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古詩三首(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三年級語文上冊閱讀理解(統編版)_第1頁
第4課 古詩三首(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三年級語文上冊閱讀理解(統編版)_第2頁
第4課 古詩三首(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三年級語文上冊閱讀理解(統編版)_第3頁
第4課 古詩三首(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三年級語文上冊閱讀理解(統編版)_第4頁
第4課 古詩三首(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三年級語文上冊閱讀理解(統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古詩三首》類文閱讀學問點:閱讀時能夠運用恰當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一、課內閱讀(一)(2023秋·全國·三班級隨堂練習)閱讀古詩,完成練習。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_______________。停車坐愛楓林晚,_______________。1.補全古詩。2.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詩人。3.全詩描繪了一幅(填季節)的山林美景圖。主要寫了、、、、和六種景物,給人以清爽明快的感覺。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春色圖,前三句為第四句做鋪墊B.詩人通過對“寒山”“霜葉”等景物的描寫,表現了對秋季到來時的哀傷嘆息C.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句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白云生處有人家

霜葉紅于二月花2.唐杜牧3.秋季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4.C5.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特有景色的寵愛和贊美,體現了其豪爽向上的精神。【解析】1.本題考查詩句默寫。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原詩為: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2.本題考查作家作品。《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3.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呈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結合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可知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對深秋山林景色的贊美之情。4.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理解。A.《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選項說法錯誤;B.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呈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對深秋山林景色的贊美之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5.本題考查思想感情。《山行》是一首秋色的贊歌,詩人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對深秋山林景色的贊美之情,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二)(2021秋·河北保定·三班級統考期中)材料贈劉景文【宋】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6.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中的“君”是尊稱,相當于我們現在使用的稱呼“”,在詩中指的人是,這首詩是寫給他的。7.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中“擎雨蓋”指的是(

)A.荷葉 B.雨傘 C.荷花 D.菊花8.詩中描繪了秋天哪些事物?9.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是我們讀古詩常用的方法。讀到“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請用幾句話描述一下。10.回憶課文,按提示填空。秋天,橙黃橘綠,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正如《秋天的雨》中寫道: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扇哪扇哪,。它把紅色給了楓樹,,飄哇飄哇,。11.描寫秋天的四字詞語很多,如:果實累累、、。贊頌秋的古詩也有很多,比:,。【答案】6.您劉景文蘇軾7.A8.(枯)荷、(殘)菊、(黃)橙和(綠)橘9.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肯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季節啊。10.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酷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郵來了秋天的涼快11.天高云淡丹桂飄香紅葉似火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解析】6.本題考查對古詩的理解和分析。《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文中指的是劉景文。7.本題考查對字詞意思的理解和識記。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意思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方荷葉伸展的樣子。8.本題考查對古詩的理解和分析。這首詩寫的是秋天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直立的枝干斗風傲霜,照舊勁節。9.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和分析。“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一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肯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季節啊。10.本題考查對課文的識記力量。出自課文《秋天的雨》原文: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酷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快。11.本題考查仿寫詞語和識記詩詞的力量。秋天的四字成語:秋高氣爽、一葉知秋、金風送爽、秋風落葉、春華秋實、春蘭秋菊、金風玉露、秋收冬藏、秋月春風、落葉知秋、秋風蕭瑟、丹楓迎秋、春去秋來、秋月春花、秋風習習、秋色宜人、橙黃橘綠、一日三秋、天高云淡等。贊美秋天的詩詞: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己秋。——《酬劉柴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寄北》降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秋風辭》(三)(2023秋·全國·三班級隨堂練習)閱讀古詩,完成練習。夜書所見蕭蕭____________送寒聲,江上____________動客情。知有兒童______________,夜深籬落______________。12.補全古詩。13.這首詩的作者是朝詩人,題目的意思是。14.這首詩描寫的季節是。15.詩句中“”字體現了詩人漂泊異鄉,“”字體現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16.對“江上秋風動客情”一句,理解最精確?????的一項是(

)A.江上的秋風感動了在外漂泊的游子B.江上美景令詩人欣慰C.江上的秋風讓客居在外的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家鄉【答案】12.梧葉

秋風

挑促織

一燈明13.宋葉紹翁在夜里寫下我所見到的景物和感想14.秋季15.客情16.C【解析】12.本題考查補充詩句。自于宋代的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全詩是: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13.本題考查作家作品。《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絕句。《夜書所見》題目的意思是:在夜晚抒寫自己所見到的景致。夜:夜晚;書:寫;所見:所看到的。14.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理解。結合詩句“江上秋風動客情”可知描寫的季節是秋天。15.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理解。“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這兩句用“梧葉”、“寒聲”和“江上秋風”寫出了秋意的清冷,實際上是用以襯托客居心境的凄涼。再以“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彌見羈愁之深。一個“客”字體現了詩人漂泊異鄉,“情”字體現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1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江上秋風動客情。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故選C。二、類文閱讀(一)(2022秋·三班級課時練習)課外古詩閱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①西辭黃鶴樓①,煙花⑤三月下揚州。孤帆①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注】①故人:指老伴侶。②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下面就是長江。③煙花:指春天鮮花爛漫的景象。④孤帆:指小船。17.依據提示,把詩句意思補充完整。與李白在黃鶴樓辭別后,在鮮花如海的陽春,他順流而下去往揚州。一葉,遠遠地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見浩浩蕩蕩的在天際向東流。18.依據自己的理解選一選。(填序號)①揚州

②黃鶴樓

③煙花三月

④送別這是一首()詩,寓情于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是();其次句寫了送別的時間是(),孟浩然的去向是();三、四句寫的是送別的場景。【答案】17.孟浩然三月扁舟江水18.④②③①【解析】17.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故人:老伴侶,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鄙視,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煙花三月: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下:順流向下而行。碧空盡:消逝在碧藍的天際。盡:終點,消逝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見:只觀察。孤帆:一葉扁舟。長江:江水。天際流:流向天際。天際:天際,天際的終點。因此這首詩的意思是:孟浩然與李白在黃鶴樓辭別后,在鮮花如海的陽春三月,他順流而下去去往揚州。一葉扁舟,遠遠地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見浩浩蕩蕩的江水在天際向東流。18.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揚州:是地名。黃鶴樓:中國有名的名勝古跡,表示地點。煙花三月: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表示時間。送別:到遠行人啟程的地方與他告辭,目送其離開。表示詩的題材。綜上所述,這是一首送別詩,寓情于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是“故人西辭黃鶴樓”中的“黃鶴樓”;其次句寫了送別的時間是“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三月”;孟浩然的去向是“揚州”;詩的后兩句看起來好像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布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始終把伴侶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始終看到帆影漸漸模糊,消逝在碧空的終點,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視,這才留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二)(2022秋·三班級課時練習)閱讀。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19.這首詩的題目是《》,作者是代詩人。20.詩中,詩人聽到的是“”,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填序號)A.籬落一燈明B.梧葉送寒聲C.兒童挑促織21.下列說法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寒”既有秋風的寒涼之感,又有漂泊的凄涼之情。()(2)“客”在這里指詩人自己,“客情”是指作客他鄉時,受到禮遇的友情。()(3)挑促織的兒童肯定是歡快的,與詩人此時的心情一樣。()(4)挑促織的兒童玩得歡快,勾起了詩人對家鄉的回憶與思念,與詩人的心情形成鮮亮的對比。()(5)“一燈明”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2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答案】19.夜書所見宋葉紹翁20.BAC21.√××√√22.思念家鄉【解析】19.本題考查作家作品。《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作的得一首七言絕句。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20.本題考查對古詩內容的理解。結合“蕭蕭梧葉送寒聲”可知,詩人聽到的是:梧葉送寒聲;結合“夜深籬落一燈明”可知,詩人看到的是:籬落一燈明;結合“知有兒童挑促織”可知,詩人想到的是:兒童挑促織。21.本題考查對古詩內容的理解。(1)“寒”字一語雙關,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之意,更有落泊天際心神凄清之意。故表述正確。(2)“客情”是指旅客思鄉之情。故表述錯誤。(3)閱讀詩歌可知,挑促織的兒童玩得歡快,勾起了詩人對家鄉的回憶與思念,與詩人的心情形成鮮亮的對比。故表述錯誤。(4)閱讀詩歌可知,挑促織的兒童玩得歡快,勾起了詩人對家鄉的回憶與思念,與詩人的心情形成鮮亮的對比。故表述正確。(5)結合詩句可知,“一燈明”的意思是:此時只剩下一盞燈還亮著,襯托出了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故表述正確。22.本題考查對古詩思想感情的賞析。《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古詩。全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安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三)(2022秋·三班級課時練習)課內閱讀。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間照,。竹喧歸浣女,。任憑春芳歇,。23.補充詩句。這首詩是代詩人所作。24.這首詩的頷聯寫得很精彩,作者動用了感官,聽到了,看到了;動靜結合,有動態的,有靜態的,幽靜雅致的山間月夜圖躍然紙上。25.尾聯是詩人情感的表達,表達了詩人對的寵愛,也表達了詩人。26.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描繪出一幅山中傍晚的畫面,清爽宜人。B.“晚來秋”點明創作的時間是在秋天。C.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韻腳是秋、流、舟、留。D.頸聯以靜寫動,以無聲襯有聲,突出了山間環境的幽靜。【答案】23.天氣晚來秋清泉石上流

蓮動下漁舟王孫自可留

王維24.泉聲明月與青松泉流月照25.山中秋色對隱居生活怡然得意的滿足之情26.D【解析】23.考查詩句默寫。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全詩為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任憑春芳歇,王孫自可留。24.考查詩句的理解。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亮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泉水”流過山石的聲音是聽見的,“明月和青松”是觀察的。山上一塵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班駁的影子,都給人以明凈清幽的感受,是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其次句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分,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是動態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安靜,幽靜雅致的山間月夜圖躍然紙上。25.考查體會思想感情。“任憑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表達了詩人摒棄名利場,出離紅塵界,醉心于山中秋色而不愿離開,對隱居生活怡然得意的滿足之情。26.考查詩句內容的理解。D.錯誤,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意思是竹林里傳來吵鬧聲,知是少女洗衣歸來,蓮葉輕搖知是上游蕩下輕舟。以動襯靜,先寫“竹喧”再寫“蓮動”,以有聲襯無聲,突出了山間環境的幽靜。(四)(2021秋·三班級課時練習)延長閱讀山中[唐]王維荊溪①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②無雨,空翠③濕人衣。【注】①荊溪:水名。②元:原來,原來。③空翠:指山間青色的潮濕的霧氣。27.這首詩描寫的是(季節)的景色,從詩句“”可以看出。28.山路上原本是沒有下雨的,為何人們的衣服卻濕了呢?()A.由于走在小溪邊,被濺濕了衣裳。B.由于行走在山中,山間的霧氣沾濕了衣裳。C.由于快要下雨了。29.作者在山中看到了、、等景物,感受到了。【答案】27.初冬天寒紅葉稀28.B29.溪流白石紅葉初冬山中景色的美麗?【分析】27.本題考查同學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把握。作答此類題目,肯定要認真閱讀詩作,正確理解其意思。這首小詩描繪初冬季節山中景色,從“天寒紅葉稀”可以看出。28.本題考查同學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即依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細心選擇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山路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山色的空翠,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掩蓋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濕”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2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時要結合時代背景資料,和詩詞表達的含義,結合已有的學問細細揣摩,漸漸體會。通過朗讀、感悟,才能體會到。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季節的山中景色。首句寫山中溪水、白石。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假如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兩個局部,那么后兩句所呈現的卻是它的全貌。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明麗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亮,富于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五)(2022春·三班級單元測試)課外閱讀。絕句(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釋】①泥融:指凍泥溶化,又軟又濕。30.詩的前兩句選用了哪些意象描畫了春天的景象?31.后兩句中的“泥融”、“沙暖”呼應了前面哪兩個字?【答案】30.“遲日”、“江山”、“春風”、““花草”。31.遲日【分析】30.本題考查詩詞名句理解。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頭,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絢爛陽光的照射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顏色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其次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呈現明媚的大好春光。由于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31.本題考查詩詞名句理解。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布滿勃勃生氣,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看格外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行,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第四句是勾畫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暖和,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由于“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絢爛的陽光中,是那樣閑適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比,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協作,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顏色鮮亮,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臨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季節自然界一派生氣、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這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氣,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存地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六)(2022秋·全國·三班級專題練習)課外閱讀。

臨平泊舟宋黃庚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32.前兩句詩中,詩人在一個月光光明的夜晚在________旁泊舟,只覺得湖光月影映照著________,帶給人絲絲的________。(

)A.湖邊;船篷;涼意B.柳陰;船篷;涼意C.柳陰;船篷;暖意33.后面兩句說月光________,讓人________。(

)A.被搖碎;心酸不已B.被搖碎;感到驚異C.消逝;感到失落34.于詩人來說,這月光或者代表著他的________,或者________。這讓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別離居多,或許詩人正在面對一場別離,這讓詩人覺得悵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A.抱負、思念B.美夢、想象C.錯覺、幻影D.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35.詩人_______的是萬頃湖面上水波動蕩,搖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浸人;_______的是陣陣荷花的香氣傳來;_______的是微風拂面,夜露潮濕。短短兩句詩寫出了_______種感覺。(

)A.聞到;見到;感到;三B.見到;聞到;感到;三C.看到;感受;聞到;三【答案】32.B33.A34.A35.B【解析】32.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前兩句的分析,結合全詩所表達的感情以及前兩句的寫景,“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詩人在一個月光光明的夜晚在柳陰旁泊舟,只覺得湖光月影映照著船篷,帶給人絲絲的涼意。這句寫出了詩人在船篷中,卻明顯感覺到外面的湖影水氣帶給自己的涼意。可以得出,前兩句詩中,詩人在一個月光光明的夜晚在柳陰旁泊舟,只覺得湖光月影映照著船篷,帶給人絲絲的涼意。33.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后兩句的分析,后面兩句說月光被搖碎,讓人心酸不已。對于詩人來說,這月光或者代表著他的抱負,或者思念。這讓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別離居多,或許詩人正在面對一場別離,這讓詩人覺得悵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可以得出,后面兩句說月光被搖碎,讓人心酸不已。34.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主旨的分析和理解,此詩描寫了詩人夏夜泊舟所見的景色,境界闊大,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在作客他鄉時的那種孤獨孤獨?????之感,相當敏感,對身邊的防范和感應都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可以得出,于詩人來說,這月光或者代表著他的抱負,或者思念。這讓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別離居多,或許詩人正在面對一場別離,這讓詩人覺得悵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35.本題考查的是對全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結合全詩的內容進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詩人見到的是萬頃湖面上水波動蕩,搖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聞到的是陣陣荷花的香氣傳來;感到的是微風拂面,夜露潮濕。短短兩句詩寫出了三種感覺。(七)(2022秋·三班級課時練習)課外閱讀。秋詞[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勝春朝②。晴空一鶴排③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④。【注釋】①悲寂寥:悲嘆蕭條。②春朝:春天。③排:推開。④碧霄:青天。36.依據意思寫詩句。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荒蕪,我卻說秋天遠遠賽過春天。37.本詩寫白鶴的緣由是()A.白鶴布滿活力,敢于逆風飛行,沖破阻礙,飛翔天際。詩人寵愛白鶴這種樂觀樂觀的品質。B.白鶴強健,外觀秀麗。詩人寵愛如此奇特的事物。38.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3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37.A38.本詩表達了詩人樂觀向上、樂觀進取的思想感情。(八)(2021秋·三班級課時練習)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回鄉偶書①(唐)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②回,鄉音③無改鬢毛④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注釋】①偶書:任憑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來的。②老大:年紀大了。③鄉音:家鄉的口音。④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39.結合注釋,給詩中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