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2_第1頁
山東省臨沂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2_第2頁
山東省臨沂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2_第3頁
山東省臨沂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2_第4頁
山東省臨沂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級普通高中學科素養水平監測試卷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圖為具有二里頭文化風格的玉禮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況。從圖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中華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B.中華文明起源呈現多元一體的特點C.區域間交往密切,華夏認同觀念形成D.玉器成為中國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品2.某政權為了有效解決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沖突和矛盾,實行的兩大制度是()A.禪讓制和分封制 B.分封制和內外服制C.分封制和郡縣制 D.宗法制和分封制3.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開墾“私田”的熱潮。這一熱潮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鐵犁和牛耕的使用 B.國家疆域的不斷擴大C.井田制的逐步瓦解 D.土地私有制的合法化4.戰國時期,促使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 B.士受到統治者的重用C.“學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D.階級關系出現新變化5.下圖是秦朝建立后修建的馳道、直道、運河等交通網的示意圖。秦朝建立這一交通網的主要目的是()A.著力維護大一統局面 B.解決北方邊患問題C.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 D.建立中央集權制度6.漢初統治集團,采取“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這一舉措()A.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B.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C.使儒學成為主流意識形態 D.是建立大一統的時代需要7.下表所示是漢朝中央政府設立的機構(部分)據表可知,漢政府()機構管理范圍職能郡縣北疆、東北疆、西南地區、南疆管理民政、防務和屯田屬國脫離本民族駐地而遷徙到內地的邊疆民族設屬國都尉,其內部事務仍由該內遷民族的首長負責A.實行郡縣與分封并行 B.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C.重視治理和穩固邊疆 D.實現了民族自由平等8.漢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下圖反映的事件在當時主要作用是()A.擴大了漢政府的統治區域B.推動了區域性商人群體出現C.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促進了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9.宋代名臣李綱認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混南北為一區”。他強調的隋文帝功績是()A.加強中央集權 B.創立科舉制度C.開通了大運河 D.實現國家統一10.4世紀下半葉,氐族建立的前秦統一北方,統治者以“中國”“華夏”自居,以敕封的形式讓邊疆地區的各少數民族首領管理自己民族的事務。這一做法()A.消除了與漢族的矛盾 B.有助于緩和社會矛盾C.促進少數民族封建化 D.導致了北方陷入分裂11.秦漢時,人們認為“南方惡地,疾病流行,環境卑濕”;但在唐人觀念中,江南地區已變成為令人向往的地區。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成為經濟中心 B.南方自然環境變化C.唐人觀念發生改變 D.北方流民大量南遷12.下圖表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大科技文獻作者群體在整個領域所占比例。由此可知,這一時期()A.政治局勢穩定利于科技發展B.政府比較重視科技發展C.宗教勢力的社會影響力下降D.民族交往交融趨勢加強13.唐代,中國化佛教不斷發展,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日本、新羅等國常常派學問僧來長安求法。這說明()A.中外文化互相借鑒 B.佛教源于中國唐代C.唐朝文化影響力大 D.佛教傳到世界各地14.唐代國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販賣茶葉;契丹耶律德光遣使南唐,以羊馬交換茶葉。這反映了唐代()A.茶葉成為生活必需品 B.茶稅成為財政主要來源C.飲茶之風已悄然興起 D.對外貿易激活國內市場15.唐代,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種類豐富,其中,白居易強調詩歌要“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這說明他的詩歌()A.具有“經世”精神 B.推動科舉制度的變革C.展現“開元盛世” D.代表唐詩的最高成就16.下圖為西漢到宋初人口數量變化折線圖。圖中④階段人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統治政策調整 B.政治局勢變動C.大一統的推動 D.經濟重心南移17.宋朝設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派文官任地方知州。這樣做目的是()A.加強中央集權 B.削弱宰相權力C解決財政危機 D.緩解邊防壓力18.設行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行省下分設路、府、州、縣。此國家治理模式創立于()A.宋朝 B.金朝 C.元朝 D.明朝19.設澎湖巡檢司,設駐藏大臣,平定準噶爾貴族叛亂,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這些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強化地方吏治 B.抵御外來侵略 C.完善法律建設 D.加強邊疆治理20.長城文化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力量。下圖所示的長城修筑的朝代是()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1.“天子無日不與大臣相見,承旨諸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清代()A.廢除了宰相 B.形成了內閣 C.大興文字獄 D.設立軍機處22.習近平主席2014年在德國訪問時指出:“歷史上鄭和下西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推行經貿和文化交流,艦隊這么強大卻沒有進行過任何侵略,而是調解糾紛,打擊海盜,給予鄰邦巨大幫助,交了很多朋友。”這體現出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是()A.規模龐大 B.技術先進 C.和平交往 D.炫耀國威23.明清時期,出現許多富商、地主賣掉土地,投資工商業的現象,說明這一時期()A.農業發展受到沖擊 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重農抑商政策改變 D.商品經濟發展迅速24.北宋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其精神內涵強調的是()A.天人合一 B.社會責任 C.忠君愛國 D.改革創新25.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繁榮的共同原因是()A.商品經濟發展 B.科舉考試的推動C.君主專制的強化 D.理學思想的衰落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下列為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變化的一組圖片從上述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歷史信息,并分別說明圖7、圖8兩類物品的使用對推動社會進步所起到的作用。27.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堪稱“活著的文化遺產走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唐大運河與元朝京杭大運河示意圖材料二大運河始鑿于春秋末期,后經隋、元兩次大規模擴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鑿連接而成。正是因為隋唐大運河的興旺,處于其中心位置的洛陽在當時成為商賈云集、物資集散的大都市。從元朝開始,國都變遷到北京,國家政治中心轉移,元朝忽必烈下令開鑿了元朝京杭大運河,直通南北,至此,誕生了現今意義上的京杭大運河。——摘編自江山壯麗我說大運河沉睡的運河不再緘默央廣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條運河在空間分布上的不同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條運河所起到的共同作用。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稅收的變化時間總收入(萬貫)農業收入(萬貫)農業占比工商業收入(萬貫)工商業占比宋太宗至道3年(997)3559232165%123835%宋熙寧10年(1077)7070216230%491170%——據朱國慶,陳海濤《宋朝經濟發展淺議》材料二宋朝新興經濟作物茶葉、甘蔗之類絕大部分進入市場。市場形成城市、鎮市、草市三級金字塔型結構。在地方貿易網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幾個較大的區域市場。——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三北宋時期,有明確記載的宋商赴日本貿易達70次。從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麗貿易117次,共計4548人,前往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各國的人數更多、規模更大。加之宋對出海貿易的鼓勵,沿海居民中經營海上貿易日益普遍。宋商每年冬季在東南亞國家“住冬”,目的是在這里“博買蘇木、白錫、常日藤”“次年再發船”,轉販到阿拉伯地區。宋……積極招徠外商來華貿易,“蕃商有愿隨船來宋國者,聽從便”。——摘編自黃純艷《宋朝海外貿易》(1)根據材料一,從三個方面概括北宋稅收的重大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引起其變化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在中國歷史上,邊疆是一個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對于中原地區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確定。至18世紀中葉,一個清晰完整的中國邊疆展現在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