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古詩池上教案_第1頁
2024年古詩池上教案_第2頁
2024年古詩池上教案_第3頁
2024年古詩池上教案_第4頁
2024年古詩池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古詩池上教案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1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并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

體會作者創作意圖。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音樂誦古詩烘托氣氛(小組同學共同分享)

二、新授

(一)師過度語:引出古詩

1、介紹(絕句)

2、介紹詩人杜甫(課件)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把古詩讀給同桌同學聽。

3、認讀詩中的生字(課件)

4、指導斷句

(1)第一句師指導標畫斷句

(2)生獨立在書上標出斷句

(3)根據你所標注的斷句再把詩讀兩遍

(三)理解詩意

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兩個黃鵬鳴翠柳

根據注釋教學生怎樣理解詩意

生:邊讀邊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與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詩意)

2、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幾句。

生:邊讀邊思考

小組互相說說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組由一名代表描繪你所看到的美景(說出古詩大概意思)

師過度:(詩文、景、配樂)

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

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

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3、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

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三、練習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這首詩。自由練習朗讀小組選出一名朗讀較好朗讀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是啊!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

返回故鄉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

四、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學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五、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轆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

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1、再次認讀生字并組詞

2、書寫生字

3、默寫古詩

六、總結

教師小結: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從遠處來看這幅景,(出示圖這

幅圖畫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靜的環境。為什么杜甫喜歡這個環境呢?那時,國家剛剛平息了安史之

亂,人民要求過和平安寧生活的愿望實現了。

第二課時

3、匯報。

(1)指名讀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

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感嘆,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

樹的贊美。

(3)指名讀。老師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字讀第二聲,

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4)全班看讀這兩句。

(5)自學第三、四句。

四、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指導背誦。

五、復習鞏固,背誦并默寫。

六、作業:

1、默寫古詩《詠柳》。

2、課下自己試著說一說古詩的大意,并試著畫一畫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2

1、指導學生理解詩意;

2、幫助學生體會古詩所表達的親情;

3、指導朗讀,要求會背誦古詩。

指導學生準確理解古詩的意思和感情

課前,指導學生上網,搜索有關信息,讓學生通過預習理解生字詞。課上先組織學生交流,

在此基礎上才旨導學生翻譯古詩,通過朗讀、品味,深入理解古詩所包含的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感,

體會"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精妙之處。再通過訓練,強化理解,達到檢有的目的。課后組織學生

進行我國古代節日風俗調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陶冶學生的情操。

中國地圖一幅、有關茱萸的畫片兩張、大字課文、練習紙

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2、板書課題,指導學生理解課題,介紹唐代重陽風俗。相機教"茱萸"一詞。

3、組織學生介紹自己是如何預習的,進行指導。

二、指導朗讀,理解古詩意思

1、組織學生自由的讀古詩,組內交流如何停頓。

2、組織學生交流朗讀。相機教"佳節”一詞。

3、指導朗讀,要讀出"xx/xx/xxx"的節奏,讀出孤獨和無奈的感情。

4、指導學生逐步翻譯古詩的意思。(直譯)在古詩的‘右邊完成以下板書:

九月九日想念家鄉的兄弟

獨自一人在外地作他鄉的客人,

每逢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的地方,

插遍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5、組織學生理解讀,比較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6、組織討論: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7、小結,并過渡:詩人是怎樣表達的呢?

三、品讀古詩,深入理解古詩

1、組織學生讀古詩,思考問題。

2、組織學生交流。

3、逐步提問:

①第一句中的一個"獨"和兩個"異"字,表達了怎樣的心情?談談孤獨和思念的關系。

②怎樣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每"字?

③"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王維怎樣的感情?它與"思念”有關嗎?為什么?

④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最好的是哪句?為什么?

4、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再組間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5、小結古詩的寫法。

6、組織背誦,組內檢杳。

四、組織練習反饋

1、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⑴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獨______倍

⑵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指的是______"一人"指的是

2、填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王維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小結

讀一則關于茱萸現狀的新聞,讓學生懂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的感情都無法表

達。

六、興趣作業

調查我國古代節日風俗,互相交流交流。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3

教材分析及教學理念:

這是兩首贊美春天的好詩,它們詩中有畫,靜中有動,有聲有色,為俺們描繪出兩幅春意盎

然的美麗圖畫。

古詩教學重在激發同學的情趣:這里的"情"是指從詩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

閱讀古詩的興趣。重視朗讀。不論是領會詩的涵義,還是體味其美的意境,都離不開朗讀。朗讀

能激發想象,強化積累,培養語感.所以,朗讀必需貫穿于古詩學習的全過程。同時,針對小同

學,情境創設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籠統的詩句變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便于同學輕松愉快地感悟古

詩。

學校及同學狀況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區的一所位于城鄉結合部的4浮。大局部同學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

而且班額較大,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家級實驗區,俺區教師至少經過區一級新課

程培訓,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很大轉變。相應的,同學們也變得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敏

捷,獨立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創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發展。四年級同學學習古詩有一定的基礎,

而且大局部同學早已熟背本課兩首古詩。

教學目的:

1、理解詩句,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人愉悅的心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春天畫面的圖片資料。

2、同學準備收集描寫春天的古詩。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江畔獨步尋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句,誰能背一首給大家聽

一聽?(廣2生背)今天俺們再學一首杜甫的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題目)

2、交流找到的有關杜甫的資料。

3、解題:看圖,猜題意,交流。

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理解詩意

1、自學。指導方法:邊讀詩,邊看圖,畫出不明白的詞句。

2、出示全詩,交流自身理解的詞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話說詩意,只要說出大概意思,就給以適當鼓勵)要求查工具書,解

決"蹊";協助同學理解詞語:"留連"。

(2)再說詩意。

3、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誦。

(1)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除了這些,還可能有什么?閉目想象這一美景。

(2)結合春天景色的圖片,用自身的話描繪這幅景象。

(3)動手畫一畫,做畫配詩,(交流、評議)

[點評:古來詩畫是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詩人追求的藝術境界,也是俺們感悟

的方向。在要求同學熟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舉行"好畫配好詩”的活動,不只能

激發大家學習的興趣,還能檢驗同學們是否真正理解了詩意。整合課程,激發興趣,調動多種感

官參與學習。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習方式。]

(4)自由練讀。同桌合作讀。(要求注意讀出動靜相宜。)

(5)老師示范讀。(重點指導:邊讀邊看圖邊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練讀、背誦古詩。

三、拓展,作業。

1、自學杜甫的另一首寫花的詩《絕句》:"盡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

睡鴛鴦。"小組制出配詩圖來。

2、預習《游園不值》

板書: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花

千朵萬朵/壓/枝低。多

留連戲蝶/時時/舞,花

自在嬌鶯/恰恰/啼。香

課后反思:本詩的意思并不難理解,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卻不能靠生硬的翻譯來加以一

一對應。在這一課里,俺給同學營造了一種情趣化的學習氛圍,以描述春景的方式來力圖讓同學

獲得讀詩的美感;尊重同學的閱讀感受,放飛他們想象力,讓他們以自身的語言和手中的畫筆來

個性化地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游園不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板題《游園不值》。

3、交流詩人葉紹翁的資料。

二、理解古詩

1、自讀古詩,大體讀懂古詩,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釋疑。要求杳工具書,解決"屐、扉"。

3、結合插圖,用自身的.話說說詩意。

(1)小組討論"小扣柴扉久不開”的原因,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

(2)看圖,進一步體會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出墻來”時的心情。

(3)抓住機會,指導朗讀。

[點評: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同學獲得充沛發表觀點的機會,激發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合作

意識。]

4、詩人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春色滿園”呢?

(1)你想園中應該是怎樣的景象?

(2)再次朗讀。(讀出春的生命力。)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自由朗讀,背誦古詩。

(2)想象當時的情景,誰愿意做詩人來扮演一下?

(在評議中要求同學演出詩人由失望、掃興到驚喜、愉快的心理變化。)

(3)指導朗讀。

三、拓展、作業

1、小組舉行朗誦競賽。(兩首詩任選)

2、任選本課中的一首古詩,改寫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詩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寫出來)

[點評:在朗誦和改寫中比較并體會了兩首詩的不同風格。]

3、自學"目積月累”中《吳興雜詩》

板書:

游園不值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失望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驚喜

課后反思: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小朋友們會感到"易"、"趣"、"活",同

學的視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扮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

情景及耐人尋味的哲理,都會深深地印到同學的腦海里。愛扮演是同學的天性。同學要扮演好,

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豐富課文內容。因此,課堂

扮演能促進同學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同學進行語文實踐的有效方法。

總評:古詩的教學,感悟為重。4浮古詩教學,目的在使他們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

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俺們應從同學實際動身,為他們發明體驗、感悟

的條件,把他們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當

然,對于生活積累有限的小同學來說,體會意境是很難的,所以,俺們除了牢牢抓住朗讀、背誦

這樣的基本方法之外,還可以創設模擬場景,讓同學嘗試詩人的感受過程,畫一畫,議一議,想

一想,演一演,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4

教學目標:

L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出示圖畫)……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

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品味全詩

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了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

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

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三、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

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么會有

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了一個怎么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幽?討論靛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小結: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于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包負

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四、競賽搶答活動

1、王安石(朝代)杰出的家家家,散文成就很高,為

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學。唐宋八大家)

2、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①千尋塔()(指應天塔)②聞說雞鳴見日升()(這里是"聽到"的意思)③不畏浮

云遮望眼()(怕)④只緣身在最高層()(因為)

3、"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一句采用()手法,點明飛來峰,千尋塔的高

峻陡峭。(夸張)

4、《登飛來峰》中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躊躇滿志的情懷的句子是:(不畏浮

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再從你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

(可多寫一句)(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5、《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前:寫景,后:抒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