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婺源天佑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天佑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天佑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天佑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天佑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天佑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語文自測卷(本試卷共四道大題,23道小題,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兩千多年來,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稱為孔子,這已是婦孺皆知的常識。但是,孔丘為什么會被尊稱為孔子呢?學者大概有兩種見解。第一種以大名鼎鼎的《論語正義》為代表,認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稱為孔子。“子”的本意指嬰兒,嬰兒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稱子說”不可能成立。第二種是近現代大多數學者的意見。孔丘因道德崇高,學問偉大,所以其弟子后學都尊稱他為孔子,久而久之,成為了后人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這種意見恐怕也難成立,春秋時代華夏大國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魯國的公卿“三桓”注,也被尊稱為“某子”,《左傳·哀公二十三年》載:“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但如季康子,并沒有什么崇高的道德、偉大的學問。所以,孔丘被尊稱為孔子,“男子說”和“道德學問說”,都難自圓其說。“子”在西周時代是對部分諸侯的貶稱。據春秋傳世文獻,大體上,華夏大國諸侯稱“公”也稱“侯”;諸侯稱霸者則稱“伯”;華夏小國諸侯和蠻夷戎狄諸侯,則籠統稱“子”或稱“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蠻夷戎狄諸侯,則無論大小一律稱“子”。春秋初期出現了新情況,以文明之國、強大之國自居的華夏大國,將自己的公卿視作華夏小國之君和蠻夷戎狄之君,有提高華夏大國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尊稱華夏大國公卿為“子”,傳世文獻最早是《左傳·隱公四年》,當時衛桓公的庶子州吁弒君弒父繼承衛侯的爵位,衛國公卿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狼狽為奸,石碏設計殺死了州吁,并派家臣殺死了石厚,石碏守“大義”而滅“親子”,衛國君子尊稱其為“石子”。后來,這就成為慣例。華夏大國的公卿,都可以被尊稱為“某子”。孔丘雖是商湯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其父叔梁也只是魯國的一個鄉邑大夫,而孔丘又是他父親的小妾所生的幼子,無權繼承父親的爵位和官職,所以孔丘的政治、經濟地位與平民百姓相差無幾。按照春秋禮制,他是不夠資格被尊稱為“子”的。但在魯定公十年,情況發生了改變。這年,孔子居然以庶姓身份,直接擔任了魯“相”,是公卿上大夫。按照春秋禮制,孔丘既然做了華夏大國魯國的公卿,就可以被尊稱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稱為孔子,與其性別、道德學問無關,只與他的官爵有關。孔丘被尊稱為孔子,首先是春秋時代官本位思想的反映。孔子帳下弟子,顏回、閔子騫、原憲三位,都堅決不肯做官,所以他們都不可以被尊稱為“某子”。但《論語》中有尊稱閔子騫為“閔子”的語錄(《先進篇》),根據春秋禮制和閔子騫根本沒有做官的經歷,我們就可以推知,那個“閔子”應為輾轉抄寫刊刻之時的遺漏。孔子部分設帳弟子,后來做了華夏大國的公卿,按照春秋禮制,都應該被尊稱為“某子”,但是包括《論語》在內的傳世文獻,都直接稱他們的表字,沒有尊稱他們為“某子”,只有曾參一直被尊稱為“曾子”。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子張、子貢等人,雖然無比崇拜孔子,但是迫于現實壓力,最后客觀上都背棄了老師和孔學,轉而去做了法家、兵家、縱橫家的“開山祖師”,只有曾子繼承了孔子的衣缽,繼續傳經。曾子一派人認為,子夏等人不應該繼續得到特別的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獻時,把原始記錄中尊稱他們為“某子”的地方,統統改為直接稱呼其表字,略略有點敬意罷了。孔丘被尊稱為孔子,也是華夏本位思想的反映,顯示了華夏文化的優越感。當時華夏之國如東夏的魯國、齊國、衛國等,沒有一個國家的實力可以與楚國抗衡,但上述自視為大國其實只是中等國家的公卿卻可以稱為“某子”,而楚人因是蠻夷戎狄,即便是國君也只能身處低位。再如南方吳國與周王國是兄弟之國,但是因為吳國久居南蠻之地,華夏諸國一直視之為蠻夷戎狄,所以吳國也是子爵之國。孔丘被尊稱為孔子,還是華夏大國實力地位的反映。例如春秋時代的杞國為大禹之后,自然是華夏之國,但是因為國力太弱,其國君就一直被貶稱為“杞子”。孔子于魯昭公二十四年開始設帳授徒,沒有官職,弟子只能尊稱他為“先生”。魯定公十年擔任魯國公卿后,弟子則尊稱他為“孔子”“夫子”“君子”“子”,其間相距大約二十年。可是我們今天讀孔子的傳世語錄,任何一章都尊稱孔丘為“孔子”“夫子”“君子”“子”,難道孔子設帳的前二十年中就沒有留下任何語錄嗎?古今整理文獻有個通例,就是用人家最后的最高的職務或者死后的謚號來稱呼他。那么后人整理孔子語錄時,應該是把起初尊稱孔子為“先生”的語錄,統統改為尊稱“子”“孔子”“夫子”或“君子”了。春秋戰國時代,孔子是最早設帳授徒的思想家、政治家,諸子百家都比孔子晚。孔子去世,墨子才生。老子雖然比孔子年長,但是《老子》一書并非老子一人所作,而是戰國末期思想家的作品,可能是假托老子而為名,旨在方便傳世而已。孔子的語錄,恐怕是繼《詩》《書》《禮》《易》《樂》《春秋》之后,最早又十分重要的文獻,所以戰國諸子無論是否贊成孔子,沒有不讀孔子語錄的,戰國時代孔子語錄,特別是《論語》就已經經典化。由于孔子弟子經常簡稱孔子為“子”,孔子設帳弟子、墨子、孟子、莊子等等,就都不可以單獨稱“子”,而只能尊稱“某子”。孔子之子孔鯉、孔伋,都是戰國初期的公卿大夫和大學問家,按當時的慣例都可稱“子”,但因為孔子的緣故,他們不僅不能被尊稱為“子”,稱為“孔子”更不行,所以傳世文獻大多稱其表字伯魚、子思。(摘編自吳天明《孔丘為什么被尊為孔子》,有刪改)注:“三桓“指魯國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孔丘被尊為孔子的原因,《論語正義》持“男子稱子說”,近代多數學者認為是孔丘道德學問非凡。作者認為兩種說法矛盾,均不成立。B.尊稱華夏大國公卿為“子”,最早的例子是衛國的石碏,其后還有魯國的“三桓”,其實他們并沒有了不起的道德學問。C.擔任魯國的“相”,成為公卿上大夫之后,孔丘被尊為“孔子“,這由當時社會重視尊尊貴貴的禮制決定的。D.孔丘是魯國的公卿,卻可以與大禹之后的杞國國君一樣都獲得“某子”的稱謂,反映了華夏諸國文化與國力上的等級差異。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的弟子閔子騫沒有做過官,但《論語·先進篇》中卻稱他為“閔子”,很可能是后人輾轉抄寫刊刻時漏了一個“騫”字。B.子夏、子張、子貢等人后來開宗立派,創立了法家、兵家、縱橫家,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論語》時直接稱呼其表字以表敬意。C.孔子設帳授徒在任魯國公卿之前,而傳世語錄中沒有尊稱他“先生”的,可以推測后人在整理文獻時,按照慣例做了修改。D.孔子弟子、墨子、孟子等諸子百家只能被尊為“某子”,因為在經典化的孔子語錄中,孔門弟子已經把孔子簡稱為“子”了。3.根據材料觀點,對下列諸侯國國君的稱謂,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伯 B.晉侯 C.越子 D.楚公4.本文兩次引用《左傳》的材料時,有什么不同?5.根據材料,簡要概括從西周到戰國時期“子”的稱謂對象的流變。(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郵差先生師陀郵差先生走到街上來,手里拿著一大把信。在這小城里他兼任郵務員、售票員,但仍舊有許多剩余時間,每天戴上老花眼鏡,埋頭在公案上剪裁花樣。當郵件來到的時候他站起來,他念著,將它們揀出來,然后小心地扎成一束。“這一封真遠!”碰巧瞥見從云南或甘肅寄來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嘆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比這更遠的地方。其實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肅的方位——誰教它們處在那么遠,遠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們的小米飯或大頭菜呢?現在郵差先生手里拿著的是各種各樣的信。從甘肅和云南來的郵件畢竟很少,它們最多的大概還是學生寫給家長們的。“又來催餉了,”他心里說:“足夠老頭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曠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著,一面想著,如果碰見母豬帶領著小豬,便從旁邊繞過去。小城的陽光曬著他花白了的頭,曬著他穿皂布馬褂的背,塵土極幸運的從腳下飛起來,落到他的白布襪子上,他的扎腿帶上。在這小城里他用不著穿號衣。一個學生的家長又將向他訴苦,“畢業,畢我的業!”他將聽他過去聽過無數次的,一個老人對于他的愛子所發的這種怨言,心里充滿善意,他于是笑了。這些寫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認識他,甚至沒有一個會想起他,但這沒有關系,他知道他們,他們每換一回地址他都知道。郵差先生于是敲門。門要是虛掩著,他走進去。“家里有人嗎?”他大聲在過道里喊。他有時候要等好久。最后從里頭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兒子在外邊當兵。一條狗激烈地在她背后叫著。她出來得很倉促,兩只手濕淋淋的,分明剛才還在做事。“干什么的?”老太太問。郵差先生告訴她:“有一封信,掛號信,得蓋圖章。”老太太沒有圖章。“那你打個鋪保(舊時以商店名義出具證明所做的保證),晚半天到局子里來領。這里頭也許有錢。”“有多少?”“我說也許有,不一定有。”你能怎么辦呢?對于這個好老太太。郵差先生費了半天唇舌,終于又走到街上來了。小城的陽光照在他的花白頭頂上,他的模樣既尊貴又從容,并有一種特別風韻,看見他你會當他是趁便出來散步的。說實話他又何必緊張,他手里的信反正總有時間全部送到,那么在這個小城里,另外難道還會有什么事等候他嗎?雖然他有時候是這樣抱歉,他為這個小城送來——不,這種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送信的,有我的信嗎?”正走間,一個愛開玩笑的小子忽然攔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嗎?”郵差先生笑了。“你的信還沒有來,這會兒正在路上睡覺呢。”郵差先生拿著信,順著街道走下去,沒有一輛車子阻礙他,沒有一種聲音教他分心。陽光充足地照到街岸上、屋脊上和墻壁上,整個小城都在寂靜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紀跟好胡子,他真想大聲哼唱小曲。為此他深深贊嘆: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郵差先生對家長的體諒、與老太太親切的對話、對送壞消息的歉意,都表現了他善良淳樸。B.郵差先生一身兼二職,弄不清云南和甘肅的方位,含蓄地寫出了小城落后閉塞的生活狀態。C.“埋頭在公案上剪裁花樣”“小心地扎成一束”等動作體現了郵差先生對工作的認真負責。D.小說對陽光的多次描寫,不僅暗示了小城的生存生活狀態,也展現了郵差先生開朗的性格。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樸素簡省的筆觸勾勒了郵差先生的形象,語言簡潔詼諧,饒有生活情趣。B.小說對普通人生活的關注,體現了作者創作理念中的平民意識,作品給人親切感。C.小說中加點的兩個“你”字都用來指稱讀者,增加了對話感,能將讀者帶入情境。D.本文雖與茹志鵑的《百合花》創作于不同時期,但文本都表現出含蓄抒情的風格。8.“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請分析小說結尾處這句話的含意和作用。9.這篇小說敘述舒緩,沒有太強的故事性,這樣寫對表現小說的內容有什么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材料一: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后。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颙異焉。玄謂太祖日:“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平!”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軍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冬,作銅雀臺。(節選自《三國志·武帝紀》)材料二:景公問于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善飲酒,窮樂,食味方丈,好色無別。辟若此,何以能率諸侯以朝天子乎?”晏子對曰:“昔吾先君桓公,變俗以政,下賢以身。管仲,君之賊也,知其能足以安國濟功,故迎之于魯郊,自御,禮之于廟。異日,君過于康莊,聞寧戚歌,止車而聽之,則賢人之風也,舉以為大田。先君見賢不留使能不怠是以內政則民懷之征伐則諸侯畏之。今君聞先君之過,而不能明其大節。桓公之霸也,君奚疑焉?”(節選自《晏子春秋》)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先君A見賢不留B使能C不怠D是以內政E則民懷之F征伐G則諸侯H畏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除,授予官職,與《出師表》“攘除奸兇,興復漢室”中的“除”意思不同。B.得,能夠,與《聲聲慢》“獨自怎生得黑”中的“得”意思相同。C.被,穿,與《琵琶行并序》“妝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意思不同。D.過,經過,與《孫權勸學》“及魯肅過尋陽”中的“過”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操出身高貴,乃相門之后,從小機智敏銳,有權術計謀,但因品行學業不優秀而不被時人看好。B.曹操拒絕程昱殺死劉備的建議,不是因為他愛惜劉備是個人才,而是不想因殺死劉備而失去人心。C.曹操認為,自古以來使王業中興的君主都很幸運地遇到了賢才,并與其一同治理國家。D.晏子認為,景公只聽到了桓公的過失,卻沒有了解他的大節,對桓公稱霸諸侯不應該有任何懷疑。13.請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平!(2)辟若此,何以能率諸侯以朝天子乎?14.曹操和齊桓公能成為一方霸主,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兩人分別是如何做的?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張九齡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注】多秀色,空水共氤氳。【注】靈山:指廬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描寫廬山瀑布從天而降,光彩奪目,云氣繚繞,為我們描摹出了一幅雄奇絢麗的瀑布風景圖。B.這首詩用字傳神,頷聯的“落”字寫出廬山瀑布就如同從云端臨空而落,活畫出瀑布的雄壯景象。C.詩歌頸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虹霓似”將陽光下的瀑布喻為多彩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氣勢。D.學者俞陛云曾贊張詩“以健筆寫奇景”,從本詩“奇景”中不難體會出詩人的開闊胸襟,滿懷豪情。16.這首詩寫景角度豐富,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共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聲聲慢(尋尋覓覓)》中運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行動、細節來展現詞人兀自獨坐,百無聊賴,無所依傍的內心世界的句子有“,”。(2)《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中,蘇軾贊美英雄豪杰戰斗過的地方風景壯麗,更贊美這里涌現的叱咤風云的豪杰,向下闋過渡的句子是“,”。(3)用典可使表意豐富,是古詩文中的常見手法。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憑誰問:廉頗老矣,”顯老當益壯之力,抒為國效力之心;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悠悠我心”表達對賢才的渴望。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作為“國家相冊”,紀錄片有傳承文化、傳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來,①一大批題材各異、形態不同的優秀紀錄片,②生動深入地講述著中華文明故事,③深受廣大觀眾所好評。④雖然這些優秀紀錄片千姿百態,⑤卻擁有一個顯著的共性,⑥即深挖“新”與“常”,⑦于新處見常,于常處出新,⑧以守正創新呈現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字”從遇見你》單集5分鐘,每集聚焦一個漢字,節奏明快,以說唱、動畫等方式講述漢字的獨特性、延續性;《如果國寶會說話》基于對一件件文物細致獨到的觀察,讓文物“自我表達”,講述中華文明故事;《書簡閱中國》通過30封古人書信,聯通古人與現代人的共同情感,紙短情長;《鮮生史》通過魯迅、蘇軾、曹雪芹、白居易與美食的淵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是紀錄片創作的無窮寶藏。堅持守正創新,紀錄片在講好中華文明故事方面,擁有無限可能,令人期待。(摘自《人民日報》2023年08月16日,有刪改)18.下列各項中省略號用法與文中相同的是(

)A.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蛐蛐兒叫錚錚……”B.在這千萬被飼養者中間,沒有熱,沒有希望,沒有光,沒有溫情……沒有法律,沒有人道。”C.看著他留給我的這幅畫,良久,我的心底里,好像有一顆種子在生根、發芽……D.他望著那捆書,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有用……的人!19.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作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0.優秀的紀錄片的命名往往也很有藝術性,請結合文本,對“‘字’從遇見你”“鮮生史”兩個片名,談談你的理解。(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春節假期在當下已經成為人們在忙碌一年后休息調整的一個長假,①,這是為什么呢?假期后,人們更易感到疲憊,主要和睡眠質量下降有關。導致睡眠質量下降有兩個“罪魁禍首”。②,大多數人在春節期間會因為興奮而熬夜,破壞了日常的作息規律,影響身體的休息,從而導致疲憊;二是暴飲暴食、入睡困難,暴飲暴食會加重胃的負擔,③,身體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春節是最重要的傳統中國節日,人們為了慶祝這個特殊的節日,很多人都會精心準備豐富的美食。而這些美食比日常飲食的糖分、油脂含量都要高,人們大快朵頤會進一步加重胃的負擔。當然,除了睡眠質量下降這一原因之外,人們也會因出行、待客等,使身體處于忙碌勞累狀態,這些都會讓人容易感到疲憊。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青年時期的毛澤東佇立橘子洲頭,抒發昂揚向上的青春激情,表達雄視天下的凌云壯志。聞一多借助與“紅燭”的對話表達青春的困惑與希望、奉獻精神以及對理想的堅毅追求。改革開放之初邊遠山村純真而質樸的“香雪們”,強烈的向往著現代生活,追求生命的美好。“國士無雙”袁隆平、“心有烈火”張秉貴和“探界者”鐘揚用腳踏實地的勞動掂量“青春”的價值。青春,朝氣蓬勃;青春,彌足珍貴。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的青春價值是什么?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C2.B3.D4.①直接引用《左傳·哀公二十三年》原文,以“季康子”被尊稱為“子”來反駁“道德學問說”。②間接引用《左傳·隱公四年》的內容,用石碏的例子來證實華夏大國公卿都可稱之為“子”。5.西周時期,“子”是對華夏小國諸侯和蠻夷戎狄諸侯的稱謂;春秋初期,“子”還可以用來稱呼華夏大國的公卿;戰國以后,“子”可以用來稱呼公卿大夫及道德崇高學問偉大者。6.B7.C8.①這句話表面是在說小城的天氣晴好,實際上是說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詳、靜謐,在這樣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適很快樂,每天都有好心情;②在結構上與上文三處寫到的“陽光”相照應,使文章的結構緊湊完整;③展現出抗日戰爭背景下,沒有硝煙只有祥和與寧靜的生活畫面,表達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這種生活被打破的意愿。9.①有助于刻畫郵差這一形象特征:經歷平常,性格平和,行事從容;②也有助于表現小城慣常旳生活狀態;③淡化了情節,有助于形成作品旳抒情風格。10.BDF11.B12.C13.(1)天下將要大亂,不是安邦定國的人才不能挽救,能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您了!(2)(他)像這樣做邪僻之事,憑什么能夠率領諸侯去朝見周天子呢?14.(1)原因:重視并任用人才。(2)做法:①曹操通過下達招賢令來招納賢才,讓手下官員察訪并舉薦民間人才。②齊桓公則親自禮賢下士,任用仇人管仲,提拔寧戚等人才。15.C16.①描寫瀑布遠景:所寫瀑布水,來自高遠,穿過阻礙,取大略細,描繪了一幅雄奇壯觀的廬山瀑布遠景圖。②視聽角度:從視覺角度描寫所見之景,紅泉、紫、虹霓,色彩絢麗;從聽覺角度寫瀑布響若風雨,突出瀑布聲勢浩大的特點。③動靜角度:全詩以寫動景為主,輔以如“日照虹霓似”等靜景,使景致富于變化。④正側面角度:前三聯正面描寫了瀑布形、色、聲,尾聯又用秀麗的廬山、晴朗的天空相襯托,突出瀑布的風采。17.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尚能飯否青青子衿18.B19.③可改為:深受廣大觀眾好評

④可改為:這些優秀紀錄片雖然千姿百態20.①“‘字’從遇見你”,通過諧音,在人們熟悉的句子中嵌入紀錄片關鍵詞——“字”,引發人們對漢字起源、演變的興趣和對漢字背后故事的聯想;②“鮮生史”,諧音雙關,新巧別致,紀錄的是鮮美食物的故事,也是文化大家(先生)們的趣味歷史故事,表明此節目是通過美食家們的經典“文人菜”展現悠久的飲食文化,視角獨到。21.①但假期后人們更容易疲憊②一是作息規律被打亂③影響睡眠質量22.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