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論語》十二章小測1在默寫本上默寫第二章、第五章并翻譯9月6日5分鐘小測1在默寫本上默寫第八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一章并翻譯9月7日15分鐘小測2背誦接龍1-12章食吃食飽飽足安舒適敏勤勞事做事慎謹慎言說話就到有道有道的人正匡正焉自己可謂可以說是也矣了測3而如果仁仁德如…何怎樣…呢禮禮儀制度樂音樂朝在早上聞得知道真理夕當天晚上死為…而死可可以矣了君子有修養的人喻懂得義道義,正義小人沒有道德的人利利益,私利賢賢人思想著齊向…看齊不賢不賢的人而就內在內心自省反省自己質質樸,樸實勝超過文文采野粗野鄙俗則就史浮夸文質彬彬文武兼備,配合適當然后這樣,以后君子有德行有修養的人士讀書人可以能夠泓志向遠大毅意志堅定任責任遠遙遠以為以……作為己任自己的責任亦也重沉重而后然后已停止,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譯文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定,(因為)責任重大而且路途遙遠。以在天下實現仁德作為己任,不也沉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內涵曾子認為讀書人應該志向遠大,把“仁”作為畢生追求的目標。現實意義12曾子認為具備剛毅的品格。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夠不半途而廢,才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譬如好比為山堆土成山未成沒有成功一簣一筐土止停下來吾止也這是我停下來的平地填平洼地覆倒下進繼續前進吾進也這是我繼續前進譯文內涵現實意義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沒有成功,停下來,這是我自己停下來的。好比填平洼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繼續前進,這是我自己繼續前進的。”1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說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廢,要持之以恒。2進退的責任在自己而不在別人。1.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探討文與質的關系的句子是:

。2.孔子在《論語·學而》中談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適的句子是:

。3.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談到早晨得知道理、當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4.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談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義利觀的句子是:

。5.《論語·衛靈公》中,子貢詢問孔子有沒有可以拿終身去實踐的一個字,孔子告訴他是“恕”。接著孔子又對“恕”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即

。6.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里仁》中的

。7.青年擔當著國家興盛的重責,應當以《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說的“

”自勉。知者智慧的人不惑沒有疑惑仁者仁德的人不憂不憂慮勇者勇敢的人不懼不畏懼譯文內涵現實意義1君子有三種基本品德,那就是仁愛,智慧和勇敢。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孔子說:“智慧的人不會疑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慮,勇敢的人不會畏懼。”一個人要是有足夠的道德修養,內心足夠強大,沒有什么能擾亂他平靜的心態。有智慧的人能將事理看得明白透徹,所以不會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樂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憂慮。有勇氣的人不畏懼困難,見義勇為,所以不懼。克約束復歸復禮周朝禮制天下歸仁焉天下人稱許你是仁人。其目行動的條目非禮不合禮儀不敏遲鈍,不聰慧雖雖然事踐行斯語這話譯文內涵現實意義1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顏淵問仁德。孔子說:“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于先王之禮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踐行仁德全憑自己,哪里憑別人?”顏淵說:“請問行動的條目。”孔子說:“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話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顏淵說:“我雖然遲鈍,也要踐行您這話。”闡述了孔子對“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仁”。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合。一言一個字可以能夠行之奉行它其大概恕原諒,寬容己所不欲自己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勿施于人不要施加給別人譯文內涵現實意義1加強自身的修養,要為別人考慮,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哪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施加給別人。”己所欲,勿施于人。和諧社會小子學生何為什么莫沒有人學研究夫那《詩》《詩經》興激發人的感情觀觀察政治得失、風俗興衰群提高交往能力怨諷刺政治邇近名名稱譯文內涵現實意義12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陽貨》)孔子說:“學生為什么沒有人研究《詩經》呢?《詩經》可以用來激發人的感情,可以用來觀察政治的得失、風俗的盛衰,可以用來提高人的交往能力,可以用來諷刺政治。近呢(用來)侍奉父母,遠呢(用來)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指出好學的內容,提出了詩可以“興觀群怨”說。肯定文學觀察社會、干預生活、修養身心、治國養家的作用。(1)君子“好學”的標準有三條:一是在物質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說話謹慎,即“____________”;三是不斷向有道德的榜樣人物學習,即“_____________”。(2)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遵守禮儀也沒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這兩句最能體現孔子的道德價值觀: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4)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提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本章中,孔子還有過類似的表達,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孔子用“文”和“質”對“君子”下定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7)“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為“__________”,“任重”是因“________,______”,“道遠”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8)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了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簣是因為“_______”,而能夠持之以恒是因為“_______”(9)孔子從智慧、仁義、勇敢三個角度闡述君子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孔子認為“仁”就是“_________”,達到“仁”的境界要“

”,具體的操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孔子認為做人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別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2)孔子教育學生要多讀《詩經》、多學詩,因為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還“______,_______”,意思是還可以提高交往能力,抒發不滿。(13)“______,_______”兩句很好地詮釋了“文”和“質”的關系。(14)曾子認為,讀書人不可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15)孔子強調榜樣的作用和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16)孔子回答弟子子貢所問的可以終身踐行的一個字是“______”(17)孔子認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一旦做到了,就可以“______,_______”。壹結合十二章理解“好學”的內涵。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②學習(工作)中應是多做少說。12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好學”的標準和內容④“學”主要是學《詩經》經典。1234①堅定學習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質享受,以免陷于物欲進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③遇到機會,時常向道德高的人學習并改進自己的缺點。結合十二章理解“仁”的內涵。(1)什么是“仁”?貳(2)下面的句子都帶有“仁”字,說說它們分別是從哪些角度闡釋“仁”的。①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②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③仁者不憂。④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結合十二章理解“道”的內涵。叁下列句子中“道”的含義是否相同?哪個“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結合十二章理解“君子”的內涵。肆“君子”在春秋早期是一個地位詞,主要指各級貴族。到了孔子心中,就變成了道德修養高尚的代名詞。請結合《〈論語〉十二章》中的重點內容,談談如何成為君子或者成為君子的條件是什么。12345678敏慎好學重義輕利追求真理見賢思齊文質彬彬推己及人勇于擔當克己復禮素材積累格式要求1.明確主題。任選《論語》十二章中的一章內容或一句話進行分析評價。2.格式題目淺議“”首段:《論語·》中,孔子說“”(原文),這句話的意思是

,在我看來,。第二段:君不見,(舉兩個示例),……這正如誰說的(引一句名言)第三段:揆諸當下,我們不難發現,……(舉兩個事件或示例)第四段:由此可見,……(總結)中秋作業下周分享壹閱讀《論語》十二章中的第一、四、六、七、九章,思考君子應該具備什么樣的風范?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4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6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貳閱讀《論語》十二章第二、八、九、十、十一章,結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梳理“仁”的基本含義,理解“仁”的意義作用,明確“仁”的實踐路徑。2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8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10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譯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論語》十二章孔子說:“君子吃食不求飽足,居住不求舒適,做事勤勞敏捷,說話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yì》古代樂舞的行列,每行八人,稱為一佾。孔子說:“人如果不仁,怎樣對待禮儀制度呢?人如果不仁,怎么樣對待音樂呢?”譯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論語》十二章孔子說:“早晨得知真理,(要我)當晚死去都可以。”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說:“人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譯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論語》十二章孔子說:“看見賢人(便應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在內心反省自己。”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孔子說:“質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樸就會浮夸。文質兼備配合適當,這樣以后才是君子。”譯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論語》十二章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定,(因為)責任重大而且路途遙遠。以在天下實現仁德作為己任,不也沉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