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資本的循環和周轉
第一節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第二節產業資本循環的三種形態第三節流通時間和流通費用第四節資本的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第五節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第六節墊付資本的總周轉。周轉的周期第七節勞動期間和生產時間。流通時間第八節可變資本的周轉及其對年剩余價值量和年剩余價值率的影響第五章資本的循環和周轉資本作為一種自行增殖的價值,不僅在生產過程內活動,而且在流通過程內活動。資本只有不斷地從流通過程進入生產過程,又從生產過程進入流通過程,這樣循環往復地運動,才能實現價值的增殖。在這一章,我們首先要分析的是資本在其運動的各個階段上所采取的各種不同的形態,以及這些形態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這種分析,我們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在資本運動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將會獲得進一步的理解。第一節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資本在自己的循環過程中,要不斷地經過三個階段,并相繼地采三種不同的職能形態。在資本循環的第一階段,即購買階段,資本家以商品購買者的資格進入商品市場和勞動市場,用他的貨幣去購買商品,即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生產準備條件。以A代表勞動力,以Pm代表生產資料,這一階段的公式便是:這個階段,從形式上看,是由貨幣轉化為商品。但貨幣轉化為商品的過程怎么會成為資本循環的特定階段呢?資本家用貨幣購買的商品,并不是隨便的一種商品,而是具有特定使用價值的商品。這些商品在質的方面必須區分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量的方面,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又必須保持適當的比例,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的勞動力。資本家“以貨幣形式預付的價值,現在處在一種實物形式中,在這種形式中,它能夠作為會生出剩余價值(表現為商品)的價值來實現。換句話說,它處在具有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的能力的生產資本的狀態或形式中”。正因為資本家購買的商品具有上述確定的內容,因此,貨幣轉化為商品的過程便成了資本循環中的一個特定階段。在這個階段,資本發生了形態變化,資本家放棄了貨幣形態的資本而掌握了生產形態的資本。所以,資本循環的第一階段便是由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在資本循環的第一階段,貨幣資本只是執行著貨幣的職能。無論是在購買生產資料的場合,還是在購買勞動力的場合,貨幣資本都是以貨幣的資格來發揮作用的,它或者作為購買手段,或者作為支付手段,這些職能同普通貨幣的職能并沒有什么兩樣。但是,在資本運動的這個階段,貨幣資本所執行的這種貨幣職能,同時又是資本的職能。G-A,即勞動力的購買,是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的一個具有特征性質的因素。勞動力的使用是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因而只有購買勞動力,才是使以貨幣形態墊付的價值得以實際轉化為資本,轉化為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的最重要的條件。至于G-Pm,即生產資料的購買,則不過是為了吸收工人所支出的勞動。應該強調指出,在G-A過程中,貨幣的職能之所以會表現為資本的職能,并不在于貨幣的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本身,之所以這樣,完全是由一個確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和階級關系決定的。如果市場上根本沒有勞動力商品,貨幣就無論如何也不能買到它。只有當廣大勞動者被剝奪了一切生產資料,當這些生產資料完全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的時候,勞動者才會被迫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生存。所謂分配,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消費資料的分配,而是生產要素本身的分配,其中物的因素集中在一方,勞動力則與物的因素相分離,處在另一方。”“因此,在G-A行為能成為一般社會行為以前,生產資料即生產資本的物的部分,就必須已經作為生產資料,作為資本,和工人相對立。”當貨幣資本完成了自己的職能,即買到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之后,貨幣資本就轉化為生產資本。隨著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資本價值已經取得了實物形態,這樣,進行生產的主、客觀因素(即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便都具備了。所以,資本循環第一階段結束后,便進入第二階段,即生產階段。在生產階段,資本采取了生產要素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形態。經過生產過程,勞動力被消費,原料被加工,機器被磨損,于是,資本又發生了一次形態變化,變成了一定量的商品。但這個商品,與原來買進的商品相比較,不僅物質形態不同,價值量也不同,它已經包含了剩余價值,因而,已經成為商品形態的資本即商品資本。所以,資本循環的第二階段,就是由生產資本轉化為商品資本。這個階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公式中的P代表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生產資本,W'代表包含著剩余價值的商品資本,虛線表示流通過程的中斷。生產階段,是資本循環的全部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資本的價值增殖就發生在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不僅發揮著生產要素的作用,而且發揮著資本的作用,它們的職能就是生產價值和剩余價值。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是任何社會的生產都必需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但它們本身并不是資本;它們之所以成為資本,是由于二者的特殊結合方式和它們所起的特殊作用。當勞動者失去生產資料從而勞動力同生產資料處于分離狀態時,它們就只是可能的生產要素,要使它們成為現實的生產要素,就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它們結合起來。生產資本的兩種要素,在生產過程中被結合在一起并被消費以后,就轉化為一定量的商品資本,即包含著剩余價值的商品。但整個資本的運動并沒有就此結束,它還要繼續進行下去,資本循環第二階段的結束,就是第三階段,即售賣階段的開始。在資本循環的第三階段,資本家帶著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重新回到市場上,將這些商品出賣,轉化為貨幣。但這個貨幣與開始墊付的貨幣已經不同,它包含著剩余價值,已經是增殖了的貨幣資本。所以,資本循環的第三階段,便是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它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W'-G'從形式上看,W'-G'的過程也只是一般的商品流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商品由賣者手中轉入買者手中,價值量并沒有發生變化。商品被出賣后,轉變為價值量和它相等的貨幣,因此在這里發生的只是價值的形態變化。商品的資本性質,并不是由流通過程而是由生產商品的生產過程的性質決定的。W'不是簡單商品生產的產物,而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產物。它是墊付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的承擔者,在它上面體現了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關系。正是這種情況,決定了W'不僅是商品,而且是商品資本;也決定了W'-G'不僅是商品價值形態的變化過程,而且是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的實現過程,從而是資本運動的一個特定階段。商品資本的職能,就在于通過商品到貨幣的轉化,一方面收回資本家原來在貨幣形態上墊付的資本價值,另一方面又實現生產過程中新創造出來的剩余價值。由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墊付資本的復歸過程和剩余價值的實現過程。為了全部實現剩余價值,商品資本作為已經增殖了的資本價值,必須全部通過W'-G'的形態變化。通過W'-G'這一過程,資本價值又回到原來的貨幣形態。G'雖然是第一個循環的終點,但它又可以以G的資格成為第二個循環的起點。資本在自己的運動過程中依次通過以下三個階段,即第一階段,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第二階段,生產資本轉化為商品資本;第三階段,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其中,第一和第三兩個階段屬于流通領域,第二階段屬于生產領域。同時,我們又看到,資本在自己的運動中依次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這三種形態,每一種形態各自執行著特定的職能,并且在完成了自己的職能以后就依次地轉化為另一種形態。產業資本依次由一種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經過三個階段又回到原來的出發點,這個全部運動過程就是產業資本的循環。產業資本的循環是資本運動的三個階段的統一,即兩個流通階段和一個生產階段的統一,其公式為: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是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的,資本的循環要能夠正常進行,就必須順利地通過所有這三個階段。產業資本只有在不斷的運動中才能使自己保存和增殖,因此,它不能在完成一個循環以后就停止下來,而必須周而復始地循環下去。這樣,資本循環的公式也就成為無止境的:第二節產業資本循環的三種形態這個不斷重復的循環過程表明,在產業資本不斷運動的過程中,不僅進行著貨幣資本的循環,而且同時進行著生產資本的循環和商品資本的循環。因此,產業資本不是只有一種循環形態,而是有三種循環形態,即:(1)貨幣資本的循環:G-W···P···W'-G'。(2)生產資本的循環:P···W'-G'-W···P。(3)商品資本的循環:W'-G'-W···P···W'。產業資本是從貨幣資本的形態開始自己的循環的。貨幣資本的循環即G-W···P···W'-G',是從貨幣形態的資本G的墊付開始,經過一系列的形態變化,到價值增殖了的G'結束。在這一循環中,資本家把一定的貨幣額(G)墊付下去,是為了讓它變成更多的貨幣(G'),即為了使價值增殖。在貨幣資本的循環過程中,墊付的貨幣不斷地變成更多的貨幣,剩余價值不斷地被生產出來。這樣,貨幣資本的循環即G-W·.·P···W'-G',最清楚地表明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取得剩余價值,或者說是賺錢,而生產過程則不過是達到這一目的所不可缺少的中間環節。正由于貨幣資本的循環表明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這種本質特征,所以它就成了產業資本循環的一般形態。但是,貨幣資本的循環,作為產業資本循環的三種形態之一,又是產業資本循環的一種特殊形態。與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循環不同,貨幣資本的循環是按照自已特有的方式進行的,因而它具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我們把G-W···P·.·W'-G'當作循環的唯一形態,孤立地加以考察,那么我們就會看到,它的起點和終點都是貨幣形態,作為產業資本的決定形態的生產資本,只占著中間地位,它的起點是墊付的資本價值,終點是增殖了的資本價值,G變成了G',即資本家最終從流通中收回的貨幣(G')比他最初投入流通中的貨幣(G)多。從這里就產生了一種假象:仿佛在貨幣資本的循環中,價值是在流通過程中增殖的,價值增殖好像是貨幣本身具有的一種能力,“貨幣資本也就表現為能夠生出貨幣的貨幣了”。因此,貨幣資本的循環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馬克思在分析貨幣資本循環的特征時曾經指出:“貨幣資本的循環,是產業資本循環的最片面、從而最明顯和最典型的表現形式”。生產資本的循環即P...W'-G'-W···P,與貨幣資本的循環不同,這表現在:(1)在貨幣資本的循環中,生產過程只是充當貨幣資本流通的媒介;而在生產資本的循環中,資本的總流通過程W'-G'-W則成為生產資本循環的媒介。(2)在貨幣資本的一次循環中,并不表明再生產,因為G'是循環的終點,只有當它與下一個循環相聯系時,才會表明再生產。而生產資本的循環則不然,它在一次循環中就已經表明了再生產。在簡單再生產條件下,生產資本循環的詳細公式是:從該循環形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貨幣資本G是由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的商品轉化而來的,資本家再用這部分貨幣去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而用于購買勞動力的部分就成為工人的工資。可見,工資不過是工人自己生產的價值的一部分。同時,還可以看出,不僅資本主義的再生產要依存于資本的循環,就是資本家的個人消費也要依存于資本的循環。在擴大再生產的條件下,剩余價值的一部分要轉化為資本。但為了說明的簡便起見,我們假定剩余價值被全部積累起來。這時,生產資本循環的公式便是:這個循環的終點P'大于起點P。從形式上看,這似乎同貨幣資本循環中的終點G'大于起點G沒有什么區別,但實際上,這個循環的終點P',與貨幣資本循環的終點G',具有不同的意義。G'所表示的,是剩余價值已經生產出來的事實,而P'所表示的,則是“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已經資本化,就是說,資本已經積累”的事實。G之所以成為G',是價值增殖的結果,而P之所以成為P',則是剩余價值資本化的結果。在產業資本的運動中,商品資本也在不斷地循環。商品資本循環的公式是:這種循環形態,與上面所闡明的兩種循環形態都有所不同。在G···G'和P···P這兩種循環形態中,起點都是有待增殖的資本價值,它們循環的開始階段,不是直接的生產過程(P),便是為生產過程準備條件的生產要素的購買階段(G-W),而終點G'和P,都是流通過程的直接結果。商品資本的循環W'...W'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在這里,表現為循環起點和終點的W',不是流通過程的結果,而是生產過程的結果,循環起點不是有待增殖的資本價值,而是在商品形態上已經增殖了的資本價值。因此,這一循環的開始階段既包含資本價值的循環,也包含剩余價值的循環。商品資本循環的詳細公式是:從這種循環形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商品資本W'被全部消費(包括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是資本循環得以正常進行的條件。這三個循環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以價值增殖,即剩余價值的取得為目的的。同時,在它們的運動形態上,又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和片面性。貨幣資本的循環G···G',最明顯地表現出價值增殖是資本整個運動過程的目的和動機;生產資本的循環P···P(P'),最明顯地表現出產業資本的運動是再生產過程(簡單再生產或擴大再生產的過程);而商品資本的循環W'...W',則最明顯地表現出資本的運動過程自始就包含著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并且全部產品的消費是實現增殖了的資本價值的條件。因此,只有把資本循環的三種形態統一起來加以考察,才能全面了解產業資本的運動過程。產業資本的三種職能形態及其循環的三種形態在時間上是繼起的,而在空間上則是并存的。馬克思說:“任何一個單個產業資本都是同時處在所有這三種循環中。這三種循環,三種資本形態的這些再生產形式,是連續地并列進行的。”在產業資本運動的過程中,資本各種職能形態之間的相繼進行和并列存在是互為前提、互為條件的。沒有并列存在,就不會有相繼進行;同樣,如果相繼進行受到阻礙,并列存在便會遭到破壞。產業資本三種職能形態的并列存在和相繼進行,決定了產業資本的三種循環形態的并存。由于產業資本同時處于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不同形態,而且每種資本形態都要連續地順次地通過循環過程,這樣,就必然同時形成貨幣資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和商品資本循環這三種循環形態。“產業資本的連續進行的現實循環,不僅是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統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個循環的統一。”產業資本的循環,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通過它的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的。資本停留在生產領域的時間,就是資本的生產時間;而停留在流通領域的時間,則是資本的流通時間。資本循環的這兩部分時間,對于資本的價值增殖,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為了弄清這一點,并闡明制約資本流通時間的因素及其對價值增殖的影響,有必要對資本的流通時間進行分析。第三節流通時間和流通費用資本的生產時間,一般來說包括以下三個部分:(1)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作用的時間。(2)生產過程中斷、生產資料也停止發揮作用的時間。(3)生產資料作為生產過程的要素,已經進入生產領域,但還沒有加入生產過程的時間。資本的流通時間,包括購買時間和售賣時間兩部分。在購買時間內,資本由貨幣形態轉變為商品形態,即轉變為生產要素的形態;在售賣時間內,資本則由商品形態再轉變為貨幣形態。在這里,只是發生資本價值的形態變化,而沒有發生價值的增殖。不論從哪方面來看,流通時間對于生產時間都是一種限制。它限制了資本被當作生產資本來發揮機能,因而也就限制了價值的增殖。和資本在生產領域中要有一系列的耗費一樣,資本在流通領域中也要有一系列的耗費。這種用于流通領域并為商品流通服務的各項費用,就是流通費用。商品在流通領域內的運動,實際上包括兩個完全不同的過程:一個是商品實體本身即商品使用價值運動的過程;另一個是商品價值形態變化的過程。流通過程的這種二重性質,是由商品的二重性決定的。商品的使用價值運動的過程和它的價值形態變化的過程之間的區別,決定了商品的流通費用也區分為兩種:一種是同商品的價值形態變化有關的費用,即純粹流通費用;另一種是同商品的使用價值運動有關的費用,這是一種生產性的流通費用。純粹流通費用可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用在商品買賣上的費用。第二,用在簿記上的各種費用。第三,用于維持貨幣流通的開支。同純粹流通費用不同,由使用價值的運動所引起的流通費用,是同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內的繼續有關的費用,是一種生產性的流通費用。像保管費用、運輸費用等便屬于這一類。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不斷地增殖資本的價值。為了實現價值的不斷增殖,資本家就必須使他的資本不斷地、周而復始地循環下去。這種周而復始、不斷反復著的資本循環,就叫作資本的周轉。馬克思說:“資本的循環,不是當作孤立的行為,而是當作周期性的過程時,叫做資本的周轉。”第四節資本的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在考察資本的循環時,我們主要是通過對其由出發點到復歸點的運動過程的分析,闡明資本在其循環的各個階段所采取的形態以及它們所要完成的職能。而在考察資本的周轉時,則是要通過對資本周而復始、不斷反復的運動過程的分析,來闡明資本運動的時間和速度及其對年剩余價值率的影響。產業資本的循環有三種形態,即貨幣資本的循環、生產資本的循環和商品資本的循環。我們考察資本的周轉,實際上就是以貨幣資本的循環形態和生產資本的循環形態作為考察的對象。這兩種形態都是以墊付的資本價值作為出發點,并且在這兩種形態中又都包含了墊付資本價值的增殖,而我們分析資本的周轉,正好就是要分析墊付資本是怎樣在周而復始的周轉過程中增殖自己的。資本的周轉時間,是由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構成的。所以,資本的周轉時間,也就是從資本價值在一定形態上墊付的時候起,到處在過程中的資本價值復歸到原來形態上的第一段時間,或者說是一個資本周期地更新它的價值增殖過程所需要的時間。資本周轉時間的長短,是由它本身的生產條件和流通條件決定的。為了衡量和比較各個資本周轉的速度,必須在時間上有一個共同的衡量單位。這個衡量單位通常就是“年”。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故鄉-溫帶地區,最重要的農作物都是一年收獲一次,所以,“年”也就成為衡量資本周轉時間的自然單位。如果用字母U表示“年”這個時間單位,用u表示一定數量資本周轉一次所需要的時間,用n表示周轉的次數,則衡量一年內資本周轉次數的公式便是:n=U/u周轉時間與周轉速度成反比,而周轉次數則與周轉速度成正比。在一定時間內,資本的周轉時間越短,資本周轉的次數越多,就表示資本周轉的速度越快;反之,資本的周轉時間越長,資本周轉的次數越少,就表示資本周轉的速度越慢。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由于資本周轉時間包括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所以,總的說來,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也可以分為生產過程中的因素和流通過程中的因素。生產過程中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是生產資本的構成和生產時間的長短。生產資本按其價值轉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兩部分。第五節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首先,它們不是在物質形態上流通,而僅僅是在價值上流通。其次,它們的價值是按照它們在生產過程中損耗的程度而逐漸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轉移到新的產品中去,并隨著產品的出售而逐次地周轉回來的,其余尚未轉移的價值部分,則仍然固定在原來的使用形態內,并在生產過程中繼續發揮作用。正是由于投在勞動資料上的資本在價值移上具有這種特殊性質,所以,我們把這部分資本叫作固定資本。一部分生產資料,在它們所參加的每一次生產過程結束之后,便全部被消費掉,失去了獨立的使用形態,而它們的價值則全部一次轉移到新的產品中去,并在產品出售以后,以貨幣的形式全部回到資本家的手中。因此,投在勞動對象上的這部分資本,就叫作流動資本。把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是由它們的價值轉移方式的不同引起的,而不是由于它們在價值和剩余價值的生產上具有不同的作用。這一區別表明,能夠區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只有生產資本。因為只有這種資本形態,才發生價值轉移的問題。第二,在固定資本周轉一次的時間內,流動資本可以進行多次周轉。第三,投在固定資本上的資本價值,是一次全部墊付出去,而后在固定資本整個發揮作用的期間內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漸收回。第四,要使生產過程連續進行,則生產過程中就必須不斷有流動資本的各種要素和固定資本的各種要素。把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范疇,與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范疇混淆起來,也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慣用的手法。資本的這兩種區分,其意義是根本不同的。由于流動資本既包括資本家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也包括購買原料、燃料等的一部分不變資本,因而如把資本的這兩種區分混淆起來,就必然會抹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在價值增殖上的本質區別,從而也就不能說明勞動力在資本價值增殖上的特殊作用。這樣一來,資本價值的增殖就好像是全部墊付資本作用的結果,資本剝削勞動的真相也就由此被完全掩蓋起來。為了進一步探討固定資本周轉的特點,還應該分析固定資本的損耗。固定資本的損耗,依據引起的原因不同,可以分為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引起固定資本有形損耗的原因,首先是固定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使用。引起有形損耗的第二個原因是自然力的作用。固定資本的無形損耗,是指機器設備等在它們的有效使用期間內由于非使用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價值上的損失。正是由于資本的不同部分的周轉速度不同,所以當我們談到某個資本的周轉速度時,乃是指整個墊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馬克思說:“預付資本的總周轉,是它的不同組成部分的平均周轉”。整個墊付資本周轉速度的計算方法是:用墊付資本的總額去除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周轉的價值總額,所得的商數就是整個墊付資本在一年中的周轉次數。第六節墊付資本的總周轉。周轉的周期墊付資本總周轉速度的快慢,一方面取決于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周轉速度的差別;另一方面,又取決于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在生產資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由于固定資本的周轉速度慢于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因此,在生產資本中固定資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則整個資本的周轉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動資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則整個資本的周轉速度就越快。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不斷發展和技術裝備水平的日益提高,固定資本在不斷地增長。固定資本的增長及其在生產資本中所占比重的不斷增大,使產業資本的周轉速度有日益減慢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只有依靠增加墊付資本,才能得到和以前同樣多的剩余價值,而這對資本家來說,當然是不利的。因此,資本家為了抵消資本周轉日趨緩慢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便采取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和提高勞動強度的辦法,來加速資本的周轉。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除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之外,還有勞動期間、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的長度。第七節勞動期間和生產時間。流通時間勞動期間,是指制成一樣成品所需要的勞動日數。這些勞動日數,又可以換算為若干互相聯系的勞動小時數。勞動期間是生產時間的主要構成部分,它的長短是由產品的性質決定的。不同生產部門以及同一生產部門的各個企業,由于產品的性質不同,勞動期間的長短也就各不相同。勞動期間的長短,不僅會影響資本的周轉速度,而且會影響墊付的流動資本的數量。但是,勞動期間的長短,對固定資本墊付的數量并不產生上述影響。勞動期間的長短,雖然是由產品的性質決定的,但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勞動期間只是生產時間的一部分。除此以外,生產時間往往還包括勞動過程中斷、勞動對象受自然力獨立作用的時間。在上述由于自然力的獨立作用而間斷的時間中,是不會發生價值的增殖的,但這種時間的長短,對資本的周轉速度卻有著直接的影響。生產時間和勞動期間的不一致,對流動資本的支出和固定資本的使用也有重大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趨勢,一方面是要盡可能地縮短勞動期間,另一方面是要盡可能地縮短勞動對象受自然力獨立作用的時間,使勞動期間和生產時間的差距盡量縮小。生產時間還包括生產資料的儲備時間。資本的流通時間是由兩部分時間組成的:一部分是購買時間,即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的時間;另一部分是售賣時間,即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的時間。流通時間這兩部分的長短,對資本的周轉速度都有影響,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售賣時間。馬克思說:“流通時間,從而整個周轉期間,是按照這個時間的相對的長短而延長或縮短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生產部門和每一部門的各個企業,由于商品的銷售條件生產資料的供應條件各不相同,因而售賣時間和購買時間也就互有差別。一般來說,售賣時間的長短是由生產地點同市場距離的遠近、交通運輸條件的好壞以及供銷合同中所規定的交貨期限的長等因素決定的。至于購買時間的長短,則主要取決于生產地點同原材料等生產資料的供應地點的距離,取決于把這些生產資料運往生產地點的交通運輸條件。縮短資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融合新聞報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威海職業學院《中國文化概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日語筆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曲阜遠東職業技術學院《學科教學法及課程標準解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城市公共事業管理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材料成型CAE及軟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科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延邊職業技術學院《室內觀賞植物栽培與養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Photoshop CC圖形圖像處理實例教程》全套教學課件
- 足療技師免責協議書
- 延長石油招聘筆試試題
- DB-T 29-22-2024 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
- 《高速公路旅游區標志設置規范》
- 老年期發育(人體發育學)
- 術后吻合口瘺
- HYT 075-2005 海洋信息分類與代碼(正式版)
- 建筑用砂石料采購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融于教學的形成性評價讀書分享
- 中華護理學會成人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團標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