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2020-2024)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山東)專題0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解析版)_第1頁
五年(2020-2024)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山東)專題0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解析版)_第2頁
五年(2020-2024)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山東)專題0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解析版)_第3頁
五年(2020-2024)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山東)專題0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解析版)_第4頁
五年(2020-2024)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山東)專題0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PAGEPAGE1專題0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選擇題部分)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1經濟重心南移2021·T3產糧區的分布2023·T3隋京畿區的變動政治上,把握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和統一趨勢,隋唐時期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加強,科舉制的變化仍然是命題的重點;經濟上,江南經濟的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命題重點,對于賦稅制度,如租庸調制、兩稅法以及土地制度的考查較為頻繁;文化上,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三國至隋唐文化繁榮的特點及成因;從“文化自信”角度認識魏晉至隋唐的文化成就及影響;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考點2唐代君主專制的加強2020·T3翰林學士的演進概況考點01經濟重心南移1.(2023·山東·3)下圖為西漢與隋京畿區示意圖。與西漢相比,隋京畿區的變動是為了()A.減少制度變革阻力 B.拓寬財政收入來源C.促進中原地區民族交融 D.緩解關中地區經濟壓力【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隋朝(中國)。根據材料“西漢與隋京畿區示意圖”可知,與西漢京畿區相比較,隋朝的京畿區向以洛陽為中心的東部延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時期,人口大量增加,經濟重心逐漸南移,亟需通過南糧北運等形式來緩解關中地區的經濟壓力,D項正確;材料中描述的是隋京畿區的東移,與制度變革無關,排除A項;京畿區的東移,與拓寬財政收入來源無關,排除B項;隋朝京畿區的變動目的是緩解經濟壓力,而民族融合是東移帶來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2.(2021·山東·3)如圖是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主要產糧區示意圖。該時期是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答案】B【解析】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主要產糧區主要是在黃河中下游,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此時應該是隋唐時期,故選B;秦漢時期主要產糧區應該是在黃河中游,特別是關中地區,排除A;宋元和明清時期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長江中下游成為糧食的主要產區,與圖示內容不符,排除CD。考點02唐代君主專制的加強1.(2020·山東·3)如表為唐代翰林學士的起源和演進概況。它反映了唐代時期概況高祖、太宗時期設立文學館,弘文館等學士,備君主顧問高宗、武后時期學士開始參與決策事務玄宗時期開開元初,設翰林待詔,后改為翰林學士,建立學士院,專掌最機密的詔令起草,正式參與朝政決策A.翰林學士逐漸控制了決策權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漸趨成熟 D.朝廷內部權力的再分配【答案】D【解析】根據表格內容可知,唐代翰林學士由備君主顧問到開始參與決策再到專掌詔令起草,正式參與決策,說明翰林學士逐漸獲得了決策國家事務的權力,成為決策集團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內部決策權力進行了重新分配,故選D;翰林學士是逐漸參與決策權力,決策權始終還是歸皇帝所有,排除A;僅根據翰林學士地位的變化無法證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現于南北朝時期,在唐前期就已經趨向成熟,排除C。故選D。1.(2024·山東淄博·一模)北魏皇帝賜名是鮮卑族的重要習俗。孝文帝時期開始向北方漢族大族賜名,所賜之名都取自漢族的重要經書和史書。這一做法旨在(

)A.實行因俗而治 B.延攬漢族文士 C.承續華夏傳統 D.促進政權認同【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魏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通過對漢族大族賜名的做法主要目的為了加強漢族大族對北魏政權的認同,D項正確;賜名是鮮卑族的習俗,對漢族大族的賜名不屬于因俗而治的特點,排除A項;孝文帝做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北方漢族大族對鮮卑政權的認同,而BC項是次要目的,排除BC項。故選D項。2.(2024·山東濱州·二模)唐太宗創立廷議入閤(內殿)制度,發布詔令:“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使諫官隨入,預聞政事。有所開說,必虛已納之。”并“引刺史十人入閤,問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該制度創立的出發點是(

)A.保證決策科學 B.彌合官民矛盾 C.擴大統治基礎 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朝創立內殿制度,有利于促進皇帝聽取官員建議,保證政府決策的科學性,A項正確;彌合官民矛盾,與內廷制度無關,排除B項;擴大統治基礎和提高行政效率均是內殿制度的影響,而不是目的,排除C、D項。故選A項。3.(2024·山東淄博·三模)唐代是恩赦制度革新的重要時期。初唐,皇帝很少親自參與單純頒布大赦的儀式;武則天以后,皇帝往往親臨頒赦,直接與萬民接觸,向民眾傳達意志。這表明唐代(

)A.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B.統治秩序得以重構C.民眾參政程度提高 D.社會治理方式豐富【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初唐,皇帝很少親自參與單純頒布大赦的儀式;武則天以后,皇帝往往親臨頒赦,直接與萬民接觸,向民眾傳達意志”可知,皇帝親自參加恩赦活動,直接與民眾接觸,向民眾傳達意志,這有利于強化皇權,A項正確;材料沒有強調皇帝親自參與恩赦活動的影響,且統治秩序重構說法夸大化,排除B項;恩赦活動的主角是皇帝,民眾只是被動參與,排除C項;僅憑材料中皇帝參與恩赦活動,不能得出社會治理方式豐富,排除D項。故選A項。4.(2024·山東濰坊·三模)下表是史書中關于唐朝與少數民族絹馬貿易的記載。據此可認定,當時(

)出處記載《全唐文·賜突厥璽書》國家舊與突厥和好之時,蕃漢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國家買突厥馬羊,突厥將國家彩帛,彼此豐足,皆有便宜。《新唐書·食貨志》時回紇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與中國(唐朝)婚姻,歲送馬十萬匹,酬以縑帛百余萬匹,而中國財力屈竭,歲負馬價。《新唐書·崔從傳》黨項互市羊馬,類先遣帥守,(崔)從獨不取,而厚慰待之,羌不敢盜境。A.絲路通暢便利商品交流 B.國家強化對邊疆的治理C.政府主導開展絹馬貿易 D.民間貿易受到嚴格限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互市交通,國家買突厥馬羊,突厥將國家彩帛,彼此豐足,皆有便宜”“代宗厚遇之,與中國(唐朝)婚姻,歲送馬十萬匹,酬以縑帛百余萬匹,而中國財力屈竭,歲負馬價”“類先遣帥守,(崔)從獨不取,而厚慰待之,羌不敢盜境”可知,政府主導開展絹馬貿易,從而實現對少數民族的有效管理,C項正確;材料為唐朝與少數民族的絹馬貿易,未涉及絲路情況,排除A項;材料強調政府主導開展絹馬貿易,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表明政府主導開展絹馬貿易,未體現民間貿易受到嚴格限制,排除D項。故選C項。5.(2024·山東濟寧·二模)如表為唐代小說中的兩則故事。它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代(

)張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加一階合入三品,已團甲。因退朝,路旁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武)則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朝野金載》卷四(安史之亂后)劉仆射晏,五鼓入朝,時寒,中路見賣蒸胡餅之處,熱氣騰輝,使人買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謂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劉賓客嘉話錄》A.政府對商業貿易的嚴格控制 B.官員日常引領社會風俗變遷C.文學創作超越社會生活實際 D.城市中商業活動的不斷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朝官員可在街上購買商品,說明此時商業已對唐代對商業嚴格的時間空間限制有所突破,反映了唐代商品經濟的發展,D項正確;唐朝官員可在街上購買商品,說明政府放松對商業貿易的控制,排除A項;唐朝官員可在街上購買商品,不能體現官員日常引領社會風俗變遷,排除B項;文學創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實際,排除C項。故選D項。6.(2024·山東棗莊·一模)唐代出土一文物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舞馬是造擇西域良馬經過特殊訓練后,讓馬在音樂節奏下進行的一種表演。唐中宗時期,舞馬已經出現在宮廷宴會中,且規模十分龐大。這一時期舞馬的發展反映了(

)A.政治奢靡的景象 B.民族交融的加強C.軍事戰爭的擴大 D.禮樂制度的完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規模龐大的舞馬必然耗費龐大的物資,而唐中宗時期在宮廷宴會中出現規模龐大的舞馬,說明當時在政治上非常奢靡,A項正確;規模龐大的舞馬反映的是政治上的奢靡,而不是民族交融加強和軍事戰爭擴大,排除BC項;舞馬的規模龐大不能說明禮樂制度完善,排除D項。故選A項。7.(2024·山東日照·三模)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頒布《顯慶姓氏錄》,規定只要做官進了五品,就可以列入其中。這是由政府公布的士族等第的權威名錄,被列入名錄的有245姓、287家,較之唐太宗時減少48姓、1364家。此舉旨在(

)A.鞏固統治基礎 B.強化中央權威 C.推進科舉改革 D.平衡派別利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規定只要做官進了五品,就可以列入其中。這是由政府公布的士族等第的權威名錄,被列入名錄的有245姓、287家,較之唐太宗時減少48姓、1364家”可知,世家大族數量減少,打擊了舊士族貴族,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科舉制推廣,庶族地主興起,只要做官到五品就可以列入姓氏錄,這有利于爭取庶族地主,擴大統治基礎,A項正確;姓氏錄之前也是由政府頒布,且強化中央權威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排除B項;推進科舉改革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項;平衡派別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8.(2024·山東青島·三模)唐朝士人存在“覓舉”的風氣。時人薛登批評說:“方今舉士,明詔方下,固已驅馳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陳篇希恩,奏記誓報。故俗號舉人皆稱覓舉。”“覓舉”反映了當時(

)A.科舉取士擴大了選官的范圍 B.士族仍然把持著選官權力C.薦舉仍然是選官的重要途徑 D.士人主動向官員自薦求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題本質。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據題意可知,“覓舉”是指在科舉考試之前,應試的舉人尋找王公貴族或者其他名人,向他們展現自己的作品和能力,希望得到他們的推薦,說明在唐朝時期的科舉制中,薦舉仍然是選官的重要途徑,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科舉制中的選官特點,并沒有體現選官范圍的擴大,排除A項;唐朝時期科舉制是實行,士族已經不再把持選官權力,排除B項;士人是向官員自薦,希望得到官員的推薦,而不是在求仕,排除D項。故選C項。9.(2024·山東臨沂·二模)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楊炎推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征稅。據唐時人說法,此制與租庸調制最顯著的不同是“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據此可知,兩稅法(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徙C.保證了生產時間 D.減輕了農民徭役負擔【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根據圖示內容可知,唐朝時期實行的兩稅法主要以田畝和家產多少為征稅標準,不再將人口固定在土地上,從而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徙,B項正確;兩稅法的實行并不能限制土地兼并,排除A項;租庸調中的“庸”保證了生產時間,排除C項;兩稅法主要是改變了征稅標準,但并不一定能夠減輕農民的徭役負擔,排除D項。故選B項。10.(2024·山東濟寧·一模)下表為《通典·食貨七》所記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與唐肅宗乾元三年戶口數的變化。它反映出當時()天寶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戶管戶總數891417811933174課戶5349280758582不課戶35655011174592口管口總數5291930916990386課口82083212370799不課口4470098814619587A.地主豪右公開隱匿大量人口 B.賦役制度改革勢在必行C.眾多藩鎮迅速擺脫中央控制 D.土地兼并現象日趨嚴重【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本題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天寶十四年朝廷所掌握的課戶口數、課戶、課口數比乾元三年多,不課戶、不課口比乾元三年少,課戶課口的大量銳減,據此推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