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標準已于2024年02月29日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登記號T/31240204003652310115G36612024ICS號:13.020.01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Z04團 體 標 準T/SHAEPI011-2024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建設和評價指南GuidelinesforEstablishingandvaluatingaLowCarbonCommunity#40;Net-zeroCarbonCommunity)2024-02-02 發布 2024-03-02 實施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發布T/SHAEPI011-2024T/SHAEPI011-2024目 次前 言 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建設要求 1建設和評價對象 2評價體系 3碳排放核算體系 11評價流程 13附錄A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建設實施方案編制指南 14附錄B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評價指標解釋及說明 15附錄C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建設評價流程圖 16參考文獻 17前 言行為,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有關規定起草。本標準主要依據《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指南(發改辦氣候〔2015〕362號)》、《上海市低碳示范創建工作方案》(滬環氣〔2021〕182號)等國家和地方相關文件。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有限公司提出。本標準由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提出并歸口。心、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標準參與起草單位:世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上海(上海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齊康、金穎、趙敏、春漁、胡靜、張穎、何淑英、張璐瑤、丁美、張明聰、肖冬雪、趙軍、舒偉、張晶、郭怡雯、張利鳴、陳婉蘭、王建龍、周文佳、李平。(集團(上海(上海有限公司、宇寰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正添環??萍加邢薰尽/SHAEPI011-2024T/SHAEPI011-2024PAGEPAGE10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建設和評價指南范圍放核算體系和評價流程。本文件適用于具備一定低碳發展基礎的社區開展低碳社區建設以及評價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8870節水型產品通用技術條件GB/T20647.1社區服務指南GB/T41152城市和社區可持續發展低碳發展水平評價導則GB/T41863非接觸式給水器具節水性能通用技術條件GB55015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TGDLC001低碳宜居社區評價標準CJ/T164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DB11/T1371低碳社區評價技術導則DB11/T1532社區低碳運行管理通則DB44/T1577宜居社區建設評價術語和定義碳盤查(carbonaccounting)稱作碳盤查,也可稱作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碳普惠(carbongeneralizedsystemofpreferences)等消納渠道實現其價值。碳匯(carbonsink)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和機制。建設要求基本要求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應遵循以下基本要求:社區內的住戶須達到2000(含(中心城區或1500(含(郊區)。有明確的領導機構和相關工作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和推進低碳社區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社區在節能減排、低碳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具有較好工作基礎。要建立社區碳排放統計、監測和核算體系。有明確的建設范圍和低碳發展目標,建設期滿后社區的人均碳排放強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或建設基期的10%以上(新建社區須較基準情景下降20%以上排放社區的,社區的人均碳排放強度應達到全市先進水平或低于建設基期的40%經驗。建設指標低碳社區建設指標表如下,建設單位應明確基準年和1-3年內的相關指標值。表1低碳社區建設主要指標體系序號指標名稱單位1社區碳排放總量下降率%2社區人均碳排放強度噸CO2/(人?年)3社區人均碳排放下降率%4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5購買綠證比例%6農村社區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7社區內居民的新能源汽車數量輛8社區內居民的新能源汽車占比%9社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量個10社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覆蓋停車位的比例%11公共區域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量個12社區新能源路燈占比%13雨水回收利用量升14綠化覆蓋率%15人均生活垃圾末端清運處理量kg/(人?日)16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17低碳宣傳教育活動頻次次/年18低碳宣傳教育活動參與的人次人次注:可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增加特色創新性指標。建設和評價對象評價對象包括城市社區、農村社區等各類居住社區。評價邊界為區域的地理范圍內。評價體系6.1申報期指標體系申報期指標體系總分為1206.1申報期指標體系申報期指標體系總分為12010020標內容和評分標準說明,詳見表2。表2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申報期指標體系低碳軟環境建設評價方法分)1.建立低碳社區推進工作小組,有專職工作人員負責(5分)建立工作小組,且崗位分工合理的得5分;建立工作小組,但未進行崗位分工的得2.5分;未建工作小組的得0分;2.制定切實可行的低碳社區建設工作計劃、規章制度和考核辦法(6分)工作計劃內容合理詳盡同時配套相應的規章制度63工作計劃的0分;3.創新建立健全低碳建設檔案、低碳家庭檔案(5分)低碳社區檔案齊全,包括建設“低碳社區”的決定、計劃、規章制度、各種教育培訓的記錄和相關活動證明等內容,得5分;未建立檔案的0分;4.引進和培育社會組織參與社區低碳建設(4分)社區引進和培育社會組織參與低碳建設,如與機構開展低碳共建得4分;未實施此項的0分;識培養和低碳理念宣傳(50分)5.成立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的“低碳志愿者”隊伍,定期對社區的低碳發展現狀及管理進行評議和檢查,并在社區內公布評議和檢查結果(4分)已成立“低碳志愿者”隊伍且已開展評價和檢查并形4“低碳志愿者”定定期開展低碳發展現狀及管理進行評議和檢查2分;已成立“低碳志愿者”10分;6.定期組織社區居民低碳相關活動,如學習培訓,低碳專題講座等(10分)10分;社區有開展相應的活動,但未建有長期性低碳活動基地,5動得0分;7.開展低碳家庭評選活動(8分)83劃的0分;8.號、宣傳欄、黑板報等載體,張貼低碳生4建有較高標準的永久性環保低碳宣傳欄和低碳公益宣傳廣告牌,宣傳欄的內容定期更換得3分;社低碳軟環境建設評價方法活、節能宣傳口號、標語等(10分)區文化中心設立低碳角,有低碳環保報刊雜志和書籍得3分;以上均未實施的0分;9.推廣應用家庭節能產品(3分)社區開展過家庭節能電器推廣策劃活動并已實施20.5分;社區內設立1處以上節能燈發放點另加1分;10.組織社區周末集市(3分)以家庭或個人為單位進行廢棄物再利用,開展舊物交換等活動得3分;根據踐行程度依次扣減直至0分;11.倡導居民低碳出行(2分)社區內有低碳交通工具且能無縫鏈接其他交通工50015001上均未推行的0分;12.“光盤行動”(2分)社區號召居民“光盤倡議”得2分;根據宣傳及踐行程度依次扣減直至0分;13.倡導居民“衣物循環使用”(2分)111減直至0分;14.提倡社區物業管理低碳化,配合社區開展各項低碳宣傳教育活動(6分)社區物業制定綠色辦公相關制定并加以實施得2社區物業為業主制定低碳環保生活方式及低碳生2參與低碳建設的0分;分)15.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門窗和外遮陽的節能改造(4分)社區內既有建筑實施門窗和外遮陽的節能改造,且改造符合《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和41未實施改造且無改造計劃的0分;16.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熱泵等)(5分)社區內建設一種可再生能源的公共建筑示范項目35017.社區公共場所照明采用節能燈具,如LED燈,節能燈、太陽燈等;樓道內公共區域的照明系統全部使用聲控或感應技術(2分)1道內公共區域照明系統全部使用聲控或感應技術10分;18.其他節能低碳技術(如空調系統節能改社區內有采用一項其他節能低碳技術得1.0分,每增加一項得1.0分,累計不超過3.0分;低碳軟環境建設評價方法造、電梯系統節能改造等)(3分)19.配備新能源汽車助動自行車充電樁(公共充電設施分)社區配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得2.5分;社區配備自行車充電樁的1.5分;社區內無以上裝置0分;20.雨水利用(4分)社區內雨水收集利用用作景觀水、沖洗路面等得2分;社區內增設雨水滲透措施得2分;以上均未實施的0分;21.垃圾分類與收集(2分)100%111均未實施的0分;22.社區綠化(3分)85%5種以上得3分;本地植物及樹種少于以上要求依次扣減直至0分;23.社區綠道建設(3分)社區有綠道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得0.5分;130分;加分項評價方法三、加分項(20分)1.配套低碳社區建設專門資金(4.5分)配套政府專門資金1.5分;社區自籌資金1.5分;社區引進社會組織外來資金支持1.5分;此項分值通過累加獲得;2.建立社區溫室氣體排放監控信息系統(5分)社區加強水、電、氣等能源分項計量統計,對上述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建立社區溫室氣體排放監控信息系統得5分;3.開展碳匯林居民認養工程(3.5分)社區開展居民碳匯林認養工程,滿分3.5分;4.社區實現低碳技術創新(3.5分)社區采用創新的低碳技術,舉證說明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滿分3.5分;5.社區實現低碳管理創新(3.5分)社區采用創新的低碳管理方式,舉證說明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滿分3.5分。注:對于缺乏數據、證明材料或者不能得到數據確信度較高的指標,該項指標評分為0。6.2建設期末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終期驗收指標體系總分為12010020包括主體層、指標項、指標內容和評分標準說明,詳見表3。表3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建設期末評價指標體系-城市社區(基礎項100分;加分項20分)序號主體層指標項指標內容評分標準說明1目標(20分一、低碳目標(20分)低碳發展總體目標完成情況(20分)10%15分;人均8%10分;人均二氧化碳下降率5%以上的5足5%的,不得分。2量化了各項低碳行動措施的碳減排效果的,得5分。3管理(20分二、組織領導(5分)建立低碳社區推進框架(5分)設立低碳社區組織管理推進機制,并定期推進的,得1分;明確推進單位的職責,并安排專職人員推進,得1分;1分;安排低碳社區建設專門資金,并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社區低碳建設,各得1分,最高得2分。4三、統計監測(6分)低碳社區目標相關統計監測系統情況(6分)2分;社區制定碳排放管理體系,制作能源統計臺賬,建立了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得2分;社區定期監測審核碳排放目標和相關指標體系,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確保目標完成,得2分;5四、社區管理(9分)低碳管理和能力建設(9分)建立低碳建設檔案,低碳社區檔案齊全,包括建設“低碳社區”的決定、計劃、規章制度、各種教育培訓的記錄2低碳家庭評選活動的檔案齊全的,最2分;社區引進和培育社會組織或企業參與低碳建設,開展低碳共建的,引入一家單位,得1分,最高4分;社區物業制定綠色辦公相關要求并加以實施,得1分。6踐(35五、建筑節能開展建筑節能改造(8分)既有居?。ü玻┙ㄖ嵤┐笠幠iT窗和外遮陽等外圍護結構節能改造且1分)低碳生活(25分)項,得2分,最高得4分;社區內公共區域的空調系統、住宅電112分;11分。7六、低碳交通推進交通電氣化及配套設施建設(8分)社區內停車位的共享汽車充電樁配置5分;3-42分;21分;社區內居民擁有的新能源汽車占比20%210%-20%(不含)1分;社區內新能源路燈占比20%2分;10%-20%(不含)1分;社區公共服務使用車輛為純電動車,得1分。8七、低碳能源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7分)結合建筑屋頂、連廊、停車場等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1處得1分,最高5分;建設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系統,1項得1分,最高2分。9八、資源綜合利用開展水資源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6分)社區內雨水收集利用用作景觀水、沖洗路面等,得2分;社區內增設或改造雨水滲透措施,得1分;開展垃圾堆肥、再利用等方式,且實現安全穩定運行的,得2分;人均生活垃圾末端清運處理量較建設基期有所下降的,得1分。1011九、綠化空間十、低碳宣傳(25分)優化社區綠化空間(6分)設置社區低碳宣傳設施和渠道(4分)開展社區綠化系統(含立體綠化)新增或改造的,1142分。社區內低碳宣傳設施點位不少于3處,得1分;社區內設置了低碳宣傳活動中心,提供低碳相關書籍的,得1分;設置了公眾號并定期開展節能低碳宣傳的,得2分。12開展低碳宣傳教育和踐行活動(6分)社區積極開展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的,得1分;社區每年組織開展低碳相關活動,1次1分,最高得5分。13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4分)社區制定了低碳家庭評價標準和相關計劃,得1分;低碳家庭的參與度(戶數)和質量較高的,得3分;低碳家庭創建成效一般的,得1-2分。14開展低碳彩繪(2分)開展低碳宣傳彩繪,1處得1分,最高得2分。15推廣家庭節能節水產品(3分)開展了家庭節能電器、節水器具推廣策劃活動并已實施取得良好效果,1次得1分,最高得3分。16設置社區舊物交換及回收利用設施(2分)社區設置舊物交換及回收利用設施且正常使用的,1處得1分,最高得2分。17編制并發布低碳生活指南(4分)22分。18加分項(20分)創新(20分)低碳技術創新(5分)社區采用創新的低碳技術和產品,舉證說明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最高得5分。19低碳管理創新(5分)社區采用創新的低碳管理方式,舉證說明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最高得5分。20探索碳普惠機制(4分)2分。21建設社區碳排放監控信息系統(4分)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使用量試點采集,定期分析家庭碳減排效益的,2分;搭建低碳資訊和活動平臺,得2分。22建設社區公共食堂和配餐服務中心(1分)建設社區公共食堂和配餐服務中心,得1分。23發布社區低碳地圖(1分)結合社區內低碳設施,編制發布社區低碳地圖,得1分。表3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建設期末評價指標體系-農村社區(基礎項100分;加分項20分)序號主體層指標項指標內容評分標準說明1目標(20分一、低碳目標(20分)低碳發展總體目標完成情況(20分)10%15分;人均8%10分;人均二氧化碳下降率5%以上的5足5%的,不得分。2量化了各項低碳行動措施的碳減排效果的,得5分。3管理(20分二、組織領導(5分)建立低碳社區推進框架(5分)設立低碳社區組織管理推進機制,并定期推進的,得1分;明確推進單位的職責,并安排專職人員推進,得1分;制定了低碳社區建設制度和考核辦法,1分;安排低碳社區建設專門資金,并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社區低碳建設,各得1分,最高得2分。4三、統計監測(6分)低碳社區目標相關統計監測系統情況(6分)2分;社區制定碳排放管理體系,制作能源統計臺賬,建立了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得2分;社區定期監測審核碳排放目標和相關指標體系,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確保目標完成,得2分;5四、社區管理(9分)低碳管理和能力建設(9分)建立低碳建設檔案,低碳社區檔案齊全,包括建設“低碳社區”的決定、計劃、規章制度、各種教育培訓的記錄22分;社區引進和培育社會組織或企業參與低碳建設,開展低碳共建的,引入一家單位,得1分,最高4分;社區物業制定綠色辦公相關要求并加以實施,得1分。6各領域低碳實踐(35分)五、建筑節能開展建筑節能改造(8分)12分,4分;社區內公共區域的空調系統、外圍護結構實施節能改造的,1項得1分,最高2分;公共場所照明全部采用節能燈具,得低碳生活(25分)11分。7六、低碳交通推進交通電氣化及配套設施建設(8分)社區內停車位的共享汽車充電樁配置53分;3-42分;21分;社區內居民擁有的新能源汽車占比20%2不含)的1分;社區內新能源路燈占比20%210%-20%(不含)1得1分。8七、低碳能源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7分)結合建筑屋頂、連廊、停車場等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1處得1分,最高3分;采用沼氣工程所發電力或供暖的,得2分;建設太陽能熱水普及率達到40%2分;20%-40%(不含)1分。9八、資源綜合利用開展水資源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6分)農村社區生活垃圾實現100%集中收20.5分;2分;1分;結合沼氣或有機肥料生產,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的,得2分。1011九、綠化空間十、低碳宣傳(25分)優化社區綠化空間(6分)設置社區低碳宣傳設施和渠道(4分)開展社區田間林帶、道路林帶建設或改造,1處得1分,最高4分;開展社區屋頂綠化或墻體綠化的,1處得1分,最高2分。社區內低碳宣傳設施點位不少于3處,得1分;社區內設置了低碳宣傳活動中心,提供低碳相關書籍的,得1分;設置了公眾號并定期開展節能低碳宣傳的,得2分。12開展低碳宣傳教育和踐行活動(6分)社區積極開展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的,得1分;社區每年組織開展低碳相關活動,1次1分,最高得5分。13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4分)社區制定了低碳家庭評價標準和相關計劃,得1分;低碳家庭的參與度(戶數)和質量較高的,得3分;低碳家庭創建成效一般的,得1-2分。14開展低碳彩繪(2分)開展低碳宣傳彩繪,1處得1分,最高得2分。15推廣家庭節能節水產品(3分)開展了家庭節能電器、節水器具推廣策劃活動并已實施取得良好效果,1次得1分,最高得3分。16設置社區舊物交換及回收利用設施(2分)社區設置舊物交換及回收利用設施且正常使用的,1處得1分,最高得2分。17編制并發布低碳生活指南(4分)22分。18加分項(20分)十一、低碳技術和模式創新(20分)低碳技術創新(5分)社區采用創新的低碳技術和產品,舉證說明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最高得5分。19低碳管理創新(5分)社區采用創新的低碳管理方式,舉證說明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最高得5分。20探索碳普惠機制(4分)創新建立個人碳賬戶,探索量化居民低碳行為的減碳效益,設置激勵機制引導居民踐行低碳生活的,最高得4分。21建設社區碳排放監控信息系統(4分)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使用量試點采集,定期分析家庭碳減排效益的,2分;開展居民碳足跡模型構建或系統開發的,得2分。22建設社區公共食堂和配餐服務中心(1分)建設社區公共食堂和配餐服務中心,得1分。23發布社區低碳地圖(1分)結合社區內低碳設施,編制發布社區低碳地圖,得1分。碳排放核算體系碳排放統計、核算范圍碳排放核算的領域考慮到能耗或碳排放數據的可計量和可獲得性,碳排放核算邊界建議如下:建筑:社區內部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用電、用氣產生的碳排放交通:社區居民私家車用油、用電產生的碳排放廢棄物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等產生的碳排放碳匯:社區內植物碳匯的減碳量碳普惠:社區居民低碳行動產生的碳減排量CCER:社區購買的自愿減排量碳排放核算的要素實施社區層面的碳排放核算,區域碳排放監測、計量和核算體系要素如下:核算主體:管理主體(業主、開發商或物業公司)核算物理邊界:社區居民委員會、開發商或物業公司所管轄的范圍核算周期:年度核算碳排放的種類:CO2匯減量等數據獲取來源:能源賬單或臺賬、其他數據要求及來源建筑:物業(能源賬單、臺賬或平臺數據)交通:物業(停車車次數,電動汽車充電樁生活垃圾處理:社區居民委員會(每天干、濕垃圾量綠化碳匯:社區居民委員會(綠化面積)碳排放和碳匯核算方法核算方法碳排放量=∑i=1能源使用活動水平數據i×排放系數i—碳匯面積×固碳系數—碳普惠減碳量—自愿減排量其中,電力活動水平數據可扣減社區內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能源使用碳排放系數和碳匯固碳系數各能源品種的排放系數如下,數值來源于當地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等文件,如表4所示。表4相關參數匯總表序消耗品種活動數據單位排放類型排放系數/固碳系數備注號1電力萬千瓦時間接排放4.2tCO2/萬千瓦時*2天然氣萬立方米直接排放21.84tCO2/萬立方米3汽油噸直接排放3.105tCO2/噸0.73kg/L4柴油噸直接排放3.145tCO2/噸0.86kg/L5生活垃圾處理噸直接排放0.549tCO2/噸*6碳匯公頃碳吸收14.5tCO2/公頃*注:*電力取2022年上海市平均電力排放因子,將動態更新,其他省市可選用相應的系數。*生活垃圾處理和碳匯取上海市平均值,將動態更新,其他省市可選用相應的系數?;顒铀綌祿@取及計算建筑領域獲取內部建筑的年用電量、用氣量等賬單或臺賬數據。交通領域獲取社區私家車停車車次數,根據小客車出行平均公里數,測算小汽車行駛的公里數。社區內小汽車的汽油活動水平數據=社區內年停車車次數總和×7.6公里(上海市小客車)×12.5升/百公里(單位百公里汽油消耗量,將動態調整,可根據各省市實際情況調整)×(100%—充電樁安裝比例%)碳匯獲取社區內林綠地面積、立體綠化面積數據,或相關項目建設資料中的綠化面積數據。生活垃圾處理通過社區內每天干、濕垃圾的桶數推算生活垃圾處理量。評價流程準備階段((含鎮管社區見附錄A。式,在低碳技術應用、管理機制等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實施階段低碳宣傳、活動組織和模式創新。評價階段低碳社區(含近零碳排放社區)2-3年建設期滿后,開展建設期末評價。碳示范社區和低碳社區。評價結果或證書由相關組織頒發。碳示范社區和低碳社區。評價結果或證書由相關組織頒發。附錄A(規范性)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建設實施方案編制指南一、社區基本情況1、社區情況簡介。社區地理位置、面積、區位、交通條件,與周邊基礎設施的銜接等(村委會(面積、戶數、常住人口數、戶籍人口數,社會單位、配套設施等)。2、建設活動實施方情況。社區建設活動主要實施推進機構/部門介紹,組織架構等。二、可行性分析1、系統介紹社區低碳建設的現狀。如,社區碳排放現狀,社區低碳意識培養現狀、建筑節能改造情況、低碳出行現狀、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現狀、綠化現狀等。2、重點分析低碳社區建設的可行性。從有利條件、碳減排潛力等方面系統闡述可行性。三、建設方案1、主要目標。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提出建設目標和指標體系,如人均碳排放量及下降率等。2、總體思路。結合社區低碳建設現狀,提出推進低碳社區建設的總體思路和主要考慮。3、建設內容。按照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要求,對低碳建設進行總體框架設計,照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指南(發改辦氣候〔2015〕362號)》中的相關內容但不僅限于指南內容進行闡述。4、保障措施。主要從組織管理、資金保障、建設安排、宣傳培訓等方面進行闡述。附錄B(資料性)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社區)評價指標解釋及說明評價指標體系解釋如下:1、社區碳排放總量下降率:基準年度與上年度社區碳排放總量的差值/基準社區碳排放總量×100%2、社區人均碳排放量:社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社區常住人口數量3、社區人均碳排放下降率:基準年度與上年度社區人均碳排放量的差值/基準年度社區人均碳排放量×100%4、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消耗的可再生能源轉化的電量或熱量/消耗的能源實物量×100%5、購買綠證比例:購買綠證/消耗的總電量×100%6、農村社區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農村社區內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戶數/居民總戶數×100%7、社區內居民的新能源汽車數量:社區內居民的新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吉林農業大學《英語基礎寫作(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體育學院《數字孿生與智能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大學《現代設計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大學《反壟斷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安徽公安職業學院《數字法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生化分離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工貿職業學院《景觀可持續科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光電專業學科前沿》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一到二歲親子早期教育
- 幼兒園食品安全教育教案(小班)
- 合伙人協議書模板
-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成都卷)解析版
- 歲月不負母親時光留住溫情 課件高二下學期母親節(5月11日)主題班會
- Unit 5 Animals Lesson 3 教學設計-人教精通版三年級英語下冊
- 2025年河南空港數字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第一批社會招聘2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四川公安廳招聘警務輔助人員筆試真題
- 網站聯盟廣告專題報告
- 廣東入團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重慶合川區招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平安人壽代理合同協議
- 2025年上海市松江區中考數學二模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