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課時作業5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課時作業5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課時作業5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課時作業5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課時作業5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時作業5新民主主義革命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1919年5月6日,《民國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國民外交協會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島、山東是“鄒魯之名邦”“孔孟之圣跡”“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見當時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A.借傳統文化深化愛國意識B.促使民主思想進一步擴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強理解解析:材料“1919年5月6日”“青島、山東是……‘文明吐露之源泉’”反映了青島、山東對中國的巨大意義,這說明當時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傳統文化深化愛國意識,故A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民主思想,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1919年5月6日”可知,當時新文化運動已經綻開,儒家思想受到抨擊,故C項錯誤;材料中“國民外交協會宣言”發表的目的是激發國民的愛國意識,并不是為了博得列強理解,故D項錯誤。2.20世紀30年頭末40年頭初,毛澤東在《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中把五四運動定性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舊民主主義與新民主主義的分界線,形成了權威闡釋。這種闡釋強調了五四運動(D)A.是一場具有思想啟蒙的文化運動B.在反對封建思想上的啟蒙C.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起先標記D.在革命思想意義上的啟蒙解析:由材料“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文化革命,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五四運動是文化革命而非思想啟蒙,故B項錯誤;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C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解除;由材料中“定性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舊民主主義與新民主主義的分界線”可知強調五四運動在革命思想上的啟蒙,故D項正確。3.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寫詩:“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毛澤東同志稱詩中記述的事務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事務(D)A.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B.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依據地C.確定了黨工作重心的轉移D.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解析:“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所表述的事物是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與“工農武裝割據”無關,故A項錯誤,D項正確;“第一個農村革命依據地”為井岡山革命依據地,故B項錯誤;“確定了黨工作重心的轉移”主要發生在七屆二中全會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故C項錯誤。4.(2024·濰坊模擬)1925年,中共四大決議指出,我們參與民族運動……若是忘了無產階級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階級革命之打算,而沉溺在資產階級性的民族民主運動中,便遺無產階級不簡單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削減民族革命之革命性。這說明中共相識到(D)A.駕馭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的艱難性C.農夫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D.國共合作中應保持黨的獨立性解析:材料“我們參與民族運動”和“1925年”說明國共仍在合作,材料“無產階級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階級革命之打算”則強調無產階級自己的獨立性,故D項正確。5.(2024·重慶調研)1928年7月,周恩來曾指出:“我們還有一個根本的固定的軍事工作方針,就是為了聯合戰線,不能破壞國民革命軍而要幫助國民黨鞏固國民革命軍,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轉變的前途而得出這樣不通的結論。”周恩來得出的這一相識(A)A.是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反思B.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快速發展C.吸取了中共“左”傾錯誤的教訓D.促使中共起先獨立領導武裝斗爭解析:中共“失掉了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右傾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這是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反思,故A項正確;中國共產黨“失掉了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導致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故B項錯誤;材料中吸取了右傾錯誤的教訓,故C項錯誤;1927年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起先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不符合時間限制,故D項錯誤。6.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毅然通電全國:“力謀統一,貫徹和平”“遵守三民主義,聽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國民政府遂將熱河劃歸東北,并任命張學良為國民政府委員、東北邊防司令長官。據此可知(C)A.國民政府實現了中心集權B.國民政府完成了國家統一C.東北已歸屬國民政府管轄D.三民主義得到認可和實踐解析:東北宣布聽從國民政府,意味著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但地方仍舊有軍閥割據,故A、B兩項錯誤;東北宣布聽從國民政府,表明東北接受中心政府領導,故C項正確;東北易幟并不意味著張學良踐行三民主義,故D項錯誤。7.(2024·吉林模擬)1934年9月,《紅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災情最重,良田被毀,餓殍遍布,國民政府因國民黨腐化而救災不力,只有推翻國民黨統治,建設勞動工農貧民自己的政權,才能從根本上根絕水患。”該材料的主旨是(D)A.向全國通報六省災情以爭取救援B.揭露國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動性C.只有建立人民政權才能斷絕災難D.將救災工作同土地革命結合起來解析:從材料“只有推翻國民黨統治,建設勞動工農貧民自己的政權,才能從根本上根絕水患”可知,材料把救災與推翻國民黨腐朽統治的土地革命任務相結合,故D項正確。8.據表中信息可知(D)1935年全國各出版社出版的各類論著數量統計有關社會主義有關辯證唯物主義有關歷史唯物主義有關計劃經濟有關國民黨歷史有關三民主義32本23本23本19本8本13本A.民眾丟失了對國民黨的信念B.馬克思主義成為社會主流思想C.蘇聯對中國共產黨限制加深D.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影響力擴大解析:由材料“有關社會主義”“有關辯證唯物主義”“有關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安排經濟”等關于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論著數量遠遠超出國民黨歷史、三民主義,可知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影響力不斷擴大,故D項正確。9.毛澤東說:“從中國革命的將來看,假如我們把現有的一切依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當然,其他依據地沒有丟而我們又有了東北,中國革命的基礎就更鞏固了。”這一戰略思路的提出(D)A.適應了國民革命的須要 B.促進了土地革命的結束C.推動了抗日斗爭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斗爭的成功解析:國民革命的波及范圍并沒有到達東北地區,故A項錯誤;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和勢力范圍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贛地區和西北的陜甘寧地區,同樣在東北沒有依據地,故B項錯誤;抗日斗爭時期,我們黨的限制范圍同樣沒有達到東北地區,故C項錯誤;解放斗爭時期,東北地區是我們黨在兵力和實力上唯一超越國民黨的戰區并以東北解放區為戰略基地逐步實現了全國的統一,故D項正確。10.1949年1月15日,中心軍委下達了《關于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確定》,把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把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其次野戰軍”,把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把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中心軍委的這一確定(B)A.旨在集中各區優勢兵力殲滅國民黨主力部隊B.體現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國的戰略需求C.落實了七屆二中全會奪取全國成功的總方針D.印證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決心解析:材料只是更改“野戰軍番號”,未涉及集中各區優勢兵力,故A項錯誤;野戰軍番號由“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分別更改為“第一”“其次”“第三”“第四”,體現了突破地域限制,故B項正確;七屆二中全會于1949年3月召開,時間上不符,故C項錯誤;中國共產黨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決心,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戰役后,故D項錯誤。11.蔣介石認為中共某一軍事舉動“東可威逼京畿(指南京),西可威逼武漢,南可阻礙長江運輸,在戰略上對于國民政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顧慮”。此軍事舉動(A)A.扭轉了解放斗爭的態勢B.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C.解放了長江以北地區D.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統治解析:依據“東可威逼京畿(指南京),西可威逼武漢,南可阻礙長江運輸”可推斷該軍事行動為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故A項正確;遼沈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故B項錯誤;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以北地區,故C項錯誤;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故D項錯誤。12.(2024·湖北四地七校聯考)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聲明:“只要和議無害于國家的獨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養精蓄銳,只要神圣的憲法不由我而違反,民主憲政不因此而破壞,中華民國的國體能夠確保,中華民國的法統不致中斷,軍隊有的確的保障,人民能夠維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與目前最低生活水準,則我個人更無復他求。”這反映了他(A)A.不甘心放棄仍試圖影響政局B.膽怯 失敗想推脫斗爭責任C.打算改組政府放棄一黨專政D.盡快結束斗爭以爭取和平解析:材料“中華民國的國體能夠確保,中華民國的法統不致中斷,軍隊有的確的保障”說明蔣介石仍舊堅持一黨專政,堅持國民黨的統治地位,反映了他不甘心放棄,仍試圖影響政局,故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8分,第14題12分,共40分)13.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日漸自覺的理性民族主義時代的到來,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會前后的愛國運動,遍及海內外全部中國人中間,國人對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國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動起來,“國民外交”成了一個洪亮口號。愛國各階層將帝國主義侵略和對中國主權領土的破壞視為外敵與內奸共同作用的結果,這表明此時中國民族主義運動發展到國民整體主動地將反帝反封建斗爭結合起來的新階段。——摘編防衛金桂《論五四時期的中國民族主義》材料二20世紀20年頭的國民革命,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共同目標下,工人、農夫、青年學生以及商人、婦女等各個階層的廣闊民眾都被動員起來。當時的國共兩黨,一個關注上層,一個關注下層;一個重視軍事,一個重視民眾。北伐斗爭的迅猛推動,時論認為“槍與筆聯合起來,所以到處如入無人之境”。——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材料三抗日斗爭部分大事摘錄時間大事1935年5月24日《義勇軍進行曲》借助電影《風云兒女》起先傳唱大江南北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心通訊社發表中共提交的《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8年5月26日毛澤東發表《論長久戰》,指出人民斗爭的力氣及其源泉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對華北日軍發起大規模攻擊,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摘編自張憲文等著《中華民國史》(1)據材料一,概括五四時期中國民族主義的基本特點。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導致這一時期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的國際政治背景。(12分)(2)據材料二,歸納國民革命運動促進中國民族主義發展與深化的集中表現。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北伐斗爭的迅猛推動”取得的重大成果。(6分)(3)抗日斗爭的成功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樞紐,請結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基本條件有哪些?(10分)答案:(1)基本特點:愛國階層主動抗爭;國人廣泛參與愛國運動;將反帝反封建斗爭相結合。國際政治背景:俄國十月革命的推動;巴黎和會對中國主權的嚴峻損害。(2)集中表現:反帝反封建成為人民的共同目標;國共通過大規模的社會動員推動愛國斗爭。重大成果:動搖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3)分析:激昂了民族精神,愛國主義得到極大張揚;中華民族為民族獨立與解放共同奮斗;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氣發展壯大。基本條件:民族覺醒;民族團結。14.(2024·宜昌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學者認為,作為近代中國政治發展進程中影響最大的兩大政黨,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發展以及斗爭,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個重大問題。兩黨在相同的社會環境下進行的政治制度建設,在實踐中出現了巨大的差別,導致兩黨出現了不同的結局。結合材料與中國近代國共兩黨活動的相關史實,圍繞“政治實踐與社會環境”自行擬定一個詳細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12分)答案:論題:政治實踐要與社會環境相適應。闡述:①孫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國,改組國民黨,提出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實現國共合作,掀起了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以蔣介石為代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