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_第1頁
2020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_第2頁
2020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_第3頁
2020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_第4頁
2020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

★散文基本知識及閱讀方法:

1、構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

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個明確的中心。

2、選材特點:典型、新穎、真實;

3、找出線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構思和中心;(情、

理、物、空間、文眼等)

線索的特征: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

的標志(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復出現)

4、類型:

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楊禮贊》;主要

有寫景類散文和狀物類散文。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象征)

敘事散文:如《背影》《記念劉和珍君》;

說理散文:如《鹿的窮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

草》;包括雜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5、閱讀技巧:

①依據題材特點,曉大意;

寫景狀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內在品質,進而

把握所言之“志”(情);

寫人記事——弄清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及人物

之間的關系,關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議

論、抒情等語句,進而領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議論說理——借事說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

料和觀點的關系:

②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抓標題,揣摩文意;

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會有意無意地表現

和流露出作者的表達意圖或情感態度;

③抓關鍵語句,理思路。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結句;

*在文章結構上起過渡、連續作用的詞語、句子和段

落;

*畫龍點睛的抒情議論句;

*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的句子;

*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

④分析仍象面面,悟意境;⑤品味局部語言,析含意;

⑥歸納層次要點,明文意;

題型一、要點概括題

一:要點概括題之文意概括題

三步驟:

1、審清題干,明確概括指向——確保方向不跑偏

2、理清思路,確定概括區間——確保信息收索全

3、檢索提煉,整合答案要點——確保要點條理觀

(看分值估要點、合并同類求同存異,避免答案要點交

叉重復)

例題:(2015山東卷)請根據本文概括四堡雕版極其文

化衰落的原因(4分)

答案:⑴西方石印與鉛印技術的沖擊。⑵現代商業

文明的沖擊。⑶民間對先人文化遺產的漠視。⑷政府和

專家重視不夠。

二:欣賞散文的形象的特點

【考點透析】

構成散文的材料大體說有兩類:人、事、景、物,

他人、他物、環境。其“人、事、景、物本身”是散文

抒情的主要憑借,我們稱之為形象。

記人敘事類散文:所訴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更

不追求曲折變化;敘事時需飽含感情;人物在真人真事

的基礎上進行某些裁剪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

描繪。

??怎樣概括散文形象的特點

★提問方式:

1、請結合文章,簡析文章“某某”形象;

2、請用簡潔的詞語概括“某某”形象的內在特點;

3、簡要概括作品中“某某”形象的特點或具有什么樣

的性格;

4、某段描寫表現了人物(景物)什么特點?

對散文形象特點的概括,一是找準信息區間,二是

抓住提示性關鍵詞句,三是注意概括要全面、準確。

★思考方向:

1>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點,包括形態、聲音、色

彩、氣味等;

2、形象的內在品質(內涵、本質、精神)和所蘊含

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形象的外顯方式(表達技巧),包括象征、聯想

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辭手法;

題型二、語句理解(特定詞語和句子理解)

一:理解詞語的含義

“重要詞語”一般指以下詞語:

1.體現作者情感態度或主旨的。

2.運用修辭和寫作方法的關鍵詞語。這樣的詞語多出

現在運用象征、借物喻人、雙關等寫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遠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達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動詞、形容詞、疊詞

等。

5.有特殊用法的詞語,包括貶義褒用、褒義貶用、大

詞小用、小詞大用、詞性活用等。

理解詞語的含義,是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最重要

的是“文中”這兩個字。

★【解題方法歸納】“三聯一依”

“三聯”:

【一“聯”]:聯系詞語所在的句子的內容及前后語

境。理解詞語必須聯系語境,做到“詞不離句”,一般

有臨時性詞義的詞語、有特殊用法的詞語等要這樣來理

解。

【二“聯”]:聯系文章的主題或作者的情感態度揣摩

詞語的含義。一般分析具有深層含義或特定意義的詞

語、能點明中心或主旨的詞語等依據此法。

【三“聯”]:聯系作者寫作時的寫作意圖和社會背

景理解詞語的含義。

“一依”:

依托手法挖掘。為了突出表達效果,使語言生動形象,

散文寫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辭、描寫手法。因此可以依托

修辭、描寫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達什么意思,要達

到什么效果。

★答題模板:o

手法+內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寫的內容)+效果(情

感、形象、主旨)。即本句采用……手法,寫出了……

內容,表達了……情感(主旨),或寫出了人物(景

物)……特點。

[例一]閱讀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去年冬末,我給一位遠方的朋友寫信,曾說我要盡

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來的特別的晚,而且在還不知春在

哪里的時候,抬頭忽見黃塵中綠葉成陰,柳絮亂飛,才

曉得在厚厚的塵沙黃幕之后,春還未曾露面,已悄悄的

遠行了。(節選自冰心《一日春光》)

“我要盡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這里“吞咽”的

含義是什么?這個詞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吞咽”本意指大口進食,文中是盡情地享受。表

達了作者在寒冬中對春天強烈的期盼之情。

二:理解句子含義題

(一)所謂“重要句子”,是指這些句子對于理解文

章具有重要作用。“重要的句子,在文中大致有以下五

種情況:

(1)【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

T弄清句子結構:抓住主干和限制成分,句間關系,

句子的重心T表達了什么含意

(2)【主旨、觀點句】

T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考慮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情

感態度和價值判斷;

(3)【提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

T看句子的位置:起始句、收束句、過渡句、中心句、

關鍵句,考慮其表達的內容和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4)【含意豐富的含蓄句、哲理句】

■?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品味其含義、考慮所用到的藝術手

法理解其深刻含意

(5)【藝術手法句】

T準確判斷手法并結合上下文分析該句子的思想內涵和

作用。

注意:所謂理解句子含意包含三層意義:第一,表層意

義,即語句的字面意義;第二,句內意義,即語境意

義、臨時意義);第三,句外之義,即言外之意,言在

此而意在彼產生的意義。

方法;1、抓關鍵詞,依詞釋句;

2、看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擬等,用“還原

法”寫出其本意;

3、看相鄰語句,有無鄰句互解;

4、看所在的段落甚至主旨,句意要結合段意、主旨

來分析;

5、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判斷句間關系

(并列、因果、轉折、偏正、條件等);

6、看說話的人,是文中人物說的,還是作者說的,

揣摩作者的表達意圖和感情;

(二)答題模式:重點

1、點出明顯的修辭、表現手法(沒有就不寫)或

者用得好的詞等

2、表層意義和用這些技巧的表達效果

3、深層含義(聯系文章主旨、情感)

[例二]閱讀下面的文字,解釋畫線語句的含意。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陽殘照已經挪到我書架最上邊

的一格。滿室皆暗,只有書架上邊無限明媚。那里擺著

一只河北省白溝的泥公雞。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

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氣。這個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

鄉,至少有千年的歷史,但如今這里已經變為日用小商

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渾樸又迷人的泥狗泥雞泥人全都

了無蹤影。可是此刻,這個幸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

故,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

凄厲的哀鳴。這叫聲似乎也感動了夕陽。一瞬間,高高

站在書架上端的泥公雞竟被這最后的陽光照耀得奪目和

通紅,好似燃燒了起來。

“這個幸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著行將熄滅

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凄厲的哀鳴。”聯

系上下文,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4分)

答題要點: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了“我”面對這

個民間工藝品的所感所思,表現了作者對傳統民間工藝

遭受商品經濟的沖擊而逐漸消失的現狀的憂慮和無奈。

[例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一棵被雷電燒空了軀干的洋槐,斜斜地貼著水面長

出去,亭亭玉蓋下,一張方桌,幾把木椅,用宜興紫砂

壺泡著的半壺龍井茶冒著裊裊香氣。一位鶴發老者正坐

在方桌旁品著茗,一臉的安詳和愜意。我突然悟得,其

實老人正在品味的這種梅妻鶴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來

中國文人追求的極致。古人云:小隱隱于林,大隱隱于

市。聰明的隱士總是不忘了隱居的首要條件是滿足基本

的生活所需,陶淵明們雖然“采菊東籬下,脩然見南

山”,但卻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只有如這位老者一

樣,選一個寧靜的所在,比如同里,雖然與世無爭,卻

也不為生活所擾,更利于修身養性,著實令人艷羨。

這句話怎樣理解?(4分)

答案:通過“陶淵明們”和“同里老人”的生活情

態的對比,否定了“陶淵明們”的沒有滿足基本生活所

需的“小隱隱于林”的生活,贊揚了“同里老人”們梅

妻鶴子(與世無爭、不為生活所擾,更利于修身養性)

的“大隱隱于市”的悠然人生。

I

題型三、表達技巧題(具體語段或全文)

一:賞析具體語段語言特色

語言表達技巧:

一看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夸張、引用等)

+形象特點和感情;

二看表達技巧(遠近高低、色彩、動靜、虛實、點面、

正側面、白描、襯托、象征、刻畫人物技巧等)+形象

特點和感情;

三看句子特點(長句短句、常式句與變式句、整句散

句)+形象特點和感情;

長句:表達嚴密、精確、細膩,語意貫通,氣勢磅礴;

短句:短小精悍,生動明快、活潑有力、簡潔生動;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空的破碗。(常式句)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變式句)

強調的重點或感情發生了變化。

整句:對偶句、排比句;結構整齊、典雅精致、音節和

諧、氣勢貫通、意義鮮明;

散句:長短錯落、靈活自然、富于變化;

四看詞語特點(疊音詞、擬聲詞、動詞、形容詞、副詞

等)+形象特點和感情;

五看整體的語言風格(清新、質樸、平實、華麗、幽

默、辛辣、自然、口語化、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生動

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較濃等)

重點答題模式:先確認語段在表達方面的特點,修

辭、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詞語特點等;再根據語段特

點,逐一分析其形象特點和表達效果。

二:散文的表達技巧(關注書上P233-237)

1、表達方式:記敘(倒敘、插敘、敘述的人稱技

巧)、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白描、工筆、細節

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議論、抒情(直抒胸

臆、間接抒情)、說明;

插敘:內容豐富、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2、表現手法:象征、抑揚、托物言志、虛實結合、襯

托、渲染、點面結合、以小見大、聯想想象、動靜結合

等;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

描繪類修辭: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夸

張、擬人。

結構類修辭;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

表達類修辭:增強語氣;如反問、設問;

比喻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或渲染,事物生動形

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淺顯常見的事

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說明,化平淡為生動,化深

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

夸張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給人以啟示;表達感情更

強烈;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擬人使語言生動形象,表達親切,有情趣,給人以鮮明

深刻的印象。

對偶結構整齊,節奏感強,有音樂美,便于吟

誦;在內容上或兩兩對比,或兩兩映襯,或兩兩

補充。

排比一氣呵成,節奏鮮明;突出強調,長于抒情;內容

集中,增強氣勢。

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

調,給人深刻的印象。

反問表達鮮明,起強化語氣作用。

設問提示注意,突出強調,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

有說服力,增強表達效果。

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

性,而且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

默感。

4、謀篇布局:線索、過渡、前后呼應、鋪墊、開門見

山、層層深入、由物及人、卒章顯志、結構嚴密,完整

勻稱、主次詳略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等。

散文主體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體材料可更好

地表現主旨;穿插性材料對主體性材料起著補充、豐

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潑,曲折有致,豐富或深化

主旨。

三種人稱的作用(和小說一樣)

第一人稱: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有親

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寫得好像是“我”的親

身經歷,增強文』的真實感;便于直接表達“我”內心

的喜怒哀樂,親切自然。

第二人稱:

①拉近與讀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離,便于作者與之

直接對話和溝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發;

③在所寫對象為物時,起到擬人化的修辭效果。一般書

信、詩歌和贊頌、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稱:直接表現生活,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

如。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向讀者作客觀的敘述,便于反

映更廣闊的畫面和更豐富的內容。

景物描寫作用題

景物描寫一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

場面等。

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

間、季節和環境作用。

②渲染氣氛,為下文做鋪墊;奠定情感基調。

③烘托敘述對象(人或物)某種特征。

④象征、暗示作用。

答題思路:

1s判斷技巧;2、分析(側重結構、語言、主旨、情

感、表達效果)

例題:(2015天津卷)

云和梯田

張抗抗

傳說中“中國最美的云和梯田”,隱匿于浙西南括

蒼山脈霧氣迷蒙的群峰深處,彎彎繞繞的盤山公路,倏

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開闊谷地望去,

錯落有致的梯級田畔,覆蓋了周圍山坡,似一個碩大的

環狀天池,嵌于青蔥滴翠的崇山峻玲之間。

陽光迎面撲來,俯視崇頭鎮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

對著一座寬大露天體育館。若是早幾個時辰,此處可見

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無論冬夏——太陽每天

都攀著濕淋淋、銀閃閃、綠油油或是金燦燦的梯子,從

山間的水田里升起來。

此時,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遞接的田畔,或大

或小或長或短,依山就勢形狀各異,順著山坡一塊塊不

規則地蜿蜒開去。一層層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墻的

小村落;一層層升高,則通往山頂的云端去了。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疊音

詞的運用有何效果?(4分)

要點:①比喻、擬人,排比②節奏鮮明,韻律和諧,

增強形象感

題型四、解釋作用題(句段、人、事)

一:句段的作用題

設問:1、作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為什么

要寫這一段(句)?

3、某段(句)刪掉好不好,為什么?4、簡析某段在

文中的作用?

切記: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來答。重點

原則一:從思想內容上考慮

1、聯系句、段的含意

2、突出強調上下文的什么內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聯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與作者的態度、感情;(與文

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聯系)

4、注意是否運用了某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反襯、對

比、設問等),如果運用,一定要注意其表達效果。

原則二:從篇章結構方面思考

句段在文章開頭:

統攝全篇、引起下文……

點題,交代起因或緣由;

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天氣環境等),泡

染氣氛,莫定基調;

引出描寫對象,為下文……做鋪墊

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點明中心(主旨)

句段在文章中間:

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照應標題,照應開頭;

句段在文章結尾:

總結上文(全文)、點明中心(揭示主旨)、強調中

心、升華主題;

發人深思,留給讀者思考的余地;

照應標題,照應開頭(首尾呼應)

二:散文形象的作用

設問:作者寫某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寫某某有

什么用意,結合文章分析一下?.....

分析散文中形象的作用往往同散文的主題或作者的觀

點態度結合起來考查,考杳角度一般有兩種:一是對主

要形象的作用的考查;二是對散文中次要形象作用的考

查。

1、主要形象的作用:①結構上,起線索的作用等;

②內容上,起揭示文章的主旨,承載作者的情感、志向

等。

2、次要形象的作用就是:①結構上,引出主要形

象,為主要形象的出現作鋪墊或者起連接作用等;②內

容上,正襯(照應、映襯)或反襯(對比)突出主要形

象;豐富文章的內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等。

答題思路

1、內容上的作用。①刻畫了什么樣的形象(形象特

征),②揭示了什么樣的主旨。及表達效果。

2、結構上的作用。及表達效果。

題型五、其他題型

一:散文的思路梳理及構思特色題(很少考查),不過

小說意蘊分析考查很多

二:歸納散文主題(一般在作為其他題型的最后一步)

方法:

1、解讀題目法:有些題目直接點明了主題,如《湖

蕩》《白楊禮贊》;有些即使沒點明主題,也與主題有

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點。

2、分析首尾法: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

思;

3、分析議論抒情語句法:議論抒情語句往往直接反映

了作者的觀點態度;

常見主題歸納:

1、寫景散文歸結點:

通過景物描寫,抒發對景物的情感態度(贊美、否

定、感慨等),表達出對現實的思考,對歷史的思索與

評價。

如《陽關古道蒼涼美》,表現了作者對古道蒼涼美的

感嘆和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文赤壁》表達

了對蘇東坡的豁達的人生態度的贊美。《壺口的黃河》

贊頌了壺口黃河的驚人的氣勢,從而贊美了中華民族的

民族精神。

2、寫人散文歸結點:

對這個人的形象的刻畫,對這人的情感態度,甚至深

入到對人生的思考.對社會的思考。

如《痛哭和珍》,寫出了劉和珍的勇氣、毅力、樂觀

熱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當時中國老百姓的愚蠢、可憐、

殘忍和充滿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時局的險惡,反動派的

兇殘。

3、狀物散文歸結點:

托物言志。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與志向。

如《燈火的溫情》,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在人生中,

就算身處逆境,但是還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更重要的

是要你在逆境中能在心中點一盞溫情的燈,保持自我,

不失人格,不失風骨。

答題模式:重點

寫景狀物類:

文章通過描寫……(景物的外在特征和內在品質),抒

發了……的感情,體現(表達)了作者……的心志(觀

點、觀念等)。

敘事類散文:

文章通過敘述……(一件事或幾件事),抒發了……的

感情,表達了……的愿望(觀點、態度等)6

例題:

三:探究題(考查較多)

(一)標題式探究

“5思考”

1、思考標題的含義:表層含義、引申義、比喻

義、象征義、雙關義等;

2、思考標題是否點明寫作對象的特點或寫作內

容。如《彩色的荒漠》《紙上故鄉》

3、思考題目是否表達作者的主觀的感情和態度。

4、思考題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

5、思考題目是否是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

(二)其他的探究題

命題的重點落在對情感、人生的探究上,或表達某種

積極的人生態度,或指向人類共同的某種情感,富有文

化內涵和時代氣息。

方法:

1s依據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

2、緊扣題目要求,在文本中尋找依據;

3、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子;

答題模式:

明確觀點一結合文本(或實際)分條闡述一總結觀

★散文閱讀題專練:

一、(2019?山東濰坊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題。

大雪的故鄉

林清玄

①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當代知名的作家索爾仁尼

琴,站在臺灣嘉義的“北回歸線”標志碑前露出了開心

的微笑,他高興的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跨上

熱帶的土地。”

②看到索爾仁尼琴站在“北回歸線”上的形象,給我一

種莫大的感動。那個小小的標志碑上有一個雕塑,是地

球交錯而過的兩條經緯線,北回歸線是那橫著的一條,

一直往北或往南,就到了落雪的寒帶。這個紀念碑是站

在臺灣的南部大平原上,我曾數次路過。每次站在它的

前面,遙望遠方,心中就升起一種溫暖的感覺,它站的

地方正是我們美麗的沃土。

③跨過這條“北回歸線往南方的熱帶走去,是我童

年生長的溫暖的家。同樣的,走過“北回歸線”往北渡

海的遠方,是我的祖父那一輩生長的大雪的故鄉。由于

這樣的情感,站在那條線上,是足以令人幽思徘徊的。

④索爾仁尼聚站在北回歸線上的形象,使我想起他在一

次訪問時流露出來對故鄉的情感。日本研究俄國文學最

杰出的學者木村浩,去年九月曾到美國佛蒙特州索爾仁

尼基居住的山莊去訪問,他看著窗外佛州茂密的森林問

索爾仁尼琴:“到了冬天,這一帶是否會下大雪?”

⑤索爾仁尼泰將視線轉向窗外,注視片刻后,靜靜地

道:“雖然每年不盡相同,可是雪相當大,你知道,沒

有雪,俄國人是活不下去的。”

⑥在那一次訪問里,索爾仁尼琴還說到:“被放逐的時

候,我總認為二三年后就能回去的。誰知道一眨眼已經

七年了。不過,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所以堅信一定能

夠回去的。”

⑦談到這一段話,不禁令我思緒飛奔,索爾仁尼琴對他

的俄國故鄉是懷著濃重鄉愁的。他的“下著大雪的故

鄉”曾是他憂思和吶喊的起源,對著他的人民和國土,

索爾仁尼基有著濃郁的血淚和感情。由于他的流放,他

對那些流離失所的人也就有了特別的關愛和同情。

⑧他的流放,隔斷了他對故國的聯系,也正是他的流

放,使他的同情與關愛自俄國的土地擴散,用明亮的巨

眼注視世界,使他從“俄國的索爾仁尼琴”成為“世界

的索爾仁尼琴”0

⑨很早以前,我就喜歡俄國的文學,包括托爾斯泰、陀

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高爾基、果戈里等人的作品;

甚至到帕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的作者)、索爾仁尼

琴,我覺得俄國文學有一個偉大的傳統,這個傳統是由

一片遼闊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所孕育出來的。

⑩雖然在那個苦寒的土地上,文學藝術家不時受到挫

折,但他們卻總是像巨樹一樣,站立在最寒冷的土地

上。尤其是從十八世紀以后,俄國的文學家、音樂家、

舞蹈家更是天才輩出,閃熾著星星一樣的光芒,他們之

所以偉大,是因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人和土地的熱愛,

充滿了強烈的鄉土戀情。

?一個人的故鄉能給他以后提供一個什么樣的背景,我

覺得讀俄國文學家的作品最能感受深刻。以前阿?托爾

斯泰在巴黎流亡時,寫出《苦難的歷程》和《彼得大

帝》,現在流放在美國的索爾仁尼琴寫出《古拉格群

島》《癌病房》《一九一四年八月》,都是對他們國土

熱愛的記述和苦難人民的呼聲。

?他們強調真正的俄羅斯,那是他們成長的地方,一個

落著大雪的故鄉。由于他們永不喪失的正義與良知,使

俄國文學長久以來就是人類最珍貴的文學靈魂的一部

分。

?曾在勞改營度過八年歲月,在流刑中罹患癌癥幸而未

死,最后被流放的索爾仁尼琴,到今天他還熱烈地愛著

他祖國的土地、森林和人民,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

土,為他的同胞奉獻生命。

?我覺得這種對故土的懷思,以及在作品中表現出強烈

的家國情味,正是文學中最可珍貴的品質,“苦難能造

就有節操的靈魂”,生在現代的中國人對俄國的大地文

學作品不能無感。

?俄國有一首動人的民謠,它是這樣歌頌它的土地和苦

難:

貝加爾湖呀,

是我的母親,

她溫暖著流浪漢的心,

為爭取自由挨苦難,

我流浪在貝加爾湖濱,

為爭取自由挨苦難,

我流浪在貝加爾湖濱。

?中國過去的民謠也有許多類似的歌唱或悲歌,可是為

什么中國經過這么長期的苦難,竟沒有能產生與俄羅斯

文學一樣博大的近代作品呢?

------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

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索爾仁尼基站在北回歸線上“第一次跨

上熱帶土地”的情景,目的是為了渲染凄涼的氛圍,刻

畫悲壯的人物形象。

B.第⑤段中,“注視片刻”“靜靜地”等詞語細致地

描寫出索爾仁尼琴表面的平靜和鎮定,襯托出他內心對

故鄉熾熱深情的懷戀。

C.索爾仁尼基對自己“大雪的故鄉”的懷念,說明他

并沒有因為流放而與俄國土地阻隔,也沒有沖淡他對人

民和國土的濃郁感情。

D.作者認為中國像俄羅斯一樣經歷了長期的苦難,但

卻未產生偉大的近代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中國近代文學

創作成就的思考6

A[目的是為了引出下文對于索爾仁尼基和故鄉的故事

的描述。]

2.文末引用俄羅斯民謠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內容上,|通過民謠對祖國的土地和苦難的歌頌,強化

了俄國文學藝術中強烈的家國情懷,表達了作者對這種

情懷的贊美,深化了文章主旨。

國處枸■收束上文,同時引出文章結尾作者對中國文

學近代文學的反思。

③藝術效果上J民謠的方式,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

文章的感染力,給人深刻印象和啟迪。

3.以索爾仁尼基為代表的俄羅斯作家具有怎樣的精神

品質,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

①雖遭遇被流放等不幸和苦難,但仍然充滿樂觀主義精

神和堅定的信心。

②始終飽含對祖國遼闊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的熱愛,內

心充滿了強烈的鄉土戀情。

③對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具有特別的關愛和同情,愿為他

的同胞而奉獻生命,內心懷有永不喪失的正義與良知,

具有強烈的家國情味。

④由于自身的遭遇,使他的同情與關愛自俄國的土地擴

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視世界,他們的身上又具有了一種

博愛的人道主義精神。(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

二、(2019?河北石家莊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題。

秋瑾:襟抱誰識?

耿立

①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過杭州,從岳廟

出來的沉重,暗合了靈隱的香煙。我坐上一紹興小伙的

出租車,要看西湖,誰知他把我們擲到一片有水的地

方,其實這里在辦絲綢展,并不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

友自嘲,阿Q的后代一闊臉就變,在城里早已褪凈了鄉

間可愛的淳樸。

②今天的西湖少了風苦水寒,這冬日的午后,我從走過

秋瑾靈柩的這個橋頭走過,我想到,也是在光緒三十三

丁未年的正月間,秋瑾與女友徐自華一起,在冬日的杭

州,兩人登臨鳳凰山吊南宋故宮遺址,登高送目,正故

國的冬日,那時的西湖是蕭殺,正如當時的國運。

③在寒冷中挺風而立的才三十二歲的奇女子,如一枝寒

冬的梅,橫斜在冬日,不是疏影黃昏,而是如瘦鐵的枝

干,在頑強對抗著孤冷。我知道秋瑾是喜愛梅花的,她

筆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

是她的影寫,秋姿態,梅精神。

④先初,我接觸到秋瑾被捕時的文字,是說用槍激烈抵

抗的,但后來知道血寫的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墨寫的秋

瑾持槍拒捕的事實。陶成章《浙案紀略》回憶,得知安

慶事敗后,執報紙坐泣于內室的秋瑾“不食亦不語”,

“有勸之走者,不問其為誰何"o此后杭州女師同學勸

其避難,秋瑾的最后回答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⑤清軍到大通學堂前門時,學生仍勸秋璜從后門乘船渡

河,“瑾不應“,不走不避,決心殉難。其時以身相殉

的秋瑾,一襲白衫,坐在樓上,靜等著那最后時刻的到

來0

⑥被捕后的秋瑾,被關在山陰監獄,紹興知府貴福要縣

令李鐘岳嚴刑拷問,希望獲得有用的一二線索。

⑦第二天的午后,雨腳如麻,雖是夏日卻有種漆風苦雨

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胡同,雨落在人去樓空的大通學

堂;雨落在鬧市軒亭口,雨落在烏篷船,雨落在岸旁的

烏相樹上。這一切都在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