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抒懷(初二作品)_第1頁
托物抒懷(初二作品)_第2頁
托物抒懷(初二作品)_第3頁
托物抒懷(初二作品)_第4頁
托物抒懷(初二作品)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季羨林《幽徑悲劇》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成了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記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宮的一個城樓上,參觀過一個有關《紅樓夢》的展覽。我看到由幾幅山水畫組成的組畫,畫的就是這一條路。足證這一條路是同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聯系的。至于是什么聯系,我已經記憶不清。留在我記憶中的只是一點印象:這一條平平常常的路是有來頭的,不能等閑視之。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學生們稱之為“后湖”,他們很少到這里來的。我上面說它平平常常,這話有點語病,它其實是頗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實有曲徑通幽之趣。山上蒼松翠柏,雜樹成林。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從春天開起,過一陣換一個顏色,一直開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小徑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時綠葉接天,紅荷映日。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湖中,一到冬天,當然都有白雪覆蓋。在湖中,昔日的瀲滟的綠波為堅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雖然落葉樹都把葉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擻,綠色更加濃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樹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彌補過來,非要顯示出綠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還有翠竹助威,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于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百年的藤蘿,許多神話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蘿。北大現在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里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干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蘿們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樹等等,被異化為“修正主義”,遭到了無情的誅伐。六院前的和紅二三樓之間的那兩棵著名的古藤,被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腳,沒有調查研究,不敢瞎說;永世不得翻身,則是鐵一般的事實了。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殿靈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經被砍斷,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我還有點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個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從此以后,我最愛的這一條幽徑,我真有點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懸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讓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時候,我就緊閉雙眼,疾趨而過。心里數著數:一,二,三,四,一直數到十,我估摸已經走到了小橋的橋頭上,吊死鬼不會看到了,我才睜開眼走向前去。此時,我簡直是悲哀至極,哪里還有什么閑情逸致來欣賞幽徑的情趣呢?但是,這也不行。眼睛雖閉,但耳朵是關不住的。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它的靈魂死守在這里。每天月白風清之夜,它會走出來顯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頭的群樹,池中的荷花是對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約束,寸步難行,只能無言相對。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世界上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在這個地方,偏偏讓我天天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

馮驥才《夕照透入書房》我常常在黃昏時分,坐在書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帶來的那一種異樣的神奇。此刻,書房已經暗下來。到處堆放的書籍文稿以及藝術品重重疊疊地隱沒在陰影里。暮時的陽光,已經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變得很溫和,很紅,好像一種橘色的燈光,不管什么東西給它一照,全部分外的美麗。首先是窗臺上那盆已經衰敗的藤草,此刻像鍍了金一樣,蓬勃發光;跟著是書桌上的玻璃燈罩,亮閃閃的,仿佛打開了燈;然后,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帶著窗欞和外邊的樹影,斑斑駁駁投射在東墻那邊一排大書架上。陰影的地方,書皆晦暗,光照的地方連書脊上的文字也看得異常分明。《傅雷家書》的書名是燙金的,金燦燦放著光芒,好像在驕傲地說:“我可以永存。”怎樣的事物才能真正地永存?阿房宮和華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莊的格言卻一字不誤地雋刻在每個華人的心里。世上延棉最久的還是非物質的——思想與精神。能夠準確地記憶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說,文字是我們的生命。當夕陽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頭物品都變得妙不可言。一尊蘇格拉底的小雕像隱在暗中,一束細細的光芒從一叢筆桿的縫隙中穿過,停在他的嘴唇之間,似乎想撬開他的嘴巴,聽一聽這位古希臘的哲人對如今這個混沌而荒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陽,緊閉著嘴巴,一聲不吭。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釋昨天,今天的答案還得來自今人。這樣說來,一聲不吭的原來是我們自己。陳放在桌上的一塊四方的鎮尺最是離奇。這個鎮尺是朋友贈送給我的。它是一塊純凈的無色玻璃,一條彎著尾巴的小銀魚被鑄在玻璃中央。當陽光徹入,玻璃非但沒有反光,反而由于純度過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銀光閃閃的小魚懸在空中,無所依傍。它瞪圓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種匪夷所思。一只螞蟻從陰影里爬出來,它走到桌面一塊陽光前,遲疑不前,幾次剛把腦袋伸進夕陽里,又趕緊縮回來。它究竟畏懼這奇異的光明,還是習慣了黑暗?黑暗總是給人一半恐懼,一半安全。人在黑暗外邊感到恐懼,在黑暗里邊反倒覺得安全。夕陽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邊一點點沉落下去,它的光卻在我的書房里漸漸升高。短暫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拋給人間的光芒最依戀也最奪目。此時,連我的書房的空氣也是金紅的。定睛細看,空氣里浮動的塵埃竟然被它照亮。這些小得肉眼剛剛能看見的顆粒竟被夕陽照得極亮極美,它們在半空中自由、無聲和緩緩地游曳著,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這是惟夕陽才能創造的境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變得無比神奇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陽殘照已經挪到我書架最上邊的一格。滿室皆暗,只有書架上邊無限明媚。那里擺著一只河北省白溝的泥公雞。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氣。這個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鄉,至少有千年的歷史,但如今這里已經變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渾樸又迷人的泥狗泥雞泥人全都了無蹤影。可是此刻,這個幸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凄厲的哀鳴。這叫聲似乎也感動了夕陽。一瞬間,高高站在書架上端的泥公雞竟被這最后的陽光照耀得奪目和通紅,好似燃燒了起來。林清玄《蓮花湯匙》(節選)洗茶碟的時候,不小心打破了一根清朝的古董湯匙,心疼了好一陣子,仿佛是心里某一個角落跌碎了一般。(以偶然打碎喜愛的蓮花湯匙作為開端,引出下文,倒敘。)那根湯匙是有一次在金門一家古董店找到的。那一次我們在山外的招待所,與招待我們的軍官聊到古董,他說在金城有一家特別大的古董店,是由一位小學校長經營的,一定可以找到我想要的東西。夜里九點多,我們坐軍官的吉普車到金城去。金門到了晚上全面宵禁,整座城完全漆黑了,商店與民家偶爾有一盞燈光的電燈。由于地上的沉默與黑暗,更感覺到天上的明星與夜色有著晶瑩的光明,天空是很美很美的灰藍色。(對夜色的描寫一)到古董店時,“校長”正與幾位朋友喝茶。院子里堆放著石磨、石槽、秤錘。房子里十分明亮,與外邊的漆黑有著強烈的對比。就像一般的古董店一樣,名貴的古董都被收在玻璃柜子里,每日整理、擦拭。第二級的古董則在柜子上排成一排。我在那些擺著名貴陶瓷、銀器、銅器前繞了一圈,沒見到我要的東西。后來“校長”帶我到西廂去看,那些不是古董而是民間藝術品,因為沒有整理,顯得十分凌亂。最后,我們到東廂去,校長說:“這一間是還沒有整理的東西,你慢慢看。”他大概已經嗅出我是不會買名貴古董的人,不再為我解說,到大廳里繼續和朋友喝茶了。這樣正合了我的意思,我便慢慢地在昏黃的燈光下尋索檢視那些灰塵滿布的老東西。(烘托一種寧靜的自在的氛圍。)我找到兩個開著粉紅色菊花的明式瓷碗,兩個民初的粗陶大碗,一長串從前漁民用來捕魚的魚網陶墜。蹲得腳酸,正準備離去時,看到地上的角落開著一朵粉紅色的蓮花。拾起蓮花,原來是一根湯匙,莖葉從匙把伸出去,在匙心開了一朵粉紅色的蓮花。賣古董的人說:“是從前富貴人家喝蓮子湯用的。”買古董時有一個方法,就是挑到最喜歡的東西要不動聲色,毫不在乎。結果,湯匙以五十元就買到了。我非常喜歡那根蓮花湯匙,在黑夜里趕車回山外的路上,感覺到金門的晚上真美,就好像一朵粉紅色的蓮花開在湯匙上。(對夜色的描寫二,在遇見合心意的蓮花湯匙后,覺得漂亮的夜色有了具體的模樣,側面突出對蓮花湯匙的喜愛。對景物的描繪可以表現心理過程的轉變。)回來,舍不得把湯匙收起來,經常拿出來用。每次用的時候就會想起,一百多年前或者曾有穿繡花鞋、戴著珠花的少女在夏日的窗前迎風喝冰鎮蓮子湯,不禁感到時空的茫然。小小如一根湯匙,可能就流轉過百年的時間,走過千百里空間,被許多不同的人使用,這算不算是一種輪回呢?如果依情緣來說,說不定在某一前世我就用過這根湯匙,否則,怎么會千里迢迢跑到金門,而在最偏僻的角落與它相會呢?這樣一想,使我悵然。(喜愛蓮花湯匙的時候,會從它身上獲得一些想法。)現在它竟落地成為七片。我把它們一一拾起,端視著不知道要不要把碎片收藏起來。對于一根湯匙,一旦破了就一點用處也沒有了,就好像愛情一樣,破碎便難以縫補,但是,曾經寶愛的東西總會有一點不舍的心情。我想到,在從前的歲月里,不知道打破過多少湯匙,卻從來沒有一次像這一次,使我為湯匙而嘆息。(從這里開始深化)其實,所有的湯匙本來就是一塊泥土,在它被匠人燒成的那一天就注定有一天會打破。我的傷感,只不過是它正好在我的手里打破,而它正好畫了一朵很美的蓮花,正好又是一個古董罷了。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只不過是偶然。一撮泥土偶然被選取,偶然被燒成,偶然被我得到,偶然地被打破……在偶然之中,我們有時誤以為是自己做主,其實是無自主性的,在時空中偶然的生滅。在偶然中,沒有破立的問題。我們總是以為立是好的,破是壞的,其實不是這樣。以古董為例,如果全世界的古董都不會破,古董終將一文不值;以花為例,如果所有的花都不會凋謝,那么花還有什么價值呢?如果愛情都能不變,我們將不能珍惜愛情;如果人都不會死,我們必無法體會出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