊(示例)1設備資料電纜名稱終端位置電壓等級所屬班組所屬地區終端型號終端廠家安裝時間投運年限GPS坐標2檢測記錄檢測日期(紅外)檢測時間(紅外)環境溫度T0(℃)環境風速(m/s)濕度(%)輻射系數檢測設備(飛機+鏡頭型號)可見光檢測圖像結論/處理意見:正常。T/SMA0054-2024紅外檢測圖像結論/處理意見:編寫人員審核人員填表日期T/SMA0054-2024(資料性)高壓電纜終端無人機紅外檢測典型案例無人機紅外檢測發現某110kV電纜線路終端尾管發熱缺陷G.1案例經過運維人員在無人機日常巡檢中,對某110kV電纜終端進行無人機紅外檢測,發現該終端A相尾管處存在溫升異常情況;復測后確認A相尾管處存在局部發熱現象,隨后進行接地電阻測量發現外芯方向A相電阻明顯偏大,申請停役消缺。停電后,檢查發現:A相終端尾管封鉛開裂,存在鉛封過薄,與鋁護套貼合不緊密的情況。經重新封鉛,繞包絕緣帶材后,相關消缺作業完成,停役工作結束,投運匯報送電。恢復運行48小時后,對該電纜終端進行紅外復測無異常,缺陷消除。G.2檢測分析經過巡視當天,現場環境氣溫1℃,濕度66%,對該110kV電纜終端進行無人機檢測,可見光全景檢測結果如附圖G.1所示:電纜終端A,B,C三相終端正常。無人機紅外檢測結果如附圖G.2所示:B,C相終端無溫度異常的現象,A相終端尾管溫升異常,與環境參照溫度差值達2.3℃高于1.0℃。根據以上數據,建議對A相電纜終端尾管進行復測。圖G.1110kV電纜終端無人機巡檢可見光全景圖像T/SMA0054-2024圖G.2110kV電纜終端無人機巡檢A、B、C相紅外圖像為確保故障分析判斷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車間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完整版
- 2024-2025新進廠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黃金題型】
- 2025年新入職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帶答案(基礎題)
- 2025年公司及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培優】
- 2025年部門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預熱題)
- 2024-2025各個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可下載)
- 2024-2025公司項目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a4版
- 2025企業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標準卷
- 三峽大學《土木工程建模》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懷仁市2025屆初三下學期聯考試卷(一)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 兒童早期綜合發展課件
- 剪力墻平法識圖講義(PPT格式105)
- 北京中考英語詞匯表(1600詞匯)
- 專業工程分包業主審批表
- 藥劑科終止妊娠藥品管理制度
- 除草劑分類和使用方法
- 中遠集團養老保險工作管理程序
- 留守兒童幫扶記錄表
- 變電站第二種工作票
- 煤礦機電運輸專業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