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12-2011 高聚物防滲墻技術規范_第1頁
DB41∕T 712-2011 高聚物防滲墻技術規范_第2頁
DB41∕T 712-2011 高聚物防滲墻技術規范_第3頁
DB41∕T 712-2011 高聚物防滲墻技術規范_第4頁
DB41∕T 712-2011 高聚物防滲墻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29發布2012-02-29實施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前言 II引言 T........1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14一般規定 3 7..2..................7檢查與驗收 A.....................8附錄A(規范性附錄)高聚物防滲墻施工記錄表 附錄B(規范性附錄)高聚物防滲墻工序質量評定表 附錄C(規范性附錄)高聚物防滲墻無損檢測方法要X 附錄D(規范性附錄)水利水電工程土壩(堤)高聚物注劣防滲墻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表 參考文獻 電工程建設質量監測監督站、鄭州優特基礎工程維修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黃河Ⅲ我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河道治理任務十分繁重,防滲是病險堤壩除險加固的重點之一。高聚物防滲墻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堤壩防滲加固新技術,具有快捷、超薄、微創、輕質、高韌、經濟、耐久、環保等優點,符合堤壩除險加固的迫切需求,逐步成為中、小型水庫及堤壩防滲加固的主要措施。近幾年,高聚物防滲墻技術在水庫大壩、堤防除險加固工程中得到了較為廣注的應用,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了較成熟的設計、施工和檢驗方法。為保證高聚物防滲增工程質星,規范高聚物防滲墻技術,在總結高聚物防滲墻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高聚物防滲墻技術規范。本標準的制定,對于加快高聚物防滲墻技術推廣、提高堤壩防滲加固技術水平具有重大意義。1高聚物防滲墻技術規范本標準規定了高聚物防滲墻的設計、施工和工程質量檢查與驗收。本標準適用于在粘質土、粉質土和砂類土填筑體或地基內構筑高聚物防滲墻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活用子大文件。SL223—2008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評定表填表說明與示例(試行)之水利部辦公廳辦建管[2002]182號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在堤壩或地基內建造連續的槽孔,通過頭答向槽孔內注射雙組份膨脹性高聚物注漿材料,高聚物注漿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后體積快速膨脹,把稽引填充滿并固化后形成的具有防滲性能、連續聯接的高聚物薄片體。采用高聚物注漿裝備,通過注漿管向槽孔中注射雙組份膨脹性高聚物注漿材料的一種注漿技術。兩種組分材料淚后力生化學反應、同時體積快速膨脹的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注漿材料。反應后的高聚物材料凝固體不p中:、無污染,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三準頭成信板tri-coneslot-formingplate在圓亞鉆桿左右兩側各焊接一個對稱的梯形翼板,在梯形翼板的外側各焊接一個圓形鉆桿,中間圓形鉆桿左右雙翼板及其外側圓形鉆桿的中心線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壓入土中并拔出后能夠形成狹2靜壓成槽機directpushingmachineforslot-forming前(后)序槽孔theprevious(subsequent)slothole相鄰的兩個槽孔,先施工的稱為前序槽孔,后施工的稱后序槽孔。土工布袋聯接法geotechnicalbagmethodofconnecting將土工布制作的長度大于注漿孔深度、直徑大于聯接孔直徑的布袋植入聯接孔將襯膠氣袋植入聯接孔后充氣封閉聯,槽孔內注漿結束后放氣并拔出,以便后續槽孔施工,利用提升注漿控制裝備,按照設計速率由下而上邊注漿邊提升注漿管,注漿方法34一般規定4.1高聚物防滲墻的設計、施工和工程質量檢驗除應符合本標準規定外,還應符合相關標準4.2高聚物防滲墻處置深度不宜大于30m。4.3不同工序、不同時段建造的墻體應做好聯接。4.5施工技術人員應掌握高聚物防滲墻施工技術和質量要求。施工中應有專!員責質量控制和監測,5設計5.1高聚物防滲墻的設計應具備下列基本資料:b)場地施工條件資料;c)滲漏病害調查報告。時,高聚物防滲墻宜沿堤壩軸線方向布設5.4高聚物防滲墻長度、深度方向均應超出滲漏處理范圍1m。5.5高聚物防滲墻的墻體厚康和密度方根據最大作用水頭按表1確定。1最大作用水頭與高聚物防滲墻厚度及密度的對應關系m防滲墻墻體厚度D防滲墻墻體密度pK5.6高聚物防滲墻滲透系數小于10?cm/s,滿足不同級別大壩、堤防和地基的防滲要求,可不進行45.7單個槽孔的長度宜為60cm~120cm,可根據施工機械性能、工程地質情況選擇;軟土宜選用較大值,硬質土及砂類土宜選擇較小值。5.8槽孔的聯接采用土工布袋聯接法或氣袋聯接法。5.9采用土工布袋聯接法聯接時,布袋應選用規格為200g/m2~250g/m2的土工布;布袋長度應大于聯接孔深度50cm,直徑宜為聯接孔直徑的1.1~1.3倍。5.10布袋內注射的高聚物密度應不小于防滲墻設計墻體密度。5.11布袋內注漿量依據設計密度和布袋體積確定;布袋直徑取1.1倍聯接孔直徑。5.12采用氣袋聯接法聯接時,氣袋耐壓不小于1.6MPa,氣袋長度應大于注漿孔深度0m,直徑宜為聯接孔直徑的1.1~1.3倍。5.13氣袋內充壓縮空氣,氣體壓應達1.1MPa~1.3MPa。5.14單個槽孔注漿量依據設計墻體密度和槽孔體積確定。5.15單個槽孔注漿用時依據單個槽孔注漿量和高聚物注漿裝備的莊漿流量角定。5.16單個槽孔注漿提升速率依據槽孔深度和注漿時間確定。6.1工藝流程6.1.1高聚物防滲墻采用土工布袋聯接法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6.1.2高聚物防滲墻采用氣袋聯接法施工工藝流程見圖施工放樣施工放樣設備猶位旅前序槽孔施工后序槽孔工工布袋聯接法封閉聯接孔前序槽孔內注漿圖1土工布袋聯接法施工工藝流程5施工放樣施工放樣設備就位施工前序槽孔氣袋聯接法封閉聯接孔前序槽孔內注漿施工后序槽孔圖2氣袋聯接法施工工藝流程6.2主要設備6.2.1主要設備包括:三錐頭成槽板、靜壓成槽機、高聚物注漿格及提升注漿控制裝備。6.2.2三錐頭成槽板形狀見圖3,應采用靜力壓入(拔出)方式成楷。6.2.3靜壓成槽機最大寬度及最大接地比壓應滿足場地多什要求。6.2.4高聚物注漿裝備應具備自動控制材料配比、材料溫度、注漿量及注漿壓力功能。6.2.5提升注漿控制裝備應能夠連續提升,自動空制捉了速度。圖3三錐頭成槽板示意圖6.3施工準備6.3.1高聚物防滲墻施工前應具備下列文件資料:a高聚物防滲墻的設計文件;b)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6c)防滲墻施工范圍內已有地面及地下建筑物資料;d)施工技術要求。6.3.2開工前,設計單位應向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說明有關技術要求。6.3.3施工單位應按批準的設計及招標文件施工。施工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報監理單位批準后實施。6.3.4高聚物防滲墻施工平臺應平整堅實,滿足施工設備布置和施工要求。6.3.5防滲墻施工放樣后,應進行槽孔編號,劃分單元工程。6.4槽孔施工6.4.1利用靜壓成槽機,將三錐頭成槽板壓入土體中至預定深度并拔出后,便形成前序槽孔,見圖4。壓入機具在壓入前應精確調平,槽孔偏斜率不應超過5‰。6.4.2將三錐頭成槽板一側的錐頭對準前序槽孔的聯接孔,再次壓入并按出后形成后序槽孔,前序和后序槽孔是連續的槽孔,見圖4。W圖4槽孔施工示意圖6.5槽孔聯接6.5.1槽孔可采用上工市聯接法或氣袋聯接法聯接。槽孔及聯接孔布置見圖5。前圖5槽孔及聯接孔布置示意圖76.5.2采用土工布袋聯接法施工,應遵守下列規定:a)布袋的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b)布袋內注漿密度應符合設計要求。c)把注漿管插入布袋內,并把布袋捆扎在注漿管上,布袋端口處用鐵絲捆扎。d)把捆扎布袋的注漿管植入聯接孔底部,從注漿管頂端往布袋內注射高聚物注漿材料;迅速膨脹的高聚物注漿材料充滿布袋,把聯接孔封堵。布袋封孔及槽孔注漿見圖6。6.5.3采用氣袋聯接法施工,應遵守下列規定:a)聯接氣袋的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b)用透明膠帶把氣袋捆扎在鋼管上,并在外邊套上等長的、足夠強度的塑料餐,一起植入聯接孔后把鋼管拔出。c)往氣袋內充氣,充氣壓力達到設計要求后,即可封堵住聯接孔。d)槽孔內高聚物注漿結束后,放掉氣袋內氣體,拔出氣袋后以各再次使用。物嗇圖6布袋封孔及槽孔注漿示意圖6.6槽孔注漿6.6.2采用連派裝備向槽孔內注射雙組份膨脹性高聚物注漿材料,利用注漿導管提升裝備按設定提升速率連續提升注夕導管,漿液自下而上填滿槽孔,形成片狀高聚物防滲體,見圖6。6.6.3重復上途施工工序,注漿完成后即形成連續聯接的高聚物防滲墻,見圖7。8圖7注漿后形成的連續聯接防滲墻6.6.4施工過程中應按本標準附錄A的要求做好施工記錄。6.6.5施工安全生產除應符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標準外,還應筍合下列規定:a)機械設備安裝、拆除應由專業人員擔任,特種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b)成孔設備移位時,非操作人員不得靠近。c)注漿操作人員要配備護目鏡、防護服等必要的應護措施。6.7所有槽孔注漿完成后,應及時對高聚物防氵體頂部以上的未注漿槽孔部分進行封孔。7檢查與驗收7.1.1對防滲墻的質量檢查,可分為工方質量檢查和墻體質量檢查。工序質量檢查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墻體質量檢查在成墻后抽查。7.1.2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施技術參數、工藝方法等滿足設計要求,施工單位應進行工序質量自檢工作。7.1.3施工單位在開工前產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包括建立質量檢查機構,配備質檢人員,并制訂質量檢查制度及實施力法導。7.1.4質檢人FX槽孔建造、注漿量、注漿提升速度等各道工序的質量進行檢查與控制,并按附錄B做好記錄。7.1.5檢查墻體質量應在成墻一周后進行,檢查內容為墻體的完整性。7.1.6墻體完整性檢查方法宜采用視電阻率法或電流密度法,檢測要點見附錄C。7.1.7每個單元工程布置一個墻體質量檢測點。97.2.1高聚物防滲墻工程應進行單元工程質量評定和相關工程驗收。高聚物防滲墻應按SL223—2008規定進行單元工程質量評定和相關工程驗收。7.2.2單元工程質量評定應按隱蔽工程的要求進行,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表見附錄D。7.2.3高聚物防滲墻工程驗收應提供下列資料:a)工程竣工報告及有關圖紙;b)施工組織設計;c)施工記錄原始資料;d)質量檢查記錄;e)施工質量檢驗報告;f)單元工程評定資料。占注漿壓力嘈孔深度mm氣袋充氣壓力℃開始時間結束時間S班組長:記錄員:(規范性附錄)高聚物防滲墻工序質量評定表高聚物防滲墻工序質量評定表見表B.1。表B.1高聚物防滲墻工序質量評定表單元工程編號設計槽孔厚度設計槽孔深度設計注漿用時設計墻體密度設計提升速度成墻止積優良1.套孔偏差cm1.布(氣)袋植入深度m滿足設計布袋注3.氣袋充氣壓力MPa1.注漿流量g/s設備際定設備標定3.漿液溫度℃設備標定4.注漿用時s等于設計注漿用時5.提升速度cm/s等于設計提升速度6.注漿量k。評定人:評定日期:評定人:評定日期:(規范性附錄)高聚物防滲墻無損檢測方法要點C.1高聚物防滲墻無損檢測,可采用視電阻率法或電流密度法。C.2視電阻率法宜采用單孔測試,電流密度法宜采用雙孔測試。C.3鉆孔應滿足下列要求:a)鉆孔到防滲墻墻體的距離宜為0.2m~0.3m。b)鉆孔直徑應保證電極、電線等探測設備能夠順利施放和回收。c)鉆孔深度應超過防滲墻深度,超出量宜為2m~4m。d)應根據工程特點、設計要求和其他工作條件綜合確定鉆孔間距。e)孔壁不宜采用各種導電或絕緣管件保護,可利用泥漿或清水護壁f)單孔測試時,鉆孔宜布設在防滲墻下游;雙孔測試時,測試孔應對飾設于防滲墻兩側。C.4測試儀器可采用直流電阻率測試儀或同類設備,儀器設備主要支術指標應滿足下列要求:a)電壓測量范圍不小于±2.5V,分辨率優于10μV,情產優十±1%。b)最大供電電流不小于2A,分辨率優于0.1mA,精度優于1。c)自電補償范圍不小于±2V。d)輸入阻抗不小于10MQ。C.5外業工作應滿足下列要求:a)視電阻率法:1)應分別采用梯度電極系和電位電極系沿鉆孔自下而上各測量一遍。2)梯度電極系的電極距不宜小于鉆子葉距離的2倍;電位電極系的電極距不宜大于鉆孔到墻體的距離,但應大于鉆孔直不的2~3倍。3)測點距宜等于電位電極系的電極距。b)電流密度法:1)在防滲墻兩側的鉆孔中分別放置供電電極A、B和測量電極M、N。2)以測量電極的電極連我戶點作為測點位置,電極距可根據鉆孔距等現場條件試驗確定,宜為0.2m~1.0m。3)測點距不宜大干機距。4)宜先采用視宅阻率法檢查,發現墻體缺陷再用電流密度法驗證。C.6內業工作應滿足下列要求:a)應進行資料整,包括檢測班報整理、數據完整性和正確性檢查等。b)視電陽法應繪制深度-梯度電阻率曲線圖、深度-電位電阻率曲線圖,以及深度-梯度電阻率與電立率比值曲線圖;電流密度法應繪制深度-電流密度曲線圖。圖的比例應根據背景值確定并便子分析。1)視電阻率法:梯度電阻率應顯著大于電位電阻率,在墻底或墻體缺陷處,二者趨于一致。據此,可根據兩者比值和曲線形態判定墻體質量和墻底。C.7高聚物防滲墻無損檢測法現場記錄表見表C.1。檢測單位:檢測地點:檢測樁號:檢測最大孔/孔徑:施工時間/檢測時間:檢測儀器:m電位電流□電流密度檢測:(規范性附錄)水利水電工程土壩(堤)高聚物注漿防滲墻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表D.1水利水電工程土壩(堤)高聚物注漿防滲墻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表見表D.1。表D.1水利水電工程土壩(堤)高聚物注漿防滲墻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表項1234567891槽孔2不得小于設計深度345≥(聯接孔深度-10cm)678槽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