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模擬卷7(浙江專用)(全解全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模擬卷7(浙江專用)(全解全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模擬卷7(浙江專用)(全解全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模擬卷7(浙江專用)(全解全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模擬卷7(浙江專用)(全解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2024年高考歷史模擬卷(浙江專用)

黃金卷07

(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選擇題部分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

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仙人洞、吊桶環遺址位于江西省萬年縣大源鎮,遺址出土了大量遺物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

片、人骨標本以及獸骨殘片。對遺址的稻作化石分析證實了該地區是亞洲乃至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

由此可知該文化遺存

A.早期手工業技術高超B.具備了初始國家形態

C.屬于舊石器農耕文明D.漁獵與原始農業并存

【答案】D

【解析】據材料“遺址出土了大量遺物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片、人骨標本以及獸骨殘片。對遺

址的稻作化石……”,可知,該遺址中,存在獸骨殘片和稻作化石,說明存在漁獵與原始農業,D項正確;

僅從材料,無法得出手工業技術狀況,排除A項;僅從殘片和化石,無法判定具備國家初始形態,排除B

項;材料體現的是新石器時代的文明特色,排除C項。故選D項。

2.云夢秦簡中的《金布律》規定了市場上出售布匹的尺寸,若''其廣袤不如式者,不行(流通)“;商品價

值一錢以上者必須“各嬰(通攫,懸掛)其賈(價)“;對奴婢、馬牛的買賣程序也做了明確規定,并輔之以

相應的懲罰措施。這表明秦朝法律

A.推動了商業的有序發展B.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C.體現了嚴刑峻法的治國理念D.受到了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

【答案】A

【解析】據本題材料''規定了市場上出售布匹的尺寸''和"對奴婢、馬牛的買賣程序也做了明確規定,并輔之

以相應的懲罰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律規范了商業活動中的許多領域,而這些領域能夠推動商業

的有序發展,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顯示重視農業,抑制手工業和商業的重農抑商思想,排除D項;材料

體現的是對商業活動的規范,并未對當時的社會矛盾展開論述,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顯示嚴刑峻法,而

體現了秦律如何推動社會有效治理,排除C項。故選A項。

3.忽必烈下令頒行的《萬年歷》,由阿拉伯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編制;元朝太醫院下設的廣惠司,由敘利亞

人愛薛創建;阿拉伯人為修建元大都也作出了貢獻。這反映出

A.西亞學者掌控元朝的文化事業B.中國傳統科技遭外來挑戰

C.元朝政府與四大汗國關系密切D.蒙古西征推動了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元朝頒行的歷法是由阿拉伯天文學家編制的,太醫院下設的廣惠司,也由敘

利亞人創建;阿拉伯人為修建元大都也作出了貢獻,由此可見,元朝與中亞地區的文化交流還是很頻繁的,

而這一切還是得益于蒙古的西征,推動了兩地的文化交流,D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兩地的文化交流,并

不能看出西亞學者掌控元朝的文化事業,排除A項;材料并未反映西亞文化對中國傳統科技構成威脅,排

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元朝政府與四大汗國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

4.明代,政府逐漸準許漕船免稅搭載私貨并在沿途碼頭販賣。天順年間(1457-1464年),漕船已達一萬一

千七百七十五艘,大量土雜貨物隨船涌向沿途城鎮,如通州、直沽(今天津)、滄州、德州、臨清、聊城、

濟寧、徐州、淮安等,城鎮商貿日漸繁榮。材料主要說明明代

A.民間商船的利用率提高B.長途販運貿易異常發達

C.運河交通促進商品貿易D.漕運是南糧北運的渠道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明代,政府逐漸準許漕船免稅搭載私貨并在沿途碼頭販賣。……大量土雜貨物隨船涌向

沿途城鎮……城鎮商貿日漸繁榮。”可知,明代時期,政府允許漕運船只攜帶私貨販賣于沿途的碼頭地區,

這促進了沿途城鎮商貿經濟的發展,體現了運河交通對商品貿易的作用,c項正確;漕運指的是封建國家

從水道運糧供給京城或接濟軍需。材料未涉及民間商船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明清時期商幫

的信息,無法得出長途販運貿易異常發達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并不是強調漕運是南糧北運的渠道,不

符合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

5.五四運動之前,報刊內容大多為文言文,之后轉為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五四之前,報刊內容大多低俗毫

無趣味,之后多為報道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銳思想文化;同時很多青年知識分子積極投身于辦報熱潮

之中。大眾傳媒的這些變化

A.推動了當時工人運動廣泛開展B.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C.使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D.使民主科學的思想不斷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據本題材料”之后多為報道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銳思想文化;同時很多青年知識分子積極投身

于辦報熱潮之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前后,中國報刊面貌發生的顯著變化,包括使用白話文

、報道國內外重大事件和新銳思想文化等,使得更能貼近大眾,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并為馬克思主義在

中國傳播提供了廣闊舞臺,B項正確;中國共產黨成立,推動了當時工人運動廣泛開展,與材料中強調的

五四運動期間報刊內容變化無關,排除A項;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而非五四運

動時期出版的報刊,排除C項;使民主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的是新文化運動的開展,而非五四運動后報刊

內容的變遷,夸大了其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

6.1959年發現大慶油田以后,王進喜和工人們艱苦創業,克服各種困難,在“鐵人精神'’的指引下,經過三

年的石油會戰,實現中國原油產量的大幅增長,到1963年,中國的石油基本可以滿足自給。由此可知,“鐵

人精神

A.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B.引領了社會主義道德模范建設

C.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了精神支撐D.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高潮

【答案】C

【解析】據材料“在‘鐵人精神’的指引下,經過三年的石油會戰,實現中國原油產量的大幅增長,到1963年,

中國的石油基本可以滿足自給。''可知,"鐵人精神”的忘我拼搏、科學求實、埋頭苦干和愛國奉獻精神,實

現了中國的石油基本可以滿足自給,取得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C項正確;2012年黨的十八大

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是“鐵人精神'’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作

用,而非社會主義道德模范建設方面,排除B項;材料無法說明"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高潮,排除D

項。故選C項。

7.習近平說:“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黨的十八大決定施行全面深化改革,隨

后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包括

①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制度③符合題意;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④符合題意,D項

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國企改革要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但這不屬于

總目標的內容,①不符合題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也不屬于

總目標的內容,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8.2016年1月開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堅持“特別多數”原則,“特別多數”由2/3的成員組成,擁有

3/4的投票權,沒有單個國家能夠改變亞投行的“特別多數這表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A.代替了世界銀行的國際地位B.建立起國際經濟新秩序

C.有助于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D.打破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答案】C

【解析】“特別多數''原則下,亞投行的多數成員擁有投票權,對亞投行的運行有重要意義,體現了這一組

織運行的民主化特點,這有助于促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c項正確;亞投行不能代替世界銀行的地位,排

除A項;當前國際經濟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B項;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排除D項。故選C項。

9.某一帝國分裂后,中近東國家大多在政治、文化、風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臘文明影響,并與當地原

有文化交流融合。這一帝國是

B.

伊唧A原

C.D.

【答案】B

【解析】亞歷山大東征,建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推廣希臘文化,中近東國家大至在政

治、文化、風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臘文明影響,井與當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被西方史學界稱為“希臘

化時代”,可知這一帝國是亞歷山大帝國,B項正確;A項是波斯帝國疆域圖,排除A項;C項是阿拉伯

帝國疆域圖,排除C項;D項是羅馬帝國疆域圖,排除D項。故選B項。

10.有學者指出,從1688年“光榮革命”到19世紀前期,以上院貴族為核心的土地貴族始終控制著英國國家

政權。雖然工業革命接近尾聲,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發展壯大,但是從中央到地方,從樞密院、內閣、議會

兩院到軍隊,把持權力的主要是各級貴族和他們的子弟。這反映了,英國當時

A.封建專制色彩異常濃厚B.現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

C.官員錄用制度需要深化改革D.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及光榮革命后到工業革命廣泛開展的19世紀前期,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但“從中

央到地方,從樞密院、內閣、議會兩院到軍隊,把持權力的主要是各級貴族和他們的子弟“,說明了英國政

府內部存在著封建貴族殘余,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進行政治改革,C項正確;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

主立憲制,議會掌握了立法權,雖然保留了一些封建殘余,但異常濃厚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當時

英國已經確立君主立憲制,現代民主制度已經建立,只是不健全,排除B項;材料中未提及社會貧富差距

日益擴大,排除D項。故選C項。

11.獨立后的拉美國家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在19世紀中葉后,該地區逐漸形成了多個以生產

出口農礦初級產品為主的單一制經濟國家,拉美的這種經濟結構

A.有助于各國間的經濟互補B.反映了其獨立之路任重道遠

C.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D.源于西方對拉美的殖民掠奪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拉美國家雖然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但是受到殖民主義因素的影響,拉美地

區國家形成的是單一制經濟,不利于拉美的長期發展,D項正確;拉美的這種經濟結構是西方殖民主義影

響下的畸形產物,排除A項;在這種經濟結構形成之前,拉美國家就相繼走上了各國獨立發展的道路,排

除B項;這種畸形的經濟結構是西方殖民主義掠奪的產物,非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排除C項。故選D

項。

12.1866年,馬克思在《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中,強調要把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作

為自己的偉大任務,號召各國工人在斗爭中要互相支援,把各國工人爭取自身解放的分散斗爭納入共同的

軌道。該指示

A.體現了無產階級政權鮮明特征B.強調工人階級斗爭的國際主義精神

C.意識到建立工人政黨的重要性D.有力地支持了巴黎公社的革命運動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把各國工人爭取自身解放的分散斗爭納入共同的軌道”可知第一國際強調無產階級斗爭的

國際主義精神,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為維護共同利益、反對共同敵人、實現共同目的而聯

合奮斗的思想觀點,B項正確;第一國際不是無產階級政權,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建立無產階級政黨,

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巴黎公社是1871爆發,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13.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與自己政見相同的高級文官,并對失去文官體制傳統保

護的高級文官實行合同制。高級文官的工作績效主要由政治性的部長和主管來評估,高級文官為了獲得獎

勵,不得不積極響應政治領導人的政策。這些情況的出現

A.嚴重阻礙了政治與管理結合B.推動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C.打破了傳統的權力制衡機制D.背離了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原則

【答案】D

【解析】根據西方文官制度的相關內容可知,西方文官要在資產階級政黨之間嚴格保持中立,但根據材料“政

治家自主任命大量與自己政見相同的高級文官”“高級文官為了獲得獎勵,不得不積極響應政治領導人的政策''

可知,上述情況背離了文官中立的原則,D項正確;根據材料''高級文官的工作績效主要由政治性的部長和

主管來評估,高級文官為了獲得獎勵,不得不積極響應政治領導人的政策”可知,該情況利于政治與管理的

結合,排除A項;“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與自己政見相同的高級文官”“實行合同制”不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

性和連續性,排除B項;材料中未體現傳統的權力制衡機制,排除C項。故選D項

14.戈爾巴喬夫把“民主”“多元化”概念引入經濟領域,認為蘇聯主要而又刻不容緩的任務是全面改革所有制

關系,進行財產非國有化,實現所有制私有化。由此可知,戈爾巴喬夫改革

A.完善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B.認識到了蘇聯社會的根本問題

C.背離了社會主義發展方向D.實現了政治與經濟的統籌推進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進行財產非國有化,實現所有制私有化''及所學知識可知,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經濟基礎的

公有制被取消,體現了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C項正確;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并非

完善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排除A項;蘇聯社會的根本問題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而非社會主義公

有制,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了戈爾巴喬夫在經濟上的改革,沒有體現政治改革,排除D項。故選C項。

15.技術的進步,增加了糧倉倉容量,實現了糧食儲備自動化和智能化。冷凍食品工業也迅猛發展。以下

關于20世紀以來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說法正確的是

①20世紀20年代起,速凍加工、冷凍設備、冷凍食品等領域的技術不斷進步

@20世紀40年代,美國已經使用機械通風儲糧技術

③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采用機械制冷低溫儲糧技術

④2001年,中國頒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對冷鏈物流產業進行整體布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①20世紀20年代起,速凍加工、冷凍設備、冷凍食品等領域的技術不斷進步;

③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采用機械制冷低溫儲糧技術說法正確,B項正確;20世紀50年代,美國已經

使用機械通風儲糧技術,②時間錯誤,排除AC項;2010年,中國頒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對

冷鏈物流產業進行整體布局,④時間錯誤,排除D項。故選B。

二、選擇題H(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

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6.唐中期以后,使職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員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職無品秩卻治事務,官有品秩僅寄

祿秩的現象。如唐玄宗時負責顧問參議的要職翰林學士,其人選就“自諸曹尚書,下至校書郎,皆得與選

使職差遣制的盛行

A.強化了君主對朝堂的控制力B.推動了科舉制度的重大改進

C.妨礙了唐代辦事效率的提升D.直接導致了三省六部制瓦解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唐中期以后,使職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員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職無品秩卻治事務,

官有品秩僅寄祿秩'的現象。”可知,使職差遣制的盛行,提升了君主對官員任用的主觀性,使得低品級官員

更容易管理重要事務,拓展了庶族地主的上升通道,因此迎合了庶族地主參政的需求,也強化了君主對朝

堂的控制力,A項正確;材料和科舉制無關,排除B項;材料和效率無關,排除C項;D說法不符合史實,

排除D項。故選A項。

17.“人類的歷史,是和病毒抗爭的歷史古今中外,各個時期都有跟疾病抗爭的人,小明同學整理了以下

史料,其中正確的有

①東晉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并首次記載了天花和治療藥方

②明朝中期吳有性提出傳染病原“瘍氣”致病的學說

③希臘化時代的醫生通過解剖尸體,對人體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進行基礎研究

④18世紀晚期,英國醫生詹納發明牛痘接種法

A.1個B.2個C.3個D.4個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希臘化時代,醫生通過解剖尸體,對人體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進行基礎研

究,③正確;18世紀晚期,英國醫生詹納發明牛痘接種法,使天花的發病率大大降低,④正確,所以其中

正確的有2個,B項正確;③和④都是正確的,所以材料中正確的有2個,排除A項;結合所學可知,東

晉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并沒有首次記載了天花和治療藥方,①錯誤,

吳有性生活的朝代是明末清初,②錯誤,所以錯誤的應該有2個,正確數應該是2個而不是3個,排除C

項;①和②表述與史實不符,是錯誤的,所以正確數應該的2個而不是4個,排除D項。故選B項。

18.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

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

新,方向是產業升級。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

值上下功夫。這說明新時代的東北

A.已經成為引領全國科技創新的地區B.率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C.堅決攻克脫貧攻堅戰中的重重困難D.要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重要目標

【答案】D

【解析】“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說明東北地區實現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高質量

發展的重要目標,D項正確;東北全面振興的關鍵是科技創新,說明其科技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引

領全國科技創新有所夸大,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東北地區率先實現中國夢,排除B項;2021年,我國脫

貧攻堅戰已取得全面勝利,排除C項。故選D項。

19.1521年,墨西哥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稱為“新西班牙西班牙統治者有一種潔癖式的語言理念,

想要達到取代土著語言和文化,并把土著語言的使用者并入國家政治經濟體系的目的。但是由于經濟、人

口、宗教等原因,這一時期的語言現實并不符合殖民者的理想情形,印第安語仍為全國80%的人口所使用。

這說明該時期

A.西班牙殖民統治具有隱蔽性B.傳統觀念制約墨西哥現代化

C.文化多樣性發展仍長期存在D.經濟差距造成文化隔閡加深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雖然西班牙殖民者用強大的武力征服了墨西哥地區,但其語言使用者仍少于印第

安語使用者,這說明該時期文化多樣性仍然是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c項正確;西班牙統治者想要取代土

著語言和文化,并把土著語言的使用者并入國家政治經濟體系,而材料體現不出西班牙殖民統治具有隱蔽

性,排除A項;墨西哥現代化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交融,隔閡加深與材料不符,

排除D項。故選C項。

20.1919年《國際聯盟盟約》提出各締約國要“承擔不從事戰爭之義務”;1928年《非戰公約》否定了“戰爭

權''的合法性;1945年《聯合國憲章》規定“各會員國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會員國之領土完整或

政治獨立國際法的發展

A.實現了世界的長久和平B.有利于和平解決國際社會爭端

C.縱容了綏靖政策的推行D.體現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

【答案】B

【解析】據本題材料中《國際聯盟盟約》、《非戰公約》、《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可知,三者都是從國際法的

層面否定了戰爭權的合法性,這有利于和平解決國際社會爭端,B項正確;本題材料中三項國際法的規定,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戰爭有所遏制,但從兩次世界大戰間的史實看,并未實現了世界的長久和平,排除A

項;本題材料中三項國際法的規定對戰爭一定的遏制,并非縱容了綏靖政策的推行,排除了C項;本題材

料所反映的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不斷,這不能體現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排除D項。故選B項。

21.傳統觀點認為:土耳其阻隔東西方商路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誘因。但近年來新發現的史料表明,15世

紀時,威尼斯商人經土耳其每年運往西歐的貨物,僅香料的總量就在750—1000噸,其價格一般要提高8—10

倍,這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不滿。由此可見

A.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B.史學方法改變影響了歷史解釋

C.史學觀念更新推動歷史研究深入D.新史料的發現豐富了歷史認知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傳統觀點認為土耳其阻隔東西方商路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誘因,近年來新發現的

史料表明,威尼斯商人經土耳其每年運往西歐的貨物較大,而且價格較高,這說明奧斯曼土耳其存在阻斷

東西方商路的現象,這是對傳統觀點的補充和豐富,這表明歷史認識隨史料的補充而豐富,D項正確;歷

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隨著史料的補充,人們的對歷史的

認知進一步完善,未涉及史學方法的改變,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史學觀念的更新,排除C項。故選D項。

非選擇題部分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2題20分,第23題20分,第24題12分,共52分)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雅典作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為它集聚了多少財富和人口,而是因為它的

文明和文化創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著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一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不平衡。

這種物質與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宋代江南地區,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宋代江南城市引

領中國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規律的方式發展演化,展示了經濟與文化“兩全其美''的盛況。

——摘編自劉士林《城市史視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與文化》

材料二

明代中期以后,若是將其置于“都市化”的范疇下進行考察,其時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顯現出來。此時,

社會出現了一個轉變過程,舉凡人口的持續增長,經濟的貨幣化和多樣化,社會流動的加速,無不顯示出

它與明初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到明朝后期,在外部文化力量的引發下,新的思想迅速萌芽,產生了強烈的

變革要求,歷史的陳舊的傳統受到了來自各方文化力量的猛烈沖擊,思想比以前任何時代都活躍。

——摘編自陳寶良《明代的社會與城市生活》

材料三

新文化何以能夠演變成為現代中國最具深遠意義的文化事件首先是上海這個中心口岸。借助上海這個

貿易、經濟、文化的碼頭,新的思潮、新的文化最初在上海落戶,然后由上海逐步傳播出去。《新青年》遷

到北京后,并沒有割斷和上海的聯系,它的印刷和發行仍在上海,因為當時的北京尚不具備這種能力。但

《青年雜志》在上海時沒什么影響,到北京以后影響就放大了。《新青年》到北京這個政治中心,是由北大

的一些教授撰稿編輯的,《新青年》的編輯還是原來那些人,但發言的位置跟在上海時完全不同。

—摘編自周武《新文化運動是京滬共謀的結果》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寫出雅典作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體現的城市功能及雅典衛城中的建筑藝術代

表,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夠解決“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不平衡'’的原因。(8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都市化''的角度概括明代中期以后經濟“貨幣化和多樣化”的突出表現,并扼

要說明其與明朝后期“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之間的關系。(6分)

(3)根據材料三,歸納作者的主要觀點并簡要說明理由。結合所學,列舉1919-1922年間在上海“新的思潮、

新的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播和實踐的主要史實。(6分)

【答案】(1)功能: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2分)

代表:帕特農神廟(或雅典娜神廟,或厄瑞克忒翁神廟)。(2分)

原因:宋代城市發展符合城市發展自然規律;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或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工商業者經

營及定居的集鎮發展起來;京杭大運河的開通,有利于江南城市的發展;江浙一帶成為人才集中之地(或

江南人才聚集推動文化的發展)。(任4點4分)

(2)表現:白銀大量流入,成為基本支付手段;商品經濟繁榮,城市商業資本集聚;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

體,如徽商和晉商;興起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或工商業市鎮商業活躍,人口密集,成為地

區貿易網絡的核心):集鎮進一步發展并出現專業分工。(任4點4分)

關系: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促進了思想界的活躍。(“思想界的活躍''具體展開

亦可相應得分)(2分)

(3)觀點:新文化運動是北京、上海共同作用的結果。(1分)

理由:新思想首先在上海落戶傳播(或上海具有相應的物質基礎);北京是政治中心,影響容易放大;北大

地位特殊,以此作為陣地。(3分)

史實:“五四”期間,出現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心;陳獨秀組織馬克思

主義研究會;陳獨秀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召開中共一大,成立中國共產黨;召開中共二大,完善

黨的綱領。(任2點2分)

【解析】(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雅典。第一小問功能,根據材料一''雅典作為理想城市

的范本”并結合所學古代城市的發展可知,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第二小問代表,結合所學城市的產生

的相關知識可知,帕特農神廟(或雅典娜神廟,或厄瑞克忒翁神廟)。第三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一“宋代江

南地區,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并結合所學宋元時期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可知,宋代城市發展符合城市發展自

然規律,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或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工商業者經營及定居的集鎮發展起來,京杭大運

河的開通,有利于江南城市的發展,江浙一帶成為人才集中之地(或江南人才聚集推動文化的發展)。

(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代中國。第一小問表現,根據材料二''人口的持續增長,經濟的

貨幣化和多樣化,社會流動的加速''并結合所學明清經濟的發展的相關知識可知,白銀大量流入,成為基本

支付手段,商品經濟繁榮,城市商業資本集聚,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如徽商和晉商,興起大批以經

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或工商業市鎮商業活躍,人口密集,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集鎮進一步發

展并出現專業分工。第二小問關系,根據材料二“在外部文化力量的引發下……思想比以前任何時代都活躍”

并結合所學明清思想發展的相關知識可知,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促進了思想

界的活躍。

(3)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第一小問歸納作者觀點,根據材料三“首先是上海這個

中心口岸……到北京以后影響就放大了

”可知,新文化運動是北京、上海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二小問理由,

根據材料三“借助上海這個貿易、經濟、文化的碼頭,新的思潮、新的文化最初在上海落戶“可知,新思想

首先在上海落戶傳播(或上海具有相應的物質基礎);根據材料三“北京這個政治中心''可知,北京是政治

中心,影響容易放大;根據材料三“由北大的一些教授撰稿編輯的……在上海時完全不同”可知,北大地位

特殊,以此作為陣地。第三小問史實,1919—1920年,“五四”期間,出現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

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心,陳獨秀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陳獨秀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

召開中共一大,成立中國共產黨;1922年召開中共二大,完善黨的綱領。

23.民族與世界,個體與整體,在對立與統一中發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工業革命期間蒸汽動力制造產業的出現,將對外貿易導向一個新視野。隨著曼徹斯特反其他地方工廠

出現的整體性紡織品生產過剩現象,其任務變成積極地尋找這些大量制造商品的新消費者,而將焦點擺在

他們想象中虎大的“中國市場”。這個新的貿易目標在亞當?斯密所著之《國富論》中的經濟自由主義信

念,找到其最為強有力的意識形態正當性。拿破侖戰爭的結束,讓歐洲列強有余力從事海外擴張,而煉鋼

及其他以蒸汽為動力的工業技術促成了軍事的現代化。由于《南京條約》及其后續條約的影響,導致清朝

在雙手被反綁于背后的情況下,進入了西方擴張及激烈國際競爭的新時代。

——整理自《哈佛中國史最后的中華帝國:大清》

材料二

拿破侖通過對外戰爭方式向歐洲各地輸出革命,廢除了統治西歐長達800多年的神圣羅馬帝國,使成

打的封建王冠落地,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他提出:國家基本主權與義務的概念,強

調國家主權包括領土主權、民族自決權、對境內外國公民的管轄權等,極大地豐富了國際法的內容。這為

維也納會議以國際公法方式確定劃分國界的原則奠定了基礎。

——摘編自吳木生《1815年維也納會議新論》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許多曾淪為殖民地的國家發起了去西方化的運動,目的是根除舊殖民帝國的影響

并消滅它們的權力象征。盡管如此,后殖民時代的民族認同并非總能強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響或取締歐

洲人的習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復當地習俗,拒絕所有從西方進口的東西,找到印度人的靈觀。尼赫

魯則傾向于工業化和世俗化,跟上現代化的趨勢,在印度實現西方世界那樣的繁榮和進步。

——摘編自胡里奧麥克倫南《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

⑴根據材料一,概括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侵華的動因。結合所學,從新的商業經營方式角度說明19世紀

中國在對“西方擴張及激烈國際競爭”的回應。(8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拿破侖戰爭的政治影響,從歐洲政治文化重構的角度指出19世紀俄國與德意志地區的

政治運動情況。(6分)

(3)根據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結合所學,談談應該如何看待文化

的民族性和世界性。(6分)

【答案】(1)因素:動機—工業革命后對中國市場的需求;意識形態一經濟自由主義信念。(2分)

手段一現代科學技術。(2分)

回應:1897年;盛宣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19世紀70年代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性質)的民用股份制企

(業2)出影現響;:上打海擊出歐現洲最封早建專勢營力股,票加的速證了券歐機洲構民;族上獨海立平國家準的股形票成公;司豐(4富分了)國際法的內容。(2分)

說明:俄國——1825年“十二月黨人”發動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2分)

德意志——1848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地發生革命,要求建立統一的獨立國家。(2分)

(3)特色:形成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2分)

認識:要努力維護民族的文化特性,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同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文明交流

互鑒。推動人類文化的交融與發展。(寫出兩點4分)。

【解析】(1)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世紀中期(英國、中國)。

因素:根據材料“隨著曼徹斯特反其他地方工廠出現的整體性紡織品生產過剩現象,其任務變成積極地尋找

這些大量制造商品的新消費者,而將焦點擺在他們想象中虎大的‘中國市場可知,在動機方面,工業革命

后對中國市場的需求;根據材料“這個新的貿易目標在亞當?斯密所著之《國富論》中的經濟自由主義信念,

找到其最為強有力的意識形態正當性”可知,在意識形態方面,經濟自由主義信念;根據材料“拿破侖戰爭的

結束,讓歐洲列強有余力從事海外擴張,而煉鋼及其他以蒸汽為動力的工業技術促成了軍事的現代化”可知,

在手段方面,現代軍事技術。

回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列強侵華擴張,中國人民通過辦企業的方式進行了抵制,如:1897年,盛

宣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商辦銀行;19世紀70年代,在洋務運動后期創辦了官督

商辦和官商合辦(性質)的民用股份制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來外國侵略;上海出現最早專營股票的

證券機構,上海平準股票公司等,促進我國經濟的近代化。

(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世紀(歐洲)。

影響:根據材料“拿破侖通過對外戰爭方式向歐洲各地輸出革命,廢除了統治西歐長達800多年的神圣羅馬

帝國,使成打的封建王冠落地,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可知,打擊歐洲封建勢力,加速

了歐洲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根據材料“他提出國家基本主權與義務的概念,強調國家主權包括領土主權、

民族自決權、對境內外國公民的管轄權等,極大地豐富了國際法的內容“可知,豐富了國際法的內容。

說明:根據材料“拿破侖通過對外戰爭方式向歐洲各地輸出革命,廢除了統治西歐長達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