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_第1頁
《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_第2頁
《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_第3頁
《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_第4頁
《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020

CCSC05

45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

DB45/TXXXX—XXXX

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

與控制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vascularECMO

catheterrelatedinfection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5/TXXXX—XXXX

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

與控制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體外膜肺氧合導管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基本要求、管理要求、置管前預防、置管

中預防、置管后預防、ECMO輔助期間預防、質量控制等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體外膜肺氧合導管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WS/T311醫院隔離技術規范

WS/T313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WS/T367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

WS/T433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

WS/T512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范

WS/T592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評價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體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

將血液從體內引到體外,經膜肺氧合后再用血泵或體外循環機將血液灌入體內。

ECMO導管置管

將ECMO導管置入動/靜脈大血管,動脈大血管多為股動脈,靜脈大血管多為股靜脈、頸內靜脈。

ECMO導管相關感染ECMOvessel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

留置ECMO導管期間及拔除ECMO導管后48h內發生的原發性、且與其他部位感染無關的感染,包括ECMO

導管相關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

手衛生handhygiene

為醫務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過程中的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外科手消毒surgicalhandantisepsis

1

DB45/TXXXX—XXXX

外科手術前醫護人員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揉搓沖洗雙手、前臂至上臂下1/3后用無菌巾擦拭干凈,再

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前臂至上臂下1/3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的處理。

無菌asepsis

不含活菌的意思,是滅菌的結果。

無菌技術asepiictechnique

在執行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機體,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不被污染的技

術。

最大無菌屏障maximumsterilebarrier

中心靜脈或動脈導管置入或更換過程中,醫療人員佩戴口罩、帽子,穿無菌手術衣,帶無菌手套,

患者全身覆蓋無菌巾。

4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ICU: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

ECMO: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

VV-ECMO:靜脈-靜脈體外膜肺氧合(VeinVein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VV-ECMO)

VA-ECMO:靜脈-動脈體外膜肺氧合(VeinArtery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VA-ECMO)

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

ECPR:體外膜肺氧合輔助心肺復蘇(Extracorporeal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ECPR)

CRRT: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

5基本要求

環境

ECMO導管置管環境應當符合GB15982中醫療機構Ⅱ類環境要求,ECPR除外。

人員

5.2.1醫師應具有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工作內容應與執業范圍相符,護士應具有護士執業證。

5.2.2置管醫師、護士均應參加過ECMO技術培訓基地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

5.2.3患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或癤腫、濕疹等皮膚病的醫務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進行置

管操作。

設施設備

5.3.1應具有符合開展ECMO技術要求的儀器設備:ECMO機、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泵、超

聲機等。

2

DB45/TXXXX—XXXX

5.3.2所用儀器設備有備案登記,定點放置、專人管理,定期維護、檢測、校正,有使用流程及說明。

5.3.3置管使用的醫療器械(如ECMO專科器械、ECMO基礎器械)、器具、各種敷料等醫療用品應符

合WS/T367中醫療器械管理相關規定的要求。

5.3.4使用的醫療器械包括:體外循環套包、體外循環插管及穿刺附件、中心靜脈導管等,應一次性

使用,使用前應檢查包裝的完好性、有無污損,并確保在有效期內。

6管理要求

制度管理

應健全預防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規章制度,如下:

——ICU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職責及分工制度;

——隔離預防制度;

——手衛生制度;

——導管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及考核制度;

——感染病例監測、報告制度;

——醫院感染暴發的報告與處置制度;

——消毒與滅菌管理制度;

——醫院感染三級管理制度;

——監督檢查制度。

安全管理

6.2.1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操作前后手衛生應符合WS/T313規定。

6.2.2醫務人員應當評估患者發生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風險因素,對于可控的風險因素,應盡快采取

有效的防控措施。ECMO導管相關感染主要風險因素有:

——機體免疫功能低;

——侵入性置入多種管道;

——侵襲性操作導致物理屏障破壞;

——操作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格;

——導管管徑、置管切口過大。

7置管前預防

評估患者全身狀況、置管部位、血管情況,選擇能夠滿足病情和診療需要的管腔最少,管徑最小

的導管。

選擇合適的置管部位:

——VV-ECMO:ECMO引血端(多為股靜脈)及回血端(多為頸內靜脈);

——VA-ECMO:ECMO引血端(多為股靜脈)及回血端(多為股動脈)。

應先清潔置管部位皮膚、備皮。

優先選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方式。

置管醫師、護士均戴工作圓帽、醫用外科口罩,進行外科手消毒并戴無菌手套,手衛生符合WS/T

313的規定,穿無菌手術衣或無菌隔離衣。

3

DB45/TXXXX—XXXX

8置管中預防

宜采用有效碘含量為4.75g/L~5.25g/L的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膚3遍,應在皮膚消毒干后再

進行置管操作。消毒范圍:

——股動/靜脈置管:上至乳頭,下至膝蓋,左至左腋后線,右至右腋后線。消毒順序從穿刺點由

內向外涂擦,最后擦拭會陰部。

——頸動/靜脈置管:從穿刺點向外畫圈消毒,消毒范圍直徑應>15cm,消毒順序從穿刺點由內向

外擦拭。

置管過程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鋪覆蓋患者全身的大無菌單,遵守最大無菌屏障要求。

操作過程中手術人員手部活動無菌范圍為肩以下、腰以上、雙手、雙臂、腋中線以前的區域。置管過程

中手套污染或破損時應立即更換。

應正確安裝及預充管路,具體流程參見附錄A,嚴格保證預充液體、安裝管路的無菌。

9置管后預防

置管后使用無菌透明敷料和無菌紗布敷料覆蓋穿刺點,置管后第二天起,宜使用無菌透明敷料覆

蓋穿刺點,對穿刺點滲液、滲血、出汗的患者宜使用無菌紗布覆蓋。

無菌透明敷料應至少7天更換一次,無菌紗布敷料應至少2天更換一次;若穿刺部位發生滲液、

滲血時應及時更換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發生潮濕、松動、污染等完整性受損時應立即更換。

醫務人員接觸置管穿刺點或更換敷料前后,應嚴格按照WS/T313執行手衛生。

每班觀察患者導管穿刺點局部皮膚有無紅腫及全身有無感染征象。不應為預防感染而在血管導管

局部使用抗菌軟膏或乳劑。

應使用彈性繃帶纏繞進行導管二次固定。

除膜肺前后各留一三通連接管,管路其余位置不增加使用三通等附加裝置。應盡量減少所有管路

接口的操作,如在管路上加藥、輸液、輸血等。

ECPR情況下置管,若不能保證有效的執行無菌原則,應加強感染監測。

10ECMO輔助期間預防

保持ECMO導管、導管連接端口、膜肺前后的三通連接管清潔。采集血標本后應用生理鹽水進行

沖封管,預防導管堵塞。

盡量避免CRRT串聯ECMO管路、測量膜肺前后壓力,如必需操作時應做到:

——連接CRRT管路接頭使用酒精消毒棉片包裹橫截面及外圍擦拭15s以上;

——嚴格保證CRRT管路預充液無菌;

——停止CRRT治療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沖封管,預防導管堵塞。

——壓力轉換器及系統內其他組件(包括管理系統,持續沖洗裝置和沖洗溶液)應當每4d天更換

一次;

——應當保持使用中壓力監測裝置無菌,包括校準裝置和沖洗裝置無菌;

——應當減少對壓力監測裝置的操作;

——宜使用密閉式的連續沖洗系統。

醫師應每天評估患者撤除ECMO的指征,盡早撤機。

撤除ECMO后膜肺和管路按照醫療廢物處理,一次性使用。

4

DB45/TXXXX—XXXX

ECMO儀器表面附件、移動車表面、ECMO管路應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或含復方季銨鹽的消毒濕巾擦

拭消毒,至少2次/d。

11質量控制

建立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主動監測和報告體系,參見附錄B。

每日開展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監測,參見附錄C,定期進行分析反饋,持續質量改進。

定期(至少每季度)對目標性監測工作有檢查、自查,并有記錄。

定期(至少每季度)進行監測資料的總結、分析與討論,體現持續質量改進,并有記錄。

5

DB45/TXXXX—XXXX

A

A

附錄A

(資料性)

ECMO管路預充流程

ECMO管路預充流程如下:

A.1手衛生,符合WS/T313的規定;

A.2規范檢查ECMO循環套包與氧合器外包裝有無破損、套包是否完整,以及使用有效期;

A.3將無菌中單鋪在治療車上,將套包與氧合器、管鉗、無菌剪等無菌物品,放在無菌中單上;

A.4手衛生、穿一次性無菌手術衣、帶無菌手套;

A.5連接好套包與氧合器等管道循環系統,安裝在ECMO儀器上;

A.6將水箱水管接頭分別連接膜肺,加入滅菌水2瓶;

A.7打開水箱電源,啟動水循環,設定水溫,觀察膜肺有無漏水;

A.8將鹽水袋掛輸液架上,取出兩根預充排氣管,上接鹽水袋,排完氣體,下接循環管的三通管;

A.9兩管之間循環短路用2把管道鉗夾閉;

A.10打開預充管和排氣管的三通管,預充液流經離心泵頭及膜肺,在泵后上管鉗;

A.11確認離心泵無氣體,將離心泵頭放置泵槽中并固定好;

A.12開機,選擇模式,歸零;

A.13調節泵速1500轉/min,松開泵后管鉗給膜肺及管路排氣;

A.14檢查全部管路排氣干凈后,打開預充管和排氣管之間的循環短路管鉗,再排氣;

A.15用強光手電筒再次確認管路(尤其是循環管道包)無氣泡,分別關閉兩個三通開關,夾閉預

充管和排氣管,并除去,用肝素帽蓋封三通開關口;

A.16氧合器連接空氧混合器,給予0.5L/min的氣體,氧濃度100%;

A.17預充結束,各連接處使用扎帶妥善固定,管路自循環備用;

A.18洗手,記錄時間;

A.19用后物品按照WS/T512-2016《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范》進行處理。

6

DB45/TXXXX—XXXX

B

B

附錄B

(資料性)

ECMO導管相關感染主動監測與報告體系

B.1ECMO導管相關感染監測手段為獨立醫院感染監測系統預警+感染防控和臨床醫生對疑似感染病例

確認、排除。

B.2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報告體系框架圖見圖B.1。

7

DB45/TXXXX—XXXX

C

C

附錄C

(資料性)

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核查表

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核查表見表C.1。

C.1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核查表

核查項目是否備注

操作前

是否評估留置導管的必要性

是否清潔穿刺部位皮膚、備皮、消毒

置管前做外科洗手、外科手消毒

置管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等醫療用品和各種敷料達到

滅菌水平

操作中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遵守最大無菌屏障要求

操作時戴工作圓帽、醫用外科口罩、無菌手套、穿無菌

手術衣

采用有效碘含量為4.75g/L-5.25g/L的消毒液進行皮膚

消毒3遍

消毒范圍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嚴格保證預充液體、安裝管路的無菌

操作后

使用無菌透明、透氣性好的敷料覆蓋穿刺點

高熱、出汗、穿刺點出血、滲出的患者可使用無菌紗布

覆蓋

無菌紗布更換至少1次/2d,無菌透明敷料更換至少1

次/w;敷料出現潮濕、松動、可見污染時及時更換

接觸穿刺點、更換敷料前后執行手衛生

每班觀察穿刺點有無出現紅、腫、熱、痛、滲液、滲血

等炎癥表現

除膜肺前后各留一三通連接管,管路其余位置不加三通

等附加裝置的使用

盡量避免在管路上加藥、輸液、輸血等

8

DB45/TXXXX—XXXX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2021版)[J].傳染病信

息,2021,34(4):289-290,295.

[2]RamanathanK,AntogniniD,CombesA,etal.PlanningandprovisionofECMOservices

forsevereARDSduringtheCOVID-19pandemicandotheroutbreaksofemerginginfectious

diseases[J].LancetRespirMed,2020,8(5):518-526.

[3]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等.不同情況

下成人體外膜肺氧合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版)[J].中國循環雜志,2020,35(11):1052-1063.

[4]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128-129.

9

廣西地方標準《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

與控制技術規范》

(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一、任務來源、起草單位、主要起草人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下達2022年廣西

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桂市監函〔2022〕1903號)文

件精神,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廣西壯族自治

區人民醫院(廣西醫學科學院)起草的廣西地方標準《血管ECMO

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項目編號:2022-1351)已

獲批立項。

為高質量編制廣西地方標準《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

控制技術規范》,由起草單位成立標準編制工作組并進行如下分

工:

姓名職稱工作單位主要負責工作

統籌標準編制工作,組織人員前往區內其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

黎艷主任護師他醫院調研討論,組織人員進行標準發布

民醫院

后的宣貫培訓。

地方標準發布后,組織人員前往區內其他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

歐莉梅主任醫師醫院調研討論,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標準宣

民醫院

貫培訓,對標準進行詳細解讀。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地方標準發布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標準

熊濱主任醫師

民醫院宣貫培訓,對標準進行詳細解讀。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不斷對地

黃寨主任醫師

民醫院方標準提出修正意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不斷對地

粟霞副主任護師

民醫院方標準提出修正意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負責文獻資料的查詢、收集和整理工作,

鐘小紅副主任護師

民醫院參與區內醫院調查,協助項目實施。

負責起草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和標準編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

周琴香主管護師制說明、送審稿及編制說明的編寫工作及

民醫院

征求意見會、網上征求意見的匯總修改。

1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負責文獻資料的查詢、收集和整理工作,

陳虹莊主管護師

民醫院參與區內醫院調查,協助項目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不斷對地

秦文波主任醫師

民醫院方標準提出修正意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不斷對地

陸政主任醫師

民醫院方標準提出修正意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負責文獻資料的查詢、收集和整理工作,

藍丹主管護師

民醫院參與區內醫院調查,協助項目實施。

二、標準制定的必要性和意義

加強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控與控制是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造

的重要目標,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重大疫情和突發

公共衛生事件危重癥急救中成功運用體外膜肺氧合

(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技術中的重要

環節,是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有效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

衛生事件的重要技術保障。

《醫療質量管理辦法》第三章“醫療質量保障”第二十二條

中指出“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

手衛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和醫院感染監測等規定”,在2021年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2021年

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的通知》中明確降低血管內導管相關

血流感染發生率為2021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的重要目標。同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又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血管

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2021年版)的通知》,進一步加強

醫療機構血管導管相關感染的預控工作。因此加強血管導管相關

感染預控與控制,降低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生率是國家醫

療質量安全改造的重要目標,也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保障。

2

盡管國內的體外生命支持事業在蓬勃發展,然而我們與國際

先進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使得我們重點關注血流動力學管理、

抗凝管理、設備與流量管理、救治成功率、并發癥的觀察與處理、

鎮痛鎮靜管理等治療方面。卻減弱血管ECMO導管感染的關注度,

國內與血管導管相關感染的標準有《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

制指南(2021版)》。該指南主要規定了動脈導管、中心靜脈導管、

外周靜脈導管、PICC及肺動脈導管、臍血管導管、完全植入式導

管(輸液港)、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尚未提及

ECMO導管相關血行感染預防與控制。廣西近三年年開展ECMO例數

從455例逐年上升至713例,均入全國年開展例數前十名,開展

中心數20余家單位,在救治成功率上有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

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仍在積極探索階段,形成一些

好的經驗做法,但是目前區內仍缺乏完整的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

控制技術規范。

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

方案》,提高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能力,需合

理增加床位規模,增量床位向傳染、重癥等領域傾斜;增加短缺

人才供給,增加全科、重癥、感染等短缺專業人員;更新升級公

共衛生防控救治設備,加強ECMO等生命支持、急救等類別設備配

置。規范實施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控與控制是成功運用ECMO技術

中的重要環節。為滿足廣西體外生命支持事業蓬勃發展的需求,

讓廣西區內單位可借鑒和參照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

規范措施,指導單位從基本要求、管理要求、操作前預防、操作

中預防、操作后預防、ECMO輔助期間預防、質量控制等要求進行

規范,為保證醫療質量安全奠定基礎。

3

通過制定廣西地方標準《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

技術規范》,一方面讓從事ECMO輔助支持的醫療隊伍更加了解、

熟悉ECMO置管過程、輔助期間的預防及處理的技術及內容要求,

提升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促進護理服務行為規范化,進一步促進

醫療護理服務業發展,不斷滿足患者健康服務需求,對促進廣西

ECMO技術醫療護理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主要起草過程

(一)成立標準編制工作組

廣西地方標準《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

項目任務下達后,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立了標準編制工作

組,起草單位制定了起草編寫方案與進度安排,明確任務職責,

確定工作技術路線,開展標準研制工作。具體標準編制工作由廣

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廣西

醫學科學院)組成標準編制工作組完成。

編制工作組下設二個組分別是資料收集組、草案編寫組。資

料收集組負責國內有關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文獻資料的查詢、收

集和整理工作。

草案編寫組負責起草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和標準編制說明、

送審稿及編制說明的編寫工作,包括后期召開征求意見會、網上

征求意見,以及標準的不斷修改和完善。

(二)收集整理文獻資料

標準編制工作組收集了國內有關ECMO導管、血管導管相關感

4

染預防與控制文獻資料。主要有:

[1]GB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S]。

[2]WS/T311,醫院隔離技術規范[S]。

[3]WS/T313,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S]。

[4]WS/T367,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S]。

[5]WS/T433-2013,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S]。

[6]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2021版)[J].中國感染

控制雜志,2021,04:387-388.

[7]閔蘇,敖虎山.不同情況下成人體外膜肺氧合臨床應用專家

共識(2020版)[J].中國循環雜志,2020,11:1052-1063.

[8]屠國偉,羅哲,王春生,劉嵐,鄭吉莉,薛燕,諸杜明,張穎,李欣.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源性休克VA-ECMO治療規范

(v1.2019)[J].中國臨床醫學,2019,04:667-672.

[9]體外膜氧合治療成人重癥呼吸衰竭臨床操作推薦意見[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4,08:572-578.

[10]劉程琳,王劍云,袁艷玲,翁曉芳,譚軍.ICU導管相關感染現

狀[J].中國醫藥指南,2018,20:40-44.

[11]燕朋波,孫亮,李國強,李國鋒,劉翠華,王國力,宋翔.重癥

醫學科動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

雜志,2019,08:1050-1053.

5

[12]YuY,KimYH,ChoWH,SonBS,YeoHJ(2021)Biofilm

microbiomein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orcatheters.

PLoSONE16(9):e0257449.

[13]葛里鶴,陳亞麗.體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療導管相關性血流感

染危險因素及預防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

藥,2020,12:29-32.

[14]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1:128-129.

(三)研討確定標準主體內容

標準編制工作組在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研究之后,標準編

制工作組召開了標準編制會議,對標準的整體框架結構進行了研

究,并對標準的關鍵性內容進行了初步探討。經過研究,標準的

主體內容確定為術語與、縮略語、環境要求、人員要求、設備設

施要求、制度管理、安全管理、置管前預防、置管中預防、置管

后預防、ECMO輔助期間預防、質量控制。

(四)調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見稿

2022年6月~7月,標準起草工作小組進行了廣泛實地調研

工作,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對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

預防與控制的前人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總結。調研的同時召集廣西

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廣西醫

學科學院)等單位開展了標準研討會,對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

預防與控制相關文件進行系統總結。形成了標準的基本構架,對

6

主要內容進行了討論并對項目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

2022年7月,廣西地方標準《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

控制技術規范》獲批立項。

2022年8月~12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之上,通過理清邏輯

脈絡,整合已有的參考資料中有關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

控制要求,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各醫院廣泛實地調研及臨床實踐的

基礎上,按照簡化、統一等原則編制完成廣西地方標準《血管ECMO

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草案)。

2023年1月~2月,標準起草工作組再次深入區內部分醫院

重癥醫學科進行實地調研。實地考察了解各地各部門開展ECMO的

現狀,掌握各醫院關于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具體

技術要求。以草案為基礎,提煉核心技術細節,在廣西自治區內

廣泛開展技術對比和總結,并實際征求意見,通過收集反饋了大

量意見,標準編制工作組多次召開會議,對標準草案進行了反復

修改和研究討論。進一步討論完善標準草案,形成廣西地方標準

《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

和(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四、制定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的關系,與

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協調情況

(一)編制原則

1.實用性原則

本標準是在充分收集相關資料和文獻,分析廣西區內ECMO導

7

管置管、護理水平及管理現狀,在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廣

西地方標準以及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結合標準編制單位經驗

總結起草的。符合當前廣西區內運用ECMO技術期間導管相關感染

預防與控制的發展需求,有利于強化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規范化

管理,減少ECMO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協調性原則

本標準編寫過程中尊重知識產權,同時注意與ECMO技術管理

相關法律法規的協調問題,標準內容與現行法律法規、強制性標

準協調一致。

3.規范性原則

本標準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

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要求和規定編寫本標準的

內容,保證標準的編寫質量。

4.前瞻性原則

本標準在充分考慮當前廣西區內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

制技術現實情況的同時,兼顧未來廣西區內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

防與控制技術水平提升和管理需要,標準條款規定的主要技術內

容盡可能與我國現有水平相一致,避免起點、要求過低或過高,

在標準中還體現了個別特色性、前瞻性和先進性條款,作為對提

升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的指導。

(二)編制依據

本標準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

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則起草,標準主要內容

8

參考《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2021版)》《外科護理學》

等文獻,結合起草單位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進行起草。

(三)與現行法律、法規的關系,與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

準的協調情況

本標準與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協調一致,無沖突。

經查閱,國內未發現有與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的相

關標準。因此有必要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研制廣西地方標準《血

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填補我區ECMO導管

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的標準空白,運用標準化手段指導、

規范ECMO患者管理行業的發展。

五、主要條款的說明

廣西地方標準《血管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

根據《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2021版)》與ECMO導管

技術實施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文獻,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

出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管理要求、操作前預防、操作中預防、

操作后預防、ECMO輔助期間預防、質量控制的技術內容。

(一)術語和定義

明確了血管導管相關感染、ECMO導管相關感染、體外膜氧合、

手衛生、外科手消毒、消毒、無菌、無菌技術、最大無菌屏障。

其中血管導管相關感染、ECMO導管相關感染來源于《血管導管相

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2021版)》。體外膜氧合來源于《體外

膜氧合治療成人重癥呼吸衰竭臨床操作推薦意見》。手衛生、外

9

科手消毒、消毒來源于WS/T313—2019。消毒來源于WS/T

367—2012。無菌、無菌技術、最大無菌屏障來源于《外科護理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四版。

(二)基本要求

根據區內各醫療機構在實施ECMO救治技術中的實際工作經驗

并結合《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2021年版)》,對環

境、人員、設施設備進行了確定。

ECMO導管置管環境應當符合GB15982中醫療機構Ⅱ類環境要

求,ECPR除外。ECMO導管置管和維護過程人員要求,醫師應具有

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護士應具有護士執業證,并且完成ECMO相

關知識的培訓擔任,醫師的工作內容應與執業范圍相符。患癤腫、

濕疹等皮膚病或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的醫務人員,在

未治愈前不應進行置管操作。

根據應用ECMO技術專業人員的工作實際并結合廣西區內各醫

療機構的實際工作條件明確符合開展ECMO技術要求的儀器設備:

ECMO機、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泵、超聲機等。所用儀

器設備有備案登記,定點放置、專人管理,定期維護、檢測、校

正,有使用流程及說明。置管使用的醫療器械(如ECMO專科器械、

ECMO基礎器械)、器具、各種敷料等醫療用品應符合WS/T367《醫

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中醫療器械管理相關規定的要求,必須無

菌。體外循環套包、體外循環插管及穿刺附件、中心靜脈導管等

應一次性使用。使用前應檢查包裝的完好性,有無污損,并在有

效期內使用。

10

(三)管理要求

本標準根據《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規范》與廣

西區內各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實際相結合,明確了建立健全預

防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規章制度,主要有:ICU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職責及分工制度、隔離預防制度、手衛生制度、導管感染相關知

識培訓及考核制度、感染病例監測、報告制度、醫院感染暴發的

報告與處置制度、消毒與滅菌管理制度、醫院感染三級管理制度、

監督檢查制度等。操作前后手衛生應符合WS/T313規定,實施ECMO

全程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四)預防措施

ECMO導管相關感染預防主要分為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以

及ECMO輔助期間四個階段,根據其不同特點進行精準化的預防實

施,可以有效控制ECMO導管相關感染的發生。參考《血管導管相

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2021年版)》和《導管相關感染防控最佳

護理實踐專家共識》結合實際工作,主要內容如下:

1.置管前

置管前使用超聲評估患者心肺功能、操作部位、血管情況、

全身狀況,選擇能夠合適的導管。穿刺部位皮膚先清洗干凈,再

剔除周圍毛發,注意保持皮膚完整性。推薦使用超聲引導下穿刺,

相比普通穿刺,超聲引導下穿刺更具有精準性,不僅能增加穿刺

的安全性,同時也明顯降低患者反復取材而出現皮膚或者血管損

11

傷,增加感染風險。需要外科切開置管術的應遵循外科手術部位

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

2.置管中

置管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必須遵守最大無菌屏障

要求。選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皮膚消毒劑消毒穿刺部位,建議

采用有效碘含量為4.75g/L-5.25g/L的消毒液進行皮膚消毒3遍,

作用時間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待消毒干后方可進行置管操作。

消毒范圍根據《外科護理學》中患者手術區皮膚消毒范圍,如選

擇股動/靜脈置管,消毒范圍上至乳頭,下至膝蓋,左至左腋后線,

右至右腋后線。消毒順序從穿刺點由內向外涂擦,最后擦拭會陰

部;如選擇頸動/靜脈置管,消毒范圍從穿刺點向外畫圈消毒,消

毒范圍直徑應>15cm,消毒順序從穿刺點由內向外擦拭。操作過程

中手術人員手部活動無菌范圍為肩以下、腰以上、雙手、雙臂、

腋中線以前的區域。ECMO導管預充過程嚴格保證預充液體、管路

的無菌,形成密閉無菌環路。

3.置管后

置管結束后,(1)置管當天使用無菌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