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測繪案例分析-注冊測繪師《測繪案例分析》模擬試卷5問答題(共8題,共8分)(1.)某市的基礎控制網,因受城市建設、自然環境,人為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測量標志不斷損壞、減少。為(江南博哥)了保證基礎控制網的功能,該市決定對基礎控制網進行維護,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控制點的普查,補埋、觀測、計算及成果的坐標轉換等。現處于技術設計階段。根據實際情況,控制網采用三等GPS網,擬用10臺儀器,采用點連式進行觀測,布設37個CPSC級點。1小題>簡述三等大地控制網的目的和技術要求。2小題>簡述技術設計的目的和步驟。3小題>計算該網的總基線數、必要基線數、獨立基線數和多余基線數。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小題>主要考查的是三等大地控制網的目的和技術要求。三等大地控制網布測的目的是建立和維持省級(或區域)大地控制網,滿足國家基本比例尺測圖的基本需求;結合水準測量、重力測量技術,精化省級(或區域)似大地水準面。三等大地控制網相鄰點間基線水平分量的中誤差不應超過±10mm,垂直分量的中誤差不應超過±20mm;各控制點的相對精度應不低于1×10-6,其點間平均距離不應超過20km。三等大地控制網點的布設應與省級基礎測繪服務、現有技術狀況、應用水平及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目標相一致,并應盡可能布設在三、四等水準路線上。三等大地控制網應根據需要進行復測或更新。2小題>主要考查的是技術設計的目的和步驟。技術設計的目的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保證測繪產品符合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并獲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般步驟如下:(1)收集資料。收集測區有關資料,包括測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交通運輸,各種比例尺地形圖、交通圖,氣象資料以及已有的大地測量成果資料,如點之記、成果表及技術總結等。對收集資料加以分析和研究,選取可靠和有價值的部分作為設計時的參考。(2)實地踏勘。擬訂布網方案和計劃時,需要到測區進行必要的踏勘和調查,作為設計時的參考。(3)圖上設計。根據大地測量任務,按照有關規范和技術規定,在地形圖上擬定出控制點的位置和網的圖形結構。(4)編寫技術設計書。按照編寫設計書的要求編制技術設計書。3小題>主要考查的是大地控制網的總基線數、必要基線數、獨立基線數和多余基線數的計算。計算該網的總基線數、必要基線數、獨立基線數和多余基線數。觀測總點數37個,重復點3個,每點平均設站數為:(37+3)/37=1.08;觀測時段數:C=n.m/N=37×1.08/10=4總基線數:J總=C.N.(N-l)/2=4×10×9/2=180:必要基線數:J必=n-1=36;獨立基線數:J獨=C.(N-l)=4×9=36:多余基線數:J多=C.(N-1)-(n-1)=36-36=0(2.)根據上級政府的工作安排,某市決定開展該地區的土地調查工作。現已完成了土地權屬調查的工作;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該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的工作。1.測區概況測區為一個地級市,總面積約6000km2。全測區以丘陵地為主,測區東部有少量的平地。2.主要技術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訂版);(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3)國務院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底圖生產技術規范》;(4)國務院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5)《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GB/T21010—2007);(6)《城鎮地籍調查規程》(TD1001—93);(7)《城市測量規范》(CJJ8—99);(8)《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1:50000數字高程模型》(CH/T1008—2001)。【問題】1.簡述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面積量算的原則。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應準備哪些資料?3.用框圖表示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的工作流程。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面積量算原則如下:(1)圖幅為基本控制。以圖幅的理論面積為基本控制,是指一切量算工作最終都要與圖幅理論面積相吻合,這樣使各部分面積的可靠性最高。(2)分幅進行量算。由于每幅圖有其自身的理論面積,因而面積量算工作應當一幅一幅地進行。運用分幅進行量算不僅有利于分布在不同圖幅的單位匯總出可靠的總面積,也有利于同圖幅內相鄰單位量測面積的閉合工作。(3)按面積比例平差。在同一圖幅內的同一級面積量算中,除道路、河流等線狀地物外,其他同一級內的各部分面積都應參加量算、平差。當閉合差超過允許誤差時,需要重新量算。當閉合差小于允許誤差時,可以進行平差。(4)自下而上逐級匯總。在分幅分級量算工作全部結束后,應自下而上,按村、鄉、縣(行政系統)逐級將分布在相鄰圖幅上的同一單位的面積匯總成整體面積。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應準備的資料:(1)縣級以上行政界線資料;(2)該地區市、區(縣)建成區土地權屬調查成果;(3)該地區鄉、鎮和村級土地權屬調查成果;(4)該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料;(5)該地區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資料;(6)覆蓋該地區的國家四等平面控制點資料;(7)相關的其他技術資料等。3.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的工作流程如下表所示。(3.)根據上級要求,某市決定開展全市的城鎮地籍調查(城鎮土地調查)工作。城鎮地籍調查工作主要分為土地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案例任務是完成該市地籍測量工作。1.測區基本概況該市總面積4800km2,地形分為平地和丘陵地兩種,其中,絕大多數是平地,約占整個測區80%的面積,主要位于測區東的大部分地區;測區內有少量丘陵地區,主要集中在測區的西部,其面積約占整個測區面積的20%。建成區33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區,建成區內以多層建筑樓房為主,房屋密集;其農村居民地以一二層建筑為主。2.主要技術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3)《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底圖生產技術規范》;(4)《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驗收辦法》;(5)《土地現狀分類標準》;(6)《城鎮地籍調查規程》;(7)《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8)《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及編號》;(9)《城市測量規范》。3.數學基礎(1)平面坐標系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2)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標準。4.現有成果資料(1)縣級以上行政區界線資料;(2)覆蓋該地區的國家四等平面控制點資料;(3)該地區最新的1:10000比例尺地形圖。5.測圖比例尺與分幅地籍圖采用1:500比例尺,地圖分幅為50cm*50cm矩形分幅。【問題】1.簡述地籍測量的基本技術要求。2.地籍要素測量應測定哪些內容?3.簡述地籍測量成果的檢查驗收內容。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地籍測量主要基本技術要求包括:地籍平面控制點的基本精度、界址點的精度要求和地籍圖的基本要求。2.地籍要素測量應測定的內容如下:(1)界址點、線及其他重要的界標設施;(2)行政區域、地籍區和地籍子區的界線;(3)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構筑物;(4)地類界和保護區的界線。3.城鎮地籍調查成果實行作業人員自檢、作業級互檢、作業隊專檢,由省級驗收的三檢一驗制。具體檢查驗收內容表述如下:(1)自檢:①檢核權屬調查結果。主要檢核權屬調查確認的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與土地登記申請書上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是否一致;認定界址的法律手續是否完整、規范;界址點的實地位置是否設立了固定標志,界址邊的走向是否合理;界址點有無遺漏。②檢查過錄表格。主要檢查過錄的地籍調查表填寫內容是否符合規定要求。③檢查宗地草圖主要檢查宗地形及宗地與鄰戶關系是否與實地相似;勘丈數據是否齊全;注記位置是否清晰準確;勘丈數據有無檢核條件結果是否符合《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要求;宗地的坐落、門牌號、宗地號、界址點號、相鄰宗地號、指北方向及作業日期等,記錄有無錯漏。④檢查地籍測量的成果。控制測量檢查;細部測量檢查;地籍原圖檢查。(2)互檢:主要檢查項目與自檢相同。先進行內業檢查,后進行外業檢查。內業檢查出的問題應做好記錄,待外業檢查重點核對,需糾正改動的,由檢查人員會同作業人員確認后實施。(3)專檢:主要檢查地籍調查成果的圖、表、冊中對應內容的一致性及其與宗地權屬狀況的一致性,對經過自檢和互檢的調查成果進行全面的內業檢查和重點外業檢查。(4)驗收:驗收在三級檢查的基礎上進行,驗收要寫出驗收抽檢分析報告和驗收評定意見書。(4.)為了滿足某市數字城市建設的需要,某市計劃生產該地區的1:10000比例尺的數字正射影像圖(DOM)。已完成了全部測區的航空攝影工作、區域網外業控制點的測設、解析空中三角測量和數字地面模型的生產等工作。1.測區概況測區為一個華北地區的地級市,總面積約3500km2全區包含平地和丘陵地兩種地形,其中,絕大多數是平地,約占整個測區80%的面積,主要位于測區南部的大部分地區。測區內有少量丘陵地區,主要集中在測區的北部,其面積約占整個測區面積的20%;測區內海拔高度平地低點為24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測區內建成區面積約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區,建成區內以多層建筑樓房為主,房屋密集;其農村居民地以一、二層建筑為主。2.主要技術依據(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1:50000生產技術規程第3部分:數字正射影像圖(DOM)》(CH/T1015.3—2007);(2)《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1:50000數字正射影像圖》(CH/T1009—2001);(3)《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1:50000生產技術規程第1部分:數字線劃圖(DLG)》(CH/T1015.1—2007);(4)《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GB/T17941—2008);(5)《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18316—2008);(6)平面系統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7)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3.航空攝影資料航空攝影采用傳統的航空攝影方式,航攝比例尺為1:20000,航攝儀型號為RC-30,像幅為23cm*23cm,航攝儀焦距為152mm,影像掃描分辨率為0.02mm,像片類型為真彩色。航攝總面積為3500km2,測區共布設17條航線,每條航線44張航片,測區航片總數為748張,航片的航向重疊65%,旁向重疊35%,東西向飛行。4.其他資料情況整個測區的解析空中三角測量、數字地面高程模型采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質量符合規范和技術設計的要求,并已全部通過質檢部門的檢查驗收,同意移交給下一工序使用。【問題】1.用框圖表示數字正射影像圖的工作流程。2.試述數據采集的基本原則。3.數字正射影像圖質量檢查的內容有哪些?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用框圖表示數字正射影像圖的工作流程:2.數據采集基本原則如下:(1)保證處理范圍包含本次數據整理范圍,避免出現丟漏、有縫隙等現象;(2)影像接邊處理應遵循統一原則,保證地物對象不被圖廓線打斷,無錯位;(3)特征點、線必須完整采集,特征線不與接邊線相交;(4)保證地面模型精度。3.數字正射影像圖數據檢查主要包括空間參考系、精度、影像質量、邏輯一致性和附件質量的檢查5個方面。(5.)根據省國土局的安排,某市××年××月開始對本地區開展土地調查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1.測區概況測區為一個地級市,總面積約3500km2。全測區的東部為平地、西部為丘陵地。其中平地約占整個測區面積的80%;丘陵地約占整個測區面積的20%。測區內建成區面積約為450km2。2.主要技術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訂版);(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3)國務院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底圖生產技術規范》;(4)國務院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5)《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GB7T21010—2007);(6)《城鎮地籍調查規程》(TD1001—93);(7)《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JJ73—97);(8)《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及編號》(GB/T13989—92);(9)《遙感影像平面圖制作規范》(GB15968—1995);(10)《城市測量規范>(CJJ8—99)。3.數學基礎(1)平面坐標系統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2)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問題】1.試述土地調查的實施步驟。2.試述農村土地調查的內容。3.試述土地調查成果檢查的內容。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土地調查整體工作實施步驟:準備工作、外業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數據庫及管理系統建設、統計匯總、成果整理、檢查驗收。2.農村土地調查內容包括:權屬調查和地類調查,覆蓋完整調查單位,其中城市、建制鎮、村莊、采礦用地、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按單一地類圖斑調查。3.調查成果檢查包括以下內容:(1)調查底圖制作方法、紋理特征、光譜特征和精度等;(2)權源材料、手續、界址點位置、界線走向、權屬界線協議書以及調查表等;(3)地類劃分、圖斑界線、線狀地物及其寬度、田坎系數以及外業調查記錄手簿等;(4)地籍測量控制網、權屬界址點以及其他地籍要素精度等;(5)基本農田地塊的位置及范圍等;(6)土地調查數據庫結構、內容、精度、邏輯關系、功能及運行情況等;(7)統計匯總數據、各種圖件及文字報告等。(6.)某市的基礎控制網,因受城市建設、自然環境、人為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測量標志不斷損壞、減少。為了保證基礎控制網的功能,該市決定對基礎控制網進行維護,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控制點的普查、補埋、觀測、計算及成果的坐標轉換。現處于技術設計階段。根據實際情況,控制網采用三等GPS網;擬用10臺儀器,采用點連式進行觀測,布設37個GPSC級點。【問題】1.簡述三等大地控制網的目的和技術要求。2.簡述技術設計的目的和步驟。3.計算該網的總基線數、必要基線數獨立基線數和多余基線數。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三等大地控制網布測的目的是建立和維持省級(或區域)大地控制網,滿足國家基本比例尺測圖的基本需求;結合水準測量、重力測量技術,精化省級(或區域)似大地水準面。技術要求:三等大地控制網相鄰點間基線水平分量的中誤差不應超過±10mm,垂直分量的中誤差不應超過±20mm;各控制點的相對精度應不低于1×10-6,其點間平均距離不應超過20km。三等大地控制網點在布設應與省級基礎測繪服務、現有技術狀況、應用水平及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目標相一致,并應盡可能布設在三、四等水準路線上。三等大地控制網應根據需要進行復測或更新。2.技術設計的目的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保證測繪產品符合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并獲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般步驟:(1)收集資料;(2)實地踏勘;(3)圖上設計;(4)編寫技術設計書。3.計算該網的總基線數、必要基線數、獨立基線數和多余基線數。觀測總點數37個,重復點3個,每點平均設站數為:(37+3)/37=1.08;觀測時段數:C=n·m/N=37*1.08/10=4;總基線數:J總=C·N·(N-1)/2=4*10*9/2=180;必要基線數:J必=n-1=36;獨立基線數:J獨=C·(N-1)=4*9=36;多余基線數:J多=C·(N-1)-(n-1)=36-36=0。(7.)為了滿足某市數字城市建設的需要,某市計劃生產該地區的1:2000比例尺的數字正射影像圖(DOM)和1:2000比例尺數字地形圖。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測區的航空攝影工作;并完成了區域網外業控制點的布設和測量工作,現階段的工作是完成全部測區的解析空中三角測量(空三加密)的任務。1.測區概況測區為華北地區的一個地級市,總面積約3500km2。全測區包含平地和丘陵地兩種地形,其中,絕大多數是平地,約占整個測區80%的面積,主要位于測區南部的大部分地區;測區內有少量丘陵地區,主要集中在測區的北部,其面積約占整個測區面積的20%;測區內海拔高度平地低點為24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測區內建成區面積約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區,建成區內以多層建筑樓房為主,房屋密集;其農村居民地以一、二層建筑為主。2.主要技術依據(1)《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規范》(GB/T6962—2005);(2)《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GB/T7931—2008);(3)《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GB/T7930—2008);(4)《數字航空攝影測量空中三角測量規范》(GB/T23236—2009);(5)《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GB/T1794—2008);(6)《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18316—2008);(7)平面系統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8)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3.航空攝影資料航空攝影采用傳統的航空攝影方式,航攝比例尺為1:8000,航攝儀型號為RC-30,像幅為18cm*18cm,航攝儀焦距為152mm,影像掃描分辨率為0.02mm,像片類型為真彩色。航攝總面積為3500km2,測區共布設60條航線,每條航線84張航片,測區航片總數為5040張,航片的航向重疊65%,旁向重疊35%,東西向飛行。航空攝影成果已通過質檢部門的檢查驗收,其飛行質量和影像質量均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4.區域網外業像片控制點測量情況整個測區的區域網外業控制點的布設和測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區和丘陵地區兩個布設方案實施,其基本情況如下:(1)平坦地區航線按每4條基線在其周邊布設6個平高點;(2)丘陵地區航線按每4條基線在其周邊布設8個平高點;(3)平坦地區和丘陵地區接邊處的外業控制點已互相轉刺,保證所有同名公共控制點均得到共用;(4)區域網外業像片控制點的精度和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茶樓與茶藝表演團隊合作演出合同
- 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拆遷補償合同
- 水務企業水資源利用與財務管理制度
- 環保項目場地調研合同協議書范本
- 老人營養健康課件
- 美術課件彩虹
- 美術素描兒童課件下載
- 美術版畫介紹課件
- 美術政策解讀課件下載
- 安全工作總結幼兒園中班
- 潘祖仁版高分子化學(第五版)課后習題答案.24401
- 2023年廣東廣州市越秀區流花街招聘兩名專職統計員筆試備考題庫及答案解析
- 吉林省房屋修繕及抗震加固工程計價定額說明
- 預制箱梁施工監理重點檢查內容標準版
- 干部人事檔案目錄(樣表)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頑皮的小雨滴》含反思
- 2023年北京理工附中小升初英語分班考試復習題
- 《沙盤游戲與大學生心理治療》課程教學大綱
- FZ/T 12001-2006氣流紡棉本色紗
- 丁類(D類)功率放大器
- 論湖湘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優秀獲獎科研論文-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