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一、基礎知識綜合育才中學七年級一班將舉行“讀書正當時”學習實踐活動,請你參與活動并完成任務。下面是小語同學針對本次活動寫的發言稿: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蘇霍姆林斯基曾精辟論述:“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一本好書開始的①。”可見,A學生能否順利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B目前,青少年讀者中確實存在很多“讀死書②、死讀書”的問題。這樣讀書是非常狹隘的,會導致無法正確領會書中的意義,同時效果也會與“讀中思,思中讀”的讀書方式大相徑庭。如何讀書呢③?首先,要善于選書。書的質量雜亂無章,我們應該以好書為友。其次,要方法得當。根據個人興趣或讀書目的不同,可以采用精讀或跳讀的方法,既不能不求甚解,但也不能字字刨根問底。另外,要精神專注。想讀懂書,內心要純cuì,不能見異思遷。最后,要學以致用。讀書要與實踐相結合,靈活運用書本知識。讀書不僅是為了汲取知識④;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楊絳先生曾經提到: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實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少年讀書正當時,開卷有益育棟liáng!讓我們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做幸福的讀書人吧!1.寫發言稿時,小語同學遇到幾個不會寫的字和拿不準的字音,請你幫他選出正確的一項是(

)A.zài

ài

梁 B.zǎi

粱C.zài

ài

梁 D.zǎi

粱2.文段中畫橫線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相徑庭 B.雜亂無章 C.刨根問底 D.見異思遷3.文段中標序號的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 B.② C.③ D.④4.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一處語病,請寫出修改意見。二、名著閱讀5.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行者丟下扇子道:“不停當!不停當!被那廝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揀無火處走便罷。”三藏道:“那方無火?”八戒道:“東方南方北方俱無火。”(1)選文出自被稱作“神魔小說”的《①》,作者是明代的②,小說借師徒四人取經途中斬妖除魔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主題,其中“③”的故事最能體現孫悟空的反抗精神。(2)在七年級舉辦的《西游記》讀書交流會中,同學們對豬八戒這個人物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看法,為此同學們進行了一場辯論。假如你是正方,請你結合小說中的具體事件,針對反方辯詞,說說反駁的理由。反方:我方認為,豬八戒好吃懶做,見識短淺,在三調芭蕉扇中,他意志不堅定,借不到扇子就嚷嚷著要散伙。在三打白骨精等事件中他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又愛占小便宜,是一個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正方:三、綜合性學習6.沂蒙剪紙是一項古老的手工技藝,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請根據要求完成以下任務。(1)任務一:根據下面的材料,至少從三個方面分條概括剪紙的特點。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在我國流傳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深受人民喜愛。剪紙題材十分廣泛,花鳥魚蟲、吉祥圖案、神話傳說、戲曲人物等無所不包。剪紙的種類劃分繁多,其中主要有窗花、刺繡花樣子、喜花、吊錢等四大類,各自具有獨特的風格。剪紙的文化內涵豐富,比如樂陵剪紙大多是借喜聞樂見的形象表達人們主衣足食、健康長壽、萬事如意的美好寓意。(2)任務二:請根據對聯常識,將下列詞語組合成一副對聯,號召同學們用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雄心

巧手

可創

能繪

千秋業

萬代春上聯:下聯:四、名句名篇默寫7.詩詞是中國人一直根植在靈魂和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面對思鄉之情,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中寫下“鄉書何處達?①”,借“大雁”傳書達意;面對離別之愁,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寫下“我寄愁心與明月,②”,把情誼寄與“明月”一直追隨朋友而去;面對報國之志,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寫下“③,鐵馬冰河入夢來”,借“風雨夢境”實現了自己衛國戍邊的夙愿;面對屢遭貶謫,劉禹錫在《秋詞(其一)》中一反常態,寫下“④,⑤”,否定前人悲秋的觀念,表達自己激越豪邁的詩情;面對夫妻之別,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寫下“⑥,卻話巴山夜雨時”把眼前凄苦兌換成未來團聚的快樂。五、詩歌鑒賞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潼關譚嗣同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8.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全詩從云、風、河、山展示潼關景象,贊美潼關一帶山河的雄偉。B.首句寫高云簇擁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見,異峰突起,令人神往。C.第二句寫秋風獵獵,吹散清脆的馬蹄聲,顯示孤城的寂寥與遼遠。D.末句寫秦嶺入潼關之態勢,側重說巍峨險峻,不側重說桀驁不馴。9.“河流大野猶嫌束”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從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六、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憂天》)【乙】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令其子問孔子。其子曰:“前問之而失明,又何問焉?”父曰:“圣人之言,先忤①而后合,其事未究②,姑復問之。”其子又復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圍其城。丁壯者皆乘城而戰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節選自《列子》)【注】①忤:違背。②未究:未見結果。10.下列對文中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身亡所寄”中的“亡”,讀“wú”,是“沒有”的意思,和成語“亡羊補牢”中的“亡”讀音和意思都不同。B.“若屈伸呼吸”中的“若”,譯為“你”,和“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若”意思不同。C.“之”的用法有多種,“姑復問之”和“久之,目似瞑”中兩個“之”都是代詞。D.“積塊耳”中的“耳”是語氣詞,表示“罷了”的意思,和《狼》中的“止增笑耳”中的“耳”意思相同。11.下列對【甲】【乙】兩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段選文的體裁都是寓言,且都圍繞著要闡述的道理展開情節和對話,人物形象鮮明,令人印象深刻。B.成語“杞人憂天”出自【甲】文,諷刺了那些為了不必要的憂慮而擔心的人。C.【乙】文闡述的道理和成語“塞翁失馬”一樣,都是闡述善惡相連、禍福相倚的道理。D.兩段選文都出自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列子》,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12.【乙】文中畫線句子有兩處需要斷句,請用“/”劃出。丁壯者皆乘城而戰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2)前問之而失明,又何問焉?14.請比較兩篇故事中的人物面對未知或異常現象的反應有何不同?七、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2025年,人們將迎來第一個世界非遺版春節。②2024年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的申遺成功,無疑會讓更多人關注和了解中國。③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④春節時間長、活動豐富,從臘八到正月十五甚至更長,期間各種慶祝活動展示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化及現代生活形態,具有普世價值。隨著過境免簽和免簽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游。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展示中國的春節文化和非遺內涵,提升春節經濟的熱度。春節除了讓傳統年俗與世界共享,還帶動中國企業把年貨“送出門”,促進文化交流,加強商貿往來。⑤藏在非遺里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將以新的姿態走向世界,讓世界看到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材料二6月5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某短視頻平臺發布了《2024非遺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平臺上國家級非遺相關視頻累計分享量同比增長36%;國家級瀕危非遺相關視頻數量同比增長33%;其中“00后”和“60后”最愛看國家級非遺相關內容。截至目前,平臺上共有1428名非遺傳承人,其中30歲以下的有199人,同比增長72%,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95后”“00后”,成為傳承、傳播非遺的生力軍。平臺上涌現了大量非遺相關作品,因其直觀有趣的表現形式,收獲百萬次播放或點贊,引起網友廣泛討論、種草及打卡,助力非遺內容走向全民。材料三①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推進非遺與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同時也實現非遺的系統性保護和生命力激活、旅游的文化內涵提升和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要進一步鼓勵非遺傳承人將非遺融入旅游空間,使非遺成為豐富旅游產品的重要選項。在旅游發展中,要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和內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環境和空間,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長久保護和永續利用。②6月7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與通州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文化傳承非遺煥新”——北京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舉行。現場發布了多條非遺旅游路線,以運河非遺傳承項目為核心,吸引南來北往的游人感受運河煙火。材料四①中華文明歷史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多元,幾千年來不斷傳承,生生不息。21世紀,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關于“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探索也全面展開。理論研究和保護實踐,進一步凸顯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深層需求,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被提上日程。②如果把學科體系比作蓋房子(圖1),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構建,本科是地基。要筑牢“三個基本”,人才培養面向行業需求定位,培養寬口徑、多能型人才。培養面向基層一線需求的,從事保護、傳承、服務、推廣等具體工作的人才。碩士是支柱。應把住“三個掌握”,即①______,人才培養面向主管部門、研究機構、基層一線等,培養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型、研究型人才。博士是棟梁。當具備“三種能力”,即②______,在培養定位方面,主要面向政府決策部門、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從事管理、研究和教學工作,培養具有深厚學術素養,服務學科建設、國家政策實施與國際間交流協作的具有創新建設能力的學術型人才。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培養要面向當前社會需求,以產出為導向,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高度、實踐成效、國際傳播和社會服務能力。圖1

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培養體系15.根據以上幾則材料,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某短視頻平臺上30歲以下的非遺傳承人增長幅度大,年輕人成為傳承、傳播非遺的生力軍。B.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是為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同時實現非遺的系統性保護和生命力激活。C.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發布多條非遺旅游路線,目的是拓寬市民旅游范圍。D.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構建,需從理論、知識和技能三個方面培養寬口徑、多能型的人才。16.依據材料一,簡要概括春節申遺成功的意義。17.根據材料四的文字內容和圖片上的信息,補全材料四橫線處的內容。18.結合上述幾則材料可以看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冬夜說書人徐魯①一進臘月門,所有的農活兒都忙活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開始盼望著,那些走街串巷的說書人快點來到。②“說書人來了!說書人來了!”孩子們飛奔著把這個好消息傳遍全村。不一會兒,就看見從村外的小石橋那邊,緩緩走來了一隊奇怪的人兒:走在最前面的那個人,一只手用一根竹竿探著路面,一只手里的竹竿,牽引著后面那個人,后面的人牽引著更后面的人,他們一個跟著一個,排成了一個小隊……沒錯,一看他們背著的三弦琴、牛皮鼓,還有鼓板、鼓架和鋪蓋,就知道,他們正是我們盼望了很久的說書人。③排在隊伍最后面的那個少年,是一個年齡最小的說書人,鄉親們叫他“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時代的好朋友。這些說書人全都是盲人。沒有誰知道,他們什么時候學會說書,又是怎樣互相認識然后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給大家說書的。一到冬天,人閑地歇,大雪封山的時候,說書人就會準時來到我們村里。說書人是最受鄉親們歡迎的人。④說書人一來,就在村頭的孤身老人滿大爺家住下了。滿大爺的小屋是那么溫暖,因為炕洞里整個冬天都生著牛糞火。漫長的冬夜里,熱熱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歡擠在一起,聽這些盲人說書。鼓板一響,說書開始了。我最喜歡小光和他的師父說“大刀史更新”那一段。說這段時,小光給他的師父拉胡琴、打鼓板。他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⑤笑聲不斷飛出滿大爺的小屋,整個小村都沉浸在快樂的氣氛里。孩子們都咧著缺了門牙的嘴巴,開心大笑著。鄉親們一張張寫滿艱辛和滄桑的臉上,也露出了難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時候聽到后半夜了還不愿意離開。⑥小光和我一樣大,當時也就十來歲。每次到來,他都穿得干干凈凈,嶄新的夾襖里露出雪白的衣領,頭發梳得整整齊齊。“小光,你也看不見,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這么干凈整齊呢?”我問小光。他一邊整理衣領,一邊回答說:“我看不見,可鄉親們都看得見呀!”他整理衣領時,好像對著一面明亮的鏡子。我慢慢觀察到,每位說書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凈整潔,每一顆扣子都扣得整整齊齊,每個人的衣領都洗得干干凈凈。⑦父親告訴我說,他們雖然看不見任何東西,但他們是一些有尊嚴的人。⑧說書人在我們村住了半個多月后,又開始收拾鋪蓋,要離開這里去鄰村了。⑨“小光,你們什么時候再來呢?”⑩“明年冬天!只有冬天才是農閑的時候嘛!”?“那春天和秋天,你們在哪里呢?”?“春天和秋天,我和師父們也要各自回家干農活兒呢!”?說書人靠著小小的竹竿牽引著,一個跟著一個,排成一個小隊,背著他們的三弦琴、牛皮鼓和簡單的鋪蓋,緩緩地走遠了。?老一輩的說書人,都已漸漸老去了。現在,說書這門手藝,在大部分鄉村里都已經失傳了吧??小光,你現在在哪里呢?你們還在冬夜的山村里給鄉親們說書嗎?19.下面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冬夜,給人黑暗、寒冷之感,但在說書人到來的冬夜,充滿了期待和歡樂。B.第②和第③段畫線句細節刻畫了說書人的隊伍,一來一走,前后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C.全文圍繞小光展開,寫出了小光的自尊自強,是“我”童年最重要的朋友。D.小說既表達對說書人、對往昔生活的懷念,也流露出對說書人傳統手藝逐漸失傳的傷感。20.有同學認為第⑤段內容與說書人無關,刪掉后文章更簡潔,談談你的看法。21.朗讀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式。說說第①段與②段文字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請揣摩人物的心理說明理由。資料卡朗讀的語氣是指朗讀時用不同的語調和氣息表達不同的語意和感情的技巧。常見的朗讀語氣有喜悅、悲傷、贊美、焦急、憤恨、激動、期待、陶醉、擔憂……不同的語氣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情感。?“那春天和秋天,你們在哪里呢?”?“春天和秋天,我和師父們也要各自回家干農活兒呢!”22.本文最后兩段連用三個問句,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這樣結尾的好處。現在,說書這門手藝,在大部分鄉村里都已經失傳了吧?小光,你現在在哪里呢?你們還在冬夜的山村里給鄉親們說書嗎?八、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冬日的濟南,讓老舍感受自然之暖;冬日的聚會,讓謝太傅一家倍感團聚之暖;冬日的雨,讓劉湛秋體會思想之暖。冬日雖寒冷,有詩書則暖,有陪伴則暖,有相助則暖,有奮斗則暖……請以“冬日雖寒,有你則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泄露真實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答案及簡析1.答案:A簡析:“載體”的“載”讀“zài”,“狹隘”的“隘”讀“ài”,“純粹”寫作“粹”,“棟梁”寫作“梁”,A選項正確。2.答案:B簡析:“雜亂無章”形容又多又亂,沒有條理,不能用來形容書的質量,此處成語使用對象錯誤;“大相徑庭”“刨根問底”“見異思遷”使用恰當,所以選B。3.答案:D簡析:“讀書不僅是為了汲取知識;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中,“不僅……還是……”連接的是遞進關系的兩個分句,中間應用逗號,而不是分號,A、B、C處標點使用正確,所以選D。4.答案:刪去“能否”或在“取決于”后添加“是否有”。簡析:原句“學生能否順利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中,“能否”表示兩種情況,而“良好的閱讀習慣”只對應一種情況,屬于兩面對一面的語病,所以可通過刪去“能否”或在“取決于”后添加“是否有”來修改。5.(1)答案:西游記;吳承恩;大鬧天宮簡析:根據“行者”“八戒”等人物可知該文段出自《西游記》,其作者是明代吳承恩,“大鬧天宮”情節中孫悟空反抗天庭權威,最能體現其反抗精神。(2)答案:我方認為,豬八戒武藝高強、機智聰明,能吃苦耐勞,對師傅忠心耿耿,而且他知錯能改,樂于助人,是一個忠勇善良、淳樸憨厚的人。豬八戒嘴上說著散伙,但也沒真的這么做,當唐僧有難,他用激將法使孫悟空救回師傅;與妖魔的斗爭中,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斗,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大戰流沙河、取經路上勇救烏雞國國王等事件均可)簡析:反駁反方觀點需從豬八戒的優點入手,結合具體事例,如用激將法請回孫悟空救師傅,與妖魔戰斗時的勇猛表現等,體現其忠勇善良、淳樸憨厚等特點。6.(1)答案:歷史悠久、題材廣泛、種類多樣、寓意豐富。簡析:從材料“在我國流傳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可看出剪紙歷史悠久;“剪紙題材十分廣泛”表明題材廣泛;“剪紙的種類劃分繁多”體現種類多樣;“剪紙的文化內涵豐富……表達人們主衣足食、健康長壽、萬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說明寓意豐富。(2)答案:上聯:雄心可創千秋業;下聯:巧手能繪萬代春簡析:根據對聯“字數相同、語義相關、詞性相對、平仄相合”的特點,“雄心”與“巧手”相對,“可創”與“能繪”相對,“千秋業”與“萬代春”相對,且“業”為仄聲,“春”為平聲,符合上聯末字仄聲、下聯末字平聲的規則。7.答案:(1)歸雁洛陽邊(2)隨君直到夜郎西(3)夜闌臥聽風吹雨(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5)何當共剪西窗燭簡析:考查古詩詞背誦默寫,注意“雁”“郎”“闌”“寥”“燭”等字的正確書寫。8.答案:D簡析:“山入潼關不解平”側重說山的桀驁不馴、勇往直前,而不是“不側重說桀驁不馴”,A、B、C選項分析正確,所以選D。9.答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河流的奔騰壯闊,表現詩人渴望沖決落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簡析:“河流大野猶嫌束”描繪了黃河奔騰入平原仍嫌受束縛的情景,將河流擬人化,展現其磅礴氣勢,結合寫作背景及詩人經歷,可體會到詩人渴望沖破束縛、追求自由的情感。10.答案:C簡析:“姑復問之”的“之”是代詞,代指孔子;“久之,目似瞑”的“之”是音節助詞,無實義,C選項解說錯誤;A、B、D選項解說正確,所以選C。11.答案:D簡析:《列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不是儒家,A、B、C選項分析正確,所以選D。12.答案:丁壯者皆乘城而戰/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簡析:這句話意思是青壯年都上城作戰,死亡的人超過了一半,這父子兩人因眼瞎都逃避了作戰。根據句子意思及語法結構,“丁壯者皆乘城而戰”表達人們作戰的行為,“死者大半”是作戰的結果,“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是說這父子二人的情況,所以應這樣斷句。13.(1)答案:即使掉下來,也不會有什么傷害。簡析:“只使”譯為“即使”,“墜”是“掉下來”,“中傷”是“傷害”,按照字詞對應翻譯,使句子通順即可。(2)答案:上次問了他以后你的眼睛就看不見了,再問他干什么呢?簡析:“前”指上次,“問之”是詢問孔子,“失明”即眼睛看不見,“又何問焉”是再問他干什么呢,翻譯時注意語序和語氣。14.答案:甲文中杞國人因擔憂天地崩墜而恐懼不安,尋求理性解釋;乙文中宋人面對黑牛生白犢這一異常現象,則表現出對圣人言行的堅定信仰,尋求精神寄托。(意對即可)簡析:甲文中杞國人擔憂天地崩墜,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向他人詢問尋求解釋;乙文中宋人遇到黑牛生白犢的異常,多次向孔子詢問,即便遭遇不幸仍相信孔子的話,是在尋求精神寄托。15.答案:C簡析:材料三提到發布非遺旅游路線目的是“吸引南來北往的游人感受運河煙火”,而不是拓寬市民旅游范圍,A、B、D選項符合文意,所以選C。16.答案: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和了解中國;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國的春節文化和非遺內涵;提升春節經濟的熱度;促進文化交流,加強商貿往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簡析:從材料一“春節的申遺成功,無疑會讓更多人關注和了解中國”“展示中國的春節文化和非遺內涵,提升春節經濟的熱度”“促進文化交流,加強商貿往來”等內容可概括得出。17.①答案:掌握專題研究能力、掌握文化管理能力、掌握創新實踐能力簡析:結合材料四內容及圖表,碩士階段對應“專題研究能力”“文化管理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所以應掌握這三種能力。②答案:學術研究能力、服務國家政策實施能力、國際交流協作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