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滬科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4年滬科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4年滬科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4年滬科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4年滬科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滬科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月考試卷215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共7題,共14分)1、冬天,路上的行人一邊搓手,一邊對手哈氣,從而使手感到暖和。“搓手”和“哈氣”在改變內能的方式上分別屬于()A.做功、熱傳遞B.熱傳遞、做功C.做功、做功D.熱傳遞、熱傳遞2、原始大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是()A.氧氣B.氨氣C.水蒸氣D.氫氣3、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原始大氣中有水蒸氣、氫、甲烷、氧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B.鄭氏始孔子鳥化石的研究證明,鳥類與爬行類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C.哺乳類是由古代鳥類經過長期進化而來的D.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陸生到水生4、始祖鳥具有兩翼,身被羽毛,翼端有爪,喙內有齒,以上特征可說明()A.古代爬行動物由古代鳥類進化而來B.古代鳥類由古代爬行動物進化而來C.古代哺乳動物由古代爬行動物進化而來D.古代爬行動物由古代哺乳動物進化而來5、下列依據實驗目的所設計的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操作A除去氯化鐵溶液中的鹽酸加足量的氧化鐵固體,充分反應后過濾B鑒別氯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滴加無色酚酞試液C分離鐵粉和銅粉的混合物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程D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完全變質加氫氧化鈣溶液A.AB.BC.CD.D6、下列關于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及信息的傳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太陽內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裂變釋放巨大的核能B.石油是可再生能源C.激光在光導纖維中始終沿直線傳播D.黃石交通廣播電臺的頻率是103.3MHz,廣播電臺發射的電磁波是靠迅速變化的電流實現的7、2013年3月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出現大量漂浮死豬的情況。當時網上有人調侃黃浦江出現了“豬頭魚”(如圖;豬頭魚身,實為網絡處理后的圖像),如果真實存在這種魚,那么,你覺得最有可能實現的技術是()

A.克隆技術B.轉基因技術C.組織培養技術D.雜交技術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8、膳食纖維主要是由____組成,是一類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主要來自食物,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____,促進____,有利于及時排便等。9、我國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制取乙二醇的產業化發展已列入我國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由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圖如圖.

(1)煤屬于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資源;

(2)合成氣可用作氣體燃料,寫出合成氣中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

(3)合成氣(CO和H2)在不同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質,從物質組成的角度考慮,僅用合成氣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質是____(填序號).

a.乙醇(C2H5OH)b.甲醇(CH30H)c.尿素[CO(NH2)2].

10、21世紀的能源金屬﹣鋰(Li)

金屬鋰;被譽“21世紀的能源金屬”,當前手機中廣泛使用的電池,主要是高能鋰電池.請回答下列問題:

(1)鋰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鋰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____電子變成離子,其離子符號為____.

(2)研究表明,鋰的金屬活動性比較活潑.寫出金屬鋰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3)金屬鋰除了制造鋰電池外,還可以用于儲存氫氣,其原理是金屬鋰與氫氣化合生成白色粉末狀的氫化鋰(LiH),氫化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鋰和氫氣.寫出上述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11、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已知A為黑色固體單質,B為紅色粉末,C和E常溫下為氣體且均屬氧化物,F的濃溶液能揮發出剌激性氣味的氣體,G﹣H發生的是化合反應.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B的化學式為____,F的化學式為____.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4)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5)某同學認為“圖中每一步轉化均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他的判斷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12、小敏想借助如圖所示的電能表測量家用電器的功率,除了電能表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測量時,關掉其它所有用電器,只讓一盞燈正常工作,測得電能表轉速為5r/min(1min內電能表轉盤轉5r),則這盞燈的電功率為____W。

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13、植物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評卷人得分四、其他(共2題,共8分)14、如圖所示;畫出力F對支點O的力臂L。

15、如圖所示;要以最省力的方式拉動汽車,請畫出滑輪組的繞繩方式.

評卷人得分五、解答題(共2題,共8分)16、(2015?臺州)為完成“測定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阻”的實驗;小柯同學選取了相應器材,小燈泡上標有“2.5V”字樣.

(1)如圖甲電路無法正常完成實驗,有一處導線連接錯誤,錯誤導線是____(選填“①”或“②”)。

(2)改正電路后,小柯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正常發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則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是____歐姆。17、頻繁開關電視機,顯像管里的燈絲很容易燒斷.請問開和關電視時什么時候燈絲更容易斷?說明理由.參考答案一、單選題(共7題,共14分)1、A【分析】【解答】“搓手”是通過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將機械能轉化為物體的內能;“哈氣”是利用人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放出的熱量使手的溫度升高,使內能發生轉移,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故此題選A。

【分析】本題考查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搓手”是通過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將機械能轉化為物體的內能;“哈氣”是利用人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放出的熱量使手的溫度升高,使內能發生轉移,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2、A【分析】【解答】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以前形成的,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上的環境與現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還有一部分硫化氫和氰化氫,雖有少量的水蒸氣受到強烈的紫外線的作用,分解為氫和氧,但是氫由于太輕而浮到大氣層的最高處,大部分逐漸消失在宇宙空間,而氧氣很快與地面上的一些物質結合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故選A。

【分析】本題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要求考生識記原始大氣的組成成分其中不包括氧,再根據題干要求選出正確的答案即可。3、B【分析】【解答】水蒸氣;氫氣、氨、甲烷、硫化氫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態的氧氣,A錯誤;始祖鳥化石的特征說明,鳥類是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證明了鳥類和爬行類之間有一定的親緣關系,B正確;哺乳類是由古代的爬行類進化而來的,C錯誤;D、科學家們發現,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沒有生命的,經歷了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過程,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D錯誤。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記住所學的知識,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4、B【分析】【分析】始祖鳥是由古代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一個過渡類型;它的身體結構既和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又和鳥類有相同之處。

【解答】1860年;在德國巴伐利亞省的石灰巖層中,發現了第一個始祖鳥化石。始祖鳥的身體大小如烏鴉,它保留了爬行類的許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齒,而不是形成現代鳥類那樣的角質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鳥又具有鳥類的一些特征,如已經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態上也表現出一些鳥類特征或過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經與腕骨愈合。總之,它的身體結構既和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又和鳥類有相同之處。根據以上特征,科學家認為始祖鳥是由古代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一個過渡類型。1986年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發現的遼西鳥和孔子鳥等化石又進一步證明了鳥類起源于古代的爬行類。

故答案為:B5、A【分析】【分析】A;根據鹽酸能夠和氧化鐵反應產生氯化鐵和水分析;

B;根據酚酞試液是一種酸堿指示劑;只能鑒別堿性溶液分析;

C;根據分離混合物的原則分析;

D;根據碳酸鈉和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分析.

【解答】解:A;鹽酸能夠和氧化鐵反應產生氯化鐵和水;可以達到除雜的目的,故正確;

B;酚酞試液是一種酸堿指示劑;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不能區分,故錯誤;

C;硫酸和鐵反應會產生硫酸亞鐵;雖然可以分離出銅粉,但不能分離出鐵粉;可以通過磁鐵吸引進行分離,故錯誤;

D;碳酸鈉和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產生的氫氧化鈉會對原有的氫氧化鈉檢驗產生干擾,故錯誤;

故選項為:A.6、D【分析】【分析】(1)太陽內部進行著核聚變;由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釋放出核能;(2)能源源不斷從自然界獲得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源源不斷從自然界獲得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3)光纖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4)迅速變化的電流可以產生電磁波.

【解答】解:

A;在太陽內部;氫原子核在超高溫作用下發生聚變,釋放巨大的核能,故A錯誤;

B;石油不能源源不斷獲得;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錯誤;

C;激光在光纜中傳播發生的是全反射;不是光沿直線傳播,故C錯誤;

D;電磁波是靠迅速變化的電流產生的;故D正確.

故選D.7、B【分析】【分析】此題重點考查了現代生物技術,包括四大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轉基因技術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培育出轉基因生物。轉基因技術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優良遺傳形狀的物質。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改變動植物性狀,培育新品種。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體培育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醫藥、食品等方面.經轉基因技術修飾的動植物在媒體上常被稱為“轉基因動植物。

【解答】A;克隆技術只能實現和親代一樣的形狀;無法達到目的,故A錯誤;

B、轉基因技術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優良遺傳形狀的物質。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改變動植物性狀,培育新品種,因此最有可能實現“豬頭魚”的技術是轉基因技術;故B可行;

C;組織培養技術用于培養植物;不能用于培養動物,故C不可行;

D、由于豬與魚之間物種不同,存在生殖隔離,無法通過雜交技術實現,故D不可行。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8、纖維素消化液腸道蠕動【分析】【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水等六大類營養物質;它們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現在又把膳食纖維列為第七類營養元素,膳食纖維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主要來自于植物的細胞壁,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果膠及木質素等.膳食纖維是健康飲食不可缺少的,纖維在保持消化系統健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攝取足夠的纖維也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纖維可以清潔消化壁和增強消化功能,纖維同時可稀釋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和有毒物質的移除,保護脆弱的消化道和預防結腸癌。纖維可減緩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膽固醇,所以可讓血液中的血糖和膽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解答】膳食纖維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膳食纖維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糧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纖維素等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的蠕動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就會排便通暢、降低人體內過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維護心腦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纖維被稱為第七營養素。

故答案為:纖維素消化液腸道蠕動9、不可再生;2H2+O22H2O;c【分析】【解答】(1)煤炭;石油、天然氣是化石能源;屬于不可再生.常見的可再生能源有很多,比如:太陽能,水能、風能、潮汐能等;故填:不可再生;

(2)氫氣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

(3)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可知反應前元素有三種即碳、氫、氧,反應后不會出現氮元素,所以尿素[CO(NH2)2]不可能產生;故選:c.

故答案為:(1)不可再生;

(2)2H2+O22H2O;

(3)c.

【分析】(1)要解答本題需掌握:常見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2)根據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進行分析;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進行分析判斷.10、失去Li+2Li+H2SO4=Li2SO4+H2↑2Li+2H2O=2LiOH+H2↑【分析】【解答】(1)最外層電子數是1;所以失去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寫在鋰元素的右上角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由于數字是1要省略不寫;

(2)鋰是一種活動性比鐵強的金屬,鋰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鋰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Li+H2SO4=Li2SO4+H2↑;

(3)根據“鋰金屬鋰與氫氣化合生成白色粉末狀的氫化鋰(LiH),氫化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鋰和氫氣”則可書寫其化學方程式為2Li+2H2O=2LiOH+H2↑;

故答案為:(1)失去、Li+;

(2)2Li+H2SO4=Li2SO4+H2↑;

(3)2Li+2H2O=2LiOH+H2↑.

【分析】(1)最外層電子數多于4個易的電子;少于4個易失去電子;再根據離子的寫法和化學式的寫法考慮;

(2)鋰是一種活動性比鐵強的金屬;鋰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鋰和氫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3)根據“鋰遇水會與水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鋰[LiOH]”,則可書寫其化學方程式.11、Fe2O3HCl3C+2Fe2O34Fe+3CO2↑C+CO22COCl2+2FeCl2=2FeCl3不正確【分析】【解答】解:(1)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A為黑色固體單質,B為紅色粉末,C和E常溫下為氣體且均屬氧化物,所以A是碳,B是氧化鐵,氧化鐵和碳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二氧化碳,D是鐵,二氧化碳和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F的濃溶液能揮發出剌激性氣味的氣體,F會與鐵反應,所以F是鹽酸,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G﹣H發生的是化合反應,G和氯氣反應會生成H,所以H是氯化鐵,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B是Fe2O3;F是HCl;

(2)反應①是木炭和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C+2Fe2O34Fe+3CO2↑;

(3)反應②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CO22CO;

(4)反應③是氯氣和氯化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化學方程式為:Cl2+2FeCl2=2FeCl3;

(5)鹽酸和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的反應中;化合價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他的判斷不正確.

故答案為:(1)Fe2O3;HCl;

(2)3C+2Fe2O34Fe+3CO2↑;

(3)C+CO22CO;

(4)Cl2+2FeCl2=2FeCl3;

(5)不正確.

【分析】根據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A為黑色固體單質,B為紅色粉末,C和E常溫下為氣體且均屬氧化物,所以A是碳,B是氧化鐵,氧化鐵和碳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二氧化碳,D是鐵,二氧化碳和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F的濃溶液能揮發出剌激性氣味的氣體,F會與鐵反應,所以F是鹽酸,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G﹣H發生的是化合反應,G和氯氣反應會生成H,所以H是氯化鐵,然后將推出的物質進行驗證即可.12、秒表100【分析】【解答】(1)由可知,測用電器的功率需要測兩個物理,即:電能和時間,因此需要電能表和秒表;(2)由銘牌可知:3000r/kW?h,即消耗1kW?h的電能時,電能表轉3000轉;轉5轉消耗的電能是:燈的工作時間是:燈的功率是:故答案是:秒表;100

【分析】電能表是通過表盤的轉數和時間來測量電能的;所以測電能時需要測量時間;

由轉數和表盤銘牌可得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