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專題2課題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專題2課題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專題2課題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專題2課題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專題2課題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課題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別1.微生物體內能夠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的酶是()A.C1酶和C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X酶和葡萄糖苷酶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解析:纖維素酶屬于復合酶,至少包含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種組分。其中C1酶和CX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答案:A2.在分別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試驗中,下列關于土壤取樣的敘述,錯誤的是()A.可選取深層的土壤作為樣品B.可選取樹林中多年落葉形成的腐殖土作為樣品C.可選取樹林中多年積累的枯枝敗葉作為樣品D.可把濾紙埋在土壤中經過30天左右,再選取已爛的濾紙作為樣品解析:深層土壤中纖維素含量少,纖維素分解菌的數量也少。答案:A3.要將能分解纖維素的細菌從土壤中分別出來,應將它們接種在()A.加入伊紅美藍的鑒別培育基上B.含有蛋白胨的固體培育基上C.只含纖維素粉而無其他碳源的選擇培育基上D.含四大養分要素的培育基上解析:在只含纖維素粉而無其他碳源的選擇培育基上,纖維素分解菌能夠生長繁殖,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長繁殖。答案:C4.在將樣品稀釋涂布到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培育基上之前,一般先進行選擇培育,其主要目的是()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沒有意義,去掉這一步更好C.增加纖維素分解菌的濃度D.使纖維素分解菌充分長大解析:選擇培育基中只含有纖維素粉這一種碳源,主要適合能產生纖維素酶的纖維素分解菌生長,所以選擇培育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纖維素分解菌的濃度,確保能夠從樣品中分別到所須要的微生物。答案:C5.欲從土壤中篩選纖維素分解菌,下列流程正確的是()A.土壤取樣→梯度稀釋→稀釋涂布平板→選擇菌落B.土壤取樣→選擇培育→稀釋涂布平板→選擇菌落C.土壤取樣→梯度稀釋→選擇培育→選擇菌落D.土壤取樣→梯度稀釋→稀釋涂布平板→選擇培育→選擇菌落解析:從土壤中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正確流程是土壤取樣→選擇培育→稀釋涂布平板→選擇菌落。其中選擇培育的目的是增加纖維素分解菌的濃度,因此須要在稀釋涂布平板之前進行。最終,依據菌落的特征選擇纖維素分解菌。答案:B6.用剛果紅染色時,加入剛果紅可在()①制備培育基時②梯度稀釋時③倒平板時④涂布時⑤長出菌落時A.①③ B.②⑤C.③⑤ D.④⑤答案:C7.通過分別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試驗,對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進行了初步的篩選。這只是分別提純的第一步,還須要進行()A.發酵產纖維素酶的試驗B.提取纖維二糖的試驗C.濃縮纖維素分解菌的試驗D.提取葡萄糖的試驗解析:假如在鑒別培育基上視察到產生透亮圈的菌落,說明可能獲得了纖維素分解菌。為了確定得到的是纖維素分解菌,還須要進行發酵產纖維素酶的試驗。答案:A8.在纖維素分解菌的鑒定試驗中,纖維素酶的測定方法一般是()A.對纖維素進行定量測定B.對纖維素酶分解纖維素后所產生的葡萄糖進行定量測定C.對纖維素酶分解纖維素后所產生的纖維二糖進行定量測定D.對纖維素分解菌進行定量測定解析:纖維素酶的測定方法,一般是對纖維素酶分解纖維素后所產生的葡萄糖進行定量測定。答案:B9.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產糖漿,具有廣袤的應用前景,但現有野生菌株對淀粉的轉化效率較低。某同學嘗試對其進行改造,以獲得高效菌株。試驗步驟如下。(1)配制(填“固體”“半固體”或“液體”)培育基,該培育基的碳源應為。

(2)將接入已滅菌的培育基上。

(3)馬上用適當劑量的紫外線照耀,目的是

(4)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視察菌落四周培育基的顏色改變和改變范圍的大小。四周淺色范圍(填“大”或“小”)的菌落即為初選菌落。經分別、純化后即可達到試驗目的。

解析:依據培育基的用途,應選擇固體培育基。由于是微生物對淀粉進行轉化,故碳源為玉米淀粉。馬上用適當劑量的紫外線照耀,目的是誘導野生菌株產生基因突變。微生物對淀粉的轉化效率越高,轉化的淀粉越多,滴加碘液后淺色范圍越大。答案:(1)固體玉米淀粉(2)野生菌株(3)對野生菌株進行誘變(4)大實力提升1.下列關于纖維素酶的敘述,錯誤的是()A.纖維素酶只有一種,只能將纖維素分解為葡萄糖B.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種組分C.纖維素可被纖維素酶水解成葡萄糖,為微生物供應養分物質D.分解纖維素的細菌、真菌和放線菌,都是通過產生纖維素酶來分解纖維素的解析: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一般認為至少包括三種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X酶將纖維素分解為纖維二糖,葡萄糖苷酶將纖維二糖分解為葡萄糖。答案:A2.表層土壤中纖維素分解菌的同化作用類型和異化作用方式分別是()①自養型②異養型③需氧型④厭氧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纖維素分解菌利用的是現成的有機物;表層土壤含氧豐富,適合好氧菌的繁殖。答案:B3.在加入剛果紅的培育基中會出現如右圖所示的透亮圈,產生的透亮圈是()A.剛果紅與纖維素形成的復合物B.剛果紅被纖維素分解菌分解形成的C.纖維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導致的D.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形成的解析:剛果紅與纖維素結合形成紅色復合物,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后,紅色復合物就不能形成,這樣透亮圈就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形成了。答案:D4.要從牛的瘤胃中分別出能夠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下列有關敘述不科學的是()A.在富含纖維素的培育基上長出的菌落即為纖維素分解菌B.將培育基和試驗器材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C.將提取的胃液進行系列稀釋后接種培育D.接種后在相宜溫度和無氧條件下培育解析:纖維素分解菌的選擇培育基中除富含纖維素外,還含有酵母膏和水解酪素等成分,因此在富含纖維素的培育基上纖維素分解菌能夠形成生長優勢,但并不是只允許纖維素分解菌生長,因此還須要利用剛果紅染色法進行鑒別培育,A項錯誤。牛胃的缺氧環境只允許厭氧型的纖維素分解菌生長,因此培育牛胃中的纖維素分解菌應供應相宜的溫度和無氧環境,D項正確。培育基和試驗器材消毒滅菌是為了防止雜菌污染,B項正確。為了能夠得到單細胞菌落,提取的胃液需先進行系列稀釋后接種培育,C項正確。答案:A5.★下列有關培育基和菌種鑒定的敘述,正確的是()A.微生物培育所用的都是液體培育基B.利用半固體培育基上的菌落特征來推斷和鑒別細菌的類型C.依據剛果紅培育基上是否形成透亮圈來篩選纖維素分解菌D.在無氮培育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鑒定尿素分解菌解析:除液體培育基外,微生物培育還會用到固體培育基和半固體培育基;應利用固體培育基上的菌落特征來推斷和鑒別細菌類型;在只以尿素為氮源的培育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鑒定尿素分解菌。答案:C6.現在大力提倡無紙化辦公,但是每年仍舊不行避開地要產生大量的廢紙。廢紙的主要成分是木質纖維,人類正努力將其轉化為一種新的資源——乙醇。下圖是工業上利用微生物由纖維素生產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請回答相關問題。(1)自然界中,①環節須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

的環境中。將從土壤中獲得的微生物培育在以為碳源,并加入的培育基上,篩選四周有的菌落。

(2)在如上所述的篩選過程中獲得了三個菌落,對它們分別培育,并完成環節②,且三種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濃度相同,則你認為三種酶液的活性(填“肯定相同”“不肯定相同”或“肯定不同”),可以通過對

進行定量測定來確定酶的活性。(3)依據測定結果,①環節常選擇木霉,則②中獲得的酶是酶。該酶至少包括

三個組分。

(4)生產中可以滿意④環節的常見菌種是。為了確保獲得產物乙醇,⑤環節要留意

,④過程要留意避開。

解析:(1)廢紙的主要成分是木質纖維,因而使其糖化的酶應為纖維素酶,由此得知①中的產酶微生物應當大多分布在富含纖維素的環境中。能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別,須要用到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育基。若想干脆從今選擇培育基中篩選出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則可以利用干脆在培育基中加入剛果紅的方法,選擇四周有透亮圈的菌落。(2)由于個體間有差異,不同菌產生的酶活性不肯定相同,因此可以通過對纖維素酶分解纖維素后所產生的葡萄糖進行定量測定來確定酶的活性。(3)分解纖維素的酶是一種復合酶,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等組分。(4)在工業生產上,通常利用酵母菌將葡萄糖液發酵產生酒精。發酵過程中要留意保證無氧條件,并避開雜菌污染。答案:(1)富含纖維素(或落葉較多等)纖維素剛果紅透亮圈(2)不肯定相同纖維素酶分解纖維素后所產生的葡萄糖(3)纖維素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4)酵母菌發酵裝置密閉(或保證無氧條件等)雜菌污染7.★(2024全國Ⅰ高考理綜)將馬鈴薯去皮切塊,加水煮沸肯定時間,過濾得到馬鈴薯浸出液。在馬鈴薯浸出液中加入肯定量蔗糖和瓊脂,用水定容后滅菌,得到M培育基。回答下列問題。(1)M培育基若用于真菌的篩選,則培育基中應加入鏈霉素以抑制的生長,加入了鏈霉素的培育基屬于培育基。

(2)M培育基中的馬鈴薯浸出液為微生物生長供應了多種養分物質,養分物質類型除氮源外還有(答出兩點即可)。氮源進入細胞后,可參加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答出兩點即可)。

(3)若在M培育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種土壤濾液并培育,平板上長出菌落后可通過加入顯色劑篩選出能產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顯色劑是,該方法能篩選出產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4)甲、乙兩名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某一土壤樣品中微生物的數量,在同一稀釋倍數下得到以下結果:甲同學涂布了3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學涂布了3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有人認為這兩名同學的結果中,乙同學的結果可信度低,其緣由是

解析:(1)鏈霉素可抑制細菌的生存,但真菌可以在含鏈霉素的培育基中生存,所以加入鏈霉素的培育基可用于篩選出真菌,屬于選擇培育基。(2)培育基中的養分物質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無機鹽等。蛋白質和核酸都含氮元素,所以氮源進入細胞后可用于合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