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九文言文閱讀
題型:文言文閱讀
金知和]〉體驗兩年真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一廠劃分文言語句的朗讀節奏
一、(2023?江蘇淮安?統考中考真題)閱讀【甲】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
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湊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樟①大夫禮葬
之。
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
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日:“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斃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
葬之,??!請以人君禮葬之。”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②為,發甲
卒為穿曠③,老弱負土,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其后,廟食太牢④,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
??
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奈何?”優孟日:“請為大王六
畜葬之。以瓏灶為槨,銅歷⑤為棺,赍⑥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
腸?!庇谑峭跄耸挂择R屬⑦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有改動)
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c(標一處)
馬者/王之所愛也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
句。句意:馬是大王所喜愛的?!榜R者王之所愛也''是一個判斷句式,故“馬者”與“王之所
愛也“要斷開,正確的斷句為:馬者/王之所愛也。
二、(2023?江蘇南通?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獨游狼山記
【宋】劉奔①
白狼五山②,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蛻其上者日女仙山,有以闔廬曩軍其傍者
日軍山,有以形銳且中罅者,曰劍奔,曰馬鞍。至臨以廟宇,則號寶塔山,有好事者,謂狼嘗
擾>而居也。
元豐四年冬,奔巡田于山旁,至則求觀所謂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閣曰棲
云,庵日海桐,亭曰半山,日望江,皆森然給③豁,可蔭以休。方是時,朝日初上,瞠隴④如躍
金。排天決云,吞嚼淮吳。稻畦葭澤,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轉瞬之頃。于是忽疑從
樊蘢⑤出,而思古人之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
劍脊、馬鞍二山,游者千至。軍山宜山茶花,號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蛉?/p>
嫗有自龍舒來者,年七十余,獨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蛟魄厥蓟?/p>
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中。
有僧語余曰:“今之山M⑥,雖皆平陸,然前五十載,海也。其深蓋碇⑦絲千尋莫能測?!?/p>
余聞而異焉。然五山當潮波撼一方,臨高而覺宇宙之博大,指陸而駭溟海之變化。故攬其勝,
■
作《獨游狼山記》。
(選自《名山勝概記》,有刪改)
【注釋】①劉棄:宋代元豐年間進士。1081年途經狼山,寫下我國歷史上第一篇記狼五山之
勝的游記。②白狼五山:即女仙山、軍山、劍脊山、馬鞍山和寶塔山。③給(hdn):指山谷
空而大。④瞳嚨:形容太陽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籠:比俞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附(f
u):山勝屋⑦碇(d1ng):船停泊時沉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
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朗讀停頓。作答時,應在把握語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劃分,句
意為:有人說秦始皇走到這座山上?!盎蛟啤笔侵髦^成分,“秦始皇履是山”為賓語,“秦始
皇”為其中的主語,故斷為: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三、(2023?江蘇宿遷?統考中考真題)古詩文閱讀。
錢塘湖石記
錢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條,具列如下:
*
錢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覓②。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余頃;每一復時③,可溉
五十余頃。先須別選軍吏二人,與本所由④田戶,據頃畝,定日時,量尺寸,節限而放之。
若歲旱,百姓請水,須令經州陳狀,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與水。若待狀入司,符下縣,
縣帖鄉,鄉差所由,動經旬日,雖得水,而旱田苗無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
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
自錢塘至鹽官界,應溉夾官河⑥田,須放湖入河,從河入田。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
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數尺,水亦隨加,
即不啻足矣。脫或水不足,即更決*臨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予在郡三年,仍⑦歲逢早,湖之利害,盡究蚌由??謥碚咭?,故書于石。長慶四年三月
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
(選自《白氏長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節)
【注】①石函:石函橋、石函間。②覓:寬決湖。③復時:一晝夜,即二十四小時。④所由:
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書面說明。⑥官河:文中指運河。⑦仍:連續。
請用“/”為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限三處)
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回畢/卻還本水尺寸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解答時,應根據句子意思來劃分句子節奏。一般來說,主謂之
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本句的
意思是:按照鹽鐵轉運使的老規矩,又必須首先量好河水的深淺,等農田灌溉完后,使運河水
位還原。故斷句為: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侍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
四、(2023?江蘇泰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崎,字巨山,趙州人。十五通五經,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察御史。武后時,同鳳閣鸞臺
平章事。后因罪貶廬州別駕,卒。崎富才思,有所屬綴①,人輒傳諷。明皇將幸蜀,登花萼樓,
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
有年年秋雁飛?!钡蹜K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崎之詞也?!暗墼唬?/p>
“真才子!”不待曲終而去。崎前與王勃接,中與崔融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
法焉。今集五寸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于世。
(選自《唐才子傳》)
【注】①屬(zhu)綴:指W作。②幸蜀:指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
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
中/與崔融/齊名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句意:任官時,與崔融、蘇味道齊名;“中”指科舉
考試中舉,這里指做官時,點明時間;“與崔融”點明主語;“齊名”點明事件;故可斷為:
中/與崔融/齊名。
五、(2023?江蘇徐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延陵李子將西聘①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李子為有上國之
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②。從者止
之口:“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毖恿昀钭釉唬骸拔岱琴浿?。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
不言而人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
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李子以劍帶徐君墓樹
而去。
(選自劉向《新序》
【乙】
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禮劍,口弗敢言。李禮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李
子習:“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③吾心哉!”
(選自司馬迂《史記?吳太伯世家》)
【注】①聘:古代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節問候。②嗣君:繼位的君主。③倍:同“背”,
違背。
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
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
句。句意:繼位的國君說:“先君沒有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故斷為:嗣君曰/先君無命/
孤不敢受劍。
六、(2023?江蘇揚州?統考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
尹昌隆,字彥謙,泰和人。……尚書呂袁方用事,性制枝包官屬相衣。無敢白事者。昌
隆前白事,震怒不應。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
隆假托宮僚,陰欲樹結,潛蓄無君心。逮下獄。子遇赦復官。謁震,震溫言接之。入,理前奏,
復下錦衣衛獄,籍②其家。
陳謗,字克忠,番禺人。永樂中,以鄉舉人太學,授刑科給事中。遇事剛果,彈動無所避。
每奏事,大聲如鐘。帝令餓之數日,奏對如故。曰:“是天性也?!泵恳?,呼為“大聲秀才”。
嘗言事忤③旨,命坎瘞④奉天門,露其首。七日不死,救出還職。已,復忤旨。罰修象房。貧不
能雇役,躬?自操作°適?駕至c問為誰。能匍匐前.具道所以c帝憐之,命復官。
(選自《明史-列傳》,有刪減)
注:①【伎(zhi))剛愎,很戾。②【籍】抄沒。③【忤】違逆。④【坎瘞(yi)】挖坑掩
埋。
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解析】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奏的能力。解答時,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
朗讀文言文,培養語感并能根據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
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本句句意
為:過了一會兒(尹昌隆)再次稟報,呂震更加惱怒,擲衣而起?!耙茣r又白之”是說尹昌隆
再次稟報,應斷開;“震愈怒”“拂衣起”分別說明表明呂震聽后的神態和動作,應斷開。故
劃分為: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考向二: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
一、(2023?江蘇常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
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
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乙】
吳君①,志學而工詩,家有山林之樂,隱居不住,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師
也,其稱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吾穹喜焉,而不知其說,請為我言其故?!?/p>
余應之曰:“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秋雨時至.溝渠盈滿,眾水既發,合而為一,汪
溢塞谷,沒洲渚,寒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子試考之,
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無求于深,無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為
易③而勇,不為險而怯。故其發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簡居以養其心,足乎內而無待
乎外久止則莫之測⑤,行則莫之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憂。行乎患難而不屈,臨乎得失而
不懼。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p>
(選自蘇轍《吳氏浩然堂記》,有刪改)
【注釋】①吳君:蘇轍的朋無。②因物:順應著外物變化。③易:客易(河道平坦)c④足乎
內而無待乎外:內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測:揣測到他的內心。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有仙則名?:或名(2)隱居不仕?:做宣
(3)吾竊?喜焉:喳包(4)襄?丘陵:謾上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翻譯。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
詞活,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
實詞。(1)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2)句意:吳君在此隱居不去做官。仕:做
官:(3)句意:我私下里很喜歡。竊:暗自;(4)句意:漫上丘陵。襄:漫上。
二、(2023?江蘇淮安?統考中考真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
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湊以棗腌。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梓①大夫禮葬
之。
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日:“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眱灻下勚?,入殿門,仰天
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日:“馬者王之所愛也,以芟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
葬之,?。≌堃匀司Y葬之。”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②為,發甲
卒為穿擴③,老弱負土,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其后,廟食太牢④,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
??
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奈何?”優孟日:“請為大王六
畜葬之。以瓏灶為槨,銅歷⑤為棺,赍⑥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
腸?!庇谑峭跄耸挂择R屬⑦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有改動)
【注】①棺?。╣ud):內棺和外棺。②文梓:紋理細致的梓木。③穿擴(kudng):挖掘墓
穴。④太牢:牛、羊、豬各一頭,是最高的祭禮。⑤歷:通“鬲”,似鼎炊具。⑥赍:通“劑”,
調配。⑦屬:交付,委托。
【乙】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穌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
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
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當矣!"莊子曰:“請般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選自《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老弱負*土:萱負②諸侯聞之:皿
③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完全確定④請循其本:捶眼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①句意:老弱士兵背土筑墳;負:背負;②句意:諸侯國聽說
了這件事;聞:聽說;③句意: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全:完全確定,肯
定:④句意:請你回歸最開始的設定:循:按照。
三、(2023?江蘇南通?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獨游狼山記
【宋】劉奔①
白狼五山②,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蛻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闔廬復軍其傍者
日軍山,有以形銳且中罅者,曰劍脊,曰馬鞍。至臨以廟宇,則號寶塔山,有好事者,謂狼嘗
擾而居也。
元豐四年冬,奔巡田于山旁,至則求觀所謂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閣日棲
云,庵日海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然給③豁,可蔭以休。方是時,朝日初上,瞳嚨④如躍
*
金。排天決云,吞嚼淮吳。稻吐葭澤,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轉瞬之頃。于是忽疑從
樊蘢⑤出,而思古人之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
劍脊、馬鞍二山,游者軍至。軍山宜山茶花,號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蛉?/p>
嫗有自龍舒來者,年七十余,獨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蛟魄厥蓟?/p>
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中。
有僧諳余日:“今之山M⑥,雖皆平陸,然前五十載,海也。其深蓋碇⑦絲千尋莫能測?!?/p>
余聞而異?焉。然五山當潮波撼一方,臨高而覺宇宙之博大,指陸而駭溟海之變化。故攪其勝,
作《獨游狼山記》。
(選自《名山勝概記》,有刪改)
【注釋】①劉棄:宋代元豐年間進士。1081年途經狼山,寫下我國歷史上第一篇記狼五山之
勝的游記。②白狼五山:即女仙山、軍山、劍脊山、馬鞍山和寶塔山。③給(hdn):指山谷
空而大。④瞳嚨:形容太陽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籠:比盼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附(f
u):山腳。⑦碇(dIng):船停泊時沉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
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方?是時:正在,正當(2)游者罕?至:姬
(3)有僧語?余曰:疊近(4)余聞而異?焉:對…感到驚異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
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為:正當這個時候。方:正在,
正當;(2)句意為:游客很少到。罕:稀少;(3)句意為:有個和尚告訴我說。語:告訴;
(4)句意為:我聽了感到驚異。異:對…感到驚異。
四、(2023?江蘇蘇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軍吏徐彥成,恒業市木。丁亥歲,往信州泗口場,無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
從二仆往來岸側,狀若訪人而不遇者。彥成因延入舟中,為設酒食,賓禮之。少年甚愧焉,將
去,謝日:“吾家近此數里別業中,君旦日能辱*顧乎?”彥成許諾。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
馬來迎,奄至一大宅,門館甚盛。少年出季客,酒膳豐備,從容久之。彥成因言住此久,無木
可市。少年日:“吾有木在山中,明當令出也?!熬右欢眨胁哪敬笾粒级鴥r廉。市易
既畢,往辭少年。少年復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賣,今以此贈君。至吳.當獲善
價?!睆┏苫兀贾燎鼗?,會吳帥殂,納杉板為棺。以為材之尤異者,獲錢數十萬。彥成大市
珍沅,復往泗口,以酬少年。更與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頗獲其利。間一歲,復詣之,村落如故,了無所見。詢其里中,竟無能知之者。
(選自《稽神錄》)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有少年從二仆往來岸側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B.君旦日能辱顧乎忿恚尉,令辱之(《陳涉世家》)
C.少年出延客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
D.回一歲,復詣之肉食者謀之,又何回焉(《曹劌論戰》)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帶領,攜從/相當于由、自、打,表示起點;B.屈辱/責辱,侮
辱:C.邀請/邀請;D.間隔/參與;故選C。
五、(2023?江蘇泰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崎,字巨山,趙州人。十五通五經,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察御史。武后時,同鳳閣鸞臺
平章事。后因罪貶廬州別駕,卒。崎富才思,有所屬綴①,人輒傳諷。明皇將幸蜀,登花萼樓,
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
有年年秋雁飛?!钡蹜K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日:“故宰相李崎之詞也。"帝曰:
“真才子!”不待曲終而去。崎前與王勃接,中與崔融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
法焉。今集五寸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于世。
(選自《唐才子傳》)
【注】①屬(zhu)綴:指等作。②幸蜀:指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十五通?五經:精通,通曉(2)唯?有年年秋雁飛:區
(3)帝慘性:悲堂(4)為文章宿老:成為,成了
【解析】本題考查詞語解釋。(1)句意:十五通曉五經;通:通曉;(2)句意:只有秋雁年
年從天上飛過;唯:只;(3)句意:唐玄宗很悲傷凄愴;愴:凄愴:(4)句意:他成了文壇
宿老;為:成為。
六、(2023?江蘇徐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延陵李子將西聘①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
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是,于是脫劍致之嗣君②。從者止
之習:”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毖恿昀钭釉唬骸拔岱琴浿?。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
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
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李子以劍帶徐君墓樹
而去。
(選自劉向《新序》
【乙】
李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李禮劍,口弗敢言。李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李
子力:“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③吾心哉!”
[選自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
【注】①聘:古代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節問候。②嗣君:繼位的君主。③倍:同“背”,
違背。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顧原,則徐君死于楚始一反焉
B.然吾心守之矣潭中魚可百許頭
C.[匕遇徐君北山愚公者
D.以過徐君人恒過,然后能改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均同“反”,均譯為“返回”;B.動詞,答應/助詞,表約數,
左右;C.動詞,北行/名詞,北邊;D.動詞,經過/動詞,犯錯;故選A。
七、(2023?江蘇揚州?統考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
尹昌隆,字彥謙,泰和人?!袝鴧卧接檬?,性制枝①。官屬相戒c無敢白事者。昌
隆前白事,震怒不應。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
隆假托宮僚,陰欲樹結,潛蓄無君心。逮下獄。子遇赦復官。謁震,震溫言接之。入,理前奏,
復下錦衣衛獄,籍②其家。
陳謗,字克忠,番禺人。永樂中,以鄉舉人太學,授刑科給事中。遇事剛果,彈動無所避。
每奏事,大聲如鐘。帝令餓之數日,奏對如故。日:“是天性也。”每見,呼為“大聲秀才”。
嘗言事忤③旨,命坎瘞④某天門,露式首。七日不死,救出還職。已,復忤旨。罰修象房。貧不
能雇役,步自操作。單駕至。問為誰。能雇匐前,具道所以。帝憐之,命復官。
(選自《明史-列傳》,有刪減)
注:①【伎(zhi)]剛愎,很戾。②【籍】抄沒。③【忤】違逆。④【坎瘞(yi)1挖坑掩
埋。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官屬相?戒(造述)(2)尋?遇赦復官(丕義)
(3)躬?自操作(親自,親身)(4)適?駕至(正好)
【解析】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八、(2023?江蘇鎮江?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
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齊威王來朝。是時周室微弱,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天下以此益賢威王,齊威王
召印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①,
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②大夫,語之曰:“自子守
阿,譽言日至。我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是子厚幣③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
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進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
齊威王、魏惠王會田④于郊。惠王日:“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被萃踉唬骸肮?/p>
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
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種首,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
惠王有慚色。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有刪改)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時時而間?進:間或,偶然,偶爾(2)天下以此益賢?威王:崇尚,以…為賢
毀言日至:每天,一天天人民貧餒:如里
(3)?(4)?
考向三: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一、(2023?江蘇泰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崎,字巨山,趙州人。十五通五經,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察御史。武后時,同鳳閣鸞臺
平章事。后因罪貶廬州別駕,卒。崎富才思,有所屬綴①,人輒傳諷。明皇將幸蜀,登花萼樓,
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
有年年秋雁飛?!钡蹜K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靖之詞也。"帝曰:
“真才子!”不待曲終而去。崎前與王勃接,中與崔融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
法卷。今集五寸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于世。
(選自《唐才子傳》)
【注】①屬(zh。)綴:指寫作。②幸蜀:指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故宰相李嬌之?詞也水陸草穴之?花(《愛蓮說》)
B.不待曲終而?去言和而?色夷(《送東陽馬生序》)
C.學者取法焉?且焉?置二石(《愚公移山》)
DJ專千世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助詞,的/助詞,的;B.表承接/表并列;C.相當于“于之”/
哪里;D.在/對于;故選A。
二、(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
岳飛,字鶴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
貫其財者不責償。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X為名。
家貧力學。尤呼《左氏春秋》、孫吳《兵法》。拾薪為燭,調習達旦,不寐。未冠,挽弓
三百斤,弩八石。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家。父竺之,曰:
“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
四年,兀術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屯焉。盜郭吉聞飛來,遁入沏,飛遣王貴、傅慶追破之,
*
又遣辯士馬皋、林聚盡降其眾。有張威武者不從,飛單騎入其營,斬之。避地者賴以兔,圖飛
像祠之。
金人再攻常州,飛四戰皆捷:尾襲干鎮江東,又捷:戰干清水亭,又大捷。兀術趨建康,
飛設伏牛頭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兀術次龍灣,飛以騎
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飛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
兵靜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帝嘉納。兀術歸,飛邀擊于靜安,敗之。
(選自《宋史?岳飛傳》,有刪改)
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能節食以濟饑者”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B.不以物喜
C.策之不以其道D.徐以杓酌油瀝之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題干信息中“能節食以濟饑者”中的“以”是連詞,表示目的,
相當于“來”。A.連詞,表示目的,來;B.介詞,因為;C.介詞,按照;D.介詞,拿,用;故
選A。
考向四:理解并翻譯句子
一、(2023?江蘇常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
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
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劉禹錫《陋室銘》)
【乙】
吳君①,志學而工詩,家有山林之樂,隱居不住,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師
也,其稱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吾穹喜焉,而不知其說,請為我言其故。”
余應之曰:“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秋雨時至.溝渠盈滿,眾水既發,合而為一,汪
溢塞谷,沒洲渚,寒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子試考之,
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無求于深,無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為
易③而勇,不為險而怯。故其發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簡居以養其心,足乎內而無待
乎外久止則莫之測⑤,行則莫之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憂。行乎患難而不屈,臨乎得失而
不懼。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p>
(選自蘇轍《吳氏浩然堂記》,有刪改)
【注釋】①吳君:蘇轍的朋無。②因物:順應著外物變化。③易:客易(河道平坦)。④足乎
內而無待乎外:內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測:揣測到他的內心。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
(1)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可以彈奏不加雕繪裝飾的琴,閱讀佛經。
(2)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
先生住在江邊,曾經觀察過大江嗎?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調:調弄,這里是彈的
意思。素:不加裝飾的。閱:看。金經:指佛經。(2)子:你。于:在。亦:也。嘗:曾經。
于:表對象。
二、(2023?江蘇淮安?統考中考真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
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湊以棗月甫。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俅蠓蚨Y葬
之。
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日:“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眱灻下勚?,入殿門,仰天
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日:“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
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蓖踉唬骸昂稳纾俊睂θ眨骸俺颊堃缘裼駷楣?,文樣②為,發甲
卒為穿擴③,老弱負土,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其后,廟食太牢④,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
??
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巴踉唬骸肮讶酥^一至此乎?為之奈何?”優孟日:“請為大王六
畜葬之。以瓏灶為槨,銅歷⑤為棺,赍⑥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
腸?!庇谑峭跄耸挂择R屬⑦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有改動)
【注】①棺槨(gub):內棺和外棺。②文梓:紋理細致的梓木。③穿擴(kuang):挖掘塞
穴。④太牢:牛、羊、豬各一頭,是最高的祭禮。⑤歷:通“鬲”,似鼎炊具。⑥赍:通“劑”,
調配。⑦屬:交付,委托。
【乙】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蜂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
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
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合矣!"莊子曰:“請隼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選自《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左右爭之,以為不可。
左右近臣規勸此事,認為不可以這樣做。
(2)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
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法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
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三、(2023?江蘇南通?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獨游狼上記
【宋】劉奔①
白狼五山②,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蛻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闔廬曩軍其傍者
日軍山,有以形銳且中罅者,日劍脊,曰馬鞍。至臨以廟宇,則號寶塔山,有好事者,謂狼嘗
擾而居也。
元豐四年冬,奔巡田于山旁,至則求觀所謂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閣曰棲
云,庵曰海桐,亭曰半山,日望江,皆森然給③豁,可蔭以休。方是時,朝日初上,瞳嚨④如躍
金。排天決云,吞嚼淮吳。稻畦葭澤,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轉瞬之頃。于是忽疑從
樊蘢⑤出,而思古人之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
劍脊、馬鞍二山,游者竽至。軍山宜山茶花,號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蛉?/p>
嫗有自龍舒來者,年七十余,獨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蛟魄厥蓟?/p>
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中。
有僧帶余曰:“今之山景⑥,雖皆平陸,然前五十載,海也。其深蓋碇⑦絲千尋莫能測?!?/p>
余用而號焉。然五山當潮波撼一方,臨高而覺宇宙之博大,指陸而駭溟海之變化。故挽其勝,
作《獨游狼山記》。
(選自《名山勝概記》,有刪改)
【注釋】①劉棄:宋代元豐年間進士。1081年途經狼山,寫下我國歷史上第一篇記狼五山之
勝的游記。②白狼五山:即女仙山、軍山、劍奔山、馬鞍山和寶塔山。③給(hdn):指山谷
空而大。④瞳嚨:形容太陽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籠:比喻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附(f
u):山腳。⑦碇(dIng):船停泊時沉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
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有好事者,謂狼嘗擾而居也.
有好事的人,說群狼曾經侵占并群居(在這里)。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
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