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歷史試題2_第1頁
四川省綿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歷史試題2_第2頁
四川省綿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歷史試題2_第3頁
四川省綿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歷史試題2_第4頁
四川省綿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歷史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綿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文物中可作為研究商朝歷史第一手材料的是()A. B.C. D.2.孔子作《春秋》,“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據此可知,春秋時期華夷區分的核心標準是()A.種族 B.地域 C.文化 D.血緣3.春秋戰國時期,始終存在一種極大的可能性,“即發展出一種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生活,當時龐大而繁榮的市場中心隨處可見,賺錢盈利和契約互惠的市民心態非常流行”。這主要得益于當時()A.生產技術的創新 B.土地私有制確立C.貨幣制度的變革 D.城市管理的松弛4.戰國后期,荀子訪問秦國,高度稱贊秦國吏治,同時批評秦國“其生民也狹厄(生路狹隘),其使民也酷烈。”據此可知,荀子主張()A.無為而治 B.法律至上 C.非攻尚賢 D.隆禮重法5.春秋戰國之前,封國疆域不大,農民為封君服役3日,連同往返最多半月。秦統一后,仍沿襲舊制。地處安徽、河南交界的陳勝、吳廣等900農民北成漁陽,連同往返,非數月不能濟事,成為暴政!據此可知,秦朝滅亡重要因素是()A.沿襲宗法分封制 B.忽視了交通建設C.國家治理的滯后 D.窮兵黷武的政策6.歷史地圖蘊含豐富的信息。下列兩圖的變化反映了()A.戰國七雄的復國 B.歷史慣性的延續C.統一國家的瓦解 D.郡縣制度的廢除7.漢初“私鑄錢盛行,錢法很亂。”,針對此情況,“自前193年至前113年,錢法變了九次,也就是在鑄錢問題上,朝廷和豪強做了九次斗爭。”這反映了漢初()A.商品經濟遭受重挫 B.豪強把控地方政權C.階級矛盾極為尖銳 D.中央集權面臨挑戰8.某出版商策劃出版一套中國史系列著作。下圖時段的標題最可能是()A.從城市國家到中華 B.中華的分裂和擴大C.中華的繁盛與開放 D.草原征服者的悲歌9.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序》中說:“舍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其體現的經濟思想是()A.重農抑商 B.農商皆本 C.重義輕利 D.崇富尚利10.唐朝,若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的皇帝詔令是違法的。唐中宗不得不把未經中書門下兩省的詔敕封袋改用斜封,所書“敕”字,不用朱筆而用墨筆。這反映了當時()A.君主專制削弱 B.文官政治發達C.皇權受到制約 D.三省的一體化11.780年,唐朝實行兩稅法:每戶按人丁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征稅。據此可知,兩稅法()A削弱農民人身依附 B.消除土地兼并現象C.大幅減輕農民負擔 D.削弱了節度使勢力12.下圖為唐高宗章懷太子墓的壁畫《馬球圖》,描繪了唐代宮廷中開展馬球運動的場景。作為史料,該圖可用于說明唐代()A.對外交往成效顯著 B.剛勁豪邁社會風氣C.市民生活豐富多彩 D.宮廷生活奢靡無度13.宋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務”的局面,但常出現了“財已匱而樞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財不已;中書視民之困,而不知使樞密減兵、三司寬財以救民困,制國用之職不在中書也”的狀況。這一狀況緣于()A.選官制度僵化 B.財政體系滯后 C.邊防危機嚴重 D.專制集權體制14.金人曾明確指出遼金兩國國家本位的差異:“本朝與遼室異,遼之基業根本在山北之臨潢(今內蒙古地區)...我本朝皇業根本在山南之燕(今北京地區)。”這一差異實質上反映了()A.遼國體制的落后 B.經濟重心的南移 C.女真政權的漢化 D.國家都城的變遷15.貨幣的變遷折射出時代的變化。影響下列貨幣形制變化的共同因素是()A.國家統一 B.科技進步 C.外貿需要 D.商業發展16.下列是根據汪玢玲《中國婚姻史》統計歷代節婦烈女數量的柱狀圖。對宋明時期解釋合理的是()A.戰亂頻繁的影響 B.程朱理學的強化C.市民階層的壯大 D.女性個性的增強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自秦以來,錘二千年,雖百王代興,時有改革,然觀其大義,不慎懸殊。——夏曾佑《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周和秦漢治理地方的主要舉措。簡述秦漢大一統國家對中國歷史的意義。材料二要全面理解“大一統”的演進,游牧民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基于生活方式的差異,北方游牧區和南方農耕區,時而通過貿易,時而通過戰爭而彼此發生關系。在沒進入南方以前,他們的壓力促使南方形成以農耕區為主體的大一統;在進入中原之后,他們大多積極學習中原的生產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與原有的中原政權分享或爭奪正統;而從元朝到清朝,中華大一統格局得到極大的拓展和深化,向“大中國”時代邁進。——摘編自李勇剛:《天下歸心:大一統國家的歷史脈絡》(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的依據。并概述古代游牧民族在中華大一統格局中承擔的作用。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物質生產、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觀,這得益于生產工具的改進和技術的進步。當時流行“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公元前685年齊國“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魯國“初稅畝”。圍繞“爭霸”戰爭的需要,諸侯國們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改革。經過改革,公室宗族逐漸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貴族勢力增強,這些都為文化的理性主義和人本思潮的興起奠定了社會物質基礎。——摘編潘俊杰、魏婧《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轉型》材料二西漢、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公作”、“分地”的含義。概括指出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的表現。(2)根據材料二提取漢唐以來中國人口變遷信息,并分析變遷的原因。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宇宙風氣,其變之大者有三。鴻荒一變而為唐、虞,以至于周,七國為極。再變而為漢,以至于唐,五季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