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2課偉大的歷史轉折》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始的重要會議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十一屆三中全會D.中共十二大2、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戰略決策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A.將國家的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B.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開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D.設立經濟特區3、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步驟是: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對外開放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4、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的一種旨在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性的經濟政策是:A.計劃經濟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經濟特區政策D.指令性計劃5、關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下哪項描述是不正確的?A.會議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B.會議決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C.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全面撥亂反正D.會議直接制定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6、鄧小平在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被稱為?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C.《論十大關系》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7、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A.確立鄧小平為黨的核心B.實行改革開放政策C.制定“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D.完成文化大革命8、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發展集體經濟C.改善農村基礎設施D.增加國家糧食儲備9、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決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下哪一項不是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A.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B.決定將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C.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政策D.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0、在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以下哪一項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成果之一?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B.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C.開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設立上海浦東新區11、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新的時期被稱為什么?A.改革開放時期B.社會主義建設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D.計劃經濟時期12、以下哪項不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A.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一國兩制”政策13、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為了調整國民經濟結構,提出了以下哪個方針?A.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B.以重工業為核心,輕工業為輔助C.以科技教育為先導,全面發展D.以市場經濟為導向,計劃經濟為補充14、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會議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15、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是______。A.中國人民解放軍介入越南戰爭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6、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實行的一項重要政策是______。A.經濟特區政策B.對外開放政策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計劃經濟體制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78年11月24日,小崗村18位村民在“大包干”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這份契約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新紀元。材料二:從1979年開始,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逐步放開對商品和市場的管制,引入市場機制,促進經濟發展。材料一中提到的“大包干”是指什么?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開放政策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第二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主要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及其影響。第三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境,同時國際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擺脫困境,中國開始尋求改革開放的道路。材料二: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結合材料,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背景及其意義。第四題: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作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材料二: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國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述我國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和取得的成果。《第22課偉大的歷史轉折》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始的重要會議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十一屆三中全會D.中共十二大答案:C解析: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召開,這次會議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是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志。2、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戰略決策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A.將國家的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B.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開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D.設立經濟特區答案:D解析: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將國家的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等重大決策,但設立經濟特區的具體措施是在之后逐步實施的,不是在這次會議上直接決定的。經濟特區的設立是在1980年開始的,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成為首批經濟特區。3、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步驟是: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對外開放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答案:A解析: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步驟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正確答案是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之后逐步推開的。C.對外開放是在農村改革取得成效后逐步展開的。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后的重要事件,但不是改革開放的第一步驟。4、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的一種旨在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性的經濟政策是:A.計劃經濟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經濟特區政策D.指令性計劃答案:C解析: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了一種旨在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性的經濟政策是經濟特區政策。通過設立經濟特區,如深圳、珠海等,進行改革開放的先行試驗,吸引外資,推動經濟發展。這種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正確答案是C.經濟特區政策。A.計劃經濟是改革開放前我國的主要經濟體制。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針對農村的政策。D.指令性計劃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方式。5、關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下哪項描述是不正確的?A.會議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B.會議決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C.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全面撥亂反正D.會議直接制定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答案:D解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實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會議,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開始了全面的撥亂反正。但是,直接制定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并不是在這次會議上完成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逐步明確和完善的,特別是在1992年的十四大上才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6、鄧小平在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被稱為?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C.《論十大關系》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答案:A解析:1978年底,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實際上成為了隨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對于推動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選項B是1978年全國范圍內展開的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核心口號;選項C是毛澤東于1956年4月所作的報告;選項D則是毛澤東在1957年所作的報告,因此這些都不是鄧小平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題目。7、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A.確立鄧小平為黨的核心B.實行改革開放政策C.制定“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D.完成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目的是決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選項A、C、D都不符合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因此,正確答案是B。8、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發展集體經濟C.改善農村基礎設施D.增加國家糧食儲備答案:A解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的一項重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將土地承包給農民個體,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選項B、C、D雖然也與農村發展有關,但不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目的。因此,正確答案是A。9、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決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下哪一項不是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A.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B.決定將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C.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政策D.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答案:D解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1978年底召開,標志著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這次會議作出了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將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確立改革開放政策等重大決策。而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在后來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因此選項D不符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10、在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以下哪一項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成果之一?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B.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C.開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設立上海浦東新區答案:D解析:鄧小平于1992年的南方談話為中國改革開放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一系列新的開放措施。設立上海浦東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新窗口,正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重要事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發生在2001年,不在鄧小平南方談話直接影響的時間范圍內;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在1970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則始于1978年左右,早于南方談話。因此,正確答案為D。11、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新的時期被稱為什么?A.改革開放時期B.社會主義建設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D.計劃經濟時期答案:A解析: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即改革開放時期。其他選項分別是不同的歷史時期,與此次會議后中國進入的新時期不符。12、以下哪項不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A.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一國兩制”政策答案:D解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而“一國兩制”政策是指針對香港、澳門的特別行政區制度,是改革開放的一部分,但不是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選項A、B、C都是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13、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為了調整國民經濟結構,提出了以下哪個方針?A.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B.以重工業為核心,輕工業為輔助C.以科技教育為先導,全面發展D.以市場經濟為導向,計劃經濟為補充答案:A解析:在改革開放的早期階段,中國面臨著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因此,黨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方針,旨在通過穩定和發展農業生產來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進步。這個方針反映了當時國家對于解決溫飽問題和奠定工業化基礎的重視。14、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會議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答案:B解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這次會議不僅糾正了之前的錯誤方針政策,還為之后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制定了基本路線,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15、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是______。A.中國人民解放軍介入越南戰爭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答案:B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了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因此,選項B正確。16、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實行的一項重要政策是______。A.經濟特區政策B.對外開放政策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計劃經濟體制答案:C解析: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實施了“大包干”,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此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熱情,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因此,選項C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78年11月24日,小崗村18位村民在“大包干”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這份契約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新紀元。材料二:從1979年開始,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逐步放開對商品和市場的管制,引入市場機制,促進經濟發展。材料一中提到的“大包干”是指什么?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開放政策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答案:“大包干”是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制度將土地承包給農民個體或家庭,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政策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以下影響:(1)引入市場機制,促進經濟體制的改革;(2)推動了工業、農業、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快速發展;(3)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縮小了城鄉差距;(4)使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嶄露頭角,提升了國際地位。第二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主要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及其影響。答案:經濟體制改革措施:(1)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有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2)在城市改革方面,主要在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逐步引入市場機制,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1)改革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為城市改革積累了經驗。(2)改革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增強了國有企業的活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3)改革擴大了對外開放,吸引了大量外資,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及其影響。解答時,首先應列舉出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城市國有企業改革。其次,分析這些措施對農村經濟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民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影響。最后,總結出改革對我國的積極意義。第三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境,同時國際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擺脫困境,中國開始尋求改革開放的道路。材料二: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結合材料,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背景及其意義。答案:歷史背景:經濟困境: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嚴重困難,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國際形勢:冷戰結束,國際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意義: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向: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PLC控制系統的自動化送料裝車系統設計
- 公共教育餐廳管理辦法
- 高速公路行業的經濟價值分析
- 團隊合作薪酬管理辦法
- 數字時代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文明上網提升機制的探索
- 粳稻花期性狀的遺傳量化與聚合效應分析
- 基于《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的4A景區評審體系優化研究
- 拜占庭藝術的魅力與傳承
- 民族成人登記管理辦法
- 江蘇牛羊屠宰管理辦法
- 餐飲約束員工管理制度
- PLC基礎知識課件下載
- 2025年中級消防設施操作員(監控類)資格理論必背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3秸稈類生物質能源原料儲存規范第1部分:存放
- DB11 T 212-2009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感染性腹瀉患者護理常規
- 2023年1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房東租房合同模板電子版
- 2025年中國智能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市場發展監測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 車輛檢測機構整改報告模板
- DB37-T 2040-2023 金屬礦山尾礦干排安全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