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分析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_第1頁
光譜分析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_第2頁
光譜分析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_第3頁
光譜分析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_第4頁
光譜分析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光譜分析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第一節概述第二節紫外光譜第三節紅外光譜第四節核磁共振譜返回第八章現代物理實驗方法應用第一節概述一.有機波譜在有機化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二.電磁波的基本性質三.吸收光譜原理返回一.有機波譜在有機化學中的地位和作用1.波譜分析法的特點(1)樣品用量少,一般2-3mg(可<1mg)(2)除質譜外,無樣品消耗,可回收(3)省時,簡便(4)準確度高,重復性好配合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質譜),可準確確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結構。返回2.“四譜”所提供的結構信息

UV/Vis——共軛結構IR

——官能團種類

1HNMR——含H官能團及所處化學環境MS——分子量及部分結構信息3.用途(1)用于未知物的測定和剖析(2)研究天然產物的結構(3)化學反應產物的分析鑒定(4)研究反應歷程返回λ為波長(cm)1nm=10-7cm=10-3μm;ν為頻率(Hs)s-1;

c為光速(3×1010cm/s);為波數(cm-1)。二.電磁波的基本性質波動性λ·ν=c1.波粒二象性粒子性h為普朗克常數h=6.624×10-34J/s返回區域波長(nm)原子或分子的躍遷能分析方法γ-射線10-3~0.1核X-射線0.1~10內層電子遠紫外10~200中層電子紫外200~400外層(價)電子紫外-可見400~760外層(價)電子可見光譜法紅外760~5×103分子振動與轉動紅外光譜法遠紅外5×103~106分子振動與轉動微波106~106分子轉動無線電波106~109

核自旋核磁共振光譜法2.電磁波的分區及其激發類型返回E0E1E2三.吸收光譜原理

1.分子內部運動的三種形式:電子相對原子核的運動,原子核相對位移引起的振動和轉動。32100’1’2’3’

2.對應能級:

3.分子內部運動的總能量:E=Ee+Ev+Er返回分子結構吸收光譜4.電子能級:ΔEe=1—20ev;對應紫外—可見光區;電子光譜振動能級—1ev;對應紅外光區;紅外光譜轉動能級:ΔEr=10-4—;對應遠紅外光區;遠紅外光譜返回第二節紫外光譜一.基本原理二.紫外光譜與有機分子結構三.影響紫外光譜的因素四.紫外光譜在有機分子結構分析中的應用(UltravioletAbsorptionSpectroscopy)返回一.基本原理遠紫外區近紫外區可見光區4nm200nm400nm800nm輻射易為空氣中的氮、氧吸收,必須在真空中才可以測定,對儀器要求高空氣無吸收,在有機結構分析中最為有用??諝鉄o吸收,在有機結構分析中最為有用。1.紫外光的波長范圍返回CH2=CH-CH=CH-CH=CH2max=258nm(35000)n*躍遷,溶劑極性增加,吸收藍移。(1)=CH3100~3010cm-1運動,原子核相對位移引起的振動和轉動。B帶,近紫外區弱吸收,結構精細——芳環的特征吸收帶。(2)C-H(彎曲振動):各個階梯的高度比表示不同化學位移的質子數之比。具有氫鍵的質子其化學位移比無氫鍵的質子大,氫鍵的形成降低了核外電子云密度。各類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圖有機分子最常見的電子躍遷:max=279nm(=15)E2帶,在近紫外區邊緣,紫外光譜主要用來判斷含共軛體系、芳香結構和發色團的有機化合物。某些含孤對電子的飽和化合物,在近紫外區有弱吸收。強度決定于振動時偶極矩變化大小。2.紫外光譜的產生(電子躍遷)ABABABσ*反鍵分子軌道σ成鍵分子軌道A、B原子軌道形成A-B分子σ軌道示意圖分子吸收紫外光區的電磁輻射,引起電子能級的躍遷即成鍵電子或非鍵電子由基態躍遷到激發態。

E=hv

E=

返回A原子軌道σ*σB原子軌道UV光樣品槽基態激發態E1-E0=hνA、B原子軌道形成A-B分子σ軌道示意圖返回E3.電子躍遷的類型(1)基態電子:電子;

電子;n電子

非鍵電子或未成鍵的孤電子對(2)分子軌道能級圖及電子躍遷的類型:

*

*

n*

n*

*

*n返回有機分子最常見的電子躍遷:躍遷所需能量大小順序:

*

*

n*n*

*>n*>*>n*

UV檢測:共軛烯烴、共軛羰基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

*和n*躍遷,吸收波長<200nm(遠紫外區);

*和n*躍遷,吸收波長200~400nm(近紫外區);返回4.紫外光譜的表示方法(1)Lambert-Beer定律:A為吸光度I0為入射光強度I為透過光的光強度ε為摩爾吸光系數c為溶液濃度(mol/L)l為樣品槽厚度A=ε·c·l=-log—=log—II0I0

I返回

nm

2.紫外光譜圖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強度橫坐標:波長(nm)縱坐標:A,,log,T%最大吸收波長:

max

最大吸收峰值:

max例:丙酮

max=279nm(=15)正己烷返回

ε的大小表示這個分子在吸收峰的波長可以發生能量轉移(電子從能位低的分子軌道躍遷到能位高的分子軌道)的可能性。ε值大于104:完全允許的躍遷ε值小于103:躍遷幾率較低ε值小于幾十:躍遷是禁阻的返回5.紫外光譜中常用的術語(1)生色團:(3)藍移(blueshift):λ↓(4)紅移(redshift):λ↑(6)增色效應:ε↑(5)減色效應:ε↓(2)助色團:如-OH、-NH2、Cl等。

nm

紅移藍移增色減色返回(7)紫外光譜圖中常見的吸收帶:R、K、B、E

R帶(n*

)特點:λmax

>270nm,εmax<100。B帶為苯環的π→π*特點:一寬峰,λ在230nm~270nm之間,中心在254nm,

εmax=200~3000。E帶(*)

為把苯環看成乙烯鍵和共軛乙烯鍵π→π*躍遷所引起的吸收帶(E1帶、E2帶)。K帶(*)特點:200<

λmax

<λmax,εmax>10000。R返回二.紫外光譜與有機分子結構1.飽和有機化合物

(1)

*

躍遷吸收波長<150nm

在遠紫外區。例:CH4

max=125nm

CH3CH3

max=135nm

(2)n*躍遷分子中含有雜原子S、N、O、X等飽和化合物。吸收波長:<200nm(在遠紫外區)例:CH3OH

max=183nm(150)

CH3CH2OCH2CH3

max=188nm

某些含孤對電子的飽和化合物,在近紫外區有弱吸收。例:CH3NH2

max=213nm(600)CH3Brmax=204nm(200)CH3Imax=258nm(365)返回

2.不飽和脂肪族化合物(1)

*

躍遷

非共軛烯、炔化合物

*

躍遷在近紫外區無吸收。例:CH2=CH2

max=165nmHC≡CHmax=173nm

含共軛體系的分子(K帶,強帶)吸收移向長波方向

*

1

2

*4

*3

電子能級乙烯丁二烯返回返回隨共軛體系增長,吸收向長波位移,吸收強度隨之增大。CH2=CH-CH=CH2

max=217nm(21000)

CH2=CH-CH=CH-CH=CH2

max=258nm(35000)摩爾消光系數:

max≥104(允許躍遷)下面兩個異構體(A與B),能否用UV鑒別?簡單說明理由。討論返回(2)n*

躍遷(R帶,弱帶)含有雜原子的雙鍵或雜原子上孤對電子與碳原子上的

電子形成p-共軛,則產生n*

躍遷吸收。脂肪醛的

*和n

*躍遷n

*躍遷,吸收強度很弱:

<100(弱帶),禁阻躍遷。

*n

返回返回

n軌道與軌道在空間取向不同。

n

max

max溶劑

*n*

max=217nm(16000)

max=321nm(20)

max=229.5nm(11090)

max=310nm(42)

問:這兩個吸收帶各相應于乙醛的什么躍遷?討論乙醛有兩個吸收帶,

1max=190nm(1=10000)

2max=289nm(2=12.5)返回

3.芳香族化合物三個吸收帶(E1帶

E2帶B帶)

*

E1帶,吸收波長在遠紫外區;E2帶,在近紫外區邊緣,經助色基的紅移,進入近紫外區。

B帶,近紫外區弱吸收,結構精細——芳環的特征吸收帶。

185

200

255

60000

8000

230

E1帶

E2帶

B帶

返回-CHO9.問:濃度對分子內氫鍵的影響?乙炔氫的磁各向異性效應例:VC=O吸收強度大于VC=C。*>n*>*>n*K(1-標)(1-樣)[討論]按紫外吸收波長由長到短排列成序:——H0H標-H樣=—————-————不同的化合物有不同的紅外吸收,由紅外光譜可得到化合物豐富的結構信息;(2)紅外吸收峰的強度CH2=CH-CH=CH-CH=CH2max=258nm(35000)(1-樣)(A)、(B)的核磁共振譜如圖所示,推(A)、(B)的結構。1H原子核的自旋與磁矩返回三.影響紫外光譜的因素1.助色基的影響

nm的增值使最大吸收向長波位移,顏色加深(助色效應)。例:乙烯體系、不飽和羰基體系以及苯環體系。返回主要討論分子結構變化時,官能團紅外吸收頻率的變化。HHbHa等同。主要討論分子結構變化時,官能團紅外吸收頻率的變化。(B)不能起碘仿反應,其紅外光譜在1690cm-1處有一強吸收峰;問:濃度對分子內氫鍵的影響?峰的組數等于分子中不等性質子的數目。偶合的類型(部分常見)5nm(11090)max=310nm(42)7ppm(在稀的CCl4溶液中,很難形成分子間氫鍵)已知化合物(A)和(B)為異構體,分子式為C5H10O,(A)能起碘仿反應,其紅外光譜在1705cm-1處有一強吸收峰;鹵原子吸電子誘導效應,使羰基雙鍵性增強,核磁共振是磁性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中產生能級躍遷的一種物理現象。實際需要NMR儀器提供的磁場強度變大

2.空間位阻效應的影響290(27000)280(14000)返回3.酸堿作用的影響共軛體系因酸堿作用影響,

*電子躍遷能量改變。4.超共軛效應影響返回

[討論]按紫外吸收波長由長到短排列成序:隨共軛體系增長,吸收向長波位移,吸收強度隨之增大。CH2=CH-CH=CH2

max=217nm(21000)

CH2=CH-CH=CH-CH=CH2

max=258nm(35000)5.共軛效應返回

6.溶劑的影響(略)

*躍遷,溶劑極性增加,吸收紅移。

n*

躍遷,溶劑極性增加,吸收藍移。

*躍遷n*

躍遷返回四.紫外光譜在有機分子結構分析中的應用紫外光譜主要用來判斷含共軛體系、芳香結構和發色團的有機化合物。根據紫外光譜中特征的位置、吸收強度及變化規律來推斷化合物結構。返回譜帶波長范圍能級躍遷ε表征的分子結構K200~250nmπ→π*

n→π*>10000100~3000共軛分子含雜原子飽和基團(助)B250~300nmπ→π*≥50~3000芳香化合物R300nm以上n→π*<100含雜原子不飽和基團(生)E1180nmπ→π*>10000芳香化合物E2200nmπ→π*≥7000芳香化合物紫外光譜與有機分子結構返回習題:P2221,2,3按紫外吸收波長由長到短排列下列化合物返回一概述二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三分子結構與紅外光譜特征的吸收頻率四影響基團吸收頻率位移的因素五各類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圖六紅外光譜在結構分析中的應用(InfraredAbsorptionSpectroscopy)第三節

紅外光譜(IR)返回一.概述絕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紅外吸收波數范圍:4000~400cm-15~300μm)40001350400官能團區指紋區1.紅外光的范圍λ(

m)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0.752.52530013330400040033σ(cm-1)返回2.紅外光譜法的特點任何氣態、液態、固態樣品均可進行紅外光譜測定;不同的化合物有不同的紅外吸收,由紅外光譜可得到化合物豐富的結構信息;不適合水和物;譜圖較復雜。返回返回二.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1.雙原子分子的振動或K為雙原子形成的化學鍵力常數m1和m2分別為兩個原子質量根據Hooke定律,簡諧振動的頻率:返回或μ=———·————M1·M2M1+M26.023X10231μ’=———M1·M2M1+M2雙原子分子紅外吸收的頻率決定于折合原子量和鍵力常數。(σ)=1304——Kμ’返回力常數-2

12~181058~121054~6105力常數表示了化學鍵的強度,其大小與鍵能、鍵長有關。鍵能大,鍵長短,K值大,振動吸收頻率移向高波數;鍵能小,鍵長長,K值小,振動吸收頻率移向低波數。(cm-1)(cm-1)返回2.多原子分子的振動方式面內搖擺彎曲振動面外扭曲彎曲振動分子振動對稱伸展振動伸縮振動(鍵長改變)彎曲振動(鍵角改變)不對稱伸展振動面內彎曲振動面外彎曲振動面內剪式彎曲振動面外搖擺彎曲振動返回對稱伸縮振動伸縮振動改變鍵長返回動畫不對稱伸縮振動伸縮振動改變鍵長動畫返回面內剪式彎曲振動彎曲振動改變鍵角動畫返回面內搖擺彎曲振動彎曲振動改變鍵角動畫返回面外搖擺彎曲振動彎曲振動改變鍵角動畫返回面外扭曲彎曲振動彎曲振動改變鍵角動畫返回3.物質吸收紅外輻射的條件(1)紅外輻射的頻率必須與分子的振動頻率相同;(2)振動必須伴隨偶極矩的變化。4.紅外光譜圖

IR譜一般以波數(cm-1)或波長λ(μm)為橫坐標,以透光率T(%)為縱坐標,基團的吸收愈強則曲線愈向下降。返回

紅外光譜圖的三要素(1)吸收峰的位置(2)

紅外吸收峰的強度強度決定于振動時偶極矩變化大小。偶極矩變化愈大,吸收強度愈大;偶極矩變化愈小,吸收強度愈小;沒有偶極矩變化,則不產生紅外吸收。例:VC=O吸收強度大于

VC=C。對稱烯、炔等無吸收峰或吸收峰很弱。吸收強度的表示:vs、s、m、w

T%<1010—4040—60>60返回(3)吸收峰的峰形寬峰

紅外光譜圖的三要素返回尖峰肩峰

雙峰三.紅外光譜中官能團的特征吸收頻率官能團區分為:X-H區、三鍵區和雙鍵區。官能團區4000—2500cm-1(X—H區)O—H、N—H、C—H、S—H等2500—1900cm-1(三鍵區或累積雙鍵區)1900—1350cm-1(雙鍵區)指紋區1350—650cm-1(單鍵區)C—C、C—N、C—O、C—X等返回四.影響基團吸收頻率位移的因素主要討論分子結構變化時,官能團紅外吸收頻率的變化。

1.電子效應(1)誘導效應鹵原子吸電子誘導效應,使羰基雙鍵性增強,C=O的力常數變大,吸收向高波數移動?!豄√返回

K↑,

↑。返回返回

(2)共軛效應鍵長平均化。雙鍵鍵長增長,力常數減小。吸收頻率移向低波數?!豄√

K↓

,

。返回返回試比較下列化合物中哪一個羰基的振動波數相對較高?試判斷丁烯酮中碳氧、碳碳雙鍵與1-丁烯、2-丁酮中雙鍵的紅外吸收頻率的高低。

1720168516231647

返回

2.氫鍵的影響使基團化學鍵的力常數減小,伸縮振動波數降低、峰形變寬。醇羥基:游離態二聚體多聚體

3600~3640cm-13500~3600cm-13200~3400cm-1返回1.4%(b)3.4%(c)7.1%(d)14.3%正丁醇羥基的伸縮振動吸收位置(氯苯中)問:濃度對分子內氫鍵的影響?

羧酸及胺類等化合物,分子間形成氫鍵后,其相應吸收頻率均移向低波數.當羰基是氫鍵受體時,其羰基特征吸收頻率向低頻移動40-60cm-1返回3.環的張力一般而言,環的張力增大時,環外雙鍵官能團的吸收頻率逐漸升高。(S效應解釋)(1)環外雙鍵S效應解釋:S成分↑,

K↑,

↑。返回4.成鍵碳原子的雜化狀態(S效應)環內雙鍵的C=C伸縮振動吸收頻率隨環的減小而降低。(2)環內雙鍵5.立體障礙返回∝K√五.各類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圖1.烷烴2.烯烴3.炔烴4.單環芳烴5.醇6.酚7.醛和酮8.羧酸及衍生物9.胺返回1.烷烴(1)C-H(伸縮振動):2850~3000cm-1;(2)C-H

(彎曲振動):

~1470cm-1剪式彎曲振動

~1380cm-1平面搖擺彎曲振動孤立甲基:

CH3

1380cm-1(S)注意:異丙基:

1385cm-1(S)

1370cm-1(S)峰相等叔丁基:

1390cm-1(m)

1370cm-1(S)14701380返回正辛烷的紅外光譜返回2.烯烴(1)=CH3100~3010cm-1

(2)C=C1680~1600cm-1(m-w)

C=C吸收峰的強度受分子對稱性影響返回順式烯烴順-2,2,5,5-四甲基己烯紅外光譜返回C=C伸縮振動1670反式烯烴返回反-2,2,5,5-四甲基己烯紅外光譜完全對稱的反式化合物無C=C伸縮振動共軛烯烴返回16101,3,5-己三烯的紅外光譜共軛雙鍵的伸縮振動,向低頻位移,但強度增加

烯烴C-H鍵的平面外彎曲振動吸收可用于判斷雙鍵碳上的烷基取代類型。

(3)=CH1000~650cm-1910cm-1,990cm-1675~725cm-1790~840cm-1

890cm-1970cm-1無返回末端烯烴3-甲基-1-戊烯的紅外光譜=C-H伸縮振動3040=C-H面外彎曲振動=C-H面外彎曲振動3.炔烴

≡C-H(伸縮振動)~3300cm-1(S)

≡C-H(彎曲振動)600~700cm-1

C≡C

(伸縮振動)~2200cm-1返回1-辛炔的紅外光譜末端炔烴返回2-辛炔的紅外光譜返回4.芳烴

C=C1660~1450cm-1(芳環碳碳骨架伸縮振動)

2~4個中強峰:~1500(強)、~1600(中)

=CH3110~3010cm-1

=CH

900~690cm-1“定位峰”返回取代苯鄰二甲苯的紅外光譜返回取代苯間二甲苯的紅外光譜返回取代苯對二甲苯的紅外光譜返回5.醇游離羥基3650~3590締合羥基3520~3100C-O伯醇1050cm-1仲醇1100~1125叔醇1150~1200返回乙醇的紅外光譜(1%CCl4溶液)締合羥基游離羥基返回乙醇的紅外光譜(液膜法)締合羥基返回四乙基酚的紅外光譜3500-3200締合O-H伸縮振動C-O伸縮振動,由于p-π共軛鍵增強,吸收向高頻移動12306.酚返回7.醛和酮2-戊酮的紅外光譜1715C=O伸縮振動脂肪酮返回脂肪醛乙醛的紅外光譜返回芳香醛C=O伸縮振動苯甲醛的紅外光譜圖醛基C-H伸縮振動返回苯乙酮的紅外光譜芳香酮返回?;衔锏聂驶炜s振動頻率cm-11710~17801690~17151680~17008.羧酸及衍生物返回1800~1850和1740~17901780~1830和1730~17701780~1850?;衔锏聂驶炜s振動頻率cm-1返回1735~17501715~17301650~16901550~1630酰基化合物的羰基伸縮振動頻率cm-1返回乙酸的紅外光譜返回乙酸乙酯的紅外光譜返回9.胺N-H伯胺仲胺叔胺3500~3400cm-1有兩個吸收峰有一個吸收峰無吸收峰C-N脂肪族胺伯芳胺仲芳胺叔芳胺1220~1020cm-11340~1250cm-11360~1280cm-11360~1310cm-1返回苯胺的紅外光譜返回六.紅外光譜在結構分析中的應用鑒定已知化合物的結構確定未知物的結構確定未知物的結構1.了解樣品的來源,背景,經元素分析,測定分子量,推出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

n4、n3、n1——分別表示分子式中化合價為4、3、1的元素的原子個數

C7H5NO2的不飽和度為返回2.不飽和度計算3.先觀察高波數(>1350cm-1)范圍基團特征吸收峰,指定的歸屬,檢出官能團,估計分子類型。4.觀察1000~650cm-1的面外彎折振動,確定烯烴和芳香環的取代類型。若在這一區域沒有強吸收帶,通常指示為非芳香結構。例:根據紅外光譜圖推測分子式為C4H10O化合物結構。返回醇

計算出其不飽和度為0①3350cm-1締合羥基的伸縮振動;②飽和碳原子的C-H伸縮振動;③1380cm-1雙峰為叔氫的彎曲振動;④一級醇的C-O伸縮振動推測化合物結構為:返回(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第四節核磁共振譜(NMR)一.核磁共振譜的基本原理二.化學位移三.自旋耦合和自旋裂分四.化學等同與磁等同五.峰面積與積分曲線六.核磁共振氫譜的解析返回一.核磁共振譜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是磁性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中產生能級躍遷的一種物理現象。1945年F.Bloch和為首的兩個小組幾乎同時發現了核磁共振現象。二人因此獲得1952年諾貝爾物理獎。1.1H原子核的自旋與磁矩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與電子具有相同的屬性就是自旋(但并非每類核都自旋,量子化學和實踐證明有些原子核——其質子數、中子數均為偶數——是非自旋的,而組成原子核的質子數和中子數其中之一為奇數,這類核就是自旋核)。由于核帶電荷,當其作自旋運動時,這些電荷隨原子核一起運動,因此產生電流,形成磁場(將引起一個與電流流過線圈所產生的磁場相類似的磁場)因此可以把一個旋轉的原子核看成一個小磁棒,兩磁極間的磁偶極的大小,稱為核磁矩,用μ表示,不同的核有各自的μ值,在外磁場中能夠受射頻的作用而發生核磁共振現象。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返回2.1H磁能級(1)無外加磁場,雜亂無章,能量是相等的(2)有外加磁場,作定向排布,相對于H0有二種自旋相反的取向,+1/2和-1/2

無磁場時質子的磁矩磁場中質子的磁矩外加磁場低能量高能量+1/2-1/2返回(3)氫核二個自旋態能量的大小是與外加磁場(HO)的強度成正比ΔE

=——H0

2

h:磁旋比E射=h

射=

ΔE

=——H0

2

h3.核磁共振的條件

射=

——H0

2

返回分子中含有雜原子S、N、O、X等飽和化合物。K為雙原子形成的化學鍵力常數17201685162316473500~3400cm-1吸收波長:<200nm(在遠紫外區)UV檢測:共軛烯烴、共軛羰基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106=————106第三節紅外光譜(IR)011E2帶,在近紫外區邊緣,5nm(11090)max=310nm(42)HbHa五各類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圖磁等同不產生裂分,磁不等同則產生裂分。-CH2Cl3.核磁共振現象發生共振吸收宏觀世界觀察到的能量共振吸收例子返回4.實現核磁共振的方法掃頻:H0保持不變,調節

射掃場:

射保持不變,調節H0問題:是否所有分子中的氫核在固定頻率的照射下,發生核磁共振所需磁場強度相同?

射=

——H0

2

返回

二.化學位移1.產生——屏蔽效應

1H有效=H0-H感應

=H0-H0

=H0(1-

)處于不同化學環境的質子,核外電子云分布不同,

值不同。

射=

——H0

2

裸H+問CH3CH2Cl中甲基H或亞甲基H發生核磁共振,在固定頻率下,哪一個需要磁場強度大些?

射=

——H0(1-

)

=KH0(1-

)

2

返回(1)標準物質(內標物):四甲基硅烷(TMS)2.化學位移的表示法分子式:(CH3)4Si優點:所有的氫都是等同的,只有一個NMR信號;由于Si的電負性小,甲基氫核周圍電子密度大,屏蔽效應強,共振磁場高;一般化合物的信號與TMS不會重疊;沸點低(270C),易于從樣品中除去;化學穩定性好,與樣品分子不會發生締合、反應;與溶劑或樣品的相互溶解性好。返回————=H標-H樣H標(2)相對化學位移的表示方法:

射=

——H0(1-

)

=KH0(1-

)

2

=—————————

標-

樣K(1-標)(1-樣)

H標-H樣

=—————-————

射11

K(1-標)(1-樣)

————

標-

樣(1-樣)

射一定返回

=——————106H標-H樣H標

=——————106=————106

樣品-

標準

儀器Δ(HZ)

儀器(MHZ)H0一定返回(減?。ㄔ龃螅┓祷爻R娀鶊F的化學位移(δ)值-CH30.9ROH5-CH21.3-COOH11-CH2.0-CH2Cl3.7=CH25.0-CH2Br3.5≡CH2.5-CH2I3.2ArH7-8-CHCl25.8-CHO9.7(RO)2CH25.3-OCH33.8Ar-CH32.3ArOH7-COCH`2.3返回3.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1)取代基的誘導效應(電負性)CH3-FCH3-OCH3CH3-ClCH3-I(CH3)4Si取代基的電負性減小

δ4.263.243.052.160

CH3–BrCH3-CH2BrCH3-CH2-CH2BrδCH3–ClCH2Cl2

CHCl3δ返回試比較下面化合物分子中HaHbHc

值的大小。

b>a>c返回(2)

共軛效應的影響使氫核周圍電子云密度增加,則磁屏蔽增加,共振吸收移向高場;反之,共振吸收移向低場。7.276.737.81返回(3)各向異性效應化合物δ(ppm)CH3CH2-H0.96CH2=CH-H5.28CH≡C-H1.87.26由電負性大小不能很好解釋返回A.苯環氫的化學位移返回動畫苯環氫的化學位移環電流外加磁場感應磁場在苯環中間和平面上下與外磁場的方向相反,產生屏蔽作用感應磁場在苯環平面四周與外磁場的方向相同,產生去屏蔽作用外加磁場返回苯環氫的磁各向異性效應質子處于去屏蔽區域,在低場共振,化學位移值較大,δ屏蔽區域屏蔽區域去屏蔽區域返回

1H有效=H0(1-

)+H’(π電子產生的感應磁場)

H

返回環電流效應的存在作為芳香性判斷[16]-輪烯δHaδHb無芳香性呋喃δHaδHb有芳香性[18]-輪烯:內氫=-1.8ppm

外氫

有芳香性返回B.乙炔氫的磁各向異性效應返回動畫乙炔氫的磁各向異性效應返回乙炔氫的磁各向異性效應返回乙炔氫的磁各向異性效應返回乙炔氫的磁各向異性效應屏蔽區域屏蔽區域感應磁場外加磁場H0乙炔氫在屏蔽區內,故在高場出峰返回

1H有效=H0(1-

)-H’(π電子產生的感應磁場)

H

返回C.乙烯氫的磁各向異性效應

1H有效=H0(1-

)+H’(π電子產生的感應磁場)

返回

1H有效=H0(1-

)+H’(π電子產生的感應磁場)

分析:返回(4)氫鍵具有氫鍵的質子其化學位移比無氫鍵的質子大,

氫鍵的形成降低了核外電子云密度。返回分子內氫鍵,其化學位移變化與溶液濃度無關,取決于分子本身結構。高溫使OH、NH、SH等氫鍵程度降低,信號的共振位置移向較高場。

識別活潑氫可采用重水交換。

活潑氫的

值與樣品的濃度溫度及所用溶劑的化學性質有關。返回例:乙醇中羥基質子的δ:δ=(在純乙醇中,生成分子間氫鍵)δ=3~(在5%~10%的CCl4溶液中,部分形成分子間氫鍵)δ=0.7ppm(在稀的CCl4溶液中,很難形成分子間氫鍵)返回三.自旋耦合和自旋裂分低分辨率儀器高分辨率儀器HbHaHbHa返回質子a發生共振需要的磁場強度(用高度表示)質子b以+1/2自旋態對質子a的影響質子b以-1/2自旋態對質子a的影響實際需要NMR儀器提供的磁場強度變小實際需要NMR儀器提供的磁場強度變大自旋核與自旋核之間的相互作用.自旋-自旋偶合引起譜帶增多。分析返回1.自旋偶合:分子中位置相鄰近碳上質子間自旋的相互影響2.由自旋偶合引起的吸收峰的裂分,叫做峰的裂分。返回返回3.n+1規律

當一個氫核有n個相鄰的全同氫核存在時,其核磁共振吸收峰裂分為n+1個,各峰相對強度之比等于二項式(a+b)n的展開式各項系數之比。n峰面積比峰的總數0111:121:2:131:3:3:141:4:6:4:151:5:10:10: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