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田灌溉設施建設指南TOC\o"1-2"\h\u14699第一章總論 372861.1灌溉設施建設概述 3302571.1.1灌溉設施的定義 3286341.1.2灌溉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 351.1.3灌溉設施建設的分類 3253441.1.4保障糧食安全 478781.1.5促進農業現代化 481301.1.6改善生態環境 462901.1.7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124851.1.8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415992第二章灌溉水源規劃 4143181.1.9水源類型 4131941.1.10水源選擇原則 5229531.1.11水源保護 5270481.1.12水質管理 52825第三章灌溉系統設計 6270041.1.13概述 687831.1.14各類灌溉系統特點及適用范圍 6264961.1.15灌溉設計標準 7175071.1.16灌溉設計參數 7302111.1.17總體布局 7243771.1.18灌溉渠道布局 7257351.1.19灌溉設施布局 782521.1.20排水設施布局 87925第四章灌溉設備選型 838891.1.21概述 8131701.1.22具體分類 8310381.1.23根據灌溉需求選型 971331.1.24考慮設備功能和可靠性 9299281.1.25考慮經濟性 941581.1.26考慮安裝和維護方便性 9202991.1.27安裝準備 945241.1.28安裝過程 9296621.1.29調試與驗收 96523第五章灌溉渠道建設 10111291.1.30設計原則 10303791.1.31設計內容 10134411.1.32施工準備 10296751.1.33施工方法 1013711.1.34維護內容 11293641.1.35管理措施 1121401第六章灌溉泵站建設 11195311.1.36設計原則 1134591.1.37設計內容 1140021.1.38設計要求 1284191.1.39施工準備 12111211.1.40施工流程 123241.1.41施工要求 12199741.1.42運行管理 13125401.1.43安全管理 13206311.1.44環境保護 1327581第七章灌溉自動化控制系統 13292121.1.45概念與意義 13180491.1.46系統組成 1315271.1.47系統特點 14307381.1.48設計原則 1474211.1.49設計內容 14221331.1.50安裝準備 1491121.1.51設備安裝 15145891.1.52系統調試 151557第八章灌溉水質監測與管理 15112351.1.53概述 15134151.1.54物理方法 1524381.1.55化學方法 15268401.1.56生物方法 15283561.1.57概述 16290651.1.58水質監測儀器 16274061.1.59水質監測設備維護 16314091.1.60水質源頭控制 1646421.1.61水質過程控制 1620321.1.62水質末端控制 161170第九章灌溉工程管理 16320591.1.63項目前期管理 17280301.1項目可行性研究 17235961.2項目立項與審批 17100301.2.1項目實施管理 17165642.1施工組織與管理 1713922.2施工進度控制 17165162.3施工成本控制 17317122.3.1質量管理體系 17109273.1質量管理組織 17183173.2質量管理制度 17208063.2.1質量監督與檢查 17160154.1施工過程監督 1753844.2材料設備檢查 18157574.3質量驗收 18274834.3.1工程驗收 18108285.1初驗 1864295.2正式驗收 18316625.2.1工程評價 18289586.1工程效益評價 18314476.2工程管理評價 186971第十章灌溉設施運行維護 18200516.2.1運行維護管理的重要性 18208476.2.2運行維護管理內容 19100856.2.3運行維護管理措施 19108396.2.4維修保養的分類 19273776.2.5維修保養內容 1912826.2.6維修保養措施 19150086.2.7安全生產 2020476.2.8環境保護 20第一章總論1.1灌溉設施建設概述1.1.1灌溉設施的定義灌溉設施是指為滿足農田灌溉需求,保障農業用水,提高農業產量和效益,而建設的一系列工程設施。主要包括水源工程、輸水工程、配水工程、田間工程等。1.1.2灌溉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1)水源工程:包括水庫、塘壩、泵站、水井等,用于收集、調節和提供灌溉用水。(2)輸水工程:包括渠道、管道、隧洞等,用于將水源工程中的水輸送到農田。(3)配水工程:包括節制閘、分水閘、配水渠等,用于合理分配灌溉用水。(4)田間工程:包括畦灌、噴灌、滴灌等,用于將灌溉水有效地輸送到作物根部。1.1.3灌溉設施建設的分類(1)按灌溉方式分為: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混合灌溉等。(2)按工程規模分為:大型灌溉工程、中型灌溉工程、小型灌溉工程等。(3)按用途分為:糧食作物灌溉、經濟作物灌溉、蔬菜灌溉等。第二節灌溉設施建設的重要性1.1.4保障糧食安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安全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灌溉設施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通過提高農田灌溉保證率,減少因干旱等因素導致的糧食減產,為我國糧食生產提供有力支撐。1.1.5促進農業現代化灌溉設施建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降低農業用水成本,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1.1.6改善生態環境灌溉設施建設對改善生態環境具有積極作用。合理調配水資源,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降低土壤鹽堿化、沙漠化風險,保障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態平衡。1.1.7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灌溉設施建設有助于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通過提高農業產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1.1.8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灌溉設施建設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灌溉工程的建設和運行,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增加稅收,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灌溉設施建設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對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現代化、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章灌溉水源規劃第一節水源類型及選擇1.1.9水源類型灌溉水源類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和再生水等。以下對各類水源進行簡要介紹:(1)地表水: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泊、水庫等自然水體中的水。地表水是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具有水源充足、易于取水的特點。(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壤和巖石中所儲存的水。地下水具有水質較好、分布廣泛的特點,但過度開采可能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問題。(3)雨水:雨水是指大氣降水過程中的水分。雨水收集和利用是緩解水資源緊張的有效途徑,適用于干旱地區和水資源短缺的地區。(4)再生水:再生水是指經過處理后達到一定水質標準,可用于農田灌溉的水。再生水利用有助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輕水環境壓力。1.1.10水源選擇原則(1)保障水源安全:選擇水源時,應保證水源質量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避免對農作物生長和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2)合理布局:根據區域水資源分布、農田需求等因素,合理規劃水源布局,提高灌溉效率。(3)經濟適用:在滿足灌溉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選擇經濟、適用的水源,降低灌溉成本。(4)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水源的可持續性,避免過度開發,保證水資源長期穩定供應。第二節水源保護與水質管理1.1.11水源保護(1)加強立法和政策支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水源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加強對水源的保護。(2)實施總量控制:對水源地進行總量控制,合理分配水資源,防止過度開發。(3)水源保護區劃分:根據水源類型、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劃分水源保護區,明保證護范圍和措施。(4)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引導農民參與水源保護,提高農民保護水源的積極性。1.1.12水質管理(1)水質監測:建立健全水質監測體系,定期對灌溉水源進行監測,保證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2)水源污染防治:加強對污染源的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止水源污染。(3)水源修復與治理:對已受到污染的水源進行修復與治理,提高水源質量。(4)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減少化肥、農藥等對水源的污染。(5)水源保護宣傳教育:開展水源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民對水源保護的認識和意識。第三章灌溉系統設計第一節灌溉系統類型1.1.13概述灌溉系統是農田灌溉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類型多種多樣,根據灌溉方式、水源、地形地貌等因素,可分為以下幾種:(1)地面灌溉系統(2)噴灌系統(3)滴灌系統(4)渠道灌溉系統(5)水泵灌溉系統1.1.14各類灌溉系統特點及適用范圍(1)地面灌溉系統:主要包括溝灌、畦灌、淹灌等,適用于平原地區、水源充足、土壤滲透性較好的農田。(2)噴灌系統:通過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到作物上,適用于丘陵、山地、水源不足的地區,以及需要保持土壤濕潤的作物。(3)滴灌系統:將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適用于水資源緊張、土壤滲透性較差的地區,以及需要精確控制水分的作物。(4)渠道灌溉系統:通過渠道將水輸送到農田,適用于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的地區。(5)水泵灌溉系統:利用水泵將水提升至農田,適用于水源較低、地勢較高的地區。第二節灌溉設計標準與參數1.1.15灌溉設計標準(1)灌溉保證率:根據作物需水規律、水源條件、灌溉設施等因素,確定灌溉保證率,一般不低于75%。(2)灌水定額:根據作物需水量、土壤類型、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灌水定額,保證作物生長需水得到滿足。(3)灌水周期:根據作物生長周期、土壤水分狀況、水源條件等因素,確定灌水周期。1.1.16灌溉設計參數(1)灌溉水利用系數:反映灌溉水在農田中的有效利用率,一般不低于0.8。(2)灌水均勻度:反映灌溉系統在農田中的均勻程度,一般不低于0.8。(3)灌水深度: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土壤類型、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灌水深度。第三節灌溉系統布局設計1.1.17總體布局根據農田地形、水源條件、作物種植結構等因素,進行灌溉系統總體布局。布局應遵循以下原則:(1)充分利用水源,提高灌溉保證率。(2)保證灌溉系統運行安全、可靠。(3)減少灌溉投資,降低運行成本。(4)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1.1.18灌溉渠道布局(1)渠道走向:根據地形地貌、水源位置、作物種植區域等因素,合理規劃渠道走向。(2)渠道設計:根據渠道流量、輸水距離、土壤滲透性等因素,進行渠道設計,保證輸水效率。(3)渠道防滲處理:針對渠道滲透性較強的土壤,采用防滲措施,降低輸水損失。1.1.19灌溉設施布局(1)灌水設備: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土壤類型、氣候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灌水設備。(2)控制系統:設置灌溉控制系統,實現灌溉自動化,提高灌溉效率。(3)管網布局:根據農田地形、作物種植區域、水源位置等因素,合理規劃管網布局,保證灌溉系統運行順暢。1.1.20排水設施布局(1)排水渠道:根據農田地形、土壤滲透性等因素,設置排水渠道,保證農田排水暢通。(2)排水井:在農田低洼處設置排水井,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鹽堿化。(3)排水泵站:根據排水需求,設置排水泵站,提高排水效率。第四章灌溉設備選型第一節灌溉設備分類1.1.21概述灌溉設備是農田灌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和選型直接影響到灌溉效果和農業生產力。根據灌溉設備的功能和特點,可將其分為以下幾類:(1)水源設備:包括水泵、水管、閥門等,用于將水源輸送到灌溉區域。(2)噴灌設備:包括噴頭、管道、支架等,通過噴灑方式將水分均勻地分布在作物上。(3)滴灌設備:包括滴頭、管道、過濾器等,通過滴管方式將水分精確地送到作物根部。(4)自動控制系統:包括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用于實現灌溉過程的自動化控制。1.1.22具體分類(1)按照灌溉方式分類:(1)噴灌設備:適用于大面積作物灌溉,如小麥、玉米等。(2)滴灌設備:適用于經濟作物、果園、蔬菜等需水量較小的作物。(3)微灌設備:適用于幼苗、花卉等需水量極小的作物。(2)按照設備材質分類:(1)塑料設備:輕便、成本低,適用于小規模灌溉。(2)金屬設備:強度高、耐用,適用于大規模灌溉。第二節灌溉設備選型原則1.1.23根據灌溉需求選型(1)了解作物需水量、生長周期和灌溉制度,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2)根據灌溉面積、水源條件等因素,確定灌溉設備的規模。1.1.24考慮設備功能和可靠性(1)選擇具有良好功能和可靠性的設備,保證灌溉效果。(2)了解設備的技術參數,如流量、揚程、功耗等,以滿足灌溉需求。1.1.25考慮經濟性(1)在滿足灌溉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選擇成本較低的設備。(2)比較不同品牌、不同型號設備的價格和功能,進行綜合評估。1.1.26考慮安裝和維護方便性(1)選擇易于安裝和維護的設備,降低灌溉系統的運行成本。(2)了解設備的安裝要求和使用方法,保證灌溉系統正常運行。第三節灌溉設備安裝與調試1.1.27安裝準備(1)準備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扳手、螺絲刀、管道等。(2)閱讀設備說明書,了解安裝流程和注意事項。(3)檢查設備的外觀和功能,保證無損壞和故障。1.1.28安裝過程(1)按照說明書進行設備安裝,保證各部件連接牢固。(2)安裝水源設備,包括水泵、水管、閥門等。(3)安裝噴灌或滴灌設備,包括噴頭、管道、支架等。(4)連接自動控制系統,包括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1.1.29調試與驗收(1)對灌溉系統進行調試,檢查水源設備、灌溉設備、自動控制系統等是否正常運行。(2)調整噴頭、滴頭等設備的噴射角度和流量,保證灌溉效果。(3)驗收灌溉系統,保證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4)培訓操作人員,講解設備的使用方法和維護保養知識。、第五章灌溉渠道建設第一節渠道設計1.1.30設計原則渠道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保證渠道輸水能力滿足農田灌溉需求。(2)盡量減少渠道水頭損失,提高輸水效率。(3)渠道線路應順應地形,避免不必要的填挖方。(4)考慮渠道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和景觀建設。(5)便于渠道施工、維護與管理。1.1.31設計內容(1)渠道線路設計:根據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因素,確定渠道線路走向和位置。(2)渠道橫斷面設計:根據渠道流量、糙率、渠道材料等因素,確定渠道橫斷面尺寸。(3)渠道縱斷面設計:根據渠道線路、地形、渠道材料等因素,確定渠道縱斷面高程。(4)渠道結構設計:根據渠道材料、施工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渠道結構形式。(5)渠道水工建筑物設計:根據渠道線路、地形、水工建筑物功能等因素,確定水工建筑物的位置、類型和尺寸。第二節渠道施工1.1.32施工準備(1)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任務、工程量、施工方法、施工進度等。(2)準備施工所需材料、設備、人員、技術等。(3)辦理施工手續,保證施工合法合規。1.1.33施工方法(1)渠道開挖:采用機械開挖或人工開挖,按照設計斷面和縱斷面進行施工。(2)渠道襯砌: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襯砌材料和方法,進行渠道襯砌施工。(3)渠道水工建筑物施工: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水工建筑物的施工。(4)渠道整形:對渠道表面進行整形,保證渠道表面平整、光滑。(5)渠道回填:對渠道兩側進行回填,恢復地形地貌。第三節渠道維護與管理1.1.34維護內容(1)渠道本體維護:定期檢查渠道本體,發覺損壞及時修復。(2)渠道襯砌維護:對渠道襯砌進行定期檢查,發覺損壞及時修復。(3)渠道水工建筑物維護:對水工建筑物進行定期檢查,保證其正常運行。(4)渠道排水設施維護:保持渠道排水設施暢通,避免渠道積水。1.1.35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渠道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和權限。(2)制定渠道維護管理制度,保證渠道正常運行。(3)加強渠道巡查,及時發覺和解決問題。(4)定期對渠道進行維修、養護,提高渠道使用壽命。(5)加強渠道環境保護,防止污染和破壞。第六章灌溉泵站建設第一節泵站設計1.1.36設計原則灌溉泵站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符合國家及地方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2)充分考慮地形、地貌、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保證工程安全、經濟、可靠;(3)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降低能耗;(4)保證泵站運行穩定、維護方便、使用壽命長。1.1.37設計內容(1)泵站規模:根據灌溉面積、作物需水量、水源條件等因素確定泵站規模;(2)泵站型式:根據水源、地形、地質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泵站型式;(3)泵站設備:包括水泵、電機、管道、閥門等設備選型及配套;(4)泵站結構:包括泵房、進出水管道、排水設施等結構設計;(5)電氣設計:包括供電、控制系統、照明等;(6)安全防護設施:包括防雷、接地、安全防護欄等。1.1.38設計要求(1)泵站設計應滿足灌溉需求,保證灌溉面積內的作物用水;(2)泵站設備選型應滿足設計流量、揚程等參數要求;(3)泵站結構設計應滿足強度、穩定性、耐久性等要求;(4)電氣設計應滿足泵站正常運行和安全防護要求;(5)安全防護設施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保證泵站運行安全。第二節泵站施工1.1.39施工準備(1)熟悉設計文件,了解泵站工程特點及施工要求;(2)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進度、人員、材料、設備等;(3)準備施工圖紙、施工方案、施工記錄等資料;(4)確定施工隊伍,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1.1.40施工流程(1)土建工程:包括泵房、進出水管道、排水設施等;(2)設備安裝:包括水泵、電機、管道、閥門等;(3)電氣安裝:包括供電、控制系統、照明等;(4)安全防護設施施工:包括防雷、接地、安全防護欄等;(5)系統調試:包括設備調試、電氣調試等;(6)竣工驗收。1.1.41施工要求(1)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進行;(2)保證施工質量,加強施工過程控制;(3)做好施工安全防護措施,保證施工安全;(4)及時處理施工中的問題,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第三節泵站運行與管理1.1.42運行管理(1)制定泵站運行管理制度,明確運行職責;(2)做好泵站設備日常維護保養,保證設備正常運行;(3)加強泵站運行監測,及時調整運行參數;(4)定期進行泵站功能檢測,評估泵站運行狀況;(5)做好泵站運行記錄,為運行管理提供依據。1.1.43安全管理(1)制定泵站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安全責任;(2)加強泵站安全防護設施建設,保證泵站運行安全;(3)做好泵站安全培訓和宣傳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4)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5)建立應急預案,應對突發事件。1.1.44環境保護(1)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規,保證泵站運行不對環境造成污染;(2)加強泵站排放水質監測,保證排放水質達標;(3)做好泵站周邊綠化工作,改善生態環境;(4)采用節能、環保的設備和技術,降低能耗和排放;(5)加強泵站運行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宣傳,提高員工環保意識。第七章灌溉自動化控制系統第一節自動化控制系統概述1.1.45概念與意義灌溉自動化控制系統是指采用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對農田灌溉過程進行實時監測、自動控制的一種先進灌溉技術。該系統通過智能控制灌溉過程,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益。1.1.46系統組成(1)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包括土壤濕度、氣象數據、作物生長狀況等信息的采集。(2)控制系統:根據信息采集系統提供的數據,對灌溉設備進行自動控制。(3)通信系統:實現信息采集系統、控制系統與監控中心之間的數據傳輸。(4)監控中心:對整個灌溉過程進行實時監控、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1.1.47系統特點(1)實時監測:自動采集農田灌溉過程中的關鍵數據,為決策提供依據。(2)智能控制:根據作物需水量、土壤濕度等因素自動調節灌溉設備。(3)節能環保: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4)便于管理:通過監控中心對灌溉過程進行統一管理,提高灌溉效率。第二節自動化控制系統設計1.1.48設計原則(1)實用性:系統設計應滿足實際生產需求,保證灌溉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穩定運行。(2)可靠性:系統應具備較高的抗干擾能力和穩定性,保證數據采集和處理準確可靠。(3)可擴展性:系統應具備良好的擴展性,便于后期升級和功能拓展。(4)經濟性: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降低系統成本。1.1.49設計內容(1)信息采集系統設計:根據農田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傳感器進行信息采集。(2)控制系統設計:根據信息采集數據,設計合理的控制策略,實現灌溉設備的自動控制。(3)通信系統設計: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實現數據的高速、穩定傳輸。(4)監控中心設計:構建監控中心,實現灌溉過程的實時監控、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第三節自動化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1.1.50安裝準備(1)設備檢查:保證設備完好無損,符合安裝要求。(2)現場勘察:了解現場環境,確定設備安裝位置和通信線路。(3)設計施工方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1.1.51設備安裝(1)傳感器安裝:按照設計要求,將傳感器安裝到指定位置。(2)控制設備安裝:將控制設備安裝到現場,并連接相關線路。(3)通信設備安裝:將通信設備安裝到現場,并連接通信線路。(4)監控中心設備安裝:將監控中心設備安裝到指定位置,并連接相關線路。1.1.52系統調試(1)設備調試:對傳感器、控制設備、通信設備等進行調試,保證設備正常運行。(2)控制策略調試: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調整控制策略,優化灌溉效果。(3)通信調試:檢查通信線路是否暢通,保證數據傳輸穩定可靠。(4)監控中心調試:檢查監控中心設備運行是否正常,保證實時監控和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有效。第八章灌溉水質監測與管理第一節水質監測方法1.1.53概述灌溉水質監測是保證農田灌溉用水安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重要環節。本節主要介紹灌溉水質監測的基本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1.1.54物理方法(1)水溫測量:采用水溫計進行測量,保證灌溉水溫度適宜農作物生長。(2)水質透明度:采用透明度盤進行測量,判斷水中懸浮物的含量。1.1.55化學方法(1)水質化學成分分析:通過實驗室檢測,分析水中各項化學成分,如pH值、總硬度、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等。(2)水質重金屬檢測: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等方法,檢測水中重金屬含量。1.1.56生物方法(1)生物指示物種監測:通過觀察水生生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評估水質狀況。(2)微生物檢測:采用平板計數法、MPN法等方法,檢測水中微生物數量。第二節水質監測設備1.1.57概述為保證灌溉水質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本節介紹常用的水質監測設備。1.1.58水質監測儀器(1)水溫計:用于測量水溫。(2)透明度盤:用于測量水質透明度。(3)pH計:用于測量水質的酸堿度。(4)電導率儀:用于測量水質的電導率。(5)重金屬檢測儀:用于檢測水中重金屬含量。(6)微生物檢測儀器:用于檢測水中微生物數量。1.1.59水質監測設備維護(1)定期檢查設備功能,保證其正常工作。(2)定期進行設備校準,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3)遵循設備操作規程,避免誤操作。第三節水質管理措施1.1.60水質源頭控制(1)加強水源地保護,保證水源水質安全。(2)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減少農業面源污染。(3)優化施肥、用藥結構,減少化學污染。1.1.61水質過程控制(1)建立健全灌溉水質監測體系,實時掌握水質狀況。(2)加強灌溉設施建設,提高灌溉水利用率。(3)實施灌溉水處理技術,如沉淀、過濾、消毒等。1.1.62水質末端控制(1)對灌溉尾水進行處理,減少污染物排放。(2)建立灌溉水質預警系統,及時發覺和解決水質問題。(3)加強灌溉水質監管,保證灌溉用水安全。第九章灌溉工程管理第一節工程項目管理1.1.63項目前期管理1.1項目可行性研究在項目啟動前,應對灌溉工程項目的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包括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社會效益和環境影響等方面。保證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1.2項目立項與審批根據可行性研究的結果,編制項目建議書,并提交給相關部門進行立項審批。項目立項后,應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進行項目設計、預算編制和招投標等工作。1.2.1項目實施管理2.1施工組織與管理施工過程中,要建立健全施工組織機構,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任務。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督檢查,保證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2.2施工進度控制根據項目施工計劃,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保證項目按期完成。對施工進度進行動態調整,以適應實際情況的變化。2.3施工成本控制在保證項目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施工成本,降低項目投資風險。通過招投標、合同管理等手段,加強對施工成本的控制。第二節工程質量監督2.3.1質量管理體系3.1質量管理組織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設立質量管理組織,明確各級質量管理人員的職責和任務。3.2質量管理制度制定工程質量管理制度,包括質量計劃、質量檢查、質量處理等環節,保證工程質量得到有效保障。3.2.1質量監督與檢查4.1施工過程監督對施工現場進行定期監督,檢查施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規范和標準,發覺問題及時整改。4.2材料設備檢查對項目所需材料、設備進行嚴格檢查,保證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定,不合格的產品不得進入施工現場。4.3質量驗收按照國家和行業的相關規定,對項目分階段進行質量驗收,保證工程質量達到預期目標。第三節工程驗收與評價4.3.1工程驗收5.1初驗在項目施工完成后,進行初驗,檢查項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規范和標準。初驗合格后,進行正式驗收。5.2正式驗收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全面驗收,包括工程質量、工程檔案、環境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防癌護理科普
- 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個人總結模版
- 護士行業實習心得體會模版
- 新疆吐魯番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生物 含解析
- 學生旅游活動方案
- 18 文言文二則《囊螢夜讀》課件
- 2025屆山東省招遠市八下數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調經止痛護理方案
- 仁愛英語七年級上知識點短語總結模版
- 特應性角結膜炎的臨床護理
- 2025年高考歷史考綱(完整版)
- 書法鑒賞 (浙江財大版)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重癥胰腺炎(1)課件
- 克拉潑改進型電容三點式振蕩器
- 介入導管室耗材準備及管理
- SPC基礎知識培訓教材-入門級_課件
- T∕CTWPDA 08-2019 木材與木制品供應商管理規范
- 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論產業結構對我國GDP與經濟增長的影響
- 永久性鋼護筒沉放施工方案(DOC29頁)
- 【工程文檔】電梯安裝樣板放線記錄
- 糖尿病的藥物治療課件.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