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420-2022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1頁
DBJ50T-420-2022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2頁
DBJ50T-420-2022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3頁
DBJ50T-420-2022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4頁
DBJ50T-420-2022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Technicalstandardfor5Gmobiinfrastructureofconstructionproject主編單位:重慶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研究院批準部門: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施行日期:2022年10月01日文件渝建標〔2022〕21號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通信管理局關于發布《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為DBJ50/T4202022,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標準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重慶市通信管理2022年7月11日根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下達2019年度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制定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渝建〔2019〕11號)文件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工程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家標準,并在廣泛充分征求意見標準。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站址選址;5.通信機房設計;6.支撐設施設計;7.通信管線設收以及有關附錄。本標準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通信管理局負責管理,由重慶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本規范執行過程中,請各單位注意收集資料,總結經驗,并將饋至重慶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研究院(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經緯大道煙燈山公園重慶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園B座,郵編:400000,電話:02368501998),以供修編時參考。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員和主要審查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參編單位:重慶市信息通信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中國廣電重慶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市通信建設有限公司重慶信息通信研究院博彥集智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廣仁鐵塔制造有限公司重慶凌帆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遠海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渝建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城建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華碩建設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員:趙輝張翅翔黃祁聰鄧忠惠羅正岳曾垂明蔣波雷空王朝強王志強吳畏簡宇劉光明傅翔胡浩謝厚禮張曉華潘科許磊龐宇陶亞雄陳進唐紹偉洪敏艾忠民楊兆奇江世永蔣德川 2術語 44站址選址 5 75.1一般規定 75.2室分機房 86支撐設施設計 6.1一般規定 6.2平屋面支撐設施 6.3坡屋面支撐設施 6.4地面支撐設施 7通信管線設計 7.1一般規定 7.2建筑物通信管線 7.3橋梁及隧道通信管線 8通信電源設計 8.1一般規定 8.2通信電源 8.3配電設備 8.4配電電纜 9防雷、接地及消防設計 9.1一般規定 9.2防雷與接地設計 179.3消防設計 10工程施工與驗收 10.2驗收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22條文說明 23Basicrequirement 4 55Designofcommu 7 7 8 7Designofcommunicationp 7.2Communicationpiple 7.3Communicationpiplelineofbridgeandtunnel 9.2Designoflightingprotectionandearth ExplanationofWording 21 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為規范重慶市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工作,保障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推動重慶市5G移動網絡建設和5G技術規模化應用,根據重慶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重慶市范圍內的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1.0.3建設工程配建的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應與建設工程同1.0.4建設工程配建的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是繼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之后的延伸2.0.2移動通信基礎設施mobilecommunicationinfrastruc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是移動通信基站基礎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基礎設施的總稱。移動通信基站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通信機房、支撐設施、通信電源、通信管線、防雷與接2.0.3移動通信基站mobilecommunicationsite移動通信基站是無線電臺站的一種形式,是指在一定的無線電覆蓋區中,通過移動通信交換中心,與移動電話終端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無線電收發信電臺。2.0.4通信機房basestationroom用于安裝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及配套設施,能夠為設備正常運轉所需適宜工作環境的機房。2.0.5支撐設施supportfacilities用于安裝無線電信號發射和接收設備的結構基礎。2.0.6通信電源communicationp對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提供交流電源的設備和設施,包括配2.0.7室內分布系統indoordistributedsystem為滿足建設工程內部無線電信號覆蓋而設置的發射、接收及3傳輸等設施系統,主要包括無線電信號發射和接收設備、電源設2.0.8室分機房indoordistributionroom用于安裝室內分布系統的無線電信號發射和接收設備、多系統合路平臺(POI設備、電源設備、傳輸設備的房間,包括集中式室分機房和分布式室分機房。2.0.9一體化機柜integratedcabinet用于集成交直流配電、開關電源、溫控設備及站點智能管理,并為內部設備提供可靠機械保護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柜,包括單機柜和多機柜的組成方式。2.0.10美化基站beautificationsite在保持足夠信號強度的前提下,為滿足基站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效果,通過多種方式對移動通信基站外露天線、饋線、支撐設施進行偽裝和修飾的移動通信基站。43.0.2房屋建筑工程應按國土空間5G專項規劃配建移動通信3.0.4當建設工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應預留室內分布系統4單體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的其他公共建筑;5隧道(長度大于250m,不含省級以下公路隧道)和電54.0.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規劃應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相關要求,做好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預留,且應滿足移動通信業務發展和網絡布局的需要。4.0.2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和選址應滿足多個通信運營商的共建共享需求,且應優先考慮利舊現有基礎設施資源,通過相關改造滿足多家運營商網絡建設需求。4.0.3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設置應滿足室內外的網絡覆蓋需求,室內區域宜采用室內分布系統和室外移動通信基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覆蓋,室外移動通信基站無法對室內區域進行覆蓋的宜設置室內分布系統。4.0.4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應根據網絡規劃要求進行選址,應選擇在規劃位置附近,位置偏離滿足網絡覆蓋和干擾控制要求。4.0.5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選址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無線環境等因素,確保基站對規劃目標區域形成良好覆蓋。4.0.6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宜設置在通信業務量的集中區4.0.7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宜選擇在交通便利、建設維護方便、市電條件滿足需求的區域。新建站址應為后續網絡發展預留合理的配套資源。4.0.8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選址應根據規劃的基站類型,滿源的需求。4.0.9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不應設置在大功率無線電發射6生強脈沖干擾的熱合機和高頻爐等無線電干擾源附近。4.0.10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不應設置在易燃、易爆或有腐蝕性物品的倉庫、材料堆積場,以及在生產過程中容易發生火災、爆炸危險的區域附近。4.0.1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不應設置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區4.0.12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不宜設置在生產過程中易散發4.0.13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設置應按《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GB50689)的要求設置防雷裝置。4.0.14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設置在高壓供電線路、鐵路、軌共和國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規范和條例的要求。在各類軍用、民用機場和應急起飛跑道附近設置基站的,應遵守《民用機場4.0.15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設置在建筑物內時,應根據基站設備重量、尺寸及設備排列方式等對站址所在樓面荷載進行核算,需滿足基站設置的承重荷載需求,不滿足荷載要求的應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4.0.16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站址的設置應滿足移動通信系統之間的干擾隔離要求,不滿足的應采取必要的干擾隔離措施。75.1一般規定5.1.1通信機房的設計使用年限應與既有、新建主體建筑的設計使用年限相同。5.1.2通信機房的結構安全等級應與既有、新建主體建筑的結構安全等級相同,且不應低于二級。5.1.3通信機房的抗震設防烈度應同既有、新建主體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一致。5.1.4通信機房不應貼近強電磁源及震動源;不應設在衛生間、浴室、廚房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且不宜與上述場所相貼5.1.5通信機房涉及室內裝修設計時,應符合通信工藝的要求和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的相關置吊頂。5.1.6通信機房內應具備獨立空調系統的安裝條件,通信機房外應預留空調室外機的位置并設排水路由及地漏,預留通向機房5.1.7通信機房所有門窗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時避免陽光安裝衛星定位系統等施工條件。5.1.9通信機房對外通道應滿足機房內設備運輸進出的條件。5.1.10通信機房宜與所在建筑同步設置智慧監控系統、門禁系8宜采用人工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對機房運行風險和人員吸煙等異慶市國土空間規劃通信專業規劃5G專項規劃》中對于業務密5.1.13通信機房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不應小于6kN/m2。應小于1.2m,門凈高不應小于2.1m。5.2.1室分機房宜優先與建筑物弱電機房合建,宜設置在信號5.2.2室分機房分為集中式室分機房及分布式室分機房,應滿5.2.3室分機房的布置應結合所處建筑物場景進行部署,滿足5.2.4建筑物弱電系統主槽道應與饋線洞連接,槽道截面積不5.2.5軌道交通系統中心室分機房宜設置在站廳,宜貼近弱電95.2.6高鐵隧道、公路隧道移動通信機房宜結合隧道的綜合洞室布置,且宜與其他機房合用。6.1一般規定6.1.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中,應優先選用屋面設施作為移動通信支撐設施建設,且應優先考慮使用裝配式基站支撐設施。6.1.2移動通信支撐設施指為了安裝移動通信基站,在主體結構屋面上或建筑物中間層設置的構件。6.1.3移動通信屋面支撐設施宜選取鋼筋混凝土平屋面和坡屋面,在鋼筋混凝土平屋面和坡屋面以外的其筑物中間轉換層或外墻窗、洞口等部位建設移動通信支撐設施時,應由移動通信支撐設施建設單位提出技術要求,由主體建筑設計單位進行專案設計。6.1.4含移動通信的屋面應為上人屋面,并且有樓梯或爬梯到達,當采用屋面上人孔時,上人孔的凈尺寸應滿足施工人員的正常通行,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防水層等建筑面層。6.1.5在進行移動通信屋面設施風荷載計算時,基本風壓參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相關規定。6.1.6含移動通信的屋面應滿足《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基本要求,設在建筑物屋頂上的共用天線應采取防止因地震導致設備或其部件損壞后墜落傷人的安全防護措施。6.2平屋面支撐設施6.2.1含移動通信基站的建筑物平屋面宜按上人平屋面進行設計。屋面需安裝微波天線(包括軌道)、微波天線塔、移動通信塔(桿)、空調室外機或冷卻塔、水箱、工藝孔洞時,應考慮上述設備的荷載和防水、防漏構造措施。6.2.2移動通信平屋面支撐設施可利用四周女兒墻、欄桿(板),采用其固定和安裝通信塔桅,女兒墻、欄桿(板)構造應堅固、安全,女兒墻、欄桿(板)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6.2.3女兒墻、欄桿(板)內側墻面宜采用簡單抹灰處理,不宜做內空鋁合金板、隔熱材料等不利于固定基站基座螺栓的包封層,女兒墻、欄桿(板)內側預留空間宜滿足基站基礎建設要求。6.2.4含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建筑物平屋面宜優先采用建筑物的框架柱頂、抗震墻頂、梁頂設置混凝土加強板,加強板宜布置于建筑屋面的四角及女兒墻的跨中位置,加強板荷載應滿足通信設計荷載要求。6.3.1坡屋面屋頂宜設置滿足移動通信支撐設施建設的屋頂步道。6.3.2坡屋面移動通信支撐設施宜設置在突出屋面建筑(樓梯6.3.3含移動通信支撐設施的坡屋面建筑無突出屋面建筑時,宜在坡屋頂上預留鋼筋混凝土矮墻。6.4.1建筑紅線內地面設有塔桅及機房等通信支撐設施時,通信管道、電源等通信支撐設施應與樓宇同步規劃,其占地面積應滿足通信建設的要求。6.4.2建筑紅線內地面設置美化基站時,應與建筑物同步規劃,預留地面應平整。6.4.3建筑紅線內地面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應預留接地端子,接地電阻應小于10歐姆。6.4.4建筑紅線內地面設置移動通信支撐設施時,應預埋通信6.4.5橋梁長度超過1000m的大橋建設移動通信支撐設施宜結計應考慮天線抱桿荷載。門架材料應采用耐高溫、耐鹽霧材料,7.1.1通信管線設施應滿足移動通信基礎設施需要,并適當考慮未來通信設施對線纜布放的要求。建筑物所有通信基礎設施7.1.2通信管道宜納入建筑整體設施規劃中,應預留建筑紅線7.1.3橋架或線槽等穿越樓板、隔墻等處應在貫穿口處采用防1室分機房與弱電間之間應設置通信專用金屬槽盒,金屬2室分機房與弱電間貼鄰時,應預留滿足穿過通信線纜的3弱電間豎向通道應為室內覆蓋系統設置通信專用垂直金4建筑物內樓層設置通信水平通道應滿足通信線纜建設5室分機房與電梯井道之間應設置一處或多處通信專用通道,通道直徑應滿足通信布線要求。7.2.2建筑物之間通信管線應滿足以下要求:1建筑群內部各建筑之間應有管道或配線管網連通;2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應滿足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接入3建筑群地下通信管道應符合《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7.2.3建筑物外部通信管線應滿足以下要求:1建筑物應根據建筑規模設置1處或多處通信專用接口與紅線外各通信運營商的管網資源進行銜接,保障與各運營商管網互通的人(手)孔相連通,便于紅線外通信運營商管線引入;2建筑物外的通信管道應選擇人行道、人行道旁綠化帶等地下、地上障礙物較少且易于維護的路由,避成型,或雖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實的道路上,以及流砂、翻漿地帶修3建筑物外的通信管道在過路、過橋等特殊地段需采用預埋敷設方式,應盡量利用已有綜合管廊;4通信管線進入建筑物入口處應采取防滲水、防有害氣體、防蟲和防火封堵等措施。7.3橋梁及隧道通信管線7.3.1橋梁及隧道的配建桿塔基礎設施與移動通信機房之間應設置通信線纜通道,通道應滿足移動通信布線要求。7.3.2路燈桿、監控桿等公共設施作為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使用時,宜采用通信專用管孔或金屬槽盒方式與移動通信機房連通,管孔或槽盒方式應滿足移動通信布線要求。8通信電源設計8.1.1通信機房交流電源負荷等級宜為該建筑正常用電的最高8.1.2集中式室分機房用電設備安裝容量應不小于15kW,分布式室分機房用電設備安裝容量應不小于3kW。軌道交通系統、高鐵隧道等特殊場景可按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部門的需求實施。8.1.3通信電源節能設計應在滿足基站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系統設計、設備配置、控制與管理,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節能設計應選擇符合國家能效標準規定的電氣產品。8.2.1通信機房交流供電標稱電壓應為380V/220V,額定頻率為50Hz。8.2.2供電線路的電能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能質量公8.2.3通信機房用電應配置單獨的電能計量裝置或儀表。8.2.4采用一體化機柜的項目,電源和配電可參照室分機房預留,電源開關箱可設置在靠近一體化機柜柱墩附近的室內且應采取相適應的防塵防水措施。8.3.1通信機房應配置明裝式交流配電箱,同時應提前引入電力電纜至交流配電箱,交流配電箱至少具備以下要求:1電源進線應引自總配電室,從低壓饋電柜(一級配電)專2應設置限壓型電涌保護器,標稱放電電流、最大通流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GB50689的相關規定。8.3.2通信機房應設置帶有接地保護的電源插座,插座回路應具備漏電保護,其他設備回路不得使用漏電開關。8.3.3隧道、橋梁的交流配電箱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并要求8.4.1通信機房交流電源進線電纜應參照《民用建筑電線電纜防火設計規范》DBJ50164,根據不同的建筑危險等級進行選擇,阻燃性能應不低于所在建筑電纜的阻燃等級要求。8.4.2通信機房的交流供電回路中性線應和相線導體具有相同8.4.3通信機房內的線纜應穿鋼管或金屬線槽明敷設,不應在樓板內暗敷設。9.1.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應根據建設條件設置防雷、接地保護9.2.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防雷與接地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9.2.2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所在建設工程的接地系統應采用聯合接地方式,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應與主體建設工程共用接地裝置,9.2.4接地干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0mm×4mm的熱鍍鋅扁鋼或截面積不小于95mm2的多股銅線,分布式室分機房接地干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0mm×4mm的熱鍍鋅扁鋼或截面積不小于35mm2的多股銅線。熱鍍鋅扁鋼接地線應作防腐處理。接9.3.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機房、設備間應設置火災報警探測9.3.3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機房應按照相應國家標準要求設置自10.1.1室內隱蔽工程應在所在建筑的裝飾工程施工前進行。隱蔽工程應在檢驗合格后進行封閉施工,并應有現場施工記錄或相應數據記錄。10.1.2機房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部分施工同主體建筑10.1.3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設備和材料應符合國家有關產品安全的規定及設計要求。10.1.4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施工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施工10.2.1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和選址應符合本標準4節的10.2.2通信機房驗收應符合本標準5節要求。此外通信機房分級》GB8624、《移動通信基站設備抗地震性能檢測規范》YD5100中的相關規定要求。10.2.3支撐設施驗收應符合本標準6節要求。此外移動通信屋面設施驗收還應符合《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中的相關規定要求。10.2.4通信管線驗收應符合本標準7節的要求。10.2.5通信電源驗收應符合本標準8節要求。此外通信電源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YD5079中的相關規定要求。10.2.6防雷、接地及消防驗收應符合本標準9節要求。此外防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驗收規范》GB51120中的相關規定要求,消防驗收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中的相關規定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GB50689《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驗收規范》GB51120《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GB50373《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移動通信基站設備抗地震性能檢測規范》YD5100《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YD5079《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范》YD500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民用建筑電線電纜防火設計規范》DBJ50164《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通信配套設施建設技術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55002《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DB33/1239所有規范以最新規范標準為準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條文說明1總則 273基本規定 284站址選址 295通信機房設計 5.1一般規定 325.2室分機房 336支撐設施設計 346.1一般規定 6.2平屋面支撐設施 6.3坡屋面支撐設施 6.4地面支撐設施 7通信管線設計 7.2建筑物通信管線 8通信電源設計 378.1一般規定 378.3配電設備 37 389.1一般規定 389.3消防設計 381.0.1為切實做好重慶市市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5G通信網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19〕4號)及《重慶市加快推動5G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渝府發〔2019〕34號)的配套實施工作,指導和規范我市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工作,助推重慶市5G網絡建設和數字經濟的規模化發3.0.3由于移動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人員發生危險時,人員一般會用隨身攜帶的手機發出求救和報警信由于隧道自身存在彎曲,且隧道口高度大多低于基站高度(隧道高度約為4.5米,道路基站平均高度為20米),無線信號在4.0.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選址應充分考慮國土空間規劃的相關要求,提出相關配套設施和資源需求;而國土空間規劃也應為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預留通信基站配套資源,充分實現資源匹配和4.0.3移動通信業務在建筑物內發生的占比較高,建筑物內的信號覆蓋是移動通信網絡的重點,應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采用相應的覆蓋方式,容量型一般采用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設備方式解決,覆蓋型則可采用無源室內分布系統的覆蓋方式。4.0.4移動通信基站規劃需考慮不同頻率的空間損耗,不同頻段的通信系統在不同場景有不同的基站間距要求,過近時相互之對網絡整體布局和覆蓋效果產生影響,因此站址選址應避免與規劃位置偏離較大。4.0.8移動通信基站的配套包括但不限于機房、塔桅、電源、管道等資源,室內分布系統還包括弱電井和線槽資源等,移動基站站址的所在位置應具有基站所需的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資源。4.0.9大功率的無線電設備會對移動網絡信號造成干擾,影響網絡質量和業務感知。因此,基站選址應考慮通信系統干擾隔離需求,滿足相關隔離距離的要求。4.0.13基站設置在雷擊區時存在雷擊風險。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中對移動通信基站的地網、直擊線的防雷與接地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基站站址選址時應滿足要4.0.141《電力設施保護條例》針對架空電力線路保護有明確規定“導線邊線向外側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兩平行面內的區域,在一般地區各級電壓導線的邊線延伸距離如下:(110KV5米、35110KV10米、154330KV15米、500KV20米)";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在公路兩側修建永久性工程設施,其建筑物邊緣與公路邊溝外緣的間距為:國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縣道不少于10米,鄉道不少于5米”;3《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明確“鐵路線路兩側應當設立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的范圍,從鐵路線路路堤坡腳、路塹坡頂或者鐵路橋梁(含鐵路、道路兩用橋,下同)外側起向外的距離分別為:1)城市市區高速鐵路為10米,其他鐵路為8米;2)城市郊區居民居住區高速鐵路為12米,其他鐵路為10米;3)村鎮居民居住區高速鐵路為15米,其他鐵路為12米;4)其他地區高速鐵路為20米,其他鐵路為15米;4《民用機場管理條例》中五十七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的無線電臺(站)和其他儀器、裝置,不得對民用航空無線電專用頻率的正常使用產生干擾”,五十八條規定“民用航空無線電專用頻率受到干擾時,機場管理機構和民用航空管理部門應當立即采取排查措施,及時消除;無法消除的,應當通報民用機場所在地地方無線電管理機構。接到通報的無線電管理機構應當采4.0.15移動通信基站站址確定后將根據基站的需要設置機房、蓄電池組、天面塔桅等設施,而基站所在位置(地面或樓面)應滿足這些設施對承重載荷的需求,不滿足的應采用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加固處理。4.0.16移動通信系統之間會產生相互干擾,為避免干擾影響系統正常運行,一般采用空間隔離和濾波器等方式進行干擾隔離;特別是3.5G頻段的5G基站設置應充分考慮與C波段衛星頻率內的C37004200MHz頻段衛星地球站進行技術改造,以滿足隔離要求。5.1一般規定5.1.1室分機房與室內分布系統配套部署,多應用于交通樞紐、大型場館、商務樓宇、高密度住宅區場景。交通樞紐、大型場館、務需求量大,為保證無線通信覆蓋質量及網絡可靠性,室分機房數量應根據建筑物結構、功能分區等情況確定室內覆蓋機房數量5.1.2配建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建筑工程,結構安全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符合國家現行《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和《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55002規定。5.1.3既有主體建筑指改建的主體建筑;機房僅指室分機房,其他章節未說明是室分機房時,均為室分機房。5.1.13通信機房需要設置蓄電池等重型設備,樓面活荷載與《移動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范》YD5003中的通信機房樓面活荷載取值一致。5.1.14綜合柜尺寸一般為600mm×600mm×2000mm,根據共建共享原則,為了滿足各家通信運營商多套系統設備放置,為了便于通信設備搬運和安裝,要求機房門凈寬不應小于1.2m,門凈高不應小于2.1m。5.1.15分布式機房墻體應滿足掛載力不小于1kN的安裝要求。5.1.16室分機房應留有饋線孔洞,尺寸不應小于0.3m×0.2m,洞底離地不應小于2.4m。5.2.2集中式室分機房面積不應小于15m2,凈寬不應小于3m,梁下凈高不應低于2.8m。分布式室分機房面積不應小于6m2,凈寬不應小于2m,梁下凈高不應低于2.8m。集中式室分機房收斂比高,宜用于建筑群較為集中的場景,5.2.31公共建筑總面積大于等于10000m2且建筑群分布較2公共建筑總面積大于等于3000m2且單層面積小于3000m2時,各層建筑面積合并計算,應3公共建筑總面積大于等于3000m2且單層面積大于等于6.1一般規定6.1.2天線支撐物包含且不限于屋面自立塔、屋面抱桿、屋面美化天線罩、外墻美化天線罩、外墻抱桿等屋面通信塔桅。建筑物中間層包含且不限于建筑物外墻立面、建筑物中間轉換層和外墻6.1.3平屋面是坡度小于5%(2°54)的屋面。坡屋面是坡度大于10%(5°48)的屋面。6.1.4上人孔的凈尺寸不應小于1000mm×1000mm。6.2平屋面支撐設施6.2.2墻體內凈高度不宜小于1.2m,寬度不宜小于0.2m;墻體內凈高度小于1.2m時,高度不應小于0.8m,寬度不應小于0.3m。6.2.4加強板用于支撐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部署,不需全屋面布置,僅在建設支撐設施的部位加強,板內預留鋼筋或錨栓應與建筑物接地網相連。預留加強板內鋼筋或錨栓位置應滿足移動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