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章
數字通信2.1數字通信系統模型2.2時分多路復用(TDM)2.3準同步數字體系(PDH)2.4同步數字體系(SDH)小結
2.1數字通信系統模型
1.數字基帶傳輸通信系統把原始數字信號進行簡單變換,不改變信號的頻譜特性,將其送到信道中進行傳輸,而不需調制器/解調器的數字通信系統稱為數字基帶傳輸通信系統。數字基帶傳輸通信系統模型如圖2-1所示。圖2-1數字基帶傳輸通信系統模型
2.數字頻帶傳輸通信系統
在數字通信中,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數字信號傳輸時,信道噪聲或干擾所造成的差錯原則上是可以控制的,可通過差錯控制編碼來實現。因此,就需要在發送端增加一個編碼器,相應地,在接收端就需要一個解碼器。第二,當需要實現保密通信時,可對數字基帶信號進行“擾亂”(加密),此時在接收端必須進行解密。第三,由于數字通信是一個接一個按一定節拍傳送數字信號的,因而接收端必須與發送端有相同的節拍;否則,就會因收、發步調不一致而造成混亂。
點對點的數字頻帶傳輸通信系統模型一般如圖2-2所示。圖中,同步環節沒有示出,這是因為同步貫穿于通信系統的整個過程,在此主要強調信號流程的部分。圖2-2點對點的數字頻帶傳輸通信系統模型
3.模擬信號數字化傳輸通信系統
上面講述的數字通信系統中,信源輸出的信號均為數字基帶信號。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信號(如語音信號)為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那么,要實現模擬信號在數字系統中的傳輸,必須在發送端將模擬信號數字化,即A/D轉換;在接收端則需進行相反的轉換,即D/A轉換。實現模擬信號數字化傳輸的通信系統模型如圖2-3所示。圖2-3模擬信號數字化傳輸通信系統模型
4.數字通信的主要優、缺點
1)數字通信的主要優點
(1)抗干擾、抗噪聲性能好。
(2)差錯可控。
(3)易加密。
(4)易與現代技術結合
2)數字通信的缺點
(1)頻帶利用率不高。
(2)需要嚴格的同步系統。
隨著數字集成技術的發展,各種中、大規模集成器件的體積不斷減小,加上數字壓縮技術的不斷完善,數字通信設備的體積將會越來越小。所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通信的兩個缺點也顯得越來越不重要了。實踐表明,數字通信是現代通信的發展方向。
2.2時分多路復用(TDM)
2.2.1TDM的基本原理在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中,抽樣定律告訴我們,一個頻帶限制在0~fx以內的低通模擬信號x(t)可以用時間上離散的抽樣值來傳輸,抽樣值中包含x(t)的全部信息。當抽樣速率fs≥2fx時,可以從已抽樣的輸出信號中用一個帶寬為fx≤B≤fs-fx的理想低通濾波器不失真地恢復出原始信號。
假設有N路PAM信號進行時分多路復用,系統框圖如圖2-4所示。各路信號首先通過相應的低通濾波器(LPF)變為帶限信號,然后被送到抽樣電子開關。電子開關每Ts秒將各路信號依次抽樣一次,這樣N個樣值按先后順序錯開插入抽樣間隔Ts之內,最后得到的復用信號是N個抽樣信號之和,如圖2-4(e)所示。各路信號脈沖間隔為Ts,各路復用信號脈沖間隔為Ts/N。由各消息構成單一抽樣的一組脈沖叫作一幀,一幀中相鄰兩個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叫作時隙,未被抽樣脈沖占用的時隙叫作保護時間。圖2-4TDM系統框圖及波形圖2-4TDM系統框圖及波形
2.2.2TDM信號的帶寬及相關問題
1.抽樣速率fs、抽樣脈沖寬度τ與復用路數N的關系
由抽樣定理可知,抽樣速率fs≥2fx。以語音信號x(t)為例,通常取fs為8?kHz,即抽樣周期Ts?=?125μs,抽樣脈沖的寬度τ要比125μs還小。
對于N路時分復用信號,在抽樣周期Ts內要順序地插入N路抽樣脈沖,而且各脈沖間要留出一些空隙作為保護時間。若取保護時間tg和抽樣脈沖寬度τ相等,則抽樣脈沖的寬度τ?=?Ts/2N。N越大,τ就越小,但τ不能太小,因此,時分復用的路數也不能太多。
2.信號帶寬B與路數N的關系
時分復用信號的帶寬有不同的含義。一般情況下,從信號本身具有的帶寬來考慮,TDM信號是一個窄脈沖序列,它應具有無窮大的帶寬,但其頻譜的主要能量集中在0~1/τ以內。因此,從傳輸主要能量的觀點來考慮,可得
根據抽樣定律,一個頻帶限制在fx的信號,只要有2fx個獨立的信息抽樣值,就可用帶寬B?=?fx的低通濾波器恢復其原始信號。N個頻帶都是fx的復用信號,它們的獨立對應值為2Nfx?=?Nfs。如果將信道表示為一個理想的低通濾波器,那么為了防止組合波形丟失信息,傳輸帶寬必須滿足
3.時分復用信號仍然是基帶信號
時分復用后得到的總和信號仍然是基帶信號,只不過這個總和信號的脈沖速率是單路抽樣信號的N倍,即
這個信號可以通過基帶傳輸系統直接傳輸,也可以經過頻帶調制后在頻帶傳輸信道中傳輸。
4.時分復用系統必須嚴格同步
在TDM系統中,發送端的轉換開關與接收端的分路開關要嚴格同步,否則系統就會紊亂。實現同步的方法與脈沖調制的方式有關。
2.2.3時分復用的PCM通信系統
PCM和PAM的區別在于,PCM要在PAM的基礎上量化和編碼,把PAM中的抽樣值量化后編為k位二進制代碼。圖2-5為一個只有三路PCM復用的方框圖。圖2-5TDM-PCM方框圖
2.2.4PCM30/32路典型終端設備
交換局內,在PCM30/32路端機外加適當的市話出入中繼器接口,可與步進制、縱橫制等各式交換機連接,用于市內或長途通信。
PCM30/32路端機除提供電話外,還可以通過適當接口傳輸數據、載波電報、書寫電話等。
上述PCM30/32路端機性能是按CCITT的有關建議設計的,其主要指標均符合CCITT標準。
1.基本特性
PCM30/32路端機的基本特性如下:
(1)話路數目:30;
(2)抽樣速率:8kHz;
(3)壓擴特性:13折線A律壓擴,A?=?87.6,編碼位數k?=?8,采用逐次比較型編碼器,其輸出為折疊二進制碼;
(4)每幀時隙數:32;
(5)總的碼元速率:8?×?32?×?8000?=?2048kb/s。
2.幀與復幀結構
幀與復幀結構見圖2-6。1復幀等于16幀。圖2-6幀與復幀結構
(1)時隙分配。在PCM30/32路制式中,抽樣周期為1/8000?=?125μs,稱為一個幀周期,即125?μs為一幀。一幀內要時分復用32路,每路占用的時隙為125/32?=?3.9μs,稱為1個時隙。因此一幀有32個時隙,按順序編號為TS0、TS1、…、TS31。
時隙的使用分配為:
①?TS1~TS15、TS17~TS31為30個話路時隙;
②?TS0為幀同步碼、監視碼時隙;
③?TS16為信令(振鈴、占線、摘機等各種標志信號)時隙。
(2)話路比特的安排。每個話路時隙內要將樣值編為8位二元碼,每個碼元占3.9μs/8?=?488ns,稱為1比特,編號為x1~x8。第1比特為極性碼,第2~4比特為段落碼,第5~8比特為段內碼。
(3)?TS0時隙的比特分配。為了使收、發兩端嚴格同步,每幀都要傳送一組特定標志的幀同步碼組或監視碼組,分偶幀和奇幀傳送。幀同步碼組為“0011011”,占用偶幀TS0的第2~8比特。第1比特供國際通信用,不使用時發送“1”碼。奇幀比特分配的第3位為幀失步告警用,以A1表示,同步時送“0”碼,失步時送“1”碼。為避免奇幀TS0的第2~8比特出現假同步碼組,第2比特規定為監視碼,固定為“1”。第4~8比特為國內通信用,目前暫定為“1”。
(4)?TS16時隙的比特分配。若將TS16時隙的碼位按時間順序分配給各話路傳送信令,需要用16幀組成一個復幀,分別用F0、F1、…、F15表示,復幀周期為2ms,復幀頻率為500Hz。復幀中各子幀的TS16分配為如下:
①?F0幀:第1~4比特傳送復幀同步碼“0000”;第6比特傳送復幀失步對局告警信號A2,同步為“0”,失步為“1”;第5、7、8比特傳送“1”碼。
②?F1~F15各幀的TS16前4比特傳送1~15話路的信令信號,后4比特傳送16~30話路的信令信號。
準同步數字體系(PDH)有兩大系列:
(1)?PCM24路系列:北美、日本使用,基群速率為1.544Mb/s;
(2)?PCM30/32路系列:歐洲、中國使用,基群速率為2.048Mb/s。
PDH系統的優點主要有三個:易于構成通信網,便于分支與插入,具有較高的傳輸效率;可視電話、電視信號以及頻分制信號可與高次群相適應;可與多種傳輸媒介的傳輸容量相匹配,如電纜、同軸電纜、微波、波導、光纖等。
2.3準同步數字體系(PDH)
2.3.1數字復接的概念和方法
PDH復用方法與數字復接方法是不同的。
PCM復用方法是直接將多路信號編碼復用,如基群30/32路,但不適用于高次群。高次編碼速率快,對編碼器元件精度要求高,不易實現,所以,一般不采用高次群。
數字復接方法是將幾個低次群在時間的空隙上疊加合成高次群。
圖2-7是數字復接系統的方框圖。圖2-7數字復接系統方框圖
復接器由定時、碼速調整和同步復接單元組成;分接器由同步、定時、分接和支路碼速恢復單元組成。
在圖2-7中,碼速調整單元的作用是把各準同步的輸入支路的數字信號的頻率和相位進行調整,形成與本機定時信號完全同步的數字信號。若輸入信號是同步的,則只需調整相位。
分接器定時單元產生的各種控制信號與復接器定時單元產生的各種控制信號是類似的:同步單元從合路信號中提出幀定時信號,再用它控制分接器定時單元;同步分接單元受分接定時單元控制,把合路信號分解為支路數字信號;受分接器定時單元控制的恢復單元則把分解出的數字信號恢復出來。
數字復接的特點是復接后速率提高了,但各低次群的編碼速率沒有變。
2.3.2同步復接與異步復接
1.數字復接的實現
1)按位復接
按位復接的方法是每次復接時各低次群的一位編碼形成高次群。如圖2-8(b)是四路集群信號按位復接的示意圖。圖2-8數字復接示意圖
按位復接的結果是復接后每位碼的間隔是復接前各支路的1/4,即高次群的速率提高到復接前的4倍。
其特點是復接電路存儲量小,簡單易行,在PDH中大量使用;不足是破壞了一個字節的完整性,不利于以字節(即碼字)為單位的處理和交換。
2)按字復接
按字復接的方法是每次復接按低次群的一個碼字形成高次群。圖2-8(c)是四路信號按字復接的示意圖。其特點是每個支路都要設置緩沖存儲器,要求有較大的存儲容量,保證一個字的完整性,有利于按字處理和交換。同步SDH中大多采用這種方法。
2.數字復接的同步
數字復接同步主要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1)同步:被復接的幾個低次群數碼率相同。
(2)復接:不同系統的低次群往往數碼率不同,是因為各晶體振蕩頻率不相同。
不同步帶來的問題是如果直接將幾個低次群進行復接,就會產生重疊和錯位,在接收端不可能完全恢復。圖2-9是兩路信號不同步產生重疊和錯位的示意圖。圖2-9兩路信號不同步產生重疊和錯位示意圖
3.同步復接
同步復接是由一個高穩定的主時鐘來控制被復接的幾個低次群,使這幾個低次群的數碼率統一在主時鐘的頻率上,可直接復接。同步復接方法的缺點是一旦主時鐘發生故障,相關的通信系統將全部中斷,所以它只限于局部地區使用。
1)碼速變換與恢復
碼速變換即為使復接器、分接器正常工作,在碼流中插入附加碼,這不僅使系統碼速相等,而且能夠在接收端分接。
·附加碼:如對端告警碼、鄰站監測、勤務聯系等公務碼。
·移相:復接之前進行延時處理。
·緩沖存儲器:完成碼速變換和移相。
下面以一次群復接成二次群為例進行介紹,如圖2-10所示。圖2-10碼速變換與恢復
同步復接系統結構(發送部分)如圖2-11所示。圖2-11同步復接系統結構(發送部分)
同步復接系統結構(接收部分)如圖2-12所示。圖2-12同步復接系統結構(接收部分)
(1)復接端的作用:時鐘一致,支路時鐘、復接時鐘來自同一時鐘源;各支路碼率嚴格相等(2048kb/s);緩沖存儲器完成各支路的碼速變換;復接合成完成各支路合路并在所留空位插入附加碼(包括幀同步碼)。
(2)分接端的作用:時鐘從碼流中提取,產生復接定時;幀同步保證收、發間步調一致;分群分接分開4個支路信號,并檢出公務碼;緩沖存儲器扣除各自支路附加碼,恢復原信號。
2)同步二次群的幀結構
同步二次群的幀結構如圖2-13所示。圖2-13同步二次群的幀結構
4.異步復接
由于各低次群使用自己的時鐘,且各時鐘不一致,因此各低次群的數碼率不完全相同(不同步),需要調整碼速使它們同步后再進行復接。PDH大多采用這種復接方法。圖2-14是異步復接與分解示意圖。圖2-14異步復接與分解示意圖
其中:
(1)數字復接器:把4個低次群(支路)合成一個高次群。
(2)數字復接器組成:定時單元—提供統一的時鐘給設備;碼速調整單元—使各支路碼速一致,即同步(分別調整);復接單元—將低次群合成高次群。
(3)數字分接器:把高次群分解成原來的低次群。
(4)數字分接器組成:定時單元—從接收信號中提取;同步單元—使分接器時鐘與復接器基準時鐘同頻、同相,達到同步;分接單元—將合路的高次群分離成同步支路信號;恢復單元—恢復各支路信號為原來的低次群。
采用正碼速調整與恢復將2048kb/s調整為2112kb/s的原理圖如圖2-15所示,其過程說明如下:
碼速調整裝置用于各支路單獨調整,將準同步碼流變成同步碼流。
準同步碼流是標稱數碼率相同、瞬時數碼率不同的碼流。
緩沖存儲器是碼速調整的主體。
fl是寫入脈沖的頻率,與輸入支路的數碼率相等。
fm是讀出脈沖的頻率,與緩存器支路信碼輸出速率相等。因為是正碼速,所以fm?>?fl。
復接過程:fl送相位比較器(與fm
比較,fm
起始滯后一個周期);fm
復接脈沖送扣除電路(扣與不扣由插入請求決定,請求時扣,不請求時則不扣),已扣的fm
復接脈沖送相位比較器(與fl比較),且作為讀出脈沖;緩存器輸出的fm
碼流有空閑(扣除造成),防止空讀;插入請求使標志信號合成插入;合成電路將fm
和標志信號合在一起。圖2-15正碼速調整與恢復
相位比較器在fl
和fm
相位幾乎相同時,有輸出。
碼速恢復裝置用于將分接后的每一個同步碼流恢復成原來的支路碼流。
恢復過程:標志信號檢出單元有信號輸出時,寫入脈沖扣除扣除1?bit;扣除的寫入脈沖通過緩存器將與輸入的支路信號fm合并輸出,恢復支路信碼fl。
5.碼速調整
異步復接中的碼速調整技術可分為正碼速調整、正/負碼速調整和正/零/負碼速調整三種,其中正碼速調整應用最為普遍。正碼速調整的含義是使調整以后的速率比任一支路可能出現的最高速率還要高。例如,二次群碼速調整后每一支路速率均為2112kb/s,而一次群調整前的速率在2048kb/s上下波動,但不會超過2112kb/s。
正碼速調整的具體實施總是按規定的幀結構進行的。例如PCM二次群異步復接時就是按圖2-16所示的幀結構實現的。圖2-16(a)是復接前各支路進行碼速調整的幀結構,其長為212bit,共分成4組,每組都是53bit,第Ⅰ組的前3個比特F11、F12、F13用于幀同步和管理控制,后3組的第一個比特C11、C12、C13作為碼速調整控制比特,第Ⅳ組第2比特V1作為碼速調整比特。圖2-16異步復接二次群幀結構
通過圖2-17中的比較器可以做到緩存器快要讀空時發出一條指令,命令2112kHz時鐘停讀一次,使緩存器中的存儲量增加,而這一次停讀就相當于使圖2-16(a)的V1比特位置沒有置入信碼,而只是一位作為碼速調整的比特。圖2-16(a)幀結構的意義就是每212bit就比相一次,即作一次是否需要調整的判決。若判決結果需要停讀,則V1是調整比特;若不需要停讀,則V1仍然是信碼。這樣就把在2048kb/s上下波動的支路碼流都變成了同步的2112kb/s碼流。圖2-17正碼速調整原理
在復接器中,每個支路都要經過正碼速的調整。由于各支路的讀出時鐘都是由復接器提供的同一時鐘2112?kHz,所以經過調整,4個支路的瞬時數碼率都會相同,即均為
2112kb/s,故一個復接幀長為848bit,其幀結構如圖2-16(b)所示。
圖2-16(b)是由圖2-16(a)所示的4個支路比特流按比特復接的方法復接起來而得到的。所謂按比特復接,就是將復接開關每旋轉一周,就在各支路取出一個比特。也有按字復接的,即開關旋轉一周,在各支路上取出一字節。
從原理上講,要識別V1是信碼還是調整比特,只要1位碼就夠了。這里用3位碼,主要是為了提高可靠性。如果用1位碼,這位碼傳錯了,就會導致對V1的錯誤處置。例如用“1”表示有調整,“0”表示無調整,經過傳輸,若“1”錯成“0”,就會把調整比特錯當成信碼;反之,若“0”錯成“1”,就會把信碼錯當成調整比特而舍棄。現在用3位碼,采用大數判決,即“1”的個數比“0”多時認定是3個“1”碼;反之,則認定是3個“0”碼。這樣,即使傳輸中錯一位碼,也能正確判別V1。
在大容量通信系統中,高次群失步必然引起低次群的失步。所以為了使系統能可靠工作,四次群異步復接調整控制比特Cj為5個,五次群的Cj為6個(二、三次群都是3個比特)。這樣安排,可使因誤碼而導致對V1比特的錯誤處理的概率更小,從而保證大容量通信系統的穩定可靠工作。
2.3.3PCM高次群
1.?PCM三次群
PCM三次群的總話路數為120?×?4?=?480個,速率為34.368Mb/s。
三次群復接過程:
(1)將4個標稱速率8448kb/s轉換為8592kb/s;
(2)再復接成三次群。
PCM三次群幀結構如圖2-18所示。圖2-18PCM三次群幀結構
2.?PCM四次群
PCM四次群幀結構如圖2-19所示。
3.?PCM五次群
PCM五次群幀結構如圖2-20所示。圖2-19PCM四次群幀結構圖2-20PCM五次群幀結構
4.高次群數字復接
國際上兩大系列的準同步數字體系構成更高速率的二、三、四、五次群,如表2-1所示。
在表2-1中,二次群(以30/32路作為一次群)的標準速率8448kb/s>2048?×?4?=?8192kb/s。其他高次群復接速率也存在類似情況。這些多出來的碼元是用來解決幀同步、業務聯絡以及控制等問題的。
復接后的大容量高速數字流可以通過電纜、光纖、微波、衛星等信道傳輸,而且光纖將取代電纜,衛星將利用微波段傳輸信號。因此,大容量的高速數字流主要是通過光纖和微波來傳輸的。經濟效益分析表明,二次群以上的數字通信用光纖、微波傳輸都是合算的。
基于30/32路系列的數字復接體系(E體系)的結構如圖2-21所示。圖2-21PCM30/32路系列數字復接體系(E體系)結構
5.高次群接口碼型
高次群接口碼型的要求與基帶傳輸時對碼型的要求類似。線路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接口必須使用協議的同一種碼型。一至四次群接口速率與碼型如表2-2所示。
2.4同步數字體系(SDH)
2.4.1SDH的基本概念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光纖通信在電信網中獲得了廣泛應用,其應用范圍已逐步從長途通信、市話局間中繼通信轉向用戶入網。光纖通信優良的寬帶特性、傳輸性能和低廉價格使之成為電信網的主要傳輸手段。然而,隨著電信網的發展和用戶要求的提高,光纖通信中的傳統準同步數字體系(PDH)暴露出一些固有的弱點:
(1)歐洲、北美、日本等國家規定的語音信號編碼率各不相同,給國際間互通造成困難。
(2)沒有世界性的標準光接口規范,導致各廠家自行開發的專用接口(包括碼型)只有通過光/電轉換成標準電接口(G.703建議)才能互通,從而限制了聯網應用的靈活性,也增加了網絡運營成本。
(3)低速支路信號不能直接接入高速信號通路上,例如目前低速支路多數采用準同步復接,而且大多數采用正碼速調整來形成高速信號,其結構復雜。
(4)系統運營、管理與維護能力受到限制。
SDH是由一些網絡單元(例如終端復用器TM、分插復用器ADM、同步數字交叉連接設備SDXC等)組成的在光纖上進行同步信息傳輸、復用和交叉連接的網絡,其優點是:
(1)具有全世界統一的網絡節點接口(NNI)。
(2)有一套標準化的信息結構等級,稱為同步傳輸模塊(STM-1、STM-4、STM-16和STM-64)。
(3)幀結構為頁面式,具有豐富的用于維護管理的比特。
(4)所有網絡單元都具有標準光接口。
(5)有一套靈活的復用結構和指針調整技術,允許現有的準同步數字體系、同步數字體系和B-ISDN信號進入其幀結構,因而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6)采用大量軟件進行網絡配置和控制,使得其功能開發、性能改變較為方便,適應將來的不斷發展。
為了比較PDH和SDH,這里以從140Mb/s碼源中分插一個2Mb/s支路信號的任務為例來加以說明,其工作過程如圖2-22所示。圖2-22分插信號流圖的比較
由圖2-22可知,為了從140Mb/s碼源中分插一個2Mb/s支路信號,PDH需要經過140/34Mb/s、34/8Mb/s和8/2Mb/s三次分接。
SDH的特點是由基本復用單元組成,有若干中間復用步驟;業務信號的種類包括兩大基本系列的各次群速率;STM-N的復用過程包括映射、定位、復用三個步驟;復用技術為指針調整定位。
SDH網絡最核心的特點是擁有同步復用、標準光接口和強大的網絡管理能力。
2.4.2SDH的速率和幀結構
在SDH網絡中,信息是以同步傳輸模塊(SynchronousTransportModule,STM)的結構形式傳輸的。一個同步傳輸模塊(STM)主要由信息有效負荷和段開銷(SectionOverHead,SOH)組成塊狀幀結構。
SDH最基本的模塊信號是STM-1,其速率是155.520Mb/s;更高等級的STM-N是將基本模塊信號STM-1同步復用、字節間插的結果。其中N是正整數,可以取1、4、16、64。ITU-TG.707建議規范的SDH標準速率如表2-3所示。
STM-N的幀結構如圖2-23所示,它有270?×?N列、9行,即幀長度為270?×?N?×?9B(字節Byte簡記為B),或270?×?N?×?9?×?8bit;幀重復周期為125μs。圖2-23STM-N的幀結構
1.段開銷
段開銷分兩個部分,第1~3行為再生段開銷(RSOH),與再生器功能相關;第5~9行為復用段開銷(MSOH),與管理單元群(AUG)的組合和拆解相關。SOH中所含字節主要用于網絡的運行、管理、維護和指配(OAM&P),以保證信息正確靈活地傳輸。
2.管理單元指針
AU-PTR位于幀結構左邊的第4行,其作用是指示凈負荷區的第一個字節在STM-N幀內的準確位置,以便接收時能正確分離凈負荷區。
3.凈負荷
STM-1的凈負荷是指可真正用于通信業務的比特,凈負荷量為8bit/B?×?261B?×9行?=?18?792bit。另外,該區域還存放著少量可用于通道維護管理的通道開銷(POH)字節。
對于STM-1而言,幀長度為270?×?9B,或270?×?9?×?8?=?19?440bit,幀周期為125μs,其比特速率為270?×?9?×?8/125?×?10-6?=?155.520Mb/s。STM-N的比特速率為270?×?9?×?N?×?8/125?×?10-6?=?155.520NMb/s。
2.4.3同步復用結構
同步復用與映射方法是SDH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它能使數字復用由PDH固定的大量硬件配置轉換為靈活的軟件配置。
在SDH網絡中,采用同步復用法、凈負荷指針技術來表示STM-N幀內凈負荷的準確位置。SDH的一般復用結構如圖2-24所示,它是由一些基本復用和映射單元組成的、有若干中間復用步驟的復用結構。各種業務信號復用進STM-N幀的過程都要經歷映射、定位和復用三個步驟。其中,采用指針調整定位技術取代125μs緩存器來校正支路頻差和實現相位對準,是復用技術的一項重大改革。圖2-24SDH的一般復用結構
定位是一種將幀偏移信息收進支路單元或管理單元的過程,即以附加于虛容器上的支路單元指針(或管理單元指針)指示和確定低階虛容器幀的起點在支路單元(或高階虛容器幀的起點在管理單元)凈負荷中的位置。當發生相對幀相位偏差使虛容器幀起點浮動時,指針值隨之調整,從而始終保證指針值準確指示信息結構起點在虛容器幀中的位置。
復用是一種使多個低階通道的信號適配進高階通道或者把多個高階通道層信號適配進復層的過程,即把TU組織進高階VC或把AU組織進STM-N。由于經TU和AU指針處理后的各VC支路已相位同步,所以此復用過程為同步復用。
圖中各單元的名稱及作用分別為:
(1)容器(C)。容器是一種用來裝載各種速率的業務信號的信息結構。容器的種類有五種:C-11、C-12、C-2、C-3、C-4,其輸入比特率分別為1.544Mb/s、2.048Mb/s、6.312Mb/s、34.368或44.736Mb/s、139.264Mb/s。參與SDH復用的各種速率的業務信號都要經過碼速調整等適配技術裝進一個恰當的標準容器之中。已裝載的標準容器又作為虛容器(VC)的凈負荷。
(2)虛容器(VC)。虛容器是用來支持SDH的通道層連接的信息結構。它是SDH通道的信息終端。虛容器有低階VC和高階VC之分,前端的VC-11、VC-12、VC-2、VC-3為低階虛容器;后端的VC-3、VC-4為高階虛容器。虛容器的信息結構由通道開銷和標準容器的輸出組成,即
(3)支路單元(TU)。支路單元是提供低階通道層和高階通道層之間適配的信息結構。其信息TU-n(n?=?11,12,2,3)由一個相應的低階VC-n信息凈負荷和一個相應的支路單元指針TU-nPTR組成。TU-nPTR指示VC-n凈負荷起點在支路幀中的偏移,即
(4)支路單元組(TUG)。支路單元組是由一個或多個在高階VC凈負荷中占據固定且確定位置的支路單元組成的。
(5)管理單元(AU)。管理單元是提供高階通道層和復用通道層之間適配的信息結構,有AU-3和AU-4兩種管理單元。其信息AU-n(n?=?3,4)由一個相應的高階VC-n信息凈負荷和一個相應的管理單元指針AU-nPTR組成。AU-nPTR指示VC-n凈負荷起點在TU幀內的位置。AU指針相對于STM-N幀的位置總是固定的,即
(6)管理單元組(AUG)。管理單元組是由一個或多個在STM-N凈負荷中占據固定且確定位置的支路單元組成的。
(7)同步傳輸模塊。基本幀模塊STM-1的信號速率為155.520Mb/s,更高階的STM-N(N?=?4,16,64,…)由STM-1信號以同步復用方式構成。
當各種PDH速率信號輸入到SDH網時,首先要進入標準容器C-n(n?=?11,12,2,3,4);進入容器的信息結構為后接的虛容器VC-n組成與網絡同步的信息有效負荷;這就是映射過程。
由圖2-25所示的復用結構可見,從一個有效信息負荷到STM-N的復用路線不是唯一的,但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而言,其復用路線應是唯一的。我國的光同步傳輸網技術體制規定以2Mb/s為基礎的PDH系列作為SDH的有效負荷,并選用AU-4復用路線;其基本復用映射結構如圖2-25所示。圖2-25我國的SDH基本復用映射結構
我國在PDH中應用最廣的是2Mb/s和140Mb/s支路接口,一般不用34Mb/s支路接口。這是因為一個STM-1只能映射進3個34Mb/s支路信號,而將4個34Mb/s支路信號復用成140Mb/s后再映射進STM-1更為經濟。
下面以2.048Mb/s轉換為STM-N速率來說明信號的復用、定位、映射過程,如圖2-26所示。圖2-26從2.048?Mb/s支路信號到STM-N的過程
2.4.4映射的方法
映射是一種在SDH邊界處使支路信號適配進VC的過程。各種速率先經過碼速調整裝入C-n中,再加入相應的VC-nPOH,形成VC-n。
1.高階通道開銷(HPOH)
高階通道開銷位于VC-3、VC-4幀結構的第一列,有9個字節,即J1、B3、C2、G1、F2、H4、F3、K3、N1,分別如圖2-27、圖2-28所示。圖2-27VC-3通道開銷(POH)圖2-28VC-4通道開銷(POH)
9個字節的功能如下:
J1—通道蹤跡字節;
B3—通道BIP-8碼字節;
C2—信號標識字節;
G1—通道狀態字節;
F2、F3—通道使用者字節;
H4—通道使用者字節;
K3—自動保護倒換APS指令(前4bit);備用字節(后4bit);
N1—網絡操作者字節。
2.低階通道開銷(LPOH)
低階通道開銷位于VC-1x、VC-2的一個復幀各基幀的頭一個字節。
VC-1x、VC-2復幀結構的POH由V5、J2、N2、K4組成。加入POH的VC-12復幀結構如圖2-29所示。有多種不同形式的復幀,適用不同容量的凈負荷在網中傳輸。圖2-29加入POH的VC-12復幀結構
低階通道開銷的功能:
V5—通道狀態功能;
J2—通道蹤跡字節;
N2—網絡操作者字節;
K4(b1~b4)—APS通道;
K4(b5~b7)—遠端缺陷指示;
K4(b8)—備用。
3.映射舉例
1)?139.264Mb/s支路信號(H-4)的映射
該映射是異步映射,浮動模式。
(1)?139.264Mb/s支路信號裝入C-4。
該映射是正碼速調整異步裝入。
(2)?C-4裝入VC-4。
該映射是在C-4的9個子幀前分別插入VC-4POH字節J1、B3、C2、G1、F2、H4、F3、K3、N1,即可構成VC-4幀。
139.264Mb/s支路信號(H-4)的映射過程如圖2-30所示。圖2-30139.264Mb/s支路信號(H-4)的映射過程
2)?2.048Mb/s支路信號(H-12)的映射
該映射是異步映射,比特同步、字節同步均可;均需要復幀形式;異步映射需碼速調整;同步映射不需要碼速調整。
2.048Mb/s支路信號異步映射成VC-12(復幀)的原理如圖2-31所示。
低階通道開銷位置示意圖如圖2-32所示。圖2-312.048Mb/s支路信號異步映射成VC-12(復幀)的原理圖2-32低階通道開銷(LPOH)位置示意圖
2.4.5定位
定位的作用是將幀偏移信息收進TU和AU。其步驟如下:
(1)在VC上附加TU-PTR或AU-PTR指針指示。
(2)確定低階VC在TU凈負荷中的起點位置或確定高階VC在AU凈負荷中的起點位置。
(3)發現相位偏差、幀起點浮動時,指針隨之調整,以保證指針準確指示VC幀的起點位置。
指針作用如下:
(1)網絡同步時,指針用來同步信號間的校準。
(2)網絡失同步時(準同步),指針用來進行頻率和相位的校準;異步工作時,指針用作頻率跟蹤校準。
(3)容納網絡中的頻率抖動和漂移。
1.?VC-4在AU-4中的定位
1)?AU-4PTR
VC-4進入AU-4時,應加上AU-4PTR,即AU-4?=VC-4?+AU-4PTR。AU-4PTR的位置位于VC-4前9列第4行的對應位置。
其中,Y=1001SS11,SS為未規定比特。
3個H3用于VC幀速率調整。
10個bit用于調整VC-4凈負荷9?×?261?=?2349B:
(1)每3個字節為一個調整單位,共有2349/3?=?783個調整單位。
(2)?ID比特共有210?=?1024個值,足以表示783個調整單位。
(3)?783個調整單位分別用000、111、222、…、781781781、782782782指針調整單位序列表示。
圖2-33中000的位置是從AU-4PTR后的第一個調整單位算起的。圖2-33指針位置和偏移編號
2)速率調整
(1)正調整。
(2)負調整。
3)舉例
2.?VC-12在TU-12中的定位
1)?TU-12指針
V1、V2、V3、V4分別為TU-12基幀的指針。在VC-12基幀結構的基礎上加入指針即可構成TU-12,VC-12基幀結構和TU-12指針位置如圖2-34所示。圖2-34VC-12基幀結構及TU-12指針位置
2.4.6復用
復用使多個低階通道層的信號適配進高階通道,或把多個高階通道層信號適配進復用層,即以字節交錯間插方式把TU組織進高階VC或把AU組織進STM-N。
SDH復用為同步復用。TU和AU指針處理后的各VC支路已實現相位同步。
1.?TU-12復用進TUG-2,再復用進TUG-3
(1)?3個TU-12按字節間插復用進1個TUG-2;1個TU-12基本幀為9行
×?4列?=?36字節;1個TUG-2為9行
×?12列?=?108字節。
(2)?7個TUG-2按字節間插復用進1個TUG-3;TUG-3的前兩列為插入字節,所以,TUG-3共有
9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金融學專業綜合考試試卷及答案
- 第32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試題
- 快遞發貨倉庫合同協議
- 母嬰服裝進貨合同協議
- 商務接待車租賃合同協議
- 商業房定金合同協議
- 橙子產地購銷合同協議
- 懷柔區供暖方案合同協議
- 快遞業務轉讓合同協議
- 商城會員合同協議
- 抗腫瘤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相應對策
- 2025-2030中國射頻治療設備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材解讀解讀與集體備課課件
- 砼構件預制件的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考核試卷
- 課題申報書:面向智能時代的中學生科學素養評價標準研究
- 《跨行業并購問題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6300字
- 2025中煤鄂爾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9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保密觀考試題庫及答案
- 導游知識培訓課件
- 西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期中測試題(1-4單元)(2)(含答案)
- 用戶思維在產品創新中的應用案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