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專項復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愛護植被_第1頁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專項復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愛護植被_第2頁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專項復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愛護植被_第3頁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專項復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愛護植被_第4頁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專項復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愛護植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四、五、六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愛護植被

本章概覽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暗處理、作對照、照光、酒精脫色

、漂洗、染色觀察

實質: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

表達式:二氧化碳+水f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

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

、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

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

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一氧平衡。

農業應用:合理密植

演示實驗:種子萌發產生熱量;種子萌發放出二氧化碳;種子萌發

吸收氧氣

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

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

呼吸作用表達式: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f二氧化碳+水+能量

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意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農業上的應用:排澇、松土、低溫貯藏水果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荒漠、針葉林、熱帶雨林、草原、落葉闊葉

林、常綠闊葉林

我國植被面臨的問題:森林覆蓋率低;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退化、

k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沙化;森林資源利用不合理

保護環境:對森林和草原實行依法治理和科學化管理;保護植被;

開展全民義務植樹

考點速記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考點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實驗目的:

(1)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照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2.實驗步驟

(1)暗處理:實驗前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消耗或運輸植物體內原有

的淀粉。

(2)做對照:用黑紙片把葉片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移到陽光下照射。目的是做對照實驗。

用同一片葉.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變量.即有光和無光。

(3)酒精脫色:幾小時后,取下葉片,去掉遮光紙片,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

加熱至葉片變成黃白色。目的是利用酒精溶解葉片中含有的葉綠素.便于觀察:隔水加熱是防

止因溫度過高而使酒精溢出或燃燒引起安全事故。

(4)遵選:用清水漂洗葉片,洗掉葉片上的酒精、葉綠素等,便于觀察。

(5)染色并觀察:把葉片放在培養皿中,滴加碘液,檢驗淀粉。

(1)葉片的見光部分:綠色T黃白色T藍色。

(2)葉片的未見光部分:綠色一黃白色T不變藍。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1)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藍色,說明葉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

(2)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葉片未見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說明光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

缺少的條件。

考點2:光合作用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捕獲太陽能,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淀粉等有

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2.產物:主要是淀粉等糖類,一部分糖類在植物體內還可以轉化成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

3.條件: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是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

4.場所:葉綠體。

5.主要部位:吐片1。

考點3: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1.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植物體的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主要是有機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經箍

萱運輸到植物體各處的細胞,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并參與構建植物細胞,進而構成

各種組織、器官,直至整個植物體。

2.綠色植物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來源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為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3.綠色植物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來源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儲存著大量的能量,是動物和人等生物進行生命活動必需的能

量來源。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中含有的能量也是古代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

總之,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的生產者,它們制造的有機物,通過食物鏈、食物網,養

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考點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1.海爾蒙特實驗

(1)實驗過程:海爾蒙特把一棵2.5kg的柳樹苗種在木桶里,每天用水澆灌。五年后質量

增加了70kg,而土壤只減少了不到100go

(2)結論:海爾蒙特認為正是合成柳樹體內有機物的原料。

(3)忽略因素:科學研究證實,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時,從外界吸收了二氧

化碳并釋放氧氣。海爾蒙特忽略了空氣的作用。

2.普利斯特利的實驗

①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到密閉①把一盆植物和一支點燃的蠟燭一同

的玻璃罩里,蠟燭不久就熄滅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他發現蠟

To燭沒有熄滅。

實驗過程及現象

②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閉的玻②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

璃罩里,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他發現小白

鼠也能夠正常地活著。

圖示庭叁

原因缺氧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4勿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3.其他科學家的實驗

繼普利斯特利以后,又有許多科學家做了很多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T些科學實驗證明,

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都會排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氣,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釋放氧氣,消耗

二氧化碳。除水以外,二氧化碳也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提出問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⑵作出假設: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制訂并實施計劃:

①將兩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理一晝夜。

②將兩盆盆栽的天竺葵分別用玻璃罩罩起來,在一個罩子中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另一個罩子中

放入等量的清水,都放在陽光處。該步的目的是:做對照實驗。

③幾小時以后,分別摘下兩盆盆栽的天竺葵的葉子。

④把葉片分別放入盛有酒精的兩個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在酒精中,

葉片變成黃白色。

⑤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兩片葉片分別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

⑷實驗現象:玻璃罩中放置氫氧化鈉溶液的天竺葵的葉子丕變藍,玻璃罩中放置清水的天竺

葵的葉子變藍。

(5)實驗結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考點2:光合作用還能產生氧氣

1.實驗: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1)實驗過程:將裝有金魚藻的實驗裝置放在陽光下,觀察是否放出氣泡。等氣體充滿試管容積

的1/2左右時,取出試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衛生香伸進試管口內,觀察衛生香的燃燒情況。

(2)實驗現象:①金魚藻有氣泡產生;②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

(3)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2.光合作用的特點

1.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

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二氧

(2)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莖和葉的綠色部分。化碳

(3)光合作用的條件:有光的條件下。

(4)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細胞的葉綠體。

(5)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來源:來自空氣,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水(來源:來自土壤,通

過根尖的成熟區吸收,由根、莖、葉中的導管運輸到細胞)。

(6)光合作用的產物:淀粉(去路:通過根、莖、葉中的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部位):氧氣(去

路: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到空氣中)。

(7)光合作用的表達式:二氧化碳+水一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

(8)光合作用的實質: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

2.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0

3.光合作用的意義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用來構建植物細胞。

(2)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

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因此.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⑶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

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

考點4: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1.充分利用光照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指種植農作物時,單位面積土地上的植株不能過密,也不能過稀,這樣既充

分利用了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避免浪費,又不至于讓葉片相互遮擋,影響光合作用。

(2)立體種植(間作套種)

立體種植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優化組合,以達到增產、

增收、延長供應的目的。立體種植主要優點也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2.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1)原理: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大約是0.03%

適當提高植物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就會顯著增強,產量有較

大幅度的提高。

(2)舉例:在溫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機肥料(農家肥)、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放出二氧化碳、噴施儲存在鋼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學方法產生

二氧化碳等。

3.其他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滿足農作物進行先合作用時對水、無機鹽、

溫度等的需求,農業生產才能獲得豐收。

第二節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考點1: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實驗

1.實驗:種子萌發能釋放能量

(1)實驗過程:用兩個暖水瓶裝種子,甲瓶中裝的是萌發的種子,乙瓶中裝的發

是煮熟的種子。往瓶中各插入一支溫度計,過一段時間,觀察溫度計顯示的溫子

度變化。

(2)實驗現象:甲瓶中溫度計顯示溫度丑高,乙瓶中溫度計顯示溫度丕變。

(3)實驗結論:種子萌發能釋放能量。

(4)種子在萌發過程中,其中的有機物發生了變化,釋放出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種生命活

動,還有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2.實驗:種子萌發能產生二氧化碳

(1)實驗過程:瓶中是萌發的種子(瓶內的種子也可用新

鮮的豆苗代替)實驗開始時閥門是關閉的。過一段時間以

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開閥門,使瓶內的氣體進入試

乙T

萌發的種子煮熟并冷卻的種子

管。觀察澄清的石灰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2)實驗現象:萌發的種子產生的氣體能夠使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實驗結論:種子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4)在上述實驗中,也可以用新鮮的豆苗和用沸水燙過的豆苗來代替,但是一定要注意用不透

光的黑色瓶子來進行實驗,目的是防止瓶中植物在進行呼吸作用的同時也進行光合作用,影響

實驗結果。

3.實驗:種子的萌發需要吸收氧氣

(1)實驗過程:甲瓶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裝有等量的煮熟的種子

(甲瓶內可改用新鮮的豆苗,乙瓶內可改用經沸水燙過的豆苗),把

甲、乙兩瓶同時放到溫暖的地方。24小時以后,觀察蠟燭在甲、乙兩瓶中的燃燒情況。

(2)實驗現象:甲瓶蠟燭熄滅,乙瓶蠟燭燃燒。

(3)實驗結論: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二)呼吸作用

1.概念:細胞利用線粒體,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

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

2.主要部位:所有的活細胞。

3.條件:有光無光都可以。

4.主要場所:細胞的線粒體。

5.原料:有機物(來源:來自葉片,通過葉片的光包|用制造,由根、莖、葉中的箍萱運輸到細胞);

氧氣(來源:來自空氣,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

6.產物:二氧化碳和水。

7.表達式: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8.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9.意義:細胞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給所有生命活動的需要。

10.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氧氣二氧化碳水分溫度。

(三)呼吸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L抑制呼吸作用

(1)降低溫度:瓜果蔬菜等低溫冷藏(低溫抑制呼吸作用),適當降低大棚蔬菜夜間溫度(減

少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能達到增產的目的)

(2)除去水分:晾曬糧食(缺少水分,抑制呼吸作用)。

(3)隔絕空氣:水果蔬菜等用保鮮袋包裝(缺少氧氣,抑制呼吸作用)。

2.促進呼吸作用

(1)適當提高溫度(2)提高氧氣濃度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考點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1.植被

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作這個地區的植被。由于不同種類的植物,對氣候、土壤

等條件的要求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氣候和地域中植物的種類差別很大,這樣就形成了許許

多多種植被類型。

2.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從南到北,由于地面接

收太陽輻射逐漸減少,熱量減少,南北差異巨大,造成我國的植被種類多種多樣,主要有熱

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草原、荒漠等。

植被類型特征

草原少雨,植物多為適應半干旱氣候條件的草本植物

荒漠的生態條件極為嚴酷,夏季炎熱干燥,土壤貧瘠;植物種類十分貧乏,植

荒漠被稀疏,耐旱性強

主要分布在全年高溫多雨的地區,植物種類特別豐富,雨林中樹木多為雙子葉

熱帶雨林植物,大部分植株都很高大,一年到頭都有植物開花結果,森林終年保持綠色

分布在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區;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葉

落葉闊葉的闊葉植,種類豐富,包括多種果樹樹種(如蘋果、桃、梨等),綠化樹種,

林木材樹種等

常綠闊葉主要分布在氣候比較炎熱、濕潤的地區;植物以常綠闊葉樹為主

針葉林主要分布在夏季溫、冬季嚴寒的地區;植物主要為杉松等針葉樹

考點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森林面積少

在我國的植被中,森林占據了主體。我國的森林資源盡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是我國仍然

是一個少林國家,人均森林面積少,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2.森林資源利用不合理

我國不僅人均森林面積少,而且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夠合理,伐優留劣,甚至

亂砍濫伐,使森林生態系統呈現衰退的趨勢,即使在適宜植物生長的地區也出現了一些荒山。

3.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

草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有些水草豐美、生機勃勃的

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護,在狂風的侵蝕下很快變成了荒涼的沙漠。我國是土地沙漠

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地沙漠化已對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構成了嚴重威脅。

疑難解讀

疑難1: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暗處理的時間要足夠長,保證葉片內原有的淀粉全部運走或耗盡。

2.用黑紙片遮蓋部分葉片時,必須保證葉片同一部位從上下兩面同時遮蓋;遮蓋葉片的黑紙

片也可以用錫箔或其他不透光的紙代替。

3.用酒精脫色的原理是,葉綠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

4.滴加碘液后,需用清水沖掉碘液再觀察,避免碘液顏色影響觀察效果。

5.實驗中共用清水漂洗兩次,第一次洗去的是酒精、葉綠素;第二次洗去的是碘液。

疑難2:光合作用的探究實驗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對照實驗的實驗變量

(1)光:一個葉片進行部分遮光處理,見光部分為對照組,遮光部分為實驗組。

(2)二氧化碳:在兩個密閉裝置內,一個裝置內放清水(對照組),另一個裝置內放氫氧化

鈉(實驗組)。

(3)水:將一片葉子的主葉脈切斷,阻止水分的運輸,有水供給的部分為對照組,無水供

給的部分為實驗組。

(4)葉綠體:選取綠色植物的白班葉,葉片白斑部分無葉綠體,為實驗組,葉片綠色部分

有葉綠體,為對照組。

疑難3:影響光合作用因素分析

1.光照強度: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強度隨之加強;但光照強度增加到一定程

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在夏季中午,由于部分氣孔關閉,影響二氧化碳的進入,光合作用

強度反而減弱,因此中午光照強度最強的時候,并不是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的時候。

6789101112131415161718時間/時

2.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濃度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二氧化碳濃度越

高,光合作用越強;二氧化碳濃度越低,光合作越弱。例如,溫室種植蔬菜可適當提高大棚內二

氧化碳的濃度以提高產量。

3.溫度: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升高,光合作用升高,但溫度過高時光合作用反而下降,植物甚至

死亡;溫度越低,光合作用越弱。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適溫度。

疑難4探究呼吸作用的實驗

1.種子萌發能釋放能量:種子在萌發過程中,其中的有機物發生了變化,釋放出能量,一部

分能量用于種子的萌發,還有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2.種子萌發能產生二氧化碳

(1)選用萌發的種子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種子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2)若用綠色植物代替萌發的種子,此實驗應該在遮光的條件下進行。若在光下進行,植

物光合作用會影響實驗,使現象不明顯。

(3)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實驗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種子

萌發時放出了二氧化碳。

3.種子的萌發需要吸收氧氣

(1)實驗裝置都要密封好,防止漏氣。

(2)整個實驗過程都要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進行,確保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比較旺盛,增

強實驗效果。

(3)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需要氧氣特殊情況下,細胞內有機物的分解在沒有氧氣的參與

下也可以進行,只是分解得不夠徹底,釋放的能量較少。例如,人體細胞進行無氧呼吸可以

產生乳酸,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以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疑難5: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

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

(1)溫度:對呼吸作用影響最大,一定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強,溫度過高,

呼吸作用減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強。

(3)氧氣:一定范圍內隨氧氣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顯著增強。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呼吸作用減弱。

3.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氣的含量,促進根的吸收。

(2)增大晝夜溫差,降低夜間溫度,可減少植物呼吸作用。

(3)延長果實儲藏時間:通過低溫、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來降低呼吸作用,延長

保藏時間。

(4)在不同的細胞、不同的生命時期,呼吸作用強弱是有差別的。呼吸作用的強弱常常是

生命活動強弱的標志,影響著植物體的生長發育,關系到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生物圈中的任何生物在進行生命活動的過程中都需要消耗

能量。

(2)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其他生物的

食物來源和能量來源。生物體都通過細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3)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特征的原因分析:任何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

要場所是線粒體。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

特征,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其實質都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

疑難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

1.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部位含有葉綠體的細胞所有的活細胞

條件有光有光無光均可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機物和氧氣

產物有機物和氧氣二氧化碳和水

物質變化制造有機物分解有機物

能量變化儲存能量釋放能量

意義①制造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②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

中的其他生物

③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曲線

O6121824t/ho6121824t/h06121824t/h

(1)自然狀態下一天24小時內,氧氣、二氧化碳、有機物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

①0-6點: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和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

②6?18點:隨著光照增強,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機物和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

③18?24點: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和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

④根據曲線可知,自然狀態下的一天,早晨時氧氣和營養物質最最少,二氧化碳最多;傍晚時氧

氣和營養物質最多,二氧化碳最少。

2、光照對植物體吸收和產生二氧化碳、氧氣變化的影響:

①AB段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B點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②BC段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呈現生長現象。

061218時間

3.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①0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②be段:植物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部分氣孔關閉,所以光合作用強度有所下降。

③ad段:光照強度較大,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④a、d點: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a點以后有機物開始積累,到d點停止積累有機物,故

一晝夜中有機物積累量最多的點是d點。

考點7: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低:森林覆蓋率低,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

二理:對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夠合理。

三化: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

【易錯提醒】

(1)保護森林不是全面禁止砍伐。

(2)面對嚴峻的植被保護形勢,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護植被、植樹造林、實

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有利于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有利于植被的

保護。

教考銜接

本章主要考點: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等的實驗;

(2)光合作用的實質及其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釋放熱量的實驗;

(4)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反應式;

(5)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6)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內容是歷年中考的熱點之一,常與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生理活動結合起來

進行綜合考查。本部分知識的另一個考查重點是呼吸作用,由于呼吸作用與人類生產生活關

系密切,且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密切相關,所以中考時常對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和實

際生活中的運用以及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等知識點進行綜合考查。

【真題再現】

1.小愛同學為探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進行了以下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甲乙丙丁

A.甲裝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素

B.乙裝置中試管收集的氣體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C.丙裝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

D.將丁裝置中萌發的種子換成煮熟的種子,燃燒的蠟燭也會立刻熄滅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

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

過程。

【詳解】A.圖甲中,葉片的遮光部分和見光部分,以光為變量形成了一組對照實驗,滴加

碘液后,停留片刻,用清水沖洗掉碘液,觀察到的現象是:葉片的遮光部分沒有變藍色,說

明這部分葉片沒有進行光合作用;葉片的見光部分變藍色,這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

粉,進而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所以,甲裝置沒有探究“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素”,

A錯誤。

B.氧氣具有助燃的特性。所以,乙裝置收集的氣體是金魚藻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可

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B錯誤。

C.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

在。丙裝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C正確。

D.只有活的細胞才能進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種子沒有生命了不能進行呼吸作用,萌發的種

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圖丁里面的氧氣被萌發的種子吸收

消耗了,因此該瓶中的蠟燭立即熄滅,而煮熟的種子不能呼吸、不會消耗氧氣,因此蠟燭會

照常燃燒,D錯誤。

故選C。

2.進行生物實驗時,必須遵守實驗室的安全守則。下列對菠菜葉片進行脫色處理的裝置中,

【答案】B

【分析】酒精能夠溶解葉綠素。

【詳解】葉綠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所以對菠菜葉片進行脫色處理時應將葉片放入酒

精隔水加熱進行脫色處理,因此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3.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實驗,某生物興趣小組測定了晴朗的一天中大棚內某蔬菜釋放氧氣

或吸收氧氣的量(相對值)隨時間的變化,并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

是()

A.AB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

B.BD段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進行

C.C點時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與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

D.DE段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著能量的

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氣,分解有機物,產生二

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

【詳解】A.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條件,AB段還沒有光照,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

合作用,A正確。

B.BD段光照逐級增強,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進行,B正確。

C.C點是曲線和橫坐標的交點,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相等,

表現出既不吸收氧氣也不釋放氧氣,C正確。

D.DE段在橫坐標的上方,說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只是DE

段的光合作用強度比D點前的略有下降,所以出現了曲線的下降,D不正確。

故選D。

4.如圖為探究植物生活的裝置,塑料袋內葉片大小相同,關閉閥門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

下4小時后,打開閥門①和②,觀察現象。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I袋內葉片只能進行光合作用B.II袋內葉片只能進行呼吸作用

c.甲、乙試管中均會觀察到變渾濁現象D.I、n袋內水珠主要是蒸騰作用散失的

【答案】D

【分析】(1)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

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植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

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

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用式子表示:有機物(儲存能量)

+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3)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

要是葉子)散失到體外大氣中的過程。

【詳解】A.I袋內葉片既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進行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A錯誤。

B.II袋內葉片既能進行呼吸作用也能進行蒸騰作用,B錯誤。

C.甲中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氣,氧氣不能使澄清石灰石變渾濁、乙試管中葉片進行

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會觀察到變渾濁現象,C錯誤。

D.蒸騰作用散失水分,I、n袋內水珠主要是蒸騰作用散失的,D正確。

故選D。

5.下列對綠色植物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A.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B.白天只進行光合作用,晚上只進行呼吸作用

C.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其他生物

D.在維持碳一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B

【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

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

過程。

(3)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

用。

【詳解】A.生物圈的水循環是大自然中的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降水等環節,在生物圈

中進行連續運動的過程。綠色植物通過進行蒸騰作用,吸收水分、運輸水分、散失水分,從

而提高了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A正確。

B.在陽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可同時進行;但在夜間,光合作用停止,蒸

騰作用也大大減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還是在夜間,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B錯誤。

C.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機物,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位,用

來構建植物體;綠色植物作為生產者,它們制造的有機物,通過食物鏈、食物網養育了生物

圈中的其他生物,C正確。

D.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超過了自身對氧的需要),

維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即碳一氧平衡,D正確。

故選Bo

6.為了防風治沙,我國開展了廣泛而持久的全民義務植樹、種草活動,將我國的“植樹節”

定為每年哪日()

A.5月1日B.4月5日€:.7月1日D.3月12日

【答案】D

【分析】“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

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

【詳解】為了保護植物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國政府大力提倡全民義務植樹、綠化祖

國,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7.月季切花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經濟價值,但瓶插觀賞期較短。研究發現莖皮層的光合作用

與切花品質和觀賞期有密切關系。

(1)月季切花的莖呈現綠色,圖1為莖段示意圖。皮層細胞的中含有葉綠素,能吸收

光能。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不同光照強度下皮層光合作用強度不同。

圖1

(2)為探究莖皮層光合作用對月季切花品質和觀賞期的影響,科研人員利用圖2所示裝置開

展實驗。每天測算花朵直徑的增長率,直到花朵萎蕉、觀賞期結束,結果如圖3。

S。高光照。低光照1無光照

宗5o

)4o

3o

W2o

1O

123456789101112

瓶插時間(天)

圖3

①圖2中A試管不做處理,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