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001《茶文化》期末復習題庫及參照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L"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出自哪部茶學專著?〔)
A.《大觀茶論》
B.《茶經》
C.《茶錄》
D.《茶述》
答案:B
2.中國茶文化的第一種高峰是在哪個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A
3.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
A.皎然
B盧仝
C.陸羽
D.趙佶
答案:A
4.《大觀茶論》的作者是誰?
A.趙佶
B.李白
C.神農氏
D.陸羽
答案:A
5.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是?()
A.孫楚的《出歌》
B.西晉杜育的《舜賦》
C.王微的《雜詩》
D.晉宋時期的《搜神記》
答案:B
6.《神農百草》中記載了神農嘗百草中毒,吃了一種植物得以解毒,這種植物是〔)
A.北沙參
B.蓮子
C.茶葉
D.金銀花
答案:C
7."罷造龍團,唯采茶芽以進"是歷史上哪位皇帝提出的?〔)
A.朱元璋
B.趙佶
C.朱棣
D.乾隆
答案:A
8."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如下哪位學者提出的重要觀點?
A.陳文華
B.林治
C.周渝
D.吳振鐸
答案:D
9.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詩?
A.《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B.《謝木銀之舍人賜茶》
C.《飲茶歌請崔石使君》
D.《一字至七字詩?茶》
答案:A
10."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出自哪部茶學著作?
A.《大觀茶論》
B.《茶經》
C.《茶述》
D.《茶錄》
答案:C
11.飲茶歷史上一種重要的變革,由烹煮飲茶法,變成了清飲泡茶法的時期是?()
A.明清時期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A
12.茶字是由哪個中文演變出來的呢?
A.荼
B.欖
C.茗
D茶
答案:A
13.茶字萌芽于哪個朝代?
A.隋朝
B.漢朝
C.唐朝
D期朝
答案:B
14.如下不屬于烏龍茶的選項是?
A.大紅袍
B.鐵觀音
C.大葉烏龍
D.正山小種
答案:D
15.茶字確定于哪個朝代?
A.隋朝
B.漢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C
16.煮茶法的形成與是在如下哪個朝代?
A.隋朝
B.漢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C
17.黃茶的最大特點是?
A.黃湯黃葉
B.高香持久
C.綠葉紅鑲邊
D.湯色清亮
答案:A
18.哪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運用茶樹的國家?
A.日本
B.韓國
C.英國
D.中國
答案:D
19.如下幾種茶中哪種不屬于"世界著名"四大紅茶?
A.印度阿薩姆紅茶
B.祁門紅茶
C.正山小種
D.斯里蘭卡高地紅茶
答案:C
20.俗稱的烏龍茶是哪一類茶?
A清茶
B.黃茶
C.綠茶
D.花茶
答案:A
21.黑茶的干茶顏色是?
A.純黑色
B.深褐綠色
C灰色
D.紫黑色
答案:B
22.哪一類茶葉最先產生?
A.紅茶
B.綠茶
C.白茶
D.黑茶
答案:B
23.茶葉最初的運用方式是?
A.藥用
B.食用
C.飲用
D.藥食同源
答案:A
24.白茶最初是怎樣形成的?
A.綠茶制作失誤形成的
B.發酵過度
C.發酵過輕
D.偶爾發現的白葉茶樹采摘而成的茶
答案:D
25.鐵觀音的家鄉是哪里?
A.安徽
B.安溪
C.安陽
D.鞍山
答案:B
26.藏族同胞特色調飲飲茶方式是?
A.三道茶
B.奶茶
C.酥油茶
D.鹽茶
答案:C
27.如下哪位歷史人物與酥油茶有著重大關系呢?
A.太平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趙飛燕
答案:B
28.高檔綠茶,尤其是芽葉細嫩的名茶,合用多少度水溫沖泡?
B.沸水
度左右
度左右
答案:C
29.哪一種朝代紫砂茶具開始出現的呢?
A.秦朝
B.魏晉南北朝
C.宋朝
D.唐朝
答案:C
30.如下哪項不屬于泡茶三要素?
A.茶葉用量
B.泡茶水溫
C.沖泡時間
D.茶壺質地
答案:D
31.我們平常飲用綠茶適合用什么器皿?
A.塑料杯
B.金杯
C.鐵碗
D.玻璃杯
答案:D
32.擂茶是哪一類人的特色飲茶方式?
A.客家人
B.傣族人
C.錫伯族人
D.藏族人
答案:A
33.白族特色的調飲飲茶方式是?
A.三道茶
B.奶茶
C.竹筒茶
D.鹽茶
答案:A
34.我們常說的飲茶方式除了清飲尚有哪種?
A.調飲
B.煮茶
C.煎茶
D.吃茶
答案:A
35.在哪一時期的陶瓷茶具明顯取代了過去的金屬、玉制茶具?
A.秦朝
B.魏晉時期
C.唐宋時期
D.明清時期
答案:C
36.現今飲茶取水要點中,如下選項說的不對的的選項是?
A.泡茶用水最佳要"活”
B.泡茶用水最佳要"甘"
C.泡茶用水最佳要"清"
D.泡茶用水最佳要是南零泉水
答案:D
37.烏龍茶合用多少度水溫沖泡?
度沸水
度左右
度左右
答案:A
38.茶馬古道最初的重要作用在于哪首先?
A.運送絲綢
B.運送大米
C.茶馬互易
D.運送金銀
答案:C
39.茶馬古道有幾條主線?
條
條
條
D.諸多條
答案:B
40.文成公主與如下選項中哪項最為緊密?
A.奶茶
B.酥油茶
C.紅茶
D.青茶
答案:A
41.古代的茶稅和榷茶最初始于哪個朝代?
A.秦朝
B.南北朝
C期朝
D.唐朝
答案:D
42.鴉片戰爭與哪種茶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A.紅茶
B.黃茶
C.綠茶
D.黑茶
答案:A
43.詩人朱星諸所題六言詩一首:
“洛下備羅案上,松陵兼列徑中,總待新泉治火,相從栩栩清風。"如下畫中題了此詩的是
哪一幅?
A.《蕭翼賺蘭亭圖》
B.《山窗清供》
C.《事茗圖》
D.《調琴啜茗圖卷》
答案:B
44.如下選項中不屬于《大觀茶論》概括的茶道精神是?
A.致靜
B放清
C.導和
D.修身
答案:D
45.如下選項中,描述唐太宗為了得到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寫的書法真跡,派謀士蕭翼從辯
才和尚手中騙取真跡的故事的著名茶畫是哪一幅?
A.《蕭翼賺蘭亭圖》
B.《山窗清供》
C.《事茗圖》
D.《調琴啜茗圖卷》
答案:A
46.初次在詩中提出"茶道"一詞的作者是誰?
A.陸羽
B.神農氏
C.皎然
D.李白
答案:C
47.《七碗茶歌》的作者是誰?
A盧仝
B.李白
C.李商隱
D.皎然
答案:A
48.我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簡介茶的第一部專著是什么?
A.《大觀茶論》
B.《神農本草》
C.《茶經》
D.《天工開物》
答案:C
49.歷史上有名的寶塔茶詩的作者是?(詩中提到"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
A.李白
B.白居易
C盧仝
D.元稹
答案:D
50.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的著作是哪一部?
A.《大觀茶論》
B.《茶經》
C.《齊民要術》
D.《夢溪筆談》
答案:B
51.《山窗清供》的作者是誰?
A.朱星諸
B.陸羽
C.薛懷
D.皎然
答案:C
52.唐伯虎自作題詩:"平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的畫是哪一
幅?
A.《蘭亭序》
B.《山窗清供》
C.《事茗圖》
D.《調琴啜茗圖卷》
答案:C
53."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這首詩出自蘇軾的哪首詩呢?
A.《行香子》
B.《水調歌頭》
C.《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
D.《試院煎茶》
答案:D
54.周昉是唐代著名仕女畫家,擅長體現貴族婦女、肖像和佛像,如下作品中哪一種是其
所畫的與茶有關的畫作?
A.《調琴啜茗圖卷》
B.《簪花仕女圖》
C.《執扇仕女圖》
D.《仕女圖》
答案:A
55.《大觀茶論》的作者是誰?
A.宋徽宗
B.明太祖
C.陸羽
D.皎然
答案:A
56.我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寫的茶書是哪一部?
A.《神農本草》
B.《大觀茶論》
C.《周易》
D.《舜賦》
答案:B
57.《茶經》的作者是誰?
A.宋徽宗
B.明太祖
C.陸羽
D.皎然
答案:C
58.陳韻是指通過陳化處理的哪種茶所產生出來的獨特韻味?
A.鐵觀音
B.毛尖
C.普洱茶
D.烏龍茶
答案:C
59.黃山毛峰茶所透出的茶韻是什么?
A.巖韻
B.幽韻
C.冷韻
D.雅韻
答案:C
60."巖韻"是指烏龍茶中的哪一茶種所具有的醇厚的感覺?
A.嶺頭單機
B.武夷巖茶
C.羅漢沉香
D奇蘭
答案:B
61.茶韻中的韻味是按照什么而分的?
A.氣味
B.味道
C.形狀
D.茶葉的特質
答案:D
62.午子綠茶的茶韻是什么?
A.幽韻
B雕韻
C.冷韻
D.巖韻
答案:A
63."東方美人茶"實際上是如下哪種茶?
A.白毫烏龍茶
B.凍頂烏龍茶
C.安徽鐵觀音
D.普洱茶
答案:A
64.茶韻中有音韻、巖韻、雅韻、冷韻、幽韻與?
A.陳韻
B.香韻
C.味韻
D.形韻
答案:A
65.茶韻中音韻是指什么?
A.茶葉的聲音
B.泡茶的聲音
C.鐵觀音的觀音韻
D.烏龍茶的韻味
答案:C
66.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中的仙山靈草濕行云,其中靈草是指什么?
A.茶芽
B.靈芝
C.金銀花
D.野菊花
答案:A
67.西湖龍井的獨特韻味是什么?
A.香韻
B.冷韻
C.形韻
D.雅韻
答案:D
68.自從哪個朝代開始,茶禮被引入了老百姓的平常生活之中?
A.唐朝
B.宋朝
C.明清
D.現代
答案:C
69.榮西禪師寫了一本茶學著作,是如下哪一部呢?
A.《茶養生記》
B.《茶錄》
C.《茶述》
D.《問茶》
答案:A
70.如下與茶有關的養生思想,哪一項不屬于道家提出的呢?
A.尊人
B.虛無
C.貴生
D.無己
答案:B
71.哪位古代茶人茶性的體驗為"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力致和"?
A.趙佶
B.陸羽
C.裴汶
D.皎然
答案:C
72.如下哪個選項不屬于佛教認為的茶的三德呢?
A.提神
B.有益靜思
C.協助消化
D.讓人忘掉凡塵一切
答案:D
73.如下選項中,那一項是道家為了要在茶道抵達“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靜
法門?
A.尊人
B.貴生
C.坐忘
D.無己
答案:C
74.茶道一詞是由誰首先提出來的?
A.皎然
B.陸羽
C盧仝
D.榮西禪師
答案:A
75.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括了哪三個層次?
A.物質、行為、精神
B.自身、他人、社會
C.天、地、人
D.你、我、他
答案:A
76.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理帶到日本的僧人是誰?
A.玄奘
B.最澄
C.皎然
D.榮西禪師
答案:D
77.第一種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人是誰?
A.玄奘
B.最澄
C.鄭和
D.皎然
答案:B
78.中華民族的“國飲"是指?
A.水
B.酒
C.牛奶
D.茶
答案:D
79.紅茶在哪一時期傳入英國?
世紀
世紀
世紀
世紀
答案:A
80.茶與茶文化向國外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時期?
A.公元三至四世紀
B.公元四至五世紀
C.公元五至六世紀
D.公元六至七世紀
答案:B
81.我國近代的茶文化復蘇是在哪一時期?
A.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B.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C.上個世紀七十年代
D.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答案:A
82.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哪一地區?
A.美洲
B.歐洲
C.西亞
D.中亞
答案:D
83.目前哪個國家是世界上產茶量最多的國家?
A.中國
B.日本
C.印度
D.美國
答案:B
84.極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哪里?
A.中國
B.阿根廷
C.印度
D.英國
答案:A
85.日本正宗茶道是誰創立的呢,并提出"和靜清寂”的茶道精神?
A.最澄
B.千利休
C.榮西禪師
D.陸羽
答案:B
86.目前的日本茶道分為兩種,一種是煎茶道,另一種是?
A.煮茶道
B.點茶道
C.抹茶道
D.蒸青茶道
答案:C
87.世界三大飲料是指?
A.咖啡、可可、茶
B.咖啡、可樂、牛奶
C.茶、可樂、牛奶
D.茶、純潔水、牛奶
答案:A
二、多選題
88.中國的茶道精神融合了哪些文化之精髓?
A.伊斯蘭教文化
B.儒家文化
C.道家文化
D.佛家文化
答案:BCD
89.飲茶的來源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眾說紛紜,大體說來,有哪幾種觀點?
A.三國說
B.先秦說
C.西漢說
D.魏晉說
答案:ABCD
90.自茶被飲用之后,也就啟動了茶文化的歷史,兩晉南北朝是茶文化醞釀形成時期,此
后,經歷了哪幾種發展階段呢?
A.隋唐五代
B.宋代
C.明清
D.現代
答案:ABCD
91.如下選項哪些不屬于我們常說的六大茶類?
A.黃茶
B.灰茶
C.白茶
D.花茶
答案:BD
92.如下哪些選項體現了《大觀茶論》中強調茶的精神和美學?
A.清
B.和
C.烈
D.韻
答案:ABD
93.如下文獻哪部提到了茶?
A.嬌女詩
B.雜詩
C.苑賦
D.出歌
答案:ABCD
94.如下屬于烏龍茶的選項是?
A.大紅袍
B.鐵觀音
C.大葉烏龍
D.正山小種
答案:ABC
95.茶葉的運用經歷了哪幾種階段?
A.粥茶法
B.餅茶煮茶法
C.研膏團茶點茶法
D.散茶泡茶法
答案:ABCD
96.如下選項中屬于茶的別稱的是哪些?
A.橫
B.裝
C.茗
D.萍
答案:ABCD
97.如下幾種茶中哪種屬于"世界著名"四大紅茶?
A.印度阿薩姆紅茶
B.祁門紅茶
C.大吉嶺紅茶
D.斯里蘭卡高地紅茶
答案:ABCD
98.如下選項與鴉片戰爭有關的是?
A.茶葉
B.鴉片
C.絲綢
D.大米
答案:AB
99.泡茶三要素有哪些?
A.茶葉用量
B.泡茶水溫
C.沖泡時間
D.茶壺質地
答案:ABC
100.白族三道茶中的"三道"分別是指什么?
A.“苦茶"
B.“糖茶”
C."回味茶"
D."得道茶"
答案:ABC
101.紫砂茶具泡茶特點是什么?
A.有特殊的香味
B.泡茶無熟湯味
C.能保真香
D.傳熱慢不燙手
答案:BCD
102.現今飲茶取水要點中,如下選項施法對的的選項是?
A.泡茶用水最佳要"活"
B.泡茶用水最佳要"甘"
C.泡茶用水最佳要"清"
D.泡茶用水最佳要"輕"
答案:ABCD
103.我們常說的飲茶方式有哪幾種?
A.清飲
B.調飲
C.煮茶
D.煎茶
答案:AB
104.竹筒香茶是哪幾家少數民族習慣的飲茶方式?
A.傣族
B.藏族
C.拉祜族
D.壯族
答案:AC
105.通過茶馬古道運送的貨品有哪些?
A.茶葉
B.馬匹
C.內地土特產
D.布匹、五金、日用百貨等
答案:ABCD
106.如下選項中可以體現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的是?
A.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B.茶馬古道增進了藏區社會的城鎮化發展
C.茶馬古道增進了藏族與漢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D.茶馬古道擴張了內地的領土面積
答案:ABC
107.如下哪個朝代波及到了茶稅?
A.唐代
B.秦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ACD
108.如下選項中《大觀茶論》概括的茶道精神是?
A.致靜
B.致清
C.導和
D.韻高
答案:ABCD
109.如下藝術作品中,與茶有關的是?
A.《蕭翼賺蘭亭圖》
B.《山窗清供》
C.《事茗圖》
D.《仕女圖》
答案:ABC
110.如下詩中,哪首寫到了茶?
A.《走筆謝夢諫議寄新茶》
B.《飲茶歌消崔石使君》
C.《寒夜》
D.《試院煎茶》
答案:ABCD
111.《茶經》的特點如下有哪些?
A.世界現存最早簡介茶的專著
B.世界現存最全面簡介茶的專著
C.世界現存最完整簡介茶的專著
D.從養生角度簡介茶的專著
答案:ABC
112.明代突出的茶藝思想有哪些?
A.主張茶禪一味
B.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
C.茶人友愛、友好的思想深深影響各階層民眾
D.茶不是一種大眾化的飲品,而是一種高雅的情懷
答案:BC
113.如下選項中屬于茶韻的是?
A.陳韻
B.香韻
C.音韻
D雅韻
答案:ACD
114.如下與東方美人茶有關的是?
A.小綠葉蟬
B.祁門紅茶
C.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D.膨風茶
答案:ACD
115.西湖龍井的雅韻是指?
A.色綠
B.香郁
C.味甘
D.形美
答案:ABCD
116.道家提出的與茶有關的養生思想有哪些?
A.尊人
B.虛無
C.貴生
D.無己
答案:ACD
117.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括了哪三個層次?
A.物質
B.行為
C.天地
D.精神
答案:ABD
118.如下哪個選項屬于佛教所指的茶的三德?
A.提神
B.有益靜思
C.協助消化
D.讓人忘掉凡塵一切
答案:ABC
119.唐朝時茶人裴汶對茶性的總結有哪些?
A.其性精清
B.其味淡潔
C.其用滌煩
D.其功致和
答案:ABCD
120.世界三大飲料是指哪些飲品?
A.牛奶
B.咖啡
C.可可
D.茶
答案:BCD
121.千利休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了怎樣的茶道精神?
A.清
B.靜
C.和
D.寂
答案:ABCD
122.目前的日本茶道分為兩種,分別是?
A.煮茶道
B.點茶道
C.抹茶道
D.煎茶道
答案:CD
三、判斷題
123.晉宋時期的《搜神記》、《神異記》等志怪小說集、孫楚的《出歌》、張載的《登成都
白菟樓》、左思的《嬌女詩》、王微的《雜詩》是初期的涉茶詩。
答案:錯誤
124.《大觀茶論》的作者是宋徽宗趙佶。
答案:對的
125.陸羽是中華茶道的開拓者之一,他《飲茶歌消崔石使君》詩中提出:"一飲滌昏寐”,
"再飲清我神","三飲便得道","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徒自欺","孰知茶道全爾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答案:錯誤
126.明清時代出現了一種飲茶文化的巨大變革,那就是從唐宋時代的烹煮飲茶法,變成了
清飲泡茶法。
答案:對的
127.現今流行的六大茶類都是在唐朝基本形成的。
答案:錯誤
128.張載的《登成都白菟樓》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
答案:錯誤
129.茶一開始是被人們食用的,飲用在食用的基礎上形成,茶的運用方式也就是飲用和食
用。
答案:錯誤
130.《七碗茶詩》的作者是唐代詩僧皎然。
答案:錯誤
131.唐代裴汶《茶經》指出:“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清、淡、和
是茶的品性和功用。
答案:錯誤
132.飲茶的來源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眾說紛紜,大體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魏
晉說。
答案:對的
133.我們目前所喝的白茶,是指偶爾發現的白葉茶樹采摘而成的茶。
答案:錯誤
134.烏龍茶,又稱為青茶,是半發酵茶類的總稱。青茶介于綠茶、紅茶之間,先是紅茶制
法,再按綠茶制法,從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答案:錯誤
135.煮茶法的形成與流行是在唐代,茶開始走進尋常百姓,飲茶不再是官宦貴族的特權專
享。
答案:對的
136.在明代之前,人們生產制作的茶所有是紅茶,其他的幾類茶均是在紅茶之后產生的。
答案:錯誤
137.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運用茶樹的國家,茶樹最早原產于中國的云南和中原地
區。其中云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左右。
答案:錯誤
138.在制茶的過程中,人們通過不一樣的制造工藝,制成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性不
一樣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花茶、白茶、紅茶、青茶。
答案:錯誤
139.目前的茶字,萌芽于漢代,確定于唐代。它是由荼字演變兒來的,荼字此前身兼二職,
即指一種野菜,又指茶葉。
答案:對的
140.茶最初的運用方式重要是藥用和食用。當時人們是生嚼茶葉來解毒治病。
答案:對的
141.青茶與鴉片戰爭的爆發有著重要關聯。
答案:錯誤
142.在唐代,煮茶法逐漸過渡到點茶法。人們逐漸重視茶葉原有的色香味,調味品逐漸減
少。出現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類生產由茶餅為主趨向以散茶為主。
答案:錯誤
143.我國的不一樣地區、不一樣民族有著不一樣的飲茶習俗,其中比較著名的尚有客家擂
茶。擂茶是中國茶文化中一種較古老的吃茶措施。
答案:對的
144.以飲茶時與否添加其他佐料來辨別的話,就只有兩種飲用方式:即"清飲法"和"調飲
法"。
答案:對的
145.泡茶用水最佳選"活"、"甘"、"清"、"輕"之水,就是說水品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
質要清凈,水質為軟水。
答案:對的
146.白族三道茶的第一道茶為“清甜之茶",它寓意是客人進門要先嘗茶之"清甜"。
答案:錯誤
147.泡茶三要素:第一是茶葉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
答案:對的
148.明清時期,陶瓷茶具明顯取代過去的金屬、玉制茶具,這與明清陶瓷工藝生產的發展
直接有關。
答案:錯誤
149.喝酥油茶是藏族同胞一種獨特的風俗。藏族同胞有句俗語說的好,寧可三日無糧,不
可一日無茶。
答案:對的
150.”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
只八分耳。”這是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提到的。
答案:對的
151.泡飲時,取茶葉入茶壺、茶杯,開水沖泡,留下茶渣不食,進入完全的"調飲法"。而
清代則愈加普及和發展了調飲法。
答案:錯誤
152.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成,屬陶器茶具的一種。紫砂茶具起始于秦,盛于明清,流傳
至今。
答案:錯誤
153.文成公主進藏和親不僅讓唐、吐蕃兩個王朝保持了一百年的和平、給吐蕃帶去了先進
的生產方式;還是茶葉歷史上的一次重要傳播。
答案:對的
154.茶馬古道的線路有且只有一條,目前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其往日的光輝了。
答案:錯誤
155.鴉片戰爭與綠茶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淵源。
答案:錯誤
156.所謂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路,只限于茶馬互易。
答案:錯誤
157.古代的茶稅和榷茶〔茶葉專賣)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為了平息兵變,增長軍
餉,開始對茶征稅,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茶稅。
答案:對的
158.對于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馬古道功不可沒。茶馬貿易的興起使大量
藏區商旅、貢使有時機深入祖國內地;同步,藏傳佛教也是伴伴隨茶馬古道的千年歷程逐
漸向內地滲透。
答案:對的
159.《調琴啜茗圖卷》,為宋代的周昉所畫,周昉是宋代著名仕女畫家,擅長體現貴族婦女、
肖像和佛像。宋代飲茶之風已相稱普及,從此畫中的仕女聽琴品茗可以反應出宋代茶飲之
風的流行,闡明品飲茗茶已成為當時貴族風雅生活的一部分。
答案:錯誤
160.宋代詩人杜耒的有首名詩《寒夜》,把寒夜飲茶的境界做了精到獨絕的描述。
答案:對的
161.《茶經》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是唐代陸羽所著,公元780年問世。此書奠定了中
國茶道文化的基礎,陸羽也因此被后世譽為茶圣。
答案:對的
162.明代的茶藝思想,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哲學思想加深,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
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間俗飲不停發展,茶人友愛、友好的思想深深影響各階層民眾。
答案:對的
163.宋徽宗時期,茶文化昌盛,宋徽宗本人不僅嗜茶、愛茶,還對茶學有很深入的研究,
并親自他撰寫了《大觀茶論》,這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寫的茶書。
答案:對的
164.唐代閻立本所繪的《蕭翼賺蘭亭圖》,畫面描述的就是唐太宗為了得到晉代書法家王
羲之寫的《蘭亭序》,派謀士蕭翼從辯才和尚手中騙取真跡的故事。
答案:對的
165.《茶經》極有見地,他在序中寫道:"至假設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
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
得而好尚矣。"
答案:錯誤
166.唐代詩人元稹,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因此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茶
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
答案:對的
167.《大觀茶論》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總結唐代及唐代此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業著作,
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
答案:錯誤
168."我今貧病長苦饑,分無玉碗捧蛾眉。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桃行相隨。”是李白在
《試院煎茶》中描繪的詩句。
答案:錯誤
169.歷代茶詩中,最為出名的當屬唐代盧仝的《飲茶歌消崔石使君》,和皎然的《走筆謝
夢諫議寄新茶》[又稱《七碗茶詩》)。
答案:錯誤
170.唐伯虎畢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他愛茶,品茗寫茶畫茶,《事茗圖》是他茶畫
中一幅體現明代茶文化的名作。
答案:對的
171.宋徽宗從文化角度對茶道精神進行了高度概括,并把茶道精神概括為"致清、導和、
韻高、致靜”八個字,較為全面而精確地揭示了中國茶道精神的本質,茶道精神也是他在我
國歷史上初次提出的。
答案:錯誤
172.盧仝,唐代詩人,號玉川子,濟源(今河南)人。盧仝畢生愛茶成癖,被后人尊為茶
中亞圣。
答案:對的
173.清代畫家朱星諸的《山窗清供》圖,這幅畫可以說是別有韻味,尚有一首詩是五代胡
嶗的詩句:"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另有一首詩人薛懷所題的六言詩:“洛下備
羅案上,松陵兼列徑中,總待新泉治火,相從栩栩清風。"
答案:錯誤
174.六安瓜片其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
水芙蓉,栩栩如生,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故而以"雅韻"稱之。
答案:錯誤
175.冷韻所指"輕香冷韻狀元茗”,這也就是太平猴魁茶所透出的茶韻。
答案:錯誤
176.音韻即指大紅袍的觀音韻。是大紅袍好茶的品質和特性的象征
答案:錯誤
177.戲作小詩君莫笑,歷來佳茗似佳人。是蘇軾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詩中所述
的詩句。
答案:對的
178.我們所說的幽韻則特指午子綠茶的茶韻。
答案:對的
179.普洱茶的陳香明顯濃郁,甘冽純粹,"氣感"較強,冷嗅陳香悠長,是一種獨特的陳韻。
答案:對的
180.東方美人茶即是洞頂貴妃茶。
答案:錯誤
181.楚云散盡,燕山飛雪,江湖歸夢,從此祛機。是黃庭堅寫的一首與茶有關的詩。
答案:對的
182.世人總結,茶韻中有音韻、巖韻、陳韻、雅韻、冷韻、幽韻之分。
答案:對的
183."巖韻"是指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品種所具有的"巖骨花香"、俗稱"巖石味",是一種味
感尤其醇厚而能長留口中、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又稱"茶底硬"。
答案:對的
184.最澄的茶學著作《茶養生記》,從養生角度出發,簡介茶乃養生妙藥,延齡仙術并傳
授我國宋代制茶措施及泡茶技術,并自此有了"茶禪一味"的說法。
答案:錯誤
185.道家學說為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步,還提供了
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尊人和貴生、坐忘和無己的養生思想。
答案:對的
186.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理帶到日本的僧人,是宋代從中國學成歸去的最澄(1141-
1215)?
答案:錯誤
187.諸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當作忘卻紅塵煩惱,逍遙享樂的一大樂事。對此,道教南宗五
祖之一的陳楠[泥丸),在《水調歌頭?詠茶》一詞中描述得很妙。
答案:錯誤
188.茶人們習慣于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
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假如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
為"天人合一"。
答案:錯誤
189.正由于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中國茶人心里充斥著對大
自然的無比熱愛。
答案:對的
190.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中國茶道把"靜"視為"四諦"之一。
答案:對的
191.佛教認為,茶有三德:一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靜思;二是協助消化,整日打座,
輕易積食,飲茶可以助消化;三是使人不思淫欲。
答案:對的
192.茶即是一種中正平和之物,通過煮茶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茶能消除人的煩惱。唐
人裴汶對茶性的體驗為"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
答案:對的
193.茶道一詞是陸羽提出的,他在《飲茶歌道崔石使君》一詩中初次提出的。
答案:錯誤
194.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括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
答案:對的
195.早在南北朝此前更早的時期,茶就被用在祭禮之上。陸羽甚至認為,在進行茶道時,
“二十四器缺一,則茶廢矣。
答案:對的
196.“天人合一〃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
答案:錯誤
197.自從唐代茶圣陸羽首開中國茶道之先河,茶道一直是中國茶文化的關鍵內容。
答案:對的
198.第一種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是日本留學僧人千利休。他于公元8將
茶種帶回日本。
答案:錯誤
199.目前,全世界綠茶的消費量占到茶葉消費總量的75%,是世界上飲茶的絕對主流。
答案:錯誤
200.榮西帶回了中國的飲茶文化和茶籽,后來又有最澄禪師來到宋朝時的中國學禪。
答案:錯誤
201.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地區。
答案:對的
202.十六世紀末,最澄繼承、汲取日本歷代的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
"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并一直傳承至今,被視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答案:錯誤
203.英式紅茶的品飲有兩種:一是加入牛奶和糖的調飲法,一是不加佐料的清飲法。
答案:對的
204.韓國的茶禮也源于中國古代的茶文化。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普及韓國,并流
行于廣闊民間,因而茶文化也成為韓國老式文化的一部分。
答案:對的
205.茶與茶文化向國外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至五世紀,即南北朝時期
答案:對的
206.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伴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茶文化才得以逐漸的
恢復與發展。
答案:對的
207.馬黛茶是韓國的一大特產。
答案:錯誤
208.目前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煎
茶道。
答案:錯誤
四、簡答題
我國歷史上茶文化的三個高峰期及其特性。
答案:我國歷史上茶文化的三個高峰期分別出目前唐代、宋代及明清時期三個時期。其特
性為,唐代文化發達,宗教昌盛,尤其是陸羽《茶經》的問世,終于使得茶文化在唐代成
立,并在中晚唐形成了中國茶文化的第一種高峰。宋代時期,宋太祖設置茶事機關,茶儀
已成禮制,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點茶法即是在宋代這一時期成熟完善并得以流行開來。
明清時代,由于茶的"改團茶為散茶"及清飲泡茶法的形成與流行,從唐宋時代的烹煮飲茶
法到明朝的清飲泡茶法,乃是飲茶歷史上劃時代的大變革,到了清代,中國的茶文化發展
愈加深入。飲茶更為平民化、更為普及,形成了中國茶文化的第三個高峰。
簡述茶的來源與發展
答案:茶的飲用是在食用、藥用的基礎上形成的,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
要晚某些。有關飲茶的來源大體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魏晉說。
簡述茶文化的來源與發展
答案:自茶被飲用之后,也就啟動了茶文化的歷史,兩晉南北朝是茶文化的醞釀形成時期。
此后,經歷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發展階段,以至現代五個時期。
簡述黑茶是怎樣產生的
答案:黑茶的制造始于明代中葉。綠茶在制作過程中葉量過多、火溫低,就使葉色變為近
似黑色的深褐綠色,或者是以綠毛茶堆積后發酵,渥成黑色,這就產生了黑茶。
請問飲茶方式經歷了哪些轉變?
答案:茶最初的運用方式重要是藥用和食用,茶的飲用則是在藥用和食用的基礎上產生的。
煮茶法的形成與流行是在唐代。在宋代煮茶法逐漸過渡到點茶法。到了明代,蒸青散茶大
為盛行,烹茶措施也由本來的煎煮為主逐漸向沖泡為主發展,即用沸水直接沖泡茶葉飲用,
這種清飲的方式一直流傳至今,是茶葉飲用的最重要方式。
簡述六大茶類
答案:在制茶的過程中,人們通過不一樣的制造工藝,制成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性
不一樣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青茶.
簡述煮茶法的意義。
答案:煮茶法的形成與流行是在唐代,茶走向尋常百姓,飲茶不再是官宦貴族的特權專享。
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時人視茶為“越眾而獨高",是我國茶葉文化的一大飛躍。此時,對
茶和水的選擇、烹煮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逐漸形成了茶道
簡述清飲法和調飲法。
答案:清飲就是直接用沸水沖泡茶,在茶中不加其他任何調味品,追求茶的真香實味,品
嘗茶的原汁原味。調飲是一種古老的、老式的飲茶方式,即在茶中添加生姜、芝麻、鹽、
香料等佐料,煎煮后飲用。粥茶法、煮茶法均屬于調飲法。
簡述泡茶三要素。
答案:第一是茶葉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茶葉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壺中放
合適分量的茶葉;泡茶水溫就是用合適溫度的開水沖泡茶葉;沖泡時間包具有兩層意思,
一是將茶葉泡到合適的濃度后倒出開始飲用,二是指有些茶葉要沖泡多次,每次需要泡多
少時間。
請問茶具大概有哪些分類。
答案:概括地來說,自古以來,茶具大體可分為初期的金、銀、玉制茶具,陶瓷茶具及紫
砂茶具、竹木茶具和漆器茶具幾類。
簡要說下茶馬古道的重要歷史意義。
答案:1茶馬古道是個漢、藏民族關系和民族團結的象征和紐帶
2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3茶馬古道增進了藏區社會的城鎮化發展。
4茶馬古道增進了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請簡樸講講文成公主與茶的故事。
答案:文成公主進藏時攜帶了大量工匠和物資,她十分喜歡品茗,隨行帶了許多各色名茶
來到西藏。公主不習慣藏族飲食習慣,就把牛羊奶與奶茶融在一起飲用,在品茗時加上某
些奶和糖,這就是最初的奶茶。人們很快的效仿起文成公主的這種做法來,逐漸形成了目
前的藏族奶茶。文成公主進藏不僅讓唐、吐蕃兩個王朝保持了一百年的和平、給吐蕃帶去
了先進的生產方式;還是我們茶葉歷史上一次重要傳播。
茶經的重要意義。
答案:《茶經》是唐代陸羽所著,公元780年問世,它是我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
最全面簡介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此書奠定了中國茶道文化的基礎,
陸羽也因此被后世譽為茶圣。《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總結唐代及唐代此前有關茶事的
綜合性茶業著作,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茶經》首開中國茶道之先河,被盛贊為
茶業的開創之功,大大推進了唐代飲茶之風的普及,并增進了后世茶文化的發展與繁華。
大觀茶論的重要意義。
答案:《大觀茶論》從側面反應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為
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寶貴的文獻資料。自問世以來,《大觀茶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非
常巨大,不僅積極增進了中國茶業的發展,同步極大地推進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使得宋
代成為中國茶文化的重要時期。
列舉四個茶詩名稱及其作者。
答案:晉代杜育的《舜賦》
唐代皎然的《飲茶歌消崔石使君》唐代盧仝的《走筆謝夢諫議寄新茶》,唐代李白的《答
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唐代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北宋蘇東坡的《試院煎茶》
南宋杜耒的《寒夜》
簡述巖韻
答案:巖韻”是指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品種所具有的"巖骨花香"、俗稱"巖石味",是一種味
感尤其醇厚而能長留口中、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又稱"茶底硬"。"巖韻"是生長在礫質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相機防抖技術與光學補償考核試卷
- 漁業資源養護項目效益評估方法考核試卷
- 癲癇的護理查房參考
- 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的飲食護理
- 客戶培訓軟件使用操作指南
- 二戰之前的學前教育
- 幼兒園中班微課程:紙的奇妙世界
- 2025設備租賃的合同模板范本
- 2025屆山東省齊魯名校高三下學期聯考(四)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橋梁建設工程合同(橋面、護欄)
- 多模態視域下北京市核心區語言景觀研究
- 《單軸面筋脫水機設計報告(論文)》
- 內分泌系統 腎上腺 (人體解剖生理學課件)
- GPS靜態數據觀測記錄表
- 山西省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登記表
- 軟件項目周報模板
- 著名中醫婦科 夏桂成教授補腎調周法
- VSM(價值流圖中文)課件
- 考古發掘中文物的采集與保存課件
- 人工氣道的護理劉亞課件
- 專業技術人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