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八省聯考文言文試題評析及復習備考策略課件_第1頁
2025年八省聯考文言文試題評析及復習備考策略課件_第2頁
2025年八省聯考文言文試題評析及復習備考策略課件_第3頁
2025年八省聯考文言文試題評析及復習備考策略課件_第4頁
2025年八省聯考文言文試題評析及復習備考策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八省聯考文言文試題評析及2025高考文言文備考策略情境和情境活動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略覽一體(核心功能)四層(考查內容)四翼(考查要求)情境(考察載體)三大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本難度:文本閱讀難度適中,但體裁較新,學生不易把握其主要內容。文本思辨性:需要學生通過閱讀概括分析其文體特征;與史論結合文本不同。凸顯情境化:選取“序言”貼近學生學習、生活情境。八省聯考VS近三年高考文言文教考銜接年份題號考卷內容鏈接教材2025·八省聯考10-14題材料文體“序言”,關聯教材高中選必中《五代史伶官傳序》,高中選必下《歸去來兮辭(并序)》11題文言詞語“《風》《騷》”“會”“而”“刺”高中選必下《詩經》《離騷》,初中九年級下《陳涉世家》,初中七年級上《論語》,高中選必中《屈原列傳》2024·新課標Ⅰ卷10-14題材料一、材料二,李陵投降的事跡高中選擇性必修中冊《蘇武傳》11題文言詞語“壯”“親”“之”“迨”高中選擇性必修上冊《<老子>四章》高中選擇性必修下冊《孔雀東南飛》,七年級下冊《愛蓮說》,高中選擇性必修下冊《項脊軒志》2024·新課標Ⅱ卷10-14題材料一、材料二,呂后、留侯等人的事跡高中必修下冊《鴻門宴》11題文言詞語“怪”“為壽”“式”高中必修上冊《師說》,高中必修下冊《鴻門宴》,八年級上冊《周亞夫軍細柳》2024·全國甲卷11題文言詞語“藉”“即”“固”“但”九年級下冊《陳涉世家》,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高中必修上冊《赤壁賦》,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游》(三)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節選自《元稹集》卷五十一改瑟之問”》材料出處考查點:文言斷句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識的能力、概述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分析并概述文章特定內容的能力。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4.根據材料,說說在元稹看來“敘文之要”應包含哪些內容。學生答題情況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貞元A末B進C士尚馳D競E不尚文F就中G六籍H尤擯落。【考點】文言文斷句能力,考查對文言文語句節奏和文意理解的把握,需要依據句子結構、詞性以及文意邏輯來確定斷句位置。【做題方法】首先整體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貞元末”表示時間,應單獨斷開;“進士尚馳競”意思是進士們崇尚追逐名利,是一個主謂結構的表述,“不尚文”與前面形成轉折關系,需要斷開;“就中六籍尤擯落”意思是其中對于六經更是排斥摒棄,表意完整,應斷開。所以斷句位置為“貞元末(B),進士尚馳競(E),不尚文(F),就中六籍尤擯落”方法提示:語法斷句法、名詞斷句法、修辭斷句法參考譯文:貞元末年,進士們崇尚追逐名利,不崇尚文章學問,其中對儒家的六經更是排斥摒棄。(記住三個詞義:馳競、就中、擯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騷》,文中指《詩經》中的《國風》與《楚辭》中的《離騷》。B.會,恰巧、適逢,與《陳涉世家》中“會天大雨”的“會”意思相同。C.“召而問之”與《論語·學而》中“學而時習之”的“而”用法不相同。D.刺,指擔任州刺史或郡守,與《屈原列傳》“以刺世事”的“刺”意思不同。【考點】對文言實詞、虛詞含義及用法的理解,涉及古代文學文化常識中經典著作簡稱以及文言文中常見字詞在不同語境下意思和用法的辨析。【做題方法】對每個選項中涉及的字詞,回顧其常見釋義,結合所在句子的語境進行分析判斷。【答案解析】A項,《風》《騷》在古代文學語境中常指代《詩經》中的《國風》與《楚辭》中的《離騷》,該項說法正確。B項,“會予譴掾江陵”中“會”是恰巧、適逢的意思,“會天大雨”中“會”也是這個意思,二者相同,該項正確。C項,“召而問之”中“而”是連詞,表承接;“學而時習之”中“而”也是連詞,表承接,二者用法相同,該項說法錯誤。D項,“予時刺會稽”中“刺”指擔任州刺史或郡守,“以刺世事”中“刺”是指責、諷刺的意思,二者不同,該項正確。所以不正確的一項是C。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居易自小聰慧,與一般兒童不一樣,剛開始學說話時,就能明確無誤地分辨出“之”與“無”字,后來他在給元稹的書信中曾經提到過這一細節。B.禮部侍郎高郢開始用儒家經典來決定錄取或黜退,白居易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他所創作的《求玄珠》《斬白蛇》等賦在新進士中廣泛流傳。C.由白居易、元稹所引領的新詩風十分流行,時人紛紛仿效,稱之為“元和詩”,揚、越等地常常有人雕版印制元、白二人的詩作,并叫賣于市井之中。D.元稹在會稽時親自收集并編輯了白居易的作品,共成五十卷,因為考慮到次年皇帝要把年號改為“長慶”,就把這部作品集命名為《白氏長慶集》。【考點】對文言文內容的整體概括與理解能力,考查對文中人物經歷、事件發展以及相關文學現象等多方面內容的準確把握。【做題方法】仔細閱讀文言文,將各選項內容與原文逐一比對,看是否存在信息錯誤、遺漏或曲解等情況。【答案解析】A項,原文“樂天始言,試指‘之’‘無’二字,能不誤。”能體現該項所述內容,正確。B項,從“禮部侍郎高郢始用經藝為進退,樂天一舉擢上第……新進士競相傳于京師矣”可看出該項表述符合文意,正確。C項,文中“各佐江、通,復相酬寄……自謂為‘元和詩’……揚、越問多作書模勒樂天及予雜詩,賣于市肆之中也”等內容能印證該項說法,正確。D項,原文“長慶四年,樂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詔還。予時刺會稽,因得盡征其文,手自排纘,成五十卷……因號曰《白氏長慶集》”,并不是元稹在會稽時就考慮到次年皇帝改元才去收集編輯,而是編輯完成后根據當時年號情況命名的,該項錯誤。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未幾,入翰林,掌制誥,比比上書言得失。(2)自篇章已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考點】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考查對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求準確理解句子意思并通順地翻譯成現代漢語。【做題方法】首先分析句子結構,確定關鍵實詞、虛詞的含義,注意特殊句式的處理,然后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進行翻譯。【答案解析】(1)“未幾”翻譯為“不久”;“入翰林”補充主語“白居易”,翻譯為“(白居易)進入翰林院”;“掌制誥”翻譯為“掌管起草詔令”;“比比”是接連、屢次的意思,翻譯為“接連上書談論朝政得失”。整句翻譯為“不久,(白居易)進入翰林院,掌管起草詔令,接連上書談論朝政得失”。(2)“自篇章已來”即“自從有了文章以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是一個定語后置句,調整語序為“未有如是廣流傳者”,翻譯為“沒有像這樣流傳廣泛的”。整句翻譯為“自從有了文章以來,沒有像這樣流傳廣泛的”。14.根據材料,說說在元稹看來“敘文之要”應包含哪些內容。【專家評析——創新點】突出考查思維品質文言文閱讀試題第14小題

“為思維而設”。材料說“樂天之官秩景行,與予之交分淺深,非敘文之要也,故不書”,試題不問“哪些是非敘文之要”,而問“敘文之要”是什么,是個反推,思維強度明顯增大。考查篩選整合能力何為“敘文之要”這一個問題就轉換成為對文本內容的總結概括。這樣的題目設計契合了未來社會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那就是信息爆炸時代,要善于聯系、比較、綜合、分析,從多方信息中篩選有效信息,并加以整合。學生答題情況14.根據材料,說說在元稹看來“敘文之要”應包含哪些內容。【解析】【考點】對文言文內容的分析與提煉概括能力,需要從文中篩選出元稹認為在寫敘文時重要的相關內容信息。【做題方法】回到原文,梳理元稹在敘述過程中著重提及的關于白居易作品的相關方面,進行歸納總結。【答案解析】從

“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可看出作品創作情況(包含作品數量等)是敘文之要,因為提到了作品集的規模。“然而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墻壁之上無不書……處處皆是”等內容體現了作品流傳情況很廣,這也是敘文需要包含的重要內容。“長慶四年……因號曰《白氏長慶集》。至于樂天之官秩景行,與予之交分淺深,非敘文之要也,故不書”表明命名原因(考慮年號等因素)屬于敘文要提及的內容,而其他與官職、交情等方面則不是重點,可不寫。所以在元稹看來“敘文之要”應包含作品創作情況、作品流傳情況、命名原因這些內容。【答案】①作品創作情況(包含作品數量、創作歷程等)。②作品流傳情況。③命名原因(考慮年號等因素)。教學建議:1、讓學生動起來,重視朗讀和整篇翻譯,熟練掌握課內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型。

老師督促提問,重視文體特征、全文結構思路、主旨概括。2、把教材當考題,篩選課內重要句子斷句,查考詞義,挖空練習,概括文意,充分利用教材設題。例如:《過秦論》作者認為秦滅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樣運用事實來證明其論點的?(探尋事件原因+分析論證藝術)3、用好高考真題,關注題型變化。近三年高考真題,分題型印刷,反復做題,滾瓜爛熟。備考建議:第一,落實文言知識,夯實文言基礎。高考卷對文言文知識點的考查,與教材的顯性關聯非常明顯。根據教考要求,學生應梳理教材中的文言知識點、文化常識等內容,提升文言語感。高中統編教材共五冊,包含近38篇文言文。這些文本皆為經典篇目,文言知識含量很大,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通假字等知識點,都很典型與規范。對這些瑣碎的知識點,學生需要分類整理,做到“顆粒歸倉”。以課本里的古詩文為重點,以學案帶動,可以一課一案,多課一案,重視基礎知識的梳理與整合。建立教材內容與考點、考題之間的聯系。復習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和考點要求,鏈接高考,適當安排遷移性訓練。備考建議:第二,將對學生語感的培養貫穿文言文復習始終。語感能力是高中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前提與基礎,學生是否具備語感能力,不僅關乎其閱讀速度、語義感知力與理解力的高低,還會決定其能否更加靈活、敏捷地區別意境與體會其言外之意。而培養語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誦讀熟背。依據古人的經驗,精講熟背約200篇古文(《古文觀止》收文222篇),文言文就可以過關了,古人的文言過關指的是能寫文言,我們只需要能讀懂即可,所以打個折扣,精講熟背100篇,文言過關。備考建議:第三,強化教考銜接。不僅在考查內容層面與課程標準、統編教材緊密銜接,更在能力、素養層面深度契合,引導一線依標教學,用好教材,有效遷移,提高學生能力素養。

課內多篇聯動。對課內的文言文進行整合,從內容比對、主題比對、結構比對、語言比對等方面進行歸納梳理,整體把握。比如在復習《登泰山記》和《赤壁賦》時,可以比較自然景物異同,以“山、水”為相同點明情景交融手法,以“月、雪”為不同點析人生志趣追求,明確蘇軾《赤壁賦》“笑對水月,在被貶黃州中走向理性、曠達”和姚鼐《登泰山記》“面對山雪,在辭官歸鄉中走向淡定、自足”的不同人生選擇。

課內和課外的聯動。比如新課標Ⅱ卷的文本三是議論性質的語段,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內容的梳理,然后和《諫逐客書》進行對比閱讀,兩篇都是先樹靶子,然后通過引據論證、分析危害來反駁,最后證明己方觀點,都屬于駁論文;同時也可以再結合《答司馬諫議書》,“駁”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直接剖析錯誤的本質。這樣,駁論文的行文思路就在課內外的聯動對比中清晰可見。備考建議:第四,提速增量,豐富知識儲備。今年文言文的字數較往年有增加之勢,這對考生的閱讀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時的練習中,有意識地進行限時訓練,減少盲目性、隨意性、無目的性,讓文言文的學習更高效。同時也要拓展閱讀內容,高考文言文的選材范圍逐步擴大,文體也漸次多元,所以,在早讀時間,我們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課外的多種題材的文言文作品,紀事本末體、紀傳體、雜史小說、先秦諸子散文、軍事理論作品等,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備考建議:第五,重視文言文練習,實現價值最大化文言文練習該怎么去用呢?輻射復習法:把一篇當成多篇來用,首先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