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202-2017 古樹(香樟、銀杏、楓香)保護復壯管理規范 _第1頁
DB3301T 0202-2017 古樹(香樟、銀杏、楓香)保護復壯管理規范 _第2頁
DB3301T 0202-2017 古樹(香樟、銀杏、楓香)保護復壯管理規范 _第3頁
DB3301T 0202-2017 古樹(香樟、銀杏、楓香)保護復壯管理規范 _第4頁
DB3301T 0202-2017 古樹(香樟、銀杏、楓香)保護復壯管理規范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3301古樹(香樟、銀杏、楓香)保護復壯管理IDB3301/T0202—2017本規范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本規范由杭州植物園、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提出。本規范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歸口。本規范主要起草單位:杭州植物園、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本規范主要起草人:章銀柯、余金良、于煒、樓曉明、劉錦。1DB3301/T0202—2017三種古樹在進行保護復壯時的術語和定義、古樹保護復壯、古樹管理、應急措施處理。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CJ/T340綠化種植土壤《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2006年)《杭州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公告(2011年第51號)3術語和定義古樹樹齡100年及以上的樹木。3.2樹冠投影樹冠所覆蓋的范圍,按樹冠最外圍的垂直投影而定。3.3復壯對生長衰弱、瀕危的古樹通過改善其生長環境條件,促進其生長,以達到增強樹勢的技術措施。3.4硬支撐用硬質柱體支撐古樹的方法。3.5拉纖在主干或大側枝上選擇牽引點,在附著體上選擇固定點,彼此之間用彈性材料牽引的方法。3.6生境古樹生長地環境,包括氣候、土壤、地形、地下水、生物及人為活動等對古樹生長相關的因素。24古樹保護復壯4.1工作流程4.1.1分析診斷:綜合分析影響古樹生長的各種因子。4.1.2制定方案:綜合現場診斷和測試分析結果,制定保護復壯方案。4.1.3專家論證:相關部門組織專家組進行論證,論證通過,方可實施。4.1.4組織施工:保護復壯工程應由具有相關工程經驗的單位施工。4.1.5組織驗收:保護復壯工程完成后,應由相關部門組織驗收。4.2地上環境改良4.2.1古樹樹冠投影及外延5m范圍內的地上無任何建筑物、構筑物以及管網等市政設施,如有,應予拆除;禁止明火、排放廢水廢氣或堆放、傾倒、填埋雜物及有毒有害物品等。4.2.2按照《古樹保護管理條例》規定,拆除古樹周邊影響其正常生長的違章建筑和設施;屬于歷史遺留影響古樹生長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在改造時應為古樹留足生長空間。4.2.3清除古樹周圍對其生長有不良影響的植物,對影響古樹光照的周邊植物進行修剪。4.2.4注重古樹根系和表土保護,依據具體情況采取加固、填土等措施。4.2.5主干被埋的古樹,應立即采取措施,恢復到原有狀態。4.2.6古樹明顯處于周圍地坪,應做好排水。4.3地下環境改良4.3.1古樹地下環境改良應參照CJ/T340標準。4.3.2土壤密實板結,通氣不良,應采取松土、換土或挖復壯溝等改良技術,結合土壤通氣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具體技術按照附錄A-A.1。4.3.3土壤缺水或積水,應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古樹正常生長。4.3.4土壤被污染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進,清除污染源。必要時可換土,并補充復壯基質。4.3.5依據土壤肥力狀況和古樹生長需要,適量施肥。可結合復壯溝和地面打孔、挖穴等技術進行。4.3.6拆除古樹周邊不透氣的硬質鋪裝。如確需鋪裝,應采用透氣鋪裝,并留出至少大于古樹樹干外圍1m的樹穴。同時結合復壯溝或地面打孔、挖穴等技術改良土壤。具體技術按照附錄A-A.1。4.4有害生物防治4.4.1根據古樹樹種特性,確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點對象,加強有害生物日常監測。具體技術可按照附錄A。4.4.2提倡安全、有效、環境友好的防治方法。4.5樹體防腐4.5.1古樹樹體皮層損傷,應及時在傷口處涂抹愈合劑進行保護。4.5.2古樹木質部腐朽腐爛,應進行防腐處理,具體技術按照附錄A執行。4.5.3防腐材料的防腐效果應持久穩定。4.6樹洞修補4.6.1樹洞修補前應進行防腐處理。34.6.2樹洞修補技術具體按照附錄A。4.6.3樹洞修補使用的材料應具有以下特點:——安全可靠,綠色環保,對樹體活組織無害。——填充材料能充滿樹洞并與內壁緊密結合。——外表的封堵修補材料包括仿真樹皮,應具有防水性和抗冷、抗熱穩定性,不開裂,防止雨水滲4.6.4樹洞太大或主干缺損嚴重,影響樹體穩定,填充封堵前可做金屬龍骨,加固樹體。4.6.5洞口向上且不進行填充的樹洞,在做好樹洞防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洞口封閉工作。4.7樹體支撐、加固4.7.1樹體明顯傾斜、主枝中空、存在倒伏風險的古樹,可采用硬支撐、拉纖等方法進行支撐;樹體上有劈裂或樹冠上有斷裂隱患的大分枝可采用螺紋桿、鐵箍等材料進行加固。具體技術按照附錄A。4.7.2選用的材料應根據被支撐、加固樹體枝干荷載大小而定。4.7.3支撐、加固設施應與環境相協調,與樹體接觸部位應可活動,以便利于日后調節,并加彈性墊層保護樹皮。4.8樹枝修整4.8.1根據樹種特性制定樹枝修整方案,選擇合適時機實施。具體技術按照附錄A、附錄B、附錄C。4.8.2及時清除有安全隱患的枯死枝、斷枝、劈裂枝、病蟲枝等。4.8.3能體現古樹自然風貌、無安全隱患的枯枝可予以保留,并做好防腐處理。4.8.4古樹開花、結果較多的,應及時疏花疏果,以減少樹體養分消耗。4.8.5枝條修整時,切口截面位置選擇應利于傷口愈合。傷口應及時保護處理。4.9圍欄保護4.9.1樹冠下根系分布區易受踩踏、主干易受破壞的古樹應設置保護圍欄。具體要求見附錄A。4.9.2圍欄的式樣應與周邊景觀相協調。4.9.3圍欄應安全、牢固。5古樹管理5.1依法保護古樹5.1.1根據《杭州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各地應制定古樹保護管理辦法,落實管理、養護和復壯的責任制度。實行專業養護部門和單位、個人共同保護管理的措施。5.1.2逐株制定管護方案,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5.2加強宣傳教育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古樹保護工作,使古樹得到有效保護。5.3建立古樹檔案5.3.1古樹等級劃分按照《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主管部門全面系統地查清古樹的資源分布和4DB3301/T0202—2017對古樹的生態環境、生長發育狀況和保護現狀進行動態監測和管理。古樹死亡的,應按照規定辦理注銷5.3.2管護責任單位(人)要定期檢查,建立古樹保護復壯管理技術檔案。5.4設定保護范圍5.4.1古樹相關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當地規劃部門劃定古樹保護區域,保護區域應不小于樹冠垂直投影外延5m的范圍;樹冠偏斜的,還應根據樹木生長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保護區域。對生長環境特殊且無法滿足保護范圍要求的,須由專家組論證劃定保護范圍。5.4.2古樹樹冠以外50m范圍內為古樹生境保護范圍,在生境保護范圍內的新、擴、改建建設工程,必須滿足古樹根系生長和日照要求,并在施工期間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5.5設立保護標志5.5.1應在古樹周圍醒目位置設立保護標志。保護標志包括標準標示牌、解說性標示牌和提示性標示5.5.2應標明種名、學名、科屬、保護等級、樹齡、立牌時間、古樹編號。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古樹為紅色標識牌,二級保護古樹為藍色標識牌,三級保護古樹為綠色標識牌。5.5.3應對古樹的歷史、文化、科研和旅游價值等進行說明。5.5.4應在古樹周圍設置禁止攀折、采摘等保護提示牌。5.6禁止行為——刻劃、釘釘、剝皮挖根、攀樹折枝、懸掛物品或者以古樹為支撐物;——在古樹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建筑物和構筑物、挖坑取土、動用明火、排煙、采石、淹漬、堆放和傾倒有毒有害物品等影響古樹生長環境的行為;——古樹樹干周圍地面封閉式硬化;——其他損害古樹正常生長的行為。5.6.2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毀古樹保護標志和保護設施,如發生擅自砍伐、遷移古樹的,由縣級以上古樹行政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6應急措施處理6.1應急預案針對轄區內古樹,管護責任單位(人)應自主或在古樹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協調、指導下,制定防范各種自然災害危害的應急預案。明確各部門(人)職責和應急響應機制,細化具體流程,并按照預案要求及6.2雷電防范對需要安裝避雷裝置的古樹,應要求具有專業資質的公司進行評估論證后實施。具體防范措施按照6.3雪災防除5DB3301/T0202—2017冬季降雪時,應及時去除古樹樹冠上覆蓋的積雪。不應在古樹保護范圍內堆放積雪。6.4強風防范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天氣預報,適時做好強風防范工作,防止古樹整體倒伏或枝干劈裂。有劈裂、倒伏隱患的古樹應及時進行樹體支撐、拉纖、加固;應及時維護、更新已有支撐、加固設施。6.5火災防范組織消防宣傳教育,在醒目的位置設置禁煙標志,管護責任單位定期派人巡邏、檢查。發生火災時應第一時間組織撲滅。災后應根據不同樹種特性、不同危害程度采取相應補救措施。6.6洪澇防范收到洪澇災害異常天氣預警時,管護責任單位及時派人檢查排澇硬件設施,如發現潛在風險點,應6DB3301/T0202—2017(規范性附錄)A.1地下環境改良技術A.1.1挖復壯溝A.1.1.1復壯溝施工位置在樹冠垂直投影外側,以深30cm、寬70cm為宜,長度和形狀因環境而定,局部挖復壯溝,常用弧狀或放射狀。A.1.1.2復壯溝內可根據土壤狀況和樹木特性添加復壯基質,補充營養元素。復壯基質常采用復壯基質、陶粒等,用以增加土壤的透氣,透水及養分傳輸能力,也可摻加適量含N、P、Fe等營養元素的肥A.1.1.3復壯溝的一端或中間常設滲水井,滲水井寬、深應視排水量和根系分布情況而定,應做到排得走、不傷根,一般滲水井深80cm~180cm,直徑30cm~50cm,井內壁用磚壘砌而成,下部不用水泥勾縫。井口加鐵蓋。A.1.2埋設通氣管做成,管高80cm~100cm,為防止管道堵塞,可選用管口加蓋或使用陶粒。通氣管常埋設在復壯溝的兩端,從地表層到地下豎埋。也可以在樹冠垂直投影外側單獨打孔豎向埋設通氣管,通過通氣管可給古樹澆水灌肥。A.1.3地面打孔、挖穴100cm為宜。孔內填滿草炭土和腐熟有機肥;土穴內從底往上并鋪二塊中空透水磚,磚壘至略高于原土面,土穴內其它空處填入摻有有機質、腐熟有機肥的熟土,填至原土面。然后在整個原土面鋪上合適厚度的摻草炭土濕沙并壓實。A.1.4硬鋪裝改良A.1.4.1古樹樹冠下地面為通透性差的硬鋪裝,沒有樹穴或者樹穴很小時,應首先拆除古樹吸收根分布區內地面硬鋪裝,在露出的原土面上均勻布點3個~6個,鉆孔或挖土穴。對無法拆除地面硬鋪裝或A.1.4.2古樹樹冠投影下不宜硬化,對于必須要硬化的地面可采用通氣透水的方法和材料進行鋪裝。鋪設時應首先平整地形,注重排水,熟土上加砂墊層,砂墊層上鋪設透水透氣材料,不得用水泥、石灰勾縫。A.2有害生物防治A.2.1刺吸式害蟲的防治A.2.1.1常見種類7樟頸曼盲蝽、樟脊冠網蝽、樟個木虱、黑刺粉虱、紅蠟蚧、石榴小爪螨等。刺吸葉片或枝干內的汁液,易誘發煤污病,可致樹勢衰弱。A.2.1.3識別方法葉片正面有無銹色斑、白斑或綠色至黑紫色凸起的偽蟲癭,反面有無黑色污點;正常生長季葉片有無大面積落葉,落葉葉柄處有無產卵痕跡;小枝上有無紅褐色的介殼蟲。A.2.1.4防治方法為害期噴灑綠色無公害藥劑防治,如:吡蚜酮、吡蟲啉、苦煙堿、阿維菌素等。人工釋放紅點唇瓢蟲等天敵防治介殼蟲。A.2.2食葉類害蟲的防治A.2.2.1常見種類橄綠瘤叢螟、茶蓑蛾、大蓑蛾、跡斑綠刺蛾、麗綠刺蛾、樗蠶、樟蠶、樟細蛾、樟葉蜂等。A.2.2.2為害特點取食葉片。A.2.2.3識別方法葉片有無缺刻或孔洞,有無只剩葉肉或葉脈的葉片;葉片有無灰褐色的潛道;樹枝上有無葉片綴合而成的蟲苞;樹下有無蟲糞等。A.2.2.4防治方法幼蟲期噴灑綠色無公害藥防治,如滅幼脲、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等,或人工摘除帶蟲或蟲苞的枝葉。成蟲期使用黑光燈或信息素誘殺。人工釋放周氏嚙小蜂等天敵進行防治。A.2.3蛀干類害蟲的防治A.2.3.1常見種類黑翅土白蟻、臺灣乳白蟻、黃胸散白蟻、堆沙蛀(木蛾)等。A.2.3.2為害特點鉆蛀樹干,啃食樹皮,嚴重時可致古樹整株死亡。A.2.3.3識別方法樹干上有無白蟻分飛孔或蟻路;樹基有無木屑。A.2.3.4防治方法白蟻為害高峰前,使用氰戊菊酯等趨避藥劑噴淋植株主干及周圍土壤,或在古樹周圍埋置白蟻誘捕裝置,引誘到白蟻后噴施伊維菌素。堆沙蛀(木蛾)發生時可用毒死蜱等滲透性較強的藥劑進行樹干涂刷或熏蒸。8DB3301/T0202—2017A.2.4生理性病害的防治A.2.4.1常見病害黃化病。A.2.4.2識別方法新葉脈間失綠黃化,葉脈仍保持綠色。改良土壤,保持土壤弱酸性。葉片噴灑硫酸亞鐵水溶液。A.2.5侵染性病害的防治A.2.5.1常見病害炭疽病、煤污病等。葉片上有無不規則的黃白色病斑,病斑邊緣明顯。葉片、枝梢上有無黑色霉粉層。A.2.5.3防治方法炭疽病發生時,可選用炭疽福美、炭特靈、敵力脫等殺菌劑進行防治。霉污病發生時,控制刺吸式害蟲等誘發因子,并選用綠乳銅、喹啉銅等含有銅離子的殺菌劑進行防治A.3樹體防腐A.3.1古樹樹體皮層損傷,平整傷口后在傷口處涂抹愈合劑。A.3.2古樹木質部腐朽腐爛,應進行清腐處理,清除腐朽的木質碎末、蟲卵等雜物,噴涂殺菌、殺蟲劑,隨后噴施防腐劑,如硼酸鹽類等水溶性防腐劑。A.3.3防腐材料、防腐效果應持久穩定。A.4樹洞處理A.4.1樹洞修補,樹洞修補前,需進行防腐處理,邊緣也做相應清理以利封堵,具體技術參照A.3.2。A.4.2開放性樹洞的保護,填充部位的表面經消毒風干后,可填充聚氨酯等材料。填充體積較大時,常先填充經消毒、干燥處理的同類樹種木條,木條間隙再填充聚氨酯。若樹洞太大,影響樹體穩定,可先用鋼筋做穩固支撐龍骨,外罩鐵絲網造形,再填充。A.4.3填充好的外表面,隨樹形用利刀削平整,然后在聚氨酯的表面噴一層阻燃劑。留出形成層位置,罩鐵絲網,外再貼一層無紡布,在上面涂抹硅膠或玻璃膠,厚度不小于2cm至樹皮形成層,封口外面要平整嚴實,洞口邊緣也作相應處理,用環氧樹脂、紫膠脂或硅酮膠等進行封縫。A.4.4封堵完成后,最外層可做仿真樹皮處理,仿真樹皮中添加調色劑及麻纖維,同時模擬原樹皮裂痕。A.5樹體支撐、加固9A.5.1支撐A.5.1.1硬支撐A.5.1.1.1材料鋼管、鋼板、杉木、橡膠墊、防銹漆、鋼筋混凝土等可滿足安全支撐要求的材料。A.5.1.1.2安裝A.5.1.1.2.2支柱安裝支柱頂端的托板與樹體支撐點接觸面要大,托板和樹皮間墊有彈性的橡膠墊,支柱下端埋入地下水泥澆筑的基座里或者穩固的支撐面上,基座要確保穩固安全。以后隨著古樹的生長,要適當調節固定的松緊度。A.5.1.2拉纖A.5.1.2.1材料鋼管、鐵箍、鋼絲繩、螺栓、螺母、緊線器、彈簧、橡膠墊、防銹漆等。A.5.1.2.2安裝固定A.5.1.2.2.1硬拉纖常使用2寸鋼管(規格:直徑約6cm,壁厚約3mm),兩端壓扁并打孔套絲口。鐵箍常用寬約12cm、厚約0.5cm~1cm的扁鋼制作,對接處打孔套絲口。鋼管和鐵箍外先涂防銹漆,再涂色漆。安裝時將鋼管的兩端與鐵箍對接處插在一起,插上螺栓固定,鐵箍與樹皮間加橡膠墊。A.5.1.2.2.2軟拉纖常用直徑8cm~12mm的鋼絲,在被拉樹枝或主干的重心以上選準牽引點,鋼絲通過鐵箍或者螺紋桿與被拉樹體連接,并加橡膠墊固定,系上鋼絲繩,安裝緊線器與另一端附著體套上。通過緊線器調節鋼絲繩松緊度,使被拉樹枝(干)可在一定范圍內搖動。以后隨著古樹的生長,要適當調節鐵箍大小和鋼絲松緊度。A.5.2加固A.5.2.1拉纖加固所用材料和安裝方法同附錄A.5.1.2的規定。A.5.2.2螺紋桿加固螺紋桿直徑1cm~2cm。樹體劈裂處打孔,螺紋桿穿過樹體,兩頭墊鐵片和橡膠圈,擰緊鏍母。螺栓及墊片應與樹干木質部緊密結合,以達到加固和以后愈合體遮蓋螺栓的目的。中間露空的螺紋桿應涂防銹漆防止管生銹。大樹穴可每隔30cm-80cm用螺紋桿重復加固但上下桿要錯開,避免傷害同一方位的輸導組織。傷口應及時消毒,涂上紫膠漆等傷口涂封劑。加固處理后的樹穴可覆蓋鋼絲網等防護。主干有裂縫的,用2個半圓鐵箍固定,鐵箍與樹干間用塑膠等軟性材料鋪墊。A.6枝條修整A.6.2折斷殘留的枝杈上若尚有活枝,應在活枝上方5cm處修剪(;若無活枝,直徑5cm以下的枝杈A.6.4增切口方向,有利于排水A.7極寒天氣應對置圍欄進行保護。圍欄與樹干之間的距離不得少于2米;特殊立地條件無法達到2米的,以人摸不到A.9安裝避雷裝置DB3301/T0202—2017(規范性附錄)銀杏古樹保護復壯管理技術B.1地下環境改良技術參考附件A.1。B.2有害生物防治B.2.1刺吸式害蟲的防治B.2.1.1常見種類茶黃薊馬、桑白盾蚧等。B.2.1.2為害特點挫吸或刺吸葉片、枝干內的汁液,易誘發煤污病,可致樹勢衰弱。B.2.1.3識別方法葉片正反面是否失綠發白;正常生長季葉片是否萎蔫下垂;枝干上有無白色介殼蟲。B.2.1.4防治方法為害期噴灑綠色無公害藥劑防治,如:吡蟲啉、苦煙堿、阿維菌素等。茶黃薊馬成蟲發生期懸掛藍色粘蟲板誘殺。人工釋放紅點唇瓢蟲等天敵防治介殼蟲。B.2.2食葉類害蟲的防治大蓑蛾、黃刺蛾、銀杏大蠶蛾、綠尾大蠶蛾等。B.2.2.2為害特點取食葉片。B.2.2.3識別方法葉片有無缺刻或孔洞,或僅剩葉脈;樹下有無蟲糞等。幼蟲期噴灑綠色無公害藥劑,如滅幼脲、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等,或人工摘除帶蟲枝葉;成蟲期使用黑光燈或信息素誘殺;人工釋放周氏嚙小蜂等天敵進行防治。B.2.3蛀干類害蟲的防治DB3301/T0202—2017銀杏超小卷蛾、星天牛、臺灣乳白蟻、黑翅土白蟻等。B.2.3.2為害特點啃食樹皮,鉆蛀新梢或樹干,破壞植物疏導組織,嚴重時可致整株死亡。B.2.3.3識別方法當年生生枝條是否萎蔫或枯死;樹干上是否有排糞孔或羽化孔;樹干基部是否有堆積的蟲糞;樹干上有無白蟻分飛孔或蟻路。B.2.3.4防治方法銀杏超小卷蛾成蟲期使用苦煙堿、阿維菌素等噴霧防治;幼蟲期應及時剪除萎蔫、枯死的小枝或使用啶蟲脒、吡蟲啉噴霧防治。天牛成蟲發生期使用噻蟲啉微膠囊劑噴霧防治;幼蟲孵化期或幼蟲尚未蛀入木質部時使用啶蟲脒噴灑樹干防治;幼蟲蛀入木質部后打孔注射啶蟲脒、阿維菌素防治。白蟻為害高峰前,使用氰戊菊酯等噴淋植株主干及周圍土壤,或在古樹周圍埋置白蟻誘捕裝置,引誘到白蟻后噴施伊維菌素。B.2.4生理性病害的防治B.2.4.1常見病害早期黃化病。B.2.4.2識別方法葉片提早發黃、掉落。改良土壤,增施鋅肥,保證土壤不積水、不缺水。葉枯病等。B.2.5.2識別方法葉片上有無病斑、黑霉點等。B.2.5.3防治方法萌芽前或病害發生期可選用異菌脲、腈菌唑、嘧菌酯等。B.3樹體防腐、修補技術參考附錄A.3、A.4。DB3301/T0202—2017B.4樹體支撐、加固技術參考附錄A.5。B.5枝條修整B.5.1修整時期枝條修整通常在落葉后與新梢萌動前進行,以剪除萌孽枝為主;及時疏除過密果實;有安全隱患的枯死枝、斷枝、劈裂枝應在發現時及時整理。B.5.2操作要求參考附錄A.6。B.6圍欄保護參考附錄A.8。B.7避雷針安設參考附錄A.9。DB3301/T0202—2017(規范性附錄)楓香古樹保護復壯管理技術C.1地下環境改良技術參考附件A.1。C.2有害生物防治C.2.1刺吸式害蟲的防治C.2.1.1常見種類吹綿蚧、碧蛾蠟蟬、武夷山曼盲蝽等。C.2.1.2為害特點刺吸葉片或枝干內的汁液,易誘發煤污病,大量發生時可致樹勢衰弱。C.2.1.3識別方法葉片正面或正反面有無失綠、白點或褐色小斑塊;正常生長季葉片有無非正常落葉或萎蔫;葉片上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