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204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五四運動后,知識分子們感到“僅有學界運動,其力實嫌薄弱”“須要找一個共同奮斗的同盟軍于是一部分學生領袖往民間去,跑到工人中去辦工人學校,去辦工會。”這一轉變促進了A.獨立工人運動的興起B.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C.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D.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2、著名學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國世界》中指出:“蘇聯解體了。對美國而言,這是個災難!我知道沒人這么說,他們只是說這對美國而言是個巨大的勝利,但它確實是個災難。”文中“災難”的含義主要是指A.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強B.戰爭與革命再次成為世界主題C.俄羅斯與中國結盟挑戰美國霸權D.美國喪失干涉地區沖突的實力3、“希臘民主不同于現代社會的民主。它依賴于小規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廣泛參與。”“廣泛參與”的群體是指()A.城邦所有人B.成年男性公民C.除外邦人之外的所有人D.除奴隸之外的所有人4、北魏孝文帝規定:“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長取鄉人強謹者。鄰長復一夫,里長二,黨長三。所復復征戍,余若民,三載亡愆則陟用,陟之一等”。孝文帝的這一規定()A.結束了北方分裂割據局面B.為統一黃河流域奠定了基礎C.利于強化中央對地方控制D.保障了北魏社會秩序的穩定5、龍山文化大汶口墓葬遺址出土的紅陶獸形壺極具特色,其形狀如圖所示。該壺為水器,近似豬或狗形,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嘴可出水,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積,四足立起便于加熱。據此可以說明()
A.大汶口先民高超的制陶技藝B.墓主人有較高的社會地位C.農耕是當地主要的生產方式D.龍山文化孕育了早期國家6、戰國時期,“天下”一詞成為流行詞匯。孟子說:“仁者無敵于天下”:墨子說:“一同天下”:莊子也說:“一心定而王天下”:韓非說:“令行禁止于天下”。這種現象反映了A.諸家思想日益趨同B.統一成為各學派的共識C.儒學地位逐步提升D.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7、伯里克利說:“民主制的原則是雖然在個人和個人的爭論中,法律必須保持對一切人的公平,但對于美德的要求,也是必須承認的;同時,一個公民只要在某種方面是杰出的,就得優先給予公職,這不是特權,而是對功績的報酬。”材料主要反映伯里克利A.認為民主制體現法律的公平性B.主張精英主義民主制C.節制自由并反對多數人的民主D.崇尚美德和集權政治8、錢乘旦說:大革命后法國“社會動蕩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關于“1870年后,法國用協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質認識是A.反映了工業革命后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B.說明法國共和派與君主派的斗爭逐漸平息C.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鞏固D.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9、變法運動。
①戰國時期,各國通過變法,先后建立了____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國的____效果最為顯著。
②商鞅變法內容。
。內容。
目的及作用。
發展農耕;富國強兵。
以法律形式廢除井田制度;確立土地私有制。
打破世襲貴族的特權;發展官僚制度。
實行中央集權。
加強社會控制。
移風易俗;加強社會控制,增加稅收。
③商鞅變法歷史意義:____10、建立:公元________,________伐紂,經過________之戰,滅商建周,定都________;史稱西周。
11、主張:
①萬物本原為抽象的“________”。這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史觀。
②包含樸素的辯證法。
③政治上主張________,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________的時代。
12、內容。
(1)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
(2)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特別是希望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________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13、國民革命的興起與發展。
(1)以國共兩黨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轟轟烈烈、席卷全國的以“________”為目標的國民革命興起。
(2)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通過兩次東征消滅了________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
(3)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北伐,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________,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4、南昌起義。
(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起義軍撤出南昌,南下________;在潮汕地區遭到敵人的圍攻而失敗。
(2)起義軍一部分在________、陳毅的率領下,轉戰________;另一部分起義軍轉移到________地區;與當地農民軍會合。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________的第一槍。15、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____________把企業搞活。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________體制。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6、中國統治集團的不統一為中國革命首先在農村得到發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縫隙。A.正確B.錯誤17、首先在農村試行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省份是安徽、江蘇。A.正確B.錯誤18、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正確B.錯誤19、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使農民獲得了土地所有權。A.正確B.錯誤20、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成為繼絲綢之路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A.正確B.錯誤21、資本主義國家無論兩黨制還是多黨制,都是定期選舉、輪流坐莊。A.正確B.錯誤22、新經濟是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A.正確B.錯誤23、戈爾巴喬夫改革實際上承認了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但政治領域的改革卻把蘇聯引向了歧途,最終導致國內局勢的失控和蘇聯的解體。A.正確B.錯誤24、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標志著歐共體由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歐洲聯盟成為當今世界兩極格局中的重要力量。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4題,共16分)25、巴爾干半島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多事之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雅典衛城的建筑并沒有沿著某一條中軸線對稱,而采用一種完全不對稱的群體空間構成形式,呈現出一種看似自由靈活的布局特征。不同于中國古代建筑群體布局通過中軸對稱營造出一種威嚴壯觀的氣勢,雅典衛城希望通過這樣一種獨特方式來表現建筑群的氣勢。在雅典衛城中,可以看到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這些古希臘建筑的柱式比例、尺度以及建筑群布局方式都帶有強烈的人性意識,體現對人的尊重。帕特農神廟距離山門入口的距離80米,是為了讓人進入衛城能夠有對帕特農神廟最舒適的觀賞條件。雅典衛城的建筑師們在對人體尺度、人觀賞建筑的視覺效果以及心理感受等與人相關的因素做了很多考慮。——孫迪《古希臘雅典衛城群體建筑布局手法研究》材料二巴爾干半島以其聯結歐亞大陸和扼制兩河六海而成為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地區。故從羅馬帝國開始,該半島就處于歐亞大陸諸帝國的交相爭奪之下。從十四世紀奧斯曼染指該半島后,奧匈帝國、沙俄帝國和其他西方列強便紛紛加入對該半島的爭奪之中。在諸帝國意想爭奪的過程中,該半島不僅受到民族大遷徙的影響而造成了民族成分復雜性(僅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就有6個而非主體民族則更多),而且也在不同宗教的影響下形成了天主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交匯區。帝國有機可乘,染指其間,不斷挑起和利用民族與宗教矛盾,以此來分化該半島各民族在反抗帝國統治斗爭中的聯合。——郝時遠《帝國霸權與巴爾干火藥桶》材料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雅典衛城洋溢著濃濃的人文精神”。
(2)根據材料二;概括巴爾干成為“多事之地”的原因。結合所學,舉出該地“多事”的具體事例兩例。
(3)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的對德政策。分析《慕尼黑協定》產生的影響。26、英國的議會改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1688年光榮革命到19世紀前期;以上院貴族為核心的土地貴族始終控制著英國的國家政權。從中央到地方,從樞密院;內閣、議會兩院到軍隊,把持權力的主要是各級貴族和他們的子侄。
——閻照祥《英國史》材料二有的選區人口多但是議員名額比較少;有的選區人口少,卻分配了較多的議員名額。在薩里郡的加通地區,有的地方只有6間房子,一個居民,但該地區仍有選舉一個議員的席位分配名額。
——劉祚昌、王覺非(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材料三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不僅造成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化;而且造成經濟地理;社會階級結構和政治領域的變化。這些變化為改造英國政治的貴族特征創造了條件。伴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工廠制度和近代資本主義剝削關系的確立,社會結構急劇變動,形成了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他們對政治上層建筑產生了新的要求。
——沈漢等(英國議會政治史》材料四根據1832年改革法令;56個衰敗選區被廢除,30個較小的選區失掉一一個席位。新設立40多個新_.改革法案還保留了選舉人的財產資格,規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達10磅者;租地經營達50磅者才有選舉權。全國選民大約增加了30萬,即由1831年的51萬增加到81萬,選民比例在全國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年議會改革是英國政黨政治的轉折點,輝格黨借機擴充實力將長期盤踞政治舞臺的托利黨趕出政府,在以后幾十年間相當穩團地把待著政治權力改革的保守性是相當明顯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依然沒有選舉權。對于他們來說,改革猶如一場騙局。
——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1)根據材料一;二、三;概括英國議會改革的原因。
(2)根據材料四,分析1832年議會改革的影響。27、文明共享·命運與共。
材料一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第36條每一個真誠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沒有贖罪券,也同樣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罰罪。
——“九十五條論綱”本身自由;周圍的人與自己平等——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們的自然生活。
——伏爾泰材料二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引發了一場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大交換。有學者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歐洲移民漂洋過海來到新的土地生活,他們帶來的小麥;葡萄、馬匹、牛、豬等使得美洲食物和營養的供給快速增加;他們攜帶的傳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數量銳減。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茄等作物在他們的傳播下也在非洲、亞洲和歐洲生根發芽。
——摘編自《新全球史》和《哥倫布大交換》材料三。
(1)上述材料反映了歐洲哪三次思想解放運動。結合所學提煉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2)依據材料二;概述“哥倫布大交換”的表現,結合所學分析其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
(3)上圖反映了怎樣的歷史發展趨勢?任選其中一個法律文件,說明其核心內容及對該國政治制度的影響。28、外交是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己的舞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幾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寫到中國社會狀況時;毫無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方式及其對道德和身體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國就是抽鴉片的國家。
——轉引自周寧《鴉片帝國》(1840—1876)
材料二: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為它在中國的歷史;傳統、政治經歷、制度、天性、信仰、觀念或習慣中毫無根基。這種共和政體悲慘地結束了,即悲慘地失敗了。然而,失敗的并不是共和政體而是一代人。
——N佩弗《遠東》
材料三:以“小球轉動大球”而作為“破冰之旅”載入新中國外交史冊的“乒乓外交”曾經備受矚目。對此事件周恩來總理引用《論語?學而第一》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達中國政府心情,并開心地說“現在,門打開了。”
——《環球時報》
材料四: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胡錦濤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豐富多彩的外交實踐、獨具一格的外交藝術和外交風格,在國際社會上為黨和國家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在人類文明交流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閡,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礙和束縛,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見和誤解”
——百度網。
材料五:新中國實行的各版護照簡介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西方人對“中國形象”的描述。
(2)根據材料三;結合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指出“門打開”后“有朋自遠方來”的表現。
(3)請你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舉例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在開展外交活動時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礙和束縛,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見和誤解”的。
(4)依據材料五并結合新中國的外交,從護照上的文字的變遷,對新中國護照的發展歷程進行解讀。(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3題,共12分)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歷史的透視:一幅宣傳畫
結合所學知識,以“《工人新村》賞析"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19世紀歐洲重大政治事件簡表
從材料中選取相互關聯的歷史事件,擬定一個主題,并加以論述。(要求:主題明確,表達準確,邏輯清晰,史論結合。)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紀末,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西方民主體制一度儼然成為全球唯一“成功”的體制,由此陷入了盲目自負。1989年美國學者福山發表文章,指出冷戰的結束意味著西式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類意識形態進步的終點”與“人類統治的最后形態”。1992年福山更是宣稱“自由民主是唯一的最佳選擇”,人們“不得不接受自由民主制度的優越性和終結性”。福山的言論被認為是西式自由民主的勝利宣言,為西方國家在全球范圍內推銷其自詡的自由民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摘編自陳堯《西方民主體制的三重衰敗與“歷史終結論”的終結》評析材料中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得出結論。(要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的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4題,共40分)32、小說與戲曲繁榮的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簡答20世紀50~70年代中國的城市化進程34、歐洲歷史變遷。
在世界歷史上,5—14世紀被稱為“中古時期”。在希臘城邦的廢墟上,產生了西歐的封建社會。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奴隸制度。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產生,推動了教權的強化和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國一度繁榮,俄羅斯在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斗爭中逐漸崛起。——《中外歷史綱要(下)》請指出文中的4處錯誤;并改正。
(1)錯誤改正。
(2)錯誤改正。
(3)錯誤改正。
(4)錯誤改正35、請扼要概述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內容、作用,并據此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點和實質。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體現的是五四運動爆發后,促進知識分子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一轉變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C正確;A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中華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是在抗日戰爭時期,B排除;此時國民革命運動尚未爆發,D排除。故選C。2、A【分析】結合蘇聯解體后世界形勢可以得出,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沖擊著美國的霸主地位,A符合題意;B與史實不符;新時期中國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C不正確;D與史實不符,美國依然到處插手地區事務。3、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公民是希臘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希臘民主依靠希臘公民的廣泛參與。公民是指除婦女、奴隸和外邦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組成,故選B,同時排除ACD。4、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長取鄉人強謹者。鄰長復一夫,里長二,黨長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指的是三長制,三長制的設立,有力地配合了均田制的推行,健全了縣以下地方基層政權,利于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項正確;北方分裂割據局面的結束不是因為三長制的實施這一舉措,排除A項;孝文帝時期,北魏已經統一了黃河流域,排除B項;“保障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5、A【分析】【詳解】
材料描述了紅陶獸形壺的造型和功用,全器構思巧妙,既是使用器,又不失藝術情趣,使用方便,生動美觀,可以表現出大汶口先民們高超的制陶水平,A項正確;從材料中無法判斷紅陶獸形壺是否是十分稀少貴重的器物,因此不好判斷其主人的身份,排除B項;雖然紅陶獸形壺是豬或狗造型,但豬、狗不等同于農耕,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早期國家的特征,沒有上層建筑方面的描述,排除D項。故選A項。6、B【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仁者無敵于天下”“一同天下”“一心定而王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表明各家紛紛闡述如何定“天下”,天下一統成為各家的共識,B項正確;各家分別強調“仁”“同”“心定”“令”,主張不同,A項排除;題干列舉的四位人物分別代表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無從得出一定是反映了儒學地位逐步提升,C項排除;材料敘述了各家對定“天下”的看法,反映了統一成為共識,但不足以得出是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的結果,D項排除。故選B項。7、B【分析】【詳解】
從材料“一個公民只要在某種方面是杰出的,就得優先給予公職,這不是特權,而是對功績的報酬”可以看出,伯里克利認為杰出的公民應該得到應有的功績報酬,所以他主張,杰出的公民管理更多的國家事務,實際上是一種精英主義的民主制,故B項正確;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伯里克利認為法律應該保證公平,但是對美德也應該要承認,故A項排除;材料體現了要給杰出公民以相應的功績報酬,但并沒有說阻礙大多數人的,控制人們的自由,故C項排除;結合材料,我們可以看出伯里克利,崇尚美德,但不主張實行集權政治,仍然主張實行民主統治,故D項排除。8、A【分析】【詳解】
注意限定信息“本質”,依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法國工業革命增強了資產階級力量,由此才出現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局面,故A項正確;B項錯在“斗爭逐漸平息”,應排除;1875年憲法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確立,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拿破侖法典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D錯誤。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9、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兼并戰爭日益劇烈,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改革。變法運動成為戰國時期的一股潮流,各國通過變法,推動了社會轉型,逐步建立起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最為顯著。商鞅變法開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內容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獎勵軍功,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強制大家庭拆散為個體小家庭;“廢井田,開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間實行什伍連坐,互相糾察告發;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縣制,縣的主要官員由君主任免。后來商鞅被殺,但變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商鞅變法順應歷史潮流,集列國變法之長,是戰國時期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改革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所以,①處為君主專制,商鞅變法;②處按照目的及作用填寫對應的內容,可知“發展農耕,富國強兵”所對應的內容是廢井田、開阡陌,授田于百姓;“以法律形式廢除井田制度,確立土地私有制”所對應的內容是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打破世襲貴族的特權,發展官僚制度”所對應的內容是獎勵軍功、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實行中央集權”所對應的內容是普遍推行縣制;“加強社會控制”所對應的的內容是實行什伍連坐、互相糾察告發;“移風易俗,加強社會控制,增加稅收”所對應的內容是大家庭拆散為個體小家庭;③處為商鞅變法順應歷史潮流,集列國變法之長,是戰國時期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改革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解析】①君主專制;商鞅變法②廢井田;開阡陌;授田于百姓;
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獎勵軍功;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普遍推行縣制;
實行什伍連坐;互相糾察告發;
大家庭拆散為個體小家庭;
③商鞅變法順應歷史潮流,集列國變法之長,是戰國時期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改革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10、略
【分析】【詳解】
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兵伐紂,經過牧野之戰,滅商建周,定都鎬京,史稱西周。【解析】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鎬京11、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思想核心是“道”。政治上主張順其自然,無主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解析】道順其自然小國寡民12、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他們力圖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特別是希望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因此,空白處為倫理道德。【解析】倫理道德13、略
【分析】【詳解】
國民大革命的口號是打倒列強,除軍閥;東征消滅的是陳炯明的勢力;北伐使得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解析】打倒列強,除軍閥陳炯明長江流域14、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起義軍撤出南昌,南下廣東,在潮汕地區遭到敵人的圍攻而失敗。所以①處應填“廣東”。
(2)根據所學可知;起義軍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的率領下,轉戰湖南;另一部分起義軍轉移到海陸豐地區,與當地農民軍會合。所以②處應填“朱德”;③處應填“湖南”;④處應填“海陸豐”。
(3)根據所學可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所以⑤處應填“國民黨反動派”。【解析】廣東朱德湖南海陸豐國民黨反動派15、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解析】企業活力市場經濟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6、A【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反革命營壘內部不統一并充滿矛盾,即中國統治集團的不統一為中國革命首先在農村得到發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縫隙。故正確。17、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首先在農村試行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省份是安徽、四川,故題干表述錯誤。18、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故題目表述錯誤。19、B【分析】【詳解】
據所學知識,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這是農村生產關系的一次重大變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土地集體所有制為前提,使農民獲得土地使用權、經營權,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故題干說法錯誤。20、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成為繼絲綢之路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材料說法正確。21、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因此正確。22、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最早出現在美國。這是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出現的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具有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和高增長的特點。所以題的表述是正確的。23、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的失敗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故題干表述正確。24、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極格局瓦解于1991年,故題干表述錯誤。四、材料分析題(共4題,共16分)25、略
【分析】【詳解】
(1)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雅典的每座建筑都順山勢而建;根據“呈現出一種看似自由靈活的布局特征”可知呈不規則狀態,布局自由活潑,主次分明,重點突出;根據“這些古希臘建筑的柱式比例;尺度以及建筑群布局方式都帶有強烈的人性意識,體現對人的尊重”得出建筑師在內飾外觀等方面,做了很多與人相關因素的考慮。
(2)原因:根據“巴爾干半島以其聯結歐亞大陸和扼制兩河六海而成為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地區”得出戰略位置重要;根據“奧匈帝國;沙俄帝國和其他西方列強便紛紛加入對該半島的爭奪之中”得出大國干涉;根據“該半島不僅受到民族大遷徙的影響而造成了民族成分復雜性;而且也在不同宗教的影響下形成了天主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交匯區”得出民族眾多,宗教復雜。事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有1914年6月,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一戰的導火線;一戰后,巴爾干地區出現了許多新的民族國家,出現了新的民族矛盾,為以后挑起國際爭端創造了條件。
(3)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英國的對德政策是綏靖政策。影響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是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的一種鼓勵;致使德國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解析】(1)每座建筑都順山勢而建;星不規則狀態:布局自由活潑,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建筑師在內飾外觀等方面,做了很多與人相關因素的考慮。
(2)原因:戰略位置重要:大國干涉:民族眾多;宗教復雜。事例:1914年6月;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一戰的導火線:一戰后,巴爾干地區出現了許多新的民族國家,出現了新的民族矛盾,為以后挑起國際爭端創造了條件。
(3)綏靖政策。影響: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無疑是一種鼓勵:致使德國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26、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材料“從1688年光榮革命到19世紀前期;以上院貴族為核心的土地貴族始終控制著英國的國家政權”可知,土地貴族控制著英國的國家政權和議員席位;根據材料“有的選區人口多但是議員名額比較少,有的選區人口少,卻分配了較多的議員名額。在薩里郡的加通地區,有的地方只有6間房子,一個居民,但該地區仍有選舉一個議員的席位分配名額”可知,原有議席分配不合理;根據材料“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不僅造成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化,而且造成經濟地理;社會階級結構和政治領域的變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工廠制度和近代資本主義剝削關系的確立,社會結構急劇變動,形成了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他們對政治上層建筑產生了新的要求”可知,工業革命改變了經濟地理、社會階級結構,對上層建筑產生新要求。
(2)影響:根據材料“新設立40多個新_.改革法案還保留了選舉人的財產資格,規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達10磅者、租地經營達50磅者才有選舉權”可知,重新調整選區和議席適應了工業革命后社會經濟階級結構的變化;根據材料“全國選民大約增加了30萬,即由1831年的51萬增加到81萬,選民比例在全國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年議會改革是英國政黨政治的轉折點,輝格黨借機擴充實力將長期盤踞政治舞臺的托利黨趕出政府,在以后幾十年間相當穩團地把待著政治權力”可知,擴大選民范圍,有利于工業資產階級進入議會;是英國政黨政治的轉折點;根據材料“改革的保守性是相當明顯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依然沒有選舉權。對于他們來說,改革猶如一場騙局”可知,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沒有選舉權,推動了憲章運動的產生;開啟了英國議會改革的新時代,此后英國相繼開展了多次議會改革。【解析】(1)原因:土地貴族控制著英國的國家政權和議員席位;原有議席分配不合理;工業革命改變了經濟地理;社會階級結構;對上層建筑產生新要求。
(2)影響:重新調整選區和議席適應了工業革命后社會經濟階級結構的變化;擴大選民范圍,有利于工業資產階級進入議會;是英國政黨政治的轉折點;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沒有選舉權,推動了憲章運動的產生;開啟了英國議會改革的新時代,此后英國相繼開展了多次議會改革。27、略
【分析】【詳解】
(1)運動:由材料“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文藝復興;由材料“九十五條論綱”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宗教改革;由材料“伏爾泰”可知,材料三描述的是啟蒙運動。
核心: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都強調人的解放,它們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義。
(2)表現:由材料“歐洲移民漂洋過海來到新的土地生活;他們帶來的小麥;葡萄、馬匹、牛、豬等使得美洲食物和營養的供給快速增加”可歸納為促進了物種和人口的遷移。
影響:結合所學可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出現的角度入手分析。
(3)趨勢:由材料中的“權利法案”“1787年憲法”等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法治對人治的取代。
說明:任選一例從法律的內容及意義入手分析。【解析】(1)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核心:人文主義。
(2)表現:促進了物種和人口的遷移。
影響:是世界經濟開始連為一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
(3)趨勢:法治逐漸取代人治。
說明:如《權利法案》的核心是確立議會主權,限制王權,其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28、略
【分析】【詳解】
試題解析:(1)從材料一中“在一般印象中;中國就是抽鴉片的國家”和材料二中“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可得出答案。
(2)本問主要考查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表現;學生可列舉中美關系的改善;中日建交等史實。
(3)本問主要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原則。學生要列舉出它們的提出時間;內容和作用。
(4)本問主要以護照在不同時代的變遷考查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外交變化的表現。學生要結合50年代、70年代及當今我國外交政策變化的內容來闡述護照的變化。【解析】(1)材料一“中國形象”:抽鴉片的國家。材料二“中國形象”:美國民主政治的模仿者。(2)表現: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現與中國的建交熱。(答出兩點即可)(3)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4)示例:從護照上的文字看,20世紀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邊倒政策,主要是同社會主義國家有外交關系,護照采取了中俄文對照;70年代前期護照改為中法英文對照,也體現了中蘇關系的惡化以及與西方國家的建交熱潮;80年代護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圍,反映了中國已走上對外開放的道路。五、論述題(共3題,共12分)29、略
【分析】【詳解】
《工人新村》賞析。
表述:據所學可從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面臨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我國經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并通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合理調整,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新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化掃清了道路;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恢復發展,我國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等角度回答。【解析】略,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無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示例:《工人新村》賞析
表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面臨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我國經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并通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合理調整,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新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化掃清了道路。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恢復發展,我國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30、略
【分析】【詳解】
論述:首先根據題意,觀察16-19世紀歐洲重大政治事件簡表,從中選取性質相近的事件,確定一個主題,如從表格中提取“1581年荷蘭共和國成立”“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1875年法國通過憲法,確立共和制”等,可確定“革命和改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這一主題,將其明確表述后,結合所學知識,利用這些事件對主題的體現,展開論述,證明所定主題,整個解題過程,注意主題明確,表達準確,邏輯清晰,史論結合。【解析】主題示例:
(1)民主化是世界近代政治發展潮流;
(2)革命和改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3)專制與民主的斗爭是近代政治發展的主題。
(4)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與完善。
其他主題,只要符合要求,論證合理,即可得分。3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結合材料提煉觀點,如“福山宣稱西方的自由民主戰勝了共產主義成為人類共同追求的普世價值,此觀點是錯誤的”。然后,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論證,可結合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及蘇東劇變等來分析。【解析】觀點:福山宣稱西方的自由民主戰勝了共產主義成為人類共同追求的普世價值,此觀點是錯誤的。
論證: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這相較于封建專制制度是歷史的進步,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弊端也不斷暴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爬山定向活動方案
- 愛國捐款活動方案
- 愛心人士送電池活動方案
- 愛心市場活動方案
- 愛護他人活動方案
- 愛生節活動方案
- 牙醫策劃活動方案
- 牛奶外場活動方案
- 牛肉火鍋活動策劃方案
- 物業便民市集活動方案
- 02-第二章-黨的性質與宗旨
- 2024年華東電網考試題庫
- 24年-注安建筑-必背簡答題
- 財務經理招聘筆試題及解答(某大型央企)
-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電動力學
- 2024年拍賣師資格考試題庫大全(含答案)
- 《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護技術指南》
-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英語期末測試卷(文字版含答案及聽力材料)
- 教師食品安全知識
- 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基礎知識試題題庫
- 裝飾裝修工程主要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