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級綠色建筑評價評分表_第1頁
星級綠色建筑評價評分表_第2頁
星級綠色建筑評價評分表_第3頁
星級綠色建筑評價評分表_第4頁
星級綠色建筑評價評分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附表B星級綠色建筑評價評分表附表B-1安全耐久評價指標標準條文評價內容及評分規則評價方法分值設定評分Ⅰ安全(53分)4.2.1(10分)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并合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采用隔震、消能減震設計,提高建筑物的設防類別或提高其抗震性能要求時的有效手段。注意以下控制點:1)評價應有設計方編制的基于性能化設計的計算分析報告;2)采用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3)為滿足使用功能而達到高于現行標準的要求。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結構計算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結構計算文件、項目安全分析報告及應對措施結果。104.2.2(15分)采取保障人員安全的防護措施。1采取措施提高陽臺、外窗、窗臺、防護欄桿等安全防護水平;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現場考察感知。52建筑物出入口均設外墻飾面、門窗玻璃意外脫落的防護措施,并與人員通行區域的遮陽、遮風或擋雨措施結合;553利用場地或景觀形成可降低墜物風險的緩沖區、隔離帶。4.2.3(10分)采用具有安全防護功能的產品或配件1采用具有安全防護功能的玻璃;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等;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安全玻璃及門窗檢測檢驗報告、現場考察感知。52采用具備防夾功能的門窗。54.2.4(10分)室內外地面或路面設置防滑措施1建筑出入口及平臺、公共走廊、電梯門廳、廚房、浴室、衛生間等設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級不低于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程》JGJ/T331規定的Bd、BW級;

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防滑材料有關測試報告、現場考察感知。32建筑室內外活動場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滑等級達到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程》JGJ/T331規定的Ad、AW級;43建筑坡道、樓梯踏步防滑等級達到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程》JGJ/T331規定的Ad、AW級或按水平地面等級提高一級,并采用防滑條等防滑構造技術措施。34.2.5(8分)采取人車分流措施,且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有充足照明人車分流將行人和機動車完全分離開,互不干擾,可避免人車爭路的情況,充分保障行人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的安全;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照明應以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和垂直照度為評價指標,其照明標準值應不低于現行行業標準《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的有關要求。預評價:查閱照明設計文件、人車分流專項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現場考察感知。8Ⅱ耐久(47分)4.2.6(18分)采用提升建筑適變性的措施1采取通用開放、靈活可變的使用空間設計或采取建筑使用功能可變措施;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建筑適變性提升措施的設計說明;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建筑適變性提升措施的設計說明、現場考察感知。72建筑結構與建筑設備管線分離;73采用與建筑功能和空間變化相適應的設備設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44.2.7(10分)采取提升建筑部品部件耐久性的措施1使用耐腐蝕、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線、管件;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產品設計要求;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產品說明書或檢測報告。現場考察感知。52活動配件選用長壽命產品,并考慮部品組合的同壽命性;不同使用壽命的部品組合時,采用便于分別拆換、更新和升級的構造。54.2.8(10分)提高建筑結構材料的耐久性1按100年進行耐久性設計;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材料用量計算書、材料決算清單。102采用耐久性能好的建筑結構材料,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對于混凝土構件,提高鋼筋保護層厚度或采用高耐久混凝土;2)對于鋼構件,采用耐候結構鋼及耐候型防腐涂料;3)對于木構件,采用防腐木材、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104.2.9(9分)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裝飾裝修建筑材料1采用耐久性好的外飾面材料;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裝飾裝修竣工圖、材料決算清單、材料檢測報告及有關耐久性證明材料。32采用耐久性好的防水和密封材料;33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3Q1滿分值預評價100;評價100指標(預)評價總得分xx總得分數占滿分值比例是否≧30%是□否□附表B-2健康舒適評價指標標準條文評價內容及評分規則評價方法分值設定評分Ⅰ室內空氣品質(20分)5.2.1(12分)控制室內主要空氣污染物的濃度。1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污染物濃度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規定的限值。低于10%,得3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建筑材料使用說明(種類、用量)、污染物濃度預評估分析報告;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建筑材料使用說明(種類、用量)、污染物濃度預評估分析報告,投入使用的項目尚應查閱室內空氣質量現場檢測報告、PM2.5和PM10濃度計算報告(附原始監測數據)。3低于20%,得6分62室內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25μg/m3,且室內PM10年均濃度不高于50μg/m3,得6分。65.2.2(8分)選用的裝飾裝修材料滿足國家現行綠色產品評價標準中對有害物質限量的要求。1選用滿足要求的裝飾裝修材料達到3類及以上,得5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工程決算材料清單、產品檢驗報告。52選用滿足要求的裝飾裝修材料達到5類及以上,得8分。8Ⅱ水質(23分)5.2.3(8分)直飲水、集中生活熱水、游泳池水、采暖空調系統用水、景觀水體等的水質滿足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1直飲水、集中生活熱水、游泳池水、采暖空調系統用水、景觀水體等的水質滿足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得8分;2當項目中除生活飲用水供水系統外,未設置其他供水系統時,本條直接得8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市政供水的水質檢測報告(采用市政再生水時,可使用同一水源鄰近項目一年以內的水質檢測報告);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設計說明、各類用水的水質檢測報告。85.2.4(9分)生活飲用水水池、水箱等儲水設施采取措施滿足衛生要求。1使用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要求的成品水箱,得4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含設計說明、儲水設施詳圖、設備材料表);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含設計說明、儲水設施詳圖、設備材料表)、設備材料采購清單或進場記錄、水質檢測報告。42采取保證儲水不變質的措施,得5分;53建筑未設置生活飲用水儲水設施,本條可直接得分。95.2.5(6分)所有給水排水管道、設備、設施設置明確、清晰的永久性標識。所有給水排水管道、設備、設施設置明確、清晰的永久性標識,評價分值為6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標識設置說明;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標識設置說明。6Ⅲ聲環境與光環境(32分)5.2.6(8分)采取措施優化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聲環境。1噪聲級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得4分;或滿足以下條件也可累積得分:1)建筑平面、空間布局合理,沒有明顯的噪聲干擾,得2分;2)采用同層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聲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小于50%,得2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噪聲分析報告;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室內噪聲檢測報告。42噪聲級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高要求標準限值,得8分。85.2.7(10分)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性能良好。1構件及相鄰房間之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得5分。預評價:查閱圍護結構的構造說明、大樣圖紙等設計文件,主要構件隔聲性能分析報告或構件隔聲性能的實驗室檢測報告;評價:查閱預評價方式涉及的竣工文件,還查閱室外與房間之間、房間之間空氣聲隔聲性能、樓板撞擊聲隔聲性能的現場檢測報告。52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得5分。55.2.8(10分)充分利用天然光。1居住建筑室內主要功能房間至少60%面積比例區域,其采光照度值不低于300lx的小時數平均不少于6h/d,得5分;其采光照度值不低于300lx的小時數平均不少于8h/d,得6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動態采光計算書、公共建筑內區采光系數計算書、地下空間采光系數計算書;評價:查閱預評價方式涉及的竣工文件,動態采光計算書、公共建筑內區采光系數計算書、地下空間采光系數計算書或采光檢測報告。62公共建筑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內區采光系數滿足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達到60%,得3分;2)室內主要功能房間至少60%面積比例區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時數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63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不小于0.5%的面積與地下室首層面積的比例達到10%以上,得2分。24主要功能房間有眩光控制措施,得2分。25.2.9(2分)建筑主要功能房間具有良好的戶外視野。1居住建筑:其與相鄰建筑的直接間距超過18m,得2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文件,公共建筑還查閱視野模擬分析報告;評價:查閱預評價方式涉及的竣工文件。22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間能通過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觀,無明顯視線干擾,得2分。25.2.10(2分)建筑內合理設置適宜人們接近自然的開敞、半開敞空間。建筑內合理設置適宜人們接近自然的開敞、半開敞空間,評價分值為2分。預評價:查閱建筑專業施工圖紙、設計說明;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并現場核實。2Ⅳ室內熱濕環境(25分)5.2.11(8分)具有良好的室內熱濕環境1采用自然通風或復合通風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間室內熱環境參數在適應性熱舒適區域的時間比例RT30%≤RT<40%預評價:查閱建筑、暖通專業施工圖紙及設計說明,第1款還查閱室內溫度模擬分析報告和舒適溫度預計達標比例分析報告;第2款還查閱預計達標比例分析報告。評價:查閱預評價方式涉及的竣工文件,投入使用滿1年的項目,應以基于實測數據的達標比例分析報告替代前述各項預計達標比例計算分析報告,并附相關實測數據。230%≤RT<50%350%≤RT<60%460%≤RT<70%570%≤RT<80%680%≤RT<90%7RT≥90%82采用人工冷熱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間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室內熱濕環境評價標準》GB/T50785規定的室內人工冷熱源熱濕環境整體評價Ⅱ級的面積比例RA60%≤RA<70%570%≤RA<80%680%≤RA<90%7RA≥90%885.2.12(8分)優化建筑空間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風效果1居住建筑: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8%預評價:查閱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平立剖面圖、門窗表等設計文件,第1款還查閱居住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計算書;第2款還查閱公共建筑室內自然通風模擬分析報告。評價:查閱預評價方式涉及的竣工文件。5≥10%6≥12%7≥14%82公共建筑: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RA70%≤RA<80%580%≤RA<90%690%≤RA<100%7RA=100%85.2.13(9分)25%≤Sz<35%。335%≤Sz<45%545%≤Sz<55%7Sz≥55%9Q2滿分值預評價100;評價100指標(預)評價總得分xx總得分數占滿分值比例是否≧30%是□否□附表B-3生活便利指標類別標準條文評價內容及評分規則評價方法分值設定評分Ⅰ出行與無障礙(16分)6.2.1(8分)場地與公共交通站點聯系便捷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3326.2.2(8分)評價:評價:2222Ⅱ服務設施(25分)6.2.3(10分)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位置標識圖;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投入合用的項目尚應查閱設施向社會共享的實施方案、工作記錄等。10106.2.4(5分)城市綠地、廣場及公共運動場地等開敞空間,步行可達1場地出入口到達城市公園綠地、居住區公園、廣場的步行距離不大于300m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位置標識圖;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32到達中型多功能運動場地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26.2.5(10分)合理設置健身場地和空間1室外健身場地面積不少于總用地面積的0.5%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場地布置圖、產品說明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產品說明書。32設置寬度不少于1.25m的專用健身慢行道,健身慢行道長度不少于用地紅線周長的1/4且不少于100m23室內健身空間的面積不少于地上建筑面積的0.3%且不少于60m234樓梯間具有天然采光和良好的視野,且距離主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5m2Ⅲ智慧運行(29分)6.2.6(8分)設置分類、分項用能自動遠傳計量系統,且設置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對建筑能耗的監測、數據分析和管理設置對電、氣、熱的全部建筑能耗的計量和管理系統。冷熱源、輸配系統和電氣等各部分能源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并能實現遠傳。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傳輸、存儲、分析功能,系統可存儲數據均應不少于一年。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能源系統設計圖紙、能源管理系統配置、等);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產品型式檢驗報告,投入使用的項目尚應查閱管理制度、歷史監測數據、運行記錄。86.2.7(5分)設置PM10、PM2.5、CO2濃度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且具有存儲至少一年的監測數據和實時顯示等功能對于安裝監控系統的建筑,系統應至少對PM10、PM2.5、CO2分別進行定時連續測量、顯示、記錄和數據傳輸的功能。監測系統對污染物濃度的讀數時間間隔不得長于10min。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監測系統設計圖紙、點位圖等);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產品型式檢驗報告,投入使用的項目尚應查閱管理制度、歷史監測數據、運行記錄。56.2.8(7分)設置各類用水遠傳計量系統、水質在線監測系統1設置用水量遠傳計量系統,能分類、分級記錄、統計分析各種用水情況。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含遠傳計量系統設置說明、分級水表設置示意圖、水質監測點位說明、設置示意圖等);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含遠傳計量系統設置說明、分級水表設置示意圖、水質監測點位說明、設置示意圖等)、監測與發布系統設計說明,投入使用的項目尚應查閱漏損檢測管理制度(或漏損檢測、分析及整改情況報告)、水質監測管理制度(或水質監測記錄)。32利用計量數據進行管網漏損自動檢測、分析與整改,管道漏損率低于5%。23設置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監測生活飲用水、管道直飲水、游泳池水、非傳統水源、空調冷卻水的水質指標,記錄并保存水質監測結果,且能隨時供用戶查詢。26.2.9(9分)具有智能化服務系統1具有家電控制、照明控制、安全報警、環境監測、建筑設備控制、工作生活服務等至少3種類型的服務功能。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智能家居或環境設備監控系統設計方案、智能化服務平臺方案、相關智能化設計圖紙、裝修圖紙);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產品型式檢驗報告,投入使用的項目尚應查閱管理制度、歷史監測數據、運行記錄。32具有遠程監控的功能。33具有接入智慧城市(城區、社區)的功能。3Ⅳ物業管理(30分)6.2.10(5分)制定完善的節能、節水、節材、綠化的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實施能源資源1相關設施具有完善的的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評價:評價:22物業管理機構的工作考核體系中包含節能和節水績效考核激勵機制。36.2.11(5分)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中節水用水定額的要求1平均日用水量大于節水用水定額的平均值、不大于上限值。評價:評價:查閱實測用水量計量報告和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計算書。22平均日用水量大于節水用水定額下限值、不大于平均值。33平均日用水量不大于節水用水定額下限值。56.2.12(12分)定期對建筑運營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結果進行運行優化1制定綠色建筑運營效果評估的技術方案和計劃評價:評價:查閱相關管理制度、年度評估報告、歷史監測數據、運行記錄、檢測報告、診斷報告。32定期檢查、調適公共設施設備,具有檢查、調試、運行、標定的記錄,且記錄完整33定期開展節能診斷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優化方案并實施44定期對各類用水水質進行檢測、公示26.2.13(8分)建立綠色教育宣傳和實踐機制,編制綠色設施使用手冊,形成良好的綠色氛圍,并定期開展使用者滿意度調查1每年組織不少于2次的綠色建筑技術宣傳、綠色生活引導、災害應急演練等綠色教育宣傳和實踐活動,并有活動記錄評價:評價查閱相關管理制度、工作記錄、活動宣傳和推送材料、綠色設施使用手冊、影像材料、年度調查報告及整改方案。22具有綠色生活展示、體驗或交流分享的平臺,并向使用者提供綠色設施使用手冊33每年開展1次針對建筑綠色性能的使用都滿意度調查,且根據調查結果制定改進措施并實施、公示3Q3滿分值預評價70;評價100指標(預)評價總得分xx總得分數占滿分值比例是否≧30%是□否□附表B-4資源節約指標類別標準條文評價內容及評分規則評價方法分值設定評分Ⅰ節地與土地利用(40分)7.2.1(20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1住宅建筑:表7.2.1-1居住街坊人均住宅用地指標評分規則人均住宅用地指標A(m2)得分平均3層及以下平均4~6層平均7~9層平均10~18層平均19層及以上33<A≤3624<A≤2719<A≤2015<A≤1611<A≤1215A≤33A≤24A≤19A≤15A≤1120預評價:查閱規劃許可的設計條件、相關設計文件、計算書、相關施工圖。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計算書、相關竣工圖。15202公共建筑:表7.2.1-2公共建筑容積率評分規則行政辦公、商務辦公、商業金融、旅館飯店、交通樞紐等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得分1.0≤R<1.50.5≤R<0.881.5≤R<2.5R≥2.0122.5≤R<3.50.8≤R<1.516R≥3.51.5≤R<2.0203對于居住建筑中的宿舍、公寓類建筑,可參照公共建筑中的行政辦公、商務辦公、商業金融、旅館飯店、交通樞紐等建筑類型的規則評分。81216207.2.2(12分)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按表7.2.2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指標評分規則建筑類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指標得分居住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Rr;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率Rp5%≤Rr<20%520%≤Rr<35%7Rr≥35%且Rp<60%12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Rp1;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率RpRp1≥0.55Rp1≥0.7且Rp<70%7Rp1≥1.0且Rp<60%12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計算書,審核地下空間設計的合理性。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計算書。571257127.2.3(8分)采用機械式停車設施、地下停車庫或地面停車樓等方式1居住建筑中的住宅建筑地面停車位數量與住宅總套數的比率小于10%,得8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計算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計算書。。82公共建筑地面停車占地面積與其總建設用地面積的比率小于8%,得8分,居住建筑中的宿舍、公寓類建筑參照執行。8Ⅱ節能與能源利用(60分)7.2.4(12分)優化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1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國家和湖南省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提高幅度達到5%預評價:查閱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圍護結構施工詳圖、節能計算書、節能設計報審表、以及當地建筑節能管理部門審查通過的相關文件,建筑圍護結構節能率分析報告(如需進行第2款評價時);評價:查閱建筑竣工圖設計說明、圍護結構竣工詳圖、節能計算書、節能設計報審表、節能工程專項驗收報告和(或)登記表、建設監理單位及管理部門提供的檢驗、驗收記錄,必要時現場核查。410%815%122建筑的供暖空調負荷降低幅度5%410%815%127.2.5(2分)東西墻進行綠化、遮陽或采用通風隔熱措施1當建筑層數大于18層時,18層以上部分不計入評判范圍。240%以上的東西墻進行綠化、遮陽或采用通風隔熱措施,得2分預評價查閱檢查設計圖紙,核對其采用綠化、通風、遮陽的比例。評價查閱建筑竣工圖、建設監理單位及管理部門提供的檢驗、驗收記錄,必要時現場核查。27.2.6(3分)采用通風間層保溫隔熱坡屋面、蓄水屋面或植被屋面1超高層建筑不計入評判范圍。2湖南地區較為合適的保溫隔熱屋面的做法有:通風間層保溫隔熱坡屋面(坡屋面如設有屋面架空層及老虎窗、通風百葉等通風構造措施,可視為通風間層保溫隔熱屋面)、蓄水屋面和植被屋面等(坡屋面如設有屋面架空層及老虎窗、通風百葉等通風構造措施,可視為通風間層保溫隔熱屋面)。3對于公共建筑,比例應≥50%,得3分;對于居住建筑,比例應≥75%,得3分。預評價:檢查設計圖紙和現場核實,核對其采用通風間層保溫隔熱、蓄水屋面和植被屋面與可利用屋面面積的比例。評價:查閱建筑竣工圖、建設監理單位及管理部門提供的檢驗、驗收記錄,必要時現場核查。37.2.7(10分)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均優于現行《湖南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43/003的規定以及現行有關國家標準能效限定值的要求表7.2.7冷、熱源機組能效提升幅度評分規則機組類型能效指標參照標準評分要求電機驅動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制冷性能系數(COP)《湖南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43/003提高6%提高12%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制冷、供熱性能系數(COP)提高6%提高12%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調機組能效比(EER)提高6%提高12%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C))提高8%提高16%鍋爐燃煤熱效率提高3個百分點提高6個百分點燃油燃氣熱效率提高2個百分點提高4個百分點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比(EER)、能源消耗效率現行有關國家標準節能評價值1級能效等級限值家用燃氣熱水爐熱效率值(η)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制冷、供熱性能系數(COP)得分5分10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主要產品型式檢驗報告。5107.2.8(5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供暖空調系統的末端系統及輸配系統的能耗1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比現行《湖南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43/003的規定低20%,得2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主要產品型式檢驗報告。22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的耗電輸熱比、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比現行《湖南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43/003規定值低20%,得3分。37.2.9(10分)采用節能型電氣設備及節能控制措施.1主要功能房間的照明功率密度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規定的目標值,得5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相關設計說明;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相關設計說明、相關產品型式檢驗報告。52采光區域的人工照明隨天然光照度變化自動調節,得2分;23照明產品、三相配電變壓器、水泵、風機等設備滿足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節能評價值的要求,得3分;37.2.10(8分)采用措施降低建筑能耗。1建筑能耗相比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標準降低10%,得4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暖通、電氣、內裝專業施工圖紙及設計說明)、建筑暖通及照明系統能耗計算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暖通、電氣、內裝專業竣工圖紙及設計說明,建筑暖通系統及照明系統能耗模擬計算書、暖通系統運行調試記錄等,投入使用的項目尚應查閱建筑運行能耗統計數據。42建筑能耗相比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標準降低20%,得8分。87.2.11(10分)結合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表7.2.11可再生能源利用評分規則可再生能源利用類型和指標得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熱水比例Rhw20%≤Rhw<35%235%≤Rhw<50%450%≤Rhw<65%665%≤Rhw<80%8Rhw≥80%1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調用冷量和熱量比例Rch20%≤Rch<35%235%≤Rch<50%450%≤Rch<65%665%≤Rch<80%8Rch≥80%1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電量比例Re0.5%≤Re<1.0%21.0%≤Re<2.0%42.0%≤Re<3.0%63.0%≤Re<4.0%8Re≥4.0%10預評價:查閱可再生能源利用專項施工圖、專項計算分析報告等;評價:查閱可再生能源利用專項竣工圖、產品型式檢驗報告,必要時現場核查。246810246810246810Ⅲ節水與水資源利用(50分)7.2.12(13分)使用較高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1.全部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達到2級,得8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產品說明書(含相關節水器具的性能參數要求);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紙、設計說明、產品說明書、產品節水性能檢測報告。82.50%以上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達到1級且其他達到2級,得10分;103.全部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達到1級,得13分。137.2.13(14分)綠化灌溉及空調冷卻水系統采用節水設備或技術1.綠化灌溉采用節水設備或技術,按下列規則評分:1)采用節水灌溉系統,得5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圖紙、設計說明(含相關節水產品的設備材料表、冷卻節水措施說明)、產品說明書等;評價:查閱設計說明、相關竣工圖、產品說明書、產品節水性能檢測報告、節水產品說明書等。42)在采用節水灌溉系統的基礎上,設置土壤濕度感應器、雨天自動關閉裝置等節水控制措施,或種植無需永久灌溉植物,得7分;52.空調冷卻水系統采用節水設備或技術,按下列規則評分:1)循環冷卻水系統采取設置水處理措施、加大集水盤、設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避免冷卻水泵停泵時冷卻水溢出,得5分;32) 采用無蒸發耗水量的冷卻技術,得7分。27.2.14(8分)結合雨水綜合利用設施營造室外景觀水體,室外景觀水體利用雨水的補水量大于水體蒸發量的60%,且采用保障水體水質的生態水處理技術1.對進入室外景觀水體的雨水,利用生態設施削減徑流污染,得4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含總平面圖豎向、室內外給排水施工圖、水景詳圖等),水量平衡計算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計算書,景觀水體補水用水計量運行記錄,景觀水體水質檢測報告等。42.利用水生動、植物保障室外景觀水體水質,得4分。47.2.15(15分)使用非傳統水源1、綠化灌溉、車庫及道路沖洗、洗車用水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總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40%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當地相關主管部門的許可、非傳統水源利用計算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紙、設計說明、非傳統水源利用計算書、非傳統水源水質檢測報告。360%52、 沖廁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總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30%350%53、 冷卻水補水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總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20%340%5Ⅳ節材與綠色建材(50分)7.2.16(8分)建筑所有區域實施土建工程與裝修工程一體化設計及施工。要求對土建設計和裝修設計統一協調,在土建設計時考慮裝修設計需求,事先進行孔洞預留和裝修面層固定件的預埋,避免在裝修時對已有建筑構件打鑿、穿孔。預評價:查閱土建、裝修各專業施工圖及其它證明材料;評價:查閱土建、裝修各專業竣工圖及其它證明材料。87.2.17(10分)合理選用建筑結構材料與構件1混凝土結構1)樓板全部使用CRB600H高強冷軋帶肋鋼筋,得3分;本條的評價方法為: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各類材料用量比例計算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施工記錄、材料決算清單、各類材料用量比例計算書。52)400MPa級及以上強度等級鋼筋應用比例達到85%,得3分;33)混凝土豎向承重結構采用強度等級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豎向承重結構中混凝土總量的比例達到50%,得4分。52鋼結構1)Q35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占鋼材總量的比例達到50%370%42)螺栓連接等非現場焊接節點占現場全部連接、拼接節點的數量比例達到50%,得4分;43)采用施工時免支撐的樓屋面板,得2分。23混合結構:對其混凝土結構部分、鋼結構部分,分別按本條第1款、第2款進行評價,得分取各項得分的平均值。取平均7.2.18(8分)建筑裝修選用工業化內裝部品建筑裝修選用工業化內裝部品占同類部品用量比例達到1種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建筑及裝修專業施工圖、工業化內裝部品施工圖)、工業化內裝部品用量比例計算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工業化內裝部品用量比例計算書。33種53種以上87.2.19(12分)選用可循環材料、可再利用材料及利廢建材。1可再循環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用量比例1)住宅建筑達到6%或公共建筑達到10%,得3分;預評價:查閱工程概預算材料清單、各類材料用量比例計算書、各種建筑材料的使用部位及使用量一覽表;評價:查閱工程決算材料清單、相關產品檢測報告、各類材料用量比例計算書、利廢建材中廢棄物摻量說明及證明材料。32)住宅建筑達到10%或公共建筑達到15%,得6分。62利廢建材選用及其用量比例1)選用不少于一種的利廢建材,且其用量占同類建材的用量比例不低于50%,得3分;32)選用不少于二種的利廢建材,其用量占同類建材的用量比例不低于30%,得6分。67.2.20(12分)選用綠色建材綠色建材應用比例不低于40%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計算分析報告;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計算分析報告、檢測報告、工程決算材料清單、綠色建材標識證書、施工記錄。460%880%12Q4滿分值預評價200;評價200指標(預)評價總得分xx總得分數占滿分值比例是否≧30%是□否□附表B-5環境宜居指標類別標準條文評價內容及評分規則評價方法分值設定評分Ⅰ場地生態與景觀(54分)8.2.1(10分)充分保護或修復場地生態環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觀1結合場地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豎向設計保持場地的土方平衡,得10分;預評價:查閱場地原地形圖、相關設計文件(帶地形的規劃設計圖、總平面圖、豎向設計圖、景觀設計總平面圖)、擬采取的生態補償措施與實施方案。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生態補償方案(植被保護方案及記錄、水面保留方案等)、施工記錄、影像材料。102保護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植被等,保持場地內的生態系統與場地外生態系統的連貫性,得10分;103采取凈地表層土利用等生態補償措施,得10分;104根據場地實際狀況,采取其他生態恢復或補償措施,得10分。108.2.2(8分)規劃場地地表和屋面雨水徑流,對場地雨水實施外排總量控制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1、達到55%,得4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計算書、設計控制雨量計算書、場地雨水綜合利用方案或專項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計算書、設計控制雨量計算書、場地雨水綜合利用方案或專項設計文件。42、達到70%,得8分。88.2.3(16分)充分利用場地空間設置綠化用地1住宅建筑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綠地率達到規劃指標105%及以上,得10分;預評價:1、住宅建筑,查閱相關設計文件中的相關技術經濟指標,內容包括居住區總用地面積、總戶數、總人口、綠地面積、公共綠地面積等,根據設計指標核算申報項目的綠地率及居住街坊內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指標(與第7.2.1條的用地面積及人口數應一致)。需提供住宅建筑平面日照等時線模擬圖與公共綠地面積比例計算書,以便核查公共綠地的面積。2、公共建筑,查閱相關設計文件中的相關技術經濟指標,內容包括項目總用地面積、綠地面積、綠地率;檢查設計文件中是否體現了綠地將向社會公眾開放的設計理念及措施。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建筑的綠地,評價時可視為開放的綠地,直接得分。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綠地率計算書等。102)住宅建筑所在居住街坊內人均集中綠地面積,按表8.2.4的規則評分,最高得6分。表8.2.4住宅建筑人均集中綠地面積評分規則人均集中綠地面積Ag(m2/人)得分新區建設舊區改建0.500.3520.50<Ag<0.600.35<Ag<0.454Ag≥0.60Ag≥0.45662公共建筑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公共建筑綠地率達到規劃指標105%及以上,得10分;102)綠地向公眾開放,得6分。68.2.4(5分)結合景觀布局合理布置室外吸煙區1室外吸煙區布置在建筑主出入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與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風進氣口和可開啟窗扇的距離不少于8m,且距離兒童和老人活動場地不少于8m,得3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管理制度。32室外吸煙區與綠植結合布置,并合理配置坐椅和帶煙頭收集的垃圾筒,從建筑主出入口至室外吸煙區的導向標識完整,定位標識醒目,吸煙區設置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標識,得2分。28.2.5(15分)利用場地空間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1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有調蓄雨水功能的綠地和水體的面積之和占綠地面積的比例達到40%,得3分,達到60%,得5分;預評價:查閱地形圖、相關設計文件(含總平面圖、景觀設計圖、室外給排水總平面圖等)、計算書、場地雨水綜合利用方案或雨水專項規劃設計。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計算書。52銜接和引導不少于80%的屋面雨水進入地面生態設施,得3分;23銜接和引導不少于80%的道路雨水進入地面生態設施,得4分;24硬質鋪裝地面中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達到50%,得3分。6Ⅱ室外物理環境(46分)8.2.6(8分)場地內的環境噪聲優于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的要求1 環境噪聲值大于2類聲環境功能區標準限值,且小于等于3類聲環境功能區標準限值,得4分;預評價:查閱環評報告(或有噪聲檢測及預測評價或獨立的環境噪聲影響測試評估報告)、相關設計文件、聲環境優化報告。如果環評報告中包含噪聲預測分析的相關內容,則可不單獨提供噪聲預測分析報告;如果沒有現場測試結果、噪聲預測值等,則需單獨提供由第三方機構檢測的噪聲檢測報告和(或)噪聲模擬計算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聲環境檢測報告。42 環境噪聲值小于等于2類聲環境功能區標準限值,得8分。88.2.7(8分)建筑及照明設計避免產生光污染1玻璃幕墻可見光反射比及反射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符合《玻璃幕墻光學性能》GB/T18091的規定,得4分;預評價:查閱光污染分析專項報告、玻璃的光學性能檢驗報告、燈具的光度檢驗報告、照明設計方案(含計算書)、照明設計圖。評價:查閱竣工圖、光污染分析專項報告、玻璃進場復驗報告、燈具進場復驗報告等相關檢測報告。4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照明干擾光限制規范》GB/T35626和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的規定,得4分。48.2.8(10分)場地內風環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動舒適和建筑的自然通風1在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建筑物周圍人行區(1.5m高處)風速小于5m/s,戶外休息區、兒童娛樂區風速小于2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小于2,得3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風環境分析報告等。評價:查閱相關竣工文件、風環境分析報告,必要時現場實測驗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32)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大于5Pa,得2分;22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場地內人活動區不出現渦旋或無風區,得3分;32)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0.5Pa,得2分。28.2.9(10分)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1場地中處于建筑陰影區外的步道、游憩場、庭院、廣場等室外活動場地設有喬木、花架等遮陰措施的面積比例,居住建筑達到30%,公共建筑達到10%,得2分;居住建筑達到50%,公共建筑達到20%,得3分;預評價:查閱總平面圖、景觀總平面圖、喬木種植平面圖、構筑物設計詳圖(需含構筑物投影面積值)、日照分析報告、戶外活動場地遮陰面積比例計算書、屋頂綠化面積比例計算書、通風架空率;屋面做法詳圖及道路鋪裝詳圖;屋面、道路表面建材的太陽輻射反射系數統計表。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日照分析報告、計算書、材料性能檢測報告等,必要時現場核實落實情況。32場地中處于建筑陰影區外的機動車道,路面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小于0.4或設有遮蔭面積較大的行道樹的路段長度超過70%,得2分;23當屋頂的綠化面積、太陽能板水平投影面積以及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小于0.4的屋面面積合計達到75%時,得3分。34利用建筑底層架空形式,改善場地通風環境,增加室外活動場地,通風架空率不小于10%,得1分;不小于30%,得2分。28.2.10(10分)制定并實施施工現場建筑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化計劃1制定施工廢棄物分類、減量、資源化計劃,得3分;評價:查閱建筑施工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計劃、建筑施工廢棄物回收單據、各類建筑材料進貨單、各類工程量結算清單。32可回收施工現場建筑垃圾回收率不小于80%,得3分;33建筑垃圾產生量不大于250噸/萬平方米,得4分。4Q5滿分數預評價90;評價100指標(預)評價總得分xx總得分數所占滿分值比例是否≧30%是□否□附表B-6提高和創新標準條文評價內容及評分規則評價方法分值設定評分9.2.1(15分)采取措施體現地區建筑風貌,因地制宜傳承地域建筑文化1采用適宜地區特色的建筑風貌設計,傳承當地建筑特色,得10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必要時現場核查。102場地內具有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措施,得5分。59.2.2(8分)合理選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或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舊建筑歷史建筑不在本條中得分。對于優先選用廢棄地的建設理念和行為進行鼓勵。廢棄場地主要包括裸巖、石礫地、鹽堿地、沙荒地、廢窯坑、廢舊倉庫或工廠棄置地等。綠色建筑可優先考慮合理利用廢棄場地,采取改造或改良等治理措施,對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質進行檢測與再利用評估,確保場地利用不存在安全隱患、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環評報告、舊建筑使用專項報告;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環評報告、舊建筑使用專項報告、檢測報告,必要時現場核查。89.2.3(4分)場地綠容率不低于3.01場地綠容率計算值不低于3.0,得3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綠化種植平面圖、苗木表等)、綠容率計算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綠容率計算書或植被葉面積測量報告、相關證明材料。22場地綠容率實測值不低于3.0,得5分。49.2.4(18分)合理對場地及周邊停車設施分析,增加場地內停車位配置數量,資源共享,改善周邊交通環境。對場地內停車位數量配置提出更高要求,鼓勵建設機械式停車設施、地下停車庫或地面停車樓等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通過設置足夠的停車位以保證建筑及周邊車行和人行通道順暢,同時可與周邊項目實現停車共享。評價過程中應對場地和周邊停車設施增加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避免為追求條文得分,一味地增加停車位數量。停車位數量達到當地規劃設計最低標準的1.5倍及以上得20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相關施工圖、場地和周邊停車設施分析論證報告;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相關施工圖、場地和周邊停車設施分析論證報告,必要時現場核查。189.2.5(10分)采用符合工業化建造要求的結構體系與建筑構件1主體結構采用鋼結構、木結構,得10分。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計算書;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計算書。102主體結構采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地上部分預制構件應用混凝土體積占混凝土總體積的比例達到35%,得5分;達到50%,得10分。5109.2.6(15分)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和運行維護階段中的一個階段應用,得5分;兩個階段應用,得10分;三個階段應用,得15分。一個階段應用預評價:查閱相關設計文件、BIM技術應用報告;評價:查閱相關竣工圖、BIM技術應用報告。5兩個階段應用10三個階段應用159.2.7(12分)進行建筑碳排放計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強度建筑碳排放計算分析包括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和標準運行工況下的碳排放量。預評價和投入使用前的評價,主要分析建筑的固有碳排放量;對于投入運行一年的建筑,主要分析再標準運行工況下建筑運行產生的碳排放量。預評價:查閱建筑固有碳排放計算分析報告(含減排措施);評價:查閱建筑固有碳排放計算分析報告(含減排措施),投入使用的項目尚應查閱標準運行工況下的碳排放量計算分析報告(含減排措施)。129.2.8(18分)按照綠色施工的要求進行施工和管理1獲得綠色施工優良等級或省級及以上綠色施工示范工程認定,得7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